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冷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多功能抽屜式中冷器。
背景技術:
渦輪增壓的發(fā)動機為何會比普通發(fā)動機擁有更大的動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換氣的效率比一般發(fā)動機的自然進氣更高。當空氣進入渦輪增壓后其溫度會大幅升高,密度也相應變小,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卻空氣的作用,高溫空氣經(jīng)過中冷器的冷卻,再進入發(fā)動機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讓增壓后的高溫空氣直接進入發(fā)動機,則會因空氣溫度過高導致發(fā)動機爆震甚至損傷熄火的現(xiàn)象。中冷器通常見于安裝了渦輪增壓的車上。因為中冷器其實是渦輪增壓的配套零件,而它的作用則是為了提高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換氣效率。目前市場上的中冷器結構比較復雜,使用起來比較繁瑣,冷卻效果也不夠好。
所以,如何設計一種多功能抽屜式中冷器,成為我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抽屜式中冷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抽屜式中冷器,包括中冷器主體,所述中冷器主體的頂端設有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頂端設有進氣管口,所述中冷器主體的一側設有對稱的安裝件,所述中冷器主體的側面設有管板,所述管板與中冷器主體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管板的側面設有第一抽屜、第二抽屜和第三抽屜,所述第一抽屜、第二抽屜和第三抽屜的側面均設有把手,所述第一抽屜、第二抽屜和第三抽屜的一側安裝有對稱的密封條,所述中冷器主體的一側設有冷卻芯組,所述中冷器主體的底端設有出氣管,所述出氣管的底端設有出氣管口。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件的內部設有若干個安裝孔。
進一步的,所述中冷器主體的頂端安裝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與冷卻芯組之間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抽屜、第二抽屜和第三抽屜的側面均安裝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冷卻芯組之間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冷卻芯組的內部設有若干個隔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種多功能抽屜式中冷器中,通過第一抽屜、第二抽屜和第三抽屜實現(xiàn)了抽屜式的冷卻方式,冷卻效果更好,并且使用比較方便,冷卻芯組的使用實現(xiàn)了冷卻效果的大幅提高,并且隔板的隔開作用使得冷卻芯組之間互不干擾,通過安裝件和多個安裝孔實現(xiàn)了裝置與渦輪能夠緊固,管板能夠對各個抽屜進行加固,同時密封條到達了密封的效果,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分別對壓力和溫度進行監(jiān)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安裝件;2-進氣管口;3-進氣管;4-中冷器主體;5-安裝孔;6-螺栓;7-密封條;8-管板;9-第三抽屜;10-溫度傳感器;11-出氣管口;12-第一抽屜;13-冷卻芯組;14-隔板;15-第二抽屜;16-把手;17-出氣管;18-壓力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抽屜式中冷器,包括中冷器主體4,所述中冷器主體4的頂端設有進氣管3,所述進氣管3的頂端設有進氣管口2,所述中冷器主體4的一側設有對稱的安裝件1,所述中冷器主體4的側面設有管板8,所述管板8與中冷器主體4通過螺栓6固定連接,所述管板8的側面設有第一抽屜12、第二抽屜15和第三抽屜9,所述第一抽屜12、第二抽屜15和第三抽屜9的側面均設有把手16,所述第一抽屜12、第二抽屜15和第三抽屜9的一側安裝有對稱的密封條7,所述中冷器主體4的一側設有冷卻芯組13,所述中冷器主體4的底端設有出氣管17,所述出氣管17的底端設有出氣管口11。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件1的內部設有若干個安裝孔5,將裝置與汽車進行固定安裝。
進一步的,所述中冷器主體4的頂端安裝有壓力傳感器18,所述壓力傳感器18與冷卻芯組13之間電性連接,能夠對壓力進行監(jiān)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抽屜12、第二抽屜15和第三抽屜9的側面均安裝有溫度傳感器10,所述溫度傳感器10與冷卻芯組13之間電性連接,能夠對溫度進行監(jiān)控。
進一步的,所述冷卻芯組13的內部設有若干個隔板14,所述隔板14將各個冷卻芯組13隔開,防止干擾。
工作原理:首先,通過安裝件1將中冷器主體4與渦輪進行緊固,接通電源后,熱氣由進氣管口2和進氣管3進入冷卻芯組13,冷卻芯組13進行冷卻的工作,隔板14將各個冷卻芯組13隔開,使之互不干擾,第一抽屜12、第二抽屜15和第三抽屜9實現(xiàn)抽屜式的冷卻方式,提高其冷卻效果,經(jīng)過冷卻后,氣體由出氣管口11和出氣管17排出,另外,壓力傳感器18和溫度傳感器10分別對壓力和溫度進行監(jiān)控,達到保護效果。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