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絡紗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自動絡紗機,其具有:卷繞單元(10),其從安裝于托盤(22)上的帶紗線紗管(YB)退繞紗線而形成卷裝;紗管輸送裝置(11),其輸送托盤(22);紗管供給裝置(12),其相對于被輸送到紗管輸送裝置(11)的托盤(22)中的未載置有帶紗線紗管(YB)的托盤(22)供給帶紗線紗管(YB);紗管抽出裝置(13),其從被輸送到紗管輸送裝置(11)的托盤(22)中抽出無紗線紗管(B);回收容器(40),其收容利用紗管抽出裝置(13)抽出、以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紗管供給裝置(12)具有用于設置回收容器(40)的容器設置部(43)。
【專利說明】自動絡紗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自動絡紗機的技術。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公知有并列設置多個卷繞單元而構成的自動絡紗機。紗管托盤式的自動絡紗機由多個卷繞單元、紗管供給裝置、紗管輸送裝置、無紗線紗管抽出裝置等構成。卷繞了利用精紡機精紡過的紗線的紗管(以下稱作帶紗線紗管)被散裝于集裝箱搬運至紗管供給裝置,并投入到紗管供給裝置。紗管供給裝置從所投入的帶紗線紗管組中將帶紗線紗管逐個分開后將帶紗線紗管插入安裝于紗管輸送裝置的托盤中。紗管輸送裝置將帶紗線紗管輸送到各卷繞單元。各卷繞單元從安裝于托盤上的帶紗線紗管退繞紗線而形成卷裝。
[0003]在各卷繞單元被退繞紗線而處理結束的紗管(以下稱作無紗線紗管)被從卷繞單元排出。排出的無紗線紗管利用紗管輸送裝置的托盤來輸送。無紗線紗管抽出裝置抽出紗管輸送裝置的托盤上的無紗線紗管。在抽出了無紗線紗管的托盤的下游側利用紗管供給裝置向該托盤安裝新的帶紗線紗管。
[0004]但是,利用無紗線紗管抽出裝置抽出的無紗線紗管經(jīng)由無紗線紗管滑槽部排出到回收箱。該回收箱設置于與紗管供給裝置不同的場所、例如地面。因此,需要在與紗管供給裝置不同的場所確保用于設置回收箱的空間,妨礙了自動絡紗機的省空間化。
[0005]另外,回收箱設置于與紗管供給裝置不同的場所,從回收箱回收無紗線紗管的作業(yè)也在與紗管供給裝置不同的場所進行。因此,向紗管供給裝置供給帶紗線紗管組的作業(yè)和從回收箱回收無紗線紗管的作業(yè)必須在不同的場所進行,操作員的移動距離變大。
[0006]另外,通過無紗線紗管滑槽部時的無紗線紗管的錐狀的紗管管部的軸向上的大徑和小徑的朝向(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但是,通過無紗線紗管滑槽部之后,若將無紗線紗管隨便地投入回收箱中,則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不一致而成為不規(guī)則的狀態(tài)。之后,在使無紗線紗管返回精紡機時,需要重新使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徑和小徑的方向一致,因此,若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不規(guī)則,則在使無紗線紗管返回精紡機之前,需要進行使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紗管整理作業(yè)。以往,該紗管整理作業(yè)通過操作員的手工作業(yè)進行,是需要花費時間和功夫的作業(yè)。
[0007]另外,在日本特開平3-111383號公報中公開了使排出的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地收容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箱52。但是,在日本特開平3-111383號公報的技術中,除了紗管箱52之外還需要設置接收構件54。另外,由于必須利用分隔板55劃分紗管箱52,因此需要用于間隔輸送紗管箱52的輸送機51。另外,紗管箱52設于無紗線紗管處理裝置,沒有與紗管供給裝置相關的記載。
【發(fā)明內容】
[0008]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做成的。本發(fā)明的第I目的是謀求自動絡紗機的省空間化。本發(fā)明的第2目的是使向紗管供給裝置供給帶紗線紗管組的作業(yè)和從回收箱回收無紗線紗管的作業(yè)在相近的場所進行來縮短操作員的移動距離。本發(fā)明的第3目的是不需要使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紗管整理作業(yè)。
[0009]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如以上所述,下面說明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手段。
[0010]S卩,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具有卷繞單元、紗管輸送裝置、紗管供給裝置、紗管抽出裝置和回收容器。卷繞單元從安裝于托盤上的帶紗線紗管退繞紗線而形成卷裝。紗管輸送裝置輸送托盤。紗管供給裝置相對于被輸送到紗管輸送裝置的托盤中的未載置有帶紗線紗管的托盤供給帶紗線紗管。紗管抽出裝置從被輸送到紗管輸送裝置的托盤中抽出無紗線紗管?;厥杖萜饔糜谑杖堇眉喒艹槌鲅b置抽出的無紗線紗管。而且,紗管供給裝置具有用于設置回收容器的容器設置部。
[0011]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中,容器設置部配置為與紗管供給裝置的一部分重疊。
[0012]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中,容器設置部配置為與紗管供給裝置的一部分的上方重疊。
[0013]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中,紗管供給裝置具有紗管投入部、逐個分開部和紗管移動部。紗管投入部用于投入帶紗線紗管組。逐個分開部用于將帶紗線紗管組逐個分開。紗管移動部用于使帶紗線紗管組從紗管投入部移動到逐個分開部。而且,容器設置部配置于紗管移動部的上部。
[0014]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中,紗管移動部具有擺動輸送部。擺動輸送部通過使投入到紗管投入部的帶紗線紗管組中的、規(guī)定量的帶紗線紗管擺動來將其輸送到逐個分開部。而且,容器設置部配置于擺動輸送部的上方。
[0015]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的逐個分開部一邊使帶紗線紗管組上升一邊將帶紗線紗管組逐個分開。
[0016]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的紗管抽出裝置將無紗線紗管向上方抽出、將無紗線紗管以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投入到回收容器中?;厥杖萜骶哂腥萜髦黧w、開口部和限制部。容器主體具有收容被投入的無紗線紗管的收容部。開口部形成于收容部的上方。限制部設于開口部與收容部之間,一邊維持投入到開口部的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邊將無紗線紗管向收容部引導。
[0017]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的限制部通過使無紗線紗管通過短邊比無紗線紗管的長度短、長邊比無紗線紗管的長度長的矩形的通過口來維持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
[0018]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中,設置回收容器的方向是通過口的長邊沿著投入的無紗線紗管的投入方向的方向。
[0019]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具有能相對于容器主體自由開閉的蓋部。在蓋部上設有開口部及限制部,限制部具有傾斜板,在該傾斜板與蓋部的內壁之間形成有通過口,且該傾斜板將投入的無紗線紗管向通過口引導。
[0020]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的收容部具有輔助取出部。輔助取出部形成于沿著通過口的長邊的方向的側壁,是上部為開放端、且寬度比無紗線紗管的長度短的缺口。而且,蓋部具有覆蓋輔助取出部的遮蔽部。
[0021]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具有承接部和支承部。承接部在收容部的內部配置為能沿上下方向移動,載置回收的無紗線紗管。支承部在載置于承接部上的無紗線紗管增加時使承接部下降,在載置于承接部上的無紗線紗管減少時使承接部上升。
[0022]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的回收容器具有檢測部。檢測部對回收了規(guī)定量的無紗線紗管的情況進行檢測。而且,具有基于來自檢測部的檢測信號進行動作的報告部。
[0023]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具有回收容器、檢測部、無紗線紗管滑槽部和分離器?;厥杖萜鞑⒘性O置多個。檢測部設于回收容器,對回收了規(guī)定量無紗線紗管的情況進行檢測。無紗線紗管滑槽部設于紗管抽出裝置。分離器設于所述無紗線紗管滑槽部,通過切換無紗線紗管的引導方向來從多個回收容器中切換作為無紗線紗管的投入目標的回收容器。而且,基于檢測部的檢測信號,利用分離器切換作為無紗線紗管的投入目標的回收容器。
[0024]作為本發(fā)明的效果,具有以下所示的效果。
[0025]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紗管供給裝置具有用于設置回收容器的容器設置部。因此,不需要在與紗管供給裝置不同的場所確保用于設置回收容器的空間,能謀求自動絡紗機的省空間化。另外,不需要在分開的場所進行向紗管供給裝置供給帶紗線紗管組的作業(yè)和從回收容器回收無紗線紗管的作業(yè),能縮短操作員的移動距離。
[0026]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容器設置部配置為與紗管供給裝置的一部分重疊。因此,能有效地活用縱向(鉛垂方向)的空間,能謀求自動絡紗機的橫向(水平方向)的省空間化。
[0027]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容器設置部配置為與紗管供給裝置的一部分的上方重疊。因此,能有效地活用縱向(鉛垂方向)的空間,能謀求自動絡紗機的橫向(水平方向)的省空間化。
[0028]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在紗管供給裝置中,容器設置部配置為與自上方進行的作業(yè)較少的紗管移動部重疊。因此,能有效地活用縱向(鉛垂方向)的空間,能謀求自動絡紗機的橫向(水平方向)的省空間化。
[0029]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容器設置部配置于紗管移動部的擺動輸送部的上方。擺動輸送部是通過擺動來輸送帶紗線紗管的裝置,因此,不會產(chǎn)生特別大的振動、沖擊。因此,即使在紗管移動部上配置回收容器,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另外,擺動輸送部是用于輸送恒定量的帶紗線紗管的裝置,因此,帶紗線紗管不會溢出,不會對容器設置部、回收容器帶來惡劣影響。
[0030]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逐個分開部一邊使帶紗線紗管組上升一邊將帶紗線紗管組逐個分開。因此,能謀求紗管供給裝置的橫向的省空間化,能謀求自動絡紗機整體的省空間化。
[0031]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紗管抽出裝置采用下述機構:將無紗線紗管向上方抽出,將無紗線紗管在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下投入回收容器。另外,回收容器具有限制部,該限制部設于開口部和收容部之間,一邊維持投入到開口部的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邊將無紗線紗管向收容部引導。因此,在使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下投入的無紗線紗管不會成為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不規(guī)則的狀態(tài)。因此,能不需要在無紗線紗管返回精紡機之前進行的、使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紗管整理作業(yè)。
[0032]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限制部通過使無紗線紗管通過短邊比無紗線紗管的長度短、長邊比無紗線紗管的長度長的通過口來維持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因此,能一邊可靠地維持投入開口部中的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邊將無紗線紗管向收容部引導。
[0033]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設置回收容器的方向是通過口的長邊沿著投入的無紗線紗管的投入方向的方向。因此,能使以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投入的無紗線紗管不改變方向地容易地通過通過口,能快速地將無紗線紗管回收到回收容器中。
[0034]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在蓋部上設有開口部及限制部,限制部具有傾斜板,在該傾斜板與蓋部的內壁之間形成有通過口,且該傾斜板將投入的無紗線紗管向通過口引導。因此,通過開放蓋部,也能使限制部移動,容易取出收入于容器主體的收容部中的無紗線紗管。
[0035]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收容部具有輔助取出部,該輔助取出部是上部為開放端、且寬度比無紗線紗管的長度短的缺口。操作員在從回收容器中取出無紗線紗管時,從收容部的側面的輔助取出部插入手拿出無紗線紗管即可。因此,與從收容部的上方取出無紗線紗管的情況相比,能高效率地進行無紗線紗管的取出作業(yè)。另外,蓋部具有覆蓋輔助取出部的遮蔽部,因此,不擔心在關閉蓋部的狀態(tài)下無紗線紗管會從輔助取出部落下。
[0036]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載置有回收的無紗線紗管的承接部在回收的無紗線紗管增加時下降、在回收的無紗線紗管減少時上升。因此,在回收的無紗線紗管較少的狀態(tài)下,也能將從開口部投入的無紗線紗管的落下高度抑制得較低,能防止無紗線紗管在回收容器的內部旋轉而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改變。另外,操作員在從回收容器取出無紗線紗管時,載置于承接部的無紗線紗管減少,則承接部隨之上升,因此,即使無紗線紗管的量較少,也能容易取出無紗線紗管。
[0037]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回收容器具有檢測部,該檢測部檢測回收了規(guī)定量的無紗線紗管,報告部基于來自檢測部的檢測信號進行動作。因此,操作員能掌握在回收容器中回收了規(guī)定量的無紗線紗管,能在適當?shù)臅r刻從回收容器取出無紗線紗管。
[0038]采用本發(fā)明的自動絡紗機,并列設置多個回收容器,基于回收容器的檢測部的檢測信號,利用無紗線紗管滑槽部的分離器切換作為無紗線紗管的投入目標的回收容器。因此,能在多個回收容器中回收無紗線紗管。另外,能一邊從回收了規(guī)定量無紗線紗管的回收容器取出無紗線紗管一邊利用其它的回收容器回收無紗線紗管,因此,不需要中斷回收無紗線紗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9]圖1是表示實施例1的自動絡紗機100的主視簡略圖。
[0040]圖2是表示紗管供給裝置12的結構的主視剖視圖。
[0041]圖3是紗管供給裝置12的立體圖。
[0042]圖4是回收容器40(第I回收容器41、第2回收容器42)的立體圖。
[0043]圖5A是第I回收容器41的俯視圖。
[0044]圖5B是第I回收容器41的主視圖。
[0045]圖6是圖5B的6-6線的剖視圖。
[0046]圖7A是表示第I回收容器41回收有無紗線紗管B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47]圖7B是表示第I回收容器41回收有無紗線紗管B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0048]圖8A是表示第I回收容器41回收有無紗線紗管B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49]圖SB是表示第I回收容器41回收有無紗線紗管B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0050]圖9A是表示第2回收容器42回收有無紗線紗管B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51]圖9B是表示第2回收容器42回收有無紗線紗管B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0052]圖10是表示開放了第I回收容器41的蓋部61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3]下面,使用【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054]使用圖1?圖10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自動絡紗機100。本實施例的自動絡紗機100是紗管托盤式的自動絡紗機。
[0055]首先,說明自動絡紗機100的概略。如圖1所示,自動絡紗機100主要包括多個卷繞單元10、紗管輸送裝置11、紗管供給裝置12、紗管抽出裝置13、回收容器40。
[0056]卷繞有用精紡機(未圖示)精紡過的紗線的帶紗線紗管YB散裝于集裝箱8中后被搬運至紗管供給裝置12,并投入到紗管供給裝置12。紗管供給裝置12從投入的帶紗線紗管YB組中將帶紗線紗管YB逐個分開后將帶紗線紗管YB插入安裝于紗管輸送裝置11的托盤22。紗管輸送裝置11將帶紗線紗管YB輸送至各卷繞單元10。在各卷繞單元10,從安裝于托盤22的帶紗線紗管YB退繞紗線而形成卷裝。
[0057]在各卷繞單元10退繞紗線而處理結束的無紗線紗管B被從卷繞單元10排出。排出的無紗線紗管B利用紗管輸送裝置11的托盤22輸送。無紗線紗管抽出裝置13抽出紗管輸送裝置11的托盤22上的無紗線紗管B。抽出的無紗線紗管B被回收。在被抽出了無紗線紗管B的托盤22上的下游側利用紗管供給裝置12向該托盤22安裝新的帶紗線紗管YB。另外,殘留有非常短的紗線的紗管即帶有極少殘余紗線紗管也被從各卷繞單元10排出,前述的無紗線紗管B也包含該帶有極少殘余紗線紗管。
[0058]下面,使用圖1、圖2、圖3更詳細地說明構成自動絡紗機100的各裝置。
[0059]多個并列設置的卷繞單元10通過分別將卷繞在安裝于托盤22上的帶紗線紗管YB上的紗線退繞并重新卷繞于卷繞紗管上,由此形成卷裝。
[0060]紗管輸送裝置11構成為對各卷繞單元10自動地供給帶紗線紗管YB,并且從各卷繞單元10回收無紗線紗管B。紗管輸送裝置11具有紗管輸送路徑21、多個托盤22。紗管輸送路徑21利用輸送機等輸送托盤22。在紗管輸送路徑21上輸送的許多托盤22上安裝有帶紗線紗管YB或無紗線紗管B。
[0061]紗管供給裝置12構成為對所輸送的托盤22中的未載置帶紗線紗管YB的托盤22供給帶紗線紗管YB。紗管供給裝置12具有紗管投入部23、逐個分開部24、托盤載置部25、紗管移動部26。
[0062]紗管投入部23是投入利用集裝箱8輸送來的帶紗線紗管YB組的部分。
[0063]逐個分開部24構成為使投入到紗管投入部23的帶紗線紗管YB組上升且將帶紗線紗管YB逐個分開。逐個分開部24具有環(huán)形帶27、多個紗管承接構件28。環(huán)形帶27沿上下方向配設而構成輸送機。多個紗管承接構件28安裝于環(huán)形帶27。
[0064]紗管承接構件28設有用于載置帶紗線紗管YB的面。該面構成為僅能I個I個地載置帶紗線紗管YB。被輸送到逐個分開部24的下部的帶紗線紗管YB通過環(huán)形帶27的循環(huán)驅動而被I個I個地載置于紗管承接構件28上,向上輸送。這樣,能將紗管投入部23內的帶紗線紗管YBl個I個地舉起而逐個分開。
[0065]托盤載置部25接收利用逐個分開部24輸送到上方的帶紗線紗管YB,判別帶紗線紗管YB的退繞側的端部(錐狀紗管管部的軸向的小徑側)和支承側的端部(錐狀紗管管部的軸向的大徑側),使帶紗線紗管YB旋轉為支承側端部(錐狀紗管管部的軸向的大徑側)朝下,在此基礎上將其插入安裝于紗管輸送裝置11的托盤22上。托盤22在托盤載置部25的下方待機,帶紗線紗管YB被插入安裝于托盤22上。托盤載置部25的結構是公知的,例如公開于日本特開平8-169525號公報中。
[0066]紗管移動部26配置于紗管投入部23和逐個分開部24之間,使帶紗線紗管YB組從紗管投入部23移動到逐個分開部24。紗管移動部26具有擺動輸送部29。擺動輸送部29是通過擺動被投入到紗管投入部23中的帶紗線紗管YB組中的、規(guī)定量的帶紗線紗管YB來將其輸送到逐個分開部24的構件。擺動輸送部29被驅動為在向逐個分開部24側傾斜的姿勢(圖2的狀態(tài))和向與其相反側即紗管投入部23側傾斜的姿勢之間擺動。
[0067]擺動輸送部29在向逐個分開部24側傾斜的姿勢下阻擋紗管投入部23內的帶紗線紗管YB組使其不流入逐個分開部24例。在將紗管投入部23的帶紗線紗管YB輸送到逐個分開部24的情況下,首先,擺動輸送部29擺動至向紗管投入部23側傾斜的狀態(tài)。此時,被阻擋的帶紗線紗管YB載置于擺動輸送部29的上表面。接著,使擺動輸送部29再次擺動,成為向逐個分開部24側傾斜的狀態(tài)。擺動輸送部29以恒定量的帶紗線紗管YB上到擺動輸送部29上的狀態(tài)擺動,因此,僅上到擺動輸送部29的帶紗線紗管YB被導入到逐個分開部24側。這樣,通過使擺動輸送部29擺動,僅將紗管投入部23的帶紗線紗管YB組中的、規(guī)定量的帶紗線紗管YB向逐個分開部24輸送。
[0068]紗管抽出裝置13是從被輸送到紗管輸送裝置11的托盤22中的、載置有從卷繞單元10排出的無紗線紗管B的托盤22上抽出無紗線紗管B的裝置。紗管抽出裝置23具有框架31、專用帶32、抽出桿33、帶殘余紗線紗管滑槽部35、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殘余紗線檢測傳感器(未圖示)。另外,在從卷繞單元10排出的無紗線紗管B中混雜有殘留有一些紗線的紗管(帶殘余紗線紗管)。
[0069]框架31構成紗管抽出裝置13的基體。專用帶32是用于輸送無紗線紗管B的部件。專用帶32是環(huán)形帶,朝向上下方向配置。抽出桿33是能自由擺動地設于框架31的臂。在抽出桿33的前端設有撥出帶輪34。抽出桿33使撥出帶輪34碰到輸送路徑上的托盤22上的無紗線紗管B而使無紗線紗管B向專用帶32側移動,從而將無紗線紗管B自托盤22向上方抽出而向專用帶32輸送。
[0070]殘余紗線檢測傳感器(未圖示)是用于檢測沿專用帶32向上側輸送的無紗線紗管B中的、帶殘余紗線紗管的檢測部件。殘余紗線檢測傳感器配置于利用專用帶32進行輸送的輸送路徑的中途。帶殘余紗線紗管滑槽部35及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配置于利用專用帶32輸送無紗線紗管B的輸送路徑上。
[0071]利用殘余紗線檢測傳感器檢測出殘余紗線的無紗線紗管B被排出到帶殘余紗線紗管滑槽部35。帶殘余紗線紗管滑槽部35傾斜,使帶有殘余紗線的無紗線紗管B滑動,投入到帶有殘余紗線的無紗線紗管B用的回收容器(未圖示)中。
[0072]沒有殘余紗線的無紗線紗管B被排出到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也傾斜,使沒有殘余紗線的無紗線紗管B滑動,投入到回收容器40中。在紗管抽出裝置13,無紗線紗管B以退繞側的端部(頂側)朝上的狀態(tài)下被從托盤22抽出。因此,沒有殘余紗線的無紗線紗管B在保持退繞側的端部(頂側)朝前的姿勢下被從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投入回收容器40中。
[0073]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從紗管抽出裝置13朝向回收容器40配置。在本實施例中,回收容器40設置2個,因此,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的前端部形成為較寬,以能向兩個回收容器40中投入無紗線紗管B。
[0074]在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的前端附近設有分離器37。分離器37通過切換引導無紗線紗管B的方向,由此在兩個回收容器40之間切換作為無紗線紗管B的投入目標的回收容器40。分離器37能利用驅動源38切換。
[0075]兩個回收容器40在本實施例中并列設置于容器設置部43,該容器設置部43設置于紗管移動部26的上部。容器設置部43是用于設置回收容器40的構件。在本實施例中,容器設置部43設置為橫跨紗管移動部26的擺動輸送部29的上方。
[0076]下面,使用圖4?圖10更詳細地說明回收容器40的結構。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回收容器40并列地設置。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方便說明,將一個回收容器40作為第I回收容器41,將另一個回收容器40作為第2回收容器42。第I回收容器41和第2回收容器42是對稱形。以下,主要說明第I回收容器41。
[0077]另外,為了方便說明,將從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投入無紗線紗管B的一側作為回收容器40的無紗線紗管投入側。
[0078]說明第I回收容器41的結構。如圖4、圖5所示,第I回收容器41具有容器主體51、蓋部61、承接部81、支承部91。
[0079]容器主體51是用于收容無紗線紗管B的部分。容器主體51是上部開口、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狀為大致長方形的具有側壁的容器。容器主體51具有輔助取出部52、檢測部53。
[0080]容器主體51的短邊側的側壁由相對的一對第I側壁54構成。長邊側的側壁由相對的I對第2側壁55構成。第I側壁54的寬度(短邊的長度)設定得比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短。第2側壁55的寬度(長邊的長度)設定得比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長。
[0081]在容器主體51的內側,與第I側壁54平行地配置有第I內壁板56。第I內壁板56與無紗線紗管投入側的第I側壁54之間構成用于收容無紗線紗管B的收容部57。第I內壁板56配置于與無紗線紗管投入側相反的一側。第I內壁板56的位置設定為使收容部57的長邊側的長度與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相同或比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稍長,以使得無紗線紗管B在收容部57的內部旋轉而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不會改變。
[0082]輔助取出部52是在操作員從第I回收容器41取出無紗線紗管B時供操作員插入手而容易拿起無紗線紗管B的構件。輔助取出部52設于容器主體51的長邊側的側壁即第2側壁55上。輔助取出部52是上部為開放端、且寬度比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短的缺口。另夕卜,輔助取出部52設于第2側壁55上,因此,操作員能從無紗線紗管B組的側面將手插入。
[0083]檢測部53用于檢測收容在收容部57中的無紗線紗管B的上表面位置。在本實施例中,作為檢測部53,使用由發(fā)光部和受光部構成的光電傳感器。檢測部53設于容器主體51的第2側壁55上。在一對第2側壁55的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貫通孔,在容器主體51的外部安裝檢測部53的發(fā)光部和受光部。
[0084]檢測部53構成為:在收容部57中回收無紗線紗管B而成為裝滿狀態(tài),無紗線紗管B的上表面遮擋來自發(fā)光部的光時,受光部檢測到該情況,向設于自動絡紗機100的控制部(未圖示)發(fā)送檢測信號??刂撇炕趤碜詸z測部53的檢測信號使燈等報告部動作,報告操作員已回收了規(guī)定量的無紗線紗管這一情況。另外,控制部基于來自檢測部53的檢測信號使分離器37的驅動源38動作,通過切換引導無紗線紗管B的方向,在回收容器41和回收容器42之間切換無紗線紗管B的投入目標。
[0085]蓋部61是用于將從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向容器主體51的收容部57引導、并且容易從收容部57中取出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的構件。蓋部61具有蓋部主體63、開口部67、限制部71、遮蔽部75。
[0086]蓋部主體63利用軸76能自由轉動地支承于容器主體51,能相對于容器主體51自由開閉。軸76設于與無紗線紗管投入側相反的一側。蓋部主體63由第I側部限制板64、第2側部限制板65、頂板66構成。第I側部限制板64構成蓋部主體63的短邊側的側壁。第I側部限制板64僅設于無紗線紗管投入側的相反側(軸76側)。第I側部限制板64的寬度具有與容器主體51的第I側壁54的寬度大致相同的寬度。
[0087]第2側部限制板65是用于防止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飛出的構件。第2側部限制板65構成蓋部主體63的長邊側的側壁,第2側部限制板65的寬度(長邊的長度)設定得比容器主體51的第2側壁55的寬度(長邊的長度)稍短。這是由于:在本實施例中,無紗線紗管B從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從相對于第I回收容器41稍稍傾斜的方向投入,因此防止了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和第2側部限制板65干涉(參照圖7B)。
[0088]頂板66構成蓋部主體63的上部。頂板66設置為橫跨第I側部限制板64和第2側部限制板65的上部。
[0089]開口部67形成于收容部51的上方,是投入無紗線紗管B的部分。開口部67為了容易從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投入無紗線紗管B而設于無紗線紗管投入側。開口部67是由容器主體51的第I側壁54、蓋部主體63的第2側部限制板65及頂板66包圍而構成。
[0090]如圖4、圖5、圖6所示,限制部71是設置于開口部67和收容部51之間的構件。限制部71是一邊維持投入到開口部67的無紗線紗管B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邊將無紗線紗管B向收容部51引導的構件。限制部71利用螺栓固定于蓋部主體63的內側。限制部71由第I內部限制板72、第2內部限制板73、傾斜板74構成。
[0091]第I內部限制板72是一邊維持投入到開口部67的無紗線紗管B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邊將無紗線紗管B向開口部67的一方引導的構件。第I內部限制板72為了能可靠地引導從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而突出地設于開口部67。第2內部限制板73設于第I內部限制板72的與無紗線紗管投入側相反一側的端部。
[0092]傾斜板74是一邊維持投入到開口部67的無紗線紗管B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邊將無紗線紗管B向收容部51引導的構件。傾斜板74與第I內部限制板72連續(xù)地設置,以使無紗線紗管B朝向蓋部主體63的第2側部限制板65滾動的方式傾斜。傾斜板74設為在自由端部和蓋部主體63的第2側部限制板65之間形成狹縫狀(矩形)的開口。該狹縫狀(矩形)的開口為通過口 77。即,傾斜板74形成通過口 77并且將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向通過口 77引導。[0093]如圖5、圖6所示,通過口 77的短邊的寬度為W、長邊的長度為L時,短邊的寬度W設定得比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短,長邊的長度L設定得比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長。無紗線紗管B通過該通過口 77,由此無紗線紗管B被使其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地引導至收容部51并收容于收容部51。限制部71通過調整相對于蓋部主體63的固定位置,能根據(jù)無紗線紗管B的種類調整通過口 77的短邊的寬度W。
[0094]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口 77的長邊的方向形成為沿著回收容器41的長邊的方向。另外,回收容器41的長邊的方向是大致沿著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的投入方向(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的方向。即,設置回收容器41的方向為通過口 77的長邊大致沿著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的投入方向的方向。因此,頂側朝前地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不改變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地利用限制部71引導至通過口 77。而且,無紗線紗管B通過通過口 77而在維持了投入時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的狀態(tài)下被引導至收容部51并收容于收容部51。
[0095]遮蔽部75是在蓋部61相對于容器主體51關閉的狀態(tài)下覆蓋輔助取出部52的部分。遮蔽部75延伸設置至第2側部限制板65的下端。遮蔽部75在蓋部61相對于容器主體51關閉的狀態(tài)下嵌合于輔助取出部52的缺口部分,因此,輔助取出部52及遮蔽部75的形狀為在蓋部61相對于容器主體51開閉時互不干涉的形狀(參照圖10)。
[0096]承接部81是在收容部51的內部配置為能沿上下方向移動、用于載置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的構件。承接部81具有承接部主體82、臂部83、臺部84。
[0097]承接部主體82是用于載置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的構件。承接部主體82配置為以無紗線紗管投入側低、相反側高的方式傾斜。這是由于:頂側朝前地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是錐狀,隨著無紗線紗管B逐漸蓄積于承接部主體82上,尾側變高,因此,無紗線紗管B被回收至收容部51的裝滿位置時上表面大致水平。
[0098]在承接部主體82上連接有兩個臂部83。連接有臂部83的位置是承接部主體82的無紗線紗管投入側、是短邊的兩端部分。在容器主體51的第I側壁54及后述的支承部91的框架92上分別形成有兩個平行的狹縫85,承接部主體82的兩個臂部83設為貫穿該兩個狹縫85。在兩個臂部83的與承接部主體82相反的一側連接有臺部84。利用這樣的構成,承接部81在收容部51的內部能沿上下方向移動。
[0099]如圖4、圖5所示,支承部91是在載置于承接部81上的無紗線紗管B增加時使承接部81下降、在載置于承接部81上的無紗線紗管B減少時使承接部81上升的機構。
[0100]利用這樣的支承部91支承承接部81是由于:例如將承接部81固定于回收容器40的底部時,在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較少的狀態(tài)下,從回收容器40的開口部67到底部的無紗線紗管B的落下高度變高,無紗線紗管B旋轉,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可能改變。因此,承接部81以在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較少的狀態(tài)下位于收容部51的上部附近、隨著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變多而向收容部51的下部附近移動的方式利用支承部91支承。
[0101]說明支承部91的結構。支承部91具有框架92、引導部93、施力部94??蚣?2是支承部91的基體并且與容器主體51相連接。框架92是第I回收容器41、第2回收容器42共通的構件。在容器主體51的第I側壁54及框架92上如上所述地形成有兩個平行的狹縫85。
[0102]引導部93是在承接部81沿上下方向移動時用于保持承接部81的姿勢的構件。引導部93具有滑動部95和引導軸96?;瑒硬?5固定于承接部81的臺部84。滑動部95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貫通孔,在臺部84上也形成有同樣的貫通孔。引導軸96是能自由滑動地貫通滑動部95及臺部84的貫通孔的軸。引導軸96的上下端部固定于框架92。由此,承接部81構成為能沿引導軸96沿上下方向移動。
[0103]施力部94是對承接部81向上方施力的構件。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彈簧作為施力部94。施力部94的彈簧的彈簧系數(shù)設定為在無紗線紗管B增加時使承接部81下降、在載置于承接部81上的無紗線紗管B減少時使承接部81上升。具體而言,設定為在投入無紗線紗管B而無紗線紗管B增加的情況下,載置于承接部81上的無紗線紗管B的上表面為大致恒定的高度。在本實施例中,設定為在后述的檢測部53的稍稍下方的高度保持為大致恒定。另外,在操作員從回收容器41取出無紗線紗管B的情況下,為了操作員容易取出無紗線紗管B,設定為使載置在承接部81上的無紗線紗管B的上表面上升與取出無紗線紗管B相應的量。
[0104]以上是自動絡紗機100的結構,下面,使用圖7?圖10說明利用第I回收容器41回收無紗線紗管B的情況。
[0105]首先,圖7表示開始在第I回收容器41中投入有無紗線紗管B的狀態(tài)。如圖7B所示,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的分離器37切換為使引導無紗線紗管B的方向為朝向第I回收容器41。
[0106]圖8表示投入無紗線紗管B后回收于收容部51的無紗線紗管B增加的狀態(tài)。這樣,在回收于收容部51的無紗線紗管B增加時,承接部81隨之下降,載置于承接部81上的無紗線紗管B的上表面維持為大致恒定的高度。在本實施例中,設定為無紗線紗管B的上表面在檢測部53的稍稍下方的高度為大致恒定。
[0107]圖9表示收容部57中回收無紗線紗管B成為裝滿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無紗線紗管B的上表面遮擋來自檢測部53的發(fā)光部的光,因此,受光部檢測到該情況,向設于自動絡紗機100上的控制部(未圖示)發(fā)送檢測信號??刂撇炕趤碜詸z測部53的檢測信號,使燈等報告部動作,向操作員報告回收了規(guī)定量的無紗線紗管這一情況。另外,控制部基于來自檢測部53的檢測信號,使分離器37的驅動源38動作,切換引導無紗線紗管B的方向,從而將無紗線紗管B的投入目標從第I回收容器41切換為第2回收容器42 (圖9B)。
[0108]圖10表示為了操作員從第I回收容器41取出無紗線紗管B而開放了蓋部61的狀態(tài)。在開放蓋部61時,被遮蔽部75遮擋了的輔助取出部52暴露出。因此,操作員能從輔助取出部52插入手而拿出無紗線紗管B。在操作員取出無紗線紗管B時,承接部81相應地上升,載置于承接部81的無紗線紗管B的上表面上升。
[0109]采用以上說明的本實施例的自動絡紗機100,具有下述的效果。
[0110]紗管供給裝置12具有用于設置回收容器40的容器設置部43。因此,不需要在與紗管供給裝置12不同的場所確保用于設置回收容器40的空間,能謀求自動絡紗機100的省空間化。另外,不需要在分開的場所進行向紗管供給裝置12供給帶紗線紗管YB組的作業(yè)和從回收容器40回收無紗線紗管B的作業(yè),能縮短操作員的移動距離。
[0111]容器設置部43配置為與紗管供給裝置12的一部分的上方重疊。因此,能有效地活用縱向(鉛垂方向)的空間,能謀求自動絡紗機100的橫向(水平方向)的省空間化。
[0112]在紗管供給裝置12中,將容器設置部43配置為與從上方進行的作業(yè)較少的紗管移動部26重疊。因此,能有效地活用縱向(鉛垂方向)的空間,能謀求自動絡紗機100的橫向(水平方向)的省空間化。
[0113]容器設置部43配置于紗管移動部26的擺動輸送部29的上方。擺動輸送部29是通過擺動來輸送帶紗線紗管YB的裝置,因此,不會產(chǎn)生特別大的振動、沖擊。因此,即使在紗管移動部26上配置回收容器40,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另外,擺動輸送部29是輸送恒定量的帶紗線紗管YB的裝置,因此,帶紗線紗管YB不會溢出,不會對容器設置部43、回收容器40帶來惡劣影響。
[0114]逐個分開部24 —邊使帶紗線紗管YB組上升一邊將帶紗線紗管YB組逐個分開。因此,能謀求紗管供給裝置12的橫向的省空間化,能謀求自動絡紗機100整體的省空間化。
[0115]紗管抽出裝置13采用下述機構:將無紗線紗管B向上方抽出,使傾斜的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滑動,將無紗線紗管B在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下投入到回收容器40中。另外,回收容器40設置于開口部67與收容部51之間,具有一邊維持投入到開口部67的無紗線紗管B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邊將無紗線紗管B向收容部51引導的限制部71。因此,在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下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不會成為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不規(guī)則的狀態(tài)。因此,能不需要在無紗線紗管B返回精紡機之前進行的、使無紗線紗管B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紗管整理作業(yè)。
[0116]限制部71通過使無紗線紗管B通過短邊比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短、長邊比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長的通過口 77,來維持無紗線紗管B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因此,能一邊可靠地維持投入開口部54的無紗線紗管B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邊將無紗線紗管B向收容部51引導。
[0117]設置回收容器40的方向是通過口 77的長邊沿著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的投入方向的方向。因此,在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下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不改變方向地容易通過通過口 77,能迅速地收容于回收容器40中。
[0118]在蓋部61上設有開口部67及限制部71,限制部71具有傾斜板74,在該傾斜板74與蓋部61的內壁之間形成通過口 77,且該傾斜板74將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向通過口 77引導。因此,通過開放蓋部61也能使限制部71移動,容易取出收容在容器主體51的收容部51中的無紗線紗管B。
[0119]收容部51具有上部為開放端、且寬度比無紗線紗管B的長度短的缺口即輔助取出部52。在操作員從回收容器40取出無紗線紗管B時,從收容部51的側面的輔助取出部52插入手拿出無紗線紗管B即可。因此,與從收容部51的上方取出無紗線紗管B的情況相比,能有效地進行無紗線紗管B的取出作業(yè)。另外,蓋部61具有覆蓋輔助取出部52的遮蔽部75,因此,不擔心在關閉蓋部61的狀態(tài)下無紗線紗管B會從輔助取出部52落下。
[0120]載置有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的承接部81在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增加時下降,在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減少時上升。因此,在回收的無紗線紗管B較少的狀態(tài)下,也能將從開口部67投入的無紗線紗管B的落下高度抑制得較低,能防止無紗線紗管B在回收容器40的內部旋轉而改變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另外,在操作員從回收容器40取出無紗線紗管B時,載置于承接部81的無紗線紗管B減少,則承接部81隨之上升,因此,即使無紗線紗管B的量較少,也容易取出無紗線紗管B。
[0121]回收容器40具有用于對回收了規(guī)定量的無紗線紗管B的情況進行檢測的檢測部53,基于來自檢測部53的檢測信號使報告部工作。因此,操作員能了解在回收容器40中回收了規(guī)定量的無紗線紗管B這一情況,能在適當?shù)臅r刻從回收容器40取出無紗線紗管B。
[0122]并列設置多個回收容器40,基于回收容器40的檢測部53的檢測信號,利用無紗線紗管滑槽部36的分離器37切換作為無紗線紗管B的投入目標的回收容器40。因此,能在多個回收容器40中回收無紗線紗管B。另外,能夠一邊從回收了規(guī)定量無紗線紗管B的回收容器40中取出無紗線紗管B—邊利用另一回收容器40回收無紗線紗管B,因此,不需要中斷無紗線紗管B的回收。
[0123]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本發(fā)明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能各種變更。
[0124]例如,支承部91使用彈簧作為施力部94,但也可以使用氣缸等促動器。例如,通過基于檢測部53的檢測信號使促動器驅動,從而在無紗線紗管B增加時使承接部81下降,載置于承接部81的無紗線紗管B減少時使承接部81上升。在使用促動器的情況下,與彈簧相比,能更準確地控制承接部81的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絡紗機,其具有: 卷繞單元,其從安裝于托盤上的帶紗線紗管退繞紗線而形成卷裝; 紗管輸送裝置,其輸送所述托盤; 紗管供給裝置,其相對于被輸送到所述紗管輸送裝置的托盤中的未載置有帶紗線紗管的托盤供給帶紗線紗管; 紗管抽出裝置,其從被輸送到所述紗管輸送裝置的托盤中抽出無紗線紗管; 回收容器,其收容利用所述紗管抽出裝置抽出的無紗線紗管, 所述紗管供給裝置具有用于設置所述回收容器的容器設置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所述容器設置部配置為與所述紗管供給裝置的一部分重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所述容器設置部配置為與所述紗管供給裝置的一部分的上方重疊。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所述紗管供給裝置具有: 紗管投入部,其用于投入帶紗`線紗管組; 逐個分開部,其用于將帶紗線紗管組逐個分開; 紗管移動部,其使帶紗線紗管組從所述紗管投入部移動到所述逐個分開部, 所述容器設置部配置于所述紗管移動部的上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所述紗管移動部具有擺動輸送部,該擺動輸送部通過使投入到所述紗管投入部的帶紗線紗管組中的、規(guī)定量的帶紗線紗管擺動,由此將所述規(guī)定量的帶紗線紗管輸送到所述逐個分開部,所述容器設置部配置于所述擺動輸送部的上方。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所述逐個分開部一邊使帶紗線紗管組上升一邊將帶紗線紗管組逐個分開。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所述紗管抽出裝置將無紗線紗管向上方抽出、將無紗線紗管以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投入到所述回收容器中, 所述回收容器具有: 容器主體,其具有收容被投入的無紗線紗管的收容部; 開口部,其形成于所述收容部的上方; 限制部,其設于所述開口部與所述收容部之間,一邊維持投入到所述開口部的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一邊將無紗線紗管向所述收容部引導。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所述限制部通過使無紗線紗管通過矩形的通過口來維持無紗線紗管的紗管管部的大小方向,所述通過口的短邊比無紗線紗管的長度短、長邊比無紗線紗管的長度長。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設置回收容器的方向是所述通過口的長邊沿著被投入的無紗線紗管的投入方向的方向。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具有能相對于所述容器主體自由開閉的蓋部, 在所述蓋部上設有所述開口部及所述限制部, 所述限制部具有傾斜板,在該傾斜板與所述蓋部的內壁之間形成有所述通過口,且該傾斜板將投入的無紗線紗管向所述通過口引導。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所述收容部在沿著所述通過口的長邊的方向的側壁上具有輔助取出部,該輔助取出部是上部為開放端、且寬度比無紗線紗管的長度短的缺口, 所述蓋部具有覆蓋所述輔助取出部的遮蔽部。
12.根據(jù)權利要求7~11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具有: 承接部,其在所述收容部的內部配置為能沿上下方向移動,載置所回收的無紗線紗管; 支承部,其在載置于所述承接部上的無紗線紗管增加時使所述承接部下降,在載置于所述承接部上的無紗線紗管減少時使所述承接部上升。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2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所述回收容器具有: 檢測部,其對回收了規(guī)定量的無紗線紗管的情況進行檢測; 報告部,其基于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信號進行動作。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2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絡紗機,其中, 具有: 并列設置的多個所述回收容器; 檢測部,其設于所述回收容器,對回收了規(guī)定量無紗線紗管情況進行檢測; 無紗線紗管滑槽部,其設于所述紗管抽出裝置; 分離器, 其設于所述無紗線紗管滑槽部,通過切換無紗線紗管的引導方向來從所述多個回收容器中切換作為無紗線紗管的投入目標的回收容器, 基于所述檢測部的檢測信號,利用所述分離器切換作為無紗線紗管的投入目標的回收容器。
【文檔編號】B65H67/06GK103482422SQ201310144130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8日
【發(fā)明者】井上敬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