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太陽能集熱淡化海水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太陽能應用和海水淡化技術(shù)領域,涉及一種基于太陽能集熱淡化海水的裝置。
背景技術(shù):
淡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物質(zhì)之一。隨著世界各 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長和集中,世界各國尤其中國對淡水需求日益增加,而地球上的淡水資源非常有限,淡水資源缺乏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怎樣獲得淡水是人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常規(guī)能源比較緊張,尤其是廣大農(nóng)村,孤島等地區(qū)普遍缺乏電力,煤炭,石油等常規(guī)能源。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無限、存在普遍、清潔、無噪音等優(yōu)勢。結(jié)合全球化節(jié)能,環(huán)保等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及能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海水淡化處理技術(shù)在盡可能節(jié)約能量的同時也要找到新型可代替能源,以使不發(fā)達地區(qū)也能通過海水淡化技術(shù)來獲得充足的淡水資源。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做到不消耗常規(guī)能源,無污染且消耗費用低,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目前,世界各地已有許多太陽能與傳統(tǒng)海水淡化技術(shù)相結(jié)合的系統(tǒng)在運行,但在這些系統(tǒng)中,太陽能部分與海水淡化部分基本上還是相互分離的,太陽能集熱器只起到了為系統(tǒng)提供部分能量的作用,還不能說是完全的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tǒng),許多利用太陽能發(fā)電,驅(qū)動電滲析過程的海水淡化系統(tǒng)更是如此。而且傳統(tǒng)的海水淡化技術(shù)中,反薄膜滲透法、多級閃蒸和電滲析法由于未能解決太陽能高溫集熱,所以無論能量的利用還是單位面積的產(chǎn)水量,其效率都是很低的。為了克服現(xiàn)有方案的弱點,太陽能集熱過程對于導熱油的高溫保持需要先進的工業(yè)控制。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太陽能集熱淡化海水的
>J-U ρ α裝直。本實用新型包括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海水淡化系統(tǒng)和供電控制系統(tǒng)。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包括集熱槽、集熱油管、第二流量與溫度計、儲熱油罐、第七手動閥、第六離心泵、地下槽;儲熱油罐的出口端通過貫穿集熱槽的集熱油管與第六離心泵一端連接,第六離心泵另一端通過集熱油管與第七手動閥一端連接,第七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集熱油管與第二流量與溫度計連接,第二流量與溫度計的另外一端通過集熱油管與儲熱油罐的入口端相連接;所述的儲熱油罐放置在地下槽中,地下槽中設置有門;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包括儲熱水罐、第五離心泵、換熱油管、第三流量與溫度計、第八手動閥、第一級換熱器、第九手動閥、第七離心泵、第一換熱水管、第四流量與溫度計、第二級換熱器、第十手動閥、第二換熱水管。換熱油管一端與儲熱油罐的出口端連接,另一端與第八手動閥的一端連接,第八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換熱油管與第一級換熱器的熱進口連接。第三流量與溫度計一端通過換熱油管與第一級換熱器的熱出口連接,第三流量與溫度計的另一端通過換熱油管與第五離心泵一端連接,第五離心泵的另外一端通過換熱油管與儲熱油罐入口端相連接;第一級換熱器的冷入口與儲熱水罐的一端連接,儲熱水罐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四流量與溫度計的一端連接,第四流量與溫度計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二級換熱器熱出口連接,第二級換熱器的熱入口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七離心泵的一端連接,第七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九手動閥的一端連接,第九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一級換熱器的冷出口連接;第二級換熱器冷出口通過第二換熱水管與第十手動閥的一端連接,第十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第二換熱水管與海水淡化設備的高溫水入口端連接,第二級換熱器的冷入口通過第二換熱水管與第五流量與溫度計連接,第五流量與溫度計通過第二換熱水管與海水淡化設備的低溫水出口端連接;海水淡化系統(tǒng),包括海水淡化設備、玻璃房、第一玻璃房門、海水管、第七流量與溫 度計、第十一手動閥、第八離心泵、第一流量與溫度計、鹽水管、第三離心泵、第六流量與溫度計、第四離心泵、淡水管、第五流量與溫度計、海水池、鹽水池、淡水池、第一水管、第一手動閥、第一井蓋、第二手動閥、第二水管、第三手動閥、第三水管、第二井蓋、第四手動閥、第四水管、引水管、第五水管、第五手動閥、第六手動閥、第六水管、出水管、第一離心泵、第二離心泵、第三井蓋;海水淡化設備海水入口端通過海水管與第七流量與溫度計的一端連接,第七流量和溫度計的另一端通過海水管與第十一手動閥的一端連接,第十一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海水管與第八離心泵的一端連接,第八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海水管通向海水池;海水淡化設備的鹽水出口端通過鹽水管與第一流量與溫度計的一端連接,第一流量與溫度計的另一端通過鹽水管與第三離心泵的一端連接,第三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鹽水管通向鹽水池;海水淡化設備的淡水出口端通過淡水管與第六流量與溫度計的一端連接,第六流量與溫度計的另一端通過淡水管與第四離心泵的一端連接,第四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淡水管通向淡水池;引水管的一端與自來水水源連接,第一離心泵的一端與引水管入口連接,第一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引水管與第六水管、第四水管和第二水管連接,第六水管、第四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別設置有相應水管配套的第六手動閥、第四手動閥和第二手動閥;出水管的一端與排水溝連接,第二離心泵的一端與出水管的出口端連接,第二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出水管與第五水管、第三水管和第一水管連接,第五水管、第三水管和第一水管分別設置有相應水管配套的第五手動閥、第三手動閥和第一手動閥;海水池、鹽水池和淡水池分別設置有與地表連接第一井蓋、第二井蓋和第二井蓋;所述的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中的設備和海水淡化系統(tǒng)中的海水淡化設備均放置在玻
璃房中,玻璃房設有第一玻璃房門;供電控制系統(tǒng),包括引入電線、配電設備、控制設備、配電線、玻璃控制操作間、第二玻璃房門、第一控制線、第二控制線、第三控制線、第四控制線、第五控制線、第六控制線、第七控制線、第八控制線、第九控制線、第十控制線、第十一控制線、第十二控制線、第十三控制線、第十四控制線、第十五控制線;[0015]引進電線一端與外界V的電源電壓相接,另一端與配電設備輸入端相接,配電設備輸出端通過配電線接控制設備的輸入端,控制設備的輸出端接有第一控制線、第二控制線、第三控制線、第四控制線、第五控制線、第六控制線、第七控制線、第八控制線、第九控制線、第十控制線、第十一控制線、第十二控制線、第十三控制線、第十四控制線、第十五控制線;第一控制線、第二控制線、第三控制線、第四控制線、第五控制線、第六控制線、第七控制線、第八控制線、第九控制線、第十控制線、第十一控制線、第十二控制線、第十三控制線、第十四控制線、第十五控制線的另一端分別與第六離心泵、第一離心泵、第七離心泵、第五流量與溫度計、第一流量與溫度計、第六流量與溫度計、第四流量與溫度計、第三離心泵、第三流量與溫度計、第五離心泵、第四離心泵、第八離心泵、第二離心泵、第二流量與溫度計相連接;配電設備和控制設備均放置在玻璃操作控制間中,其中玻璃操作間設有第二玻璃房門。所述的第一離心泵、第二離心泵、第三離心泵、第四離心泵、第五離心泵、第六離心泵、第七離心泵、第八離心泵均自配相應電機驅(qū)動和變頻控制。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通過太陽能槽式集熱設備對導熱油加熱,使導熱油的最高溫度可達350°C,解決了太陽能高溫集熱,與傳統(tǒng)的塔式太陽能集熱以及蝶式太陽能集熱相比有著明顯優(yōu)勢,通過換熱器將導熱油的熱量轉(zhuǎn)化為海水淡化的直接能量,利用多效蒸餾完成鹽水和淡水的分離,實現(xiàn)了太陽能集熱和海水淡化的一體化。其中導熱油的循環(huán)使用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率,同時單位時間內(nèi)的產(chǎn)水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具體為(I)為太陽能集熱過程、流體傳熱過程、海水淡化過程等,提供了供電、供水、供熱等發(fā)方面的綜合控制方案;(2)搭建了反饋控制系統(tǒng)的工程實施方案,能夠?qū)崿F(xiàn)集熱、傳熱、淡化海水等多個過程的同步智能控制,能夠提高系統(tǒng)運行的整體性能;(3)給出了太陽能集熱海水淡化的基本施工方案,包括蓄水、蓄熱、傳熱、淡化海水等過程的基本建設方案;
(4)系統(tǒng)布局合理、緊湊、具有很強的擴充性,儲熱、傳熱、海水淡化、控制單元等相對集中,而且,位于集熱場和海水淡化池之間,集熱器場、海水淡化池可以向外擴展。因此,本專利為建立太陽能集熱海水淡化工廠提供了全面具體的可行性方案。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集熱槽I、集熱油管2、第一控制線3、第二控制線4、第三控制線5、第四控制線6、玻璃房7、海水管8、第一玻璃房門9、第五控制線10、第二玻璃房門11、玻璃控制操作間12、控制設備13、配電線14、配電設備15、引入電線16、第六控制線17、第七控制線18、第八控制線19、第九控制線20、第十控制線21、第i^一控制線22、第一流量與溫度計23、第一水管24、第一手動閥25、第一井蓋26、第二手動閥27、海水池28、第二水管29、儲熱水罐30、鹽水管31、第三手動閥32、第三水管33、第二井蓋34、第四手動閥35、第四水管36、引水管37、鹽水池38、第五水管39、第五手動閥40、第六手動閥41、第六水管42、第一離心泵43、出水管44、第二離心泵45、淡水池46、第三井蓋47、第三離心泵48、淡水管49、第四離心泵50、第五離心泵51、門52、換熱油管53、第二流量與溫度計54、儲熱油罐55、第七手動閥56、第六離心泵57、地下槽58、第三流量與溫度計59、第八手動閥60、第一級換熱器61、第九手動閥62、第七離心泵63、第一換熱管64、第四流量與溫度計65、第二級換熱器66、第十手動閥67、第五流量與溫度計68、第二換熱管69、第六流量與溫度計70、第i^一手動閥71、第七流量與溫度計72、第八離心泵73、第十二控制線74、海水淡化設備75、第十三控制線76、第十四控制線77、第十五控制線78。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基于太陽能集熱淡化海水的裝置,包括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海水淡化系統(tǒng)和供電控制系統(tǒng);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包括集熱槽I、集熱油管2、第二流量與溫度計 54、儲熱油罐55、第七手動閥56、第六離心泵57、地下槽58 ;儲熱油罐55的出口端通過貫穿集熱槽I的集熱油管2與第六離心泵57 —端連接,第六離心泵57另一端通過集熱油管2與第七手動閥56 —端連接,第七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集熱油管2與第二流量與溫度計54連接,第二流量與溫度計54的另外一端通過集熱油管2與儲熱油罐55的入口端相連接;所述的儲熱油罐55放置在地下槽58中,在地下槽58中設置門52與地面連通以供維護人員作業(yè);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包括儲熱水罐30、第五離心泵51、換熱油管53、第三流量與溫度計59、第八手動閥60、第一級換熱器61、第九手動閥62、第七離心泵63、第一換熱水管64、第四流量與溫度計65、第二級換熱器66、第十手動閥67、第二換熱水管69。換熱油管53 —端與儲熱油罐55的出口端連接,另一端與第八手動閥60的一端連接,第八手動閥60的另一端通過換熱油管53與第一級換熱器61的熱進口連接。第三流量與溫度計59 —端通過換熱油管53與第一級換熱器61的熱出口連接,第三流量與溫度計59的另一端通過換熱油管53與第五離心泵51 —端連接,第五離心泵51的另外一端通過換熱油管53與儲熱油罐55入口端相連接;第一級換熱器61的冷入口與儲熱水罐30的一端連接,儲熱水罐30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64與第四流量與溫度計65的一端連接,第四流量與溫度計65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64與第二級換熱器66熱出口連接,第二級換熱器66的熱入口通過第一換熱水管64與第七離心泵63的一端連接,第七離心泵63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64與第九手動閥62的一端連接,第九手動閥62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64與第一級換熱器61的冷出口連接;第二級換熱器66冷出口通過第二換熱水管69與第十手動閥67的一端連接,第十手動閥67的另一端通過第二換熱水管69與海水淡化設備75的高溫水入口端連接,第二級換熱器66的冷入口通過第二換熱水管69與第五流量與溫度計68連接,第五流量與溫度計68通過第二換熱水管69與海水淡化設備75的低溫水出口端連接;高溫熱油通過換熱油管53,經(jīng)第八手動閥60控制流量進入到第一級換熱器61,與第一換熱水管64中的水進行熱交換,換熱后的高溫熱油經(jīng)過第三流量與溫度計59和第五離心泵51控制回到儲熱油罐55,實現(xiàn)導熱油的循環(huán);經(jīng)過第一級換熱器61的水通過第九手動閥62、第七離心泵63的控制進入到第二級換熱器66進行第二次熱交換,經(jīng)過第二級換熱的熱水通過第一換熱水管64、第三流量與溫度計59后進入到儲熱水罐30,實現(xiàn)換熱水的循環(huán);而經(jīng)過第二次換熱的水通過第二換熱水管69、第十手動閥67進入到海水淡化設備;[0030]海水淡化系統(tǒng),包括海水淡化設備75、玻璃房7、第一玻璃房門9、海水管8、第七流量與溫度計72、第i^一手動閥71、第八離心泵73、第一流量與溫度計23、鹽水管31、第三離心泵48、第六流量與溫度計70、第四離心泵50、淡水管49、第五流量與溫度計68、海水池28、鹽水池38、淡水池46、第一水管24、第一手動閥25、第一井蓋26、第二手動閥27、第二水管29、第三手動閥32、第三水管33、第二井蓋34、第四手動閥35、第四水管36、引水管37、第五水管39、第五手動閥40、第六手動閥41、第六水管42、出水管44、第一離心泵43、第二離心栗45、第二井蓋47 ;海水淡化設備75海水入口端通過海水管8與第七流量與溫度計72的一端連接,第七流量和溫度計72的另一端通過海水管8與第十一手動閥71的一端連接,第十一手動閥71的另一端通過海水管8與第八離心泵73的一端連接,第八離心泵73的另一端通過海水管8通向海水池28 ;海水淡化設備75的鹽水出口端通過鹽水管31與第一流量與溫度計23的一端連接,第一流量與溫度計23的另一端通過鹽水管31與第三離心泵48的一端連接,第三離心泵48的另一端通過鹽水管31通向鹽水池38 ;海水淡化設備75的淡水出口端通過淡水管49與第六流量與溫度計70的一端連接,第六流量與溫度計70的另一端通過淡水管49與第四離心泵50的一端連接,第四離心泵50的另一端通過淡水管49通向淡水池·46 ;引水管37的一端與自來水水源連接,第一離心泵43的一端與引水管37入口連接,第一離心泵43的另一端通過引水管37與第六水管42、第四水管36和第二水管29連接,第六水管42、第四水管36和第二水管29分別設置有相應水管配套的第六手動閥41、第四手動閥35和第二手動閥27 ;出水管44的一端與排水溝連接,第二離心泵45的一端與出水管44的出口端連接,第二離心泵45的另一端通過出水管44與第五水管39、第三水管33和第一水管24連接,第五水管39、第三水管33和第一水管24分別設置有相應水管配套的第五手動閥40、第三手動閥32和第一手動閥25 ;海水池28、鹽水池38和淡水池46分別設置有與地表連接第一井蓋26、第二井蓋34和第二井蓋47 ;所述的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中的設備和海水淡化系統(tǒng)中的海水淡化設備均放置在玻璃房7中,玻璃房7設有第一玻璃房門9 ;第八離心泵73通過海水管8從海水池28抽取海水,并經(jīng)第i^一手動閥71、第七流量與溫度計72控制和檢測海水流量,抽取適量的海水進入到海水淡化設備75的海水入口端;海水淡化設備75中利用多效蒸餾原理產(chǎn)生鹽水和淡水,鹽水通過鹽水管31由第一流量與溫度計23檢測流量,由第三離心泵48抽取到鹽水池38中;淡水通過淡水管49由第六流量與溫度計70檢測流量,由第四離心泵50抽取到淡水池46中;由第二級換熱器換熱后的熱水經(jīng)過海水淡化設備75多效蒸餾變成了低溫水,通過第二換熱管69經(jīng)第五流量與溫度計68檢測后回到第二換熱器66繼續(xù)循環(huán)使用;海水池28、鹽水池38和淡水池46都相應的設置了出水管44和引水管37,選擇相應的水池利用第一手動閥25、第三手動閥32和第五手動閥40分別控制開斷由第二離心泵45排出相應的海水、鹽水和淡水,同理選擇相應的水池利用第二手動閥27、第四手動閥35和第六手動閥41分別控制開斷由第一離心泵43引入到相應的海水、鹽水和淡水池中;供電控制系統(tǒng),包括引入電線16、配電設備15、控制設備13、配電線14、玻璃控制操作間12、第二玻璃房門11、第一控制線3、第二控制線4、第三控制線5、第四控制線6、第五控制線10、第六控制線17、第七控制線18、第八控制線19、第九控制線20、第十控制線21、第i^一控制線22、第十二控制線74、第十三控制線76、第十四控制線77、第十五控制線78 ;引進電線16 —端與外界220V的電源電壓相接,另一端與配電設備15輸入端相接,配電設備15輸出端通過配電線14接控制設備13的輸入端,控制設備13的輸出端接有第一控制線3、第二控制線4、第三控制線5、第四控制線6、第五控制線10、第六控制線17、第七控制線18、第八控制線19、第九控制線20、第十控制線21、第十一控制線22、第十二控制線74、第十三控制線76、第十四控制線77、第十五控制線78 ;第一控制線3、第二控制線4、第三控制線5、第四控制線6、第五控制線10、第六控制線17、第七控制線18、第八控制線19、第九控制線20、第十控制線21、第i^一控制線22、第十二控制線74、第十三控制線76、第十四控制線77、第十五控制線78的另一端分別與第六離心泵57、第一離心泵43、第七離心泵63、第五流量與溫度計68、第一流量與溫度計23、第六流量與溫度計70、第四流量與溫度計65、第三離心泵48、第三流量與溫度計59、第五離心泵51、第四離心泵50、第八離心泵73、第二離心泵45、第二流量與溫度計54相連接;配電設備15和控制設備13均放置在玻璃操作控制間12中,其中玻璃操作間12設有第二玻璃房門11。 引進電線16從外界引進220V的電源電壓,配電設備15提供整個裝置所需的工作電壓,包括集熱設備、換熱設備、海水淡化設備、所有的驅(qū)動電機以及控制設備的工作電壓;配電設備15經(jīng)相應轉(zhuǎn)變由配電線14給予控制設備13所需的工作電壓;控制設備13所涉及的控制包括第一控制線3對第六離心泵57進行控制,第二控制線4對第一離心泵43進行控制,第三控制線5對第七離心泵63進行控制,第四控制線6對第五流量與溫度計68進行控制;第五控制線10對第一流量與溫度計23進行控制,第六控制線17對第六流量與溫度計70進行控制,第七控制線18對第四流量與溫度計65進行控制,第八控制線19對第三離心泵48進行控制,第九控制線20對第三流量與溫度計59進行控制,第十控制線21對第五離心泵51進行控制,第十一控制線22對第四離心泵50進行控制,第十二控制線74對第八離心泵73進行控制,第十三控制線76對第七流量與溫度計72進行控制,第十四控制線77對第二離心泵45進行控制,第十五控制線78對第二流量與溫度計54進行控制。所述的第一離心泵43、第二離心泵45、第三離心泵48、第四離心泵50、第五離心泵51、第六離心泵57、第七離心泵63、第八離心泵73均自配相應電機驅(qū)動和變頻控制。
權(quán)利要求1.基于太陽能集熱淡化海水的裝置,包括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海水淡化系統(tǒng)和供電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包括集熱槽、集熱油管、第二流量與溫度計、儲熱油罐、第七手動閥、第六離心泵、地下槽; 儲熱油罐的出口端通過貫穿集熱槽的集熱油管與第六離心泵一端連接,第六離心泵另一端通過集熱油管與第七手動閥一端連接,第七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集熱油管與第二流量與溫度計連接,第二流量與溫度計的另外一端通過集熱油管與儲熱油罐的入口端相連接;所述的儲熱油罐放置在地下槽中,地下槽中設置有門; 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包括儲熱水罐、第五離心泵、換熱油管、第三流量與溫度計、第八手動閥、第一級換熱器、第九手動閥、第七離心泵、第一換熱水管、第四流量與溫度計、第二級換熱器、第十手動閥、第二換熱水管; 換熱油管一端與儲熱油罐的出口端連接,另一端與第八手動閥的一端連接,第八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換熱油管與第一級換熱器的熱進口連接;第三流量與溫度計一端通過換熱油管與第一級換熱器的熱出口連接,第三流量與溫度計的另一端通過換熱油管與第五離心泵一端連接,第五離心泵的另外一端通過換熱油管與儲熱油罐入口端相連接;第一級換熱器的冷入口與儲熱水罐的一端連接,儲熱水罐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四流量與溫度計的一端連接,第四流量與溫度計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二級換熱器熱出口連接,第二級換熱器的熱入口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七離心泵的一端連接,第七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九手動閥的一端連接,第九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水管與第一級換熱器的冷出口連接;第二級換熱器冷出口通過第二換熱水管與第十手動閥的一端連接,第十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第二換熱水管與海水淡化設備的高溫水入口端連接,第二級換熱器的冷入口通過第二換熱水管與第五流量與溫度計連接,第五流量與溫度計通過第二換熱水管與海水淡化設備的低溫水出口端連接; 海水淡化系統(tǒng),包括海水淡化設備、玻璃房、第一玻璃房門、海水管、第七流量與溫度計、第十一手動閥、第八離心泵、第一流量與溫度計、鹽水管、第三離心泵、第六流量與溫度計、第四離心泵、淡水管、第五流量與溫度計、海水池、鹽水池、淡水池、第一水管、第一手動閥、第一井蓋、第二手動閥、第二水管、第三手動閥、第三水管、第二井蓋、第四手動閥、第四水管、引水管、第五水管、第五手動閥、第六手動閥、第六水管、出水管、第一離心泵、第二離心泵、第二井蓋; 海水淡化設備海水入口端通過海水管與第七流量與溫度計的一端連接,第七流量和溫度計的另一端通過海水管與第十一手動閥的一端連接,第十一手動閥的另一端通過海水管與第八離心泵的一端連接,第八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海水管通向海水池;海水淡化設備的鹽水出口端通過鹽水管與第一流量與溫度計的一端連接,第一流量與溫度計的另一端通過鹽水管與第三離心泵的一端連接,第三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鹽水管通向鹽水池;海水淡化設備的淡水出口端通過淡水管與第六流量與溫度計的一端連接,第六流量與溫度計的另一端通過淡水管與第四離心泵的一端連接,第四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淡水管通向淡水池;弓丨水管的一端與自來水水源連接,第一離心泵的一端與引水管入口連接,第一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引水管與第六水管、第四水管和第二水管連接,第六水管、第四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別設置有相應水管配套的第六手動閥、第四手動閥和第二手動閥;出水管的一端與排水溝連接,第二離心泵的一端與出水管的出口端連接,第二離心泵的另一端通過出水管與第五水管、第三水管和第一水管連接,第五水管、第三水管和第一水管分別設置有相應水管配套的第五手動閥、第三手動閥和第一手動閥;海水池、鹽水池和淡水池分別設置有與地表連接第一井蓋、第二井蓋和第二井蓋; 所述的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中的設備和海水淡化系統(tǒng)中的海水淡化設備均放置在玻璃房中,玻璃房設有第一玻璃房門; 供電控制系統(tǒng),包括引入電線、配電設備、控制設備、配電線、玻璃控制操作間、第二玻璃房門、第一控制線、第二控制線、第三控制線、第四控制線、第五控制線、第六控制線、第七控制線、第八控制線、第九控制線、第十控制線、第十一控制線、第十二控制線、第十三控制線、第十四控制線、第十五控制線; 引進電線一端與外界V的電源電壓相接,另一端與配電設備輸入端相接,配電設備輸出端通過配電線接控制設備的輸入端,控制設備的輸出端接有第一控制線、第二控制線、第三控制線、第四控制線、第五控制線、第六控制線、第七控制線、第八控制線、第九控制線、第十控制線、第十一控制線、第十二控制線、第十三控制線、第十四控制線、第十五控制線;第一控制線、第二控制線、第三控制線、第四控制線、第五控制線、第六控制線、第七控制線、第八控制線、第九控制線、第十控制線、第十一控制線、第十二控制線、第十三控制線、第十四控制線、第十五控制線的另一端分別與第六離心泵、第一離心泵、第七離心泵、第五流量與溫度計、第一流量與溫度計、第六流量與溫度計、第四流量與溫度計、第三離心泵、第三流量與溫度計、第五離心泵、第四離心泵、第八離心泵、第二離心泵、第二流量與溫度計相連接;配電設備和控制設備均放置在玻璃操作控制間中,其中玻璃操作間設有第二玻璃房門; 所述的第一離心泵、第二離心泵、第三離心泵、第四離心泵、第五離心泵、第六離心泵、第七離心泵、第八離心泵均自配相應電機驅(qū)動和變頻控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太陽能集熱淡化海水的裝置。傳統(tǒng)海水淡化技術(shù)無論能量的利用還是單位面積的產(chǎn)水量,效率都是很低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海水淡化系統(tǒng)和供電控制系統(tǒng),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采用了太陽能槽式集熱設備,導熱油換熱系統(tǒng)和海水淡化系統(tǒng)通過換熱器將導熱油的熱量轉(zhuǎn)化為海水淡化的直接能量,利用多效蒸餾完成鹽水和淡水的分離;供電控制系統(tǒng)為集熱設備、換熱設備、海水淡化設備、所有的驅(qū)動電機以及控制設備提供工作電壓,且通過控制線進行控制。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了太陽能集熱和海水淡化的一體化,其中導熱油的循環(huán)使用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率,同時單位時間內(nèi)的產(chǎn)水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文檔編號C02F103/08GK202705076SQ20122041304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劉光宇, 任海俠, 徐芬, 楊航, 薛安克 申請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