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薄片傳送裝置、具有該薄片傳送裝置的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284875閱讀:144來源:國知局
薄片傳送裝置、具有該薄片傳送裝置的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薄片傳送裝置、具有該薄片傳送裝置的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薄片傳送路徑使薄片在傳送方向上傳送。供給輥被驅動轉動,在傳送方向上輸送薄片。驅動機構產生使供給輥轉動的驅動力,并通過驅動傳動機構將該驅動力傳遞給供給輥。驅動傳動機構具有:轉軸,其支承供給輥轉動;驅動主動齒輪,其具有內部空間,配置在轉軸上,且被驅動機構驅動轉動;驅動傳動齒輪,其在供給輥和驅動主動齒輪間配置在轉軸上,且被驅動主動齒輪驅動以轉軸為中心轉動,能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間于軸向上移動,將驅動力傳遞給供給輥。驅動主動齒輪具有第1卡合部,驅動傳動齒輪具有與第1卡合部連接的第2卡合部,第2卡合部在第2位置收裝在內部空間內。
【專利說明】薄片傳送裝置、具有該薄片傳送裝置的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送薄片(sheet)的薄片傳送裝置、具有該薄片傳送裝置的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人們公知一種單向離合器,在傳送薄片的薄片傳送裝置(供紙裝置)中,該單向離合器安裝在供紙輥上,僅向一個方向傳遞動力。用于驅動轉動的動力由所述單向離合器被傳遞給供紙輥,使該供紙輥傳送薄片。
[0003]單向離合器具有驅動輸入部、驅動傳動部、驅動輸出部。驅動傳動部配置在驅動輸入部和驅動輸出部之間。另外,驅動輸出部相當于供紙輥。由驅動輸入部向驅動傳動部突出設置的突部與形成于驅動傳動部上的切口相卡合,使動力由驅動輸入部被傳遞給驅動傳動部。
[0004]但是,由于形成于驅動輸入部和驅動傳動部的外周面上的突部和切口相卡合,因而導致用于將動力傳遞給供紙輥的驅動傳動機構的軸向上的長度增長。從而在薄片傳送裝置中出現供紙部所占空間增大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5]鑒于上述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片傳送裝置、具有該薄片傳送裝置的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在該薄片傳送裝置中,用于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供紙輥的驅動傳動機構的軸向上的長度盡可能地被縮短。
[0006]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傳送裝置具有用于放置薄片的托盤部、薄片傳送路徑、供給輥、驅動機構、驅動傳動機構。薄片傳送路徑從所述托盤部延伸設置,使薄片在規(guī)定的傳送方向上被傳送。供給棍被驅動轉動,在所述傳送方向上輸送所述薄片。驅動機構產生驅動所述供給棍轉動的轉動驅動力。驅動傳動機構用于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供給輥。另外,驅動傳動機構具有轉軸、驅動主動齒輪、驅動傳動齒輪。轉軸用于支承所述供給輥轉動。驅動主動齒輪呈圓筒狀,其內部具有內部空間,配置在所述轉軸上,通過由所述驅動機構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驅動主動齒輪,使所述驅動主動齒輪以軸為中心轉動。驅動傳動齒輪在所述供給輥和所述驅動主動齒輪之間,配置在所述轉軸上,通過由所述驅動主動齒輪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驅動傳動齒輪,使所述驅動傳動齒輪以軸為中心轉動,另外,能夠在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供給輥時的第I位置和所述轉動驅動力向所述供給輥的傳遞被切斷時的第2位置之間,于所述轉軸的軸向上滑動移動,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供給輥。所述驅動主動齒輪在所述內部空間具有第I卡合部。所述驅動傳動齒輪具有能夠與所述第I卡合部相連接的第2卡合部。所述第2卡合部在所述第2位置被收裝在所述內部空間內。
[0007]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讀取裝置具有:用于傳送作為原稿的薄片的上述薄片傳送裝置;讀取機構,其與所述薄片傳送路徑相對配置,用于讀取所述原稿的圖像。
[0008]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具有上述薄片傳送裝置、用于在薄片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立體圖。
[0010]圖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下部箱體的內部剖視圖。
[0011]圖3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原稿傳送裝置的立體圖。
[0012]圖4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原稿傳送裝置的原稿輸送單元周圍的立體圖。
[0013]圖5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原稿傳送裝置的原稿輸送單元周圍的放大立體圖。
[0014]圖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輸送單元的立體圖。
[0015]圖7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撿拾輥和驅動傳動機構的分解立體圖(A)、
(B)、(C)、⑶、(E)。
[0016]圖8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撿拾輥和驅動傳動機構的立體圖。
[0017]圖9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撿拾輥和驅動傳動機構的局部剖視立體圖。
[0018]圖10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第I傳動齒輪位于第I位置時的狀態(tài)下的撿拾輥和驅動傳動機構的剖視立體圖。
[0019]圖1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第I傳動齒輪位于第2位置時的狀態(tài)下的撿拾輥和驅動傳動機構的剖視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具有本發(fā)明所涉及的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的圖像形成裝置I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圖像形成裝置I的下部箱體21的內部結構的剖視圖。圖3是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的立體圖。另外,圖3表示后述的上部蓋單元32U被取下后的狀態(tài)。
[0021]圖像形成裝置I具有:裝置主體2,其大致形成為長方體狀的箱體結構,具有箱體內空間;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其配置在裝置主體2的上表面上。
[0022]裝置主體2用于對薄片S進行圖像形成處理。裝置主體2具有:下部箱體21,其大致呈長方體狀;上部箱體22,其大致呈長方體狀,配置在下部箱體21的上方;連接箱體23,其連接下部箱體21和上部箱體22。在下部箱體21內收裝有用于圖像形成的各種機構,在上部箱體22內收裝有用于以光學的方式讀取原稿圖像的各種機構。由下部箱體21、上部箱體22及連接箱體23圍成的箱體內空間被作為能夠收裝圖像形成處理結束后的薄片S的主體內出紙部24。連接箱體23在裝置主體2的左右及后方,連接下部箱體21和上部箱體22。
[0023]作為主體內出紙部24使用的上述箱體內空間在裝置主體2的前表面向外開放。用戶能夠將手伸進該開放部分,從主體內出紙部24中取出圖像形成處理結束后的薄片S。
[0024]在上部箱體22的前表面突出設置有操作面板25。操作面板25具有包含數字鍵盤、開始鍵等操作鍵251和LCD觸摸屏252等,接收由用戶輸入的各種操作指示。用戶通過操作面板單元25輸入要打印的薄片S的張數等,或者,輸入打印濃度等。
[0025]接下來,參照圖2說明下部箱體21的內部結構。下部箱體21被多個外壁劃定。下部箱體21具有:上壁201,其規(guī)定下部箱體21的上表面;底壁220,其規(guī)定下部箱體21的底面;背面壁230,其豎立設置在上壁201和底壁220之間;前壁250,其豎立設置在與背面壁230相反一側。下部箱體21具有用于配置各種裝置的主體內部空間260。
[0026]在上壁201的中央部配置有出紙部210。出紙部210由從上壁201的前方部分向后方部分朝下方傾斜的傾斜面構成。在后述的圖像形成部120形成有圖像的薄片S被排出到出紙部210上。另外,在前壁25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配置有手動送紙盤240。手動送紙盤240以下端為支點能夠上下轉動(圖2中的箭頭Dl)。當手動送紙盤240的上端側向下方轉動時,形成于下部箱體21上的開口部290敞開。開口部290與下部箱體21的主體內部空間260相連通。使用者可以通過開口部290接觸被收裝在下部箱體21的主體內部空間260內的各種裝置。當手動送紙盤240向上方轉動時,開口部290被關閉。從而防止使用者與主體內部空間260 (內的各種裝置)進行不必要的接觸。
[0027]圖像形成裝置I具有:供紙盒110、撿拾輥112、第I供紙輥113、第2供紙輥114、傳送輥115、阻力輥對116、圖像形成部120。
[0028]在供紙盒110的內部收裝薄片S。供紙盒110具有支承薄片S的升降板111。升降板111以向上推薄片S的頂端緣的方式傾斜。
[0029]撿拾輥112配置在被升降板111向上推的薄片S的頂端緣上。當撿拾輥112轉動時,薄片S由供紙盒110被拉出。
[0030]第I供紙輥113配置在撿拾輥112的下游。第I供紙輥113進一步向下游傳送薄片S。第2供紙輥114配置在手動送紙盤240的支點附近。第2供紙輥114將手動送紙盤240上的薄片S拉入下部箱體21內。使用者可以選擇性地使用收裝在供紙盒110內的薄片S或者被放置在手動送紙盤240上的薄片S。
[0031]傳送輥115配置在第I供紙輥113、第2供紙輥114的下游。傳送輥115進一步向下游傳送被第I供紙輥113、第2供紙輥114傳送過來的薄片S。
[0032]阻力輥對116用于對在傳送方向上被傳送的薄片進行定位。從而調整形成于薄片S上的圖像的位置。與圖像形成部120的圖像形成動作同步,阻力輥對116將薄片S提供給圖像形成部120。
[0033]圖像形成部120配置在主體內部空間260內。圖像形成部120用于在薄片上形成圖像。圖像形成部120具有感光鼓121、充電器122、曝光裝置123、顯影裝置124、調色劑盒125、轉印輥126、清潔裝置127。
[0034]感光鼓121呈圓筒狀。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有靜電潛像,另外,該感光鼓121承載對應于該靜電潛像的調色劑圖像。
[0035]充電器122被施加規(guī)定的電壓,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勻帶電。
[0036]曝光裝置123對通過充電器122而帶電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根據由個人電腦這樣的外部裝置(未圖示)輸出的圖像數據來照射該激光,該個人電腦與圖像形成裝置I相連接且能夠進行通信。從而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對應于圖像數據的靜電潛像。
[0037]顯影裝置124將調色劑提供給形成有靜電潛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調色劑盒125向顯影裝置124提供調色劑。調色劑盒125依次或者根據需要將調色劑提供給顯影裝置124。當顯影裝置124將調色劑提供給感光鼓121時,形成于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的靜電潛像顯影(可視化)。從而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調色劑圖像。
[0038]轉印輥126以與感光鼓121的周面相抵接的方式配置且能夠轉動。當由阻力輥對116傳送過來的薄片S穿過感光鼓121和轉印輥126之間時,形成于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薄片S上。
[0039]在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薄片S上之后,由清潔裝置27清除感光鼓121的周面上殘留的調色劑。被清潔裝置27清潔干凈的感光鼓121的周面再次經過充電器122的下方,被均勻帶電。之后,重新進行上述調色劑圖像的形成動作。
[0040]圖像形成裝置I還具有定影裝置130,該定影裝置130在圖像形成部120的傳送方向上的下游一側,使調色劑圖像定影在薄片S上。定影裝置130具有:加熱輥131,其使薄片S上的調色劑熔化;壓力輥132,其使薄片S緊貼加熱輥131。當薄片S穿過加熱輥131和壓力輥132之間時,調色劑圖像被定影在薄片S上。
[0041]圖像形成裝置I還具有:多個傳送輥對133,其配置在定影裝置130的下游;排出輥對134,其配置在傳送輥對133的下游。薄片S由傳送輥對133向上方傳送,最終由排出輥對134從下部箱體21中排出。從下部箱體21中被排出的薄片S層疊在出紙部210上。
[0042]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安裝在裝置主體2的上表面上,且能夠相對該裝置主體2的上表面的后側轉動。另外,在圖2中,省略了該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的記載。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向裝置主體2的上部箱體22上的規(guī)定的原稿讀取位置自動輸送要復印的原稿薄片P。另外,當用戶要手動將原稿薄片P放置在規(guī)定的原稿讀取位置上時,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向上方被打開。
[0043]參照圖1和圖3,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 (薄片傳送裝置)具有:裝置外殼30、原稿供紙盤31、原稿傳送部32、原稿出紙盤33。裝置外殼30呈箱體狀,用于收裝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所具有的各種機構,在收裝原稿傳送部32的左側部分具有向上方凸起的前壁部301和后壁部302,另外,在右側部分具有大致平坦的低層部分。
[0044]原稿供紙盤31 (托盤部)是供向原稿讀取位置被傳送的原稿薄片P (薄片)放置的托盤,該原稿供紙盤31附設在裝置外殼30上且從裝置主體30的原稿傳送部32向右方延伸出來。在原稿供紙盤31上設置有用于使被放置的原稿薄片P的寬度對齊的一對游標311。
[0045]原稿傳送部32具有將原稿供紙盤31上的原稿薄片P經由原稿讀取位置傳送到原稿出紙盤33的傳送路徑和傳送機構。原稿傳送部32具有上部蓋單元32U,該上部蓋單元32U被嵌入裝置外殼30的前壁部301和后壁部302之間的開口內。另外,薄片傳送路徑300從原稿供紙盤31經由所述原稿讀取位置延伸到原稿出紙盤33 (圖3、圖4)。薄片傳送路徑300是從原稿供紙盤31延伸設置,使原稿薄片P在規(guī)定的傳送方向(圖4中的箭頭DP)上被傳送的傳送路徑。
[0046]原稿出紙盤33是供原稿圖像被以光學的方式讀取后的原稿薄片P排出的托盤。裝置外殼30的右側的所述低層部分的上表面被作為原稿出紙盤33。
[0047]如前面所述,在上部箱體22上配置有未圖示的讀取機構,該讀取機構在所述原稿讀取位置與薄片傳送路徑300相對配置,用于讀取所述原稿薄片P的圖像。并且,由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和所述讀取機構構成本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裝置4(圖1)。
[0048]接下來說明薄片傳送裝置。除參照圖3外,還參照圖4?圖8,詳細地說明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的內部結構。圖4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的原稿輸送單元5周圍的立體圖。圖5是原稿輸送單元5周圍的放大立體圖。圖6是原稿輸送單元5的立體圖。圖7是原稿輸送單兀5的撿拾棍51和驅動傳動機構5F的分解立體圖(A)、(B)、
(C)、⑶、(E)。還有,圖8是撿拾輥51和驅動傳動機構5F的立體圖。
[0049]參照圖4和圖5,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具有原稿輸送單兀5。原稿輸送單兀5配置在原稿傳送部32的內部。另外,原稿輸送單元5配置在薄片傳送路徑300的上方,安裝在上部蓋單元32U的下方。
[0050]原稿輸送單元5具有支承各結構部件的保持架50、撿拾輥51 (供給輥)、第2驅動軸59 (圖8)(轉軸)、原稿供紙棍52、第I驅動軸582。另外,原稿輸送單兀5具有:電機500(驅動機構);止擋片584,其用于限制原稿薄片的供紙方向上的頂端;未圖示的擺動機構,其使保持架50擺動。
[0051 ] 保持架50用于支承原稿輸送單元5的各結構部件。該保持架50被后述的第I驅動軸582支承且能夠以第I驅動軸582為中心轉動。參照圖6,保持架50具有頂板50T、前板501、后板502、中板503。頂板50T為矩形的板狀部件,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設置。前板501、后板502及中板503為從頂板50T豎立設置的壁部件。
[0052]撿拾輥51在薄片傳送路徑300的入口側與原稿供紙盤31相對配置。撿拾輥51支承在作為轉軸的第2驅動軸59上且能夠轉動(參照圖8)。撿拾輥51具有與原稿薄片P相抵接的轉動面51A。撿拾輥51被賦予以第2驅動軸59為中心轉動的轉動驅動力,在薄片傳送路徑300中于規(guī)定的傳送方向上送出(輸送)原稿供紙盤31上放置的原稿薄片P。在所述保持架50的轉動作用下,撿拾輥51的位置在供紙位置和避讓位置之間發(fā)生變化,其中,供紙位置為轉動面51A與原稿供紙盤31上的原稿薄片P的上表面接觸時撿拾輥51所處的位置,避讓位置為向上方離開原稿薄片P的上表面后撿拾輥51所處的位置。
[0053]第2驅動軸59支承撿拾輥51轉動。第2驅動軸59是撿拾輥51轉動時的轉軸,如圖6所示,該第2驅動軸59被保持架50的中板503和后板502支承。另外,雖然圖6中并未詳細表不,但是,第2驅動軸59是在中板503和后板502之間延伸設置的軸部。第2驅動軸59還支承后述的第I主動齒輪55和第I傳動齒輪53轉動。因此使第2驅動軸59被固定在保持架50上,并穿過第I主動齒輪55、第I傳動齒輪53和撿拾輥51。
[0054]原稿供紙輥52在撿拾輥51的薄片傳送方向上的下游一側與該撿拾輥51隔開規(guī)定間隔配置。原稿供紙輥52支承在作為轉軸的第I驅動軸582上且能夠轉動。原稿供紙棍52進一步向薄片傳送路徑300的下游一張一張傳送由撿拾棍51傳送過來的原稿薄片P。
[0055]第I驅動軸582是原稿供紙輥52的轉軸,支承在一對側壁301A、302A(參照圖3、圖4)上且能夠轉動,該一對側壁301A、302A在上部蓋單元32U的下方,分別配置在前壁部301的內側和后壁部302的內側。還有,第I驅動軸582穿過保持架50的前板501和后板502,支承保持架50轉動。第I驅動軸582還支承后述的第2主動齒輪56轉動。
[0056]電機500 (圖6)產生驅動撿拾輥51和原稿供紙輥52轉動的轉動驅動力。電機500與第I驅動軸582相連接。通過使第I驅動軸582轉動,從而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原稿供紙輥52。另外,通過后述的惰輪57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撿拾輥51。
[0057]當撿拾輥51處于避讓位置時,止擋片584 (圖5)向原稿供紙盤31的下游端突出,限制原稿薄片P的供紙方向上的頂端。另外,當保持架50擺動而使撿拾輥51處于供紙位置時,止擋片584與保持架50的右端(圖5)的下降動作聯動,其下端被抬起,解除原稿薄片的供紙方向上的頂端的限制狀態(tài)。
[0058]擺動機構具有連接保持架50和第I驅動軸582的未圖示的扭轉螺旋彈簧5S。扭轉螺旋彈簧5S的螺旋部具有一定的保持力,與第I驅動軸582形成一體的未圖示的凸起穿過該螺旋部,另外,扭轉螺旋彈簧5S具有相對于保持架50的未圖示的正向卡合部和逆向卡合部。扭轉螺旋彈簧5S以彈簧離合器的形式連接保持架50和第I驅動軸582,在保持架50的擺動不受限制的范圍內將第I驅動軸582的轉動力傳遞給保持架50,而在保持架50的擺動受到限制的狀態(tài)下,則不能將第I驅動軸582的轉動力傳遞給保持架50。另外,可以使用力矩限制器來代替該扭轉螺旋彈簧5S。
[0059]在第I驅動軸582被賦予正向的轉動驅動力的情況下,扭轉螺旋彈簧5S在所述保持力的作用下與該第I驅動軸582 —起轉動,所述正向卡合部將轉動力傳遞給保持架50。從而,保持架50以第I驅動軸582的軸心為中心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圖5中的箭頭D51),撿拾輥51向與原稿供紙盤31上放置的原稿薄片P的上表面接觸的供紙位置移動。在撿拾輥51被原稿供紙盤31擋住不動后,扭轉螺旋彈簧5S相對于第I驅動軸582的卷繞力變小,使得第I驅動軸582相對于扭轉螺旋彈簧5S空轉。從而在撿拾輥51移動到供紙位置之后,使第I驅動軸582的轉動力不會被傳遞給保持架50。
[0060]第I驅動軸582在被賦逆向的轉動驅動力的情況也與上述情況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所述逆向卡合部與保持架50相卡合,使保持架50以第I驅動軸582的軸心為中心向逆時針方向轉動。從而使撿拾輥51朝向上方離開原稿薄片P的上表面的避讓位置移動。
[0061]還有,原稿輸送單兀5具有單向離合器54、第2主動齒輪56、惰輪57、驅動傳動機構5F(圖6)。這些部件具有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撿拾輥51的功能。
[0062]單向離合器54與原稿供紙輥52相鄰,配置在第I驅動軸582上。第2主動齒輪56在與原稿供紙輥52的相反一側與單向離合器54相鄰,支承在第I驅動軸582上且能夠轉動。單向離合器54、第2主動齒輪56配置在原稿供紙輥52和保持架50的后板502之間。如后所述,當電機500的轉動驅動力被切斷傳遞時,單向離合器54使原稿供紙輥52能夠在規(guī)定的方向上自由轉動。
[0063]惰輪57支承在突出設置于保持架50的后板502的內側的未圖示的軸上且能夠轉動。惰輪57由相鄰配置的3個齒輪構成。惰輪57的周面呈平齒狀。惰輪57與第2主動齒輪56和第I主動齒輪55相嚙合,將轉動驅動力由第2主動齒輪56傳遞給第I主動齒輪55。由電機500傳遞給第I驅動軸582的轉動驅動力通過第2主動齒輪56、惰輪57被傳遞給驅動傳動機構5F的第I主動齒輪55。
[0064]驅動傳動機構5F除具有所述第2驅動軸59外,還具有第I主動齒輪55 (驅動主動齒輪)和第I傳動齒輪53 (驅動傳動齒輪)。
[0065]第I主動齒輪55在與撿拾輥51的相反一側與第I傳動齒輪53相鄰,支承在第2驅動軸59上且能夠轉動。換言之,第I主動齒輪55與撿拾輥51配置在同一根軸上。通過將電機500的轉動驅動力傳遞給第I主動齒輪55,從而使該第I主動齒輪55以第2驅動軸59為中心轉動。第I主動齒輪55將由惰輪57傳遞過來的轉動驅動力傳遞給第I傳動齒輪53。參照圖7中(A)和圖7中(D),第I主動齒輪55呈圓筒狀,內部具有中空狀的圓筒空間551 (內部空間)。第I主動齒輪55還具有凸緣部55A、齒輪部552、卡合突起551A(第I卡合部)、第I支承突起55IB (突起部)、第2支承突起55IC (突起部)。
[0066]凸緣部55A是第I主動齒輪55中配置在第I傳動齒輪53 —側的凸緣部分。當第I主動齒輪55和第I傳動齒輪53被安裝在原稿輸送單元5上時,凸緣部55A與第I傳動齒輪53的后述的薄壁部53A相對配置。齒輪部552是第I主動齒輪55的外周面中配置在后板502 —側的部分。在齒輪部552的周面上配置有未圖示的直齒圓柱齒輪。所述直齒圓柱齒輪與惰輪57的未圖示的直齒圓柱齒輪相卡合。圓筒空間551是形成于齒輪部552和凸緣部55A的內側的圓筒狀的內部空間,如圖7中(A)所示,圓筒空間551向第I傳動齒輪53 —側開口形成。后述的傳動凸部532和輥軸部51B被插入圓筒空間551內。
[0067]卡合突起551A從第I主動齒輪55的內周面向徑向內側突出設置。如圖7中(A)和圖7中(D)所示,卡合突起551A從第I主動齒輪55的內周面,以進入圓筒空間551內的方式突出。另外,卡合突起551A是大致呈長方體的突起部,在第I主動齒輪55的圓周方向上以規(guī)定的寬度在第I主動齒輪55的軸向上延伸設置??ê贤黄?51A與后述的第I傳動齒輪53的傳動凸部532相卡合。
[0068]第I支承突起55IB和第2支承突起55IC在第I主動齒輪55轉動時的圓周方向上與卡合突起551A隔開間隔配置。第I支承突起551B和第2支承突起551C從第I主動齒輪55的內周面向徑向內側突出設置。如圖7中(D)所示,卡合突起551A、第I支承突起551B及第2支承突起551C圍繞著第I主動齒輪55的轉動中心,大致形成等腰三角形。其中,后述的第I傳動齒輪53的傳動凸部532被插入卡合突起55IA和第2支承突起55IC之間。另外,第I支承突起551B和第2支承突起551C也從第I主動齒輪55的內周面,以進入圓筒空間551內的方式突出,另外,第I支承突起551B和第2支承突起551C也是大致呈長方體的突起部,在第I主動齒輪55的圓周方向上以規(guī)定的寬度在第I主動齒輪55的軸向上延伸設置。卡合突起551A、第I支承突起551B及第2支承突起551C被后述的撿拾輥51的輥軸部5IB從徑向內側支承。
[0069]第I傳動齒輪53與撿拾輥51相鄰,支承在第2驅動軸59上且能夠轉動。第I傳動齒輪53在撿拾棍51和第I主動齒輪55之間,與撿拾棍51配置在同一根軸上。第I傳動齒輪53具有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撿拾輥51的功能。
[0070]轉動驅動力由第I主動齒輪55被傳遞給第I傳動齒輪53,使該第I傳動齒輪53以第2驅動軸59為中心轉動。另外,第I傳動齒輪53在被第2驅動軸59支承的狀態(tài)下能夠在軸向上滑動移動。第I傳動齒輪53在第I位置(參照圖10)和第2位置(參照圖9)之間滑動移動,其中,第I位置為第I傳動齒輪53在所述軸向上位于撿拾輥51 —側的位置,即,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撿拾輥51時的位置,第2位置為第I傳動齒輪53在所述軸向上位于第I主動齒輪55—側的位置,S卩,所述轉動驅動力向撿拾輥51的傳遞被切斷時的位置。并且,通過第I傳動齒輪53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的滑動移動,實現轉動驅動力向撿拾輥51的傳遞的切換。如圖7中(B)和圖7中(E)所示,第I傳動齒輪53具有薄壁部53A、傳動凸部532(第2卡合部)、對向凸部533、傳動齒輪部531。另外,在第I傳動齒輪53的內部形成有中空狀的插入空間534(圖7中(E))。撿拾輥51的輥軸部51B被插入該插入空間534內。
[0071]薄壁部53A位于第I傳動齒輪53的軸向上的中央部,其直徑在第I傳動齒輪53中最大。薄壁部53A由薄壁上的環(huán)狀形成。
[0072]傳動凸部532在軸向上從薄壁部53A突出設置。傳動凸部532突出設置在第I主動齒輪55—側。傳動凸部532被插入第I主動齒輪55的圓筒空間551內,與卡合突起551A相卡合。另外,由所述卡合突起551A和所述傳動凸部532構成本實施方式的驅動傳動部5G。驅動傳動部5G配置在第I主動齒輪55的圓筒空間551內,將轉動驅動力由第I主動齒輪55傳遞給第I傳動齒輪53。還有,傳動凸部532具有抵接側緣532A(抵接部)、傾斜部532B、相對側緣532C。
[0073]傾斜部532B以規(guī)定的傾斜度從薄壁部53A延伸設置。傾斜部532B以沿第I傳動齒輪53的轉動方向(參照圖10中的箭頭D101)接近第I主動齒輪55—側的方式傾斜。抵接側緣532A與傾斜部532B的位于第I主動齒輪55 —側的端部相連設置,沿第I傳動齒輪53轉動時的軸向延伸設置。相對側緣532C位于抵接側緣532A的相反一側,在所述軸向上延伸設置。另外,相對側緣532C在薄壁部53A附近在軸向上延伸設置。
[0074]相對凸部533在第I傳動齒輪53轉動時的徑向上,與傳動凸部532相對配置。相對凸部533是大致呈矩形的突片,在軸向上從薄壁部53A突出設置。相對凸部533被插入第I主動齒輪55的第I支承突起551B和第2支承突起551C之間(圖7中(C))。
[0075]傳動齒輪部531與撿拾輥51相對配置。傳動齒輪部531具有在圓周方向上多個齒輪齒相鄰配置的結構。所述多個齒輪齒以規(guī)定的角度相對于第I傳動齒輪53轉動時的軸向傾斜配置。
[0076]撿拾輥51還具有輥主動齒輪部511 (輥齒輪部)、輥軸部51B(圓筒部)。
[0077]輥主動齒輪部511與第I傳動齒輪53相對配置。如圖7中(C)所示,輥主動齒輪部511在撿拾輥51的側表面,以包圍輥軸部5IB的基端部的方式配置。輥主動齒輪部511與第I傳動齒輪53的傳動齒輪部531相嚙合。因此,輥主動齒輪部511也具有在圓周方向上多個齒輪齒相鄰配置的結構。所述多個齒輪齒以規(guī)定的角度相對于撿拾輥51轉動時的軸向傾斜配置。輥主動齒輪部511和傳動齒輪部531的所述齒輪齒在傾斜方向上平行配置。換言之,棍主動齒輪部511和傳動齒輪部531的齒輪結構為棘輪齒輪機構。棘輪齒輪機構用于使撿拾輥51和第I傳動齒輪53連接以及解除這兩者的連接。
[0078]輥軸部5IB呈圓筒狀,從輥主動齒輪部511的內側沿軸向突出設置。輥軸部5IB從撿拾輥51的側表面向第I主動齒輪55突出設置。所述第2驅動軸59被插入輥軸部51B的圓筒內部。輥軸部5IB穿過第I傳動齒輪53的插入空間534,被插入第I主動齒輪55的圓筒空間551內。另外,輥軸部51B具有從徑向內側支承第I傳動齒輪53和第I主動齒輪55的功能。
[0079]當撿拾輥51、第I傳動齒輪53及第I主動齒輪55被安裝在保持架50上時,第I傳動齒輪53的傳動凸部532被插入第I主動齒輪55的圓筒空間551內。因此,如圖8所示,第I主動齒輪55的凸緣部55A與第I傳動齒輪53的薄壁部53A相對配置。另外,第I傳動齒輪53的傳動齒輪部531與撿拾輥51的輥主動齒輪部511相對配置。圖9是表示圖8所示狀態(tài)下的第I主動齒輪55的內部的剖視立體圖。如圖8和圖9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驅動傳動部5G配置在第I主動齒輪55的圓筒空間551。因此,利用圓筒狀的第I主動齒輪55的中空狀的圓筒空間551 (參照圖8中的箭頭所示區(qū)域),將轉動驅動力由第I主動齒輪55傳遞給第I傳動齒輪53。從而能盡可能地縮短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撿拾輥51的驅動傳動機構5F的軸向上的長度。
[0080]接下來說明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撿拾棍51的驅動傳動機構5F的動作。圖10是表示如下情況的剖視立體圖:在第I傳動齒輪53于軸向上位于第I位置的狀態(tài)下,轉動驅動力由第I主動齒輪55經第I傳動齒輪53被傳遞給撿拾輥51。另外,圖11是表示如下情況下的剖視立體圖:在第I傳動齒輪53于軸向上位于第2位置的狀態(tài)下,轉動驅動力由第I傳動齒輪53向撿拾輥51的傳遞被切斷。
[0081]如前面所述,由電機500產生的轉動驅動力經惰輪57被傳遞給第I主動齒輪55。從而,驅動傳動機構5F處于第I狀態(tài),該第I狀態(tài)為第I主動齒輪55的轉動速度大于處于轉動停止狀態(tài)的第I傳動齒輪53的轉動速度時的狀態(tài)。此時,卡合突起551A與傳動凸部532相卡合,第I主動齒輪55的轉動驅動力被傳遞給第I傳動齒輪53。還有,伴隨著第I主動齒輪55的轉動,第I傳動齒輪53由所述第2位置向所述第I位置滑動移動。詳細來說,在第I主動齒輪55的轉動作用下(圖10的箭頭D101),首先,卡合突起551A與傾斜部532B相抵接,向撿拾輥51 —側推壓第I傳動齒輪53 (圖10中的箭頭D102)。從而使第I傳動齒輪53由第2位置(圖11)向第I位置滑動移動(圖10)。還有,當第I主動齒輪55轉動時,卡合突起55IA轉動到傾斜部532B的轉動方向上的下游一側的端部,與抵接側緣532A相抵接。從而使第I主動齒輪55和第I傳動齒輪53能夠一起轉動,將所述轉動驅動力由第I主動齒輪55傳遞給第I傳動齒輪53。
[0082]還有,參照圖10,當第I傳動齒輪53由第2位置向第I位置移動時,傳動齒輪部531與輥主動齒輪部511相嚙合,所述轉動驅動力被傳遞給撿拾輥51。從而使轉動驅動力由第I主動齒輪55經第I傳動齒輪53被傳遞給撿拾輥51,在撿拾輥51的轉動(圖10的箭頭D101)作用下使原稿薄片P在傳送方向上被傳送。
[0083]另外,當由撿拾輥51和原稿供紙輥52(圖5)在薄片傳送路徑300 (圖4)中傳送原稿薄片P時,原稿薄片P的頂端部到達配置在原稿供紙輥52的下游一側的未圖示的傳送輥對。傳送輥對在與撿拾輥51和原稿供紙輥52不同的驅動機構的作用下轉動,傳送所述原稿薄片P。當原稿薄片P的頂端部到達所述傳送棍對時,轉動驅動力由電機500向撿拾棍51和原稿供紙輥52的傳遞被未圖示的控制部切斷。從而,在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撿拾輥51的驅動傳動機構5F中,轉動驅動力由第I主動齒輪55向第I傳動齒輪53的傳遞被切斷。另外,既可以通過使電機500停止轉動的方式來切斷電機500的轉動驅動力的傳遞,又可以通過未圖示的離合器機構的連接/斷開動作來切斷電機500的轉動驅動力的傳遞。從而使撿拾棍51和原稿供紙棍52能夠自由轉動。能夠自由轉動的撿拾棍51和原稿供紙棍52隨被傳送輥傳送的原稿薄片P從動轉動。此時,原稿供紙輥52在單向離合器54的作用下,在所述從動轉動方向上能夠自由轉動。另外,撿拾輥51的轉動面51A處于與原稿薄片P相緊貼的狀態(tài)(圖11中的箭頭Dl 11、D112),驅動傳動機構5F處于撿拾輥51的轉動速度大于轉動驅動力的傳遞被切斷后的第I傳動齒輪53的轉動速度的第2狀態(tài)。從而,輥主動齒輪部511的齒輪齒的傾斜部向第I主動齒輪55 —側推壓傳動齒輪部531,使第I傳動齒輪53由第I位置向第2位置(圖11)滑動移動(圖11中的箭頭Dl 13)。S卩,撿拾輥51相對于第I傳動齒輪53轉動,以使其轉動方向與所述棘輪齒輪機構的哨合方向相反。并且,傳動機構處于轉動驅動力由第I傳動齒輪53向撿拾輥51傳遞被切斷的狀態(tài)。從而使撿拾輥51和第I傳動齒輪53的連接狀態(tài)被解除,撿拾輥51能夠隨原稿薄片P從動轉動。另外,此時,如圖11所示,卡合突起551A和傾斜部532B在圓周方向上隔開間隔配置。并且,原稿薄片P的后端部脫離撿拾輥51,電機500在未圖示的控制部的作用下再次產生轉動驅動力之后,當該轉動驅動力由第I主動齒輪55經第I傳動齒輪53被傳遞給撿拾輥51時,卡合突起55IA依次與傾斜部532B和抵接側緣532A(圖10)相抵接。這樣,在撿拾輥51傳送薄片時的第I轉動方向上,棘輪齒輪機構使撿拾輥51和第I傳動齒輪53連接,另外,在與第I轉動方向相反的第2轉動方向上,通過使第I傳動齒輪53向第2位置移動,棘輪齒輪機構解除第I傳動齒輪53和撿拾輥51的連接。
[008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9所示,撿拾輥51的輥軸部51B在傳動凸部532和相對凸部533的徑向內側被插入圓筒空間551內。另外,在第I主動齒輪55上配置有第I支承突起55IB和第2支承突起551C,該第I支承突起55IB和該第2支承突起55IC在圓周方向上與卡合突起551A隔開間隔配置(圖7中(A)、圖7中(D))。并且,輥軸部51B從徑向內側與卡合突起551A、第I支承突起55IB及第2支承突起55IC相抵接,軸支承第I主動齒輪55。這樣,在圓周方向上于多個位置,由棍軸部51B支承第I主動齒輪55,從而抑制第I主動齒輪55相對于軸向傾斜。因此,抑制由第I主動齒輪55的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強力推壓被插入圓筒空間551內的傳動凸部532。由此能適當地使第I傳動齒輪53順利地在軸向上滑動移動。換言之,在第I主動齒輪55的內周面僅突出設置有卡合突起551A的情況下,所述轉動驅動力由卡合突起55IA被傳遞給傳動凸部532,但是,在第I主動齒輪55和輥軸部51B之間,于圓周方向上會產生很多間隙。從而使第I轉動齒輪55相對于軸向較為容易傾斜。因此,在第I主動齒輪55的內周部除配置卡合突起551A之外,還配置第I支承突起551B和第2支承突起551C,能夠抑制第I主動齒輪55的傾斜,穩(wěn)定地實現轉動驅動力的傳遞。此時,在第I主動齒輪55的內周部配置多個如第I支承突起551B和第2支承突起551C這樣的突起,能夠穩(wěn)定地抑制第I主動齒輪55相對于軸向傾斜。還有,通過使相對凸部533與第I傳動齒輪53的傳動凸部532相對配置,由第I傳動齒輪53在圓周方向上的多個位置來填充輥軸部51B和第I主動齒輪55之間的間隙(參照圖9中的箭頭),從而進一步抑制所述第I主動齒輪55的傾斜。
[0085]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撿拾輥51的一部分來配置從徑向內側支承第I主動齒輪55和第I傳動齒輪53的輥軸部51B。還有,利用第I傳動齒輪53的圓筒內部(插入空間534)可以使輥軸部51B延伸到第I主動齒輪55的圓筒空間551。從而使第I主動齒輪55、第I傳動齒輪53及撿拾輥51能夠以第2驅動軸59為中心穩(wěn)定地轉動。
[0086]上面已經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具有該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的圖像讀取裝置4及圖像形成裝置1,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如下變形實施方式。
[008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已經說明了驅動傳動機構5F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撿拾輥51的情況,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驅動傳動機構5F可以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原稿供紙輥52或其他傳動輥。另外,驅動傳動機構5F并不僅適用于自動原稿傳送裝置3。驅動傳動機構5F可以將轉動驅動力傳遞給用于傳送供紙盒110的薄片P的撿拾輥112或第I供紙輥 113。
[0088]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已經說明了輥軸部51B由撿拾輥51向第I主動齒輪55突出設置的情況,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與輥軸部51B具有相同結構的圓筒部可以由后板502向第I主動齒輪55突出設置,插入圓筒空間551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薄片傳送裝置,具有托盤部、薄片傳送路徑、供給輥、驅動機構、驅動傳動機構,其中, 所述托盤部用于放置薄片, 所述薄片傳送路徑從所述托盤部延伸設置,使薄片在規(guī)定的傳送方向上被傳送, 所述供給輥被驅動轉動,在所述傳送方向上輸送所述薄片, 所述驅動機構產生驅動所述供給輥轉動的轉動驅動力, 所述驅動傳動機構用于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供給輥, 所述驅動傳動機構具有轉軸、驅動主動齒輪、驅動傳動齒輪,其中, 所述轉軸用于支承所述供給輥轉動, 所述驅動主動齒輪呈圓筒狀,其具有內部空間,配置在所述轉軸上,通過由所述驅動機構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驅動主動齒輪,使所述驅動主動齒輪以所述轉軸為中心轉動, 所述驅動傳動齒輪在所述供給輥和所述驅動主動齒輪之間,配置在所述轉軸上,通過由所述驅動主動齒輪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驅動傳動齒輪,使所述驅動傳動齒輪以所述轉軸為中心轉動,另外,能夠在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供給輥時的第I位置和所述轉動驅動力向所述供給輥的傳遞被切斷時的第2位置之間,于所述轉軸的軸向上滑動移動,將所述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所述供給輥, 所述驅動主動齒輪在所述內部空間具有第I卡合部, 所述驅動傳動齒輪具有能夠與所述第I卡合部相連接的第2卡合部, 所述第2卡合部在所述第2位置被收裝在所述內部空間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棘輪齒輪機構,所述棘輪齒輪機構用于使所述供給輥和所述驅動傳動齒輪連接以及解除這兩者的連接, 在所述供給輥傳送薄片時的第I轉動方向上,所述棘輪齒輪機構使所述供給輥和所述驅動傳動齒輪連接,另外,在與所述第I轉動方向相反的第2轉動方向上,通過使所述驅動傳動齒輪向所述第2位置移動,所述棘輪齒輪機構解除所述驅動傳動齒輪和所述供給輥的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卡合部具有傾斜部和抵接部,其中, 所述傾斜部以沿所述驅動傳動齒輪的轉動方向靠近所述驅動主動齒輪一側的方式傾斜, 所述抵接部與所述傾斜部的位于所述驅動主動齒輪一側的端部相連設置,且沿所述軸向延伸設置, 在所述第2位置時,所述驅動主動齒輪轉動,所述第I卡合部沿著所述傾斜部移動,向所述供給輥一側推壓所述驅動傳動齒輪,使所述驅動傳動齒輪由所述第2位置向所述第I位置滑動移動, 在所述第I位置時,所述第I卡合部與所述抵接部相抵接,使所述轉動驅動力由所述驅動主動齒輪傳遞給所述驅動傳動齒輪。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突起部和圓筒部, 所述突起部在所述驅動主動齒輪的轉動時的圓周方向上與所述第I卡合部隔開間隔配置,且從所述驅動主動齒輪的所述內周面向徑向內側突出設置, 所述圓筒部被插入所述內部空間內,從徑向內側與所述第I卡合部和所述突起部相抵接,軸支承所述驅動主動齒輪。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圓周方向上隔開間隔配置有多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傳動齒輪在其內部具有供所述圓筒部插入的插入空間, 所述圓筒部從所述供給輥的側表面向所述驅動主動齒輪一側突出設置,穿過所述插入空間,插入所述內部空間內。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傳動齒輪具有與所述供給輥相對配置的傳動齒輪部, 所述供給輥具有與所述傳動齒輪部相嚙合的輥齒輪部, 所述棘輪齒輪機構由所述傳動齒輪部和所述輥齒輪部構成, 當通過所述轉動驅動力驅動所述驅動主動齒輪轉動時,所述第I卡合突起被所述第2卡合部的所述傾斜部引導,所述驅動傳動齒輪由所述第2位置向所述第I位置移動,從而使所述傳動齒輪部與所述輥齒輪部相嚙合,所述轉動驅動力被傳遞給所述供給輥, 在所述轉動驅動力的傳遞被切斷的狀態(tài)下,當由外部對所述供給輥施加規(guī)定方向上的轉動力時,所述驅動傳動齒輪由所述第I位置向第2位置滑動移動,所述棘輪齒輪機構的連接被解除。
8.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具有: 用于傳送作為原稿的所述薄片的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薄片傳送裝置; 讀取機構,其與所述薄片傳送路徑相對配置,用于讀取所述原稿的圖像。
9.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具有: 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薄片傳送裝置; 圖像形成部,其用于在所述薄片上形成圖像。
【文檔編號】B65H3/06GK104276417SQ201410318449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8日
【發(fā)明者】山本清典 申請人:京瓷辦公信息系統(tǒng)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山阴县| 永济市| 龙口市| 广水市| 鄄城县| 乐都县| 新民市| 桑植县| 晋州市| 德惠市| 金平| 米易县| 宁陵县| 桦甸市| 马山县| 慈利县| 康乐县| 连江县| 铜川市| 双鸭山市| 兴国县| 永胜县| 呼伦贝尔市| 永和县| 邵武市| 耒阳市| 罗田县| 修武县| 黑龙江省| 南昌县| 满洲里市| 河西区| 开封市| 开阳县| 分宜县| 东源县| 贞丰县| 岳池县| 岳池县| 栾城县|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