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針灸針自動生產(chǎn)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針灸針生產(chǎn)用收針整理裝置。
背景技術:
針灸針是一種常見的中醫(yī)治療針具。針灸針一般由針體和針柄兩部分構成,針體的前端部形成針尖,針柄一般采用繞簧結構,起到便于施針者操作的目的?,F(xiàn)有針灸針的生產(chǎn)過程中,在針體和針柄組合固定后,需要收集到收針盒內(nèi),以便于進行后續(xù)磨尖處理?,F(xiàn)有收針整理完全依靠人工完成,具體的,人工將布針板上的帶磨尖針灸針先全部取下來,然后對齊后放入到收集盒中。該種收針整理方式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且會影響前序的針柄和針體的組合固定(即將針體的后端拔入到針柄內(nèi)、并對針體前端進行切斷處理),不利于針灸針的自動化組裝生產(chǎn)。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利于針灸針自動化組裝生產(chǎn)的針灸針生產(chǎn)用收針整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針灸針生產(chǎn)用收針整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底板、布針板、能驅動布針板實現(xiàn)往復直線運動的布置板驅動導向機構、移針機構、收針盒及能驅動收針盒實現(xiàn)往復直線運動的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其中在布針板的上端沿著布針板的直線移動方向均布設有多個布針槽,布置板的運動方向與收針盒的運動方向相平行;
所述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安裝于支撐底板上,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的一端為布針端,另一端為取針端;
所述移針機構安裝于支撐底板上,且設置在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的取針端位于針體伸出的一側外位置;所述移針機構包括立架、移針導向板、移針氣缸、夾針組件和夾針氣缸;立架的下端與支撐底板固定連接,移針導向板通過豎向設置的第一直線導軌副與立架連接,移針氣缸安裝在立架上、并與移針導向板驅動連接;夾針組件包括上夾針板和下夾針板,上夾針板通過豎向設置的第二直線導軌副與移針導向板連接,下夾針板與移針導向板固定連接,夾針氣缸安裝在移針導向板上,并與上夾針板驅動連接;
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安裝于支撐底板上、并設置在布置板驅動導向機構和移針機構之間,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靠近移針機構的一端為落針端,在收針盒移至落針端位置,夾針組件與收針盒形成上下對正。
優(yōu)選的:所述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包括收針盒移動軌道,收針盒移動軌道固定安裝在支撐底板上,在收針盒移動軌道上方通過滑塊安裝有托盒板,所述收針盒固定在托盒板上端,在托盒板的一側連接有驅動臂,驅動臂從設置在支撐底板上的長槽孔伸入到支撐底板的下方,在支撐底板的下方安裝有收針盒驅動氣缸,收針盒驅動氣缸的缸桿端與驅動臂的下端部連接。
優(yōu)選的:在收針盒移動軌道上固定安裝有左限位擋塊和右限位擋塊,在收針盒移至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落針端位置,驅動臂與左限位擋塊形成接觸,在收針盒移至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另一端位置,驅動臂與右限位擋塊形成接觸。
優(yōu)選的:在驅動臂的下端部固定安裝有帶有卡槽的連接塊,在卡槽內(nèi)卡裝有連接接頭,連接接頭與收針盒驅動氣缸的缸桿端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包括安裝在支撐底板兩端的兩傳動輪支座,在兩傳動輪支座上各通過一傳動軸支撐有一傳動輪,兩傳動輪通過傳動帶或傳動鏈連接,在支撐底板的一端安裝有布針板驅動電機,布針板驅動電機與位于該端的傳動輪形成驅動連接,在傳動帶或傳動鏈的一側安裝有布針板移動軌道,所述布針板與傳動帶或傳動鏈連接,且通過滑塊與布針板移動軌道連接;在布針板的側部安裝有被檢測金屬片,在布針板移動軌道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左限位接近開關和右限位接近開關。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收針整理裝置通過移針機構將布針板上的針灸針夾持提起,而后使針灸針整齊掉落到布針盒中,實現(xiàn)了收針整理。采用本收針整理裝置,相比于現(xiàn)有的人工手動收針操作方式,可大幅度增加一次收針的數(shù)量,提高收針的頻率,這樣,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另外,本收針整理裝置尤其利于針灸針自動化組裝生產(chǎn)。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后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Ⅰ;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在布針板上布有針灸針的立體結構示意圖Ⅱ。
圖中:1、支撐底板;1-1、長槽孔;2、布針板;2-1、布針槽;3、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3-1、傳動輪支座;3-2、傳動輪;3-3、傳動帶;3-4、布針板驅動電機;3-5、布針板移動軌道;3-6、被檢測金屬片;3-7、左限位接近開關;3-8、右限位接近開關;4、移針機構;4-1、立架;4-2、移針導向板;4-3、移針氣缸;4-4、夾針組件;4-4-1、上夾針板;4-4-2、下夾針板;4-5、夾針氣缸;4-6、第一直線導軌副;4-7、第二直線導軌副;5、收針盒;6、收針盒驅動機構導向機構;6-1、收針盒移動軌道;6-2、托盒板;6-3、驅動臂;6-4、收針盒驅動氣缸;6-5、左限位擋塊;6-6、右限位擋塊;6-7、連接塊;6-8、連接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內(nèi)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6,針灸針生產(chǎn)用收針整理裝置,主要包括支撐底板1、布針板2、能驅動布針板實現(xiàn)往復直線運動的布置板驅動導向機構3、移針機構4、收針盒5及能驅動收針盒實現(xiàn)往復直線運動的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6,其中在布針板的上端沿著布針板的直線移動方向均布設有多個布針槽2-1,通過布針槽可將待組合固定的針灸針一一排布在布針板上,布置板的運動方向與收針盒的運動方向相平行。
所述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安裝于支撐底板上,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的一端為布針端,另一端為取針端,具體的,在布針端位置通過人工或自動化的布針裝置將待組合固定的針灸針排布在布針板上;而在取針端通過移針機構將組合固定后的針灸針從布針板上取下,放置到收針盒中,實現(xiàn)收針整理。
所述移針機構安裝于支撐底板上,且設置在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的取針端位于針體伸出的一側外位置。所述移針機構包括立架4-1、移針導向板4-2、移針氣缸4-3、夾針組件4-4和夾針氣缸4-5。立架的下端與支撐底板固定連接。移針導向板通過豎向設置的第一直線導軌副4-6與立架連接,移針氣缸安裝在立架上、并與移針導向板驅動連接。夾針組件包括上夾針板4-4-1和下夾針板4-4-2,上夾針板通過豎向設置的第二直線導軌副4-7與移針導向板連接,下夾針板與移針導向板固定連接,夾針氣缸安裝在移針導向板上,并與上夾針板驅動連接。
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安裝于支撐底板上、并設置在布置板驅動導向機構和移針機構之間,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靠近移針機構的一端為落針端,在收針盒移至落針端位置,夾針組件與收針盒形成上下對正,這樣,在夾針組件的上下夾針板松開后,組合后的針灸針落入到收針盒內(nèi)。
上述結構中,所述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優(yōu)選采用如下結構:
包括收針盒移動軌道6-1,收針盒移動軌道固定安裝在支撐底板上。在收針盒移動軌道上方通過滑塊安裝有托盒板6-2,所述收針盒固定在托盒板上端,上述收針盒移動軌道與滑塊的配合構成實現(xiàn)收針盒直線往復運動的導向機構。在托盒板的一側連接有驅動臂6-3,驅動臂從設置在支撐底板上的長槽孔1-1伸入到支撐底板的下方,在支撐底板的下方安裝有收針盒驅動氣缸6-4,收針盒驅動氣缸的缸桿端與驅動臂的下端部連接,上述收針盒驅動氣缸、驅動臂及托盒板的連接構成收針盒驅動機構,可帶動收針盒沿收針盒移動軌道實現(xiàn)往復運動。
在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采用上述結構的情況下,在收針盒移動軌道上固定進一步安裝有左限位擋塊6-5和右限位擋塊6-6。在收針盒移至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落針端位置,驅動臂與左限位擋塊形成接觸,這樣可實現(xiàn)對收針盒左移到位的準確限位;在收針盒移至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另一端位置,驅動臂與右限位擋塊形成接觸,這樣可實現(xiàn)對收針盒右移到位的準確限位。從而通過上述左限位擋塊和右限位擋塊保證了收針盒的運動到位精度,從而提高了落針位置的準確性,保證了針灸針落入到收針盒內(nèi)實現(xiàn)整體均勻排布。
在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采用上述結構的情況下,在驅動臂的下端部優(yōu)選通過如下方式與收針盒驅動氣缸連接:在驅動臂的下端部固定安裝有帶有卡槽的連接塊6-7,在卡槽內(nèi)卡裝有連接接頭6-8,連接接頭與收針盒驅動氣缸的缸桿端固定連接。上述卡槽可采用半圓槽結構,連接接頭可采用設有中心螺紋連接孔、且外表面的中部位置為卡脖的短圓柱狀的連接接頭接頭,連接接頭的卡脖卡裝在連接塊的卡槽內(nèi),連接接頭通過中心螺紋孔與收針盒驅動氣缸的缸桿端形成螺紋連接。
上述結構中,所述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優(yōu)選采用如下結構:
包括安裝在支撐底板兩端的兩傳動輪支座3-1,在兩傳動輪支座上各通過一傳動軸支撐有一傳動輪3-2,兩傳動輪通過傳動帶3-3或傳動鏈連接,具體的,當傳動輪采用同步帶輪時,與傳動帶配合;而當傳動輪采用鏈輪時,與傳動鏈配合。在支撐底板的一端安裝有布針板驅動電機3-4,布針板驅動電機與位于該端的傳動輪形成驅動連接。在傳動帶或傳動鏈的一側安裝有布針板移動軌道3-5,所述布針板與傳動帶或傳動鏈連接,且通過滑塊與布針板移動軌道連接。上述布針板驅動電機、兩傳動輪與傳動帶或傳動鏈的配合構成布針板驅動機構,而布針板移動軌道與對應滑塊的配合構成實現(xiàn)布針板直線往復運動的導向機構。在布針板的側部安裝有被檢測金屬片3-6,在布針板移動軌道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左限位接近開關3-7和右限位接近開關3-8。在布針板移動到左限位接近開關檢測到被檢測金屬片位置時,布針板左移動到位,控制系統(tǒng)向布針板驅動電機發(fā)出換向信號,布針板驅動電機帶動布針板向右移動;而布針板移動到右限位接近開關檢測到被檢測金屬片位置時,布針板右移動到位,控制系統(tǒng)向布針板驅動電機發(fā)出換向信號,布針板驅動電機,帶動布針板向左移動,這樣,在實現(xiàn)布針板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情況下,保證了布針板左移到位和右移到位的位置準確性。
本收針整理裝置,布針板在布針板驅動導向機構的作用下,在布針端與取針端之間可實現(xiàn)直線往復運動,當布置在布陣板上的針灸針經(jīng)拔及端部切長處理后,運動至取針端設定位置時,首選夾針氣缸帶動上夾針板下行,通過上下夾針板將針灸針夾持住(具體的,夾持住針灸針的針體端部,針體的端部在后續(xù)需要經(jīng)過磨尖處理),然后移針氣缸帶動移針導向板和上下夾針板同步上行,將針灸針從布針板上提起,使針灸針脫離布針板;然后布針板由取針端朝布針端方向移動,同時收針盒在收針盒驅動導向機構的作用下,朝落針端位置移動,當收針盒移動至落針端設定位置后,夾針氣缸帶動上夾針板上行,松開夾持在上下夾針板之間的針灸針,針灸針在重量的作用下,掉落到收針盒內(nèi);然后收針盒運動,離開落針端位置;然后移針氣缸帶動移針導向板及上、下夾針板同步下行,實現(xiàn)下行復位,這樣,就實現(xiàn)了一次收針。按照上述過程,就可將針灸針一層層的收集碼放到收針盒內(nèi)。實現(xiàn)了針灸針的自動收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