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脫硫吸收塔漿液再分布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脫硫吸收塔,具體涉及噴淋式脫硫吸收塔漿液再分布裝置。
背景技術:
脫硫吸收塔是使用物理和化學方法,除去煙氣中二氧化硫(SO2)的裝置或者構筑物。在多種脫硫吸收塔中,有一類吸收塔是噴淋式吸收塔,其主要工作過程是利用漿液循環(huán)泵將吸收漿液輸送到由多個噴嘴構成的噴淋層,吸收漿液由噴淋層的霧化噴嘴噴出后形成密集的霧化漿液噴淋區(qū),漿液在霧化噴淋區(qū)與煙氣接觸,在接觸過程吸收煙氣中的 SO2等有害氣體,完成煙氣脫硫,漿液沿著吸收塔內部飄落在吸收塔底部的漿池中。目前所使用的噴淋式脫硫吸收塔普遍存在脫硫效果不夠理想的問題,影響噴淋式吸收塔脫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內部煙氣偏流由于吸收塔煙道布置、噴淋層管路布置以及噴嘴布置等原因,導致噴淋層漿液噴射密度不均勻,進而導致阻力分布不均勻,在阻力小的區(qū)域煙氣流速快,產生煙氣偏流,影響脫硫效果;影響噴淋式吸收塔脫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二是煙氣吸收塔側壁逃流在貼近吸收塔側壁的噴淋層噴淋密度低,貼近吸收塔側壁的附近煙氣受到的阻力較小,造成貼近吸收塔側壁的煙氣流速快的現象,側壁逃流也嚴重影響脫硫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解決煙氣偏流和從噴淋式吸收塔側壁逃流而引起的脫硫吸收塔脫硫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提供一種脫硫效果好的具有均流板的脫硫吸收塔漿液再分布裝置。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它包括環(huán)吸收塔內壁設置的均為環(huán)形的集流板和均流板,集流板水平或內緣向下傾斜設置,集流板外緣與吸收塔內壁連接,均流板豎向設置,均流板固定在集流板的內緣處并與集流板內緣留有間隙形成環(huán)形的均流孔。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是它解決了煙氣偏流和側壁逃流問題,同時解決了其它漿液再分布環(huán)再次利用的漿液分布不均勻問題。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1、糾正吸收塔煙氣偏流。2、阻止、杜絕吸收塔內部煙氣側壁逃逸。3、收集沿吸收塔側壁下流的漿液并使之再次噴淋。4、糾正了再次噴淋偏流的現象,使再次噴淋的漿液形成均勻的漿液水簾,強化再次噴淋的效果。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一
如圖1所示,它包括環(huán)吸收塔內壁1設置的均為環(huán)形的集流板2和均流板3,集流板2 水平設置,集流板3外緣與吸收塔內壁1連接,均流板3豎向設置,均流板3固定在集流板 2的內緣處并與集流板2內緣留有間隙形成環(huán)形的均流孔。所述均流板3與集流板2間的均流孔其寬度為6 10毫米。所述集流板2的底面與吸收塔內壁1間設有豎向的支撐筋板4連接。所述集流板2的頂面與吸收塔內壁1間設有豎向的加強筋板5連接。實施方式二
如圖2所示,與實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集流板2內緣向下傾斜設置。具體實施中,均流板3可以通過連接件焊接到集流板2上(參見圖2),也可以焊接到支撐筋板4的伸出端(參見圖1)。本發(fā)明的裝置安裝在噴淋式脫硫吸收塔內噴淋層下部的吸收塔塔壁上。通過焊接安裝固定,施焊區(qū)域進行防腐處理。它可以安裝一層,也可以安裝多層。
權利要求
1.脫硫吸收塔漿液再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環(huán)吸收塔內壁(1)設置的均為環(huán)形的集流板(2)和均流板(3),集流板(2)水平或內緣向下傾斜設置,集流板(3)外緣與吸收塔內壁(1)連接,均流板(3 )豎向設置,均流板(3 )固定在集流板(2 )的內緣處并與集流板 (2)內緣留有間隙形成環(huán)形的均流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收塔漿液再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3)與集流板(2)間的均流孔其寬度為6 10毫米。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吸收塔漿液再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板(2)的底面與吸收塔內壁(1)間設有豎向的支撐筋板(4 )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脫硫吸收塔漿液再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板(2) 的頂面與吸收塔內壁(1)間設有豎向的加強筋板(5)連接。
全文摘要
脫硫吸收塔漿液再分布裝置,它包括環(huán)吸收塔內壁(1)設置的均為環(huán)形的集流板(2)和均流板(3),集流板(2)水平或內緣向下傾斜設置,集流板(3)外緣與吸收塔內壁(1)連接,均流板(3)豎向設置,均流板(3)固定在集流板(2)的內緣處并與集流板(2)內緣留有間隙形成環(huán)形的均流孔。它解決了煙氣偏流和側壁逃流問題,同時解決了其它漿液再分布環(huán)再次利用的漿液分布不均勻問題。
文檔編號B01D53/80GK102553429SQ20121001855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20日
發(fā)明者程愛平 申請人:程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