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自行車曲柄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行車曲柄臂的制作方法以及自行車曲柄臂。
背景技術:
在自行車中,曲柄臂連接腳踏和中軸,將騎行者的腳踏力傳遞到曲柄臂,然后由腳蹬軸轉動曲柄臂、中軸、鏈條飛輪,使后輪轉動,從而使自行車前進。因為騎行者長時間使用腳踏,因此,曲柄臂的剛性要足夠的強度?,F有曲柄臂為了增強其強度,通常為實心結構的金屬體,不僅重量較重,材料成本高,且騎行時費力,使得自行車整體重量較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剛度大且重量輕的自行車曲柄臂的制作方法以及自行車曲柄臂。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行車曲柄臂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制作上蓋,所述上蓋的一面向內設置有第一收容槽,所述上蓋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通孔,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上蓋的一端向內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的第一通槽,所述上蓋的一端設置有貫穿所述第一通槽兩側的第三通孔;
制作下蓋,所述下蓋的一面向內設置有第二收容槽,所述下蓋的一端設置有曲柄安裝孔,另一端設置有踏板安裝孔,所述下蓋的一端向內設置有與所述曲柄安裝孔連通的第二通槽,所述下蓋的一端設置有貫穿所述第二通槽兩側且與所述第一通孔對應的第四通孔;
將所述下蓋安裝至所述第一收容槽中,并通過粘接劑粘合。
更進一步的,所述上蓋通過冷鍛造的工藝鍛造而成。
更進一步的,所述下蓋通過溫鍛造的工藝鍛造而成。
更進一步的,所述下蓋與所述第一收容槽配合。
更進一步的,所述粘接劑為環(huán)氧樹脂粘結劑。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自行車曲柄臂,包括上蓋和設置于所述上蓋內的下蓋,所述上蓋的一面向內設置有第一收容槽,所述下蓋設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內;所述下蓋的一端設置有曲柄安裝孔,另一端設置有踏板安裝孔;所述上蓋和所述下蓋粘接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下蓋的一面向內設置有第二收容槽,所述下蓋的一端向內設置有與所述曲柄安裝孔連通的第二通槽。
更進一步的,所述上蓋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通孔,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上蓋的一端向內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且與所述第二通槽對應的第一通槽。
更進一步的,所述上蓋的一端設置有貫穿所述第一通槽兩側的第三通孔,所述下蓋的一端設置有貫穿所述第二通槽兩側且與所述第一通孔對應的第四通孔。
更進一步的,所述上蓋和所述下蓋通過環(huán)氧樹脂粘結劑粘結連接。
本發(fā)明的自行車曲柄臂,上蓋和下蓋配合形成所述自行車曲柄臂,曲柄安裝孔用于與自行車中軸相連,踏板安裝孔用于與踏板相連,自行車曲柄臂呈中空狀,這樣,不僅剛性大,還減小了自行車曲柄臂的用料,減輕了重量,在使用時,不僅剛度大,且重量輕,騎行時更加的省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自行車曲柄臂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自行車曲柄臂的分解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自行車曲柄臂的上蓋的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上蓋1,第一收容槽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一通槽14,第三通孔15,下蓋2,第二收容槽21,曲柄安裝孔22,踏板安裝孔23,第二通槽24,第四通孔2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述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自行車曲柄臂,包括上蓋1和設置于所述上蓋1內的下蓋2,所述上蓋1的一面向內設置有第一收容槽11,所述下蓋2設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內;所述下蓋2的一面向內設置有第二收容槽21,所述下蓋2的一端設置有曲柄安裝孔22,另一端設置有踏板安裝孔23;所述上蓋1和所述下蓋2粘接連接。這樣,所述上蓋1和所述下蓋2配合形成所述自行車曲柄臂,所述曲柄安裝孔22用于與自行車中軸相連,所述踏板安裝孔23用于與踏板相連,所述自行車曲柄臂呈中空狀,這樣,不僅剛性大,還減小了所述自行車曲柄臂的用料,減輕了重量,在使用時,不僅剛度大,且重量輕,騎行時更加的省力。
所述下蓋2的一端向內設置有與所述曲柄安裝孔22連通的第二通槽24;所述上蓋1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通孔12,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通孔13,所述上蓋1的一端向內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通孔12連通且與所述第二通槽24對應的第一通槽14。所述第一通孔12和所述曲柄安裝孔22對應,所述第二安裝孔13和所述踏板安裝孔23對應,所述第一通槽14和所述第二通槽24方便中軸的安裝。
所述上蓋1的一端設置有貫穿所述第一通槽14兩側的第三通孔15,所述下蓋2的一端設置有貫穿所述第二通槽24兩側且與所述第一通孔12對應的第四通孔25。這樣,可以通過穿過所述第三通孔15和所述第四通孔25的螺栓將中軸鎖定,拆裝方便。
所述上蓋1和所述下蓋2通過環(huán)氧樹脂粘結劑粘結連接,環(huán)氧樹脂粘結劑粘接后強度高、堅韌高、耐沖擊、抗剝離。
本發(fā)明提還供一種自行車曲柄臂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制作上蓋1,所述上蓋1的一面向內設置有第一收容槽11,所述上蓋1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通孔12,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通孔13,所述上蓋1的一端向內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通孔12連通的第一通槽14;具體的,所述上蓋1通過冷鍛造的工藝鍛造而成,這樣的方式,加工方便,用料少,使得生產成本低;
步驟b、制作下蓋2,所述下蓋2與所述第一收容11槽配合,所述下蓋2的一面向內設置有第二收容槽21,所述下蓋2的一端設置有曲柄安裝孔22,另一端設置有踏板安裝孔23,所述下蓋2的一端向內設置有與所述曲柄安裝孔22連通的第二通槽24;所述下蓋2通過溫鍛造的工藝鍛造而成,這樣的方式,加工方便,用料少,使得生產成本低,且下蓋強度高;
步驟c、將所述下蓋2安裝至所述第一收容槽11中,并通過粘接劑粘合,所述粘接劑為環(huán)氧樹脂粘結劑;粘接的方式加工方便,且成本低,環(huán)氧樹脂粘結劑粘接后強度高、堅韌高、耐沖擊、抗剝離。
通過上述方法制得的自行車曲柄臂,所述上蓋1和所述下蓋2配合形成所述自行車曲柄臂,所述曲柄安裝孔22用于與自行車中軸相連,所述踏板安裝孔23用于與踏板相連,所述自行車曲柄臂呈中空狀,這樣,不僅剛性大,還減小了所述自行車曲柄臂的用料,減輕了重量,在使用時,不僅剛度大,且重量輕,騎行時更加的省力。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內容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