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后腳蹬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摩托車后腳蹬,包括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上端通過焊接固定,后腳蹬與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上端相連接;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另一端通過過渡桿相連接,所述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設置有蓋板。本發(fā)明的摩托車后腳蹬,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設置有蓋板,防止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在雨季雨水灌入,防止由于雨水長時間浸泡造成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內(nèi)壁銹蝕。
【專利說明】摩托車后腳蹬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摩托車后腳蹬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摩托車護車體是摩托車的外衣,摩托車車體將發(fā)動機、化油器和空氣濾清器等裝置封閉在其中,摩托車車體使得摩托車具有漂亮的外觀、動感的造型的同時對發(fā)動機、化油器和空氣濾清器等裝置又起到保護的作用。
[0003]摩托車后腳蹬是摩托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坐在摩托車后座的乘坐者的雙腳是依靠后腳蹬支撐;為了保證后腳蹬能夠承受足夠的重量,支撐桿由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以及過渡桿通過焊接相連接。為了減輕摩托車的自重和降低成本,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以及過渡桿都是空心桿結構,但是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在雨季常常有雨水灌入,雨水呈酸性長期浸泡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內(nèi)壁,將造成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內(nèi)壁銹蝕,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承載能力降低,在行駛中由于顛簸產(chǎn)生的沖擊載荷可能造成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折斷。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方便,能夠防止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內(nèi)壁銹蝕的摩托車后腳蹬。
[0005]本發(fā)明提供的摩托車后腳蹬,包括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上端通過焊接固定,后腳蹬與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上端相連接;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另一端通過過渡桿相連接,所述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設置有蓋板。
[0006]采用了以上結構,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07]本發(fā)明的摩托車后腳蹬,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設置有蓋板,防止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在雨季雨水灌入,防止由于雨水長時間浸泡造成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內(nèi)壁銹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下面將對結合附圖對實施例作簡單的介紹。
[0009]圖1是本發(fā)明的摩托車后腳蹬的結構示意圖。
[0010]附圖中主要部件符號說明:
[0011]圖中:
[0012]1、上支撐桿2、下支撐桿
[0013]3、過渡桿4、通孔
[0014]5、后腳蹬。
【具體實施方式】[0015]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參見附圖1,本發(fā)明的摩托車后腳蹬,包括上支撐桿I和下支撐桿2,上支撐桿2和下支撐桿2上端通過焊接固定,后腳蹬5與上支撐桿I和下支撐桿2上端相連接;上支撐桿I和下支撐桿2另一端通過過渡桿3相連接,所述上支撐桿I和下支撐桿2的出口處設置有蓋板4。
[0017]本發(fā)明的摩托車后腳蹬,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設置有蓋板,防止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在雨季雨水灌入,防止由于雨水長時間浸泡造成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內(nèi)壁銹蝕。
[0018]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后腳蹬,包括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上端通過焊接固定,后腳蹬與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上端相連接;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另一端通過過渡桿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的出口處設置有蓋板。
【文檔編號】B62J25/00GK103847871SQ201210549640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日
【發(fā)明者】余遠平 申請人:余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