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發(fā)電裝置,尤其是一種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逐漸建立,節(jié)能環(huán)保已成為一種趨勢,而風力發(fā)電更是環(huán)保 發(fā)電的主力。但是如今風力發(fā)電設備都是大型的設備,屬于噸級數(shù)量級,而無法實現(xiàn)進入普 通百姓生活的轉變,更無法在生活的細節(jié)上滿足大眾的需求;并且,風力發(fā)電機所發(fā)的電能 一般直接傳輸?shù)较录壍母鱾€基站,或者直接儲存于內(nèi)部固設的蓄電裝置內(nèi),因此當我們需 要使用電能時,只能在擁有固定設備的地點才能滿足用電的需求,這并沒有給我們生活節(jié) 奏越來越快的當下帶來多大的便利。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對自身健康 的關注,漸漸地野外運動則在眾多白領人士當中受到熱捧,但是在野外就缺少了電能來源, 而自帶的電源儲備總是顯得不夠用,因此,一種能在野外利用自然風能,并整體小型化、輕 型化的風力發(fā)電裝置成了公眾所需求的首選。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便攜式的利用風能發(fā)電,并能隨身 攜帶的風力發(fā)電裝置。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包括轉 軸、風葉、機殼和發(fā)電機,風葉固設于轉軸上,發(fā)電機置于機殼內(nèi),轉軸與發(fā)電機上的轉軸固 定連接,包括移動電源,所述移動電源包括殼體、充電電池、電輸入端和電輸出端,電輸入端 通過電路與發(fā)電機輸出端連通,移動電源可拆卸地置于機殼內(nèi),相應設置有移動電源的彈 出裝置和卡扣裝置,還包括與機殼形成可拆卸連接的支架。具有上述特點的本發(fā)明其可拆 卸的移動電源設置使風能所產(chǎn)生的電能可以簡單地儲存于移動電源內(nèi),同時移動電源可以 方便的拆卸下來而隨身攜帶,使其應用范圍更加廣泛,隨充隨取的移動電源為其他電子設 備的充電起到了簡單便利的條件。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對電子設備進行充電,時刻滿足人 們對于電能的需求,同時可拆卸的支架使本發(fā)明的使用攜帶非常方便,特別能滿足野外運 動的需求。 其中,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設置是機殼設有專門的移動電源安裝槽,移動電源安裝槽 槽底設有與槽壁成傾角的彈片構成相應的彈出裝置,機殼表面與移動電源安裝槽槽口的對 應處設有電源蓋,電源蓋一端鉸接在機殼上,電源蓋另一端與機殼通過卡扣配合構成所述 的卡扣裝置,移動電源安裝槽槽壁上設有與移動電源上的電輸入端插接配合的插頭,該插 頭通過電路與發(fā)電機輸出端連通。這樣的設置使結構更為緊湊。另外,移動電源還可以包 括有照明燈和控制照明燈的控制開關,使其不僅僅是單一的電能儲備容器,為我們在夜間 停電或者野外緊急需要照明的時候提供充足持久的照明。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風葉呈螺旋狀彎曲,風葉的橫截面為S型,風葉自下 而上與轉軸形成傾斜角,風葉中央還設有軸孔,風葉通過軸孔固定套設于轉軸上。風葉由多只葉片組成,每只葉片均有與轉軸配合的軸孔,葉片之間通過其軸孔兩端設有的凸環(huán)和凹 環(huán)相互套接配合,每片相鄰葉片的貼鄰處通過螺栓連接。上述設計的風葉結構使風葉結構 更加緊湊,風葉整體的體積更加小型化,而葉片上下凸環(huán)和凹環(huán)相互套接配合更是使風葉 整體結構更加堅實可靠,防止其軸向上因受力壓迫而變形,制造也更簡單。另外,風葉的表 面設有相互平行的鋸齒狀凸起,機殼朝向風葉的表面設有射燈,風葉為透明折光材料,使其 在夜間,風葉能在射燈的照射下發(fā)出絢麗且醒目的色彩,不僅具有欣賞的價值,同時還可置 于交通事故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地附近還能起到警示作用。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支架包括底座和數(shù)只支架腳,每只支架腳其一端為鉸接 端與底座鉸接配合,與底座鉸接配合并設有相應的轉動限位機構,支架腳另一端為支撐端, 底座中心處設有插槽與機殼底部設有的插腳形成插接定位配合,使機殼位于底座上時能保 持穩(wěn)定,避免了因風作用而出現(xiàn)翻轉或傾斜的情況。更進一步設置是支架腳整體板狀, 其橫截面為圓弧狀,所述數(shù)只支架腳在其支撐端相互收攏后構成可以容納裝配在一起的機 殼、轉軸及其風葉的圓柱狀腔體,支架腳鉸接端與底座側邊鉸接,底座中心插槽兩端通透。 還設有支架腳蓋,且支架腳支撐端外側邊均設有凹腔,支架腳蓋扣合在收攏后的支架腳凹 腔處并與凹腔頂邊卡扣配合。上述支架結構特點可以通過并攏其支架腳,使支架收攏成一 個完整的圓柱形腔體并使風力發(fā)電裝置包容于其容腔內(nèi),使其既可以當做支架來使用,又 可以作為包裝盒來使用,方便了我們的攜帶和使用。另外,支架腳支撐端的凹腔所在側壁為 支撐端面,該支撐端面上設有地釘安裝孔,支架腳上設有地釘收藏座及其地釘。還有,底座 和支架腳間的鉸接軸外鉸接軸套上設有與鉸接軸套軸線方向平行的鋸齒,該鉸接軸套與支 架腳或底座之間設有摩擦輪槽,摩擦輪與鉸接軸套上鋸齒抵觸配合。地釘、摩擦輪等的設置 使得支架腳張開到任意角度,保證了支架上的風葉保持在自己所需要的高度,而地釘和地 釘安裝孔的配合,使我們能在松軟的土地上更加牢固地固定支架,同時地釘收藏座和地釘 的配合,讓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取下或者收回地釘,避免出現(xiàn)找不到地釘或者地釘丟失的 情況出現(xiàn)。 本發(fā)明的再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軸頂部設有頂部軸承,頂部軸承上固設有軸帽, 轉軸與機殼接合處的上方設有遮帽,遮帽上端設有凸環(huán)和相鄰葉片上的凹環(huán)相互套接配 合,遮帽下端呈傘狀罩蓋轉軸與機殼接合處。采用頂部軸承等的設置可以避免風力發(fā)電裝 置懸掛使用時對于轉軸的磨損,遮帽的設置可以防止外部雨水或者灰塵的進入,從而提高 了風力發(fā)電裝置的使用壽命。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壁掛式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無支架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無支架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6為圖4的A-A剖視圖。 圖7為圖6實施例其移動電源彈出狀態(tài)圖。
圖8為圖5的B-B剖視圖。 圖9為圖8的D部放大圖。 圖10為圖5的C-C剖視圖。 圖11為圖10實施例其與地釘配合的狀態(tài)。 圖12為本發(fā)明支架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13為圖12的E-E剖視圖。 圖14為圖13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5為圖13的F部放大圖。 圖16為圖15實施例支架腳打開狀態(tài)非最大位置的狀態(tài)。 圖17為圖15實施例支架腳打開狀態(tài)非最大位置的另一種狀態(tài)。 圖18為本發(fā)明支架腳收攏并收藏有風葉和機殼的狀態(tài)下的示意圖。 圖19為圖18的G-G剖視圖。 圖20為圖19的H部放大圖。 圖2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移動電源外觀圖 圖2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移動電源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風葉2、轉軸5、機殼1、發(fā)電機7、移動電源4以及與 機殼1形成可拆卸連接的支架3,風葉2固設于轉軸5上,發(fā)電機7置于機殼1內(nèi),轉軸5與 發(fā)電機7上的轉軸5固定連接。如圖20、21所示,移動電源4包括電源殼41、照明燈46、提 示燈47、控制開關48、電源電路板43、充電電池42、電輸入端44和電輸出端45,電源殼41 包括上電源殼和下電源殼,上電源殼和下電源殼通過插接配合組合成一體,上電源殼和下 電源殼的外壁分別設有上裝飾蓋和下裝飾蓋,裝飾蓋411和電源殼41通過插接配合。電源 殼41內(nèi)固設有電源電路板43,充電電池42焊接于電源電路板43的電路上,照明燈46和 兩個提示燈47呈一條直線設置于移動電源4前端,照明燈46和兩個提示燈47與電源電路 板43電路連通,電輸入端44和電輸出端45設置于移動電源4后端,電輸入端44和電輸出 端45與電源電路板43電路連通,控制開關48設置于移動電源4側壁上,控制開關48與電 源電路板43上的電路連通并控制照明燈46的開閉。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移動電源4上設置 有照明裝置,但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此,還可以通過合理的電路設置有收音機、MP3、小型風扇 等,或上述各裝置的組合。 其中如圖1-8所示,機殼1外形為圓柱狀,包括端蓋11和殼體12,端蓋11中心部 位設有供轉軸5穿過的端蓋孔,端蓋11蓋設于殼體12上并密封固定,殼體12底端邊緣設 有環(huán)形的凸起122。殼體12中央固設有中架123,中架123上下兩端面設有供轉軸5通過 的通孔,中架123中央為空腔結構,發(fā)電機7置于中架123的空腔內(nèi)。中架123上端和下端 分別固設有軸承54,轉軸5依次穿過端蓋孔和中架123上下兩端的通孔,并與中架上的軸 承54固定配合,轉軸5受風力轉動時將帶動發(fā)電機7的轉子一起轉動。中架123下方設有 移動電源安裝槽,其中移動電源4可拆卸地置于機殼1內(nèi)的移動電源安裝槽內(nèi),移動電源 安裝槽與移動電源4大小形狀相適配,相應設置有移動電源4的彈出裝置和卡扣裝置。移 動電源安裝槽槽底設有兩個插頭125和一個定位座126,其中,所述的彈出裝置為在移動電源安裝槽槽底設有與槽壁成傾角的彈片124,彈片124可以繞其與槽壁的固定點做擺動;另 外,上述彈出裝置中的彈片124也可以為寶塔形的彈出彈簧,彈出彈簧固設于槽底,當機殼 l上的卡扣裝置解除卡扣限位時,彈出彈簧因外力的撤銷而發(fā)生復位,從而推動移動電源4 滑出移動電源安裝槽,實現(xiàn)移動電源4的彈出效果,等等。兩個插頭125固設在槽底,插頭 125 —端與移動電源4上的電輸入端44形成插接配合,插頭125另一端與發(fā)電機7輸出端 連接,定位座126位于兩個插頭125的中間位置,定位座126 —端固設在槽底,定位座126 的另一端與移動電源4上設有的形狀為凹腔的電輸出端45相互配合定位,定位座126與移 動電源4的電輸出端45形成插接定位配合。其中,固定于移動電源安裝槽槽底的插頭125 也可以設置為觸片,而移動電源4底端的電輸出端45則設置為相應的觸片并與槽底的觸片 形成點對點的碰觸連接。 如圖6-8、 10、 11所示,殼體l表面與移動電源安裝槽槽口的對應處設有電源蓋 121,電源蓋121 —端鉸接在殼體12上,電源蓋121另一端與殼體12形成卡扣配合,且該端 部設有凸出的卡塊1212,殼體12上與卡塊1212對應位置設有一卡槽,卡塊1212和卡槽相 適配并構成了上述的卡扣裝置,電源蓋121靠近卡扣裝置的外側設有一凸出于表面的拉柄 1211。另外,機殼1上的卡扣裝置也可以為在電源蓋121上設有掛鉤,殼體12上設有與掛 鉤位置相對應的掛扣,掛鉤與掛扣實現(xiàn)電源蓋121與殼體12的卡扣配合,等等。體殼1底 端面的中央位置還設有一插腳13,插腳13與殼體1的結合處設有厚度自上而下逐漸減小的 環(huán)形的加強筋,插腳13與支架3上所設的插槽311相適配,插腳13和插槽311形成相應的 插接定位配合,而插腳13的外壁上還開設有供插銷132通過的銷孔131。
如圖8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機殼1朝向風葉2的表面實際上是端蓋11表面,也 即在端蓋11表面上設有射燈14,射燈14與端蓋11間通過密封圈141密封,射燈14的電流 輸入端可以通過導線與配置的控制內(nèi)部電路的電路板相連接,該控制內(nèi)部電路的電路板分 別與發(fā)電機7、射燈14和移動電源4電連接,射燈14的電源可以直接來自于發(fā)電機7或移 動電源4。其中,射燈14所照射出的光線朝向風葉2,機殼1上還安裝有感光元件用于控制 射燈14的開與關。 如圖6、8、9所示,風葉2為透明折光材料制成,風葉2的表面均布有與端蓋11表 面平行的鋸齒狀凸起21,風葉2呈螺旋狀彎曲,風葉2的橫截面為S型,風葉2自下而上與 轉軸5形成傾斜角,風葉2中央設有軸孔,風葉2通過軸孔固定套設于轉軸5上。風葉2由 四只風片組成,每只風片的中央位置均有與轉軸5配合的軸孔,風片2上軸孔的上端和下端 分別設有凸環(huán)22和凹環(huán)23,凸環(huán)22的內(nèi)徑與轉軸5相適配,凸環(huán)22的外徑與凹環(huán)23的內(nèi) 徑相適配,四只風片自上而下相互套接配合,使后一只風片2的凸環(huán)22插入前一只風片的 凹環(huán)23內(nèi),保證四片風片彼此緊密貼合成一片風葉2,每只相鄰葉片貼鄰處的兩端通過螺 栓24連接。其中,四片風片自上而下在貼合處形狀相一致,使整片風葉2呈螺旋狀的流線 型。風葉2底部還設有一遮帽53,遮帽53呈上小下大的錐形,遮帽53頂部設有與風片下端 凹環(huán)相適配的凸環(huán)531,遮帽53上的凸環(huán)531插入風葉2底端的凹環(huán)23內(nèi),遮帽53底端呈 傘狀罩蓋轉軸和機殼的接合處,遮帽53底部設有環(huán)形凹槽532,端蓋孔周邊設有環(huán)形凸起 111,環(huán)形凸起11插入環(huán)形凹槽532內(nèi)并使彼此相互抵觸,從而使風葉2軸向上構成限位配 合,防止風葉2向下滑移。 如圖12-14所示,支架3包括底座31和四只支架腳32。支架腳32整體為板狀,
7其橫截面為圓弧狀,每只支架腳32 —端為鉸接端與底座31側邊鉸接配合并設有相應的轉 動限位機構,支架腳32另一端則為支撐端。四只支架腳32在其支撐端相互收攏后構成可 以容納裝配在一起的機殼1、轉軸5及其風葉2的圓柱狀腔體。底座31為圓形,底座31表 面設有與底座31同心的環(huán)形的凹槽312,該環(huán)形的凹槽321與機殼1底端環(huán)形的凸起123 相適配的,底座31中心處設有插槽311與機殼1底部設有的插腳13形成插接定位配合,插 槽311兩端通透,插槽311的深度和插腳13的長度適當,插槽311下端兩側且沿插槽311 軸線方向開有插銷槽3111,當插腳13插入插槽311內(nèi)時,插腳13上的銷孔131位置恰位 于插銷槽3111內(nèi)的最上端,插銷132分別穿過插槽311上的插銷槽3111和插腳13上的銷 孔131,使機殼1固定于底座31上。當機殼1、轉軸5及其風葉2所裝配的整體從由支架腳 32組成的圓柱狀腔體的開口端放入,插腳13上的銷孔131安裝有插銷132,插銷132通過 插銷槽3111并使插腳13置于插槽311內(nèi)。另外,支架腳32不僅可以設置成四只,也可以 設置成三只或者其他適當?shù)哪_數(shù);底座31也可以為其他形狀,由此與底座31側邊鉸接的支 架腳32收攏后所構成的收藏容腔的橫截面則為與底座31形狀相近似,從而通過不同的底 座31形狀來制造出內(nèi)部空間結構不相同的收藏容腔。 如圖12-16所示,支架腳32與底座31的鉸接配合時,鉸接軸其鉸接軸套313上設 有與鉸接軸套313軸線方向平行的鋸齒,支架腳32上與鉸接軸套313的鋸齒相對的位置設 有輪槽,在輪槽內(nèi)置有圓柱形的摩擦輪314,底座31和支架腳32在鉸接配合的同時使摩擦 輪314分別與鉸接軸套313和輪槽相抵觸。轉動限位機構為支架腳32的鉸接處設有與支 架腳32表面垂直的凸出的頂塊323,頂塊323隨支架腳32轉動而聯(lián)動,當支架腳32轉到 最大的角度時,頂塊323將與底座31上的鉸接軸套313相抵觸。另外,轉動限位機構也可 以為在鉸接軸套313上固設有凸出的頂塊,并使支架腳32轉動時,當支架腳32轉到最大角 時,頂塊323將與支架腳32 前端相抵觸。鉸鏈裝置和轉動限位機構的設計允許支架腳32 與底座31之間相對轉過90。到約270°的角度或者90。到更大的角度。本發(fā)明中,轉動限 位機構也還可以就是指上述的摩擦輪314與鉸接軸套313等轉動摩擦配合機構。
如圖17、 18、 19所示,支架腳32還設有支架腳蓋35,支架腳32的支撐端外側邊均 設有凹腔321,支架腳蓋35扣合在收攏后的支架腳32凹腔321處并與凹腔321頂邊卡扣配 合,支架腳蓋35阻止并攏后的各個支架腳32相互散開。支架腳32支撐端的凹腔321的其 一側壁為支撐端面,支撐端面處固設有由彈性耐磨材料制成的腳跟33,腳跟33的形狀與支 撐端面的形狀相適配,支撐端面和腳跟33上共同設有三個均勻分布且通透的地釘孔安裝 孔322供地釘34穿過,支架腳32上靠近凹腔321處設有沿支架腳32軸線方向的兩個地釘 收藏座3211,地釘收藏座322沿與地釘34形狀相適配,地釘收藏座322的內(nèi)壁上設有凸出 的限位塊3221,地釘34置于地釘收藏座322內(nèi),并通過限位塊3221使地釘34與地釘收藏 座322形成限位配合。其中,支架腳蓋35與收攏后的支架腳32間的固定方式還可以為螺 紋連接配合,或者插拔配合,或者是沒有支架腳蓋35而直接是支架腳32之間的扣接等等。
如圖1-9所示,轉軸5頂部固設有頂部軸承51,頂部軸承51與風葉2上端的凸環(huán) 22相抵觸,防止風葉2向上滑移。頂部軸承51外還固定套設有圓柱形的軸帽52,軸帽52 頂端部的直徑小于底端部的直徑;轉軸5穿過端蓋11上的端蓋孔與發(fā)電機7的轉子固定連 接,其中,沿轉子的軸心方向開有通孔,轉軸5恰穿過通孔并與轉子形成固定配合,轉子兩 端部分別固套有一軸承54,兩軸承54固定于機架123上,轉軸5的轉動可帶動發(fā)電機7的轉子一起轉動。 如圖3所示,當沒有平穩(wěn)的地面供支架放置時,還配有懸掛支架供機殼1和風葉2 的的組合懸掛于墻壁或樹桿等豎直表面上。懸掛支架6為彎曲成U型的長條形金屬的支架 板61,支架板61上端部開有槽孔611供軸帽52穿過,支架板61下端部固設有固定臺62, 固定臺62也呈U型結構,固定臺62底部開有供插腳13穿過的槽孔621,同時固定臺62兩 上翹的端壁上設有與插腳13上銷孔131的形狀位置相適配的銷孔622,當機殼1和風葉2 組合的上下兩端部安裝于懸掛支架6上的槽孔時,插銷132同時穿過固定臺62和機殼1插 腳13上的銷孔,從而使機殼1固定于懸掛支架6上。懸掛支架6上與轉軸5平行的支架板 壁61上分別開設有兩個按一定間距分布的通孔612,當使用懸掛裝置時,可以通過兩個通 孔將機殼1和懸掛支架6固定于墻壁或樹桿等豎直表面上。 另外,機殼1可以使用透明材料制作,這樣可以直接從外部看見內(nèi)部的結構和工 作狀態(tài),而上述機殼1上的感官元件此時也可以設置于機殼1內(nèi)的任何位置。風葉2采用 透明折光材料制作,風葉2上的四只風片可分別設置成其它顏色,彼此顏色也可以相同,增 加了本發(fā)明的美觀度,同時,使其在射燈照射下更是色彩斑斕,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本發(fā)明的便攜式體現(xiàn)在一,體積小型化,小巧的外形和輕型的質量,使其在攜帶 和運輸上顯得輕巧方便;二,支架3的設置使其無論在平地上還是墻壁或樹桿等豎直表面 上都能突顯出簡便安裝的特性;三,可拆卸的移動電源4使本發(fā)明的使用范圍更加廣泛,安 裝攜帶更加方便。 其工作原理為當有風吹向風葉2時,風將帶動風葉2和與風葉2固定的轉軸5轉 動,同時發(fā)動機7上的轉子也隨轉軸5 —起轉動,此時,發(fā)電機7因外力做功而發(fā)電,產(chǎn)生的 電能通過導線和控制內(nèi)部電路的電路板的連通并被儲存在移動電源4內(nèi),移動電源4上設 有的提示燈隨時提示電源的電能狀態(tài)。當電能充滿時,移動電源4可取下,此時移動電源4 可以利用自設的照明燈,起到照明的作用;也可以利用移動電源4上自設的電輸出端45與 其他電器設備相連接,如手機或相機等,起到可移動的充電的特性。其中,當利用風能來發(fā) 電時,機殼1上的感光元件可以隨時感應外部亮度,如果外部亮度太暗的時候,射燈14將自 動啟動,同時射燈14的光束將照射到風葉2上,因風葉2的材質和鋸齒狀結構的特性,風葉 2將使光束產(chǎn)生折射,并且由于風葉2上的不同色彩使風葉2產(chǎn)生斑斕的光影效果。
權利要求
一種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包括轉軸、風葉、機殼和發(fā)電機,風葉固設于轉軸上,發(fā)電機置于機殼內(nèi),轉軸與發(fā)電機上的轉軸固定連接,其特征是包括移動電源,所述移動電源包括電源殼、充電電池、電輸入端和電輸出端,電輸入端通過電路與發(fā)電機輸出端連通,移動電源可拆卸地置于機殼內(nèi),相應設置有移動電源的彈出裝置和卡扣裝置,還包括與機殼形成可拆卸連接的支架。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殼專設有移動電源安裝槽,移動電源安裝槽槽底設有與槽壁成傾角的彈片構成相應的彈出裝置,機殼表面與移動電源安裝槽槽口的對應處設有電源蓋,電源蓋一端鉸接在機殼上,電源蓋另一端與機殼通過卡扣配合構成所述的卡扣裝置,移動電源安裝槽槽壁上設有與移動電源上的電輸入端插接配合的插頭,該插頭通過電路與發(fā)電機輸出端連通。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移動電源還包括照明燈和控制照明燈的控制開關。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風葉呈螺旋狀彎曲,風葉的橫截面為S型,風葉自下而上與轉軸形成傾斜角,風葉中央還設有軸孔,風葉通過軸孔固定套設于轉軸上。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風葉的表面設有相互平行的鋸齒狀凸起,機殼朝向風葉的表面設有射燈,風葉為透明折光材料。
6.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風葉由多只葉片組成,每只葉片均有與轉軸配合的軸孔,葉片之間通過其軸孔兩端設有的凸環(huán)和凹環(huán)相互套接配合,每片相鄰葉片的貼鄰處通過螺栓連接。
7.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風葉由多只葉片組成,每只葉片均有與轉軸配合的軸孔,葉片之間通過其軸孔兩端設有的凸環(huán)和凹環(huán)相互套接配合,每片相鄰葉片的邊緣處通過螺栓連接。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或7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數(shù)只支架腳,每只支架腳其一端為鉸接端與底座鉸接配合,并設有相應的轉動限位機構,支架腳另一端為支撐端,底座中心處設有插槽與機殼底部設有的插腳形成插接定位配合。
9.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數(shù)只支架腳,每只支架腳其一端為鉸接端與底座鉸接配合并設有相應的轉動限位機構,支架腳另一端為支撐端,底座中心處設有插槽與機殼底部設有的插腳形成插接定位配合。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支架腳整體板狀,其橫截面為圓弧狀,所述數(shù)只支架腳在其支撐端相互收攏后構成可以容納裝配在一起的機殼、轉軸及其風葉的圓柱狀腔體,支架腳鉸接端與底座側邊鉸接,底座中心的插槽兩端通透。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設有支架腳蓋,且支架腳支撐端外側邊均設有凹腔,支架腳蓋扣合在收攏后的支架腳凹腔處并與凹腔頂邊卡扣配合。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腳支撐端的凹腔其一側壁為支撐端面,該支撐端面上設有地釘安裝孔,支架腳上設有地釘收藏座及其地釘。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便攜式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和支架腳間的鉸 接軸其鉸接軸套上設有與鉸接軸套軸線方向平行的鋸齒,該鉸接軸套與支架腳或底座之間 設有摩擦輪槽,摩擦輪與鉸接軸套上鋸齒抵觸配合。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或7或9或10或11或12或13所述的便攜式 風力發(fā)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轉軸頂部設有頂部軸承,頂部軸承上固設有軸帽,轉軸與機 殼接合處的上方設有遮帽,遮帽上端設有凸環(huán)和相鄰葉片上的凹環(huán)相互套接配合,遮帽下 端呈傘狀罩蓋轉軸與機殼接合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便攜式利用風能的發(fā)電裝置,包括轉軸、風葉、機殼和發(fā)電機,風葉固設于轉軸上,發(fā)電機置于機殼內(nèi),轉軸與發(fā)電機上的轉軸固定連接,其特點是包括移動電源,所述移動電源包括殼體、充電電池、電輸入端和電輸出端,電輸入端通過電路與發(fā)電機輸出端連通,移動電源可拆卸地置于機殼內(nèi),相應設置有移動電源的彈出裝置和卡扣裝置,還包括與機殼形成可拆卸連接的支架。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拆卸的移動電源設置使風能所產(chǎn)生的電能可以簡單地儲存于移動電源內(nèi),而不需要擔心流失的問題,同時發(fā)電裝置及其移動電源都可以方便的拆卸下來而隨身攜帶,時刻滿足人們對于電能的需求。
文檔編號F03D9/00GK101737269SQ20101010333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26日
發(fā)明者吳建軍 申請人: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