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吖嗪系化合物、其制造方法及其在向列液晶組合物及液晶顯示裝置中的應(yīng)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725974閱讀:31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吖嗪系化合物、其制造方法及其在向列液晶組合物及液晶顯示裝置中的應(yīng)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作為有機電子材料、醫(yī)農(nóng)藥、特別是電光學(xué)的液晶顯示用向列液晶材料有用的吖嗪系化合物,其制造方法,含有該吖嗪系化合物地向列液晶組合物和使用該液晶組合物的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元件常用于以手表、臺式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各種測定儀器、汽車用顯示板、文字處理機、電子筆記本、打印機、計算機、電視等中。作為液晶顯示方式,代表性的有TN(扭曲向列)型、STN(超扭曲向列)型、DS(動態(tài)光散射)型、GH(guest·host)型或FLC(強感應(yīng)性液晶)等。另外,作為驅(qū)動方式,已經(jīng)從原來的靜態(tài)驅(qū)動變成一般常用的多路驅(qū)動,另外,單純矩陣方式以及最近的有源矩陣方式也已經(jīng)開始付諸實用。相應(yīng)于這些顯示方式或驅(qū)動方式,作為液晶材料來說就要求具有各種相應(yīng)的特性,因此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合成了非常多的液晶化合物。
在這些化合物中,以通式(A)
(式中,Ra表示烷基)表示的吖嗪衍生物早已廣為人知,是具有(i)液晶相上限溫度高、(ii)化學(xué)上比較穩(wěn)定、(iii)制造容易且廉價等特性的優(yōu)良的液晶材料。
但是,該化合物(A)存在熔點高的問題。
作為改善上述問題的化合物,在特開昭54-87688號公報中報告了一種以通式(B)
(式中,Ra表示烷基、Rb表示與Ra不同的烷基)表示的非對稱吖嗪類。該化合物(B)除了具有和化合物(A)同等程度高的液晶相上限溫度之外,還具有比化合物(A)的熔點低的優(yōu)良特征。
另外,在上述特開昭54-87688號公報中還報告了通式(C)
(式中,Ra表示烷基)表示的作為氰基苯衍生物的非對稱吖嗪類。
但是,下列這些化合物目前為止還是未知的側(cè)鏈為鏈烯基的吖嗪化合物、具有反-1,4-環(huán)己亞基或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的吖嗪化合物、期待具有更低粘性的側(cè)鏈被氟原子或-OCF3取代的吖嗪化合物、或期待具有更高的向列相上限溫度的3環(huán)性吖嗪化合物。
有關(guān)上述(B)、(C)的非對稱吖嗪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已有記載。例如,在上述特開昭54-87688號公報中只敘述了吖嗪類的一般制造方法,并沒有有關(guān)具體在制造實施例的記載,根據(jù)該公報,通過將通式(A1)
(式中,Ra與上述含義相同)表示的腙與通式(A2)
(式中,Rb與上述含義相同)表示的苯甲醛衍生物反應(yīng),即可制得吖嗪類。
但是,實際上在反應(yīng)中或后處理工序中發(fā)生不均化,除生成目的產(chǎn)物吖嗪類之外,還副生出相當(dāng)量的通式(A3)
(式中,Ra與上述含義相同)或通式(A4)
(式中,Rb與上述含義相同)等所謂的對稱吖嗪類。另外,在調(diào)制(A1)的腙時,經(jīng)常要在后處理過程中精制(A3)的對稱吖嗪類。這些對稱的吖嗪類與上述的(A)化合物同樣結(jié)晶性良好且熔點高,所以很難利用重結(jié)晶分離除去。另外,因為與其他液晶化合物的相溶性差,所以如果不經(jīng)過分離直接使用,則在組合物中分離析出的危險性很高。特別是Ra或Rb為氰基或氯原子時,其特性大幅度降低,成為很嚴(yán)重的問題。因此,為了實際使用吖嗪類,理想的是不含有象(A3)或(A4)那樣的對稱吖嗪類。鑒于此,需要一種不會副生出這些對稱的吖嗪類的制造方法。
最近,提出了以改善STN-LCD應(yīng)答特性為目的的有源アドレッシンゲ驅(qū)動方式〖Proc.12th IDRC p.503 1992年〗或多線アドレッシンゲ驅(qū)動方式〖SID’92 Digest,p.232 1992年〗。作為這樣的液晶材料,要求其彈性系數(shù)比K33/K11為1.5左右,同時要求其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或粘性比較小,特別是其雙折射率要大。另外,為達(dá)到更明亮顯示和獲得更高對比度的目的,提出了一種利用了液晶和相位差板的雙折射性的新型反射型彩色液晶顯示方式以替代濾色層〖電視學(xué)會技術(shù)報告vol.14 No10.p.51 1990年〗,另外還提出了一種具有反射面的液晶顯示裝置,所說的反射面是在基板電極側(cè)設(shè)置小的放物面形成的。作為與此相適應(yīng)的液晶材料,要求其具有由于光波長的不同而產(chǎn)生更大的相位差的雙折射率特性,以及即使視角很大也能維持很高的對比度的雙折射率的光學(xué)特性。另外,為了適應(yīng)小型化、便攜化、增加象素數(shù)等的顯示用途,要求一種具有更廣范圍的工作溫度的液晶顯示裝置。作為與此相適應(yīng)的液晶材料,要求其彈性系數(shù)K11在10-25的范圍內(nèi)、化學(xué)性質(zhì)穩(wěn)定、可以有效地降低應(yīng)答速度、具有更廣范圍的向列溫度。這樣,有必要綜合液晶材料的各種物性特性使其達(dá)到最優(yōu)化,即使是現(xiàn)在也還是要求提出新的液晶組合物。
另外,因有源矩陣型液晶顯示裝置品質(zhì)優(yōu)良,目前在市場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采用該種顯示裝置為終端的液晶電視、投影儀、電子計算機等。有源矩陣顯示方式是在每一象素上使用TFT(薄膜晶體管)或MIM(metal-insulator-metal)等,使用這種方式重要的是高電壓保持率。另外,為獲得更寬的視角特性,近藤等人提出了與IPS模式組合的超TFT方式〖AsiaDisplay 1995 Digest,p.707 1995年〗(以下將有源矩陣顯示方式的液晶顯示元件統(tǒng)稱為TFT-LCD)。為和上述這樣的顯示元件相適應(yīng),即使是現(xiàn)在也還在不斷地提出新的液晶化合物或液晶組合物,例如特開平6-312949號公報、特公表5-501735號公報中所記載的方案。
作為不需要偏光板或取向處理、明亮、對比度良好的液晶設(shè)備,已知有使液晶滴分散在聚合物中形成的液晶顯示元件。在特表昭58-501631號公報、美國專利第4,435,047號說明書中,提出了作為膠囊化物質(zhì)的明膠、阿拉伯膠、聚乙烯醇等。除此之外,在特表昭61-502128號公報、特開昭62-2231號公報等中也已知。其中存在的問題是,必需要使液晶材料的各自的折射率與聚合物的折射率之間的一致或不一致達(dá)到最優(yōu)化,而且為獲得充分的透明性必需要加上25伏以上的高電壓。
作為可能實現(xiàn)液晶顯示所要求的低電壓驅(qū)動性、高對比度、時分割驅(qū)動性的技術(shù),有美國專利第5,304,323號、特開平1-198725號公報,其中公開了一種液晶顯示元件,該液晶顯示元件是由液晶材料形成連續(xù)層,在該連續(xù)層中使高分子物質(zhì)分布在三維網(wǎng)眼狀結(jié)構(gòu)中。
作為與該目的相關(guān)的液晶材料,例如有在歐洲專利第359,146號公報中記載的將液晶材料的雙折射率或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最優(yōu)化的方法;在特開平6-222320號公報中記載的特別確定液晶材料的彈性系數(shù)的技術(shù)。另外,在特開平5-339573號公報和特開平6-123886號公報中記載了通過使用含氟類化合物使投影顯示的對比度達(dá)到約40的物質(zhì)。但是,要想全部滿足所要求的特性如電阻值高、電壓保持率優(yōu)良、驅(qū)動電壓低、光散射強、對比度高、應(yīng)答速度快、溫度特性良好等,還存在許多問題,即使是現(xiàn)在也在不斷提出新的方案。
為改善上述的液晶顯示特性,必須要有具有希望的雙折射率的液晶材料。而且對于更高的化學(xué)穩(wěn)定性、更低的粘性、液晶顯示的高速應(yīng)答性和驅(qū)動溫度范圍更廣等特性的要求也是很必要的。與本發(fā)明的通式(I)表示的吖嗪系化合物及其類似物有關(guān)的技術(shù),例如在特開昭54-87688號公報中有所涉及,但有關(guān)含有通式(I)的吖嗪系化合物的混合物方面的研究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報告。另外,有關(guān)上述用于TN-LCD、STN-LCD、TFT-LCD的、其雙折射率、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彈性系數(shù)等經(jīng)過調(diào)整的液晶材料的物性及有關(guān)混合物的報告目前還沒有。
具體情況是,在特開昭54-87688號公報中記載了具有正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作為這種化合物例如是以通式(a-1)-(a-4)
(式中,R’和R”各自獨立地表示烷基或烷氧基)表示的化合物。但是仍然殘留一些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作為新型的液晶化合物的吖嗪類,另外還提供一種對稱吖嗪類等副產(chǎn)物極少、反應(yīng)收率高的非對稱吖嗪類的新的制造方法。
為解決或改善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含有吖嗪化合物的向列液晶組合物,該液晶組合物具有所希望大小的雙折射率、可驅(qū)動的溫度范圍寬、應(yīng)答性優(yōu)良。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使用該液晶組合物作為構(gòu)成材料制成的電光學(xué)特性得到改善的TN-LCD、STN-LCD、TFT-LCD等的液晶顯示裝置。
另外,針對上述的光散射型液晶顯示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光散射型液晶顯示裝置,該液晶顯示裝置在維持或提高更快的應(yīng)答性、更低的電壓驅(qū)動性、更高的調(diào)光層的電阻值、更高的對比度等顯示特性的同時,可以降低記憶現(xiàn)象、利用白濁性均勻顯示、改善相對于溫度變化的顯示特性和應(yīng)答特性。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吖嗪系化合物、其制造方法、含有該化合物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及使用該向列液晶組合物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如下。
1、以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但是,其中m=n=0、環(huán)B和環(huán)C同時表示1,4-亞苯基、R為烷基、且Z為烷基、氰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況除外。
2、上述1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m=n=0;環(huán)B和環(huán)C各自獨立地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R為碳數(shù)1-12的烷基;并且當(dāng)Z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碳數(shù)1-12的烷基時,環(huán)B和/或環(huán)C中的至少一個被氟原子取代。
3、上述2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R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Z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或氟原子;環(huán)B及環(huán)C表示可以同時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
4、上述2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R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Z為氟原子或-OCF3;環(huán)B及環(huán)C表示可以同時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
5、上述1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n=1、m=0;R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碳數(shù)2-7的直鏈烯基;環(huán)B及環(huán)C表示可以同時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Z為氟原子、三氟甲氧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碳數(shù)4-7的直鏈烯基。
6、上述1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m=n=0;環(huán)B為反-1,4-環(huán)己亞基,環(huán)C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
7、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是通過使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在胺存在下反應(yīng)制得的,
其中通式(I)為
式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通式(II)為
式中,Z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m為0或1;
通式(III)為
式中,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環(huán)A及環(huán)B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n為0或1。
8、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是通過使通式(IV)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在胺存在下反應(yīng)制得的,
其中通式(I)為
式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通式(IV)為
式中,Z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m為0或1;
通式(V)為
式中,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環(huán)A及環(huán)B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n為0或1。
9、一種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通式(I)為
其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但是,其中m=n=0、環(huán)B和環(huán)C同時表示1,4-亞苯基、R為烷基、且Z為烷基、氰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況除外。
10、上述9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2-6中記載的化合物。
11、一種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作為液晶成分A和具有+2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作為液晶成分B,其中通式(I)為
式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12、上述9、10、11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作為液晶成分B含有的化合物是從通式(II-1)-通式(II-4)表示的化合物組中選擇的化合物,
式中,R21-R2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2-10的直鏈烷基、鏈烯基或CsH2s+1-OCtH2t,s和t各自獨立地表示1-5的整數(shù);X21-X24各自獨立地表示氟原子、氯原子、-OCF3、-OCHF2、-CF3或-CN;Y21-Y28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W21-W2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21-Z23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2H4-、-C4H8-;Z21也可以是-C≡C-或-CH=CH-、Z24和Z25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C-或-CF=CF-;m1-m4各自獨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數(shù),m3+m4為0或1的整數(shù);各化合物中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氫原子(H)也可以被氘原子(D)取代。
13、上述9、10、11、12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液晶成分C,該液晶成分C是具有-2~+2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
14、上述13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作為液晶成分C含有的化合物是從通式(III-1)-通式(III-4)表示的化合物組中選擇的化合物,
式中,R31-R3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2-7的直鏈烷基或鏈烯基,R35-R38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烷氧基、鏈烯基、鏈烯氧基或CuH2u+1-OCvH2v,u和v各自獨立地表示1-5的整數(shù);Y31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CH3,Y32和Y33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31-Z34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2H4-、-C4H8-;Z31也可以是-C≡C-或-CH=CH-、Z35表示單鍵、-COO-、-C≡C-或-CF=CF-;環(huán)A31和環(huán)A32各自獨立地表示環(huán)己烷環(huán)或環(huán)己烯環(huán),環(huán)A33和環(huán)A34各自獨立地表示環(huán)己烷環(huán)或苯環(huán);n1-n5各自獨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數(shù),n4+n5為0或1的整數(shù);各化合物中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氫原子(H)也可以被氘原子(D)取代。
15、上述9、10、11、12、13或14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1表示碳數(shù)1-10的烷基、烷氧基、氫原子;Z1表示碳數(shù)1-10的烷基、烷氧基、氟原子、氯原子、氰基、氫原子。
16、上述9、10、11、12、13、14或15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Z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10的烷基或碳數(shù)2-7的鏈烯基。
17、使用上述9、10、11、12、13、14、15或16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的有源矩陣、扭曲向列或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裝置。
18、一種光散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層含有上述9、10、11、12、13、14、15或16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和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的調(diào)光層。
本發(fā)明提供以通式(I)表示的吖嗪系化合物,
式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但是,其中m=n=0、環(huán)B和環(huán)C同時表示1,4-亞苯基、R為烷基、且Z為烷基、氰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況除外。
以下說明通式(I)表示的吖嗪系化合物的一例。
優(yōu)選通式(Ia)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3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或烷氧基,Z3表示氟原子、氯原子、-OCF3、-OCF2H、-CF3或-OCH2CF3)。此時優(yōu)選Z3為氟原子或-OCF3,更優(yōu)選R3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該化合物比上述通式(C)化合物粘性低,適合于高速應(yīng)答。
另外,作為本發(fā)明的吖嗪化合物,同樣優(yōu)選通式(Ib)
(式中,R4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或烷氧基,V4、W4、X4和Y4分別獨立地表示氟原子或氫原子,但其中至少一個為氟原子,Z4表示氟原子、氯原子、-OCF3、-OCF2H、-CF3、-OCH2CF3、氰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或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表示的化合物。此時R4優(yōu)選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Z4優(yōu)選為氟原子,X4優(yōu)選為氟原子。該化合物的溶解性優(yōu)良,而且當(dāng)Z4為極性基的情況下,具有使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進(jìn)一步提高的效果。
更詳細(xì)地說,R4優(yōu)選為碳數(shù)1-7的烷基或烷氧基,更優(yōu)選為碳數(shù)1-5的直鏈烷基。將本發(fā)明的化合物作為P型液晶使用時,Z1優(yōu)選為氟原子、氯原子、-OCF3或氰基;作為N型液晶使用時,優(yōu)選為碳數(shù)1-5的烷基或烷氧基,更優(yōu)選直鏈烷基。V4、W4、X4和Y4中的至少一個表示氟原子,但特別優(yōu)選X4為氟原子,為獲得更低的電壓驅(qū)動性,優(yōu)選其中至少2個以上為氟原子。
作為本發(fā)明的吖嗪化合物,同樣優(yōu)選通式(Ic)
(式中,R5表示氫原子或碳數(shù)1-12的烷基,R為烷基時雙鍵為反向構(gòu)型,m5表示1-10的整數(shù),n5表示0或1的整數(shù),X5、Y5和W5分別獨立地表示氟原子、氯原子、甲基、氰基或氫原子,Z5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碳數(shù)1-12的烷基或烷氧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基或鏈烯氧基,而且這些基團(tuán)中含有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氫原子也可以被氟原子另外Z5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3-鏈烯基,Z5優(yōu)選為氟原子、三氟甲氧基、三氟甲基、二氟甲氧基或2,2,2-三氟甲氧基。
更詳細(xì)地說,上述通式中R5優(yōu)選為氫原子或碳數(shù)1-3的烷基,特別優(yōu)選氫原子。m5優(yōu)選為2-6的整數(shù),特別優(yōu)選2。n5優(yōu)選為0。X5、Y5、W5優(yōu)選各自獨立地為氟原子或氫原子,優(yōu)選其中至少一個為氫原子。Z5優(yōu)選為氟原子、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碳數(shù)4-7的直鏈烯基、三氟甲氧基、三氟甲基、二氟甲氧基或2,2,2-三氟甲氧基,更優(yōu)選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或碳數(shù)4-7的直鏈3-鏈烯基。該化合物粘性低、溶解性好、具有高的向列相上限溫度,適合用于有高速應(yīng)答要求的液晶材料。
另外,作為本發(fā)明的吖嗪化合物,同樣優(yōu)選通式(Id)
(式中,R6表示碳數(shù)1-20的烷基,環(huán)A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X6a-X6f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氫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20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或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表示的化合物,此時,環(huán)A優(yōu)選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或反-1,4-環(huán)己亞基,X6a-X6f優(yōu)選為氟原子,R6優(yōu)選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上述的Z更優(yōu)選為氟原子、三氟甲氧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或碳數(shù)4-7的直鏈烯基。該化合物的向列相上限溫度高、顯示向列相的溫度范圍寬,所以在液晶材料中少量添加即可擴(kuò)大向列相的溫度范圍。另外,通過選擇R6、Z6和X1-X6,該化合物中包含多種化合物,其中優(yōu)選下列通式(Id-1)-(Id-9)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61表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R62表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或碳數(shù)4-7的直鏈烯基)。特別優(yōu)選(Id-1)-(Id-3)的化合物。
另外,作為本發(fā)明的吖嗪化合物,同樣優(yōu)選通式(Ie)
(式中,R7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或烷氧基,n7為0或1的整數(shù),環(huán)C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Z7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氫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或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表示的化合物?,F(xiàn)有的吖嗪系化合物呈淡黃色,而該化合物為無色。
本發(fā)明還提供通式(I)的吖嗪系化合物的新的制造方法,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特別適于非對稱的吖嗪系化合物。
即,通過使下列通式(II)表示的腙和通式(III)表示的苯甲醛衍生物在胺存在下反應(yīng),可以容易地制造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通式(I)為
(式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通式(II)為
(式中,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Z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通式(III)為
(式中,n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及環(huán)B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根據(jù)特開昭54-87668號公報中記載的制造方法,生成式(A5)或式(A6)等對稱系的吖嗪化合物
(式中,R、Z、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環(huán)D、n和m的含義與通式(I)中含義相同),但是這些對稱的吖嗪類由于結(jié)晶性良好、熔點很高,所以很難通過重結(jié)晶分離除去。另外,因為與其他的液晶化合物的相溶性差,所以如果不經(jīng)過分離就使用,則在組合物中分離析出的危險性很高。特別是R和Z為氰基或鹵素原子時,其特性也大幅度下降,成為很大的問題。
因此,如果為實際使用通式(I)的化合物而利用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就要求一種上述那樣的對稱吖嗪類的副產(chǎn)物極少、反應(yīng)收率高的制造方法,為抑制對稱吖嗪類的生成,優(yōu)選在胺的存在下進(jìn)行反應(yīng)。
胺類優(yōu)選使用仲胺或叔胺,特別優(yōu)選叔胺。作為叔胺可以使用三乙胺、三甲胺、三丁胺等三烷基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等芳香族胺、吡啶等環(huán)狀胺類等,特別優(yōu)選三乙胺等三烷基胺。
胺的用量優(yōu)選相對于通式(II)的腙為0.1-20摩爾量,更優(yōu)選0.5-10摩爾量。
這些胺可以在通式(II)的腙和通式(III)的苯甲醛反應(yīng)時添加到反應(yīng)系統(tǒng)內(nèi),但也可以在調(diào)制通式(II)的腙的后處理工序中加入,然后使含有胺的腙和通式(III)的苯甲醛反應(yīng)。即,使通式(IV)
(式中,Z、m、環(huán)C和環(huán)D與通式(II)中的含義相同)表示的苯甲醛衍生物在二氯甲烷等溶劑中與過量很多的肼反應(yīng),調(diào)制通式(II)的腙,反應(yīng)結(jié)束后,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等堿性水溶液反復(fù)洗滌,除去過剩的肼。向其中加入叔胺,再加入無水硫酸鈉等脫水劑進(jìn)行脫水,將脫水后的溶液在堿性氧化鋁共存下加入到苯甲醛的二氯甲烷溶液中,使進(jìn)行反應(yīng)。該反應(yīng)在冷卻下或加熱下進(jìn)行,通常優(yōu)選在室溫附近實施。反應(yīng)結(jié)束后,立即利用使用堿性氧化鋁的柱色譜精制,根據(jù)需要用乙醇等極性溶劑重結(jié)晶,得到目的產(chǎn)物。
另外,本發(fā)明的通式(I)的化合物還可以通過使用通式(V)
(式中,R、n、環(huán)A和環(huán)B的含義與通式(III)中的相同)的腙替代通式(II)的腙與通式(IV)的苯甲醛同樣反應(yīng)得到。
此處,作為原料使用的苯甲醛衍生物,多數(shù)可以從市售品容易地得到,但如果需要沒有市售的衍生物,則可以通過使從對應(yīng)的溴化苯衍生物調(diào)制的格利雅試劑與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甲?;噭┓磻?yīng)而容易地制得?;蚋鶕?jù)情況將對應(yīng)的苯甲酸衍生物形成酰鹵化物后再還原,這樣也可以制得。
下面表1中所記為包括上述制造的通式(I)的吖嗪衍生物的本發(fā)明吖嗪系化合物的實例及其相轉(zhuǎn)移溫度。

(表中,Cr表示結(jié)晶相、S表示碟狀液晶分子相、SA表示碟狀液晶A相、N表示向列相、I表示各向同性液體相,相轉(zhuǎn)移溫度以<℃>表示)。
本發(fā)明的優(yōu)良特征如下所示。
特開昭54-87688號中公知的以式(D-1)
表示的化合物的相轉(zhuǎn)移溫度如下
相轉(zhuǎn)移溫度Cr 70.5 N 96.5 I
比較該式(D-1)的化合物與對應(yīng)的本發(fā)明的表1中的化合物No.7、No.8的相轉(zhuǎn)移溫度,可知No.7的熔點低約20℃、No.8的熔點低約25℃。一般說來,熔點高的化合物在調(diào)制液晶組合物時易發(fā)生相分離或析出等,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通式(I)的化合物與對應(yīng)的式(D-1)的化合物相比,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相對于現(xiàn)有的液晶的相溶性好。
另外,將通式(I)的化合物添加到現(xiàn)有的液晶組合物中得到的優(yōu)良效果具體如下。
調(diào)制泛用主液晶(H)
(式中,表示重量%)。
主液晶(H)的特性值如下。
TN-I 116.7℃
T-N11℃
應(yīng)答時間21.5毫秒(單元厚4.5微米)
32.5毫秒(單元厚6.0微米)
Vth1.88(單元厚4.5微米)
2.14(單元厚6.0微米)
Δn 0.09
接著,調(diào)制由主液晶(H)80重量%和本發(fā)明表1中No.7
的化合物20重量%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7)。
該(M-7)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98℃,比主液晶低約20℃。另外,將該組合物在0℃下放置24小時后未觀察到結(jié)晶的析出等。再于-20℃下放置使其固化,測定升溫后再次成為均一的向列相的溫度(T-N),為9℃。使用該組合物同樣制成厚度4.5微米的單元,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4.3毫秒,應(yīng)答速度大幅度提高。然后,測定其閾值電壓,為1.83伏,與主液晶(H)相比稍有降低。
同樣調(diào)制由泛用的主液晶(H)80重量%和表1中的No.8
的化合物20重量%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8)。
該(M-8)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1)為91.2℃,比(M-7)更低。另外,將該組合物在0℃下放置24小時后未觀察到結(jié)晶的析出等。與(M-7)同樣使其固化,測定其T-N,為13℃。使用該組合物同樣制成厚度4.5微米的單元,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7.8毫秒,雖沒有(M-7)那樣快,但還是有大幅度的提高。然后,測定其閾值電壓,為1.54伏,與主液晶(H)相比大幅度降低達(dá)0.3伏以上。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化合物中,通過導(dǎo)入氟原子作為側(cè)方取代基,可以在改善與現(xiàn)有液晶的相溶性和應(yīng)答時間方面得到優(yōu)良的效果,在調(diào)制溫度范圍寬、且具有高速應(yīng)答性的液晶組合物方面更為有效。
另外,在特開昭54-87688號中公知的式(A-1)、式(A-2)和式(A-3)
表示的化合物的相轉(zhuǎn)移溫度如下所示
相轉(zhuǎn)移溫度
(A-1)Cr 58 N 87 I
(A-2)Cr 60.5 N 84 I
(A-3)Cr 56.5 N 84 I
比較該式(A-1)、式(A-2)和式(A-3)的化合物與對應(yīng)的本發(fā)明的表1中的化合物No.9、No.10和No.11的相轉(zhuǎn)移溫度,可知本發(fā)明的通式(I)的化合物的向列相上限溫度即使與對應(yīng)的通式(A)的化合物相比也足夠高。即,本發(fā)明的No.9和No.11的化合物高約15℃、No.10的化合物高約30℃,導(dǎo)入一個雙鍵能得到約15℃的TN-I的上升效果。
調(diào)制由主液晶(H)80重量%和本發(fā)明表1中No.9
的化合物20重量%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9)。
該(M-9)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雖然只有118℃,但比主液晶(H)上升。將該組合物在0℃下放置24小時后未觀察到結(jié)晶的析出等。再于-20℃下放置使其固化,測定升溫后再次成為均一的向列相的溫度(T-N),為-12℃的低溫。使用該組合物同樣制成厚度6.0微米的單元,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30.1毫秒的高速。另外測定其閾值電壓,為2.69伏。
同樣調(diào)制由主液晶(H)80重量%和表1中的No.10
的化合物20重量%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10)。
該(M-10)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119℃,比(M-9)進(jìn)一步提高。另外,將該組合物在0℃下放置24小時后未觀察到結(jié)晶的析出等。與(M-9)同樣使其固化,測定其T-N,為5℃。使用該組合物同樣制成厚度6.0微米的單元,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29.7毫秒,進(jìn)一步實現(xiàn)了高速化。測定其閾值電壓為2.67伏。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化合物中,通過導(dǎo)入鏈烯基作為側(cè)鏈,可以在改善與現(xiàn)有液晶的相溶性和應(yīng)答時間方面得到優(yōu)良的效果,在調(diào)制溫度范圍寬、且具有高速應(yīng)答性的液晶組合物方面更為有效。
另外,本發(fā)明的2環(huán)性吖嗪化合物具有高溫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已經(jīng)如前所述,如表1所示,為得到更高的TN-I,更優(yōu)選使用3環(huán)性的吖嗪系化合物。經(jīng)過比較,可知本發(fā)明的3環(huán)性化合物的向列相上限溫度與對應(yīng)的2環(huán)性吖嗪衍生物相比要高150℃以上。
另外,通過在現(xiàn)有的液晶組合物中添加3環(huán)性的吖嗪化合物所得到的優(yōu)良效果如下所述。
分別調(diào)制由主液晶(H)80重量%和表1的No.12、No.13、No.14、No.15和No.16的化合物各20重量%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12)、(M-13)、(M-14)、(M-15)和(M-16)。
上述調(diào)制的液晶組合物和主液晶(H)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熔點(T-N)、閾值電壓(Vth)、折射率各向異性(Δn)和應(yīng)答時間(τ)如表2所示。
表2主液晶(H)和液晶組合物的各物性值
添加了n型吖嗪衍生物No.12的化合物的液晶組合物(M-12)的向列相上限溫度與主液晶的116.7℃相比,升高至157.2℃。另外,熔點也從主液晶的11℃降低至-8℃;通過在液晶中添加20重量%的n型吖嗪衍生物No.12,使顯示向列相的溫度范圍顯著擴(kuò)大了59.5℃。另外,將該組合物在0℃下放置24小時,未觀察到結(jié)晶的析出。使用該組合物同樣制成厚度為4.5微米的單元,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6.0毫秒,可以實現(xiàn)大幅度的高速化。測定其閾值電壓,比主液晶略高。折射率各向異性(Δn)也表示出較大的數(shù)值,為0.139。
另外調(diào)制由p型的吖嗪衍生物No.15的化合物20重量%和主液晶(H)80重量%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15)。(M-15)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與主液晶的116.7℃相比,上升約30℃。同樣制成液晶單元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雖然稍稍不及n型的吖嗪衍生物,但比主液晶(H)還是要快。另外還表示出較大的折射率各向異性(Δn)值,為0.131。測定該單元的閾值電壓,雖比主液晶(H)稍高,但與分別由主液晶(H)80重量%和No.12、No.13、No.14的化合物各20重量%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12)、(M-13)、(M-14)相比有所改善。
如上所述,可知本發(fā)明的3環(huán)型化合物與現(xiàn)有液晶的相溶性優(yōu)良、折射率各向異性也大、并未使閾值電壓上升得很高、其顯示向列相的溫度范圍大幅度擴(kuò)大、在大幅度改善應(yīng)答時間方面也非常有效。
下面進(jìn)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和使用該液晶組合物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一例。
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是含有以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作為液晶成分A的向列液晶組合物,
其中,n、m各自獨立地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但是,當(dāng)其中n=0、環(huán)B和環(huán)C同時表示1,4-亞苯基、R為烷基、且Z為烷基、氰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況除外。
另外,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還包括含有液晶成分A和液晶成分B作為必須成分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中液晶成分A是以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液晶成分B是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為+2以上的化合物,
通式(I)為
其中,n、m各自獨立地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該液晶成分A具有較低的粘性和更大的雙折射率,并且具有更大的彈性系數(shù)。因此含有本發(fā)明的液晶成分A的液晶組合物可以在廣范圍內(nèi)調(diào)整雙折射率和彈性系數(shù),例如具有可以高速應(yīng)答方式進(jìn)行驅(qū)動的特征。
另外,還發(fā)現(xiàn)通過使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中含有1-50重量%的由通式(I)的化合物組成的液晶成分A和10-90重量%的液晶成分B,可以具有更快的應(yīng)答特性。
液晶成分A除具有上述特性之外,在與其他的液晶材料混合時可將向列相各向同性液體相轉(zhuǎn)移溫度改善至較高的溫度,而且相溶性優(yōu)良,所以可以將顯示溫度范圍進(jìn)一步擴(kuò)大。另外還具有更高的化學(xué)穩(wěn)定性。從這種觀點出發(fā),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中更優(yōu)選的是其中的R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丁烯基的化合物和/或Z為氟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丁烯基的化合物。
具體說是下列通式(I-1)-(I-13)表示的化合物。
含有30-100重量%的這些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以上作為液晶成分A的向列液晶組合物能夠帶來理想的結(jié)果。另外,也可以使用各化合物經(jīng)過蒸餾、柱精制、重結(jié)晶等方法除去雜質(zhì)后充分精制的產(chǎn)物。
作為液晶成分A可以含有一種以上的通式(I)的化合物,但即使使用一種也可以得到上述的效果。將至少含有一種以上的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作為液晶成分A的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作為構(gòu)成材料使用的TN-LCD、STN-LCD等液晶顯示裝置,其電光學(xué)特性被改善,特別是低溫應(yīng)答性、尖銳(急峻)性、驅(qū)動電壓的溫度依賴性變得更理想了。
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還包括除含有上述液晶成分A之外還含有液晶成分B的液晶組合物,所說液晶成分B是由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為+2以上的一種或二種以上的化合物組成的。另外,本發(fā)明中所說的具有大于2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液晶化合物按以下意義使用。液晶化合物的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為棒狀,是中央部分具有1-4個六元環(huán)的核結(jié)構(gòu),位于中央部分長軸方向兩端的六元環(huán)在相當(dāng)于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位置處具有被取代的端基,存在于兩端的端基的至少一個是極性基團(tuán),例如是-CN、-OCN、-NCS、-F、-Cl、-NO2、-OCF3、-OCHF2的化合物。這樣可以將液晶層的光學(xué)各向異性調(diào)整為一定的值,電驅(qū)動成為可能,使動作溫度范圍擴(kuò)寬。
作為液晶成分B,必須使用1種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為+2以上的化合物,優(yōu)選3-15種。另外,優(yōu)選含有從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為+8~+13的化合物、+14~+18的化合物、+18以上的化合物中適當(dāng)選擇的化合物,可以得到一定的驅(qū)動電壓或應(yīng)答特性。此時優(yōu)選+8~+13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在至多10種以下的范圍內(nèi)混合,優(yōu)選+14~+18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在至多8種以下的范圍內(nèi)混合,優(yōu)選+18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在至多10種以下的范圍內(nèi)混合。如上所述使用液晶成分B可以賦予顯示特性的溫度特性更好理想的效果。更具體地說,可以使驅(qū)動電壓、與尖銳性有關(guān)的對比度、應(yīng)答性等溫度依賴性更理想。
另外,作為液晶成分B優(yōu)選含有從通式(II-1)-(II-4)表示的化合物中選擇的化合物,
(式中,R21-R2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2-10的直鏈烷基、鏈烯基或CsH2s+1-OCtH2t,s和t各自獨立地表示1-5的整數(shù);X21-X24各自獨立地表示氟原子、氯原子、-OCF3、-OCHF2、-CF3或-CN;Y21-Y28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W21-W2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21-Z23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2H4-、-C4H8-;Z21也可以是-C≡C-或-CH=CH-、Z24和Z25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C-或-CF=CF-;m1-m4各自獨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數(shù),m3+m4為0或1的整數(shù);各化合物中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氫原子(H)也可以被氘原子(D)取代)
液晶成分B可以由1種化合物構(gòu)成,優(yōu)選3-15種的范圍。另外,優(yōu)選含有從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為+8~+17的通式(II-1)的化合物、+25~+60的通式(II-2)的化合物、+10~+25的通式(II-3)的化合物、+18~+30的通式(II-4)的化合物中適當(dāng)選擇的化合物,可以得到一定的驅(qū)動電壓或應(yīng)答特性。此時通式(II-1)的化合物優(yōu)選在至多8種以下的范圍內(nèi)混合,通式(II-2)的化合物優(yōu)選在至多10種以下的范圍內(nèi)混合,通式(II-3)的化合物優(yōu)選在至多8種以下的范圍內(nèi)混合,通式(II-4)的化合物優(yōu)選在至多6種以下的范圍內(nèi)混合。如上所述使用液晶成分B可以賦予顯示特性的溫度特性更好理想的效果。更具體地說,可以使驅(qū)動電壓、與尖銳性有關(guān)的對比度、應(yīng)答性等溫度依賴性更理想。
作為本發(fā)明的液晶成分B,在通式(II-1)-通式(II-4)表示的化合物中,可以由從1種通式選擇的化合物構(gòu)成,也可以由從多個通式選擇的化合物構(gòu)成。此時,優(yōu)選含有10-100重量%的各通式的化合物。作為通式(II-1)-(II-4)表示的特別優(yōu)選的具體化合物,例如有通式(II-1a)-(II-4d)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21-R24、X21-X24、Y21-Y28、W21、W22與上述含義相同)。
另外,各化合物可以利用蒸餾、柱精制、重結(jié)晶等方法除去雜質(zhì),充分精制后使用。含有這些化合物的液晶成分B具有與作為必須成分的液晶成分A混合良好的特征,特別是在滿足驅(qū)動電壓的目的的調(diào)制或改善其溫度依賴性或改善應(yīng)答性方面有用。
其中特別是通式(II-1a)-(II-1h)、通式(II-2a)-(II-4d)的化合物的效果優(yōu)良,即使是1-25%這樣少的含量也能獲得這種效果。
下面具體敘述更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
優(yōu)選R21為碳數(shù)2-5的烷基或CH2=CH-(CH2)P(p=0、2)的鏈烯基的化合物,通式(II-1a)-(II-1c)的化合物優(yōu)選具有該基團(tuán),液晶成分B中特別優(yōu)選含有1種以上的具有鏈烯基的化合物,可以降低粘度或粘彈性。同樣,優(yōu)選R22為碳數(shù)2-5的烷基、上述p為2,4-鏈烯基的化合物,通式(II-2a)-(II-2f)的化合物優(yōu)選具有該基團(tuán)。
優(yōu)選更多地使用X21-X24為F、Cl、-OCF3、-CN的化合物,在重視高速應(yīng)答的場合,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多用X21-X24為F、-OCF3的通式(II-1a)、(II-1d)、(II-2c)、(II-2d)、(II-2g)、(II-3g)的化合物;在需要更大的雙折射率的場合,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多用X21-X24為Cl、-OCF3、-CN的通式(II-2a)-(II-4d)的化合物;在需要更低的驅(qū)動電壓的場合,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多用X21為-CN、Y21為H或F的通式(II-1a)-(II-1g)的化合物,X22為F、Cl、-CN、Y23為H或F的通式(II-2a)-(II-2f)的化合物,X23為F、Cl、-CN、Y25為F的通式(II-3a)-(II-3c)的化合物,X24為F、Cl、-CN、Y27為F的通式(II-4a)-(II-4d)的化合物。
特別是在使用有源矩陣顯示方式、TFT-LCD、MIM-LCD、和IPS方式組合的超TFT或有源矩陣技術(shù)的光散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例如具有含有液晶材料和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的調(diào)光層的顯示裝置)中,優(yōu)選多用X21-X24為F的化合物。
為改善驅(qū)動電壓的溫度特性、特別是低溫的溫度特性,特別優(yōu)選含有Y23、Y24、W21、W22中至少一個是F的化合物。優(yōu)選R23為碳數(shù)2-5的烷基或上述的p為2,4-鏈烯基的化合物。通式(II-3a)-(II-3c)化合物優(yōu)選具有該基團(tuán)。R24可以是碳數(shù)為2-10的烷基,但優(yōu)選碳數(shù)4-7的化合物。
在需要更小的雙折射率時,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多用通式(II-1a)-(II-1g)的化合物,在需要更大的雙折射率時,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多用通式(II-3a)-(II-4c)的化合物。在需要更低驅(qū)動電壓時,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含有一種以上通式(II-1)-(II-3)中Y21-Y25、W21-W23中至少一個是氟原子的化合物。
在重視高速應(yīng)答性的情況下,可以多用Y21-Y28為H、和/或W21-W24為H的化合物,在改善驅(qū)動電壓的溫度依賴性時,優(yōu)選多用Y21-Y28為F、W21-W24為F的化合物,特別優(yōu)選多用Y21、Y23、Y25、Y27、W21-W24為F的化合物,通過選擇其中W21和W22為F時Y24為H的化合物能改善相溶性,通過選擇通式(II-3)中W23和/或W24為F的化合物能夠進(jìn)一步改善相溶性。
在通式(II-1)中優(yōu)選Z21和Z22中一方為單鍵的化合物,為改善低溫應(yīng)答性、相溶性,優(yōu)選使用并用了單鍵的化合物和-COO、-C2H4-、-C4H8-的化合物的液晶成分B。
在需要雙折射率更大的情況下,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多用通式(II-2)、(II-3)中Z24、Z25為-C≡C-的化合物和/或通式(II-4)中X24為CN的化合物。
在液晶成分B中,通式(II-1)、(II-2)、(II-4)中m1-m4為0的化合物和、通式(II-1)、(II-2)中m1、m2為1的化合物、通式(II-4)中m3+m4為1的化合物和/或通式(II-3)的化合物的混合比可以在從0-100至100-0的范圍內(nèi)適當(dāng)選擇,在需要更高的向列相各向同性液體相轉(zhuǎn)移溫度的情況下,優(yōu)選多用通式(II-1)、(II-2)中m1、m2為1的化合物、通式(II-3)的化合物和/或通式(II-4)中m3+m4為1的化合物。
在需要更小的雙折射率的情況下,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多用通式(II-1a)-(II-1g)的化合物,在需要更大的雙折射率時,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多用通式(II-3a)-(II-4c)的化合物。在需要更低的驅(qū)動電壓的情況下,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含有一種以上的Y21-Y25、W21-W23中的至少一個為F的通式(II-1)-(II-3)的化合物。
可以使用通式(II-1)、(II-2)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中的氫原子(H)被氘原子(D)取代的化合物,但因為該化合物在調(diào)整液晶組合物的彈性系數(shù)或調(diào)整對應(yīng)于取向膜的預(yù)傾角(pretilt angle)方面有用,所以優(yōu)選含有一種以上的被氘原子(D)取代的化合物。
上述液晶成分B的效果即使在后述的液晶成分C的含量非常小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到。為使驅(qū)動電壓降得特別低,液晶成分C的含量可以在10重量%以下。此時,優(yōu)選使液晶成分C的粘性盡可能地低,在幾乎沒有驅(qū)動電壓上升的很小的范圍內(nèi)得到有效的應(yīng)答速度的改善。例如,在液晶成分C很少的情況下,作為使用液晶成分B達(dá)到該效果的方法,優(yōu)選在液晶成分B中含有通式(II-1)-(II-4)中X21-X24為F、Cl、-OCF3的化合物或Y21-Y24為F的化合物或Z24、Z25為-COO-、-C≡C-的化合物或m1為1的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種化合物。特別優(yōu)選通式(II-1)-(II-4)中X21-X24為F、Cl、-OCF3、-CN和/或Y21-Y23為F的化合物。
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中除了作為必須成分的液晶成分A之外,還優(yōu)選含有至多70重量%的液晶成分C,所說液晶成分C是由具有-2~+2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組成。作為本發(fā)明中具有-2~+2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液晶化合物的優(yōu)選物質(zhì),有如下所述的物質(zhì)。即,液晶化合物的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為棒狀,是中央部分具有1-4個六元環(huán)的核結(jié)構(gòu),位于中央部分長軸方向兩端的六元環(huán)在相當(dāng)于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位置處具有被取代的端基,存在于兩端的端基均是非極性基團(tuán),例如是烷基、烷氧基、烷氧烷基、鏈烯基、鏈烯氧基、烷酰氧基的化合物。液晶成分C優(yōu)選由1種以上20種以下化合物組成,更優(yōu)選由2種以上12種以下化合物組成。
作為本發(fā)明的液晶成分C,優(yōu)選含有10-100重量%1種或2種以上的從通式(III-1)-(III-4)表示的化合物組中選擇的化合物,
(式中,R31-R3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2-7的直鏈烷基或鏈烯基,R35-R38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烷氧基、鏈烯基、鏈烯氧基或CuH2u+1-OCvH2v,u和v各自獨立地表示1-5的整數(shù);Y31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CH3,Y32和Y33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31-Z34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2H4-、-C4H8-;Z31也可以是-C≡C-或-CH=CH-、Z35表示單鍵、-COO-、-C≡C-或-CF=CF-;環(huán)A31和環(huán)A32各自獨立地表示環(huán)己烷環(huán)或環(huán)己烯環(huán),環(huán)A33和環(huán)A34各自獨立地表示環(huán)己烷環(huán)或苯環(huán);n1-n5各自獨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數(shù),n4+n5為0或1的整數(shù);各化合物中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氫原子(H)也可以被氘原子(D)取代)。作為通式(III-1)-(III-4)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別優(yōu)選的化合物有通式(III-1a)-(III-4e)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31-R38、Y31-Y33含義與上述相同)。
含有這些化合物的液晶成分C具有能夠與含有通式(I)的化合物的液晶成分A很好地混合的特征,在改善低溫下的向列相方面有用。
作為液晶成分C,由于含有通式(III-1)-(III-4)的化合物,所以具有使粘度和粘彈性降低、電阻率或電壓保持率比較高的特征。液晶成分C的粘度優(yōu)選盡可能地低,本發(fā)明的情況下,優(yōu)選45厘泊以下,較優(yōu)選30厘泊以下,更優(yōu)選20厘泊以下,特別優(yōu)選15厘泊以下。作為液晶成分C的通式(III-1)-(III-4)的化合物更優(yōu)選是通式(III-1a)-(III-3a)、(III-3c)-(III-3g)、(III-4a)、(III-4d)-(III-4e)的化合物。另外,含有至少一種以上R31-R34為碳數(shù)2-5的直鏈烷基或CH2=CH-(CH2)q(q=0、2)的鏈烯基的化合物的液晶成分C可以得到更理想的效果。另外,通式(III-1a)、(III-1d)、(III-2a)-(III-2c)的化合物、Y31為氫原子的通式(III-3c)-(III-3f)的化合物和/或R38為烷基的通式(III-4a)的化合物即使只含有3-30%的少量即可得到該效果,在改善應(yīng)答速度方面有用,例如可以用于STN-LCD。
為得到上述效果,液晶成分C應(yīng)該含有的更優(yōu)選的化合物例如有,在通式(III-1)的化合物中R31為碳數(shù)2-5的直鏈烷基或鏈烯基、R35為碳數(shù)1-4的直鏈烷基、烷氧基、鏈烯基、鏈烯氧基、環(huán)A31為環(huán)己烷環(huán)、n1為0時Z32為單鍵或-COO-、n1為1時Z31、Z32為單鍵的化合物;在通式(III-2)的化合物中R32為碳數(shù)2-5的直鏈烷基或鏈烯基、A32為環(huán)己烷環(huán)或環(huán)己烯環(huán)、Z33為單鍵、-COO-或-C2H4-、n2為1時環(huán)A32為環(huán)己烷環(huán)、Z33為單鍵或-C2H4-的化合物。
本發(fā)明的液晶成分C可以由通式(III-1)-(III-4)表示的化合物各自單獨組成,但也可以通過并用通式(III-1)和/或(III-2)的化合物和通式(III-3)和/或通式(III-4)表示的化合物特別是Z35為-C≡C-的化合物,使液晶組合物的雙折射率更容易適于用途要求。通過多使用通式(III-1)、通式(III-2)的化合物例如通式(III-1a)-(III-2f)的化合物,可以減少雙折射率,容易實現(xiàn)降低液晶顯示裝置的色斑、提高視角特性和增加對比度。另外,通過多使用通式(III-3)的化合物例如通式(III-3a)-(III-3h)的化合物或通式(III-4)的化合物例如通式(III-4a)-(III-4e)的化合物,可以使雙折射率增大,可以制造液晶層1-5微米的很薄的液晶顯示單元。
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在需要具有相對于驅(qū)動電壓的大小有更快的應(yīng)答性的情況下,可以具有如下組成。當(dāng)以中位的驅(qū)動電壓為目的時,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優(yōu)選為3~15的范圍,在20℃的粘性優(yōu)選為8~20厘泊的范圍內(nèi)。此時,只有液晶成分C的粘性優(yōu)選為25厘泊以下,更優(yōu)選15厘泊以下,特別優(yōu)選10厘泊以下。另外,在要求特別低的驅(qū)動電壓時,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優(yōu)選為15~30的范圍,特別優(yōu)選18~28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在液晶成分A是以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大的即所謂的P型化合物為主的情況下,也可以不含有液晶成分B即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為+2以上的化合物,但也可根據(jù)需要使用。另外,在液晶成分A是以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小的即所謂的N型化合物為主的情況下,特別優(yōu)選含有液晶成分B即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2以上的化合物。另外也可以根據(jù)需要使用液晶成分C。
目前用于TN-LCD、STN-LCD或TFT-LCD的取向膜,多使用聚酰亞胺系物質(zhì),例如LX1400、SE150、SE610、AL1051、AL3408等。取向膜的規(guī)格參數(shù)與液晶顯示特性、顯示品位、可靠性、生產(chǎn)性的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對于液晶材料來說例如預(yù)傾角特性是很重要的。為獲得所希望的液晶顯示特性或均一的取向性,必須要適時調(diào)整預(yù)傾角的大小。例如在較大的預(yù)傾角的情況下容易成為不穩(wěn)定的取向狀態(tài),在較小的預(yù)傾角的情況下難以滿足充分的顯示特性。
本發(fā)明人等發(fā)現(xiàn),通過選擇應(yīng)用預(yù)傾角更大的液晶材料和更小的液晶材料可以從液晶材料實現(xiàn)所希望的液晶顯示特性或均一的取向性。本發(fā)明中也應(yīng)用該項技術(shù)。例如液晶成分B含有通式(II-1)-(II-4)表示的化合物時組成如下。要想得到更大的預(yù)傾角,可以通過多含有下列化合物來實現(xiàn),即R21為鏈烯基、X21為F、Cl、-CN、Y21、Y22為F的化合物和/或R21為烷基、X21為F、Cl、-CN、Z22為-C2H4-、-C4H8-的化合物;要想得到更小的預(yù)傾角,可以通過多含有下列化合物來實現(xiàn),即R21為鏈烯基、CsH2s+1-O-CtH2t、X21為F、Y21為F、Y22為H的化合物和/或Z22為-COO-的化合物。在通式(II-1)或通式(III-1)、(III-2)中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氫原子(H)被氘原子(D)取代的化合物的情況下,根據(jù)取代位置的不同,有可能將預(yù)傾角調(diào)寬。在要得到這種效果例如得到更大的預(yù)傾角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上述化合物在液晶組合物總量中占10-40重量%或以上來實現(xiàn)。
有關(guān)與本發(fā)明的相關(guān)的通式(I)的化合物的技術(shù)例如在特開昭54-87688號中有所涉及,例如示出了含有通式(a-1)、(a-2)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另外還記載了在相溶性和應(yīng)答特性方面有用。但是在特開昭54-87688號公報中記載的組合物在應(yīng)答性方面存在問題,必須要有改善的對策。例如TN-LCD的應(yīng)答特性,目前的要求是60毫秒以下、優(yōu)選50毫秒以下、更優(yōu)選40毫秒以下、特別優(yōu)選30毫秒以下,所以有必要改善。特別是通式(a-1)、(a-2)的化合物有使應(yīng)答特性噁化的趁勢,必須要有新的改善手段。
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問題,發(fā)現(xiàn)了以下各種對策,詳細(xì)例示,即(1)不過多使用液晶成分A,使其含量在50重量%以下;(2)在液晶成分A的含量特別多的情況下,構(gòu)成液晶成分B的化合物為4種以上;(3)使液晶成分B中含有1種以上具有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化合物;(4)在液晶成分B含有通式(II-2)、(II-3)的化合物的情況下,并用通式(II-1)的化合物;(5)在液晶成分A的含量特別多的情況下,并用液晶成分C;(6)在液晶成分B含有通式(II-2)和/或(II-3)的化合物的情況下,也可以并用微量的液晶成分C。在上述(3)的情況下,在液晶成分B中含有通式(II-1)的化合物可以得到更理想的結(jié)果;在上述(6)的情況,在液晶成分C中使用通式(III-1)-(III-3)的化合物可以得到更理想的結(jié)果。
本發(fā)明的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各液晶成分的含量可依如下所述。液晶成分A為1-50重量%的范圍,優(yōu)選3-40重量%的范圍。液晶成分B為10-90重量%的范圍,優(yōu)選25-90重量%的范圍,更優(yōu)選25-80重量%的范圍。液晶成分C至多為70重量%的范圍,優(yōu)選3-65重量%的范圍,更優(yōu)選5-60重量%的范圍,特別優(yōu)選10-55重量%的范圍。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如果是單體則優(yōu)選小于20重量%,如果超過20重量%,則優(yōu)選由2種以上構(gòu)成,上述通式(I-1)-(I-13)表示的化合物相對于液晶成分A的含量為50-100重量%的范圍,優(yōu)選70-100重量%的范圍。通式(II-1)~(II-4)表示的化合物或通式(II-1a)-(II-4d)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若是單體則優(yōu)選30重量%以下,更優(yōu)選25重量%以下,若超出則優(yōu)選由2種以上構(gòu)成。通式(II-1a)-(II-4d)表示的化合物相對于液晶成分B的含量為10-100重量%的范圍,優(yōu)選50-100重量%的范圍,更優(yōu)選75-100重量%的范圍。通式(III-1)-(III-4)表示的化合物或通式(III-1a)-(III-4e)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若是單體則優(yōu)選30重量%以下,更優(yōu)選25重量%以下,若超出該范圍則優(yōu)選由2種以上組成。上述通式(III-1a)-(III-4e)表示的化合物相對于液晶成分C的含量為10-100重量%的范圍,優(yōu)選50-100重量%的范圍,更優(yōu)選75-100重量%的范圍。
結(jié)晶相或蝶狀相-向列相轉(zhuǎn)移溫度優(yōu)選為-10℃以下,更優(yōu)選-20℃以下,特別優(yōu)選-30℃以下。向列相-各向同性液體相轉(zhuǎn)移溫度為60℃以上,優(yōu)選70℃以上,更優(yōu)選為80℃-130℃的范圍。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其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必須為3以上,優(yōu)選在4-40的范圍內(nèi),在重視高速應(yīng)答性的情況下優(yōu)選4-16,在需要較低的驅(qū)動電壓的情況下優(yōu)選17-30的范圍。在需要較小或中等的雙折射率時優(yōu)選0.08-0.18(不含),在需要更大的雙折射率時優(yōu)選為0.18-0.33。這種向列液晶組合物的特性適用于有源矩陣形、扭曲向列或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裝置。
上述向列液晶組合物可用于高速應(yīng)答性的TN-LCD或STN-LCD。另外,即使不使用濾色層,也可以用于利用液晶層的與相位差板的雙折射性進(jìn)行顏色顯示的液晶顯示單元,可以使用透過型或反射型的液晶顯示單元。該液晶顯示單元具有基板,該基板具有透明性電極層且至少有一面是透明的,在該基板間使上述向列液晶組合物的分子扭曲取向,可以根據(jù)需要在30°-360°的范圍內(nèi)選擇,優(yōu)選在90°-270°的范圍內(nèi)選擇,特別優(yōu)選在45°-135°的范圍或180°-260°的范圍內(nèi)選擇。因此,可以使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中含有具有感應(yīng)螺旋螺距為0.5-1000微米的光學(xué)活性基的化合物。通過設(shè)置在透明性電極基板上的取向膜得到的預(yù)傾角優(yōu)選在1°-20°的范圍內(nèi)選擇,扭曲角為30°-100°時優(yōu)選1°-4°的預(yù)傾角;扭曲角為100°-180°時優(yōu)選2°-6°的預(yù)傾角;扭曲角為180°-260°時優(yōu)選3°-12°的預(yù)傾角;扭曲角為260°-360°時優(yōu)選6°-20°的預(yù)傾角。
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中除含有上述通式(I-1)-(III-4)表示的化合物之外,為改善液晶組合物的特性,還可以含有被認(rèn)為是液晶化合物的普通向列液晶、蝶狀液晶、膽甾醇型液晶等。但是因為大量使用這些化合物會降低向列液晶組合物的特性,所以添加量會受到要得到的向列液晶組合物的要求特性的限制。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液晶組合物的一例如下所示。
優(yōu)選的一例向列液晶組合物的組成如下
液晶成分A,由通式(If)表示的化合物組成。
(式中,R13表示碳數(shù)1-10的直鏈烷基或烷氧基,Z13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氰基、-CF3,X13a和X13b各自獨立地表示氟原子或氫原子);液晶成分B或液晶成分C中的至少一種,其中液晶成分B是由具有+2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組成;液晶成分C是由具有-2~+2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組成。另外,優(yōu)選在上述液晶成分A中并用通式(Ig)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1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10的直鏈烷基或烷氧基)
另外,優(yōu)選的向列液晶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液晶成分A中優(yōu)選含有30-100重量%的在通式(If)中R13為乙基或丙基的化合物和/或Z13為氟原子的化合物和/或X13a和X13b同為氟原子的化合物。上述液晶組合物中更優(yōu)選含有1-95重量%的上述液晶成分A。
另外優(yōu)選含有通式(Ih)(式中,R10表示碳數(shù)1-10的直鏈烷基、烷氧基、或碳數(shù)2-10的直鏈烯基,Z10表示碳數(shù)2-10的直鏈烷基)表示的化合物作為液晶成分A的向列液晶組合物。
如上所述,優(yōu)選由+2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組成液晶材料B,優(yōu)選該向列液晶組合物的特性在于,具有3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向列相-各向同性液體相轉(zhuǎn)移溫度為60℃以上、結(jié)晶相或蝶狀相-向列相轉(zhuǎn)移溫度為0℃以下。另外優(yōu)選的向列液晶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中含有上述液晶成分A,該液晶成分A中含有30-100重量%的通式(Ih)中R10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烯基的化合物和/或Z10為丁烯基的化合物,上述液晶組合物更優(yōu)選為含有1-50重量%上述液晶成分A的向列液晶組合物。
同樣優(yōu)選含有從通式(Ii)和通式(Ij)
(式中,R12和R15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10的直鏈烷基、烷氧基、或碳數(shù)2-10的直鏈烯基,Y12a-Y12f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12和Z15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10的直鏈烷基、烷氧基或碳數(shù)2-10的直鏈烯基、氟原子、氯原子、-CF3、-OCF3、氰基、k為0或1的整數(shù)、環(huán)A12和環(huán)A15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k15為0或1的整數(shù))表示的化合物組中選擇的化合物作為液晶成分A的向列液晶組合物。
如上所述,更優(yōu)選的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優(yōu)選含有由具有+2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組成的液晶材料B,其特征在于,具有3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向列相-各向同性液晶相轉(zhuǎn)移溫度為60℃以上、結(jié)晶性或蝶狀相-向列相轉(zhuǎn)移溫度為0℃以下。另外,優(yōu)選在上述液晶成分A中并用通式(Ik)
(式中,R16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10的直鏈烷基、烷氧基、或碳數(shù)2-10的直鏈烯基)表示的化合物,上述液晶組合物中更優(yōu)選含有1-50重量%的上述液晶成分A。
另外,同樣優(yōu)選含有由通式(Im)表示的化合物組成的液晶成分A和由具有+2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組成的液晶成分B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中通式(Im)如下所示,
(式中,R17表示碳數(shù)1-10的直鏈烷基或烷氧基,X17表示碳數(shù)1-10的直鏈烷基、烷氧基、氟原子、氯原子或氰基)。
該液晶組合物優(yōu)選由5-40種化合物組成。上述液晶成分A優(yōu)選含有30-100重量%的通式(Im)中X17為氟原子的化合物;上述液晶成分A為通式(Im)時,優(yōu)選含有30-100重量%的R17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或戊基的化合物和/或Z17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或戊基的化合物。上述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優(yōu)選特征為含有1-50重量%的上述液晶成分A的組成。
另外,同樣優(yōu)選含有由通式(In)表示的化合物組成的液晶成分A和由具有+2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組成的液晶成分B的液晶組合物;其中通式(In)如下所示,
(式中,R18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shù)1-10的直鏈烷基)。該液晶組合物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具有3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向列相-各向同性液體相轉(zhuǎn)移溫度為60℃以上、結(jié)晶性或蝶狀相-向列相轉(zhuǎn)移溫度為0℃以下。
上述液晶成分A中,優(yōu)選含有30-100重量%的通式(In)中R18為甲基、乙基或丙基的化合物,上述液晶組合物中優(yōu)選含有1-50重量%的上述液晶成分A。
另外,如上所述的液晶組合物中的液晶成分B和液晶成分C的更優(yōu)選形態(tài)如下所示。
作為液晶成分B優(yōu)選含有從通式(II-1)-(II-4)
(式中,R21-R2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2-10的直鏈烷基、鏈烯基或C5H2s+1-O-CtH2t,s和t各自獨立地表示1-5的整數(shù),X21-X24各自獨立地表示氟原子、氯原子、-OCF3、-OCHF2、-CF3或-CN,Y21-Y28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W21-W2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21-Z23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2H4-、-C4H8-,Z21也可以是-C≡C-或-CH=CH-、Z24和Z25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C-、或-CF=CF-,m1~m4各自獨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數(shù),m3+m4為0或1的整數(shù),各化合物中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氫原子(H)也可以被氘原子(D)取代)表示的化合物組中選擇的化合物;上述液晶成分B優(yōu)選含有10-100重量%的上述通式(II-1)-通式(II-4)中R21-R24為碳數(shù)2-5的烷基或鏈烯基的化合物和/或X21-X24為氟原子、氯原子、氰基或-OCF3表示的化合物;上述液晶成分B中,優(yōu)選含有10-100重量%的上述通式(II-1)中Z21和Z22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鏈、-COO-、-C2H4-或-C4H8-的化合物;上述液晶成分B中,優(yōu)選含有10-100重量%的通式(II-2)中Z24為單鍵、-COO-或-C≡C-的化合物;上述液晶成分B優(yōu)選含有至少10重量%的通式(II-3)中Z25為單鍵或-C≡C-的化合物。上述液晶組合物中優(yōu)選含有10-99重量%的上述液晶成分B。
另外,作為在上述液晶組合物中可以優(yōu)選加入的液晶材料,可以使用由具有-2~+2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組成的液晶成分C,該液晶成分C中優(yōu)選含有1種或2種以上從通式(III-1)-通式(III-4)
(式中,R31-R3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2-7的直鏈烷基或鏈烯基,R35-R38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烷氧基、鏈烯基、鏈烯氧基或CuHzu+1-O-CvH2v,u和v各自獨立地表示1-5的整數(shù),Y31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CH3,Y32和Y33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31-Z34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3H4-或-C4H8-,Z31也可以是-C≡C-或-CH=CH-,Z35表示單鍵、-C≡C-、-COO-或-CF=CF-,環(huán)A31和環(huán)A32各自獨立地表示環(huán)己烷環(huán)或環(huán)己烯環(huán),n1~n5各自獨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數(shù),n4+n5為0或1的整數(shù),各化合物中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氫原子(H)也可以被氘原子(D)取代)表示的化合物組中選擇的化合物,優(yōu)選含有10-100重量%的上述通式(III-1)的化合物中R31為碳數(shù)2-5的直鏈烷基或鏈烯基,R35為碳數(shù)1-5的直鏈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0的鏈烯基、碳數(shù)3-10的鏈烯氧基,環(huán)A31表示環(huán)己烷環(huán),m1為0時Z32為單鍵或-COO-的化合物和/或m1為1時Z31和Z32一起表示單鍵的化合物;優(yōu)選含有10-100重量%的上述通式(III-2)的化合物中R32為碳數(shù)2-5的直鏈烷基或鏈烯基,R36為碳數(shù)1-5的直鏈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5的鏈烯基、碳數(shù)3-5的鏈烯氧基,m2為0時環(huán)A32為環(huán)己烷環(huán)或環(huán)己烯環(huán),Z33為單鍵、-COO-或-C2H4-的化合物和/或m1為1時環(huán)A32為環(huán)己烷環(huán),Z33為單鍵或-C2H4-的化合物;優(yōu)選含有10-100重量%的上述通式(III-3)的化合物中Z35表示-C≡C-的化合物。上述液晶組合物中優(yōu)選至多含有70重量%的上述液晶成分C。
另外,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除含有上述液晶成分B和上述液晶成分C以外,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含有其他的化合物,但上述液晶組合物優(yōu)選含有1種或2種以上的具有4個六元環(huán)的核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且該化合物的液晶相-各向同性液體相轉(zhuǎn)移溫度為100℃以上。
另外,上述液晶組合物優(yōu)選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Δε)為4-30,雙折射率(Δn)為0.08-0.33,向列相-各向同性液體相轉(zhuǎn)移溫度(TN-I)為70℃以上,結(jié)晶相或蝶狀相一向列相轉(zhuǎn)移溫度(T→I)為-10℃以下。
另外,上述液晶組合物中優(yōu)選含有感應(yīng)螺旋螺距為0.5~1000微米的具有光學(xué)活性基團(tuán)的化合物。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提供使用上述向列液晶組合物的有源矩陳、扭曲向列或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元件,液晶層的厚度優(yōu)選為1-30微米。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還可以提供具有調(diào)光層的光散射型液晶顯示裝置,所說的調(diào)光層含有上述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及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在該調(diào)光層中由上述液晶組合物形成連續(xù)層,優(yōu)選在該連續(xù)層中由上述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形成均一的三維網(wǎng)眼狀結(jié)構(gòu),上述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更優(yōu)選由含有高分子形成性雙官能團(tuán)性單體和單官能團(tuán)性單體的聚合性組合物形成。
本發(fā)明人等發(fā)現(xiàn),由于上述液晶組合物具有較大的雙折射率,所以對于使光散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更高的對比度也是很有用的。其中所說的高對比度是有利的光散射特性獲得的,其中所說的光散射型液晶顯示裝置是在具有透明性電極層的至少一方是透明的2片基板間夾持調(diào)光層而形成的,在調(diào)光層中含有液晶材料和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
通常的具有較大雙折射率的液晶材料存在如下問題常常發(fā)現(xiàn)感應(yīng)出現(xiàn)的結(jié)晶相或部分結(jié)晶體的蝶狀相,液晶相反而變窄的問題;以較大的雙折射率和很寬的溫度顯示液晶相,但不能達(dá)到有源矩陳方式所必須的特別高的電壓保持率。另外,在制備光散射型液晶顯示時,未施加電壓時的透光率T0與制成后當(dāng)時的T0值或施加電壓后長期放置的T0值相比,從施加電壓狀態(tài)切換到不施加電壓狀態(tài)后當(dāng)時的T0值變大,出現(xiàn)所謂的”記憶“現(xiàn)象,結(jié)果使液晶顯示的對比度噁化,如果單純使用氟代二苯乙炔類化合物未必會得到理想的結(jié)果。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可以避免或是減少這種問題的出現(xiàn)。
另外還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的液晶組合物是通過形成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的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顯示出高相溶性的液晶材料。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優(yōu)選通過使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聚合形成,例如在2片基板間夾持由含有紫外線固化型乙烯基的化合物的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和液晶材料混合而成的調(diào)光層形成材料,然后使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固化而制成。在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和液晶材料的相溶性更高的情況下,可以在更寬的溫度范圍內(nèi)得到更均一的溶液。如果在這種狀態(tài)下使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固化,則可以在沒有或很少有偏差的狀態(tài)下制成具有光散射性的調(diào)光層,在得到均勻的驅(qū)動電壓或?qū)Ρ榷缺鹊娘@示特性的同時,達(dá)到白濁度更均一的顯示,本發(fā)明正是可以提供具有上述特性的光散射型液晶顯示。從而發(fā)現(xiàn)了適合于利用真空注入法等制作具有更均一的光散射特性的液晶顯示或較大型液晶顯示的液晶材料。
為得到在有源矩陳方式中必要的高電壓保持率或0.200以上的較大的雙折射率,液晶材料優(yōu)選使用不帶有氰基的液晶化合物。作為使用的液晶化合物,優(yōu)選通式(I)表示的吖嗪類化合物,優(yōu)選與通式(II-2)、(II-3)表示的氟代二苯乙炔類化合物組合使用,特別優(yōu)選將具有3個環(huán)的氟代二苯乙炔類化合物作為必須成分使用。通過含有通式(I)表示的吖嗪類化合物,可以提供應(yīng)答性被改善、于動畫顯示有用的光散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另外,在調(diào)制具有更高的電壓保持率的液晶顯示時,優(yōu)選使用具有較高電阻率的液晶材料,電阻率優(yōu)選為1011歐姆·厘米以上,更優(yōu)選1012歐姆·厘米以上,最優(yōu)選1013歐姆·厘米以上。
本發(fā)明人等在特開平6-222320號公報中給出了用下式(VI)表示的液晶材料的物性值和液晶顯示的顯示特性的關(guān)系。
其中,Vth表示閾值電壓,1kii、2kii表示彈性系數(shù),ii表示11、22或33,Δε表示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r>表示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界面的平均空隙間隔,A表示相對于液晶分子的結(jié)合能(anchoringenergy),d表示具有透明性電極的基板間的距離。
由該數(shù)學(xué)式可以看出透明性固體界面給以液晶分子的規(guī)制力是依彈性系數(shù)1kii和結(jié)合能A之比而變化,特別是與實際平均空隙間隔相比,kii/A所起的作用很大,單純只依賴1kii/A的值就會起到實際擴(kuò)大對液間分子賦予規(guī)制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驅(qū)動電壓。這一關(guān)系也可應(yīng)用在本發(fā)明中,通過選擇不同的構(gòu)成液晶材料的液晶化合物而選定液晶材料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和彈性系數(shù),以低電壓驅(qū)動即可得到更理想的液晶顯示。具體敘述如下。通過使用含有雙官能團(tuán)性單體和單官能團(tuán)性單體組成的聚合性組合物作為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形成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可以得到更優(yōu)良的液晶顯示的顯示特性。通過組合使用雙官能團(tuán)性單體和單官能團(tuán)性單體作為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在由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形成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的過程中,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的形狀成為更均一的結(jié)構(gòu),據(jù)認(rèn)為這樣可以改變與液晶材料的界面的性質(zhì)。更詳細(xì)地說,可以使上述式(IV)中的平均空隙間隔<r>和結(jié)合能A處于優(yōu)先位置。這樣可以在維持白濁性和透明性的前提下降低驅(qū)動電壓。另外,上述的含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液晶材料由于使用了并用雙官能團(tuán)性單體和單官能團(tuán)性單體的聚合性組合物作為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所以可以消除或減少“記憶”現(xiàn)象。
本發(fā)明中使用的液晶材料還被期待著可以有效地應(yīng)用于在具有透明性電極層的2片基板間在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中分散液晶材料微囊化后形成的液晶小滴的液晶顯示中。形成于基板間的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可以是使液晶材料分散成纖維狀或粒狀的物質(zhì),也可以是使液晶材料分散成小滴狀的膜狀物,優(yōu)選具有三維網(wǎng)眼狀的結(jié)構(gòu)。另外,液晶材料優(yōu)選形成連續(xù)層,但重要的是通過形成液晶材料的無秩序狀態(tài)來形成光學(xué)界面,從而使其發(fā)生光的散射。由這種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形成的三維網(wǎng)眼狀結(jié)構(gòu)的形狀的平均直徑比光波長過大或過小的情況下,光散射性有衰減的趁勢,所以優(yōu)選在0.2-2微米的范圍內(nèi)。根據(jù)使用目的,調(diào)光層的厚度優(yōu)選為2-30微米,特別優(yōu)選5-20微米。
本發(fā)明人等對于構(gòu)成利用光散射不透明狀態(tài)和透明狀態(tài)的液晶顯示的液晶材料和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進(jìn)行了深入的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構(gòu)成液晶材料的液晶化合物、與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的相溶性和聚合性組合物的理想構(gòu)成,因此如此制得的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可以更快速的應(yīng)答性、更低的電壓驅(qū)動性、更高的調(diào)光層電阻值、維持提高更高的對比度比等顯示特性、降低“記憶”現(xiàn)象以及使白濁性更均勻顯示,由此成為具有有源矩陳方式所要求特性的液晶顯示。另外,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例如可以用于投影顯示裝置或直視型的便攜用終端顯示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
以下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jìn)行進(jìn)一步的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制。
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通過核磁共振波譜(NMR)、質(zhì)譜(毫秒)以及紅外吸收光譜(IR)確定。相轉(zhuǎn)移溫度通過并用具備溫度調(diào)節(jié)旋鈕的偏光顯微鏡與差示掃描熱量計確定。此外,組合物中的%均表示重量%。
實施例1 1-(4-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表1中化合物No.2)的合成
4-丙基苯甲醛50g溶于250ml乙醇后加入水合肼140g中。室溫攪拌1小時。加入二氯甲烷400ml后,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300ml洗3次。有機層中加入三乙胺15ml,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干燥。減壓蒸去溶劑,補加入三乙胺15ml,加入乙醇250ml以及4-氟苯甲醛43g,室溫下繼續(xù)攪拌6小時。加入二氯甲烷400ml,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滌。減壓蒸去溶劑。殘渣用堿性氧化鋁柱層析(二氯甲烷)精制,然后以甲醇重結(jié)晶,得1-(4-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26.9g。此化合物熔點為70.5℃,向列相上限溫度96.5℃。
把4-丙基苯甲醛變?yōu)?-甲基苯甲醛、4-乙基苯甲醛、4-丁基苯甲醛、4-戊基苯甲醛、4-庚基苯甲醛、以及4-甲氧基苯甲醛,得到以下化合物
1-(4-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實施例2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表1中化合物No.4)的合成
實施例1中,除將4-氟苯甲醛變?yōu)?-三氟甲氧基苯甲醛外,同法制得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此化合物的相轉(zhuǎn)移溫度如表1所示。
同法得到以下化合物。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實施例3液晶組合物的調(diào)制(1)
如下式所示的低粘度的液晶溫度范圍寬的主液晶(H)在116.7℃以下表現(xiàn)為向列相,其熔點為11℃。
以此填充于厚度為4.5μm的TN單元中,制成液晶元件,測得應(yīng)答時間為21.5毫秒(外加電壓使下取向時間與上取向時間相等時的值)。此外,此元件的閾值電壓為1.88伏。
以此(H)80重量%與20重量%實施例1所得化合物No.2調(diào)制組合物(M-2),向列相上限溫度(TN-I)104℃,幾乎未降低。同法制成液晶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4.0毫秒,實現(xiàn)大幅度高速化。此外該元件的閾值電壓為2.07伏,幾乎未上升。
另外,將此化合物于0℃放置24小時,未見有結(jié)晶析出。
之后,以此(H)80重量%與20重量%實施例2所得化合物No.4調(diào)制組合物(M-4),向列相上限溫度(TN-I)98℃,僅比(M-2)略低。同法制成液晶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5.8毫秒,雖比(M-2)略慢,但比(H)有大幅度的改善。此外該元件的閾值電壓為1.85伏,較(M-2)有所降低。
此外,將此化合物于0℃放置24小時,幾乎未見有結(jié)晶析出。
實施例4 1-(3,4-二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表1中化合物No.7)的合成
4-丙基苯甲醛10g溶于50ml乙醇后加入水合肼40g中。室溫攪拌30分鐘。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50ml。加入二氯甲烷100ml后,以150ml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2次。有機層中加入三乙胺5ml,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干燥。減壓蒸去溶劑,補加入三乙胺5ml,加入乙醇50ml以及3,4-二氟苯甲醛8.5g,室溫下繼續(xù)攪拌6.5小時。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50ml后,加入二氯甲烷100ml。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50mL洗2次,減壓蒸去溶劑。殘渣用堿性氧化鋁柱層析(二氯甲烷)精制,然后以甲醇重結(jié)晶,得1-(3,4-二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5.7g。此化合物熔點為50℃,向列相上限溫度59.5℃。
把4-丙基苯甲醛變?yōu)?-甲基苯甲醛、4-乙基苯甲醛、4-丁基苯甲醛、4-戊基苯甲醛、4-庚基苯甲醛、以及4-甲氧基苯甲醛,得到以下化合物
1-(3,4-二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實施例5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表1中化合物No.8)的合成
實施例1中,除將3,4-二氟苯甲醛變?yōu)?,4,5-三氟苯甲醛外,同法制得1-(3,4,5-三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表1中化合物No.8)。此化合物的相轉(zhuǎn)移溫度如表1所示。
同法得到以下化合物。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二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氯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氯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氯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氯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氯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氯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氯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氯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氯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氯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氯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氯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氯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氯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2,2,2-三氟乙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氰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氰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氰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氰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氰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氰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氰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氰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氰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氰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氰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氰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氰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氰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乙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乙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乙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乙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乙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乙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乙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丙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丙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丙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丙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丙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丙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丙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5-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烯丙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烯丙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烯丙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烯丙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烯丙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烯丙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氟-4-烯丙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氰基苯亞甲基)-2-(2-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氰基苯亞甲基)-2-(2-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氰基苯亞甲基)-2-(2-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氰基苯亞甲基)-2-(2-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氰基苯亞甲基)-2-(2-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氰基苯亞甲基)-2-(2-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氰基苯亞甲基)-2-(2-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氯苯亞甲基)-2-(2-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氯苯亞甲基)-2-(2-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氯苯亞甲基)-2-(2-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氯苯亞甲基)-2-(2-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氯苯亞甲基)-2-(2-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氯苯亞甲基)-2-(2-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氯苯亞甲基)-2-(2-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甲氧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2,6-二氟-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實施例6 液晶組合物的調(diào)制(2)
調(diào)制由80重量%主液晶(H)與20重量%實施例4所得的化合物(No.7)
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7)。
此液晶組合物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98℃,較(H)約降低20℃。此組合物在0℃放置24小時以上,也未能觀察到結(jié)晶析出等現(xiàn)象。之后在-20℃長時間放置使之固化,然后升溫,測定重新變?yōu)榫幌蛄邢嗟臏囟?T-N)為9℃。
之后以同樣方法制成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4.3毫秒,實現(xiàn)大幅度的提高。測定其閾值電壓,為1.83伏,與主液晶(H)相比略有降低。
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8)。
此液晶組合物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91.2℃,較(M-7)有所降低。此組合物在0℃放置24小時以上,也未能觀察到結(jié)晶析出等現(xiàn)象。以(M-7)同法使之固化,測定其T-N為13℃。
之后以同樣方法制成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7.8毫秒,雖然不如(M-7),但也相當(dāng)提高了速度。之后,測定其閾值電壓,為1.54伏,與主液晶(H)相比有0.3伏以上的大幅度的降低。
實施例8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表1中化合物No.9)的合成
4-(3-丁烯基)苯甲醛5.0g(此化合物系通過1-(3-丁烯基)-4-DMF反應(yīng)而得)溶于20ml乙醇后加入水合肼15.6g中。室溫攪拌30分鐘,然后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20ml。加入二氯甲烷10ml,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0ml洗2次。有機層中加入三乙胺3.5ml,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干燥。減壓蒸去溶劑,補加入三乙胺3.5ml,加入乙醇20ml以及4-甲基苯甲醛3.75g,室溫下繼續(xù)攪拌3小時。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20ml后,加入二氯甲烷10ml,之后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0ml洗滌,減壓蒸去溶劑。殘渣用堿性氧化鋁柱層析(二氯甲烷)精制,然后以甲醇重結(jié)晶,得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7.0g。此化合物熔點為82℃,向列相上限溫度103℃。
把4-甲基苯甲醛變?yōu)?-乙基苯甲醛、4-丙基苯甲醛4-丁基苯甲醛、4-戊基苯甲醛、4-庚基苯甲醛、2,4-二甲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醛2,3-二氟-4-乙氧基苯甲醛4-氟苯甲醛3,4-二氟苯甲醛3,4,5-三氟苯甲醛、4-氯苯甲醛、4-三氟甲氧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醛以及4-氰基苯甲醛,得到以下化合物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2,4-二甲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2,3-二氟-4-乙氧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3,4,5-三氟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氯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氰基苯亞甲基)肼
然后,把4-(3-丁烯基)苯甲醛變?yōu)?-(反-3-戊烯基)苯甲醛、4-(4-戊烯基)苯甲醛、4-(反-3-己烯基)苯甲醛、4-(5-戊烯基)苯甲醛、4-烯丙氧基苯甲醛、以及4-烯丙基苯甲醛,得到以下化合物。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2,4-二甲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2,3-二氟-4乙氧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3,4,5-三氟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氯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2-(4-氰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2,4-二甲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2,3-二氟4-乙氧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3,4,5-三氟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氯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氰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2,4-二甲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2,3-二氟-4-乙氧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3,4,5-三氟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氯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2-(4-氰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2,4-二甲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2,3-二氟-4-乙氧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3,4,5-三氟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氯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氰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2,4-二甲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2,3-二氟-4-乙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3,4,5-三氟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氯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2-(4-氰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2,4-二甲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2,3-二氟-4-乙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3,4,5-三氟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氯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肼
1-〔4-烯丙基)苯亞甲基〕-2-(4-氰基苯亞甲基)肼
實施例9 1,2-雙〔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表1中化合物No.10)的合成
水合肼8.4g與4-(3-丁烯基)苯甲醛45g溶于甲醇180ml中。室溫攪拌2小時,然后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20ml。加入二氯甲烷150ml,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2次。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干燥。蒸去溶劑。所得粗產(chǎn)物用堿性氧化鋁柱層析(二氯甲烷)精制,然后以甲醇重結(jié)晶,得1,2-雙〔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42g。此化合物熔點為57℃,向列相上限溫度116℃。
同法得到以下化合物。
1,2-雙〔4-(反-3-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2-雙〔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2-雙〔4-(反-3-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2-雙〔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2-雙〔4-烯丙氧基苯亞甲基〕肼
1,2-雙〔4-烯丙基苯亞甲基〕肼
實施例10 液晶組合物的調(diào)制(4)
以主液晶(H)填充于厚度為6.0μm的TN單元中,制成液晶元件,測得應(yīng)答時間為32.5毫秒。(外加電壓使下取向時間與上取向時間相等)此外,此元件的閾值電壓為2.14伏。
調(diào)制由80重量%主液晶(H)與20重量%實施例8所得(No.9)的化合物
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9),其向列相上限溫度(TN-I)雖僅為118℃,但比(H)提高。然后,此組合物于0℃放置24小時以上,未能觀察到結(jié)晶析出等現(xiàn)象。之后在-20℃長期放置使之固化,然后升溫測定再次成為均-向列相的溫度(T-N),為-12℃的低溫。以此組合物按(H)同樣方法制成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30.1毫秒,有所變快。測定其閾值電壓為2.69伏。
由此可見,加入(No.9)的化合物之后,主液晶的向列相溫度范圍擴(kuò)大,同時可以減少應(yīng)答時間。
實施例11 液晶組合物的調(diào)制(5)
向80重量%主液晶(H)中加入20重量%實施例9所得(No.10)的化合物
調(diào)制液晶組合物(M-10)。
此液晶組合物(M-10)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119℃,比(M-9)更有上升。此組合物于0℃放置24小時以上,未能觀察到結(jié)晶析出等現(xiàn)象。以(M-9)同法使之固化,測定其T-N為5℃。
以此組合物以同樣方法制成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29.7毫秒,有所變快。測定其閾值電壓為2.67伏。
實施例12 1-(4-乙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表1中化合物No.13)的合成
4-乙基苯甲醛65g溶于300ml二氯甲烷后加入水合肼242g中。室溫攪拌1小時,飽和碳酸氫鈉溶液3000ml洗2次以除去殘余肼。有機層中加入三乙胺40ml,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干燥。濾去硫酸鈉。在240g堿性氧化鋁存在下向濾液滴加入二氯甲烷300ml與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甲醛121g,室溫下繼續(xù)攪拌3小時。反應(yīng)液直接用堿性氧化鋁柱層析(二氯甲烷)精制,然后以乙醇重結(jié)晶,得1-(4-乙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44g。此化合物熔點為97℃,向列相上限溫度227℃。
把4-乙基苯甲醛變?yōu)?-甲基苯甲醛、4-丙基苯甲醛、4-丁基苯甲醛、4-戊基苯甲醛、4-庚基苯甲醛、4-(3-丁烯基)苯甲醛、4-(4-戊烯基)苯甲醛、4-(5-己烯基)苯甲醛以及4-(6-庚烯基)苯甲醛,得到以下化合物。
1-(4-甲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丁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戊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庚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己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6-庚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然后將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甲醛變?yōu)?-(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甲醛、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甲醛、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甲醛、4-(反-5-己基)環(huán)己基苯甲醛、以及4-(反-6-庚基)環(huán)己基苯甲醛,得到以下化合物。
1-(4-甲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丁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戊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己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庚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6-庚烯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丁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戊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己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庚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6-庚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丁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戊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己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庚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6-庚烯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丁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戊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己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庚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6-庚烯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丁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戊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己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庚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6-庚烯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甲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乙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丙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丁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戊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己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庚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3-丁烯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烯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5-己烯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6-庚烯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實施例13 1-(4-氟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表1中化合物No.15)的合成
如實施例12,除將4-乙基苯甲醛變?yōu)?-氟苯甲醛外,同法得到1-(4-氟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此化合物的相轉(zhuǎn)移溫度如表1所示。
同法得到以下化合物。
1-(4-氟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氟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二氟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3,4,5-三氟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反-4-甲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反-4-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反-4-丙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反-4-丁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反-4-戊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反-4-己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2-〔4-(反-4-庚基)環(huán)己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4-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甲基)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乙基)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丙基)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丁基)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戊基)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己基)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2-氟-4-庚基)苯基苯亞甲基〕-2-(3,4-二氟)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甲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丙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丁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戊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己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甲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乙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丙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丁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戊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己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庚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3-丁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4-戊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5-己烯基)〕苯亞甲基肼
1-〔4-(4-庚基苯基)-3-氟苯亞甲基〕-2-〔4-(6-庚烯基)〕苯亞甲基肼
實施例14 液晶組合物的調(diào)制(6)
調(diào)制由80重量%主液晶(H)與20重量%的No.12的化合物
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12)。
此液晶組合物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157.2℃,較(H)有大幅度上升。此組合物在0℃放置24小時以上,未能觀察到結(jié)晶析出等現(xiàn)象。將該組合物在-78℃長時間放置使之固化,測定其T-n為-8℃的低溫。通過向主液晶中加 20重量%的n型吖嗪衍生物No.12化合物使其顯示向列相的溫度范圍顯著擴(kuò)大了59.5℃。
之后以同樣方法制成厚度為4.5微米的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6.0毫秒,比(H)的速度有大幅度的提高。然后,測定其閾值電壓(Vth),為1.88伏。而且其折射率各向異性(Δn)也表現(xiàn)為0.131這樣大的數(shù)值。
實施例15 液晶組合物的調(diào)制(7)
向主液晶(H)80%中加入等量的p型吖嗪衍生物化合物No.15(20重量%)
調(diào)制液晶組合物(M-15)。
此液晶組合物(M-15)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144.1℃,與主液晶相比上升了約30℃。然后以此組合物以同樣方法制成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7.0毫秒,與加入20重量%的n型吖嗪衍生物No.12化合物得到的液晶組合物相比雖略慢,但比(H)變快。而且其折射率各向異性(Δn)也表現(xiàn)為0.131這樣大的數(shù)值。測定此元件閾值電壓為2.42伏,雖不比(H)高太多,與加入20重量%的n型吖嗪衍生物No.12化合物得到的液晶組合物(M-12)相比,有顯著改善。
實施例16 液晶組合物的調(diào)制(8)
向主液晶(H)80重量%中加入等量的n型吖嗪衍生物No.13化合物(20重量%),
調(diào)制液晶組合物(M-13)。
此液晶組合物(M-13)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152.6℃。然后以同樣方法制成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7.4毫秒。而且其折射率各向異性(Δn)為0.137。另外,測定此元件閾值電壓為2.54伏。
實施例17 液晶組合物的調(diào)制(9)
向主液晶(H)80重量%中加入等量的n型吖嗪衍生物No.14化合物(20重量%),
調(diào)制液晶組合物(M-14)。
此液晶組合物(M-14)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153.3℃。然后以同樣方法制成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16.3毫秒。而且其折射率各向異性(Δn)為0.136。另外,測定此元件閾值電壓為2.69伏。
實施例18 液晶組合物的調(diào)制(10)
調(diào)制由80重量%主液晶(H)與20重量%實施例13所得p型吖嗪衍生物No.16化合物
組成的液晶組合物(M-16)。
此液晶組合物(M-16)的向列相上限溫度(TN-I)為146.3℃。之后以同樣方法制成元件,測定其應(yīng)答時間為21.0毫秒。然后,測定其折射率各向異性(Δn)為0.128。此外,其閾值電壓(Vth),為2.07伏。
以下,就本發(fā)明的向列液晶組合物,舉出實施例進(jìn)行更詳細(xì)的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制。此外,以下實施例中,組合物的“%”均為“重量%”。
組合物的化學(xué)穩(wěn)定性通過以下方式確定,將液晶組合物2克加入安瓶中,真空脫氣后進(jìn)行氮氣置換處理,封管,加熱至150℃,進(jìn)行1小時的熱加速試驗,測定此液晶組合物的電阻率。實施例中,所測定的特性如下。
TN-I向列相-各向同性液體相轉(zhuǎn)移溫度(℃)
T→N固相或蝶狀結(jié)構(gòu)液晶相-向列相轉(zhuǎn)移溫度(℃)
Vth構(gòu)成單元厚為6微米的TN-LCD時的閾值電壓(伏)
γ飽和電壓(Vsat)與Vth的比
Δε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
Δn雙折射率
η20℃時的粘度(厘泊)
實施例19
向列液晶組合物(2-1)
24重量%
28重量%
28重量%
20重量%
調(diào)制由上述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1),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93.6℃
T→N-1℃
Vth2.59伏
γ1.15
Δε4.9
Δn0.281
使用此液晶組合物制成單元厚1.8微米的TN-LCD,測定其顯示特性,所得液晶顯示裝置閾值電壓為2.28伏、應(yīng)答速度為1.1毫秒。
此外,測定此向列液晶組合物的雙折射率的波長分散,400納米處相對于650納米處的比在1.15以上。由這種液晶材料所表現(xiàn)的依光波長的差異而不同的大的相差,可以不用濾色層就顯示色彩,因此可以用于利用液晶與相位差板的雙折射性的新型彩色液晶顯示方式。
向此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加入手性物質(zhì)“S-811”(Merck公司生產(chǎn)),制成混和液晶。另外,在對向配置的平面透明電極上將“サンエバ(商品名)-610”(日產(chǎn)化學(xué)公司生產(chǎn))的有機膜摩擦以形成取向膜,制成扭曲角220度的STN-LCD顯示單元。將上述混和液晶注入此單元內(nèi),制成液晶顯示裝置,測定其顯示特性。結(jié)果表明,所得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高時分特性優(yōu)良、速應(yīng)答性被改善的STN-LCD顯示特性。另外,添加手性物質(zhì)以組成混和液晶,通過添加手性物質(zhì)使混合液晶的固有螺旋的螺距P以及顯示用單元厚度d滿足Δn·d=0.85、d/P=0.53的關(guān)系。
實施例20
向列液晶組合物(2-2)
20重量%
13.6重量%
13.2重量%
13.2重量%
6.8重量%
6.8重量%
6.8重量%
6.8重量%
6.4重量%
6.4重量%
調(diào)制由上述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2),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67.3℃
T→N-70℃
Vth1.85伏
γ1.12
Δε6.6
Δn0.145
η24.1厘泊
測試前電阻率6.0×1011歐姆·厘米
熱加速試驗后電阻率4.3×1011歐姆·厘米
此向列液晶組合物具有與文獻(xiàn)《高速液晶技術(shù)》(63頁,CMC株式會社出版)中所指出的液晶顯示的光學(xué)尖銳性的臨界值1.12相同的數(shù)值,由此可以理解此液晶組合物可以用于高時分割驅(qū)動。
由此液晶組合物加熱加速試驗后電阻率提高可以看出其對熱穩(wěn)定。另外,以此組合物作為基本構(gòu)成材料制成本發(fā)明的新型向列液晶組合物,進(jìn)而制成扭曲向列以及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裝置,可確認(rèn)其具有不發(fā)生閃爍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上述向列液晶組合物(2-2),是在下述母體液晶(b-1)中加入吖嗪化合物混和而成。測定該母體液晶(b-1)各特性,結(jié)果如下。
母體液晶(b-1)
17.0重量%
16.5重量%
16.5重量%
8.5重量%
8.5重量%
8.5重量%
8.5重量%
8.0重量%
8.0重量%
TN-I54.5℃
T→N-40℃
Vth1.60伏
γ1.13
Δε6.7
Δn0.092
η21.0厘泊
比較其特性,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的雙折射率較大,向列相溫度范圍較寬,飽和電壓與閾值電壓之比γ較小,所得結(jié)果較為理想。不過由于吖嗪化合物粘度較大,所以較母體液晶(b-1)有黏性增加的傾向。
盡管如此,與上述黏性特性無關(guān),發(fā)現(xiàn)了令人驚訝的有用事實。即,測定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2-2)與母體液晶(b-1)的應(yīng)答特性并比較,得到母體液晶(b-1)為39.2毫秒,而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為35.6毫秒的較理想結(jié)果。
以此可見,吖嗪化合物雖有較大的黏性,但發(fā)現(xiàn)有減低應(yīng)答速度的效果。由這樣的效果來看,可能是吖嗪化合物的彈性系數(shù)或轉(zhuǎn)動黏性等性質(zhì)具有特異傾向。
實施例21
向列液晶組合物(2-3)
8重量%
8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9重量%
9重量%
8重量%
8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調(diào)制由上述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3),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96.1℃
T→N-70℃
Vth1.89伏
γ1.15
Δε8.9
Δn0.171
向此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加入手性物質(zhì)“S-811”(Merck公司生產(chǎn)),制成混和液晶。另外,在對向配置的平面透明電極上將“サンエバ-610”(日產(chǎn)化學(xué)公司生產(chǎn))的有機膜摩擦以形成取向膜,制成扭曲角220度的STN-LCD顯示單元。將上述混和液晶注入此單元內(nèi),制成液晶顯示裝置,測定其顯示特性。結(jié)果表明,所得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高時分特性優(yōu)良、速應(yīng)答性被改善的STN-LCD顯示特性。另外,添加手性物質(zhì)以組成混和液晶,通過添加手性物質(zhì)使混合液晶的固有螺旋的螺距P以及顯示用單元厚d滿足Δn·d=0.85、d/P=0.53的關(guān)系。
實施例22向列液晶組合物(2-4)
向列液晶組合物(2-4)
20重量%
40重量%
40重量%
調(diào)制由上述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115.6℃
T→N-8℃
Vth2.70伏
γ1.13
Δε3.9
Δn0.143
η23.1厘泊
測試前電阻率6.0×1011歐姆·厘米
熱加速試驗后電阻率6.3×1011歐姆·厘米
測試前電壓保持率98.4%
熱加速試驗后電壓保持率98.0%
此向列液晶組合物具有與文獻(xiàn)《高速液晶技術(shù)》(63頁,CMC株式會社出版)中所指出的液晶顯示光學(xué)尖銳性的臨界值1.12相近的數(shù)值,由此可以理解此液晶組合物可以用于高時分割驅(qū)動。
由此液晶組合物加熱加速試驗后電阻率與電壓保持率均高可以看出其對熱穩(wěn)定。另外,以此組合物作為基本構(gòu)成材料制成本發(fā)明的新型向列液晶組合物,并進(jìn)而制成有源矩陣液晶顯示裝置,可確認(rèn)其具有不漏電與不發(fā)生閃爍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進(jìn)而以同樣方法,以此組合物作為基本構(gòu)成材料制成本發(fā)明的新型向列液晶組合物,進(jìn)而制成扭曲向列以及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裝置,可確認(rèn)其具有不發(fā)生閃爍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上述向列液晶組合物(2-4),為下述母體液晶(H)中加入吖嗪混和而成。
主液晶(H)
50重量%
50重量%
測定該母體液晶(H)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116.7℃
T→N+11℃
Vth2.14
γ1.23
Δε4.8
Δn0.090
η19.8厘泊
比較其特性,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的雙折射率較大,向列相溫度范圍較寬,飽和電壓與閾值電壓之比γ較小,所得結(jié)果較為理想。不過由于吖嗪化合物粘度較大,所以有增加母體液晶(H)黏性的傾向。
盡管如此,與上述黏性特性無關(guān),發(fā)現(xiàn)了令人驚訝的有用事實。即,測定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2-4)與母體液晶(H)的應(yīng)答特性并比較,得到母體液晶(H)為25.3毫秒,而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2-4)為21.3毫秒的較理想結(jié)果。以此可見,吖嗪化合物雖有較大的黏性,但發(fā)現(xiàn)有減低應(yīng)答速度的效果。由這樣的效果來看,可能是吖嗪化合物的彈性系數(shù)或轉(zhuǎn)動黏性等性質(zhì)具有特異傾向。
實施例23 向列液晶組合物(2-5)
向列液晶組合物(2-5)
8重量%
8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9重量%
9重量%
8重量%
8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調(diào)制由上述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100.1℃
T→N-70℃
Vth2.01伏
γ1.15
Δε8.6
Δn0.173
向此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加入手性物質(zhì)“S-811”(Merck公司生產(chǎn)),制成混和液晶。另外,在對向配置的平面透明電極上將“サンエバ-610”(日產(chǎn)化學(xué)公司生產(chǎn))的有機膜摩擦以形成取向膜,制成扭曲角220度的STN-LCD顯示單元。將上述混和液晶注入此單元內(nèi),制成液晶顯示裝置,測定其顯示特性。結(jié)果表明,所得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高時分特性優(yōu)良、速應(yīng)答性被改善的STN-LCD顯示特性。另外,添加手性物質(zhì)以組成混和液晶,通過添加手性物質(zhì)使混合液晶的固有螺旋的螺距P以及顯示用單元厚d滿足Δn·d=0.85、d/P=0.53的關(guān)系。
實施例24向列液晶組合物(2-6)
向列液晶組合物(2-6)
20重量%
20重量%
20重量%
15重量%
15重量%
10重量%
調(diào)制由上述成分組成的組合物。此液晶組合物的特性,雙折射率較大,向列相溫度范圍較寬,飽和電壓與閾值電壓之比較小,應(yīng)答速度較快,為理想結(jié)果。
以下,就此液晶組合物用于光散射型液晶顯示進(jìn)行更詳細(xì)的說明,不過,本發(fā)明并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制。
將作為液晶材料的液晶組合物(2-6)80重量%、作為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的“ HX-220”(日本化藥公司生產(chǎn))13.86重量%、月桂基丙烯酸酯5.94重量%、作為聚合始發(fā)劑的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0.2重量%混和制成均一溶液的調(diào)光層形成材料。將此形成調(diào)光層材料以高于均一溶液轉(zhuǎn)變溫度10℃的溫度真空注入大小為50×50毫米的空單元內(nèi),該空單元系采用兩塊ITO電極玻璃基板制成,中間有平均粒徑為10微米的間隔。將此物體保持在比均一溶液轉(zhuǎn)變溫度高3℃的溫度下,以3.5m/分的速度通過金屬鹵化物燈(80瓦/厘米2),以相當(dāng)于500毫焦/厘米2能量的紫外線照射,使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固化,得到具有液晶材料與透明固體物質(zhì)組成的調(diào)光層的液晶元件。以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基板間所形成固化物的斷面,確認(rèn)透明固體物質(zhì)為由聚合物形成的三維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
所得光散射型液晶的顯示特性與以往的光散射型液晶元件相比,表現(xiàn)了較寬的動作溫度范圍,具有動畫有利的應(yīng)答性、高對比度且均一無斑點的顯示特性,因此可用于廣告板等裝飾顯示板和鐘表等顯示裝置,以及投影顯示裝置等。
實施例25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7)。
向列液晶組合物(2-7)
20重量%
40重量%
40重量%
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118.1℃
T→N-12℃
Vth2.77伏
γ1.13
Δε4.0
Δn0.144
η21.4厘泊
測試前電阻率6.1×1011歐姆·厘米
熱加速試驗后電阻率5.2×1011歐姆·厘米
測試前電壓保持率98.4%
熱加速試驗后電壓保持率97.9%
此向列液晶組合物具有與文獻(xiàn)《高速液晶技術(shù)》(63頁,CMC株式會社出版)中所指出的液晶顯示光學(xué)尖銳性的臨界值1.12相近的數(shù)值,由此可以理解此液晶組合物可以用于高時分割驅(qū)動。
由此向列液晶組合物加熱加速試驗后電阻率與電壓保持率均高可以看出其對熱穩(wěn)定。另外,以此組合物作為基本構(gòu)成材料制成本發(fā)明的新型向列液晶組合物,并進(jìn)而制成有源矩陣液晶顯示裝置,可確認(rèn)其具有漏電小與不發(fā)生閃爍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進(jìn)而以同樣方法,以此組合物作為基本構(gòu)成材料制成本發(fā)明的新型向列液晶組合物,進(jìn)而制成扭曲向列以及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裝置,可確認(rèn)其具有不發(fā)生閃爍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上述向列液晶組合物(2-7)是由母體液晶(H)與吖嗪化合物混和而成的。
比較其特性,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的雙折射率較大,向列相溫度范圍較寬,飽和電壓與閾值電壓之比γ較小,所得結(jié)果較為理想。
實施例26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8)。
向列液晶組合物(2-8)
16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9重量%
9重量%
8重量%
8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101.1℃
T→N-70℃
Vth2.19伏
Δε7.8
Δn0.172
向此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加入手性物質(zhì)“S-811”(Merck公司生產(chǎn)),制成混和液晶。另外,在對向配置的平面透明電極上將“サンエバ-610”(日產(chǎn)化學(xué)公司生產(chǎn))的有機膜摩擦以形成取向膜,制成扭曲角240度的STN-LCD顯示單元。將上述混和液晶注入此單元內(nèi),制成液晶顯示裝置,測定其顯示特性。結(jié)果表明,所得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高時分特性優(yōu)良、速應(yīng)答性被改善的STN-LCD顯示特性。另外,添加手性物質(zhì)以組成混和液晶,通過添加手性物質(zhì)使混合液晶的固有螺旋的螺距P以及顯示用單元厚d滿足Δn·d=0.85、d/P=0.53的關(guān)系。
扭曲角240度的STN-LCD顯示特性。
Vth2.40伏
γ1.024
應(yīng)答(τr=τd)15.6毫秒(靜態(tài)驅(qū)動)
實施例27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9)。
向列液晶組合物(2-9)
3重量%
6重量%
3重量%
12重量%
7重量%
12重量%
10重量%
19重量%
4重量%
13重量%
4重量%
7重量%
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101.7℃
T→N-30℃
Vth2.16伏
Δε5.7
Δn0.167
向此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加入手性物質(zhì)“S-811”(Merck公司生產(chǎn)),制成混和液晶。另外,在對向配置的平面透明電極上將“サンエバ-610”(日產(chǎn)化學(xué)公司生產(chǎn))的有機膜摩擦以形成取向膜,制成扭曲角240度的STN-LCD顯示單元。將上述混和液晶注入此單元內(nèi),制成液晶顯示裝置,測定其顯示特性。結(jié)果表明,所得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高時分特性優(yōu)良、速應(yīng)答性被改善的STN-LCD顯示特性。另外,添加手性物質(zhì)以組成混和液晶,通過添加手性物質(zhì)使混合液晶的固有螺旋的螺距P以及顯示用單元厚d滿足Δn·d=0.85、d/P=0.51的關(guān)系。
扭曲角240度的STN-LCD顯示特性。
Vth2.46伏
γ1.024
應(yīng)答(τr=τd)19.0毫秒(靜態(tài)驅(qū)動)
實施例28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10)。
向列液晶組合物(2-10)
6重量%
3重量%
6重量%
3重量%
3重量%
12重量%
10重量%
18重量%
18重量%
7重量%
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83.8℃
T→N-31℃
Vth1.89伏
Δε7.0
Δn0.172
向此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加入手性物質(zhì)“S-811”(Merck公司生產(chǎn)),制成混和液晶。另外,在對向配置的平面透明電極上將“サンエバ-610”(日產(chǎn)化學(xué)公司生產(chǎn))的有機膜摩擦以形成取向膜,制成扭曲角240度的STN-LCD顯示單元。將上述混和液晶注入此單元內(nèi),制成液晶顯示裝置,測定其顯示特性。結(jié)果表明,所得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高時分特性優(yōu)良、速應(yīng)答性被改善的STN-LCD顯示特性。另外,添加手性物質(zhì)以組成混和液晶,通過添加手性物質(zhì)使混合液晶的固有螺旋的螺距P以及顯示用單元厚d滿足Δn·d=0.85、d/P=0.51的關(guān)系。
扭曲角240度的STN-LCD顯示特性。
Vth2.26伏
γ1.034
應(yīng)答(τr=τd)19.0毫秒(靜態(tài)驅(qū)動)
55.0毫秒(1/240負(fù)載驅(qū)動)
實施例29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11)。
向列液晶組合物(2-11)
10重量%
10重量%
15重量%
15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5重量%
15重量%
10重量%
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95.4℃
T→N-10℃
Vth2.48伏
γ1.15
Δε4.7
Δn0.290
以此向列液晶組合物制成單元厚為1.7微米的TN-LCD,測定其顯示特性,所得液晶顯示裝置閾值電壓為2.20伏,應(yīng)答速度為1.2毫秒。
此外,測定此向列液晶組合物的雙折射率的波長分散,400納米處相對于650納米處的比在1.15以上。由這種液晶材料所表現(xiàn)的依光波長的差異而不同的大的相差,可以不用濾色層就顯示色彩,因此可以用于利用液晶與相位差板的雙折射性的新型彩色液晶顯示方式。
實施例30
以下,就使用向列液晶組合物(2-14)的光散射形液晶顯示進(jìn)行更詳細(xì)的說明。不過,本發(fā)明并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制。
將作為液晶材料的液晶組合物(2-14)80重量%、作為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的“HX-220”(日本化藥公司生產(chǎn))13.86重量%、月桂基丙烯酸酯5.94重量%、作為聚合始發(fā)劑的2-羥基-2-甲基-1-苯基丙-1酮0.2重量%混和制成均一溶液的調(diào)光層形成材料。將此形成調(diào)光層材料以高于均一溶液轉(zhuǎn)變溫度10℃的溫度真空注入大小為50×50毫米的空單元內(nèi),該空單元系采用兩塊ITO電極玻璃基板制成,中間有平均粒徑為10微米的間隔。將此物體保持比均一溶液轉(zhuǎn)變溫度高3℃,以3.5m/分的速度通過金屬鹵化物燈(80瓦/厘米2),以相當(dāng)于500毫焦/厘米2能量的紫外線照射,使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固化,得到具有液晶材料與透明固體物質(zhì)組成調(diào)光層的液晶元件。以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基板間所形成固化物的斷面,確認(rèn)透明固體物質(zhì)為由聚合物形成的三維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
所得光散射型液晶的顯示特性與以往的光散射型液晶元件相比,表現(xiàn)了較寬的動作溫度范圍,具有動畫有利的應(yīng)答性、高對比度且均一無斑點的顯示特性,因此可用于廣告板等裝飾顯示板和鐘表等顯示裝置,以及投影顯示裝置等。
實施例31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向列液晶組合物(2-12)
向列液晶組合物(2-12
20重量%
20重量%
20重量%
20重量%
20重量%
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92.4℃
T→N-0.℃
Vth2.55伏
γ1.15
Δε5.1
Δn0.280
以此向列液晶顯示組合物制成單元厚為1.8微米的TN-LCD,測定其顯示特性,所得液晶顯示裝置閾值電壓為2.23伏,應(yīng)答速度為1.0毫秒。
此外,測定此向列液晶組合物的雙折射率的波長分散,400納米處相對于650納米處的比在1.15以上。由這種液晶材料所表現(xiàn)的依光波長的差異而不同的大的相差,可以不用濾色層就顯示色彩,因此可以用于利用液晶與相位差板的雙折射性的新型彩色液晶顯示方式。
向此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加入手性物質(zhì)“S-811”(Merck公司生產(chǎn)),制成混和液晶。另外,在對向配置的平面透明電極上將“サンエバ-610”(日產(chǎn)化學(xué)公司生產(chǎn))的有機膜摩擦以形成取向膜,制成扭曲角240度的STN-LCD顯示單元。將上述混和液晶注入此單元內(nèi),制成液晶顯示裝置,測定其顯示特性。結(jié)果表明,所得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高時分特性優(yōu)良、速應(yīng)答性被改善的STN-LCD顯示特性。另外,添加手性物質(zhì)以組成混和液晶,通過添加手性物質(zhì)使混合液晶的固有螺旋的螺距P以及顯示用單元厚d滿足Δn·d=0.85、d/P=0.53的關(guān)系。
實施例32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13),
向列液晶組合物(2-13)
20重量%
40重量%
40重量%
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103.9℃
T→N-0.℃
Vth2.28伏
γ1.13
Δε4.8
Δn0.143
η21.9厘泊
測試前電阻率4.7×1011歐姆·厘米
熱加速試驗后電阻率3.9×1011歐姆·厘米
測試前電壓保持率98.0%
熱加速試驗后電壓保持率97.2%
此向列液晶組合物具有與文獻(xiàn)《高速液晶技術(shù)》(63頁,CMC株式會社出版)中所指出的液晶顯示光學(xué)尖銳性的臨界值1.12相近的數(shù)值,由此可以理解此液晶組合物可以用于高時分割驅(qū)動。
由此向列液晶組合物加熱加速試驗后電阻率與電壓保持率均高可以看出其對熱穩(wěn)定。另外,以此組合物作為基本構(gòu)成材料制成本發(fā)明的新型向列液晶組合物,并進(jìn)而制成有源矩陣液晶顯示裝置,可確認(rèn)其具有漏電小與不發(fā)生閃爍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進(jìn)而以同樣方法,以此組合物作為基本構(gòu)成材料制成本發(fā)明的新型向列液晶組合物,以此制成扭曲向列以及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裝置,可確認(rèn)其具有不發(fā)生閃爍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上述向列液晶組合物(2-16)是由母體液晶(H)與吖嗪化合物混和而成的。
比較其特性,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的雙折射率較大,向列相溫度范圍較寬,飽和電壓與閾值電壓之比較小,所得結(jié)果較為理想。不過由于吖嗪化合物粘度較大,所以較母體液晶(H)有黏性增加的傾向。
盡管如此,與上述黏性特性無關(guān),發(fā)現(xiàn)了令人驚訝的有用事實。即,測定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2-16)與母體液晶(H)的應(yīng)答特性并比較,得到母體液晶(H)為25.3毫秒,而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2-16)為18.5毫秒的較理想結(jié)果。以此可見,吖嗪化合物雖有較大的黏性,但發(fā)現(xiàn)有減低應(yīng)答速度的效果。這樣的效果可能是來自吖嗪化合物的彈性系數(shù)或轉(zhuǎn)動黏性等性質(zhì)具有的特異傾向。
實施例33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14)
向列液晶組合物(2-14)
8重量%
8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9重量%
9重量%
8重量%
8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95.3℃
T→N-70.℃
Vth1.88伏
γ1.15
Δε9.0
Δn0.165
向此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加入手性物質(zhì)“S-811”(Merck公司生產(chǎn)),制成混和液晶。另外,在對向配置的平面透明電極上將“サンエバ-610”(日產(chǎn)化學(xué)公司生產(chǎn))的有機膜摩擦以形成取向膜,制成扭曲角220度的STN-LCD顯示單元。將上述混和液晶注入此單元內(nèi),制成液晶顯示裝置,測定其顯示特性。結(jié)果表明,所得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高時分特性優(yōu)良、速應(yīng)答性被改善的STN-LCD顯示特性。另外,添加手性物質(zhì)以組成混和液晶,通過添加手性物質(zhì)使混合液晶的固有螺旋的螺距P以及顯示用單元厚d滿足Δn·d=0.85、d/P=0.53的關(guān)系。
實施例34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液晶組合物(2-15)
向列液晶組合物(2-15)
20重量%
20重量%
20重量%
15重量%
15重量%
10重量%
本發(fā)明液晶組合物的雙折射率較大,向列相溫度范圍較寬,飽和電壓與閾值電壓之比較小,為理想結(jié)果。
將作為液晶材料的液晶組合物(2-18)80重量%、作為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的“HX-220”(日本化藥公司生產(chǎn))13.86重量%、月桂基丙烯酸酯5.94重量%、作為聚合始發(fā)劑的2-羥基-2-甲基-1-苯基丙-1酮0.2重量%混和制成均一溶液的調(diào)光層形成材料。將此形成調(diào)光層材料以高于均一溶液轉(zhuǎn)變溫度10℃的溫度真空注入大小為50×50毫米的空單元內(nèi),該空單元系采用兩塊ITO電極玻璃基板制成,中間有平均粒徑為10微米的間隔。將此物體保持比均一溶液轉(zhuǎn)變溫度高3℃,以3.5m/分的速度通過金屬鹵化物燈(80瓦/厘米2),以相當(dāng)于500毫焦/厘米2能量的紫外線照射,使高分子形成性化合物固化,得到具有液晶材料與透明固體物質(zhì)組成的調(diào)光層的液晶元件。以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基板間所形成固化物的斷面,確認(rèn)透明固體物質(zhì)為由聚合物形成的三維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
所得光散射型液晶的顯示特性與以往的光散射型液晶元件相比,表現(xiàn)了較寬的動作溫度范圍,具有動畫有利的應(yīng)答性、高對比度切均一無斑點的顯示特性,因此可用于廣告板等裝飾顯示板和鐘表等顯示裝置,以及投影顯示裝置等。
實施例35
調(diào)制由下列成分組成的向列液晶組合物(2-16)
向列液晶組合物(2-16)
5重量%
5重量%
5重量%
5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10重量%
15重量%
13重量%
7重量%
5重量%
5重量%
5重量%
5重量%
測定此組合物的各種特性,結(jié)果如下。
TN-I90.0℃
T→N-70℃
Vth1.99伏
γ1.15
Δε8.8
Δn0.191
向此向列液晶組合物中加入手性物質(zhì)“S-811”(Merck公司生產(chǎn)),制成混和液晶。另外,在對向配置的平面透明電極上將“サンエバ-610”(日產(chǎn)化學(xué)公司生產(chǎn))的有機膜摩擦以形成取向膜,制成扭曲角240度的STN-LCD顯示單元。將上述混和液晶注入此單元內(nèi),制成液晶顯示裝置,測定其顯示特性。結(jié)果表明,所得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高時分特性優(yōu)良、速應(yīng)答性被改善的STN-LCD顯示特性。另外,添加手性物質(zhì)以組成混和液晶,通過添加手性物質(zhì)使混合液晶的固有螺旋的螺距P以及顯示用單元厚d滿足Δn·d=0.85、d/P=0.50的關(guān)系。
扭曲角240度的STN-LCD顯示特性。
Vth2.22伏
γ1.028
應(yīng)答(τr=τd)15.4毫秒(靜態(tài)驅(qū)動)
81.0毫秒(1/240負(fù)載驅(qū)動)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新型吖嗪類液晶化合物與已知的吖嗪類化合物相比,具有液晶溫度范圍寬、溶解性優(yōu)良、結(jié)晶析出少、有可能降低閾值電壓、可以實現(xiàn)高速應(yīng)答、無著色等特征,特別是溫度范圍寬、高速應(yīng)答等必要性質(zhì),可作為實用液晶材料的成分使用。
另外,通過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容易地選擇性制造包括這些新型吖嗪化合物在內(nèi)的非對稱吖嗪類化合物。
此外,由于本發(fā)明的向列液晶組合物雙折射率大,在廣泛溫度范圍內(nèi)顯示向列相,改善應(yīng)答特性的效果優(yōu)良,而且因為電壓保持率及化學(xué)穩(wěn)定性高,所以可用于扭曲向列或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裝置。
此外,利用液晶層與相位差板的雙折射性,可以提供顯示顏色的液晶顯示元件。特別是利用較大的雙折射率可以降低液晶層的厚度d,改善應(yīng)答特性,特別是可以提供顯示信息量多的特性。所以,可以提供具有由液晶材料以及透明固體材料組成的調(diào)光層的光散射型液晶顯示裝置。
權(quán)利要求
1、以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但是,其中m=n=0、環(huán)B和環(huán)C同時表示1,4-亞苯基、R為烷基、且Z為烷基、氰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況除外。
2、權(quán)利要求1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m=n=0;環(huán)B和環(huán)C各自獨立地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R為碳數(shù)1-12的烷基;并且當(dāng)Z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碳數(shù)1-12的烷基時,環(huán)B和/或環(huán)C中的至少一個被氟原子取代。
3、權(quán)利要求2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R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Z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或氟原子;環(huán)B及環(huán)C表示可以同時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
4、權(quán)利要求2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R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Z為氟原子或-OCF3;環(huán)B及環(huán)C表示可以同時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
5、權(quán)利要求1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n=1、m=0;R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碳數(shù)2-7的直鏈烯基;環(huán)B及環(huán)C表示可以同時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Z為氟原子、三氟甲氧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碳數(shù)4-7的直鏈烯基。
6、權(quán)利要求1中記載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m=n=0;環(huán)B為反-1,4-環(huán)己亞基,環(huán)C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
7、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是通過使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在胺存在下反應(yīng)制得的,
其中通式(I)為
式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通式(II)為
式中,Z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m為0或1;
通式(III)為
式中,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環(huán)A及環(huán)B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n為0或1。
8、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是通過使通式(IV)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在胺存在下反應(yīng)制得的,
其中通式(I)為
式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通式(IV)為
式中,Z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m為0或1;
通式(V)為
式中,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環(huán)A及環(huán)B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n為0或1。
9、一種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作為液晶成分A,通式(I)為
其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但是,其中m=n=0、環(huán)B和環(huán)C同時表示1,4-亞苯基、R為烷基、且Z為烷基、氰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況除外。
10、權(quán)利要求9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權(quán)利要求2-6中記載的化合物。
11、一種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作為液晶成分A和具有+2以上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作為液晶成分B,其中通式(I)為
式中,n、m為0或1的整數(shù);
環(huán)A、環(huán)B、環(huán)C及環(huán)D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1,4-亞苯基、反-1,4-環(huán)己亞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嗪-2,5-二基、噠嗪-3,6-二基、反-1,3-二噁烷-2,5-二基;
R表示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Z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OCF3、-OCF2H、-CF3、-OCH2CF3、碳數(shù)1-12的烷基、烷氧基、碳數(shù)2-12的鏈烯基、烷氧烷基、碳數(shù)3-12的鏈烯氧基。
12、權(quán)利要求9、10、11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作為液晶成分B含有的化合物是從通式(II-1)-通式(II-4)表示的化合物組中選擇的化合物,
式中,R21-R2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2-10的直鏈烷基、鏈烯基或CsH2s+1-OCtH2t,s和t各自獨立地表示1-5的整數(shù);X21-X24各自獨立地表示氟原子、氯原子、-OCF3、-OCHF2、-CF3或-CN;Y21-Y28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W21-W2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21-Z23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2H4-、-C4H8-;Z21也可以是-C≡C-或-CH=CH-、Z24和Z25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C-或-CF=CF-;m1-m4各自獨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數(shù),m3+m4為0或1的整數(shù);各化合物中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氫原子(H)也可以被氘原子(D)取代。
13、權(quán)利要求9、10、11、12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液晶成分C,該液晶成分C是具有-2~+2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化合物。
14、權(quán)利要求13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作為液晶成分C含有的化合物是從通式(III-1)-通式(III-4)表示的化合物組中選擇的化合物,
式中,R31-R3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2-7的直鏈烷基或鏈烯基,R35-R38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7的直鏈烷基、烷氧基、鏈烯基、鏈烯氧基或CuH2u+1-OCvH2v,u和v各自獨立地表示1-5的整數(shù);Y31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CH3,Y32和Y33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Z31-Z34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COO-、-C2H4-、-C4H8-;Z31也可以是-C≡C-或-CH=CH-、Z35表示單鍵、-COO-、-C≡C-或-CF=CF-;環(huán)A31和環(huán)A32各自獨立地表示環(huán)己烷環(huán)或環(huán)己烯環(huán),環(huán)A33和環(huán)A34各自獨立地表示環(huán)己烷環(huán)或苯環(huán);n1-n5各自獨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數(shù),n4+n5為0或1的整數(shù);各化合物中的環(huán)己烷環(huán)的氫原子(H)也可以被氘原子(D)取代。
15、權(quán)利要求9、10、11、12、13或14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1表示碳數(shù)1-10的烷基、烷氧基、氫原子;Z1表示碳數(shù)1-10的烷基、烷氧基、氟原子、氯原子、氰基、氫原子。
16、權(quán)利要求9、10、11、12、13、14或15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Z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shù)1-10的烷基或碳數(shù)2-7的鏈烯基。
17、使用權(quán)利要求9、10、11、12、13、14、15或16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的有源矩陣、扭曲向列或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裝置。
18、一種光散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層含有權(quán)利要求9、10、11、12、13、14、15或16中任一項記載的向列液晶組合物和透明性固體物質(zhì)的調(diào)光層。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型吖嗪類液晶化合物,具有液晶溫度范圍寬、溶解性優(yōu)良、結(jié)晶析出少、有可能降低閾值電壓、可以實現(xiàn)高速應(yīng)答、無著色等特征,特別是溫度范圍寬、高速應(yīng)答等必要性質(zhì),可作為實用液晶材料的成分使用。另外,通過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容易地選擇性制造包括這些新型吖嗪化合物在內(nèi)的非對稱吖嗪類化合物。此外,由于本發(fā)明的向列液晶組合物雙折射率大,在廣泛溫度范圍內(nèi)顯示向列相,改善應(yīng)答特性的效果優(yōu)良,而且因為電壓保持率及化學(xué)穩(wěn)定性高,所以可用于扭曲向列或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裝置。
文檔編號C09K19/24GK1177592SQ97117710
公開日1998年4月1日 申請日期1997年8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6年8月22日
發(fā)明者高津晴義, 竹原貞夫, 竹內(nèi)清文, 根岸真, 大澤德惠, 大澤政志, 小川真治, 柳原弘和 申請人:大日本油墨化學(xué)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桐庐县| 永平县| 乌兰县| 高碑店市| 油尖旺区| 尤溪县| 乌拉特前旗| 吉林省| 永德县| 拉孜县| 花莲县| 临澧县| 桑日县| 益阳市| 健康| 自贡市| 东阳市| 泾源县| 灵璧县| 买车| 巢湖市| 资源县| 前郭尔| 赞皇县| 娱乐| 两当县| 永清县| 杭锦后旗| 清丰县| 嘉善县| 哈密市| 潼关县| 芜湖县| 阿克苏市| 灵山县| 鹤岗市| 宁陵县| 即墨市| 平阴县| 保靖县| 屏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