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方法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交通工具的舒適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座椅是交通工具必備的部件。在炎熱的環(huán)境,進入交通工具瞬間,由于內部長時間日照產生的高溫,座椅溫度也非常高,即使打開空調制冷,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調節(jié)座椅溫度,使座椅溫度降低;在嚴寒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溫度低,由于座椅本身溫度較低,即使打開空調加熱,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調節(jié)座椅溫度,使座椅溫度升高,降低乘客舒適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無法調節(jié)座椅溫度的不足,提供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方法及系統(tǒng)。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包括:
溫度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座椅溫度;
制冷機,用于對所述座椅進行制冷;
加熱器,用于對所述座椅進行加熱;
控制單元,用于當所述座椅溫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不同時,控制所述制冷機或所述加熱器調節(jié)所述座椅溫度。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單元,具體用于當所述座椅溫度高于所述預先設置的溫度時,控制制冷機對所述座椅進行制冷,當所述座椅溫度低于所述預先設置的溫度時,控制加熱器對所述座椅進行加熱。
進一步的,所述座椅包括坐墊和靠背,所述制冷機設置在所述靠背頂部,所述加熱器設置在所述坐墊上,所述制冷機和所述加熱器通過換熱組件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換熱組件包括:
導熱管,用于傳輸所述座椅的能量,所述導熱管內設置有制冷介質,所述導熱管一端與所述制冷機連接,所述導熱管另一端與所述加熱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換熱組件還包括:
導熱板,用于安裝所述導熱管,所述導熱板設置在所述坐墊和所述靠背上,所述導熱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導熱管相對應的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換熱組件還包括:
設置在所述坐墊底部和所述靠背底部的隔熱板。
進一步的,所述制冷機為回熱式制冷機。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器為熱敏電阻加熱器。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方法,包括:
溫度檢測步驟,包括:檢測所述座椅的溫度;
座椅溫度調節(jié)步驟,包括:當所述座椅溫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不同時,控制制冷機或加熱器調節(jié)所述座椅溫度。
進一步的,所述座椅溫度調節(jié)步驟,具體包括:
制冷機制冷步驟,包括:當所述座椅溫度高于所述預先設置的溫度時,設置在所述靠背頂部的所述制冷機對所述座椅進行制冷;
加熱器加熱步驟,包括:當所述座椅溫度低于所述預先設置的溫度時,設置在所述坐墊上的所述加熱器對所述座椅進行加熱;
所述制冷機和所述加熱器通過換熱組件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檢測座椅溫度,當座椅溫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不同時,控制制冷機或加熱器對座椅進行制冷或加熱,從而使座椅溫度達到用戶所需溫度,提高座椅舒適度。
附圖說明
參見附圖,本發(fā)明的公開內容將變得更易理解。應當理解:這些附圖僅僅用于說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側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在不變更本發(fā)明實質精神下,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可相互替換的多種結構方式以及實現(xiàn)方式。因此,以下具體實施方式以及附圖僅是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示例性說明,而不應當視為本發(fā)明的全部或視為對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說明書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頂部、底部等方位用語是相對于各附圖中所示的構造進行定義的,它們是相對的概念,因此有可能會根據(jù)其所處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狀態(tài)而進行相應地變化。所以,也不應當將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語解釋為限制性用語。
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包括:
溫度檢測單元11,用于檢測所述座椅溫度;
具體的,通過傳感器檢測座椅溫度。
制冷機12,用于對所述座椅進行制冷;
加熱器13,用于對所述座椅進行加熱;
控制單元14,用于當所述座椅溫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不同時,控制所述制冷機或所述加熱器調節(jié)所述座椅溫度。
具體的,預先設置的溫度可以是用戶通過輸入設備輸入所需的溫度,也可以是預先存儲在控制單元14內的溫度,比如當在炎熱的夏天時,交通工具的室內由于日照強烈產生高溫,需要對座椅降溫,用戶通過輸入設備設置座椅溫度為25℃,當溫度檢測單元11檢測到座椅溫度高于用戶輸入的25℃時,控制單元14控制制冷機12對座椅進行制冷直到座椅溫度為25℃;在寒冷的冬天時,交通工具的室內溫度降低,需要對座椅加熱,用戶通過輸入設備設置座椅溫度為25℃,當溫度檢測單元11檢測到座椅溫度低于用戶輸入的25℃時,控制單元14控制加熱器13對座椅進行加熱直到座椅溫度為25℃,從而實現(xiàn)根據(jù)預先設置的溫度自動調節(jié)座椅溫度。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檢測座椅溫度,當座椅溫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不同時,控制制冷機或加熱器對座椅進行制冷或加熱,從而使座椅溫度達到用戶所需溫度,提高座椅舒適度。
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側視圖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坐墊21和靠背22,
溫度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座椅溫度;
具體的,通過傳感器檢測座椅溫度。
制冷機12,用于當所述座椅溫度高于所述預先設置的溫度時,對所述座椅進行制冷,所述制冷機設置在所述靠背頂部;
具體的,制冷機12為回熱式制冷機。
加熱器13,用于當所述座椅溫度低于所述預先設置的溫度時,對所述座椅進行加熱,所述加熱器設置在所述坐墊上;
具體的,加熱器13為熱敏電阻加熱器。
換熱組件23,用于調節(jié)所述座椅溫度,所述換熱組件一端與所述制冷機連接,所述換熱組件另一端與所述加熱器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換熱組件23包括:
導熱管231,用于傳輸所述座椅的能量,所述導熱管231內設置有制冷介質,所述導熱管231一端與所述制冷機12連接,所述導熱管231另一端與所述加熱器13連接。在導熱管231內設置制冷介質,并通過導熱管231連接制冷機12和加熱器13,實現(xiàn)更好地傳遞座椅的能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換熱組件23還包括:
導熱板232,用于安裝所述導熱管231,所述導熱板232設置在所述坐墊21和所述靠背22上,所述導熱板232上設置有與所述導熱管231相對應的凹槽。通過在坐墊21和靠背22上設置導熱板232,使座椅上的溫度能夠均勻分布。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換熱組件23還包括:
設置在所述坐墊21底部和所述靠背22底部的隔熱板233,隔熱板233用于防止所述座椅的溫度向所述坐墊21的底部和所述靠背22的底部擴散。由于坐墊21和靠背22的底部沒有接觸到人體表面,所以通過在坐墊21的底部和靠背22的底部設置隔熱板233,防止座椅的溫度向坐墊21的底部和靠背22的底部擴散,延長對座椅溫度的調節(jié)時間,降低工作效率。
其工作原理如下:
當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到座椅溫度高于預先設置的溫度時,啟動制冷機12,制冷機12在電驅動下,制冷機12內的冷頭將冷量傳遞給換熱組件23內的導熱管231,導熱管231內的制冷介質因受冷而迅速液化,在重力作用下,冷卻的制冷介質沿著導熱管231向下流動,在流動過程中吸收座椅熱量,將座椅熱量轉化為蒸汽,蒸汽沿著導熱管231向上移動,當重新到達制冷機12的冷頭時又被冷卻成液體,如此重復循環(huán),實現(xiàn)對座椅制冷作用。當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到座椅溫度低于預先設置的溫度時,啟動加熱器13,加熱器13將熱量傳遞給導熱管231,導熱管231內的制冷介質因受熱蒸發(fā),沿著導熱管231向上流動,一直放熱冷凝,轉換為液體,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坐墊21底部,再被加熱器13加熱蒸發(fā),如此重復循環(huán),實現(xiàn)對座椅加熱作用。因此,通過制冷機12和加熱器13的作用實現(xiàn)對座椅溫度調節(jié),使座椅溫度達到用戶所需溫度,提高座椅舒適度。
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方法的流程圖,包括:
步驟S401:檢測所述座椅的溫度;
具體的,通過傳感器檢測座椅溫度。
步驟S402:當所述座椅溫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不同時,控制制冷機或加熱器調節(jié)所述座椅溫度。
具體的,預先設置的溫度可以是用戶通過輸入設備輸入所需的溫度,也可以是預先存儲在控制單元內的溫度,比如當在炎熱的夏天時,交通工具的室內由于日照強烈產生高溫,需要對座椅降溫,用戶通過輸入設備設置座椅溫度為25℃,當檢測到座椅溫度高于用戶輸入的25℃時,控制制冷機對座椅進行制冷直到座椅溫度為25℃;在寒冷的冬天時,交通工具的室內溫度降低,需要對座椅加熱,用戶通過輸入設備設置座椅溫度為25℃,當檢測到座椅溫度低于用戶輸入的25℃時,控制加熱器對座椅進行加熱直到座椅溫度為25℃,從而實現(xiàn)根據(jù)預先設置的溫度自動調節(jié)座椅溫度。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檢測座椅溫度,當座椅溫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不同時,控制制冷機或加熱器對座椅進行制冷或加熱,從而使座椅溫度達到用戶所需溫度,提高座椅舒適度。
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座椅溫度自動調節(jié)方法的流程圖,包括:
步驟S501:檢測所述座椅的溫度;
具體的,通過傳感器檢測座椅溫度。
步驟S502:判斷所述座椅溫度是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相同;
具體的,判斷座椅溫度是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相同,如果是執(zhí)行步驟S503,否則執(zhí)行步驟S504。
步驟S503:當所述座椅溫度高于所述預先設置的溫度時,設置在所述靠背頂部的所述制冷機對所述座椅進行制冷;
具體的,制冷機為回熱式制冷機。
步驟S504:當所述座椅溫度低于所述預先設置的溫度時,設置在所述坐墊上的所述加熱器對所述座椅進行加熱;
具體的,加熱器為熱敏電阻加熱器。
步驟S505:調節(jié)所述座椅溫度。
具體的,通過導熱管傳輸座椅的能量,調節(jié)座椅溫度。當檢測座椅溫度高于預先設置的溫度時,啟動制冷機對座椅進行制冷,制冷機在電驅動下,制冷機內的冷頭將冷量傳遞給換熱組件內的導熱管,導熱管內的制冷介質因受冷而迅速液化,在重力作用下,冷卻的制冷介質沿著導熱管向下流動,在流動過程中吸收座椅熱量,將座椅熱量轉化為蒸汽,蒸汽沿著導熱管向上移動,當重新到達制冷機的冷頭時又被冷卻成液體,如此重復循環(huán),實現(xiàn)對座椅制冷作用。當檢測座椅溫度低于預先設置的溫度時,啟動加熱器對座椅進行加熱,加熱器將熱量傳遞給導熱管,導熱管內的制冷介質因受熱蒸發(fā),沿著導熱管向上流動,一直放熱冷凝,轉換為液體,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坐墊底部,再被加熱器加熱蒸發(fā),如此重復循環(huán),實現(xiàn)對座椅加熱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檢測座椅溫度,當座椅溫度與預先設置的溫度不同時,控制制冷機或加熱器對座椅進行制冷或加熱,從而使座椅溫度達到用戶所需溫度,提高座椅舒適度。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和較佳的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fā)明原理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若干其它變型,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