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驅動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杠桿驅動裝置,屬于機械領域。多組杠桿均布排列,分別與動力輸出組合器固連;每組動力側和阻力側設有結構相同方向相反的雙軌杠桿和定位窩,每組雙軌杠桿分別有一個蓄能球棒,各蓄能球棒重量相等。輔助輪與蓄能球棒兩端的球軸活動連接,雙軌杠桿與動力輸出組合器固連,構成圓周,圓周上設有外環(huán)板,雙軌杠桿固連的定位窩端面與外環(huán)板兩側分別勻衡間距定位連接,動力輸出組合器中心裝有固定連接的動力輸出軸,阻力側主體支架內(nèi)下兩側設有下軌道,輔助輪與下軌道活動接觸,主體支架內(nèi)上兩側分別相對定位設有不同位置多組駝輪,蓄能球棒引導槽兩則棒體與兩側駝輪端面活動接觸??晒?jié)省資源,減少環(huán)境污染,降低使用成本。
【專利說明】
杠桿驅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杠桿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產(chǎn)生動力的機械裝置很多,例如:柴油機、汽油機、電動機、蒸氣機等等,這些傳統(tǒng)的發(fā)動機一般需要燃油、煤炭及各種能源產(chǎn)生動力的,缺點是產(chǎn)生大量的一氧化炭和二氧化炭氣體,嚴重污染環(huán)境,而且消耗大量的寶貴自然資源,燃料費用不斷上漲,使用成本不斷提尚。
[0003]隨著各國工業(yè)飛躍發(fā)展,加劇了石油資源、煤炭資源的消耗量逐年大幅度的增加,使地球上天然石油、煤炭這種一次性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地球上有限的石油、煤炭資源在受無限的開采,勢必枯竭。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杠桿驅動裝置,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是利用地球引力的特性,重物落體運動及杠桿原理,將重物落體運動的重力通過杠桿數(shù)倍放大后,將放大后的重力轉換成機械勢能動力,使驅動裝置旋轉,產(chǎn)生連續(xù)動力,節(jié)省自然資源,減少環(huán)境污染,為人類提供各種機械動力,其結構簡單,造價低,可提供足夠的動力,沒有環(huán)境污染,容易制造維修方便,動力費用低廉,使用成本低。驅動裝置主體的多組杠桿均布排列,分別與動力輸出組合器固連,每組動力側和阻力側設有結構相同方向相反的雙軌道杠桿和定位窩,每組軌道杠桿分別有一個蓄能球棒,蓄能球棒體中間勻衡設有雙軌引導槽,球棒兩端設有軸桿,輔助輪與軸桿活動連接,多組雙軌杠桿與動力輸出組合器固定連接構成圓周,圓周上設有外環(huán)板雙軌杠桿固連的定位窩端面與外環(huán)板兩側分別勻衡定位固連,動力輸出組合器中心裝有固定連接的動力輸出軸,動力輸出軸兩端裝有軸承瓦盒,動力輸出軸兩端的軸承瓦盒由主體支架中心定位支掌,阻力側主體支架內(nèi)兩側相對設有下軌道,輔助輪與下軌道活動接觸,主體支架內(nèi)上兩側根據(jù)設計要求設有多組駝輪,蓄能球棒引導槽兩側棒體與兩側駝輪端面活動接觸。
[0005]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杠桿驅動裝置,主體定位支架17內(nèi)裝有轉動主體,轉動主體上具有16組雙軌杠桿9,分為8對,分別與兩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上的雙軌杠桿連接套4固定連接,動力輸出組合器中心裝有固連的動力輸出軸I,每組雙軌杠桿9以動力輸出軸I為中心轉動,動力側和阻力側每組雙軌杠桿9與連接的蓄能球棒定位窩11結構相同方向相反,蓄能球棒定位窩11的端面連接孔18與外環(huán)連接板7的兩側連接孔19定位固連;蓄能球棒定位窩11連接的副杠桿連接板110與下一組雙軌杠桿9上的副杠桿連接板板Π 23固定連接,動力側的蓄能球棒定位窩11內(nèi)和阻力側的雙軌杠桿9上分別設有一個勻重的蓄能球棒8,雙軌杠桿9的端部設置杠桿螺栓20。
[0006]所述的蓄能球棒8主體兩端分別設有軸桿25與輔助輪22活動連接,主體中間勻衡設有兩個杠桿引導槽21,兩個杠桿引導槽21與雙軌杠桿9滾動接觸;蓄能球棒定位窩11容載的蓄能球棒使其與軸心點保持固定距離,輔助輪22與下軌道12活動接觸。
[0007]所述的蓄能球棒8為16個、32個或64個。
[0008]所述的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寬度與杠桿引導槽21間距相配合,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內(nèi)上端一周通過與蓄能球棒8數(shù)量相等的兩臂連接板3勻衡固定連接,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外兩側上端一周設置間距相等、且與雙軌杠桿9數(shù)量相同的雙軌杠桿連接套4,動力輸出組合器中心裝有固定連接的動力輸出軸I,動力輸出軸I兩側活動安裝軸承瓦盒5,軸承瓦盒5與主體定位支架17中心兩側固定連接,動力輸出軸I 一端設有鍵槽6與變速輪連接,輸出驅動裝置整體動力。
[0009]所述的主體定位支架17中心固定安裝軸承瓦盒5支掌動力輸出軸I旋轉,阻力側下部內(nèi)兩側相對定位安裝下軌道12,蓄能球棒8在下軌道的作用下向軸心移動,減少阻力向上運行,主體定位支架17上部內(nèi)兩側相對定位安裝駝輪一 13、駝輪二 14、駝輪三15、駝輪四16,當阻力側蓄能球棒8運行到B5位置時,杠桿引導槽21兩側棒體貼在兩側駝輪一 13端面上,B6貼在兩側駝輪二 14端面上,B7貼在駝輪三15兩側端面上,B8貼在駝輪四兩側16端面上,在動力側蓄能球棒重力下,兩側駝輪向運行同一方向旋轉,帶動阻力側蓄能球棒向上運行,減少阻力向動力側Al位置移動,與此往復運行,不斷輸出動力。
[001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造價低,可提供足夠的動力,沒有環(huán)境污染,容易制造維修方便,動力費用低廉,使用成本低。循環(huán)往復驅動動力輸出組合器轉運,輸出動力,應用范圍廣,使用成本低,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靈活設計,可單一的也可多個轉體組合的大型驅動裝置,本發(fā)明杠桿驅動裝置結構簡單,容易制造,操作簡便,用途廣泛,是目前最理想的動力來源。
【附圖說明】
[0011]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
[0012]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運行原理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動力輸出組合器結構意示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蓄能球棒結構意示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杠桿部件意示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驅動裝置外環(huán)板意示圖。
[0013]圖中:1、動力輸出軸;2、動力輸出組合器臂;3、兩臂連接板;4、雙軌杠桿連接套;5、軸承瓦盒;6、鍵槽;7、外環(huán)連接板;8、蓄能球棒;9、雙軌杠桿;10、副杠桿連接板I; 11、蓄能球棒定位窩;12、下軌道;13、駝輪一;14、駝輪二; 15、駝輪三;16、駝輪四;17、主體定位支架;18、端面連接孔;19、兩側連接孔;20、杠桿螺栓;21、杠桿引導槽;22、輔助輪;23、副杠桿連接板Π ;25、軸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詳細內(nèi)容及其【具體實施方式】。
[0015]參見圖1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的杠桿驅動裝置,主體定位支架17內(nèi)裝有轉動主體,轉動主體上具有16組雙軌杠桿9,分為8對,分別與兩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上的雙軌杠桿連接套4固定連接,動力輸出組合器中心裝有固連的動力輸出軸I,每組雙軌杠桿9以動力輸出軸I為中心轉動,動力側和阻力側每組雙軌杠桿9與連接的蓄能球棒定位窩11結構相同方向相反,蓄能球棒定位窩11的端面連接孔18與外環(huán)連接板7的兩側連接孔19定位固連;蓄能球棒定位窩11連接的副杠桿連接板110與下一組雙軌杠桿9上的副杠桿連接板板Π 23固定連接,動力側的蓄能球棒定位窩11內(nèi)和阻力側的雙軌杠桿9上分別設有一個勻重的蓄能球棒8,雙軌杠桿9的端部設置杠桿螺栓20。
[0016]參見圖4所示,所述的蓄能球棒8本實施例中有十六個,每個蓄能球棒設有球體,雙軌杠桿引導槽,軸桿和輔助輪,蓄能球棒主體兩端分別設有軸桿25與輔助輪22活動連接,主體中間勻衡設有兩個杠桿引導槽21,兩個杠桿引導槽21與雙軌杠桿9滾動接觸;蓄能球棒定位窩11容載的蓄能球棒使其與軸心點保持固定距離,蓄能球棒主要用來蓄存地球引力,并將引力轉化成設計要求需要的勢能,杠桿引導槽21的作用是蓄能球棒在運行中不脫離軌道,輔助輪22與下軌道12活動接觸,作用是當蓄能球棒8運行到阻力側升高時減少摩擦力,蓄能球棒選用材質(zhì)要求耐磨損,密度質(zhì)量高,有一定重量勻重,按設計要求。
[0017]所述的蓄能球棒8為16個、32個或64個,根據(jù)設計要求而定。
[0018]參見圖3所示,所述的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寬度與杠桿引導槽21間距相配合,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內(nèi)上端一周通過與蓄能球棒8數(shù)量相等的兩臂連接板3勻衡固定連接,要經(jīng)過嚴格的動平衡檢驗,確保平衡靈效度,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外兩側上端一周設置間距相等、且與雙軌杠桿9數(shù)量相同的雙軌杠桿連接套4,動力輸出組合器中心裝有固定連接的動力輸出軸I,動力輸出軸I兩側活動安裝軸承瓦盒5,軸承瓦盒5與主體定位支架17中心兩側固定連接,動力輸出軸I 一端設有鍵槽6與變速輪連接,輸出驅動裝置整體動力。
[0019]參見圖1所示,所述的主體定位支架17中心固定安裝軸承瓦盒5支掌動力輸出軸I旋轉,阻力側下部內(nèi)兩側相對定位安裝下軌道12,蓄能球棒8在下軌道的作用下向軸心移動,減少阻力向上運行,主體定位支架17上部內(nèi)兩側相對定位安裝駝輪一 13、駝輪二 14、駝輪三15、駝輪四16,當阻力側蓄能球棒8運行到B5位置時,杠桿引導槽21兩側棒體貼在兩側駝輪一 13端面上,B6貼在兩側駝輪二 14端面上,B7貼在駝輪三15兩側端面上,B8貼在駝輪四兩側16端面上,在動力側蓄能球棒重力下,兩側駝輪向運行同一方向旋轉,帶動阻力側蓄能球棒向上運行,減少阻力向動力側Al位置移動,與此往復運行,不斷輸出動力。
[0020]參見圖1至圖6所不,運轉原理,在下面敘說中(Al A8)代表動力側,(BI B8)代表阻力側,(+ )號代表動力,(一)號代表阻力,重力計算方式:軸心<>重力物體重心長度+ bmX重力物體質(zhì)量,重力加速度公式h=gt2(9.8米),運行速度(轉數(shù)/秒)9.8米/秒X I/2 +動力直徑=轉數(shù),輸出實際動力=馬力,(I馬力=75kg米/秒)輸出實際重力kg+(動力直徑+ 9.8米/秒)+ 75kg米/秒=馬力。
[0021]設:驅動裝置主體,轉體外環(huán)直徑128cm,動力側有效距離為60cm,動力輸出組合器直徑40cm,組合器兩臂外寬9.6cm是蓄能球棒雙軌引導槽內(nèi)寬間距。蓄能球棒長為36cm,直徑8cm,重量為12.6kg,引導槽寬度是雙軌杠桿直徑為1.3cm。
[0022]動力輸出組合器圓周勻衡安裝16組杠桿,分為8對,動力側與阻力側各8組,分別直線相對,每對杠桿以動力輸出軸為中心,每組杠桿重2kg,動力側蓄能球棒在Al——A7位置時,定位窩上端與動力輸出軸心間距為64cm,蓄能球棒重心與動力輸出軸心為60cm,阻力側BI一一B8蓄能球棒受下軌道和多組駝輪的限距,使BI—一B8在不同位置,蓄能球棒重心與動力輸出軸心有效距離分別為:Bl-28cm、B2-27cm、B3-24cm、B4-24cm、B5-24cm、B6-28cm、B7-40cm,AS由動力變?yōu)樽枇?阻力為40cm),驅動裝置在運行過程中,B8運行在地球垂直線上沒有動力,也沒有阻力,其中蓄能球棒下落的重力加速度所產(chǎn)生的重力和蓄能球上行時因滾動摩擦產(chǎn)生的阻力忽略不計。
[0023]蓄能球棒在動力側時,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向下運行,運行到阻力側時蓄能球棒沿下軌道和多組駝輪向上運行,經(jīng)計算:動力側(左側Al—一A7)動力為:12.6kg X 6(倍)X 7=529.6kg,即向下的重力為( + )529.6kg,阻力側(右側BI——B7),在左側動力帶動下克服引力向上的阻力,右側的阻力為(BI)—35.28kg,(B2)—34.02kg,(B3)—30.24kg,(B4) —30.24kg,(B5)—30.24kg,(B6)—35.28kg,(B7)—50.4kg,(A8)—50.4kg,阻力總計為:298.lkg,動力與阻力之差為(+)529.6kg—(一)298.lkg=(+)231.lkg,由于此時B8這組蓄能球棒處在地球引力垂直線上,這時的此組杠桿即無動力也無阻力,地球引力為零,因此B8蓄能球棒及杠桿需借助向下的動力才能轉動,所以動力應減去B 8此組蓄能球棒及杠桿的重量,(_)12.6kg+2kg=14.6kg,因此動力應是(+)231.lkg —( — )14.6kg=216.5kg。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對本發(fā)明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杠桿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主體定位支架(17)內(nèi)裝有轉動主體,轉動主體上具有16組雙軌杠桿(9),分為8對,分別與兩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上的雙軌杠桿連接套(4)固定連接,動力輸出組合器中心裝有固連的動力輸出軸(I),每組雙軌杠桿(9)以動力輸出軸(I)為中心轉動,動力側和阻力側每組雙軌杠桿(9)與連接的蓄能球棒定位窩(11)結構相同方向相反,蓄能球棒定位窩(11)的端面連接孔(18)與外環(huán)連接板(7)的兩側連接孔(19)定位固連;蓄能球棒定位窩(11)連接的副杠桿連接板I(1)與下一組雙軌杠桿(9)上的副杠桿連接板板Π (23)固定連接,動力側的蓄能球棒定位窩(11)內(nèi)和阻力側的雙軌杠桿(9)上分別設有一個勻重的蓄能球棒(8),雙軌杠桿(9)的端部設置杠桿螺栓(20)。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杠桿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球棒(8)主體兩端分別設有軸桿(25)與輔助輪(22)活動連接,主體中間勻衡設有兩個杠桿引導槽(21),兩個杠桿引導槽(21)與雙軌杠桿(9)滾動接觸;蓄能球棒定位窩(11)容載的蓄能球棒使其與軸心點保持固定距離,輔助輪(22)與下軌道(12)活動接觸。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杠桿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球棒(8)為16個、32個或64個。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杠桿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寬度與杠桿引導槽(21)間距相配合,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內(nèi)上端一周通過與蓄能球棒(8)數(shù)量相等的兩臂連接板(3)勻衡固定連接,動力輸出組合器臂(2)外兩側上端一周設置間距相等、且與雙軌杠桿(9)數(shù)量相同的雙軌杠桿連接套(4),動力輸出組合器中心裝有固定連接的動力輸出軸(I),動力輸出軸(I)兩側活動安裝軸承瓦盒(5),軸承瓦盒(5)與主體定位支架(17 )中心兩側固定連接,動力輸出軸(I) 一端設有鍵槽(6 )與變速輪連接,輸出驅動裝置整體動力。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杠桿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體定位支架(17)中心固定安裝軸承瓦盒(5)支掌動力輸出軸(I)旋轉,阻力側下部內(nèi)兩側相對定位安裝下軌道(12),蓄能球棒(8)在下軌道的作用下向軸心移動,減少阻力向上運行,主體定位支架(17)上部內(nèi)兩側相對定位安裝駝輪一(13)、駝輪二(14)、駝輪三(15)、駝輪四(16),當阻力側蓄能球棒(8)運行到B5位置時,杠桿引導槽(21)兩側棒體貼在兩側駝輪一(13)端面上,B6貼在兩側駝輪二( 14)端面上,B7貼在駝輪三(15)兩側端面上,B8貼在駝輪四兩側(16)端面上,在動力側蓄能球棒重力下,兩側駝輪向運行同一方向旋轉,帶動阻力側蓄能球棒向上運行,減少阻力向動力側Al位置移動,與此往復運行,不斷輸出動力。
【文檔編號】F03G7/10GK106050591SQ20161067825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8月17日
【發(fā)明人】暴玉坤, 暴宏, 李旭琦
【申請人】暴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