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山機械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
背景技術:
煤礦井下物料運輸轉運系統(tǒng)一般采用普通順槽轉載機,由于普通轉載機是針對原煤運輸而設計的,對轉載機的整體耐磨處理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因此在輸送巖石(煤矸石)方面存在著耐磨程度不高、使用壽命短事故頻繁等缺陷。而在當前我國煤礦大力整治瓦斯,強調開發(fā)解放層的過程中,大量的工作面因煤層厚薄不均,采煤機不得不切割大量巖石與煤,一起通過運輸系統(tǒng)向地面輸送,當采面過斷層或開采解放層的過程中,大量f ^ 8的巖石通過轉載機向外轉運,轉載機的中板磨損加劇,壽命周期達不到設計要求,經(jīng)常發(fā)生意外機電事故,造成停產,由于井下條件所限,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損壞的設備必須 升井維修。所以,很多煤礦生產單位,為減少此類事故,采取耐磨堆焊、焊耐磨塊等措施,對轉載機的中板及鏈道等個別易磨損部位進行保護性處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措施,轉載機的整體壽命仍沒有提高很多,甚至有時連一個工作面都不能堅持到結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中板耐磨性強、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的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包括機頭部分、中部槽和機尾部分,機頭部分通過位于中部槽內的鏈傳動輸送機構與機尾部分傳動連接,機尾部分的機尾過渡槽和中部槽內設有中板,鏈傳動輸送機構包括鏈條和設在鏈條上的刮板,所述中部槽內的中板上表面位于鏈條下方的部分設置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上耐磨凸棱條,中部槽內的中板上表面其它部分設置呈圓形、方形、三角形或其它不規(guī)則圖形的上耐磨塊。所述機尾過渡槽內的中板上表面設置一層耐磨材料。所述中板下表面設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中耐磨凸棱條,中耐磨凸棱條的密度小于同位置處的上耐磨凸棱條的密度。所述機尾過渡槽和中部槽都由封底板、垂直設在封底板兩側的擋板構成,擋板內側設有位于鏈條正上方的壓板,封底板上表面位于鏈條下方的部分設置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下耐磨凸棱條,封底板上表面其它部分設置呈圓形、方形、三角形或其它不規(guī)則圖形的下耐磨塊。所述中板上表面在具有坡度段部分的上耐磨凸棱條和上耐磨塊的密度大于中板上表面的其他部分;中板下表面在具有坡度段部分的中耐磨凸棱條的密度大于中板下表面的其他部分;封底板上表面在具有坡度段部分的下耐磨凸棱條和下耐磨塊的密度大于封底板下表面的其他部分。所述機頭部分包括電機、減速器和機頭滾筒,機尾部分包括機尾滾筒,電機通過減速器與機頭滾筒傳動連接,機頭滾筒通過鏈條與機尾滾筒傳動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在中部槽內的中板上表面鏈道運行部位,利用高溫局部熔化技術冶煉在中板上表面5 IM的合金上耐磨凸棱條,上耐磨凸棱條下部另有3 IM以冶金結合的方面嵌入中板以內,其條數(shù)及尺寸根據(jù)不同的型號設計,可以是人字型分布,也可以是八字形分布,其作用是利用上耐磨凸棱條的高硬度,將鏈條、刮板與中板之間架起一座橋,有效降低鏈條和刮板對中板上表面硬性磨損,另在中板上表面其它有效面積利用上述方法,鑲嵌圖形為圓形、方形、三角形或不規(guī)則圖形的上耐磨塊,其作用是阻擋巖石粉末在中板上滑動運行,減少滑動摩擦對中板上表面的磨損。②、由于機尾過渡槽是礦石、煤炭的受料處,經(jīng)常受到巨大的沖擊力,因此在機尾 過渡槽內的中板上表面設置一層耐磨材料,以充分減輕對該處中板上表面的磨損。③、在中板的下表面可以少量設置中耐磨凸棱條,以滿足鏈條在回程帶巖石粉造成鏈條上升,減輕對中板下表面的沖擊性磨損。④、由于在轉載機的中部槽的彎曲上升或下降段(凸凹槽)處鏈條有垂度,對中板摩擦的機會較多,因此在該處的中板雙面采取加密鑲嵌耐磨條的方法處理。⑤、由于封底板上表面也經(jīng)常會與回程鏈條和物料的接觸,因此對封底板鏈道按中板上表面的處理方法設置下耐磨凸棱條和下耐磨塊。本實用新型采用高溫局部熔化技術在中板上下表面、封底板上表面冶煉合金耐磨凸棱條和耐磨塊,由于刮板和鏈條分別與中板、封底板所處理過的三個面呈點式接觸,摩擦系數(shù)減少,經(jīng)過試驗,整機的耐磨程度可提高2倍以上,使用壽命大大延長,整機動力相對增強,有效提高輸送巖(煤)石量,事故大量降低,減少經(jīng)常因更換部件造成的停產停工影響,給煤礦帶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圖I當中A-A和B-B處的剖面圖;圖4是圖3當中I處的放大圖;圖5是圖3當中的中板的俯視圖;圖6是圖3當中的中板的仰視圖;圖7是圖3當中封底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 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包括機頭部分、中部槽I和機尾部分,機頭部分通過位于中部槽內的鏈傳動輸送機構與機尾部分傳動連接,機尾部分的機尾過渡槽2和中部槽I內設有中板3,鏈傳動輸送機構包括鏈條4和設在鏈條4上的刮板5,機頭部分包括電機6、減速器7和機頭滾筒8,機尾部分包括機尾滾筒9,電機6通過減速器7與機頭滾筒8傳動連接,機頭滾筒8通過鏈條4與機尾滾筒9傳動連接。中部槽I內的中板3上表面位于鏈條4下方的部分設置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上耐磨凸棱條10,中部槽I內的中板3上表面其它部分設置呈圓形、方形、三角形或其它不規(guī)則圖形的上耐磨塊11。機尾過渡槽2內的中板3上表面設置一層耐磨材料12。中板3下表面設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中耐磨凸棱條13,中耐磨凸棱條13的密度小于同位置處的上耐磨凸棱條10的密度。機尾過渡槽2和中部槽I都由封底板14、垂直設在封底板14兩側的擋板16構成,擋板16內側設有位于鏈條4正上方的壓板17,封底板14上表面位于鏈條4下方的部分設置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下耐磨凸棱條18,封底板14上表面其它部分設置呈圓形、方 形、三角形或其它不規(guī)則圖形的下耐磨塊19。中板3上表面在具有坡度段部分20的上耐磨凸棱條10和上耐磨塊11的密度大于中板3上表面的其他部分;中板3下表面在具有坡度段部分20的中耐磨凸棱條13的密度大于中板3下表面的其他部分;封底板14上表面在具有坡度段部分20的下耐磨凸棱條18和下耐磨塊19的密度大于封底板14下表面的其他部分。中部槽I在坡度段部分20下方設有液壓張緊機構15,液壓張緊機構15為現(xiàn)有成熟技術,具體構造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采用高溫局部熔化技術在中板3上下表面、封底板14上表面冶煉合金耐磨凸棱條和耐磨塊,由于刮板5和鏈條4分別與中板3、封底板14所處理過的三個面呈點式接觸,摩擦系數(shù)減少,經(jīng)過試驗,整機的耐磨程度可提高2倍以上,使用壽命大大延長,整機動力相對增強,有效提高輸送巖(煤)石量,事故大量降低,減少經(jīng)常因更換部件造成的停產停工影響,給煤礦帶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
權利要求1.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包括機頭部分、中部槽和機尾部分,機頭部分通過位于中部槽內的鏈傳動輸送機構與機尾部分傳動連接,機尾部分的機尾過渡槽和中部槽內設有中板,鏈傳動輸送機構包括鏈條和設在鏈條上的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槽內的中板上表面位于鏈條下方的部分設置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上耐磨凸棱條,中部槽內的中板上表面其它部分設置呈圓形、方形或三角形的上耐磨塊。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尾過渡槽內的中板上表面設置一層耐磨材料。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下表面設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中耐磨凸棱條,中耐磨凸棱條的密度小于同位置處的上耐磨凸棱條的密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尾過渡槽和中部槽都由封底板、垂直設在封底板兩側的擋板構成,擋板內側設有位于鏈條正上方的壓板,封底板上表面位于鏈條下方的部分設置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下耐磨凸棱條,封底板上表面其它部分設置呈圓形、方形、三角形或其它不規(guī)則圖形的下耐磨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上表面在具有坡度段部分的上耐磨凸棱條和上耐磨塊的密度大于中板上表面的其他部分;中板下表面在具有坡度段部分的中耐磨凸棱條的密度大于中板下表面的其他部分;封底板上表面在具有坡度段部分的下耐磨凸棱條和下耐磨塊的密度大于封底板下表面的其他部分。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頭部分包括電機、減速器和機頭滾筒,機尾部分包括機尾滾筒,電機通過減速器與機頭滾筒傳動連接,機頭滾筒通過鏈條與機尾滾筒傳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煤礦井下順槽橋式巖石轉載機,包括機頭部分、中部槽和機尾部分,所述中部槽內的中板上表面位于鏈條下方的部分設置有呈人字形或八字形分布的上耐磨凸棱條,中部槽內的中板上表面其它部分設置呈圓形、方形、三角形的上耐磨塊。采用高溫局部熔化技術在中板上下表面、封底板上表面冶煉合金耐磨凸棱條和耐磨塊,由于刮板和鏈條分別與中板、封底板所處理過的三個面呈點式接觸,摩擦系數(shù)減少,經(jīng)過試驗,整機的耐磨程度可提高2倍以上,使用壽命大大延長,整機動力相對增強,有效提高輸送巖(煤)石量,事故大量降低,減少經(jīng)常因更換部件造成的停產停工影響,給煤礦帶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
文檔編號E21F13/06GK202596782SQ20122002561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9日
發(fā)明者劉洪亮, 楊培仲, 于全德, 張延偉 申請人:平頂山市中礦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