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制藥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
背景技術:
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是利用機械力和重力等,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粉體料均勻混合起來的機械?;谧幽覆鹦遁S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可以將多種物料配合成均勻的混合物;還可以增加物料接觸表面積,以促進化學反應;還能夠加速物理變化,例如粒狀溶質加入溶劑,通過混合機械的作用可加速溶解混勻?;谧幽覆鹦遁S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混合時要求所有參與混合的物料均勻分布?;旌系某潭确譃槔硐牖旌?、隨機混合和完全不相混三種狀態(tài)。各種物料在混合機械中的混合程度,取決于待混物料的比例、物理狀態(tài)和特性,以及所用混合機械的類型和混合操作持續(xù)的時間等因素。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的混合筒通常為直筒型的,原料在混合過程中,呈直筒型的混合筒在旋轉中原料來回混合速度較慢,均勻度差,達不到理想的混合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該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采用V形混合筒,使原料混合更加快速和均勻,具有更加理想的混合效果。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主要由主機架和V形混合筒構成,所述V形混合筒通過一根主軸與主機架連接;V形混合筒的上端和底端分別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進料口和出料口各自設有相匹配的進料蓋和出料蓋;所述主機架的內部設有與主軸連接并驅動主軸作旋轉運動的動力系統;所述主軸主要由母軸、子軸、拆卸封蓋構成,所述子軸由T形桿、以及與T形桿連接的直軸桿構成,且T形桿的橫切面為“T”形,且T形桿貫穿設置在母軸內部,所述母軸遠離T形桿的一端與動力系統連接,直軸桿遠離母軸的一端與V形混合筒連接,且所述拆卸封蓋套設在直軸桿的外表面上并與母軸遠離動力系統的一端連接。所述進料口與進料蓋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所述出料口和出料蓋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上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拆卸,本發(fā)明將主軸設置成母軸、子軸、拆卸封蓋這三個部分,將T形桿貫穿設置在母軸內部,主要母軸轉動即可帶動子軸轉動,同時采用拆卸封蓋套設在直軸桿的外表面上并與母軸遠離動力系統的一端連接。主要可防止子軸的T形桿在運行中從母軸內部滑落。這樣,安裝時,只想要先將拆卸封蓋套在直軸桿的外表面上,然后再將T形桿插入母軸的內部,當然母軸內部開有與T形桿形狀相匹配的T形通孔。最后將拆卸封蓋與母軸連接,即可。當然為了方便拆卸,我們將拆卸封蓋與母軸的連接方式設置為螺紋連接。拆卸時,按照上述方法逆向操作即可。
上述技術方案中,主機架內的動力系統驅動主軸高速旋轉,主軸帶動與其相連接的V形混合筒繞主軸旋轉,待混合的原料在旋轉過程中被混勻。進一步的,所述進料口設置外螺紋,所述進料蓋設置內螺紋。通過內螺紋和外螺紋的配合,可以方便地旋開或擰緊進料蓋,以打開或關閉進料口。進一步的,所述出料口設置外螺紋,所述出料蓋設置內螺紋。通過內螺紋和外螺紋的配合,可以方便地旋開或擰緊出料蓋,以打開或關閉出料口。進一步的,所述動力系統主要由固定在主機架內部的電動機、以及與電動機的輸出端連接的小傳動輪、以及通過傳動帶與小傳動輪連接的大傳動輪構成,大傳動輪安裝在齒輪箱上,齒輪箱通過傳動軸與小齒輪連接,主軸上套裝有大齒輪,且小齒輪與大齒輪嚙合連接;所述主軸上還套裝有軸承,且軸承外表面卡接有軸承座,且所述軸承座固定安裝在主機架的內部。所述主軸的一端與V形混合筒焊接固定。綜上所述,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
(I)、本發(fā)明設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較低,操作也較為方便。( 2 )、本發(fā)明自動化操作,解放了勞動力。(3)、本發(fā)明不僅僅適用于制藥行業(yè)對粉體材料的混合,也適用于化工、食品、等工業(yè)部門小批量混合不同的主輔材料。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剖視圖。圖3為主軸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母軸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子軸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各附圖標記對應的部件是1-主機架,2-V形混合筒,3-主軸,4-進料口,
5-出料口,7-小傳動輪,8-傳動帶,9-齒輪箱,10-大傳動輪,11-傳動軸,12-小齒輪,13-大齒輪,14-軸承,15-軸承座,21-母軸,22-拆卸封蓋,23-子軸。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1 :
如圖1所示,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包括主機架I和V形混合筒2,所述V形混合筒通過一根主軸3與主機架連接;所述V形混合筒的上端設有進料口 4,底端設有出料口 5 ;所述進料口設有相匹配的進料蓋,所述出料口設有相匹配的出料蓋;所述主機架的內部設有驅動主軸作旋轉運動的動力系統。所述進料口設置外螺紋,所述進料蓋設置內螺紋。所述出料口設置外螺紋,所述出料蓋設置內螺紋。所述動力系統包括電動機、小傳動輪7、傳動帶8、齒輪箱9、大傳動輪10、傳動軸11、小齒輪12、大齒輪13、軸承座15和軸承14 ;所述電動機固定安裝在主機架的內部,所述電動機的輸出端安裝小傳動輪,所述小傳動輪通過傳動帶與所述大傳動輪連接;所述大傳動輪安裝在所述齒輪箱上,所述齒輪箱通過傳動軸與所述小齒輪連接,所述小齒輪與所述大齒輪嚙合,所述大齒輪套裝在所述主軸上并固定,所述軸承套裝在所述主軸一端并且被卡和在所述軸承座內,所述軸承座固定安裝在主機架的內部。所述主軸的另一端與V形混合筒焊接固定。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具體是旋轉進料蓋使進料口處于打開狀態(tài),將帶混合的不同粉體原料從進料口添加到V形混合筒內;啟動電動機,通過動力系統內部各個部件的配合作用,將電動機的動力傳動到主軸,主軸轉動帶動與其連接的V形混合筒同步旋轉;原料混合結束后,旋轉出料蓋打開出料口,將混合后的物料從出料口取出。實施例2
如圖1、2、3、4、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所述主軸3主要由母軸21、子軸23、拆卸封蓋22構成,所述子軸23由T形桿、以及與T形桿連接的直軸桿構成,且T形桿的橫切面為“T”形,且T形桿貫穿設置在母軸21內部,所述母軸21遠離T形桿的一端與動力系統連接,直軸桿遠離母軸21的一端與V形混合筒2連接,且所述拆卸封蓋22套設在直軸桿的外表面上并與母軸21遠離動力系統的一端連接。上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拆卸,本發(fā)明將主軸3設置成母軸21、子軸23、拆卸封蓋22這三個部分,將T形桿貫穿設置在母軸21內部,主要母軸21轉動即可帶動子軸23轉動,同時采用拆卸封蓋22套設在直軸桿的外表面上并與母軸21遠離動力系統的一端連接。主要可防止子軸23的T形桿在運行中從母軸21內部滑落。這樣,安裝時,只想要先將拆卸封蓋22套在直軸桿的外表面上,然后再將T形桿插入母軸21的內部,當然母軸21內部開有與T形桿形狀相匹配的T形通孔。最后將拆卸封蓋22與母軸21連接,即可。當然為了方便拆卸,我們將拆卸封蓋22與母軸21的連接方式設置為螺紋連接。拆卸時,按照上述方法逆向操作即可。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發(fā)明。
權利要求
1.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主機架(I)和V形混合筒(2)構成,所述V形混合筒通過一根主軸(3)與主機架連接;V形混合筒的上端和底端分別設有進料口(4)和出料口(5);所述進料口和出料口各自設有相匹配的進料蓋和出料蓋;所述主機架的內部設有與主軸(3)連接并驅動主軸(3)作旋轉運動的動力系統;所述主軸(3)主要由母軸(21)、子軸(23)、拆卸封蓋(22)構成,所述子軸(23)由T形桿、以及與T形桿連接的直軸桿構成,且T形桿的橫切面為“T”形,且T形桿貫穿設置在母軸(21)內部,所述母軸(21)遠離T形桿的一端與動力系統連接,直軸桿遠離母軸(21)的一端與V形混合筒(2)連接,且所述拆卸封蓋(22)套設在直軸桿的外表面上并與母軸(21)遠離動力系統的一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口與進料蓋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所述出料口和出料蓋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一項所述的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系統主要由固定在主機架內部的電動機、以及與電動機的輸出端連接的小傳動輪(7)、以及通過傳動帶(8)與小傳動輪(7)連接的大傳動輪(10)構成,大傳動輪(10)安裝在齒輪箱(9)上,齒輪箱通過傳動軸(11)與小齒輪(12)連接,主軸上套裝有大齒輪(13),且小齒輪(12)與大齒輪(13)嚙合連接;所述主軸上還套裝有軸承(14),且軸承(14)外表面卡接有軸承座(15),且所述軸承座固定安裝在主機架的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的一端與V形混合筒焊接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基于子母拆卸軸的粉末醫(yī)藥混合系統,包括主機架(1)和V形混合筒(2),所述V形混合筒通過一根主軸(3)與主機架連接;所述V形混合筒的上端設有進料口(4),底端設有出料口(5);所述進料口設有相匹配的進料蓋,所述出料口設有相匹配的出料蓋;所述主機架的內部設有驅動主軸作旋轉運動的動力系統。本發(fā)明不僅適用于制藥行業(yè)對粉體材料的混合,也適用于化工、食品、等工業(yè)部門小批量混合不同的主輔材料。
文檔編號B01F9/04GK103041734SQ2012101450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15日
發(fā)明者陳繼源 申請人:四川制藥制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