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器馬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農(nóng)機生產(chǎn)的機器馬,特別適用于丘陵山地的耕作。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現(xiàn)有耕地16.5億畝,其中已實現(xiàn)機耕的土地為7.5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5%,余下的55%多為丘陵、山地,其特點為耕地面積很小,高低不平并帶有傾斜的坡度,這些地塊上目前仍然廣泛的使用著古老的舊式木犁,而現(xiàn)有的拖拉機體積較大,在小面積的丘陵山地上施展不開;現(xiàn)用的拖拉機的發(fā)動機僅驅動后面的兩個輪子,牽引能力較差;耕作中,由于地面不平和傾斜的坡度,機身傾斜,而現(xiàn)有拖拉機未設調節(jié)機體重心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不足之處而設計一種用浮動支架、內圓弧齒輪、外圓弧齒輪、配重及由鏈輪、鏈條帶動本體下部的輪子轉動的機器馬,不僅在平原上可以耕作也可在丘陵山地進行耕作,減輕了體力勞動,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本實用新型內容,裝在本體上的前梁的下面設有使左、右兩前輪附著于地面的浮動支架;本體左端裝有內圓弧齒輪,該內圓弧齒輪與裝于前梁下面的浮動支架右端的外圓弧齒輪嚙合;裝于浮動支架左端的用于前輪轉彎的外圓弧齒輪與位于其左面的裝在門形支架上的內圓弧齒輪嚙合;門形支架上部的橫梁中間經(jīng)立軸與浮動支架連接,門形支架的下端固定著支承前行走輪的前軸,門形支架上裝有差速器;機器馬下部的四個行走輪的連體鏈輪分別由裝于差速器軸上的鏈輪經(jīng)鏈條傳動;前梁端部設有平衡用的配重。裝于并通過變速箱里的后軸上裝有動力輸出鏈輪,后軸兩端空套著行走輪及其連體鏈輪;在踏板下面設有調整因前、后行走輪速度不同所產(chǎn)生的阻力的差速器。
裝于機器馬的前梁端部的配重軸上端裝有齒輪,該齒輪與平衡調節(jié)桿上的齒輪嚙合。
本實用新型優(yōu)點(1)由于機器馬的前后四個行走輪都由發(fā)動機經(jīng)傳動鏈帶動旋轉,提高了牽引能力。(2)機器馬的前部設有浮動支架及兩對相嚙合的內圓弧齒輪和外圓弧齒輪,使支承前行走輪的前軸可上、下擺動,因此兩前行走輪承受相等負荷并附著在地面上,避免行走輪懸空,機器馬可平穩(wěn)地運行。(3)前梁上設有配重,當在丘陵山坡地作業(yè)時,由于地面高低不平及傾斜的坡度,使機體重心偏移,機器馬不穩(wěn),這時操縱平衡調節(jié)桿即可調整其重心,以使耕作平穩(wěn)。所以機器馬不僅可在平原耕地作業(yè),也可在丘陵山地耕作,減輕了體力勞動強度并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傳動系統(tǒng)圖。
圖3為內圓弧齒輪主視圖。
圖4為外圓弧齒輪主視圖。
圖5為門形支架、前軸、前行走輪及差速器連接示意圖。
圖6為變速箱、后軸、后行走輪及差速器連接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前梁8下面安裝有浮動支架6,浮動支架兩端的軸裝于前梁下部的支架的支承孔里;本體1的左端的支架里裝有軸17,其上裝有內圓弧齒輪50;浮動支架的右端裝有軸16,其上裝外圓弧齒輪41;內圓弧齒輪50與外圓弧齒輪41嚙合并可隨浮動支架擺動而嚙合間隙不變,保持正常傳動;所以機器馬的兩個前行走輪總貼附在地面上,浮動支架的左端裝有軸15,其上設有外圓弧齒輪43;門形支架的左面裝有差速器44,其上設內圓弧齒輪48,當機器馬轉彎時,外圓弧齒輪43與內圓弧齒輪48仍能保持正常嚙合;門形支架57上部經(jīng)立軸59與浮動支架連接,門形支架下端固定著支承前行走輪的前軸58;前梁的左端設有平衡用的配重11,配重軸上端設有齒輪10,該齒輪與平衡調節(jié)桿7上的齒輪9嚙合,轉動平衡調節(jié)桿即可改變配重的位置以調節(jié)機器馬的重心。本實用新型的傳動系統(tǒng)如圖2所示,裝于本體1里的發(fā)動機2的輸出軸20上裝有三角皮帶輪53,經(jīng)三角皮帶傳至裝于變速箱25的軸24上的三角皮帶輪35,變速箱的輸出軸22(后軸)上裝有鏈輪26,經(jīng)鏈條傳動軸19上的鏈輪37,軸22既是動力輸出軸又是后行走輪23的承重軸,它與后行走輪沒有動力傳遞關系(見圖6),與鏈輪37同軸的齒輪52和差速器38上的齒輪嚙合,差速器38的軸18上的鏈輪51經(jīng)鏈條傳動軸21上的鏈輪34,與鏈輪34同軸的齒輪54與差速器32上的齒輪31嚙合,分別裝于差速器32的軸29兩端的兩鏈輪30傳動與機器馬后部左、右兩行走輪23連結在一起的鏈輪56;差速器38的軸18上的鏈輪39經(jīng)鏈條傳動軸17上的鏈輪40,與鏈輪40同軸的內圓弧齒輪50和軸15上的外圓弧齒輪4嚙合,軸16上還裝有鏈輪49,鏈輪49經(jīng)鏈條傳動軸15上的鏈輪42,與鏈輪42同軸的外圓弧齒輪43與差速器44上的內圓弧齒輪48嚙合,這一對內、外圓弧齒輪使前輪轉彎時保持正常的齒側間隙,不會卡著,照樣傳遞運動;差速器44的軸13的兩端分別裝有鏈輪45,該鏈輪45經(jīng)鏈條帶動與前行走輪12連在一起的鏈輪47并帶動前行走輪運動。齒輪54傳動齒輪57,與齒輪57同軸的鏈輪經(jīng)鏈條傳動鏈輪28帶動播種器(圖未示)播種;機器馬后端設有機具連接孔27,以和犁、耙、拖車等機具相連;當機器馬轉彎時,操縱方向盤帶動與門形支架相連的球形銷連桿轉向機構,前軸和前行走輪實現(xiàn)轉彎;所述球形銷連桿轉向機構與拖拉機里的球形銷連桿轉向機構相同。機器馬的行走輪12(23)為鐵膠雙重輪,膠輪外徑尺寸大于鐵輪并用螺栓螺帽固定在鐵輪上,當在道路上行駛時膠輪與路面相接觸;田間作業(yè)時,擰下螺帽卸下膠輪,依靠鐵輪在田間行走。作業(yè)時, 操作人員騎坐在機器馬的座鞍3上,腳蹬踏板4,握著方向盤5,變速時可操縱身邊的變速桿14;播種時,可操縱控制桿33使鏈輪28與播種器間的離合器合上即可,所以機器馬像拖拉機一樣以發(fā)動機為強大的動力,可帶動不同的農(nóng)機具進行耕地、播種、施肥及帶動拖車運輸,又具有馬(或牛)在小塊土地及丘陵山坡地上靈活地進行耕作的特點;因此,機器馬將為我國55%的丘陵山地的耕作機械化做出巨大貢獻。
權利要求1.一種機器馬,包括本體、前梁、發(fā)動機、變速箱和前、后輪,其特征在于(1)裝在本體上的前梁的下面設有使左、右兩前輪附著地面的浮動支架;本體左端裝有內圓弧齒輪,該內圓弧齒輪與裝于前梁下面的浮動支架右端的外圓弧齒輪嚙合;(2)裝于浮動支架左端的用于機器馬轉彎的外圓弧齒輪與位于其左面的裝在門形支架上的內圓弧齒輪嚙合;(3)門形支架上部的橫梁中間經(jīng)立軸與浮動支架連接,門形支架的下端固定著支承前行走輪的前軸,門形支架上裝有差速器;(4)機器馬下部的四個行走輪的連體鏈輪分別由裝于差速器軸上的鏈輪經(jīng)鏈條傳動;(5)前梁端部設有平衡用的配重;(6)裝于并通過變速箱里的后軸上裝有動力輸出鏈輪,后軸兩端空套著行走輪及其連體鏈輪;(7)在踏板下面設有調整因前、后行走輪速度不同所產(chǎn)生的阻力的差速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器馬,其特征在于配重軸上端裝有齒輪,該齒輪與平衡調節(jié)桿上的齒輪嚙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機器馬。機器馬的前梁下面裝有浮動支架,本體的左邊、浮動支架的右邊分別裝有可跟隨浮動支架擺動的內、外圓弧齒輪并互相嚙合,浮動支架的左端、門形支架的左端分別裝有使機器馬轉彎用的外、內圓弧齒輪并互相嚙合,前梁的端部設有平衡用的配重,以調整機器馬在坡地耕作時的重心;行走輪均由發(fā)動機帶動,提高了牽引能力;兩對內、外圓弧齒輪分別解決了耕作中車輪懸空及轉彎問題,因此工作平穩(wěn)。
文檔編號B62D63/00GK2269997SQ96241548
公開日1997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郭風華 申請人:郭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