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新能源車輛,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支架、支架組件以及車輛。
背景技術:
1、新能源車輛由于其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優(yōu)勢成為車輛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能源車輛的發(fā)展,人們對新能源車輛的續(xù)航里程的要求也在提高,為滿足新能源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動力損耗能夠及時得到補充,通過換電以及時補充動力損耗的方案應運而生。
2、對于新能源車輛而言,如何降低換電成本是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支架、支架組件以及車輛,其能夠有效地降低換電成本。
2、本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3、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支架,用于安裝于車架,支架上設置有多組掛載部,每組掛載部用于可拆卸地連接一個電池。
4、上述方案中,支架可以安裝于車輛的車架上。通過在車架上設置多組掛載部,能夠使得車輛基于不同的續(xù)航需求,調節(jié)需要更換的電池的數(shù)量(也即,按需換電,例如,當需求續(xù)航較短時,可以將較少數(shù)量的電池安裝于多組掛載部中對應組數(shù)的掛載部上;當需求續(xù)航較長時,可以將較多數(shù)量的電池安裝于多組掛載部中對應組數(shù)的掛載部上),從而節(jié)省出額外的電池的成本,進而有效地降低車輛的換電成本。
5、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支架具有多個容納空間,多個容納空間沿第一方向排列,每個容納空間用于容納一個電池,每個容納空間對應設置有一組掛載部。
6、上述方案中,通過在第一方向上設置多個容納空間,且每個容納空間對應設置有一組掛載部,能夠使得每一個電池有序地安裝于對應的容納空間中,電池與電池之間互不干涉,進而提高換電效率。
7、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容納空間具有向下開放的開口,開口用于供電池進入或離開容納空間。
8、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向下開放的開口,能夠便于電池由車架的下方進入或者離開容納空間,能夠節(jié)省車架之上的空間,降低換電機構在換電時對車架之上的空間的占用導致對車輛的干涉致使車輛受損的風險。
9、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掛載部設置于容納空間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
10、上述方案中,通過將掛載部設置于容納空間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能夠在第一方向上有效地約束連接電池,降低電池脫離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可靠性。
11、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掛載部設置于容納空間的沿第一方向上的相對兩端。
12、上述方案中,通過將掛載部設置于容納空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對一端,能夠在第一方向上有效地約束連接電池,使得電池受力均勻,降低電池脫離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可靠性。
13、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容納空間沿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設置于第一端的掛載部與設置于第二端的掛載部錯位設置。
14、上述方案中,通過將容納空間中的位于相對兩端的掛載部錯位設置,一方面,針對電池的安裝起到防呆效果,降低電池錯裝的風險;再一方面,針對支架的安裝起到防呆效果,降低支架錯裝的風險。
15、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相鄰的兩個容納空間彼此靠近的一端的掛載部錯位設置。
16、上述方案中,在換電時,可以通過多個換電執(zhí)行端(例如換電批頭)同時作用于多個掛載部與電池相互連接的部位。相鄰的兩個容納空間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為此,通過將相鄰的兩個容納空間的彼此靠近的一端的掛載部錯位設置,能夠降低相鄰的兩個換電執(zhí)行端相互干涉的風險,使得多個換電執(zhí)行端能夠同時工作,提高換電效率。
17、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容納空間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重力方向相互垂直。
18、上述方案中,容納空間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理解為容納空間用于容納的電池單體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也即電池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為電池的長度。為此,當掛載部設置于容納空間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可以理解為,掛載部對應于電池的較短尺寸的兩側,較對應于電池的較長尺寸的兩側而言,能夠降低因電池中部受重力向下塌陷的風險,提高電池與支架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
19、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支架包括多個掛載梁,多個掛載梁沿第一方向間隔設置,每個掛載梁沿第二方向延伸,相鄰兩個掛載梁之間形成一個容納空間,掛載部設置于掛載梁,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20、上述方案中,一方面通過將掛載部設置于掛載梁上,且將多個掛載梁沿第一方向間隔設置,以使得多個掛載梁能夠共同地承受電池的重量,能夠有效地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另一方面,將多個掛載梁沿第一方向間隔設置,以能夠在第一方向上有序地承載多個電池,提高換電效率。
21、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支架還包括連接部,連接部連接于掛載梁,連接部用于與車架的縱梁連接。
22、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連接部,能夠有效地將掛載梁與車架的縱梁連接,使得掛載梁通過掛載部有效地承載電池,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可靠性。
23、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每個掛載梁上設置有兩個連接部,兩個連接部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兩個連接部和掛載梁共同圍成向上開口的凹槽,凹槽用于供車架穿過。
24、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兩個連接部,一方面,能夠形成避讓車架的縱梁的凹槽;另一方面能夠使得連接部連接對應的縱梁的外側面,也即車架的兩個縱梁分別被對應的連接部連接,以使得掛載單元與車架之間具有穩(wěn)定的連接關系,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提高車輛行駛的可靠性;再一方面,由于設置有兩個連接部,且兩個連接部沿車架的橫向間隔設置,也即掛載梁能夠設置更多的掛載部,以掛載體積更大的電池,進而有效地提高車輛的續(xù)航;再一方面,凹槽為供車架穿過的部位,故第二方向可以看作車架的一對縱梁的排列方向也即車架的橫向,故電池可以按照車架的橫向設置,多個電池按照車架的縱向排列,以盡可能地使得電池的重心趨近于車輛的中心,提高車輛的行駛可靠性。
25、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支架還包括肋板,肋板位于連接部的背離凹槽的一側,肋板連接連接部和掛載梁。
26、上述方案中,通過在車架的外側設置肋板,一方面能夠合理利用連接部和掛載梁之間的空間,另一方面能夠提高連接部和掛載梁的結構強度,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可靠性。
27、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肋板靠近掛載梁的一端設置有彎折部,肋板通過彎折部與掛載梁連接。
28、上述方案中,通過在肋板的靠近掛載梁的端部設置彎折部以能夠提高肋板與掛載梁的連接面積,從而提高肋板與掛載梁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
29、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肋板靠近掛載梁的一端形成有缺口,缺口對應掛載部設置。
30、上述方案中,通過在肋板靠近掛載梁的一端設置缺口,以能夠空余出掛載部上方的空間,降低電池掛載于掛載部時被肋板干涉的風險。
31、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肋板與掛載梁一體成型。
32、上述方案中,肋板和掛載梁為一體成型制得而得(例如肋板和掛載梁通過輥壓工藝制得),故肋板和掛載梁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能夠有效地承載電池,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可靠性。
33、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掛載梁和肋板為分體結構。
34、上述方案中,掛載梁和肋板可以為分體結構,二者可以通過簡單的工藝進行連接(例如焊接、鉚接、螺紋件連接或者其他方式連接),能夠有效地降低支架的制造難度和制造成本。
35、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多個掛載梁包括位于中間的第一掛載梁和第二掛載梁,第一掛載梁上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個連接部,第二掛載梁上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個連接部,第一掛載梁上的連接部與第二掛載梁上的連接部之間形成供車架穿過的通道,連接部用于與車架的縱梁連接。
36、上述方案中,通過在第一掛載梁上設置沿第二方向間隔排列的多個連接部、在第二掛載梁上設置沿第二方向間隔排列的多個連接部,且使得第一掛載梁上的連接部與第二掛載梁上的連接部之間形成供車架穿過的通道,以限定出第一方向可以為車架的橫向(也即車架的一對縱梁的排列方向),從而限定出電池沿著車架的縱向設置,多個電池沿著車架的橫向排列,為電池的布局提供更多的選擇,進而提高支架的兼容性。
37、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支架還包括第一連接梁,第一連接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連接梁連接相鄰兩個掛載梁。
38、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一連接梁,以使得相鄰的兩個掛載梁相互連接,從而提高相鄰兩個掛載梁的結構穩(wěn)定性,能夠有效地承載電池,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穩(wěn)定性。
39、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支架還包括肋板,肋板位于連接部的背離通道的一側,肋板連接連接部和第一連接梁。
40、上述方案中,通過在車架的外側設置肋板,一方面能夠合理利用車架外側的空間,另一方面能夠提高連接部和第一連接梁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掛載梁的結構強度,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可靠性。
41、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連接部沿重力方向延伸。
42、上述方案中,通過將連接部設置為沿重力方向延伸,以使得連接部在重力方向上具有較大的面積連接于縱梁,從而提高掛載梁與縱梁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可靠性。
43、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連接部為肋板的翻邊,肋板與連接部相互垂直設置。
44、上述方案中,連接部可以為肋板的翻邊,也即連接部和肋板一體成型制得,能夠使得連接部和肋板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能夠有效地提供掛載梁的結構強度,從而有效地承載電池,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
45、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肋板包括層疊設置的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連接部包括第一子連接部和第二子連接部,第一子連接部為第一肋板的翻邊,第二子連接部為第二肋板的翻邊。
46、上述方案中,肋板可以為雙層板結構,由于肋板為雙層板結構故肋板可以形成兩個朝向相反的翻邊,也即形成第一子連接部和第二子連接部,使得肋板和縱梁之間具有較大的連接面積,提高肋板和縱梁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掛載梁的結構強度,使得掛載梁有效地承載電池,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
47、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支架還包括第二連接梁,第二連接梁連接相鄰的兩個連接部。
48、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二連接梁連接相鄰的兩個連接部,能夠提高連接部的結構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支架的結構穩(wěn)定性,降低電池脫離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穩(wěn)定性。
49、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連接部上設置有加強片,加強片用于連接車架。
50、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加強片能夠有效地提高連接部的結構強度,提高連接部和車架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支架的結構穩(wěn)定性,降低電池脫離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穩(wěn)定性。
51、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掛載梁為方管梁。
52、上述方案中,通過將掛載梁設置為方管梁,一方面材料成本低,再一方面,材料結構強度高,能有效地承載電池,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
53、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多個掛載梁的位于中間的兩個掛載梁上設置有兩列掛載部,該兩列掛載部錯位設置。
54、上述方案中,在換電時,可以通過多個換電執(zhí)行端(例如換電批頭)同時作用于多個掛載部與電池相互連接的部位。位于中間的兩個掛載梁可以掛載兩個電池,通過將該兩個掛載梁上的兩列掛載部錯位設置,能夠降低相鄰的兩個換電執(zhí)行端相互干涉的風險,使得多個換電執(zhí)行端能夠同時工作,提高換電效率。
55、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掛載部包括形成于掛載梁上的掛載孔;掛載孔沿重力方向貫穿掛載梁。
56、上述方案中,一方面,掛載部結構簡單,便于制造;另一方面,因掛載部結構簡單,故電池與掛載部的連接方式也簡單,能夠有效地提高換電效率。
57、根據(jù)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掛載部還包括掛載套筒,掛載套筒設置于掛載孔內。
58、上述方案中,通過在掛載孔內設置掛載套筒,能夠提高掛載部的結構強度,使得電池能夠穩(wěn)定地連接于支架,降低電池脫落的風險,提高車輛的行駛穩(wěn)定性。
59、第二方面,本技術一些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支架組件,支架組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項的支架和多個第一連接器。多個第一連接器設置于支架,第一連接器的數(shù)量與掛載部的組數(shù)相等,每個第一連接器用于與一個電池的第二連接器連接。
60、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多個第一連接器以及在支架上設置多組掛載部,以能夠基于續(xù)航需求,調節(jié)需要更換的電池的數(shù)量(也即,按需換電,例如,當需求續(xù)航較短時,可以將較少數(shù)量的電池安裝于多組掛載部中對應組數(shù)的掛載部上,且每個電池的第二連接器與對應的第一連接器連接;當需求續(xù)航較長時,可以將較多數(shù)量的電池安裝于多組掛載部中對應組數(shù)的掛載部上,且每個電池的第二連接器與對應的第一連接器連接),從而節(jié)省出額外的電池的成本,進而有效地降低換電成本。
61、第三方面,本技術一些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支架組件和至少一個電池。每個電池與一組掛載部可拆卸地連接。
62、上述方案中,提供一種車輛,該車輛中的車輛能夠按需換電,也即根據(jù)自身的續(xù)航需求,調節(jié)換電電池的數(shù)量,以實現(xiàn)降低換電成本的目的。
63、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