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區(qū)域與車輛框架之間的預定間距至少比第一緊固裝置沿軸向的厚度大,該厚度較佳地包括緊固袋的兩個袋層。當第二緊固裝置被插入直至被第一緊固裝置止擋時的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的止擋點與當第二緊固裝置與車輛側螺紋裝置完全擰緊時的第一緊固裝置與車輛框架的止擋點之間的間距也比第一緊固裝置的厚度大,該厚度較佳地包括緊固袋的兩個袋層。換言之,位于頭部區(qū)域與車輛框架之間的第二緊固裝置的圓柱形段的長度比第一緊固裝置的厚度大,該厚度較佳地包括緊固袋的兩個袋層,該圓柱形段具有與第一緊固裝置的通孔基本上相等的直徑或更小的直徑。
[0021]有利地,通過間隔段防止緊固袋的一部分被卡在第一緊固裝置與車輛框架或第二緊固裝置的頭部區(qū)域之間,這是因為始終確保第一緊固裝置與車輛框架或第二緊固裝置的頭部區(qū)域之間的間距。換言之,第一緊固裝置不被卡在車輛框架與第二緊固裝置的頭部區(qū)域之間,因而,即使第二緊固裝置與車輛側螺紋裝置牢固地擰緊,緊固袋也不會被第一緊固裝置卡住。此外,有利的是,由此能使第一緊固裝置相對于第二緊固裝置自由轉動,這進一步改善了安全氣囊的可運動性和自由展開性。此外,有利的是,第二緊固裝置與車輛框架之間的接觸遠離緊固袋地進行,即在間隔段的車輛框架側端部處進行,因而,也可有效地防止緊固袋的一部分被卡在車輛框架與第二緊固裝置之間。
[0022]較佳地,間隔裝置包括臺階段,該臺階段構造在聯接區(qū)域與頭部區(qū)域之間,其中,臺階段的直徑比第一緊固裝置的通孔直徑大,但比緊固袋的開口直徑小。
[0023]當第二緊固裝置被插過直至止擋于第一緊固裝置時,臺階段構成第一緊固裝置和第二緊固裝置的止擋點。較佳地,臺階段具有至少比緊固袋的袋層的厚度大的軸向長度。臺階段可被視為第二緊固裝置的頭部區(qū)域的一部分。
[0024]有利地,通過臺階段防止緊固袋的一部分被卡在第一緊固裝置與第二緊固裝置的頭部區(qū)域之間,這是因為臺階段確保了第一緊固裝置與第二緊固裝置的頭部區(qū)域之間的一定間距。
[0025]較佳地,第二緊固裝置具有管狀部分,其中,螺紋區(qū)域構造成管狀部分內的內螺紋,該管狀部分能與特別是呈螺栓形式的車輛側螺紋裝置連接,并且聯接區(qū)域由位于管狀部分的外側面的至少一段構成。
[0026]管狀部分可包括間隔段,并且聯接段和間隔段的軸向長度可一起對應于管狀部分的總軸向長度。通過管狀部分的螺紋孔可延伸通過頭部區(qū)域。
[0027]有利地,通過第二緊固裝置的上述構造使得能提供一種緊湊的構件,該構件允許將安全氣囊容易且可靠地緊固到車輛框架處,并且此外還有效地防止緊固袋的一部分被卡住。
[0028]較佳地,第二緊固裝置具有銷狀部分,其中,螺紋區(qū)域構造成銷狀部分處的外螺紋,所述銷狀部分能與特別是呈螺栓形式的車輛側螺紋裝置連接,并且聯接區(qū)域由位于螺紋區(qū)域與頭部區(qū)域之間的銷狀部分的軸環(huán)的至少一部分構成。
[0029]外螺紋可連接到第二緊固裝置的銷狀部分上的軸環(huán)處。軸環(huán)不具有外螺紋,因而,軸環(huán)也可被稱為銷狀部分的無螺紋段。軸環(huán)具有至少比外螺紋的內徑大的直徑。軸環(huán)除了聯接區(qū)域外還包括間隔段。臺階段可在頭部區(qū)域側連接到軸環(huán)。
[0030]有利地,通過第二緊固裝置的上述構造、通過簡單地修改常見的螺栓可將安全氣囊容易且可靠地緊固到車輛框架處,并且此外還有效地防止緊固袋的一部分被卡住。
[0031]較佳地,第一緊固裝置可轉動地布置在緊固袋內。
[0032]可轉動在此意味著第一緊固裝置可圍繞通孔的縱向軸線相對于緊固袋轉動并且反之亦然。特別是,這可通過第一緊固裝置的圓盤形狀和緊固袋內部的對應自由空間來實現。
[0033]有利地,由于第一緊固裝置在緊固袋內可轉動,因而安全氣囊能在充氣時自由且不受阻礙地展開。
[0034]較佳地,第一緊固裝置的通孔與第二緊固裝置的聯接區(qū)域構造成使第二緊固裝置借助可預定的夾持力與第一緊固裝置夾緊連接,其中,可預定的夾持力防止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落出。
[0035]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的夾緊連接可特別是通過壓配合來實現。替代地或附加地,聯接區(qū)域可實施成槽,第一緊固裝置卡入或扣入到該槽內。在此,夾持力或保持力可調節(jié)成能防止在安裝時常規(guī)地操縱安全氣囊時落出。
[0036]有利地,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已經預安裝在緊固袋內,而沒有損壞第二緊固裝置的危險。因此,能減少安裝耗費,這是因為取消了多個部件的操縱。
[0037]較佳地,可預定的夾持力實現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之間的相對轉動。
[0038]可預定的夾持力可調節(jié)成使施加于緊固袋的力或扭矩在安全氣囊在緊固袋位置不正的情況下進行充氣時足以將第一緊固裝置相對于第二緊固裝置轉動到正確的位置。
[0039]有利地,即便不能確保第一緊固裝置相對于緊固袋可自由轉動,也能確保在充實時安全氣囊自由且不受阻礙地展開。
[0040]較佳地,間隔裝置構造成防止在第二緊固裝置與車輛側螺紋裝置擰緊時第一緊固裝置被卡在第二緊固裝置與車輛框架之間。
[0041]換言之,當第二緊固裝置與車輛側螺紋裝置緊密擰緊時,間隔裝置防止第一緊固裝置被卡在第二緊固裝置或其頭部區(qū)域或臺階段與車輛框架之間。
[0042]有利地,由此可確保第一緊固裝置相對于第二緊固裝置或相對于車輛框架的自由轉動,因而,即便不能確保第一緊固裝置相對于緊固袋的自由轉動,安全氣囊也能自由且無阻礙地展開。
【附圖說明】
[0043]接下來,根據附圖來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式。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受限于下面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更確切地說,可設想任意的實施方式,只要它們落入權利要求的范圍內。此外,各個實施例方式的各個特征之間可彼此交換或彼此組合。
[0044]圖1分別以立體圖和側視圖來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的第一緊固裝置和第二緊固裝置。
[0045]圖2以立體圖示出處于連接狀態(tài)下的、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的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
[0046]圖3以立體圖示出如何將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引入到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的緊固袋內。
[0047]圖4以立體圖和側視圖示出處于預安裝狀態(tài)下的、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
[0048]圖5以側視圖示出處于緊固到車輛框架處的狀態(tài)下的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
[0049]圖6以立體圖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的第一緊固裝置。
[0050]圖7以側視圖示出處于引入到安全氣囊的緊固袋內的狀態(tài)下的、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的第一緊固裝置。
[0051]圖8以立體圖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的第二緊固裝置。
[0052]圖9以立體圖示出處于連接狀態(tài)下的、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的第一和第二緊固裝置。
[0053]圖10以側視圖示出處于緊固到車輛框架處的狀態(tài)下的、根據第四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
【具體實施方式】
[0054]圖1(a)以立體圖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的第一緊固裝置2。第一緊固裝置2具有圓盤形狀,并且具有布置在中心的通孔4,并且具有環(huán)繞該通孔4的升高部6或加厚部6,其中,圍繞通孔4的升高部構成管段。第一緊固裝置2可環(huán)繞于其外邊緣處具有升高部8或加厚部8。
[0055]圖1 (b)以側視圖示出該第一緊固裝置2。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