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家用電器,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
背景技術:
1、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也逐漸提升。加濕器作為一種能夠提升空氣濕度的家用電機,近年來廣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目前,市面上銷售的主流的蒸發(fā)式加濕器能夠通過水分自然蒸發(fā)到空氣中的方式來改善空氣干燥的問題。蒸發(fā)式加濕器一般設有水箱、水泵、濕簾、風扇等組件,水泵將水箱內的水泵射到濕簾上方的下水結構中,下水結構將水均勻浸濕濕簾,濕簾在風扇的氣流吹拂下蒸發(fā)形成水蒸氣以實現(xiàn)提升空氣濕度的目的。
2、然而,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下水結構下水不均勻,經常發(fā)生局部下水多、局部下水少的問題,下水多處的濕簾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容易發(fā)霉,最終影響濕簾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加濕器的下水結構下水不均勻的問題,本申請通過在流道的側壁設置導流板并在導流板的后方設置出水口,能夠實現(xiàn)均勻高效下水。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下水結構的頂部設置有用于容納水流通過的流道和連通流道的進水口,流道包括環(huán)形的底壁和圍設在底壁外周的側壁,底壁上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出水口;
3、其中,側壁上設置有在流道內凸出的多個導流板,一個導流板至少對應一個出水口,出水口靠近導流板背對進水口的一側設置,導流板與側壁在靠近出水口一側形成的夾角為銳角。
4、在流道的側壁上設置凸起的導流板,通過導流板對流道內的水流進行引導,使經過導流板的一部分水流更加聚集,水流流速增加,能夠快速經過導流板及其背后的出水口并流向下一個出水口,以保障相對遠離進水口的出水口處也能夠有充分的水量;同時,水流流經傾斜的導流板后,還有一部分水流會向后倒流,在導流板的后側形成一片回流區(qū)域,而將出水口設置在導流板背對進水口的一側,使得出水口位于回流區(qū),回流到導流板后側的水得以通過出水口流向下方的濕簾,保證導流板附近的出水口也有充分的下水。
5、通過在出水口附近設置調整水流流向和流速的導流板,對流道內的水流進行分流和引導,使水流能夠一部分流入途經的出水口,一部分繼續(xù)沿流道向后流動,避免了水流在自由流動時,基本優(yōu)先從靠近進水口的出水口流出,導致遠端的出水口存在水流量不足的問題,進而提升了不同位置的出水口的下水均勻性,也就提升了打濕濕簾的均勻性。并且本方案僅需要在流道內按照需要設置數(shù)個導流板即可,用料較少且結構簡單,不會產生過分復雜的流道結構,以簡單且低成本的方式就能夠實現(xiàn)較好的均勻下水的效果。
6、作為優(yōu)選,側壁包括圍設在底壁內側的內壁和圍設在底壁外側的外壁,導流板自外壁的內側壁面向內凸出。
7、流道內的水流在流動過程中傾向于向外側擴散,進而水流相對更加聚集在外壁附近,將導流板設置在外壁上能夠產生更顯著的分流和導流效果,更能夠保障下水結構的下水均勻性。
8、作為優(yōu)選,導流板包括連接外壁的第一端和向內壁延伸的第二端,第二端與內壁之間形成的水流通過距離占流道寬度的1/2-3/4。
9、導流板所形成的水流通過距離越窄,對水流的集中效果越明顯,將水流通過距離設定在合理的范圍內,即能夠保障導流板對水流具有顯著的引導效果,又能夠避免導流板過分限縮水流的可通過距離,使水流整體的流動更加流暢,也減少水流直接溢出的風險。
10、作為優(yōu)選,導流板與外壁之間夾角設置在15°-45°之間。
11、導流板的傾斜角度越小,對水流的影響就越小,進而導流板后方的形成的回流區(qū)也越小,即導流板的分流作用越不明顯,同時水流整體的流動會更加流暢。將導流板的傾斜角度限定在合理范圍內,有利于保障導流板實際能夠產生預期的分流效果,同時也能夠兼顧流道內水流整體的流暢性。
12、作為優(yōu)選,導流板與出水口相切。
13、通過使導流板與出水口相切,以確保出水口位于導流板形成的回流區(qū)中,并且便于在導流板端部回流的水直接通過出水口向下流動,使水流滴落至濕簾的流暢度更好。
14、作為優(yōu)選,出水口沿著水流方向從小到大布置。
15、由于水流的流速和流量沿著水流方向逐漸減小,使出水口沿水流流向的方向從小到大設置,使遠端的出水口的具有更大的出水面積,以平衡水流流速和流量的變化對出水口下水量的影響,進而有利于實現(xiàn)不同出水口的下水量一致的目的。
16、作為優(yōu)選,側壁高于導流板。
17、將流道的側壁設置為高于導流板,進而在流道內的水流量較大時,水流可以直接沒過導流板在流道內進行流動,避免過高的導流板對水流造成阻礙,提升水流通過流道的順暢性,能夠有效降低在大流量的情況下因為導流板的阻礙而發(fā)生溢流的風險。
18、作為優(yōu)選,進水口設置于流道內,進水口的上方蓋設有進水帽,進水帽包括位于中部并向進水口凸起的尖部,以及位于尖部兩側并向外延伸的導流弧面,導流弧面向下彎曲。
19、進而水流在外力作用下自進水口向上沖擊時能夠受到進水帽的阻攔,避免水流向上沖擊的高度過高而更容易直接沖出流道,同時基于進水帽中部形成的尖部以及尖部兩側的導流弧面所產生的分流和導流作用,便于進水口處流出的水均勻地流向進水口兩側,提升下水結構左右兩側的下水均勻性。
20、作為優(yōu)選,圍繞進水口的側壁相對高于其他位置的側壁。
21、進水口處的水流速度相對較快,將進水口處的側壁加高能夠配合進水帽對進水口的出水進行較為全面的阻擋,能夠更大程度的避免水流因進水的沖擊力從流道溢出,減少水流量損失的同時,也避免沖出流道的水直接滴落回水箱而造成滴水噪音的問題。
22、作為優(yōu)選,流道的外側還設置有溢流通道,溢流通道的底壁設置有下水的溢流口。
23、通過在流道的外側設置溢流通道,溢流通道能夠在流道內水流量過大時下水,起到溢流保護的作用。
1.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所述下水結構的頂部設置有用于容納水流通過的流道和連通所述流道的進水口,所述流道包括環(huán)形的底壁和圍設在所述底壁外周的側壁,所述底壁上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出水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包括圍設在所述底壁內側的內壁和圍設在所述底壁外側的外壁,所述導流板自所述外壁的內側壁面向內凸出。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包括連接所述外壁的第一端和向所述內壁延伸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與所述內壁之間形成的水流通過距離占所述流道寬度的1/2-3/4。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與所述外壁之間的夾角設置在15°-45°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與所述出水口相切。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沿著水流方向從小到大布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高于所述導流板。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口設置于所述流道內,所述進水口的上方蓋設有進水帽,所述進水帽包括位于中部并向所述進水口凸起的尖部,以及位于所述尖部兩側并向外延伸的導流弧面,所述導流弧面向下彎曲。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圍繞所述進水口的所述側壁相對高于其他位置的所述側壁。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濕器的下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外側還設置有溢流通道,所述溢流通道的底壁設置有下水的溢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