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級利用集中式雙管型能源站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用于大型能源站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直至目前,我國的制冷、供暖的能源站還是以小型,零散的居多,從而造成初投資高,管理混亂,管理人員(含運行人員、維修人員)增多,管理費增加,還不節(jié)能,能源利用不充分,能源浪費大等一系列問題。現(xiàn)行的能源站能源供應單一,能源供應調(diào)節(jié)能力差,穩(wěn)定性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已有能源站管理混亂,管理費增加,不節(jié)能,能源浪費大,能源供應單一,能源供應調(diào)節(jié)能力差,不穩(wěn)定,初投資高等問題。設計出一種梯級利用集中式雙管型能源站系統(tǒng),具有節(jié)能,節(jié)省人力,節(jié)省初投資,能源供應調(diào)節(jié)能力強,可多種能源輸出,能源輸出穩(wěn)定的效果。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梯級利用集中式雙管型能源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分兩路獨立的水系統(tǒng),分別是一次水系統(tǒng)和二次水系統(tǒng);一次水系統(tǒng)包括地熱抽水井、潛水栗、地熱回灌井、低溫發(fā)電機組、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換熱器、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壓縮式熱栗機組、以及多個閥門以及管道;其中,地地熱抽水井、潛水栗和地熱回灌井構成熱源系統(tǒng);熱抽水井中的潛水栗通過主管道依次連接第一閥門,第四閥門,第七閥門,第十閥門,第十三閥門后與地熱回灌井入口相連;低溫發(fā)電機組的入口通過第二閥門與主管道的第一閥門的進口相連,出口通過第三閥門與主管道的第一閥門的出口相連;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的入口通過第五閥門與主管道的第四閥門的進口相連,出口通過第六閥門與主管道的第四閥門的出口相連;換熱器的入口通過第八閥門與主管道的第七閥門的進口相連,出口通過第九閥門與主管道的第七閥門的出口相連;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的入口通過第十一閥門與主管道的第十閥門的進口連接,出口通過第十二閥門與主管道的第十閥門的出口相連;壓縮式熱栗機組的入口通過第十四閥門與主管道的第十三閥門的進口連接,出口通過第十五閥門15與主管道的第十三閥門的出口相連;二次水系統(tǒng)包括:、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換熱器、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壓縮式熱栗機組、循環(huán)栗、多個閥門及兩套總回水管和總供水管。;其中,由第一總回水管分別通過第十六閥門、第十八閥門、第二十閥門與相應的壓縮式熱栗機組、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換熱器的進口相連,壓縮式熱栗機組、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換熱器的出口分別與第十七閥門、第十九閥門、第二十一閥門相連,第十七閥門、第十九閥門、第二十一閥門各自通過循環(huán)栗與第一總供水管相連;第二總回水管通過第二十一閥門與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的入口相連,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的出口與第二十三閥門相連,第二十三閥通過循環(huán)栗與第二總供水管相連。
[0005]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及有益效果:
[0006]本系統(tǒng)具有大型化,系統(tǒng)化、集成化等特點,此系統(tǒng)便于集中管理,集中控制,利用能源梯級利用,可達到節(jié)能,節(jié)省人力,節(jié)省初投資,能源供應調(diào)節(jié)能力強,可多種能源輸出(供冷、供熱、供電),能源輸出穩(wěn)定的效果。建立集中能源站,節(jié)約占地面積。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0008]圖中:地熱抽水井A、潛水泵a、低溫發(fā)電機組B、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C、換熱器D、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E、壓縮式熱栗機組F、地熱回灌井G、通過循環(huán)栗b、第一閥門1、第二閥門2、第三閥門3、第四閥門4、第五閥門5、第六閥門6、第七閥門7、第八閥門8、第九閥門
9、第十閥門10、第^^一閥門11、第十二閥門12、第十三閥門13、第十四閥門14、第十五閥門15、第十六閥門16、第十七閥門17、第十八閥門18、第十九閥門19、第二十閥門20、第二^^一閥門21、第二十二閥門22、第二十三閥門23、總供水管(一)、總供水管(二)、總回水管(三)、總回水管(四)。
【具體實施方式】
[0009]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梯級利用集中式雙管型能源站系統(tǒng),結合系統(tǒng)附圖及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0010]本實用新型的梯級利用集中式雙管型能源站系統(tǒng)組成實施例結構如圖1所示,本系統(tǒng)分兩路獨立的水系統(tǒng),分別是一次水系統(tǒng)和二次水系統(tǒng)。一次水系統(tǒng)包括地熱抽水井A、潛水栗a、地熱回灌井G、低溫發(fā)電機組B、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C、換熱器D、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E、壓縮式熱栗機組F、以及多個閥門以及管道;其中,地熱抽水井A、潛水泵a和地熱回灌井G構成熱源系統(tǒng)。地熱抽水井A中的潛水栗a通過主管道依次連接第一閥門1,第四閥門4,第七閥門7,第十閥門10,第十三閥門13后與地熱回灌井G入口相連;低溫發(fā)電機組B的入口通過第二閥門2與主管道的第一閥門I的進口相連,出口通過第三閥門3與主管道的第一閥門I的出口相連;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C的入口通過第五閥門5與主管道的第四閥門4的進口相連,出口通過第六閥門6與主管道的第四閥門4的出口相連;換熱器D的入口通過第八閥門8與主管道的第七閥門7的進口相連,出口通過第九閥門9與主管道的第七閥門7的出口相連;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E的入口通過第十一閥門11與主管道的第十閥門10的進口連接,出口通過第十二閥門12與主管道的第十閥門10的出口相連;壓縮式熱栗機組F的入口通過第十四閥門14與主管道的第十三閥門13的進口連接,出口通過第十五閥門15與主管道的第十三閥門13的出口相連。二次水系統(tǒng)包括:循環(huán)栗b、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C、換熱器D、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E、壓縮式熱栗機組F、多個閥門以及兩套總供水管和總回水管管道;其中,總回水管(四)分別通過第十六閥門16與壓縮式熱栗機組F的進口相連,通過第十八閥門18與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E的進口相連,通過第二十閥門20與換熱器D的進口相連;壓縮式熱栗機組F、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E、換熱器D的出口分別與第十七閥門17、第十九閥門19、第二十一閥門21相連,第十七閥門17、第十九閥門19、第二十一閥門21各自通過循環(huán)栗b與總供水管(二)相連;總回水管(三)通過第二十二閥門22與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C的入口相連,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C的出口與第二十三閥門23相連,第二十三閥門23通過循環(huán)栗b與總供水管(一)相連。
[0011]本實用新型的各部件詳細說明如下:如圖1所示,本系統(tǒng)分為四部分:
[0012]第I部分為由地熱抽水井A、潛水泵a、地熱回灌井G構成的熱源系統(tǒng),可在第一閥門I的入口前的主管道增加緩沖水箱和水栗。此部分也可以為熱電廠、核能、工業(yè)余熱、太陽能等所構成的熱源系統(tǒng)。
[0013]第II部分主要由水管道和相應閥門組成。水管道可采用鋼管、塑料管或復合管等;閥門可采用常規(guī)蝶閥、球閥或閘閥中任一種手動或電動調(diào)節(jié)閥門。
[0014]第III部分中低溫發(fā)電機組B、低溫余熱溴化鋰機組C、換熱器D、溴化鋰二類熱栗機組E、壓縮式熱栗機組F均為常規(guī)產(chǎn)品;
[0015]第IV部分主要由水管道、循環(huán)栗和相應閥門組成。水管道可采用鋼管、塑料管或復合管等;閥門可采用常規(guī)蝶閥、球閥或閘閥中任一種手動或電動調(diào)節(jié)閥門。循環(huán)栗采用常用的清水栗。
[0016]本實用新型還可包括第二個或三個以上地熱抽水井,和緩沖水箱和水栗,各地熱抽水井分別連接在主管道上,緩沖水箱和水栗安裝在在第一閥門的入口前的主管道中。
[0017]本實用新型第I部分可以為熱電廠、核能、工業(yè)余熱、太陽能等所構成的熱源系統(tǒng)。
[0018]本實用新型中閥門可設置手動或電動調(diào)節(jié)。閥門為蝶閥、球閥、閘閥等常規(guī)閥門??膳淇刂葡到y(tǒng)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