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垃圾運輸車輛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翻桶車的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垃圾倒桶成為清理垃圾的重要工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垃圾桶由原來的人工倒桶改為機械倒桶,電動翻桶車的出現(xiàn)更是大大降低了人工勞動。
如專利號為“ZL201420449096.5”、專利名稱為“電動翻桶車”的中國專利,提供了一種依靠電力作為動力,自動翻倒垃圾桶,集垃圾收集、儲存、運輸為一體的電動垃圾翻桶車。但是其掛桶機構為橫桿夾持,只適用于方形的垃圾桶,且一個翻桶車只能設置一個掛桶、翻桶機構,每次只能傾倒一只垃圾桶,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圓形垃圾桶的夾持裝置,該裝置可設置在翻桶車的兩側,提高工作效率。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導軌、支撐桿、一對夾持支架、一對抱箍和驅(qū)動裝置,所述導軌與所述支撐桿平行;
所述一對夾持支架設置所述支撐桿的兩端,所述一對抱箍設在所述一對夾持支架上;
所述夾持支架活動設在所述導軌中;
所述驅(qū)動裝置與所述支撐桿連接,用于驅(qū)動一對夾持支架的相對運動。
所述支撐桿為螺桿,所述螺桿包括中段和設有相向螺紋的兩端,所述螺桿的兩端對稱配有與螺紋適配的螺母,所述螺母活動設在所述導軌中;
所述夾持支架固定安裝在所述螺母上;
所述驅(qū)動裝置為電機一,所述電機一通過皮帶與所述螺桿的中部連接。
所述支撐桿為兩根相向的活塞桿,所述兩根活塞桿分別設在相向放置并位于同一套筒中的兩個液壓缸中;
所述一對夾持支架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活塞桿上,所述一對夾持支架的尾端活動設在所述導軌中;
所述兩個液壓缸分別通過兩個電機二驅(qū)動。
所述抱箍的內(nèi)表面設有橡膠墊片。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抱箍結構,且抱箍的相對位置可調(diào)節(jié),適用于較多尺寸的圓形垃圾桶的夾持工作;2)可在翻桶車的兩側分別設置該夾桶裝置的運送軌道,一次可傾倒兩只垃圾桶,適合垃圾桶數(shù)量較多時,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工作示意圖;
圖中1是導軌,2是夾持支架,3是抱箍,4是螺桿,5是螺母,6是電機一,7是皮帶,8是活塞桿,9是液壓缸,10是套筒,11是上升軌道,12是垃圾桶,13是垃圾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具體說明。
本發(fā)明包括導軌1、支撐桿、一對夾持支架2、一對抱箍3和驅(qū)動裝置,所述導1軌與所述支撐桿平行;
所述一對夾持支架2設置所述支撐桿的兩端,所述一對抱箍3設在所述一對夾持支架2上;
所述夾持支架2活動設在所述導軌1中;
所述驅(qū)動裝置與所述支撐桿連接,用于驅(qū)動一對夾持支架的相對運動。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支撐桿為螺桿4,所述螺桿4包括中段和設有相向螺紋的兩端,所述螺桿4的兩端對稱配有與螺紋適配的螺母5,所述螺母5活動設在所述導軌1中(如圖2所示);
所述夾持支架2固定安裝在所述螺母5上;
所述驅(qū)動裝置為電機一6,所述電機一6通過皮帶7與所述螺桿4的中部連接。
電機一6開啟,帶動皮帶7轉(zhuǎn)動,皮帶7帶動螺桿4轉(zhuǎn)動,因為螺母5設在了導軌中,無法隨螺桿4轉(zhuǎn)動,故只能相對螺桿4內(nèi)外傳動,從而實現(xiàn)抱箍3相對距離的調(diào)節(jié)。
圖3、4是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所述支撐桿為兩根相向的活塞桿8,所述兩根活塞桿8分別設在相向放置并位于同一套筒10中的兩個液壓缸9中;
所述一對夾持支架2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活塞桿8上,所述一對夾持支架2的尾端活動設在所述導軌1中;
所述兩個液壓缸9分別通過兩個電機二驅(qū)動。
電機二開啟,帶動相對放置的兩個液壓缸9做伸縮式運動,活塞桿8伸長和回縮,從而實現(xiàn)抱箍3相對距離的調(diào)節(jié),從而使其適用于夾持較多尺寸的垃圾桶。
為了增加抱箍3與垃圾桶之間的摩擦,使垃圾桶夾持更緊固,在所述抱箍3的內(nèi)表面設有橡膠墊片。
圖5是本發(fā)明的工作示意圖,本發(fā)明的夾桶裝置安裝在位于翻桶車垃圾箱13兩側的上升機構11上(上升軌道呈拐杖型),夾持裝置夾住垃圾桶12后,電機三帶動夾持裝置上升,至垃圾桶12中的垃圾傾倒完畢后,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