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節(jié)能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灶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節(jié)能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家庭中使用的傳統(tǒng)油煙機有很多的缺點,比如吊高了,吸油煙效率降底,吊底了又比較容易碰頭,從油煙產生到油煙機其間有70到90公分的距離,處理油煙的效率最多在百分之七十,還有百分之三十是在污染室內環(huán)境,所以傳統(tǒng)油煙機還不是最好的廚房環(huán)保設備。
[0003]現(xiàn)在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下吸式的油煙機,能夠吸掉百分之九十多的油煙,但是存在以下問題:一、鍋下和鍋內的兩股氣流都必須全部抽吸走,油煙才能得以處理,這樣勢必加大電機功力;火苗在鍋底的停留時間本身就短,加上大功率電機一抽就更短了,所以又必須加大燃氣的供應,這就是用一種能源去消耗另一種能源,對節(jié)約能源是相當不利的;二、使用時間長了,吸油孔內和鍋旁比較臟,當關掉吸油煙機之后,油煙處理部分的油煙氣會出現(xiàn)返流現(xiàn)象,進而影響食物,久而久之,反而讓人感到食物衛(wèi)生狀況的嚴重惡化;三、使用久了,處理油煙效果降底,消費者完全沒有任何能力拆洗維護,無法消除污漬。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節(jié)能、吸油煙效率高的節(jié)能灶。
[0005]本發(fā)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06]—種節(jié)能灶,包括殼體、灶體、鍋、水箱、點火機構、散氣機構、吸油煙機構和回流機構,所述殼體設于所述灶體外部,所述水箱設于所述殼體后方,所述鍋設于所述灶體上,所述灶體下部位于所述鍋下方設有通風口,所述點火機構設于通風口處,所述回流機構圍繞所述鍋四周設置,所述散氣機構圍繞所述回流機構設置,并與所述灶體相連通,所述吸油煙機構設于所述殼體內部,并位于所述鍋下方;所述吸油煙機構包括油煙輸送管、風機、油煙處理管和海綿油煙處理器,所述油煙輸送管上端與所述灶體相連通,下端與所述風機相連接,所述油煙處理管設于所述風機下方,所述海綿油煙處理器設于所述油煙處理管下方;所述點火機構包括噴火蓮蓬和控風板,所述噴火蓮蓬設于所述通風口處,所述控風板設于所述噴火蓮蓬下方,并與所述灶體相插接,位于所述點火機構和鍋之間設有灶芯,所述灶芯包括芯部和圍圈,所述芯部呈兩端開口的空心圓柱形,所述圍圈呈兩端開口的空心倒圓臺形,所述芯部和圍圈同軸設置于所述噴火蓮蓬上表面上,所述芯部的外側面上設有順時針旋轉的螺旋凹槽,所述圍圈的內側面上設有呈發(fā)散狀分布的長條形凹槽,所述芯部在徑向上設有若干熱量交換孔。
[0007]所述噴火蓮蓬上表面上設有一圈第一凸筋和一圈第二凸筋,所述圍圈套設于所述第一凸筋外部,所述芯部套設于所述第二凸筋外部,所述噴火蓮蓬上表面上還設有噴火孔。
[0008]所述回流機構包括防回流罩和吸油煙罩,所述吸油煙罩設于所述鍋四周,所述防回流罩設于所述吸油煙罩內壁上,并可相對所述吸油煙罩轉動,所述防回流罩和吸油煙罩上均設有一圈通孔。
[0009]所述散氣機構包括轉盤,所述灶體上和轉盤上均設有一圈點火散氣孔,所述轉盤覆蓋于所述灶體上。
[0010]所述鍋放置的灶體處設有一圈水管,所述水箱包括外層、內層和夾層,所述水管與所述水箱的內層相連通。
[0011 ] 所述水箱上設有進水口。
[0012]所述水箱上設有排煙口,所述排煙口與夾層相連通。
[0013]所述排煙口上端設有蓋子,所述蓋子與排煙口轉動連接。
[0014]所述水管上設有水龍頭。
[0015]本發(fā)明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發(fā)明中,所述節(jié)能灶包括殼體、灶體、鍋、水箱、回流機構、吸油煙機構、散氣機構和點火機構,所述回流機構包括防回流罩和吸油煙罩,所述防回流罩可相對吸油煙罩轉動,當防回流罩和吸油煙罩上的通孔相互錯開時,便可阻隔油煙氣返流,當兩圈通孔相互重疊時,則可進行吸油煙;所述吸油煙機構包括油煙輸送管、風機、油煙處理管和海綿油煙處理器,可以有效吸收并過濾吸進的油煙;所述散氣機構包括轉盤,所述灶體上和轉盤上均設有一圈點火散氣孔,當點火時打開點火散氣孔,可以散發(fā)點火時突然彭漲的空氣,等火苗燃燒穩(wěn)定時,旋轉轉盤即可關閉散氣孔,進而最大限度保存熱量;所述芯部和圍圈的設置可以有效地改變火的大小及加熱效率,所述螺旋凹槽和長條形凹槽的設置可以將火導向鍋底,提高加熱效率,有效利用產生的熱量,所述熱量交換孔可以改善芯部內和芯部與圍圈之間的熱量差。
【附圖說明】
[001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節(jié)能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防回流罩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吸油煙罩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散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灶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6為本發(fā)明所述灶芯與噴火蓮蓬的爆炸圖。
[0024]圖7為為本發(fā)明所述芯部的剖面圖。
[0025]圖中部件名稱對應的標號如下:
[0026]1、殼體;2、灶體;3、鍋;4、水箱;5、通風口 ;6、防回流罩;7、吸油煙罩;8、通孔;9、油煙輸送管;10、風機;11、油煙處理管;12、海綿油煙處理器;13、轉盤;14、點火散氣孔;15、噴火蓮蓬;16、控風板;17、水管;18、外層;19、內層;10、夾層;21、進水口 ;22、排煙口 ;23、蓋子;24、水龍頭;25、芯部;26、圍圈;27、螺旋凹槽;28、長條形凹槽;29、熱量交換孔;30、第一凸筋;31、第二凸筋;32、噴火孔;33、灶芯。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述:
[0028]作為本發(fā)明所述一種節(jié)能灶的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所示,包括殼體1、灶體2、鍋3、水箱4、回流機構、吸油煙機構、散氣機構和點火機構,所述殼體I設于所述灶體2外部,所述水箱4設有所述殼體I后方,所述灶體2下部設有通風口 5,所述點火機構設于通風口 5處,所述鍋3架設于所述灶體2上,所述回流機構圍繞所述鍋3四周設置,所述散氣機構圍繞所述回流機構設置,并與所述灶體2相連通,所述吸油煙機構設于所述殼體I內部,并位于所述鍋3下方;所述吸油煙機構包括油煙輸送管9、風機10、油煙處理管11和海綿油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