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前副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前副車架。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大多數副車架不加碰撞吸能模塊,而是在車身設計時,加碰撞梁之類結構,或者整車再裝配一個碰撞吸能的零件總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前副車架,以提高現(xiàn)有同平臺前副車架的強度, 提高整車碰撞性能。為實現(xiàn)所述目的的前副車架,包括前橫梁、后橫梁、左縱梁和右縱梁搭接而成的框架結構,其特點是,在該框架結構的前部加焊一個碰撞吸能模塊,該碰撞吸能模塊包括左、 右防撞盒和連接左、右防撞盒的前防撞橫梁,左、右縱梁底側中后部的位置加焊加強件。所述的前副車架,其進一步的特點是,左、右防撞盒、前防撞橫梁各由相對的U形件拼接而成。所述的前副車架,其進一步的特點是,各梁上開了多處電泳工藝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現(xiàn)有同平臺前副車架上加焊碰撞吸能模塊,在縱梁上加焊加強件,從而提高了整個前副車架的剛度和強度,滿足了整車碰撞要求,提高了現(xiàn)有同平臺前副車架的強度,提高整車碰撞性能而進行改進設計的新型結構前副車架。
圖1是前副車架的立體圖。圖2是圖1中沿A-A線的剖面圖。圖3是圖1中沿B-B線的剖面圖。圖4是圖1中碰撞吸能模塊和加強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4所示,前副車架包括前橫梁1、后橫梁4、左縱梁3和右縱梁2搭接而成的框架結構,在框架結構的前部加焊一個碰撞吸能模塊5,碰撞吸能模塊5包括左、右防撞盒52、53和連接左、右防撞盒52、53的前防撞橫梁51,左、右縱梁3、2底側中后部的位置加焊加強件31、21。加焊的碰撞吸能模塊5在車輛發(fā)生碰撞時起到較好的壓潰、吸能、緩沖的作用。在左、右縱梁底側中后部的位置為強度薄弱部位,加焊加強件31、21可大幅提高前副車架主體部分的剛度和強度。如圖2和圖3所示,碰撞吸能模塊主要采用U型沖片521、522、531、532搭接方式拼接而成,沖壓成型難度低、焊接變形小,大大降低了工藝難度,減少了工裝投資,廢品率及返修率大大降低。 如圖1所示,前副車架開了多處電泳工藝孔60,避免了油漆過程中靜電屏蔽、氣泡、積液等問題,油漆工藝性良好,同時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前副車架重量。
權利要求1.前副車架,包括前橫梁、后橫梁、左縱梁和右縱梁搭接而成的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 在該框架結構的前部加焊一個碰撞吸能模塊,該碰撞吸能模塊包括左、右防撞盒和連接左、 右防撞盒的前防撞橫梁,左、右縱梁底側中后部的位置加焊加強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左、右防撞盒、前防撞橫梁各由相對的U 形件拼接而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各梁上開了多處電泳工藝孔。
專利摘要前副車架可提高現(xiàn)有同平臺前副車架的強度,提高整車碰撞性能,包括前橫梁、后橫梁、左縱梁和右縱梁搭接而成的框架結構,其特點是,在該框架結構的前部加焊一個碰撞吸能模塊,該碰撞吸能模塊包括左、右防撞盒和連接左、右防撞盒的前防撞橫梁,左、右縱梁底側中后部的位置加焊加強件。
文檔編號B62D21/15GK202046368SQ201120112899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18日
發(fā)明者馮永斌, 姜泳, 王成龍, 羅建華, 舒淼 申請人: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