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特別是適用于各種小型汽車的前防撞梁,屬于汽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汽車作為一種運輸及代步工具使用越來越普及,但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加,如何在汽車發(fā)生碰撞事故時,最大限度地保護乘員的安全、減少汽車重要部件的損壞成為各汽車廠家努力的方向。防撞梁作為汽車被動安全系統(tǒng)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直接關系到駕駛員的安全。低速碰撞法規(guī)更是對汽車安全裝置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尤其是汽車前防撞梁的碰撞性能。在對防撞梁進行正面碰撞試驗時發(fā)現(xiàn),其橫梁中間位置出現(xiàn)斷裂現(xiàn)象,這不僅破壞了防撞梁自身結構,而且碰撞力不能通過橫梁傳遞到吸能盒上,吸能盒也沒有起到吸能作用。這需要設計人員不斷改變防撞梁的結構,如果解決不了,通常小型汽車生產廠家不得不接受安全性能不高的現(xiàn)實。
目前市場上的前防撞橫梁多為完整的等截面結構,吸能盒多為等截面或均勻變化的截面結構。對于一些小型轎車,由于車身前部空間狹小,導致前防撞梁結構與汽車前部造型易發(fā)生干涉,如防撞梁與霧燈干涉,這種情況下通常會采用兩種解決方式:一是改變汽車前部造型,即降低霧燈的安裝位置,給前防撞梁安裝留出空間,但如果前期造型已定,更改造型會帶來很大不便;另一種方式是減少吸能盒的長度,使防撞橫梁安裝位置相應后移,給霧燈留出安裝空間,這種方法會直接降低防撞梁的碰撞保護性能,在汽車發(fā)生碰撞時由于吸能盒沒有足夠的吸能空間,導致不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很難滿足各項安全性能指標,這是汽車廠家及消費者不能接受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用于解決上述已有技術之缺陷而提供一種通過改進橫梁結構設計,一方面有效提升橫梁的強度,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既可以留出霧燈安裝位置又可以保持吸能盒的長度的汽車前防撞梁。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汽車前防撞梁,它包括弧形橫梁、連接板、吸能盒和安裝板,所述橫梁兩端分別通過連接板連接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上通過安裝板及螺栓緊固在車身縱梁總成上;所述橫梁采用輥壓等截面等半徑弧成型,其截面形狀為B字型,
進一步地,所述橫梁前壁為波浪形壁板,所述波浪形壁板上的波峰沿橫梁長度方向延伸至橫梁左右兩端。
進一步地,所述橫梁前壁設置波峰個數(shù)為2-6個。
進一步地,所述波峰與橫梁前壁平面的高度差為3-13mm。
進一步地,所述橫梁中間橫截面的長度尺寸D為90-160mm,寬度尺寸L為35-46mm。
進一步地,所述橫梁的左右兩端的下方各切一個矩形的前下端缺角,所述吸能盒前下端設置有吸能盒缺角。
進一步地,所述的前下端缺角處設置有橫梁端側底板,所述橫梁端側底板垂直于橫梁橫截面。
進一步地,所述吸能盒包括吸能盒底板,所述吸能盒缺角由設置在吸能盒底板前下端的折角構成,折角與吸能盒底板的夾角β為130-160°,所述折角前部向橫梁端側底板處延伸,并通過連接板與橫梁端側底板焊接。
進一步地,所述橫梁兩端的高度尺寸d與橫梁中間的高度尺寸D的關系為d=0.7 D -0.8D。
進一步地,所述吸能盒長度尺寸H為120mm。
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通過改變橫梁及吸能盒結構設計,通過橫梁前壁采用波浪形壁板,提高了橫梁的強度,更加有效地傳遞碰撞力到吸能盒上,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同時在橫梁的兩側各切一個由橫梁前下端缺角和吸能盒前下端缺角組成的矩形缺角,給汽車前端造型留足了空間,并充分保證了防撞梁安全性能,在保證吸能盒有效長度的前提下,可不降低霧燈安裝高度,解決了一些車型前防撞梁結構與車輛前部造型相互沖突的矛盾,具有簡單實用,便于拆裝維修,減輕防撞梁自重等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軸測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橫梁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橫梁的俯視圖。
圖5是圖3中的A-A剖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吸能盒的主視圖。
圖7是圖6中的B-B剖視圖。
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安裝板的主視圖。
附圖中標號如下:1.橫梁,1-1.橫梁前壁,1-2. 橫梁端側底板,1-1-1.橫梁前壁寬面,1-1-2.橫梁前壁窄面,2.連接板,3.吸能盒,3-1.吸能盒底板,3-2.折角,4.安裝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汽車前防撞梁,它包括弧形橫梁1、連接板2、吸能盒3和安裝板4,所述橫梁1兩端分別通過連接板2連接吸能盒3,所述吸能盒3長度尺寸H為120mm,其通過安裝板4及螺栓緊固在車身縱梁總成上;所述橫梁1采用輥壓等截面等半徑弧成型,其截面形狀為B字型,
如圖3至圖5所示,所述橫梁前壁1-1為波浪形壁板,所述波浪形壁板上的波峰沿橫梁長度方向延伸至橫梁左右兩端。所述橫梁前壁1-1設置波峰個數(shù)為3個。所述波峰與橫梁前壁1-1平面的高度差為3-13mm。當汽車發(fā)生正面碰撞時,這種結構相較于之前的平面形壁板,提高了橫梁的強度,更加有效地傳遞碰撞力到吸能盒上,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能,針對了汽車正面碰撞過程中橫梁中部斷裂而導致車身部件損壞甚至人員安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具有耐撞性的橫梁1
如圖2、3、6、7所示,所述橫梁1的左右兩端的下方各切一個矩形的前下端缺角,所述吸能盒前下端設置有吸能盒缺角。所述的前下端缺角處設置有橫梁端側底板1-2,所述橫梁端側底板1-2垂直于橫梁1橫截面。所述吸能盒包括吸能盒底板3-1,所述吸能盒缺角由設置在吸能盒底板3-1 前下端的折角3-2構成,所述折角3-2與吸能盒底板3-1的夾角β為150°,所述折角3-2前部向橫梁端側底板1-2處延伸,并通過連接板2與橫梁端側底板1-2焊接??梢云鸬接欣谂鲎参艿淖饔?。由圖7可見,所述吸能盒3后部連接安裝板4,吸能盒3前部通過連接板2連接橫梁1,吸能盒3截面積由其后部向前部減小。吸能盒3上通過布置加強筋,達到充分吸能的效果。
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所述橫梁1中間橫截面的高度尺寸D為122mm,寬度尺寸L為36mm,所述橫梁兩端的高度尺寸d為94mm,橫梁前壁寬面1-1-1上波峰與橫梁前壁的高度差K為6mm,波峰數(shù)為2個;橫梁前壁窄面1-1-2上波峰與橫梁前壁的高度差Z為3mm,波峰數(shù)為1個。橫梁1波峰個數(shù)及波峰與橫梁前壁平面的高度差可根據(jù)橫梁設計空間來確定。
如圖8所示,所述安裝板4的左右兩側均勻設有6個安裝孔,安裝孔大小為ф11mm,安裝孔內通過螺栓連接車身。
參照圖1-5,本實施例的另一項改進在于:為解決一些小型汽車其防撞結構與車輛前部造型沖突問題,對橫梁兩側結構及吸能盒結構進行改進設計,在防撞梁兩端由橫梁1和吸能盒共同形成兩矩形缺角,換言之,相當于在防撞梁的兩側下部各切去一矩形角,而切去的這一矩形角則是留給霧燈的安裝空間,在保證吸能盒有效長度的前提下,可不降低霧燈安裝高度,解決了一些車型前防撞梁結構與車輛前部造型相互沖突的矛盾。
本實施例提供的防撞梁針對汽車正面碰撞過程中橫梁中部斷裂以及前防撞梁與汽車前部造型干涉的問題進行改進,首先通過改進橫梁結構設計,橫梁前壁采用波浪形壁板,該波浪形壁板上的波峰沿橫梁長向延伸至橫梁兩端,這種結構相較于之前的平面形壁板,提高了橫梁的強度,更加有效地傳遞碰撞力到吸能盒上,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能,經(jīng)過CAE分析驗證,在同種工況下本發(fā)明波浪形橫梁前壁相較于平面形橫梁前壁,強度至少提升一倍;其次在橫梁的兩側各切一個矩形缺角,該缺角由橫梁前下端缺角和吸能盒前下端缺角組成,留出了霧燈安裝空間,在保證吸能盒有效長度的前提下,可不降低霧燈安裝高度,解決了一些車型前防撞梁結構與車輛前部造型相互沖突的矛盾,用于解決汽車正面碰撞過程中橫梁中部斷裂以及前防撞梁與汽車前部造型干涉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