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研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硬質合金產生用金屬粉末研磨裝置。
背景技術:
硬質合金是由難熔金屬的硬質化合物和粘結金屬通過粉末冶金工藝制成的一種合金材料。硬質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強度和韌性較好、耐熱、耐腐蝕等一系列優(yōu)良性能,特別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即使在500℃的溫度下也基本保持不變,在1000℃時仍有很高的硬度。
研磨利用涂敷或壓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顆粒,通過研具與工件在一定壓力下的相對運動對加工表面進行的精整加工(如切削加工)。研磨可用于加工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加工的表面形狀有平面,內、外圓柱面和圓錐面,凸、凹球面,螺紋,齒面及其他型面。
現(xiàn)有的研磨裝置存在不能全方位的研磨金屬粉末、金屬粉末研磨不精細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fā)一種能夠將金屬粉末全方位的研磨、能夠將金屬粉末研磨的更精細的硬質合金產生用金屬粉末研磨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研磨裝置存在不能全方位的研磨金屬粉末、金屬粉末研磨不精細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將金屬粉末全方位的研磨、能夠將金屬粉末研磨的更精細的硬質合金產生用金屬粉末研磨裝置。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硬質合金產生用金屬粉末研磨裝置,包括有收料箱、筒型研磨缸、餅狀研磨活塞、轉桿、電機I、齒輪、上齒條、下齒條、右連接桿、左連接桿、電機II、研磨筒、出料管、固定板、軸承座、轉軸、攪拌桿、滾珠I、旋轉電機、濾網(wǎng)和加料斗,收料箱正上方設有筒型研磨缸,筒型研磨缸內左右對稱設有餅狀研磨活塞,餅狀研磨活塞外側設有轉桿,轉桿伸出筒型研磨缸外,筒型研磨缸底部均勻間隔的設有出料口,筒型研磨缸上方設有電機I,電機I上安裝有齒輪,齒輪的上方設有上齒條,齒輪的下方設有下齒條,齒輪均與上齒條和下齒條嚙合,下齒條的右端連接有右連接桿,上齒條的左端連接有左連接桿,左連接桿的底部右側與右連接桿的底部左側都設有電機II,電機II與轉桿連接,齒輪的正上方設有研磨筒,研磨筒底部與筒型研磨缸頂部之間左右對稱的連接有出料管,研磨筒內壁均勻間隔的設有固定板,研磨筒底部圓心位置安裝有軸承座,軸承座上安裝有轉軸,轉軸伸出研磨筒外,轉軸上均勻間隔的設有攪拌桿,攪拌桿上均勻間隔的設有滾珠I,轉軸的頂部安裝有旋轉電機,軸承座的外圍設有濾網(wǎng),研磨筒頂部左側設有加料斗。
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T型支架、打板、行程開關I和行程開關II,筒型研磨缸的左側設有T型支架,T型支架的頂部左側安裝有行程開關I,T型支架的頂部右側安裝有行程開關II,右連接桿的底部連接有打板,打板位于行程開關I和行程開關II之間,電機I分別與行程開關I和行程開關II有線路連接。
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滾珠II,兩個餅狀研磨活塞上設有滾珠II。
優(yōu)選地,電機I為伺服電機。
工作原理:操作人員首先將金屬粉末從加料斗倒入研磨筒內,然后再啟動旋轉電機轉動,帶動攪拌桿轉動,帶動滾珠I對研磨筒內固定板上的金屬粉末進行初步研磨,研磨好的金屬粉末將通過濾網(wǎng)和出料管流入筒型研磨缸內,還沒有研磨好的金屬粉末將繼續(xù)通過滾珠I進行研磨,當研磨筒內的金屬粉末全部研磨好并全部流入筒型研磨缸內后,關閉旋轉電機。啟動電機II轉動,帶動轉桿轉動,帶動餅狀研磨活塞轉動,餅狀研磨活塞對筒型研磨缸內的金屬粉末進行進一步研磨,然后再啟動電機I正反轉,帶動齒輪正反交替轉動,帶動上齒條和向下齒條左右移動,從而使餅狀研磨活塞對筒型研磨缸內的金屬粉末全方位的進行研磨。筒型研磨缸內研磨好的金屬粉末將通過出料口流入收料箱內,當筒型研磨缸內的金屬粉末全部研磨好并全部流入收料箱內后,關閉電機I和電機II。重復以上操作就能對大批量的金屬粉末進行研磨。
因為還包括有T型支架、打板、行程開關I和行程開關II,筒型研磨缸的左側設有T型支架,T型支架的頂部左側安裝有行程開關I,T型支架的頂部右側安裝有行程開關II,右連接桿的底部連接有打板,打板位于行程開關I和行程開關II之間,電機I分別與行程開關I和行程開關II有線路連接,當電機I順時針轉動時,帶動下齒條、右連接桿和打板向左運動,當打板向左運動觸碰到行程開關I時,電機I逆時針轉動,帶動下齒條、右連接桿和打板向右運動,當打板向右運動觸碰到行程開關II時,電機I順時針轉。如此反復就能夠達到自動控制餅狀研磨活塞在筒型研磨缸內左右移動的效果,從而使餅狀研磨活塞對筒型研磨缸內金屬粉末全方位的進行研磨。
還包括有滾珠II,兩個餅狀研磨活塞上設有滾珠II,滾珠II能使餅狀研磨活塞對筒型研磨缸內的金屬粉末進行研磨的更精細。
因為電機I為伺服電機,可更好的控制其轉速,使運行更加平穩(wěn)。
(3)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達到了能夠將金屬粉末全方位的研磨、能夠將金屬粉末研磨的更精細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收料箱,2-筒型研磨缸,3-餅狀研磨活塞,4-轉桿,5-電機I,6-齒輪,7-上齒條,8-下齒條,9-右連接桿,10-左連接桿,11-電機II,12-研磨筒,13-出料管,14-固定板,15-軸承座,16-轉軸,17-攪拌桿,18-滾珠I,19-旋轉電機,20-濾網(wǎng),21-加料斗,22-出料口,23-T型支架,24-打板,25-行程開關I,26-行程開關II,27-滾珠II。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硬質合金產生用金屬粉末研磨裝置,如圖1-3所示,包括有收料箱1、筒型研磨缸2、餅狀研磨活塞3、轉桿4、電機I 5、齒輪6、上齒條7、下齒條8、右連接桿9、左連接桿10、電機II 11、研磨筒12、出料管13、固定板14、軸承座15、轉軸16、攪拌桿17、滾珠I 18、旋轉電機19、濾網(wǎng)20和加料斗21,收料箱1正上方設有筒型研磨缸2,筒型研磨缸2內左右對稱設有餅狀研磨活塞3,餅狀研磨活塞3外側設有轉桿4,轉桿4伸出筒型研磨缸2外,筒型研磨缸2底部均勻間隔的設有出料口22,筒型研磨缸2上方設有電機I 5,電機I 5上安裝有齒輪6,齒輪6的上方設有上齒條7,齒輪6的下方設有下齒條8,齒輪6均與上齒條7和下齒條8嚙合,下齒條8的右端連接有右連接桿9,上齒條7的左端連接有左連接桿10,左連接桿10的底部右側與右連接桿9的底部左側都設有電機II 11,電機II 11與轉桿4連接,齒輪6的正上方設有研磨筒12,研磨筒12底部與筒型研磨缸2頂部之間左右對稱的連接有出料管13,研磨筒12內壁均勻間隔的設有固定板14,研磨筒12底部圓心位置安裝有軸承座15,軸承座15上安裝有轉軸16,轉軸16伸出研磨筒12外,轉軸16上均勻間隔的設有攪拌桿17,攪拌桿17上均勻間隔的設有滾珠I 18,轉軸16的頂部安裝有旋轉電機19,軸承座15的外圍設有濾網(wǎng)20,研磨筒12頂部左側設有加料斗21。
還包括有T型支架23、打板24、行程開關I 25和行程開關II 26,筒型研磨缸2的左側設有T型支架23,T型支架23的頂部左側安裝有行程開關I 25,T型支架23的頂部右側安裝有行程開關II 26,右連接桿9的底部連接有打板24,打板24位于行程開關I 25和行程開關II 26之間,電機I 5分別與行程開關I 25和行程開關II 26有線路連接。
還包括有滾珠II 27,兩個餅狀研磨活塞3上設有滾珠II 27。
電機I 5為伺服電機。
工作原理:操作人員首先將金屬粉末從加料斗21倒入研磨筒12內,然后再啟動旋轉電機19轉動,帶動攪拌桿17轉動,帶動滾珠I 18對研磨筒12內固定板14上的金屬粉末進行初步研磨,研磨好的金屬粉末將通過濾網(wǎng)20和出料管13流入筒型研磨缸2內,還沒有研磨好的金屬粉末將繼續(xù)通過滾珠I 18進行研磨,當研磨筒12內的金屬粉末全部研磨好并全部流入筒型研磨缸2內后,關閉旋轉電機19。啟動電機II 11轉動,帶動轉桿4轉動,帶動餅狀研磨活塞3轉動,餅狀研磨活塞3對筒型研磨缸2內的金屬粉末進行進一步研磨,然后再啟動電機I 5正反轉,帶動齒輪6正反交替轉動,帶動上齒條7和向下齒條8左右移動,從而使餅狀研磨活塞3對筒型研磨缸2內的金屬粉末全方位的進行研磨。筒型研磨缸2內研磨好的金屬粉末將通過出料口22流入收料箱1內,當筒型研磨缸2內的金屬粉末全部研磨好并全部流入收料箱1內后,關閉電機I 5和電機II 11。重復以上操作就能對大批量的金屬粉末進行研磨。
因為還包括有T型支架23、打板24、行程開關I 25和行程開關II 26,筒型研磨缸2的左側設有T型支架23,T型支架23的頂部左側安裝有行程開關I 25,T型支架23的頂部右側安裝有行程開關II 26,右連接桿9的底部連接有打板24,打板24位于行程開關I 25和行程開關II 26之間,電機I 5分別與行程開關I 25和行程開關II 26有線路連接,當電機I 5順時針轉動時,帶動下齒條8、右連接桿9和打板24向左運動,當打板24向左運動觸碰到行程開關I 25時,電機I 5逆時針轉動,帶動下齒條8、右連接桿9和打板24向右運動,當打板24向右運動觸碰到行程開關II 26時,電機I 5順時針轉。如此反復就能夠達到自動控制餅狀研磨活塞3在筒型研磨缸2內左右移動的效果,從而使餅狀研磨活塞3對筒型研磨缸2內金屬粉末全方位的進行研磨。
還包括有滾珠II 27,兩個餅狀研磨活塞3上設有滾珠II 27,滾珠II 27能使餅狀研磨活塞3對筒型研磨缸2內的金屬粉末進行研磨的更精細。
因為電機I 5為伺服電機,可更好的控制其轉速,使運行更加平穩(wěn)。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