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用于乘用車總裝車間涂膠線擋風玻璃的盛裝。
背景技術:
目前,乘用車總裝車間涂膠線安裝擋風玻璃時,需要借助專門制作的盛具進行周轉。即先在分裝工位分裝臺上將擋風玻璃分裝完成后放入盛具中,接著移動盛具至安裝工位,再將擋風玻璃從盛具中取出,放于安裝工位的分裝臺上,以供裝配工人拿取并打膠裝配于乘用車上?,F(xiàn)有的擋風玻璃盛具如圖3所示,具有底框1、立柱2、支撐梁3、護欄11和滾輪7,其中底框1為矩形結構,在底框1底部的四個角處安裝滾輪7,底框1后框條上固定有兩根左右對稱的立柱2,兩根立柱的前端面上從上往下成對布置有支撐梁3,該支撐梁3用于托住擋風玻璃10。在兩根立柱2的外側設有直角形的護欄11,以避免擋風玻璃從左或右側滑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在于
1)需要四個盛具(每個工位兩個)才能完全實現(xiàn)周轉,四個盛具的占地空間大,不僅會影響周轉的速度,造成周轉不靈活,同時影響裝配的進度,而且?guī)齑娌环奖?,生產與管理成本較大。2)盛具周轉的工序較多,并且工人只能從盛具的前方放入或取出擋風玻璃,操作性不強,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周轉及裝配的效率低。3)在周轉的過程中需要經(jīng)常來回移動盛具,容易造成擋風玻璃碰撞損傷或者從前側滑出摔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以便于取放擋風玻璃,提高擋風玻璃的裝配效率。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包括底框(1)、立柱
(2)、支撐梁(3)、頂框(4)和橫梁(5),底框(1)為矩形結構,在所述底框(1)的正上方設有頂框(4),該頂框(4)也為矩形結構,且頂框(4)與底框(1)之間設置有四根按矩形分布的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端與頂框(4)角落處的底部相固定,立柱(2)的下端固定于底框 (1)的左框條或右框條上,在所述四根立柱(2)所圍成空間的內部從上往下設有多組支撐梁
(3),每組支撐梁(3)分為左右平行的兩根,該支撐梁(3)平行于底框(1)的左框條,并且每根支撐梁(3 )通過兩根橫梁(5 )與對應側的立柱(2 )相固定。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底框與頂框之間通過四根立柱連成立體式框架結構,強度可靠、穩(wěn)固性好。四根立柱所圍成空間的內部設置多組支撐梁,每組支撐梁均可用于放置擋風玻璃,并且擋風玻璃的取放可以從立體式框架結構的前方或后方進行,不僅取放方便,操作性強,而且有效提高了取放擋風玻璃的效率。
本發(fā)明放置于分裝工位的分裝臺與傳送帶之間,先將分裝臺上的擋風玻璃從前方放入本發(fā)明中,由支撐梁托住,接著從本發(fā)明的后方將擋風玻璃取出,并放置到傳送帶上,機器人自動完成打膠后,工人拿取并裝配于乘用車上。由此可見,本發(fā)明只需要一個就能滿足生產需求,占地空間小,庫存方便,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及管理成本。本發(fā)明用于周轉擋風玻璃時自身不需要移動,避免了因移動而造成的擋風玻璃損傷,提高了擋風玻璃的防滑安全性能。同時,擋風玻璃周轉的工序減少,一方面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擋風玻璃的周轉及裝配效率。為了取材方便、降低成本、增強結構的牢固性,所述底框(1)和頂框(4)均由方管焊接而成,所述立柱(2)也為方管,該立柱(2)通過焊接與底框(1)及頂框(4)相固定。在所述底框(1)底部的四個角處均裝有滾輪(7),其中的兩個滾輪(7)為定向輪, 另兩個滾輪(7)為萬向輪。以上結構一方面能夠使盛具在需要移動時能夠順暢、快速地進行;另一方面,當盛具用于周轉擋風玻璃時定位可靠,能夠防止盛具發(fā)生移動。在左邊兩根立柱(2)的左側或/和右邊兩根立柱(2)的右側設有扶手(6),該扶手 (6)為“U”形,由圓管彎折而成,扶手(6)的敞口端焊接在對應的立柱(2)上。扶手結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在移動盛具時可以便于操作人員抓握,以方便操作人員掌握方向。所述支撐梁(3)和橫梁(5)為直徑相等的圓管,支撐梁(3)與橫梁(5)相垂直,并且支撐梁(3)的管身與對應的橫梁(5)焊接固定。以上結構取材方便、成本低、連接牢靠、穩(wěn)固性好。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占地空間小、成本低,能夠穩(wěn)定、可靠地支撐擋風玻璃,并且取放擋風玻璃方便,易于操作,能有效避免擋風玻璃在周轉的過程中發(fā)生損壞;同時,本發(fā)明簡化了擋風玻璃安裝前周轉的工序,既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又大大提高了擋風玻璃的裝配效率。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在線使用的示意圖。圖3為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由底框1、立柱2、支撐梁3、頂框4、橫梁5、扶手6和滾輪7等部件構成。其中,底框1為矩形結構,由四根方管首尾相連焊接而成。在底框1底部的四個角處均裝有滾輪7,圖1所示左邊的兩個滾輪7為萬向輪,右邊的兩個滾輪7為定向輪。在所述底框1的正上方設置頂框4,該頂框4也為矩形結構,頂框4由四根方管焊接而成。在頂框4與底框1之間設置有四根按矩形分布的立柱2,立柱2優(yōu)選為方管。左邊兩根立柱2 的下端焊接在底框1的左框條上,上端焊接在頂框4左端角落處的底部。右邊兩根立柱2 的下端焊接在底框1的右框條上,上端焊接在頂框4右端角落處的底部。在左邊兩根立柱 2的左側設有扶手6,該扶手6為“U”形,由圓管彎折而成,扶手6的敞口端焊接在對應的立柱2上。
從圖1中可知,在四根立柱2所圍成空間的內部從上往下設有多組支撐梁3,支撐梁3的組數(shù)根據(jù)實際需要確定,每相鄰兩組支撐梁3之間的高度距離相等。每組支撐梁3 分為左右平行的兩根,該支撐梁3優(yōu)選為圓管,并平行于底框1的左框條。同組中,左邊一根支撐梁3的管身通過兩根橫梁5分別與左邊的兩根立柱2相焊接,右邊一根支撐梁3的管身通過兩根橫梁5分別與右邊的兩根立柱2相焊接。橫梁5也優(yōu)選圓管,橫梁5的直徑與支撐梁3的直徑相等,且橫梁5與支撐梁3相垂直。本發(fā)明用于周轉擋風玻璃的過程如下
圖2中,A為分裝工位,B為裝配工位。本發(fā)明放置于分裝工位的分裝臺8與傳送帶9 之間,先將分裝臺9上的擋風玻璃10從前方放入本發(fā)明中,由支撐梁3托住,接著從本發(fā)明的后方將擋風玻璃10取出,并放置到傳送帶10上,機器人自動完成打膠后,工人拿取并裝配于乘用車上。
權利要求
1.一種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包括底框(1)、立柱(2)和支撐梁(3),底框(1)為矩形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框(1)的正上方設有頂框(4),該頂框(4)也為矩形結構, 且頂框(4)與底框(1)之間設置有四根按矩形分布的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端與頂框 (4)角落處的底部相固定,立柱(2)的下端固定于底框(1)的左框條或右框條上,在所述四根立柱(2)所圍成空間的內部從上往下設有多組支撐梁(3),每組支撐梁(3)分為左右平行的兩根,該支撐梁(3 )平行于底框(1)的左框條,并且每根支撐梁(3 )通過兩根橫梁(5 )與對應側的立柱(2)相固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和頂框(4)均由方管焊接而成,所述立柱(2)也為方管,該立柱(2)通過焊接與底框(1)及頂框(4)相固定。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框(1)底部的四個角處均裝有滾輪(7),其中的兩個滾輪(7)為定向輪,另兩個滾輪(7)為萬向輪。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其特征在于在左邊兩根立柱(2)的左側或/和右邊兩根立柱(2)的右側設有扶手(6),該扶手(6)為“U”形,由圓管彎折而成,扶手(6 )的敞口端焊接在對應的立柱(2 )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梁(3)和橫梁(5)為直徑相等的圓管,支撐梁(3)與橫梁(5)相垂直,并且支撐梁(3)的管身與對應的橫梁(5)焊接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乘用車涂膠線擋風玻璃盛具,在頂框(4)與底框(1)之間設置有四根按矩形分布的立柱(2),立柱(2)的上端與頂框(4)角落處的底部相固定,立柱(2)的下端固定于底框(1)的左框條或右框條上,在四根立柱(2)所圍成空間的內部從上往下設有多組支撐梁(3),每組支撐梁(3)分為左右平行的兩根,每根支撐梁(3)通過兩根橫梁(5)與對應側的立柱(2)相固定。本發(fā)明能夠穩(wěn)定、可靠地支撐擋風玻璃,并且取放擋風玻璃方便,易于操作,能有效避免擋風玻璃在周轉的過程中發(fā)生損壞;同時,本發(fā)明簡化了擋風玻璃安裝前周轉的工序,既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又大大提高了擋風玻璃的裝配效率。
文檔編號B62B3/10GK102490772SQ201110360089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張超, 蔣華 申請人:力帆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