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池盒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池盒組,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三明治夾層結構的電池盒組,其整體結構的剛性強,而且其所有電池單元的主體部位皆可曝露于空氣中,沒有被電池盒遮蔽,因此能夠被自然對流的空氣冷卻,尤其是車輛行進時的風能夠充分冷卻所有電池單元, 不必再另裝強制冷卻設備,因此整體達到重量大幅減少、空間減少、不必強制冷氣設備、故障機率降低、成本大幅降低的優(yōu)點。
背景技術:
由于鋰類電池具有危險性,其中鋰元素有可能因使用不當過熱而引起燃燒爆炸, 故在使用時最忌過熱,如何讓鋰類電池能獲得良好的散熱,是其電池盒組設計時要考慮的重點之一,而且鋰類電池因受限于其特性,不能制作成很大功率的電池單元,電池單元的個體如果被制成太大尺寸規(guī)格,則本身內部就可能因為散熱不良而有爆炸的顧慮,所以基于安全的考量有最大尺寸規(guī)格的限制,如果應用上想要產生更大的功率時,必須將許多小的電池單元,經過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的方式組合成更大功率及更大儲蓄能量的大電池組,以串聯(lián)方式能提高其總電壓值,以并聯(lián)方式能提高其總電流值。目前鋰類電池被使用于車輛上時,為了增加整車續(xù)航力及馬達出力,使達到一般消費者能接受的巡回距離及加速度,必須增大其電池的儲蓄能量值,也就是說需要增加電池的功率及能量,但受限于鋰類電池的材料特性,所以只能以上述串并聯(lián)組合更多件電池單元的方式,達到所需要的電池組總規(guī)格。此時電池單元組合的電池組已具有相當?shù)闹亓?,若要裝置于車輛上使用,必須再容納于電池盒組之中,此電池盒組的結構又需具備足夠強度,以確保使用時電池組不會松脫,而且需具備防水功能,以確保電路不會漏電。一般的車輛應用上其電池盒組采用全封閉的方式,將所有電池單元包裝在封閉的結構件容器中,再另外使用電風扇元件將空氣抽出電池盒組,形成空氣對流風以強制冷卻其電池單元,或使用水冷卻方式帶走電池的熱量;如此的構造方式,需使用很大的電池盒組將所有電池單元皆包裝在內,由于此電池盒組還要具備大的結構強度,因此其總重量隨之大幅度增加,如果其中的電池單元尺寸改變時,整個電池盒組的尺寸也必須改變,而且強制冷卻所需的設備成本及耗電成本也不小,若冷卻設備故障可能造成電池很快的升溫而停止放電,因此增加了電池盒組故障的機率;也就是說傳統(tǒng)的車用電池置于其電池盒組之后,具有空間大、重量重、零組件多、成本高、對不同規(guī)格尺寸電池單元的容納彈性低、故障機率高等等缺點。為改善上述缺點,相關技術領域人士的作法可概分為兩種,一是由電池本身著手, 試圖采用新材料來提高電池單元的能量密度,以降低使用時的總體重量及尺寸空間,這方面的研究主要由上游的電池制造業(yè)者及電池開發(fā)研究業(yè)者為之,希望由基本面上徹底解決問題;另一種研究方向是由電池盒組的包裝方式著手,亦即當使用同樣規(guī)格與數(shù)量的電池單元時,如何由包裝機構方面的創(chuàng)新方式來降低電池盒組所需的材料尺寸并重量及成本,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由下游的電池使用者亦即車輛業(yè)界進行,希望由應用面上獲得整體的改善效果。由于電動車輛被公認具有很大前途,越來越多人力物力資源投入于其中,因此上述的兩種研究方向都呈現(xiàn)很激烈的競爭狀況。針對專利而言,例如美國專利7690464、中國臺灣專利M354528、M366407、 M372796、M384780,均揭露電池盒組殼體的改良技術,亦即上述電池盒組的包裝方式改良, 但是,現(xiàn)有專利均無法跳脫以封閉殼體收納電池單元組的方式,必須先將多個電池單元組裝成為一電池單元組后,再將電池單元組放入殼體內,并且必須將電池單元組固定于殼體內,以避免因為晃動而導致電池單元組與殼體產生碰撞而損壞,而后再將一蓋體與殼體相互組裝,以將電池單元組封閉于殼體內,如此的結構及組裝方式,始終無法克服傳統(tǒng)電池盒組體積龐大、重量重、冷卻效果不良、冷卻成本高等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缺失,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池盒組,具有三明治夾層結構,其整體結構的剛性強,而且其所有電池單元的主體部位皆可曝露于空氣中,沒有被電池盒遮蔽,因此能夠被自然對流的空氣冷卻,尤其是車輛行進時的風能夠充分冷卻所有電池單元,不必再另裝強制冷卻設備,因此整體達到重量大幅減少、空間減少、不必強制冷氣設備、故障機率降低、成本大幅降低的優(yōu)點。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電池盒組,其包含多個電池單元,其具有一主體,該主體具有一長度,該主體沿其長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對的兩個端部;兩個固定座,每一該固定座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位于相對兩側,該兩個固定座分別設置于該電池單元主體的相對的兩個端部,該多個電池單元被夾持于該兩個固定座的該第一面之間;兩個外殼,該兩個外殼分別設置于該兩個固定座的該第二面,該夾持有多個電池單元的該兩個固定座被夾持于該兩個外殼之間;以及多個固定裝置,用以提供一夾持力于該兩個外殼,使該兩個外殼相對靠合并將該兩個固定座及該多個電池單元夾持于該兩個外殼之間,該夾持力具有一力作用方向,該力作用方向平行于該電池單元主體的長度延伸方向。為使貴審查委員對于本發(fā)明的結構目的和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同,茲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實施例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結合有間隔元件的螺栓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間隔元件的另一實施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5是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形式的電池單元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組合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實施例設置于車架上的結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100A-電池盒組10、IOA-第一外殼Ila Ild-凸緣12a、12b、12c-孔洞13-固定耳131-固定孔14-感測元件141-信號線15-固定件16-螺帽17-第一電極連接片171-感測元件固定孔172-電極固定孔20a、20b-第二電極連接片21a、21b-電極固定孔22-正極電源線221-輸入接頭222-輸出接頭223-膠塊23-螺栓24-螺帽25-電路板27-負極電源線271-輸入接頭272-輸出接頭29-信號線束信號接頭292-膠塊32-墊襯33、33A_ 第一固定座331-電池單元承孔332-承座333-第一固定座的第一面334-第一固定座的第二面36-墊襯37、37A_ 第二固定座371-電池單元承孔372-承座
373-第二固定座的第一面374-第二固定座的第二面40、40A-第二外殼41a 41d_ 凸緣42-固定耳421-固定孔50、50A-螺栓51、51A、51B-螺帽52、52B_ 間隔元件52A-間隔段MA、53B-螺紋段54A-螺栓頭60A-固定片6IA-固定孔62A-螺栓70、70A-電池單元71、71A-主體72、72A_ 正電極73、73A-負電極200-車架201-保護蓋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隨附的附圖來描述本發(fā)明為達成目的所使用的技術手段與功效,而以下附圖所列舉的實施例僅為輔助說明,以利貴審查委員了解,但本案的技術手段并不限于所列舉附圖。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電池盒組100,其主要是由多個電池單元 70、一第一固定座33、一第二固定座37、一第一外殼10以及一第二外殼40構成,該多個電池單元70被夾持于該第一固定座33與第二固定座37之間,該夾持有多個電池單元70的該第一固定座33與第二固定座37又被夾持于該第一外殼10及第二外殼40之間,形成一三明治型態(tài)的夾層結構。該電池單元70具有一圓柱形的主體71,該主體71具有一長度,該主體71沿其長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對的兩個端部,該主體71以具相當剛性的金屬材料(例如不銹鋼材料) 制作的硬質殼體,該電池單元70的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兩電極接頭位于該圓柱形主體 71的同一端部,由該多個電池單元70組成一電池組,每一電池單元70的圓柱形主體71的長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每一電池單元70具有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的端部朝向同一方向。該第一固定座33、一第二固定座37分別設置于該電池單元70的軸向兩個端部,該第一固定座33具有一第一面333以及一第二面334,該第一面333與該第二面334位于相對兩側,該第二固定座37具有一第一面373以及一第二面374,該第一面373與該第二面 374位于相對兩側,每一電池單元70具有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的軸向端部均朝向該第一固定座33的該第一面333 (亦即第一固定座33及第二固定座37的第二面334、374為不接觸電池單元70之面),該電池單元70不具有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的該軸向端部則朝向該第二固定座37的該第一面373,在該第一固定座33的該第一面333設有多個電池單元承孔 331,該電池單元承孔331貫穿該第一固定座33,在每一電池單元承孔331內設有一具有防水特性的墊襯36,該墊襯36可為0形環(huán)或防水軟硬墊片或者涂膠,或為配合固定座將多個墊片連接成一整片的型式以利組裝作業(yè)者,該第二固定座37的該第一面373也設有多個電池單元承孔371,該電池單元承孔371貫穿該第二固定座37,該第一固定座33及第二固定座37的電池單元承孔331、371的位置相互對應,該電池單元70具有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 的軸向端部插設于該第一固定座33的電池單元承孔331內,該襯墊36介于該電池單元70 具有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的軸向端部與該電池單元承孔331之間,通過該襯墊36提供防水隔絕功能,避免水氣滲漏或灰塵由該電池單元承孔331侵入該電池單元70,由于該第一固定座33及第二固定座37的電池單元承孔331、371的位置相互對應,因此每一電池單元 70不具有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的軸向端部可插置于該第二固定座37相對應的電池單元承孔371,該電池單元70即可穩(wěn)固地被夾持于該第一固定座33及第二固定座37的第一面 333,373之間,且該電池單元70的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兩電極接頭穿過該第一固定座33 的電池單元承孔331,此外,在該第一固定座33的第二面334設有一承座332,該承座332的尺寸略小于該第一固定座33的尺寸,且該承座332凸出于該第一固定座33的第二面334, 在該第二固定座37的第二面374也設有一承座372,該承座372的尺寸略小于該第二固定座37的尺寸,且該承座372凸出于該第二固定座37的第二面374,在該承座332設有多個第一電極連接片17,該第一電極連接片17具有兩個電極固定孔172以及一感測元件固定孔 171,該兩個電極固定孔172分別套設于相鄰兩個電池單元70,其中一電極固定孔172套設于其中一電池單元70的正電極72,而另一電極固定孔172則套設于相鄰的電池單元70的負電極73,該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設有外螺紋,可通過螺帽16螺合,將第一電極連接片 17鎖固定位,并使電池單元70的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作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的結合,以改變該電池組成為更大功率的輸出電壓或輸出電流,在本實施例中是5x3陣列,共串聯(lián)設有十五個電池單元70。此外,在該承座332上另設有兩個第二電極連接片20a、20b,該第二電極連接片 20a用于作為總電源的正負極輸出入路徑連接之用,該第二電極連接片20a、20b具有兩個電極固定孔21a、21b,其中一第二電極連接片20a的其中一電極固定孔21a套設于該串聯(lián)的其中一端的電池單元70的負電極73,且該第二電極連接片20a的另一電極固定孔21a以螺栓23及螺帽M作為固定件連接于一正極電源線22的輸入接頭221,成為正電源輸出或輸入路徑,正電源可由該正極電源線22的輸出接頭222輸出,同理,該第二電極連接片20b 的其中一電極固定孔21b套設于該串聯(lián)的另一端的電池單元70的正電極72,且該第二電極連接片20b的另一電極固定孔21b以螺栓23及螺帽M作為固定件連接于一負極電源線 27的輸入接頭271,成為負電源輸出或輸入路徑,負電源可由該負極電源線27的輸出接頭 272輸出。本實施例中的多個第一電極連接片17及第二電極連接片20a、20b分別由金屬導電片制成的單片形式,除此之外,也可依實際串并聯(lián)所需將多個第一電極連接片17及第二電極連接片20a、20b整合為其他形狀以及較少的片數(shù),或可將所有串并聯(lián)接線以電路板的方式制作,形成只用一片電路板導電片代替所有的第一電極連接片17及第二電極連接片 20a、20b,以改善本發(fā)明的組合方便性。經由上述組裝后,該電池組的所有電池單元70均被該第一固定座33、一第二固定座37由兩軸向端部夾住定位,且與第一電極連接片17、第二電極連接片20a、20b組合成為一體。其次,每一組并聯(lián)的電池單元70均搭配一個以上的感測元件14以監(jiān)測電池單元 70的溫度值或電壓值,該每一感測元件14由信號線141分別電連接于一電路板25,每一感測元件14以一固定件15 (本實施例該固定件15為螺栓)固定并緊貼于連接各電池單元70 的第一電極連接片17的其中一電極固定孔172,該感測元件14所量測所得的溫度值或電壓值由信號線141分別輸入傳到電路板25進行處理,電路板25可以卡合或以扣件等固定裝置,固定于該第一固定座33的第二面334,該電路板25處理后的信號,由一信號線束四及其信號接頭輸出,而輸出的所有信號則可提供給另外裝設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BTU)(圖中未示出)使用,除了能監(jiān)測每一組并聯(lián)的電池單元70的當時溫度與電壓,也能計算出各串聯(lián)后的電池單元70跨距離的電壓值變化,如此可用以管理電池組充電或放電或斷電的時機,以獲得最佳保護電池組的功效。通過上述串并聯(lián)連接、正負電源輸出及所有信號監(jiān)測組合完成之后,再將該第一外殼10覆蓋于該第一固定座33的該承座332,該第一外殼10朝向該第一固定座33之面的周圍設有連續(xù)的凸緣Ila lld,該第一外殼10可罩設于該承座332,且該凸緣Ila Ild 圍繞于該承座332周圍,由該第一外殼10與該承座332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可將該電路板 25、第一電極連接片17、第二電極連接片20a、20b收納于該容置空間內,再于該承座332外部套設一具有防水特性的墊襯32,該墊襯32可為0形環(huán)或防水軟硬墊片或者涂膠,通過該墊襯32提供防水隔絕功能,避免水氣滲漏或灰塵侵入該第一外殼10與該第一固定座33之間,同理,將該第二外殼40覆蓋于該第二固定座37的該承座372 (亦即第一外殼10與該第二外殼40分別設置于該第一固定座33及該第二固定座37的不接觸該電池單元70之面), 且該第二外殼10朝向該第二固定座37之面的周圍設有連續(xù)的凸緣41a 41d,該第二外殼 40可罩設于該承座372,且該凸緣41a 41d圍繞于該承座372周圍,在該承座372外部套設一具有防水特性的墊襯32,該墊襯32可為0形環(huán)或防水軟硬墊片或者涂膠,通過該墊襯 32提供防水隔絕功能,避免水氣滲漏或灰塵侵入該第二外殼40與該第二固定座37之間。此外,由于該正極電源線22、負極電源線27及信號線束四由該第一外殼10與該第一固定座33之間延伸至該第一外殼10與該第一固定座33外,因此,在該第一外殼10的凸緣IlbUld上設有孔洞12a、12b、12c,在該正極電源線22、負極電源線27及信號線束四上則設有膠塊223、273、四2,該膠塊223、273、292可嵌設于該孔洞1加、12b、12c且當該第一外殼10覆蓋于該第一固定座33后,該膠塊223、273、292可對該孔洞1加、12b、12c形成密封作用,該膠塊223、273、292 —方面用以讓使正極電源線22、負極電源線27及信號線束 29等線路能穿出該第一外殼10與該第一固定座33外并容易拆裝,另一方面用以防止水或任何液體及灰塵等由各線路滲漏入該第一外殼10與該第一固定座33內。其次,在該第一外殼10外圍與該第二外殼40外圍相對應位置設有多個固定耳13、42,該固定耳13、42分別設有固定孔131、421,在對應的固定耳13、42的固定孔131、421中分別穿設一螺栓50,每一螺栓50配合一筒狀的間隔元件52以及一螺帽51,該間隔元件52 具有一長度,該間隔元件52設置于該固定耳13、42之間,且該間隔元件52的外徑大于該固定孔131、421的內徑,該螺栓50的長度延伸方向與該電池單元70的主體71的軸向平行,螺栓50先穿設其中一固定孔131后,再穿設過該間隔元件52,而后再穿設過另一固定孔421, 通過螺栓50及螺帽51鎖固,且該間隔元件52的兩端分別抵靠于該固定耳13、42,即可組裝為圖2所示該整體的電池盒組100,設置該間隔元件52的作用在于避免該螺栓50及螺帽51過度鎖固,而導致該墊襯32被過度壓縮,固然被緊密壓縮的墊襯32可以確保防水防塵功能,但是墊襯32被長時間壓縮后,卻會因為彈性疲乏而導致防水防塵功能失效,因此, 通過該間隔元件52的長度設計,使間隔元件52兩端可分別頂?shù)钟谠摴潭ǘ?3、42并承受牢固組合時的應力,如此能控制第一外殼10外圍與該第二外殼40之間的距離及間隙值,避免過度的壓力施于墊襯32或該第一固定座33及第二固定座37上,能牢固的組合該第一外殼10與第二外殼40,卻不會造成其它較弱元件的機械內應力或機械傷害。請參閱圖3所示,該螺栓50A由一間隔段52A以及一螺紋段53A構成,該螺栓50A 具有一螺栓頭54A,該螺栓頭54A的外徑大于該間隔段52A的外徑,該間隔段52A的外徑大于該螺紋段53A的外徑,該螺栓50A相當于將圖1的螺栓50結合該間隔元件52所構成,將該螺栓50A穿設于圖1所示該固定孔131后,再穿設過另一固定孔421并與該螺帽51A鎖固,該間隔段52A設有螺紋段53A的軸向端部抵靠于該固定耳42,而另一固定耳13抵靠于該螺栓50A的螺栓頭54A,除此之外,也可采用圖4間隔元件52B,該間隔元件52B沿其軸心方向具有一長度,且該間隔元件52B沿其長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對兩個端部,在該相對兩個端部分別具有一螺紋段53B,該間隔元件52B的外徑大于該螺紋段53B的外徑,該雙軸向端的螺紋段5 分別搭配一螺帽51B,將該螺紋段5 分別穿設于圖1所示該固定孔131、421, 該間隔元件52B的兩端分別抵靠于對應的固定孔131、421外的該固定耳13、42,必須說明的是,圖1所示該螺栓50配合間隔元件52及螺帽51的實施例,以及圖3所示該間隔段52A 配合螺紋段53A及螺帽51A的實施例,以及圖4所示該雙軸向端部具有螺紋段53B的間隔元件52B配合螺帽51B的實施例,分別用以說明可提供夾持力于本發(fā)明的該第一外殼10與第二外殼40的固定裝置的具體結構,綜合上述實施例可知結構,本發(fā)明的固定裝置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夾持力于該第一外殼10與第二外殼40,該固定裝置所提供的夾持力可使該第一外殼10與第二外殼40相對靠合,并可將該第一固定座33及第二固定座37及該多個電池單元70夾持于該第一外殼10與第二外殼40之間,且必須強調的是,該固定裝置所提供的夾持力的力作用方向平行于該電池單元70主體71的軸向。另必須說明的是,圖1所示實施例所采用的電池單元70,其正電極72與負電極73 兩電極接頭位于該電池單元70的主體71的同一端部,該電池單元70目前普遍被采用的規(guī)格化商用鋰類電池單元,其主體71除了圖示圓柱形之外,也可設置呈長矩形,除此之外,本發(fā)明也可采用如圖5所示的電池單元70A,該電池單元70A的正電極72A與負電極73A兩電極接頭分別設置于該主體7IA的兩個軸向端,正電極72A與負電極73A均設有螺紋,如此得以螺栓固定方式方便連接其他電源接頭元件,若采用圖5所示的電池單元70A,則圖1所示該第二固定座37的電池單元承孔371內也必須設置具有防水特性的墊襯36,該墊襯36可為0形環(huán)或防水軟硬墊片或者涂膠,同樣地,該主體7IA可為圓柱形或長矩形,當圖1所示的電池單元70的主體71以及圖5所示該電池單元70A的主體71A呈長矩形時,圖1所示該電池單元承孔331、371也相應設置呈矩形。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該電池盒組100A由多個電池單元70、一第一固定座33A、 一第二固定座37A、一第一外殼IOA以及一第二外殼40A構成,該電池單元70可以圖5該電池單元70A替代之,該電池盒組100A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外型,為了搭配實際該車架200的空間而設計,該電池盒組100A設有多個固定片60A,該固定片60A具有固定孔61A,該固定孔61A提供穿設螺栓62A,通過螺栓62A將該電池盒組100A定位于一車架200上,如圖7所示,可在該車架200底部設置保護蓋201遮蔽,以防止車架200行進時石頭或異物撞擊該電池盒組 100A,由于車輛行進時會引起很強大的自然風,其冷卻效果會遠遠超過一般強制氣冷電池組所使用的小型風扇所產生的風冷效應。必須說明的是,本發(fā)明不僅可以應用于電動車架, 也可應用任何需要電池單元供應動力的電力驅動工具,例如電動船,該第一外殼IOA與該第二外殼40A可使用鈑金件沖折而制成(同理,圖1該第一外殼10與第二外殼40也可使用鈑金件沖折制成),該第一外殼IOA與該第二外殼40A的承受口部對面相向,類似三明治的結構方式,將所有元件組合成為一整體剛性極強的電池盒組100A,同時通過襯墊32、36(顯示于圖1)的設置,可提供防水、防塵、防電短路等功能,且本發(fā)明組件簡單、拆裝容易,且自然冷卻效果佳,當該電池盒組100A裝置于車架200上時,該電池盒組100A與車架200固定成為一體,使第一外殼IOA與該第二外殼40A的強度更加增大,能安全承受電池盒組100A 內的零組件在加減速或受撞擊時產生的極大加速度慣性力量,此外,該電池盒組100A的設置方向并沒有限定,以圖7為例,該電池單元70橫向設置,也可依實際所需,將該電池盒組 100A翻轉九十度,使該電池盒組100A呈現(xiàn)直立設置,并不會影響其強度或改變其空氣對流冷卻的效果。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電池盒組,利用電池單元的不銹鋼外殼具有相當?shù)膭傂裕?加上使用數(shù)量龐大的電池單元組成電池組,其強度積少成多足以作為結構件之一,再利用兩半外殼夾持于由電池組兩軸向端部,當兩電池盒被固定件鎖緊時,會夾緊電池組使三者成為一整體的電池盒組,產生類似三明治夾層的結構,因為電池單元的形狀相同而且其外殼普遍皆以不銹鋼作為殼體,所以將電池單元本身構成為結構件之一來分攤負荷,由于數(shù)量大故能產生很大的剛性,因此能承受很大的負荷,也就能大幅度減少電池盒本身結構件所需要的剛性值,相對的能減少電池盒本身的體積與重量,其整體結構的剛性很強足以鎖定于車架上并能承受沖撞,而且其所有電池單元的主體部位皆可曝露于空氣中,因此能夠被自然對流的空氣冷卻,尤其是車輛行進時的風能夠充分冷卻所有電池單元,不必再另裝強制冷卻設備;因此整體達到重量大幅減少、空間減少、不必強制冷氣設備、故障機率降低、 成本大幅降低的優(yōu)點,最適宜于車輛上使用。以上所述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fā)明所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于本發(fā)明專利涵蓋的范圍內,謹請貴審查委員明鑒,并祈惠準,是所至禱。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盒組,包含多個電池單元,其具有主體,該主體具有一長度,該主體沿其長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對的兩個端部;兩個固定座,每一該固定座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位于相對兩側,該兩個固定座分別設置于該電池單元主體的相對的兩個端部,該多個電池單元被夾持于該兩個固定座的該第一面之間;兩個外殼,該兩個外殼分別設置于該兩個固定座的該第二面,該夾持有多個電池單元的該兩個固定座被夾持于該兩個外殼之間;以及多個固定裝置,用以提供一夾持力于該兩個外殼,使該兩個外殼相對靠合并將該兩個固定座及該多個電池單元夾持于該兩個外殼之間,該夾持力具有一力作用方向,該力作用方向平行于該電池單元主體的長度延伸方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盒組,其中該固定裝置包括螺栓以及螺帽,在該兩個外殼相對應位置設有固定孔,該螺栓具有螺栓頭,該螺栓頭的外徑大于該螺栓,該螺栓具有外螺紋,該螺栓由其中一外殼穿設于該外殼的固定孔后,再由另一外殼的固定孔穿設而出并與該螺帽螺合,該螺栓的軸心方向平行于該電池單元主體的長度延伸方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盒組,該固定裝置還包括間隔元件,該間隔元件呈筒狀,該間隔元件的外徑大于該螺栓的外螺紋的外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盒組,其中該固定裝置包括螺栓以及螺帽,該螺栓包括間隔段以及螺紋段,該螺栓具有螺栓頭,該螺栓頭的外徑大于該間隔段的外徑,該間隔段的外徑大于該螺紋段的外徑。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盒組,其中該固定裝置包括間隔元件,該間隔元件具有長度,且該間隔元件沿其長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對兩個端部,在該相對兩個端部分別具有螺紋段,每一螺紋段配合一螺帽,在該兩個外殼相對應位置設有固定孔,該間隔元件的外徑大于該螺紋段的外徑,該螺紋段分別插設于該兩個外殼相對應位置的固定孔,該間隔元件的兩個端部分別抵靠于對應的固定孔外。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盒組,其中該兩個固定座分別設有多個電池單元承孔,且該兩個固定座的電池單元承孔的位置相互對應,該主體相對的兩個端部分別插設于對應的該電池單元承孔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盒組,其中該電池單元具有正電極以及負電極,該正電極及負電極位于該主體的其中一端部,該多個電池單元的長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每一電池單元具有正電極與負電極的端部朝向同一固定座且插置于該固定座的電池單元承孔內, 在該插置有該正電極及負電極的該電池單元承孔內設有襯墊,該襯墊提供防水隔絕功能, 避免水氣滲漏或灰塵由該電池單元承孔侵入該電池單元。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盒組,其中該電池單元具有正電極以及負電極,該正電極及負電極分別位于該主體相對該兩個端部,該正電極及負電極分別插設于該兩個固定座的電池單元承孔內,在該兩個固定座的電池單元承孔內均設有墊襯,該襯墊提供防水隔絕功能,避免水氣滲漏或灰塵由該電池單元承孔侵入該電池單元。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盒組,其中該兩個固定座的第二面設有一承座,該承座的尺寸略小于該固定座的尺寸,且該承座凸出于該固定座的第二面,該兩個外殼朝向該固定座之面的周圍設有連續(xù)的凸緣,該兩個外殼可分別罩設于兩個固定座,且該凸緣圍繞于該承座周圍。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盒組,其中該兩個固定座的承座外部套設一具有防水特性的墊襯,通過該墊襯提供防水隔絕功能,避免水氣滲漏或灰塵侵入該外殼與該固定座之間。
11.一種電池盒組,用以裝設多個電池單元,其中每一該電池單元具有主體,該主體具有長度,該主體沿其長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對的兩個端部;該電池盒組包含兩個固定座,每一該固定座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位于相對兩側,該兩個固定座分別設置于該電池單元主體的相對的兩個端部,該多個電池單元被夾持于該兩個固定座的該第一面之間;兩個外殼,該兩個外殼分別設置于該兩個固定座的該第二面,該夾持有多個電池單元的該兩個固定座被夾持于該兩個外殼之間;以及多個固定裝置,用以提供一夾持力于該兩個外殼,使該兩個外殼相對靠合并將該兩個固定座及該多個電池單元夾持于該兩個外殼之間,該夾持力具有一力作用方向,該力作用方向平行于該電池單元主體的長度延伸方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電池盒組,包含多個電池單元、兩個固定座、兩個外殼及多個固定裝置,電池單元具有一主體,主體具有一長度,主體沿其長度延伸方向具有相對兩個端部,兩個固定座分別設置于電池單元主體的相對的兩個端部,多個電池單元被夾持于兩個固定座之間,兩個外殼分別設置于兩個固定座兩側,夾持有多個電池單元的兩個固定座被夾持于兩個外殼間,固定裝置用以提供一夾持力于兩個外殼,使兩個外殼相對靠合并將兩個固定座及多個電池單元夾持于兩個外殼間,夾持力具有一力作用方向,力作用方向平行于電池單元主體的長度延伸方向。
文檔編號B60K1/04GK102479930SQ20101060306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29日
發(fā)明者古煥隆, 張智崇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yè)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