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飛機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飛機艙門通風口蓋的水上迫降阻擋機構。
背景技術:
飛機在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或被劫持的情況下會執(zhí)行被迫降落的任務,當迫降發(fā)生下海洋、湖泊等水面時,危險性會顯著提高。在水上迫降時,處于飛機下部的機體結構將受到水面沖擊載荷的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為處于水線以下的口蓋設計阻擋機構以防止被水拍開導致機體快速灌水,減少乘客逃生的時間。
艙門通風口蓋是一種常見的增壓預防裝置,它的作用是監(jiān)控艙門在是否完全關閉,上閂和鎖定,同時可以防止在艙門未完全關閉的情況下將艙內壓力增加到不安全的水平。
現(xiàn)有飛機的通風口蓋的布置多數都是位于水線以上,亦有采用高可靠性的環(huán)境控制系統(tǒng)取代通風口機構的做法,尚未有針對通風口蓋水上迫降功能的阻擋機構的設計方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飛機艙門通風口蓋的水上迫降阻擋機構,使得在水線以下也可以布置通風口,給機構設計帶來更多的靈活性。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一種飛機艙門通風口蓋的水上迫降阻擋機構,包括連接于艙門主體結構的傳動機構和阻擋機構,所述傳動機構一端連接在手柄軸上,另一端連接阻擋機構,工作時,轉動手柄軸,通過傳動機構帶動阻擋機構的阻擋件與設置在通風口蓋板上的凹槽配合接觸,形成阻擋。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
凸輪,設置在手柄軸上,隨手柄軸轉動,凸輪上帶有弧形槽;
曲柄,帶有搖臂Ⅰ和搖臂Ⅱ,搖臂Ⅰ和搖臂Ⅱ的連接處設置轉軸,通過轉軸連接在艙門主體結構上,搖臂Ⅰ上連接有沿凸輪弧形槽滑動的滾輪;
連桿,一端連接在搖臂Ⅱ上,另一端連接在阻擋機構的阻擋件上
進一步地,所述凸輪上的弧形槽由驅動段和空駛段過渡連接構成,凸輪初始狀態(tài)未轉動時,所述驅動段位于空駛段上方,驅動段的弧槽與手柄軸不同心,開門時滾輪沿驅動段靠近手柄軸的一側壁滾動以解除阻擋;空駛段的圓弧和手柄軸同心,不驅動滾輪轉動,滾輪由驅動段進入空駛段,手柄軸帶動凸輪轉動,其他部件保持靜止。
進一步地,所述阻擋機構包括:
連接件,連接在艙門主體結構上,其上安裝阻擋軸;
阻擋件,一端為自由端,與通風口蓋板上的凹槽接觸,另一端連接在阻擋軸上,阻擋件上還連接有傳動機構的連桿;
扭簧,為兩個,安裝在阻擋軸上,置于阻擋件和連接件側壁間,兩端分別固定在阻擋件和安裝在連接件側壁的銷釘上。
進一步地,所述阻擋件一端為楔形結構,與通風口蓋板上的凹槽配合接觸,另一端為U型結構,U型結構端帶有兩連接阻擋軸的耳板。
進一步地,所述通風口蓋板上設置有凹槽,與阻擋件接觸端為與阻擋件相配合的開口槽。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帶有連接阻擋軸的兩側壁及連接在艙門主體結構上的連接板。
一種飛機艙門,包括所述的飛機艙門通風口蓋的水上迫降阻擋機構,連接于艙門手柄軸和通風口蓋板間。
一種飛機,包括所述的飛機艙門。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采用連接于艙門主體結構的傳動機構和阻擋機構,轉動手柄軸作為驅動力,通過傳動機構帶動阻擋機構的阻擋件與設置在通風口蓋板上的凹槽配合接觸,形成阻擋。使得飛機在水線以下也可以布置通風口,給機構設計帶來更多的靈活性。
2.本發(fā)明傳動機構采用凸輪、曲柄配合傳動,滿足阻擋功能所需的位移需求,結構簡單,運行可靠。阻擋機構采用扭簧連接阻擋件,始終使阻擋件保持阻擋的趨勢,即使在驅動機構破壞的狀態(tài)下亦能滿足阻擋的功能。
3.本發(fā)明保證了水上迫降時飛機艙門結構和機構的安全,避免了機艙內迅速進水,為乘客逃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4.本發(fā)明傳力路徑簡單清晰,高效地將水上迫降載荷傳遞至艙門結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阻擋機構阻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阻擋機構局部示意圖。
圖4是圖1中凸輪和曲柄連接示意圖。
圖中:
1.通風口蓋板,2.阻擋件;
3.阻擋機構,31.阻擋件,32.扭簧,33.連接件,331.側壁,332.耳板,34.阻擋軸,35.銷軸Ⅰ,36.銷釘;
4.傳動機構,41.凸輪,42.滾輪,43.曲柄,431.搖臂Ⅰ,432.搖臂,44.轉軸,45.銷軸Ⅱ,46.連桿,47.弧形槽,471.驅動段,472.空駛段;
5.手柄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采用本發(fā)明的飛機艙門,將本發(fā)明連接于艙門手柄軸5和通風口蓋板1間。本發(fā)明一種水上迫降阻擋機構,包括連接于艙門主體結構的傳動機構4和阻擋機構3,所述傳動機構4一端連接在手柄軸5上,另一端連接阻擋機構3,工作時,轉動手柄軸5,通過傳動機構4帶動阻擋機構3的阻擋件31與設置在通風口蓋板1上的阻擋件2配合接觸,形成阻擋。
所述傳動機構4包括:
凸輪41,設置在手柄軸5上,隨手柄軸5轉動,凸輪41上帶有弧形槽47;所述弧形槽47由驅動段471和空駛段472過渡連接構成,凸輪初始狀態(tài)未轉動時,所述驅動段471位于空駛段472上方,驅動段471的弧槽與手柄軸5不同心,開門時滾輪42沿驅動段471靠近手柄軸5的一側壁滾動以解除阻擋;空駛段472的圓弧和手柄軸同心,不驅動滾輪42轉動,滾輪42由驅動段471進入空駛段472,手柄軸5帶動凸輪轉動,本發(fā)明的其他部件保持靜止。
曲柄43,帶有搖臂Ⅰ431和搖臂Ⅱ431,搖臂Ⅰ431和搖臂Ⅱ432的連接處設置轉軸44,通過轉軸44連接在艙門主體結構上,搖臂Ⅰ431上連接有沿凸輪弧形槽47滑動的滾輪42;
連桿46,一端連接在搖臂Ⅱ432上,另一端連接在阻擋機構3的阻擋件31上。
如圖1、圖3所示,所述阻擋機構3包括:
連接件33,連接在艙門主體結構上,其上安裝阻擋軸34;
阻擋件31,一端為自由端,與通風口蓋板1上的凹槽2接觸,另一端連接在阻擋軸34上,阻擋件31上還連接有傳動機構4的連桿46;
扭簧32兩個,安裝在阻擋軸34上,置于阻擋件31和連接件33的側壁331間,兩端分別固定在阻擋件31和連接件33的側壁331上,通過銷釘36固定在側壁331上。
如圖3所示,本例為方便阻擋及解除阻擋,所述阻擋件31一端為楔形結構,與通風口蓋板1上的阻擋件2配合接觸,另一端為U型結構,U型結構端帶有兩連接阻擋軸34的耳板332。
如圖1、圖2所示,所述通風口蓋板上設置有凹槽,即與阻擋件31接觸端為與阻擋件31相配合的開口槽。
如圖3所示,所述連接件33帶有連接阻擋軸的兩側壁331及連接在艙門主體結構上的連接板333,該連接件33有利于將阻擋件31的載荷高效地傳遞到艙門主結構上,其配套的扭簧32可使阻擋件始終具有保持阻擋的趨勢。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
本發(fā)明通過扳動手柄,使手柄軸5轉動,帶動其上凸輪41隨之轉動,使曲柄43的搖臂Ⅱ432上的滾輪42沿凸輪41上的弧形槽47滾動,帶動曲柄43繞其轉軸44轉動,從而帶動與其連接的連桿46運動,拉動阻擋件31繞其阻擋軸34轉動,在扭簧32的作用下,阻擋件31的端部與通風口蓋板上的凹槽相接觸,形成阻擋。
解鎖時,反向扳動手柄,帶動手柄軸5反向轉動,最終帶動阻擋件31余阻擋件2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