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油氣田連續(xù)油管清蠟除垢工藝及其工具。
背景技術:
:
油氣井開發(fā)之后,進入生產流程。由于產出的含油化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在其從地下向地面流動的過程中,壓力和溫度不斷發(fā)生變化。由于這種變化,含油化合物中的蠟質不斷析出。析出的蠟質就粘附在井壁上,隨著生產時間的增長,蠟質會越來越厚。井壁內粘附的蠟質會縮小產油通道,堵塞底部的產油通道,造成油氣井產量大大下降。
目前國內外主要的清蠟除垢工藝可分為四種,一是熱油循環(huán)清洗,二是機械清除,三是化學藥劑清除,四是細菌生物抑制。前三種方式清除效果有限,尤其是對于結蠟較厚的情況。第四種方式雖然清除效果較好,但是花費高昂,且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非常大,不易實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油氣田連續(xù)油管清蠟除垢工藝及其工具,用連續(xù)油管連接清蠟除垢工具進行清蠟除垢,管串前端沖洗工具會先對井筒進行360°水力清洗,隨著管串的下入,管串中除蠟器再對井筒進行機械清理,實現(xiàn)了水力沖洗與機械刮除相結合的雙重清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清除效果,且節(jié)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油氣田連續(xù)油管清蠟除垢工藝及其工具,包括如下操作步驟:
a、準備標準的轉換接頭,馬達頭總成、震動工具、加重桿;
b、用準備好的標準的轉換接頭安裝在連續(xù)油管的末端;
c、將準備好的標準的馬達頭總成、震動工具、加重桿常規(guī)工具連接到轉換接頭上;
d、將工具管串組裝好,連接到小連續(xù)油管末端;
e、將工具管串入井、啟泵,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排量進行作業(yè);此時先是沖洗工具對雜物進行清洗,然后除蠟器對遺留蠟質進行機械刮除;
f、作業(yè)過程中需下入一定距離后即進行管串上提,觀察管串是否遇阻;作業(yè)過程中需持續(xù)觀察井口反排,一旦反排液體無蠟質等雜物返出,立刻上提管串;
g、通井至設計位置后,不停泵,保持排量上提管串,直至管串提至井口。
所述步驟d中的工具管串為分體式工具管串,包括管串本體,在管串本體上部沿管串本體的圓周方向間隔設有若干個梯形扶正塊,在扶正塊下方的管串本體上沿管串本體的長度方向間隔環(huán)設若干個支撐塊,在每個支撐塊的外面套設一圓弧形刮蠟片,在遠離扶正塊的支撐塊下方套設一旋轉殼體,在旋轉殼體外殼兩端內部凹臺上分別安裝有一軸承,在旋轉殼體下方的管串本體上設有一芯軸,在旋轉殼體外側壁和芯軸前端分別設有若干個噴嘴。
所述圓弧形刮蠟片的包含角度大于或等于360°。
所述分體式刮蠟片的下端端部設有一尖角,所述尖角角度為15°-30°,所述分體式刮蠟片的上端端部設有一尖角,所述尖角角度為15°-30°。
所述步驟d中的工具管串為螺旋式工具管串,包括管串本體,在管串本體上部沿管串本體的圓周方向間隔設有若干個梯形扶正塊,在扶正塊下方的管串本體上沿管串本體的圓周方向螺旋間隔設有若干個支撐塊,一螺旋式刮蠟片依次穿過每個支撐塊的上方并覆蓋在每個支撐塊的外表面,在遠離扶正塊的支撐塊下方套設一旋轉殼體,在旋轉殼體外殼兩端內部凹臺上分別安裝有一軸承,在旋轉殼體下方的管串本體上設有一芯軸,在旋轉殼體外側壁和芯軸前端分別設有若干個噴嘴。
所述螺旋式刮蠟片的總角度等于或大于360°。
所述螺旋式刮蠟片的下端端部設有一尖角,所述尖角角度為15°-30°,所述螺旋式刮蠟片的上端端部設有一尖角,所述尖角角度為15°-30°。
設置在旋轉外殼上的噴嘴斜向上傾斜設置,所述噴嘴與管串本體軸線之間的角度為5°-15°。
所述梯形扶正塊的數(shù)量為3-6個,所述梯形扶正塊的底邊設置在管串本體上,所述梯形扶正塊的兩個底腳角度為30°-60°。
本發(fā)明所述的油氣田連續(xù)油管清蠟除垢工藝及其工具的有益效果:利用連續(xù)油管進行除蠟,清除下來的蠟質可循環(huán)返出地面,不會人為造成井筒堵塞。沖洗工具上端設計有沖洗孔可對機械刮除處殘留蠟質進行清理。用連續(xù)油管連接清蠟除垢工具進行清蠟除垢,管串前端沖洗工具會先對井筒進行360°水力清洗,隨著管串的下入,管串中除蠟器再對井筒進行機械清理,實現(xiàn)了水力沖洗與機械刮除相結合的雙重清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清除效果,且節(jié)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油氣田連續(xù)油管清蠟除垢工藝用分體式工具管串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油氣田連續(xù)油管清蠟除垢工藝用螺旋式工具管串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管串本體,2、扶正塊,3、支撐塊,4、圓弧形刮蠟片,5、旋轉殼體,6、芯軸,7、噴嘴,8、軸承,9、螺旋式刮蠟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油氣田連續(xù)油管清蠟除垢工藝及其工具,包括如下操作步驟:
a、準備標準的轉換接頭,馬達頭總成、震動工具、加重桿;
b、用準備好的標準的轉換接頭安裝在連續(xù)油管的末端;
c、將準備好的標準的馬達頭總成、震動工具、加重桿常規(guī)工具連接到轉換接頭上;
d、將工具管串組裝好,連接到小連續(xù)油管末端;
e、將工具管串入井、啟泵,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排量進行作業(yè);此時先是沖洗工具對雜物進行清洗,然后除蠟器對遺留蠟質進行機械刮除;
f、作業(yè)過程中需下入一定距離后即進行管串上提,觀察管串是否遇阻;作業(yè)過程中需持續(xù)觀察井口反排,一旦反排液體無蠟質等雜物返出,立刻上提管串;
g、通井至設計位置后,不停泵,保持排量上提管串,直至管串提至井口。
所述步驟d中的工具管串為分體式工具管串,包括管串本體1,在管串本體1上部沿管串本體1的圓周方向間隔設有若干個梯形扶正塊2,在扶正塊2下方的管串本體1上沿管串本體1的長度方向間隔環(huán)設若干個支撐塊3,在每個支撐塊3的外面套設一圓弧形刮蠟片4,在遠離扶正塊2的支撐塊3下方套設一旋轉殼體5,在旋轉殼體5外殼兩端內部凹臺上分別安裝有一軸承8,在旋轉殼體5下方的管串本體1上設有一芯軸6,在旋轉殼體5外側壁和芯軸6前端分別設有若干個噴嘴7。
所述圓弧形刮蠟片4的包含角度大于或等于360°。刮蠟片角度大于或等于360°能夠保證井筒內全圓周上沒有殘留。
所述分體式刮蠟片的下端端部設有一尖角,所述尖角角度為15°-30°,所述分體式刮蠟片的上端端部設有一尖角,所述尖角角度為15°-30°。設計尖角,且尖角角度為15°-30°,這樣才能減少管串下入阻力,更便于刮削井筒內凝結的蠟質及雜物。
設置在旋轉外殼上的噴嘴7斜向上傾斜設置,所述噴嘴7與管串本體1軸線之間的角度為5°-15°。噴嘴7向上可沖洗已經刮除但是還殘留在刮蠟片內部的蠟質及雜物,保持此處清潔,便于降低管串下入阻力。
所述梯形扶正塊2的數(shù)量為3-6個,所述梯形扶正塊2的底邊設置在管串本體1上,所述梯形扶正塊2的兩個底腳角度為30°-60°。在管串通過井口管匯時防止刮蠟片卡在縮徑處,下入過程中防止刮蠟片被井壁擠壓變形嚴重。
作業(yè)過程中,在連續(xù)油管末端連接轉換接頭,轉換為連接螺紋。在轉換接頭與工具管串之間可連接配套使用的馬達頭總成、震動工具等常規(guī)工具。最后連接工具管串。按照常規(guī)程序下入連接油管。管串本體1上方的除蠟器部分在下入過程中對井筒上堆積的蠟質等雜物進行機械刮除,管串本體1下方的沖洗工具部分在一定排量下,其旋轉外殼可高速旋轉,帶動噴嘴7旋轉,對井筒內側壁進行360°清洗,保證清洗不遺留雜物。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一種油氣田連續(xù)油管清蠟除垢工藝及其工具,所述步驟d中的工具管串為螺旋式工具管串,包括管串本體1,在管串本體1上部沿管串本體1的圓周方向間隔設有若干個梯形扶正塊2,在扶正塊2下方的管串本體1上沿管串本體1的圓周方向螺旋間隔設有若干個支撐塊3,一螺旋式刮蠟片9依次穿過每個支撐塊3的上方并覆蓋在每個支撐塊3的外表面,在遠離扶正塊2的支撐塊3下方套設一旋轉殼體5,在旋轉殼體5外殼兩端內部凹臺上分別安裝有一軸承8,在旋轉殼體5下方的管串本體1上設有一芯軸6,在旋轉殼體5外側壁和芯軸6前端分別設有若干個噴嘴7。
所述螺旋式刮蠟片9的總角度等于或大于360°。刮蠟片角度大于或等于360°才能夠保證井筒內全圓周上沒有殘留。
所述螺旋式刮蠟片9的下端端部設有一尖角,所述尖角角度為15°-30°,所述螺旋式刮蠟片9的上端端部設有一尖角,所述尖角角度為15°-30°。設計尖角,且尖角角度為15°-30°,這樣才能減少管串下入阻力,更便于刮削井筒內凝結的蠟質及雜物。
其他與實施例1同。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不能作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進或變換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本發(fā)明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