專利名稱:樓房連基整體遷移裝置與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可重復使用的鋼制結構件,將樓房連同基礎和基底以上的地坪土等一塊托起,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整體平移的技術。
與傳統(tǒng)的樓房斷基后平移方法相比,其優(yōu)點在于1.全套裝置均用型鋼組裝或制成,安裝簡單,用后可方便回收、重復使用,降低了成本。
2.工程中主要工序均在大樓基底以下進行,對原建筑物的墻體、構件無絲毫破壞,保證了大樓的整體性和剛度。
3.施工期間不影響大樓使用,特別是不影響大樓一層的正常營業(yè)或居住,給用戶帶來了極大方便。
下面以一座四樓大樓連基整體平移為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
圖1為縱部面圖(基礎底暗控土、砌筑基礎、頂進行走梁和托架)。
圖2為橫斷面圖(托架兼行走梁及基礎圖)。
A為地基土,B為素砼墊層,C為地梁(1)為軌道板,(2)為滾輥,(3)為行走梁,(4)為切削刃,(5)為托架,(6)為千斤頂,(7)為新砌行走梁基礎。
此樓主體部分東西長42米,南北寬14米,基底標高-2.0米,需向南平移。
施工前,先在建筑物四周安裝排水、防水設施。在各大門入口處,設置臨時通道。
用機械將建筑物四周土挖開,挖至-2.0米,閃開基礎,挖土寬度東西側各1米,南北側以在移樓前后能方便安裝或抽出半條行走梁為度(不同樓房不同地形可采取不同的挖土方案)。
在基底以下分段暗挖土(深度從-2.0m至-3.6m,每段寬度為樓房開間尺寸),當掘進達1米時,砌筑磚基礎(7),鋪軌道板(1)滾輥(2),用千斤頂(6)將行走梁(3)和托架(5)頂入,此時托架應能恰好托住上面的這部分基底,然后再挖土、再砌筑、再頂入。以上工作可由幾個作業(yè)組分段間隔進行,且每半條行走梁分別從南北向樓底中間水平頂入,直至達到中部對接上成為一條完整的行走梁。將所有行走梁對接上后,整個樓房連同基礎和基底以上地坪土也就全部架在托架上了。
同時對行走梁施加拉力或推力,使樓房實現(xiàn)連基整體平移。
到位后,將每條行走梁從原接頭處斷開,用機械向南北兩端拉開,拉開1米遠,隨即用磚和砂漿填實,如此后退進行,不斷抽行走梁和托架,不斷填實空隙,直到將整個大樓基底以下的空隙全部填滿為止。
最后回填外部土方,交付使用。
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操作要點1.整個施工過程都要嚴格做好防雨、防水及排水工作。
2.地下作業(yè),洞內照明一律用36伏以下的安全電壓。
3.洞內充填磚及砂漿要密實,不得有空洞現(xiàn)象。
4.軌道板設置及行走梁、托架頂入,要嚴格用測量儀器定向定位,發(fā)現(xiàn)偏差及時糾正。
權利要求
1.樓房連基整體遷移,其裝置由軌道板、滾輥、行走梁、托架及動力系統(tǒng)五部分組成。其技術特征在于在樓房以下分段暗挖土,隨即砌筑軌道新基礎,鋪設軌道板,放上滾輥、行走梁及托架,按此程序反復進行直到將整個樓,包括基底以上地坪土等一塊托起,然后整體平移。到位后,逐步抽出托架、行走梁等鋼結構件隨即用磚砌體充填地基。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房連基整體遷移,其特征在于全套裝置(除動力系統(tǒng)外)均用型鋼安裝或制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利用可重復使用的鋼制結構件,將樓房連同基礎和基底以上的地坪土等一塊托起,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整體平移的技術。利用此裝置和技術移樓,可以縮短工期,降低造價,最大限度地保持大樓的整體性和剛度,并且不影響一層的正常使用,給用戶帶來了極大方便。
文檔編號E02D35/00GK1225965SQ9910043
公開日1999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1999年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月29日
發(fā)明者孫炳法 申請人:孫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