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座椅折疊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尤其涉及一種可方便地展開或收折,節(jié)省存放空間的座椅折疊支架。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個性、時尚、健康、環(huán)保的生活理念開始深入人心,時尚又環(huán)保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自行車、電動車也從一種單純的代步工具發(fā)展成為一種時尚、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是身體力行的環(huán)保途徑之一,而節(jié)省存放空間、方便攜帶的可折疊式自行車或電動車,其折疊后體積小且重量輕,提著它上下樓、上下電梯、乘公交車和地鐵出行等都十分方便,而且折疊車外觀靚麗,做工精美,絕對是時尚一族的頂好裝備。現(xiàn)有的可折疊的自行車或電動車,其折疊方式都較為簡單,折疊后體積仍然較大,其原因在于整個折疊車沒有進行高度折疊,特別是電動車的座椅,一般都為不可折疊的,而座椅占用的空間恰恰是最大的,因此折疊后整體的效果并不理想。雖然現(xiàn)在市場上針對此問題設計了一些折疊支架,但是這些支架折疊不便,而且安全性不高,難以滿足使用要求?;谏鲜龅牟蛔?,因此,需要一種能對折疊車的座椅進行展開或收折,節(jié)省存放空間,而且收折方便,使用安全的座椅折疊支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對折疊車的座椅進行展開或收折,節(jié)省存放空間,而且收折方便,使用安全的座椅折疊支架。為了實 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折疊支架安裝于車身支架及椅座之間,包括主支撐桿、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鎖定軸、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所述主支撐桿安裝于所述車身支架及椅座之間;所述第一轉動桿的一端樞接于所述主支撐桿的上部,另一端樞接于所述椅座的前端;所述第二轉動桿的樞接于所述主支撐桿的中部且上端樞接于所述椅座的后端;所述主支撐桿的上端具有鎖定部,所述椅座的側壁開設有長形孔,所述鎖定軸穿過所述長形孔與所述鎖定部扣合;所述第一連桿樞接于所述椅座的側壁且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樞接,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鎖定軸固定。較佳地,所述鎖定部上開設有朝向所述椅座后端的長形開口,所述長形開口扣合所述鎖定軸。由于所述鎖定軸隨所述椅座收折而轉動,因此,設置所述長形開口,使所述長形開口容納所述鎖定軸,進而限定所述鎖定軸的位置,從而實現(xiàn)對椅座進行鎖定的目的,其結構簡單,鎖定方式十分安全,可靠,而且長形開口方向是朝向所述椅座的后端,解鎖時只需將所述鎖定軸推動出所述長形開口即可,所述鎖定軸與所述鎖定部沒有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使用十分方便。具體地,所述座椅折疊支架還包括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的連接于所述鎖定軸及椅座之間,并且提供與所述長形開口的開口方向相反的彈性力。所述彈性元件可以提供一彈性力,將所述鎖定軸保持扣合于所述長形開口中,從而使所述座椅折疊支架能保持展開狀態(tài),防止因所述鎖定軸滑出所述長形開口而意外收折,進一步提高所述座椅折疊支架使用的安全性。更具體地,所述彈性元件為拉伸彈簧,所述拉伸彈簧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鎖定軸上,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椅座的前端。較佳地,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彎折地延伸出把手。驅動所述鎖定軸與所述鎖定部解鎖時需要推動所述第一連桿轉動,由于所述鎖定軸與鎖定部配合十分緊密,因此,推動所述第一連桿會十分費勁,因此設置所述把手,可以增大驅動所述第一連桿轉動的力矩,從而方便地將所述鎖定軸從所述鎖定部中滑進或滑出,起到省時省力的作用。較佳地,所述座椅折疊支架還包括聯(lián)動桿,所述第二轉動桿的下端延伸出連接部,所述聯(lián)動桿的一端與所述車身支架樞接,另一端與所述連接部樞接。由于所述聯(lián)動桿兩端分別與所述車身支架及連接部連接,因此在所述第二轉動桿轉動時,利用所述聯(lián)動桿的聯(lián)動作用,使其帶動所述主支撐桿運動,進而實現(xiàn)在椅座收折的同時所述主支撐桿與所述車身支架相互收折,從而減少座椅折疊支架的收折步驟,加快其收折速度,使其收折簡單,更容易操作。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所述主支撐桿、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及座椅相互樞接,使其形成一四邊形,利用四邊形的四邊轉動可實現(xiàn)相互靠攏的特性達到使所述座椅折疊支架收折或展開的目的,收折后體積大大縮小,節(jié)省存放空間,而且只需要轉動所述椅座即可帶動各個部件轉動而收折,收折十分簡單方便;并且,通過利用第一轉動桿及第二轉動桿驅動設置于所述椅座上的鎖定軸,使其與所述主支撐桿上的鎖定部鎖定或解鎖,從而使 所述座椅折疊支架實現(xiàn)自我固定或釋鎖,防止所述座椅折疊支架意外收折,使用非常安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座椅折疊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座椅折疊支架的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座椅折疊支架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圖2中A部分的放大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座椅折疊支架折疊時的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座椅折疊支架折疊后的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xiàn)的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座椅折疊支架100對稱地安裝于車身支架200及椅座300之間,座椅400安裝于所述椅座2上。其中一側的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包括主支撐桿1、第一轉動桿2、第二轉動桿3、鎖定軸4、第一連桿5、第二連桿6及聯(lián)動桿7 ;所述主支撐桿I安裝于所述車身支架200及椅座300之間,所述主支撐桿I呈向前傾斜設置并且所述主支撐桿I的下端與所述車身支架200樞接;所述主支撐桿I的上端具有鎖定部11,所述椅座300的側壁開設有長形孔301,所述鎖定軸4穿過所述長形孔301與所述鎖定部11扣合。具體地,所述鎖定部11上開設有朝向所述椅座300后端的長形開口 11a,所述長形開口 Ila與所述長形孔301處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鎖定軸4穿過所述長形孔301及長形開口 11a,所述長形開口 Ila扣合所述鎖定軸4。由于所述鎖定軸4隨所述椅座300收折而轉動,因此,通過設置所述長形開口 11a,使所述長形開口 Ila容納所述鎖定軸4,進而限定所述鎖定軸4的位置,從而實現(xiàn)對椅座300進行鎖定的目的,其結構簡單,鎖定十分安全,可靠,而且長形開口 Ila方向是朝向所述椅座300的后端,解鎖時只需將所述鎖定軸4推動出所述長形開口 Ila即可,所述鎖定軸4與所述鎖定部11沒有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使用十分方便。所述第一轉動桿2的一端樞接于所述主支撐桿I的上部,另一端樞接于所述椅座300的前端;所述第二轉動桿3的中部樞接于所述主支撐桿I的中部且上端樞接于所述椅座300的后端;所述第二轉動桿3的下端延伸出連接部31,所述聯(lián)動桿7的一端與所述車身支架200樞接,另一端與所述連接部31樞接。由于所述聯(lián)動桿7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車身支架200及連接部31樞接,因此在所述第二轉動桿3轉動時,利用所述聯(lián)動桿7的聯(lián)動作用,使其帶動所述主支撐桿I運動,進而實現(xiàn)在椅座300收折的同時所述主支撐桿I與所述車身支架200相互收折,從而減少座椅折疊支架100的收折步驟,加快其收折速度,使其收折簡單,更容易操作。所述第一連桿5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6的一端樞接,所述第二連桿6的另一端與所述鎖定軸4固定。所述椅座300前端的底部設置有一前軸302,所述前軸302的兩端樞接于所述椅座300的 兩側壁,所述第一連桿5的另一端樞接于所述椅座300的側壁,與所述前軸302同軸地樞接,這樣使處于所述椅座300兩側壁的所述第一連桿5可以同步地轉動,方便對其進行驅動,當然也可以是單獨的樞接從而不同步地轉動;樞接于所述椅座300的所述第一連桿5的一端向外彎折地延伸出把手51,由于驅動所述鎖定軸4與所述鎖定部11解鎖時需要推動所述第一連桿5轉動,并且所述鎖定軸4與鎖定11部配合十分緊密,推動所述第一連桿5會十分費勁,因此設置所述把手51,可以增大驅動所述第一連桿5轉動的力矩,從而方便地將所述鎖定軸4從所述鎖定部11中滑進或滑出,起到省時省力的作用。具體地,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還包括彈性元件8,所述彈性元件8的連接于所述鎖定軸4及椅座300之間,并且提供與所述長形開口 Ila的開口方向相反的彈性力。所述彈性元件8可以提供一彈性力將所述鎖定軸4保持扣合于所述長形開口 Ila中,從而使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能保持展開狀態(tài),防止因所述鎖定軸4滑出所述長形開口 Ila而意外收折,進一步提高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使用的安全性。更具體地,所述彈性元件8為拉伸彈簧,所述拉伸彈簧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鎖定軸4上,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前軸302上。所述彈性元件8也可以為壓縮彈簧,當為壓縮彈簧時,其一端連接于所述鎖定軸4上,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椅座300的后端;所述彈性元件8也可以為其他能提供彈性回復力使所述鎖定軸4保持置于所述長形開口 Ila的元件。本實用新型所述座椅折疊支架的第二個實施例:本實施例所述座椅折疊支架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其本相同,不同在于本實施例所述座椅折疊支架不使用所述彈性元件8,并且將所述第一連桿5與所述椅座300之間的樞轉設置得緊密一點,使得所述第一連桿5難以自動轉動,從而使所述鎖定軸4難以自動滑動所述長形開口 Ila ;只有手動推動所述把手51,才能使第一連桿5及第二連桿6驅動所述鎖定軸4。本實用新型所述座椅折疊支架的所述主支撐桿I也可以與所述車身支架200固定連接,此時可以不使用所述聯(lián)動桿7,這樣也可以將所述椅座300收折,在此不同詳細描述。綜合上述并結合附圖,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座椅折疊支架100第一個實施例的折疊原理,具體如下: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打開時,所述第二轉動桿3與所述聯(lián)動桿7成一直線連接,并與所述主支撐桿I組成交叉的支架,所述鎖定軸4處于所述長形開口 Ila的內部并一處于所述長形孔301的前端,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處于鎖定狀態(tài)。當需要收折所述椅座300時,手動順時針轉動所述把手51,所述把手51帶動所述第一連桿5順時針轉動,并推動所述第二連桿6運動;所述第二連桿6推動所述鎖定軸4從所述長形開口 Ila的內部退出,所述鎖定軸4從所述長形孔301的前端滑動到后端,此時,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處于解鎖狀態(tài)。轉動所述椅座300,使所述椅座300順時針轉動,這時,所述第一轉動桿2及第二轉動桿3圍繞各自與所述主支撐桿I的樞接點順時針轉動;與此同時,所述第二轉動桿3的下端逆時針轉動并帶動所述聯(lián)動桿7逆時針轉動,所述聯(lián)動桿7再帶動所述主支撐桿I向所述車身支架200靠攏。最后,當所述椅座300向所述主支撐桿I靠攏后,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便完全收折。當需要打開時,只需要將所述椅座300向上轉動,在各機構的作用下,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打開,當所述長形開口 Ila與所述長形孔301對準時,所述拉伸彈簧帶動鎖定軸4進入所述長形開口 Ila的內部,從而使所述鎖定軸4不能隨所述椅座300轉動,此時即可鎖定所述椅座300,進而鎖定整個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所述主支撐桿1、第一轉動桿2、第二轉動桿3及椅座300相互樞接,使其形成一四邊形,利用四邊形的四邊轉動可實現(xiàn)相互靠攏的特性達到使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收折或展開的目的,收折后體積大大縮小,節(jié)省存放空間,而且只需要轉動所述椅座300即可帶動各個部件轉動而收折,收折十分簡單方便;并且,通過利用第一轉動桿2及第二轉動桿3驅動設置于所述椅座300上的鎖定軸4,使其與所述主支撐桿I上的鎖定部·11鎖定或解鎖,從而使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實現(xiàn)自我固定或釋鎖,防止所述座椅折疊支架100意外收折,使用非常安全。本實用新型座椅折疊支架100所涉及到的車身支架200及椅座300的結構及安裝方式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詳細的說明。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座椅折疊支架,安裝于車身支架及椅座之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撐桿、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鎖定軸、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所述主支撐桿安裝于所述車身支架及椅座之間;所述第一轉動桿的一端樞接于所述主支撐桿的上部,另一端樞接于所述椅座的前端;所述第二轉動桿的樞接于所述主支撐桿的中部且上端樞接于所述椅座的后端;所述主支撐桿的上端具有鎖定部,所述椅座的側壁開設有長形孔,所述鎖定軸穿過所述長形孔與所述鎖定部扣合;所述第一連桿樞接于所述椅座的側壁且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樞接,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鎖定軸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折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部上開設有朝向所述椅座后端的長形開口,所述長形開口扣合所述鎖定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折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折疊支架還包括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的連接于所述鎖定軸及椅座之間,并且提供與所述長形開口的開口方向相反的彈性力。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折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為拉伸彈簧,所述拉伸彈簧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鎖定軸上,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椅座的前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折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彎折地延伸出把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折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折疊支架還包括聯(lián)動桿,所述第二轉動桿的下端延伸出連接部,所述聯(lián)動桿的一端與所述車身支架樞接,另一端與所述連接部樞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座椅折疊支架包括主支撐桿、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鎖定軸、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所述主支撐桿安裝于所述車身支架及椅座之間;所述第一轉動桿的一端樞接于所述主支撐桿的上部,另一端樞接于所述椅座的前端;所述第二轉動桿的樞接于所述主支撐桿的中部且上端樞接于所述椅座的后端;所述主支撐桿的上端具有鎖定部,所述椅座的側壁開設有長形孔,所述鎖定軸穿過所述長形孔與所述鎖定部扣合;所述第一連桿樞接于所述椅座的側壁且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樞接,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鎖定軸固定。本實用新型座椅折疊支架能對折疊車的座椅進行展開或收折,節(jié)省存放空間,而且收折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B62J1/00GK203142845SQ201320090438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27日
發(fā)明者張釗 申請人:武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