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蒸發(fā)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熱交換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高低溫交變試驗箱的蒸 發(fā)器。
背景技術:
在很多高低溫交換設備中都設置有蒸發(fā)器作為熱交換場所,如在高低溫交
變試驗箱內(nèi),如圖l、 2、 3所示,蒸發(fā)器由熱交換器,以及熱交換器右側的右 輸入管和右輸出管組成,其中熱交換器由若干銅管承螺旋狀繞制并焊接在一 起,右輸入管的出口與熱交換器的入口焊接在一起,右輸出管的入口與熱交換 器的出口焊接在一起,右輸入管和右輸出管與外部的壓縮機等制冷設備相通, 形成一個密封的管路,并在該管路中填充制冷劑。
但現(xiàn)有蒸發(fā)器的缺點是由于傳統(tǒng)蒸發(fā)器的輸入、輸出管都是單側安裝在, 相應銅管里的制冷劑也是一邊偏熱一邊偏冷,以至在試驗過程中,試驗箱內(nèi)循 環(huán)風機帶到工作室的風也是一邊熱一邊冷,工作室內(nèi)溫度均勻性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結構簡單的蒸發(fā)器,能實現(xiàn)蒸發(fā)器兩側的溫 度一致,確保在試驗過程中,試驗箱內(nèi)循環(huán)風機帶到工作室的風是冷熱勻稱的, 保證工作室內(nèi)溫度的均勻性。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蒸發(fā)器,包括熱交換器,以及焊接 在該熱交換器右側的右輸入管和右輸出管,且所述右輸入管設置有至少一個出 口與所述熱交換器內(nèi)部的第一組管路相通,所述右輸出管設置有至少一個入口 與所述熱交換器內(nèi)部的第一組管路相通,其關鍵在于在所述熱交換器的左側 焊接有左輸入管和左輸出管,所述左輸入管設置有至少一個出口與所述熱交換 器內(nèi)部的第二組管路相通,所述左輸出管設置有至少一個入口與所述熱交換器 內(nèi)部的第二組管路相通。
在熱交換器左、右兩側都分別安裝輸入管和輸出管,實現(xiàn)蒸發(fā)器的雙進雙 出,實現(xiàn)蒸發(fā)器兩側的溫度一致,確保在試驗過程中,試驗箱內(nèi)循環(huán)風機帶到 工作室的風是冷熱勻稱的,保證工作室內(nèi)溫度的均勻性。
所述左輸入管和右輸入管分別位于所述熱交換器左、右兩側的上部,所述 左輸出管和右輸出管分別位于所述熱交換器左、右兩側的下部。
所述熱交換器由前至后,依次設置有A、 B、 C、 D、 E、 F六路熱交換管。 所述左輸入管設置有b、 d、 f三個出口,所述左輸出管設置有b'、 d'、 f' 三個入口;
其中所述d出口與所述D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D路熱交換管的下端 與所述d'入口相通;
其中所述b出口與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B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BF引流管連通,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f'入口相通;
其中所述f出口與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F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FB引流管連通,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b'入口相通;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部相互隔離,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
部相互隔離。
所述右輸入管設置有a、 c、 e三個出口,所述右輸出管設置有a'、 c'、 e, 三個入口;
其中所述c出口與所述C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C路熱交換管的下端 與所述C'入口相通;
其中所述a出口與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A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AE引流管連通,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e'入口相通;
其中所述e出口與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E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EA引流管連通,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a'入口相通;
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部相互隔離,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 部相互隔離。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提供了提出一種雙進雙出的蒸發(fā)器,能實現(xiàn)蒸 發(fā)器兩側的溫度一致,確保在試驗過程中,試驗箱內(nèi)循環(huán)風機帶到工作室的風 是冷熱勻稱的,保證工作室內(nèi)溫度的均勻性,同時增加了熱交換面積,更利于 降溫。
圖1是現(xiàn)有蒸發(fā)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xiàn)有蒸發(fā)器左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xiàn)有蒸發(fā)器右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A-A視向圖6是本實用新型左側的結構示意圖7是本實用新型右側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4、 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蒸發(fā)器,由熱交換器l,以及焊接在
該熱交換器1右側的右輸入管2和右輸出管3,焊接在該熱交換器1左側的左輸 入管2'和左輸出管3'組成。
其中右輸入管2設置有至少一個出口與所述熱交換器1內(nèi)部的第一組管路 相通,所述右輸出管3設置有至少一個入口與所述熱交換器1內(nèi)部的第一組管 路相通。
所述左輸入管2'設置有至少一個出口與所述熱交換器1內(nèi)部的第二組管路 相通,所述左輸出管3'設置有至少一個入口與所述熱交換器l內(nèi)部的第二組管 路相通。
如圖6、 7所示所述左輸入管2'和右輸入管2分別位于所述熱交換器1 左、右兩側的上部,所述左輸出管3'和右輸出管3分別位于所述熱交換器1左、 右兩側的下部。
所述熱交換器l由前至后,依次設置有A、 B、 C、 D、 E、 F六路熱交換管。 所述左輸入管2,設置有b、 d、 f三個出口,所述左輸出管3'設置有b'、 d,、 f,三個入口;
其中所述d出口與所述D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D路熱交換管的下端 與所述d'入口相通;
其中所述b出口與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B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BF引流管連通,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f'入口相通;
7其中所述f出口與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F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FB引流管連通,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b'入口相通;
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部相互隔離,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 部相互隔離。
所述右輸入管2設置有a、 c、 e三個出口,所述右輸出管3設置有a,、 c,、 e,三個入口;
其中所述c出口與所述C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C路熱交換管的下端 與所述c'入口相通;
其中所述a出口與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A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AE引流管連通,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e,入口相通;
其中所述e出口與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E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EA引流管連通,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a,入口相通;
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部相互隔離,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 部相互隔離。
其工作原理如下
冷卻液同時從左輸入管2'和右輸入管2流入熱交換器1,并分別從左輸出 管3'和右輸出管3流出,實現(xiàn)蒸發(fā)器內(nèi)熱能的均勻交換。 其中左輸入管2,設置有b、 d、 f三個出口-
b出口的冷卻液依次流經(jīng)B路熱交換管的上部、BF引流管、F路熱交換管的 下部和左輸出管3'的f'入口;d出口的冷卻液依次流經(jīng)D路熱交換管的上部和下部,以及左輸出管3'的 d,入口;
f出口的冷卻液依次流經(jīng)F路熱交換管的上部、FB引流管、B路熱交換管的 下部和左輸出管3'的b'入口。
其中右輸入管2設置有a、 c、 e三個出口
a出口的冷卻液依次流經(jīng)A路熱交換管的上部、AE引流管、E路熱交換管的 下部和右輸出管3的e'入口;
c出口的冷卻液依次流經(jīng)C路熱交換管的上部和下部,以及右輸出管3的c' 入口;
e出口的冷卻液依次流經(jīng)E路熱交換管的上部、EA引流管、A路熱交換管的 下部和右輸出管3的a'入口。
權利要求1、一種蒸發(fā)器,包括熱交換器(1),以及焊接在該熱交換器(1)右側的右輸入管(2)和右輸出管(3),且所述右輸入管(2)設置有至少一個出口與所述熱交換器(1)內(nèi)部的第一組管路相通,所述右輸出管(3)設置有至少一個入口與所述熱交換器(1)內(nèi)部的第一組管路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熱交換器(1)的左側焊接有左輸入管(2’)和左輸出管(3’),所述左輸入管(2’)設置有至少一個出口與所述熱交換器(1)內(nèi)部的第二組管路相通,所述左輸出管(3’)設置有至少一個入口與所述熱交換器(1)內(nèi)部的第二組管路相通。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輸入管(2')和右輸 入管(2)分別位于所述熱交換器(1)左、右兩側的上部,所述左輸出管(3') 和右輸出管(3)分別位于所述熱交換器(1)左、右兩側的下部。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1)由前至 后,依次設置有A、 B、 C、 D、 E、 F六路熱交換管。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輸入管(2')設置有 b、 d、 f三個出口,所述左輸出管(3,)設置有b,、 d,、 f,三個入口;其中所述d出口與所述D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D路熱交換管的下端 與所述d'入口相通;其中所述b出口與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B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BF引流管連通,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f'入口相通;其中所述f出口與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F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FB引流管連通,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b'入口相通;所述B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部相互隔離,所述F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 部相互隔離。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輸入管(2)設置有a、 c、 e三個出口,所述右輸出管(3)設置有a,、 c,、 e,三個入口;其中所述c出口與所述C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C路熱交換管的下端 與所述c'入口相通;其中所述a出口與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A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AE引流管連通,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e,入口相通;其中所述e出口與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上端相通,該E路熱交換管的中部 與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中部經(jīng)EA引流管連通,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下端與所述 a'入口相通;所述A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部相互隔離,所述E路熱交換管的上部與下 部相互隔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蒸發(fā)器,包括熱交換器,以及焊接在該熱交換器右側的右輸入管和右輸出管,且所述右輸入管設置有至少一個出口與所述熱交換器內(nèi)部的第一組管路相通,所述右輸出管設置有至少一個入口與所述熱交換器內(nèi)部的第一組管路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熱交換器的左側焊接有左輸入管和左輸出管,所述左輸入管設置有至少一個出口與所述熱交換器內(nèi)部的第二組管路相通,所述左輸出管設置有至少一個入口與所述熱交換器內(nèi)部的第二組管路相通。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能實現(xiàn)蒸發(fā)器兩側的溫度一致,確保試驗箱內(nèi)循環(huán)風機帶到工作室的風是冷熱勻稱的,保證工作室內(nèi)溫度的均勻性,同時增加了熱交換面積,更利于降溫。
文檔編號F25B39/02GK201387251SQ20092012691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4月3日
發(fā)明者彭明友, 龍德中 申請人:重慶哈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