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減震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合于車座和車把的自行車減震裝置。
長期以來,自行車的減震性能沒有得到十分有效的改進和提高,減震裝置基本上是沿用傳統(tǒng)的結構,車座的減震,僅僅是依靠車座本身的彈簧,特別是由于近年來為了改進自行車的外觀,采用小型車座,減震彈簧只有二個,安裝在車座后端,工作時繞前端一點緩沖,彈簧的工作長度一般僅為10多毫米。這種裝置的減震效果較差,遠不能滿足需要,尤其是在凹凸不平的道路,車座的顛簸振動十分劇烈,另外,由于自行車振動時后部壓力大部都集中在車座本身,因此這種結構會降低和影響車座的使用壽命。對于車把來講,車把與前叉完全是鋼性連接,毫無減震可言,使用者為了減震,往往使前胎充氣不足,這樣就會導致車胎變形大,阻力大,騎車費力,同時也會影響車胎的使用壽命。近來的一些提高自行車減震性能的技術方案,大多由于結構較為復雜,對自行車的原有結構改變較大或減震效果較差,而難于實施和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行車減震裝置,這種裝置具有較好的減震效果,并且所有部件都設置在車架管的內(nèi)部,因此不影響自行車的外觀結構,不需要對自行車的原有結構進行復雜的改進。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對于車座的減震,在設置車座連接管的車架管內(nèi)緊箍一個限位管,車座連接管套在限位管內(nèi),車座管和限位管成滑配合,車架管內(nèi)設置緩沖機構,車座管與該緩沖機構接觸并呈配合狀態(tài),車座管和限位管上設有制止車座管相對轉動和脫出的限位機構。
所述的緩沖機構可以由設在車架管內(nèi)的導桿,減震彈簧和導管構成。導桿的上部有凸臺,該凸臺與車架管成滑配合,車座連接管下端與該凸臺的上端面接觸,導桿的凸臺以上部分套在車座管內(nèi),與車座管成配合狀態(tài),凸臺的下方設置減震彈簧,彈簧下方設置導管,彈簧的上端與導桿的凸臺的下端面接觸,下端與導管的上端面接觸,彈簧套在導桿的外圍,導桿下部套在導管內(nèi),導桿與導管成滑配合。
所述的限位機構可以由限位滑塊,限位管上開的導向槽和車座管上開的滑塊槽構成,滑塊插在滑塊槽內(nèi),其邊部置于導向槽內(nèi),滑塊與導向槽成滑配合,與滑塊槽成壓配合或滑配合。
對于車把的減震,可采用與車座減震裝置類似的結構,車把連接管套在前叉連接管內(nèi),與前叉連接管成滑配合,前叉連接管內(nèi)設置緩沖機構,車把管與該緩沖機構接觸并呈配合狀態(tài),車把管和前叉管上設有制止車把管與前叉管相對轉動及車把管從前叉管內(nèi)脫出的限位機構。
所述的緩沖裝置可以由設在前叉連接管內(nèi)的導管、減震彈簧和導桿構成。導管的上部套在車把管內(nèi),與車把管呈配合狀態(tài),導管的下部有凸臺,該凸臺與前叉管成滑配合,車把管下端與該凸臺的上端面接觸,凸臺下方設置減震彈簧,導桿的上部套在導管內(nèi),導桿與導管成滑配合,導桿的下部有凸臺,彈簧套在導桿的外圍,其上端與導管凸臺的下端面接觸,下端與導桿凸臺的上端面接觸。
所述的限位機構可以由限位滑塊,前叉管上開的導向槽和車把管上開的滑塊槽構成,滑塊插在滑塊槽內(nèi),其邊部置于導向槽內(nèi),滑塊與導向槽成滑配合,與滑塊槽成壓配合或滑配合。
根據(jù)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車減震裝置,由于在車架管內(nèi)或前叉管內(nèi)(前叉管設在相應的車架管內(nèi))設置了緩沖機構,明顯地增加了自行車的減震性能,通過這種裝置,自行車車座和車把的緩沖性能大大提高,騎車的舒適感明顯增大。這種裝置的減震效果較好。由于采用了車把管與前叉管成滑配合或車座管與相應車架管內(nèi)的限位管成滑配合這種技術方案,所以,減震裝置的所有部件如緩沖機構和限位機構,均可實現(xiàn)設置在自行車的車架管的內(nèi)部,這樣,不需要對自行車的原有結構進行任何復雜的改進,對自行車的外觀結構沒有任何影響,對自行車的原有性能沒有任何影響。因此,在自行車的原有結構基礎上實施這種減震裝置,就會比較容易和簡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車減震裝置,還具有如下優(yōu)點該裝置的各組成部件均屬耐用件,同時具有較高的靈敏度,以此這種裝置可靠耐用,有足夠的使用壽命。另外,其結構簡單,設計緊湊合理,易于制造,安裝方便,節(jié)約原材料 重量極小。對于車座的減震裝置來講,它適合于任何種類和型號的自行車,車把的減震裝置,適合于拉線剎車的自行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
圖1是關于車座的減震裝置的剖視圖。
附圖2是關于車把的減震裝置的剖視圖。
如附
圖1所示,車座減震裝置的結構主要包括,車座連接管1以及設置車座管的車架管2,通過車架管2上的鎖 機構(也可通過其它方式,如壓配合),車架管內(nèi)緊箍一個限位管3,車座管1套在限位管內(nèi),車座管與限位管 滑配合。車架管2內(nèi)設置緩沖機構,車座連接管與該緩沖機構接觸并呈配合狀態(tài),車座管和限位管上設有制止車 管相對轉動和從限位管內(nèi)脫出的限位機構。
緩沖機構可由設在車架管2內(nèi)的導桿4,減震彈簧5和導管6構成,導桿4的上部有凸臺9,該凸臺與車架管成 配合,車座管1的下端與凸臺9的上端面接觸,導桿的凸臺9的以上部分套在車座管內(nèi),與車座管呈配合狀態(tài)。凸臺9的下端面可支撐彈簧5,凸臺9的下方設置減震彈簧5,彈簧下方設置導管6,導管6的上端面可以支撐彈簧5,彈簧套在導桿4的外圍,其上端與凸臺9的下端面接觸,下端與導管6的上端面接觸,導桿下部套在導管內(nèi),導桿與導管成滑配合。導桿上的凸臺9的外徑可比車架管的內(nèi)徑小(比滑配合時的外徑更小),即凸臺9與車架管之間是完全的松動配合,但要能夠支撐彈簧和與車座管下端接觸。
如附
圖1所示,導管6可以設置在一個支架10上,支架10的下端設置在車架管2的下端。比如支架是一個內(nèi)徑比導桿外徑大的支管(圖示),導管6套在該支管內(nèi),導管與該支架可成壓配合或滑配合。再如支架可是一個金屬桿,長度大于彈簧振幅的導管設置在或固定設置在該支桿上。
另外,足夠長的導管6,其下端可以直接設置在車架管2的下端,此時,導管的一部分的內(nèi)徑與導桿外徑成滑配合,如導管的上部內(nèi)徑(圖示)與導桿外徑成滑配合,其余部分的內(nèi)徑大于導桿的外徑。當然導管的全部內(nèi)徑均與導桿成滑配合也是可能和可以的。
導桿的凸臺9的以上部分,可以與車座管成滑配合,也可是壓配合,甚至可以是完全的松動配合,即導桿凸臺以上部分的外徑比滑配合時的外徑更小。導管或?qū)Ч艿闹Ъ?0可以與車架管成滑配合或壓配合??梢愿鶕?jù)安裝,固定和拆卸的需要選定。
減震彈簧5可以設置1個或1個以上,一個以上的彈簧可以頭尾相連設置,或互相套置,它們的彈性或長度有所不同;對于一個彈簧來講,其彈性可以分段不同,以達到最好的緩沖效果。
緩沖機構也可以由設置在車架管內(nèi)的減震彈簧,彈簧上支座和彈簧下支座構成,彈簧設在上下支座之間,上下支座可以支撐彈簧。彈簧上支座與車座連接管接觸,并呈配合狀態(tài),同時與車架管成滑配合。上下支座可設在限位管3下端以下部位,也可以使限位管3足夠長,從而使上支座,彈簧及下支座,全部或部分地套在限位管內(nèi),此時上支座應與限位管成滑配合。為了便于安裝,固定和拆卸,下支座或其支架,可以與車架管或限管成滑配合。與前面所述的緩沖裝置相比,這種結構較為簡單,但有類似和可以相互借用。上下支座的結構方式與導桿的凸臺9及凸臺以上部分和導管的上端面相類似,均有支承彈簧和與車座管呈配合狀態(tài)的作用。與車架管或限位管成滑配合的上支座同樣也有導向的作用,上支座應有足夠的高度,以保證導向和上下滑動的順利進行。參照這種結構方式,前面所述的由導桿、導管和彈簧組成的緩沖機構,其限位管3也可以有足夠長度,使緩沖機構部分或全部套在限位管內(nèi)。
車座減震裝置的限位機構,可以由限位滑塊7,限位管上開的導向槽8和車座管1上開的滑塊槽構成?;瑝K7插在滑塊槽內(nèi),其邊部置于導向槽內(nèi),滑塊與導向槽成滑配合,與滑塊槽成滑配合或壓配合。限位管3上開的導向槽,其上端在限位管的上端以下部位,即為封閉槽。
導向槽8與滑塊槽可以開成穿透槽,滑塊長度應小于或等于限位管外徑或車架管內(nèi)徑,滑塊兩端要與車架管內(nèi)壁成滑配合,或完全松動配合,所謂穿透槽是指從管的一側穿透至管的另一相對側所開的槽。
為了進一步保證限位機構的可靠性,車座管1和限位管3上可以設置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相互一致的導向槽,滑塊及滑塊槽,可以分別或交叉設置。
如附圖2所示,車把減震裝置的結構包括車把連接管11,設置車把管的車架管12和前叉連接管13。前叉管13通過軸承套在車架管12內(nèi),前叉管可在車架管內(nèi)轉動。車把管11套在前叉管13內(nèi),與前叉管成滑配合,前叉管內(nèi)設置緩沖機構,車把管與該緩沖機構接觸并呈配合狀態(tài),車把管和前叉管上設有制止車把管與前叉管相對轉動以及車把管從前叉管內(nèi)脫出的限位機構。
緩沖機構可以由設在前叉管內(nèi)的導管14,減震彈簧15和導桿16構成。導管14的上部套在車把管11內(nèi),與車把管成配合狀態(tài),導管下部有凸臺17,該凸臺與前叉管成滑配合,車把管下端與凸臺17的上端面接觸,凸臺17下方設置減震彈簧15,導桿16的上部套在導管14內(nèi),導桿與導管成滑配合,導桿下部有凸臺18,凸臺17的下端面和導桿凸臺18的上端面均可支撐彈簧,彈簧15套在導桿16的外圍,上下兩端分別與導管凸臺17和導桿凸臺18的端面接觸,即彈簧設在兩個凸臺之間。
為了便于安裝、固定和拆卸,導管的凸臺17以上部分可以與車把管成滑配合或完全松動配合。導桿下部的凸臺18可以與前叉管成滑配合或完全松動配合。另外,導桿或其支架的下端設置在前剎車線固定螺釘上,或設置在前叉管的下端。
車把減震裝置的限位機構,如附圖2所示,可以由限位滑塊19、前叉管上開的導向槽20和車把管上開的滑塊槽構成。滑塊插在滑塊槽內(nèi),其邊部置于導向槽內(nèi),滑塊19與導向槽成滑配合,與滑塊槽成壓配合或滑配合。
為便于限位機構的安裝,導向槽20可開至前叉管13的上端,即為開口槽,同時車架管12和前叉管上部設置鎖緊螺蓋21,螺蓋21上加有制螺22?;瑝K向上移動的位置限制由螺蓋完成。即當滑塊上移到其上端與螺蓋內(nèi)側面接觸時,滑塊停止上移,以此制止車把管脫出。
前面有關車座減震裝置的緩沖機構和限位機構的敘述,適用于車把減震裝置的緩沖機構和限位機構,有關車把減震裝置的緩沖機構和限位機構的敘述,適用于車座減震裝置的緩沖和限位機構。如車座的緩沖機構,其導管可以設在彈簧的上方,采用導管上下移動,而導桿不動的結構方式;車把減震裝置的緩沖機構可采用彈簧及其上下支座的結構方式;車把限位機構的導向槽,限位滑塊和滑塊槽可以設置一套以上,車座限位機構的導向槽可以為開口槽,同時車架管上部設置鎖緊螺蓋等等。自行車上,可同時在車把和車座上設置減震裝置,也可以單獨采用車座減震裝置(這是主要的)或車把減震裝置,互不干涉。
以下結合附圖,提供一組減震裝置各部件的尺寸數(shù)據(jù)(單位毫米)。
一、車座減震裝置。
限位管,外徑25,內(nèi)徑21,長103;車座管,外徑21,內(nèi)徑17,長200;導向槽,長67,寬4;滑塊槽,長15,寬4;滑塊,長25,寬15,厚4;導桿,凸臺外徑25,上部外徑17,下部外徑14,長250;彈簧,外徑22,節(jié)距5(長80)和10(長120),鋼絲直徑3.5;導管,凸臺外徑25,內(nèi)徑14,外徑21,長22;支管,外徑25,內(nèi)徑21,長223。
二、車把減震裝置。
車把管,外徑22,內(nèi)徑19,長240;前叉管,外徑25,內(nèi)徑22;導管凸臺外徑22,上部外徑19,內(nèi)徑14,長20;彈簧外徑19,節(jié)距7,長60,鋼絲直徑3;導桿,外徑14,凸臺外徑22,內(nèi)徑11;滑塊,長26,寬15,厚4;導向槽,長45,寬4;滑塊槽,長15,寬4。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減震裝置,結構包括車座連接管1和車架管2,其特征在于車架管內(nèi)緊箍一個限位管3,車座連接管套在限位管內(nèi),車座管1和限位管3成滑配合,車架管內(nèi)設置緩沖機構,車座管與該緩沖機構接觸并呈配合狀態(tài),車座管和限位管上設有制止車座管相對轉動和脫出的限位機構。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緩沖機構由設在車架管2內(nèi)的導桿4,減震彈簧5和導管6構成,導桿的上部有凸臺9,該凸臺與車架管成滑配合,車座管1下端與該凸臺的上端面接觸,導桿4的凸臺以上部分套在車座管內(nèi),與車座管呈配合狀態(tài),凸臺下方設有減震彈簧5,彈簧下方設置導管6,彈簧的上端與導桿的凸臺下端面接觸,下端與導管的上端面接觸,彈簧套在導桿的外圍,導桿下部套在導管內(nèi),導桿與導管成滑配合。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導管6設置在一個支架10上,支架10的下端設置在車架管的下端。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架10是一個內(nèi)徑比導桿外徑大的支管,導管6套在該支管內(nèi),導管6與該支管成壓配合。
5.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機構由限位滑塊7,限位管3上開的導向槽8和車座管1上開的滑塊槽構成,滑塊7插在滑塊槽內(nèi),其邊部置于導向槽內(nèi),滑塊與滑塊槽成壓配合,與導向槽成滑配合。
6.一種自行車減震裝置,結構包括車把連接管11,設置車把管的車架管12和前叉連接管13,其特征在于車把管11套在前叉管13內(nèi),車把管與前叉管成滑配合,前叉管內(nèi)設置緩沖機構,車把管與該緩沖機構接觸并呈配合狀態(tài),車把管和前叉管上設有制止車把管與前叉管相對轉動及車把管從前叉管內(nèi)脫出的限位機構。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緩沖機構由設在前叉管內(nèi)的導管14,減震彈簧15和導桿16構成,導管14的上部套在車把管內(nèi),與車把管成配合狀態(tài),導管下部有凸臺17,該凸臺與前叉管成滑配合,車把管下端與凸臺17的上端面接觸,凸臺17下方設置減震彈簧15,導桿16的上部套在導管內(nèi)與導管成滑配合,導桿下部有凸臺18,彈簧套在導桿的外圍,上下兩端分別與導管和導桿上的凸臺端面接觸。
8.按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機構由限位滑塊19,前叉管上開的導向槽20和車把管上開的滑塊槽構成,滑塊插在滑塊槽內(nèi),其邊部置于導向槽內(nèi),滑塊19與滑塊槽成壓配合,與導向槽成滑配合。
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導向槽20開至前叉管的上端,為開口槽,車架管12和前叉管上部設置鎖緊螺蓋21,螺蓋上加有制螺2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合于車座和車把的自行車減震裝置。車座連接管套在車架管內(nèi)的一個限位管內(nèi),與限位管成滑配合,車把連接管套在前叉管內(nèi),與前叉管成滑配合,車架管或前叉內(nèi)設置緩沖機構,車座管和限位管以及車把管和前叉管上設有限位機構。通過這種裝置,自行車的緩沖性能大大提高,騎車的舒適感明顯增大。該裝置不需要對自行車的原有結構進行任何復雜的改進。對自行車的外觀結構沒有任何影響。
文檔編號B62J1/06GK2098429SQ9121987
公開日1992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1991年8月9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8月9日
發(fā)明者江錫舫 申請人:江錫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