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使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制造聚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術:
超臨界流體是密度接近液體、粘度和擴散系數(shù)接近氣體的流體。由于同時具有氣體的擴散性和液體對物質的溶解性,因此其作為反應溶劑具有各種各樣的效果。
以往,通過對其溶解力的利用,超臨界流體被用于啤酒花提取物和香料的提取、從咖啡和煙草中脫咖啡因等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和不要成分的提取去除等。例如,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無咖啡因的咖啡的制造,從20世紀70年代后半期已實現(xiàn)工業(yè)化。
另外,近年來,超臨界流體,也被用于進行從聚合物中去除未反應單體和醇的濃縮、脫水等的將化學原料、制品等的雜質的去除、濃縮等。進而,其還用于從陶瓷脫去粘合劑、半導體和機械部件的洗凈、干燥等。例如,在特開平7-149721號公報中公開了雙馬來酰亞胺化合物的精制方法,該方法的特點是,使含有制造時使用的芳族烴溶劑等的雜質的醚酰亞胺系雙馬來酰亞胺化合物通過與壓力等于或高于60個大氣壓、且溫度等于或高于20℃的超臨界狀態(tài)或者接近超臨界狀態(tài)的二氧化碳接觸來進行雜質萃取去除處理。
除此之外,超臨界流體還被用于進行二氧化硅等的須狀微粒子的制造之類的利用急劇膨脹(RESS法)的微粒子化、薄膜化、微細纖維化。另外,也用于二氧化硅氣凝膠的強度增強(表面涂層)等的利用貧溶劑化(GAS法)的微粒子化、薄膜化。例如,在特開平8-104830號公報中公開了涂料用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二氧化碳和極性有機溶劑,使用于制造涂料用高分子固體原料的聚合過程中的高分子聚合反應溶液溶解于超臨界相中,進行急速膨脹。
從聚合反應速度的控制和聚合生成物的處理等方面考慮,以往是通過使用大量的有機溶劑的溶液聚合法等來制造涂料用微粒子等的聚合物。但是,在溶液聚合法中,由于聚合物是在含有一半左右的溶劑的溶液狀態(tài)下生成,因此在聚合后需要從所得到的聚合溶液中去除溶劑、進行干燥的脫溶劑過程,因而過程繁雜。另外,在脫溶劑過程中,還存在揮發(fā)的有機溶劑的處理的問題。
然而,近年來,超臨界流體,特別是超臨界二氧化碳被嘗試著作為溶劑用于進行制造聚合物。在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溶劑的情況下,在聚合后無需進行溶劑的去除和干燥,能使過程簡化,并可降低成本。另外,因為不使用有機溶劑,所以對環(huán)境方面的負擔也小。而且,二氧化碳與有機溶劑相比,容易回收,能夠再利用。此外,在許多場合,由于聚合物和單體存在對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的不同,因此通過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溶劑,在作為生成物的聚合物中含有的未反應單體變少,能夠制造更高純度的聚合物。
作為使用超臨界流體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例如在特表平7-505429號公報中公開了氟聚合物的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使氟單體溶解在含有超臨界二氧化碳的溶劑中的步驟、以及在該溶劑中在自由基聚合引發(fā)劑存在下使氟單體進行熱聚合而制造氟聚合物的步驟。
在特開2000-26509號公報中公開了氟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在該方法中,使用二甲基(2,2′-偶氮二異丁酸酯)作為引發(fā)劑,在超臨界二氧化碳中使至少一種氟化單體進行熱聚合。
在特開2002-327003號公報中公開了含氟化烷基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在該方法中,以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聚合溶液,使含有等于或大于20質量%的含氟化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可進行自由基聚合的單體成分進行熱聚合。
在特開2001-151802號公報中公開了作為高分子微粉體的高分子微粉體的制造方法,在該方法中,在超臨界二氧化碳中使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酸等的羧基的乙烯性不飽和單體的單體組合物進行熱自由基聚合。
在特開2002-179707號公報中公開了高分子微粒子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是在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利用基本上可溶于超臨界二氧化碳的、具有特定結構的聚合物類自由基引發(fā)劑,使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單體進行熱聚合。
另外,在特開2002-128808號公報中公開了聚合物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是在二十二烷酸或肉豆蔻酸等特定的非聚合性分散劑存在下,在超臨界二氧化碳中,使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苯乙烯等聚合性單體進行熱自由基聚合。
小林正范等在“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的乙烯類單體的分散聚合”(《色材》,2002年、第75卷、第8號、371~377頁)中記載了,使用以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溶劑的聚合反應得到的聚(1,1,2,2-四氫化十七氟癸基丙烯酸酯)和(1,1,2,2-四氫化十七氟癸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表面活性劑,并以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溶劑進行各種丙烯酸系單體的分散聚合。
如以上所述,已就在超臨界二氧化碳等超臨界流體中使單體進行熱聚合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進行了研究,但在超臨界流體中使單體進行光聚合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還未有披露。
然而,近年來,由于其特異的形態(tài),聚合物刷正受到注意。所謂聚合物刷,是指末端在固體表面被固定化(化學結合或吸附)的高分子鏈在垂直于固體表面的方向伸張的結構。高分子鏈的延伸程度強烈依存于接枝密度。
聚合物刷,通常通過表面接枝聚合、特別是通過表面引發(fā)的活性自由基聚合而使高分子鏈在固體表面接枝而得到。
例如,在特開2001-131208號公報中公開了含有以下步驟的制造聚合物刷基材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提供如下基材的步驟,在該基材上共價結合有1個或1個以上的在遠離該基材的位置具有自由基形成部位的自由基引發(fā)劑,以及在促進自由基聚合從該引發(fā)劑的自由基生成部位開始的條件下,使該共價結合的基材與單體接觸而形成聚合性刷的步驟。
另外,在特開2002-145971號公報中記載了,通過表面引發(fā)活性自由基聚合制造聚合物刷的方法。所謂表面引發(fā)活性自由基聚合,具體地說,是首先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法或者化學吸附法將聚合引發(fā)劑固定在固體表面,接著通過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法)使高分子鏈(接枝鏈)在固體表面生長的表面引發(fā)自由基聚合。在特開2002-145971號公報中記載了,通過表面引發(fā)自由基聚合,能夠以從未有過的高的表面密度在基體表面生長出長度和長度分布規(guī)則的高分子鏈,因為具有高的接枝密度,通過溶劑的溶脹產生了與完全伸展的鏈長相匹配的膜厚,開始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聚合物刷”狀態(tài)。另外,在特開2002-145971號公報中也記載了,利用表面引發(fā)的以往的自由基聚合,由于自由基一旦生成,就會不斷生長、依次形成接枝鏈,直至不可逆停止,因此由于先生長的接枝鏈的空間位阻,而妨礙向其附近接枝化,與此相反,在本體系中聚合是活性地進行,即,所有的接枝鏈大致均勻地生長,因此既考慮了減輕鄰接接枝鏈間的空間位阻,又考慮了得到高接枝密度的因素。
而且,在上述特開2002-145971號公報中也公開了以通過這樣的表面引發(fā)活性自由基聚合得到的納米結構的功能材料,其特征是,構成利用接枝聚合排列在基體表面的接枝聚合物層的接枝聚合物鏈,通過與另一種單體或者低聚物的共聚,其化學組成在膜厚方向轉化為多層結構。在上述特開2002-145971號公報中還公開了一種納米結構的功能材料,其特征是,排列在基體表面的分子的聚合引發(fā)部(聚合引發(fā)基)在膜面方向用規(guī)定的圖案進行去活后,未被去活的聚合引發(fā)部發(fā)生接枝聚合,從而以規(guī)定的圖案排列接枝聚合物層。
另外,辻井敬亙在“聚合物刷的新進展”(《未來材料》,第3卷,第2號,48~55頁)中也對通過表面引發(fā)活性自由基聚合得到的高密度(濃厚)聚合物刷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這些以往的聚合物刷,僅在優(yōu)良溶劑中高分子鏈(接枝鏈)能夠得到伸長的結構,干燥狀態(tài)或者貧溶劑中高分子鏈(接枝鏈)形成倒塌的結構或折疊的結構。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在超臨界流體中或者在亞臨界流體中,使光聚合性聚合前體(單體等)發(fā)生光聚合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是關于以在超臨界流體中或者在亞臨界流體中,通過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使1種或1種以上的光聚合性聚合前體(單體等)發(fā)生光聚合為特征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另外,本發(fā)明是關于在上述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所制造的聚合物為膜狀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另外,本發(fā)明是關于在上述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在以暴露于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配置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上形成聚合物膜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此外,本發(fā)明是關于在上述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透過以活性能量光線的入射面不暴露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活性能量光線的射出面暴露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配置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照射活性能量光線,從而使1種或1種以上的光聚合性聚合前體發(fā)生光聚合,在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上形成聚合物膜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另外,本發(fā)明是關于在上述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通過掩模圖案對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進行照射,從而在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部分上選擇地形成聚合物膜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進而,本發(fā)明是關于在上述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所制造的聚合物是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另外,本發(fā)明是關于在上述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在以暴露于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配置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上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此外,本發(fā)明是關于在上述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透過以活性能量光線的入射面不暴露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活性能量光線的射出面暴露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配置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照射活性能量光線,從而使1種或1種以上的光聚合性聚合前體發(fā)生光聚合,在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上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另外,本發(fā)明是關于在上述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通過掩模圖案對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進行照射,從而在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部分上選擇地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的上述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在此,所謂“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是指突起狀的聚合物,或者具有1個或1個以上突起的聚合物。在突起狀的聚合物的場合,將該聚合物本身稱做“突起部”,在具有1個或1個以上突起的聚合物的場合,將突起稱做“突起部”?!鞍黄鸩康木酆衔铩彪m然也包含有所謂聚合物刷,但并不限于此。
另外,在突起部的直徑(相對基材表面平行方向的突起部的長度)不定的情況下,將突起部的底面的最長的直徑(長徑或者長邊)稱做直徑。
另外,“聚合物膜”也包括多孔的聚合物膜。
圖1是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聚合物制造方法的制造裝置的一例的示意構成圖。
圖2是由實施例6得到的含有突起部的聚合物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照片。
圖3是由實施例7得到的含有突起部的聚合物的掃描顯電子微鏡(SEM)照片。
圖4是由實施例8得到的含有突起部的聚合物的掃描顯電子微鏡照(SEM)片。
圖5是由實施例9得到的聚合物膜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照片。
圖6是以實施例9得到的聚合物膜的示意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按照本發(fā)明,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使光聚合性聚合前體(以下,也稱做“聚合前體”)發(fā)生光聚合,能夠制造聚合物。
另外,按照本發(fā)明,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使光聚合性聚合前體發(fā)生光聚合,在基材上能夠形成聚合物膜。再有,通過掩模圖案在基材上照射活性能量光線,使其透過,就能夠在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部分選擇地形成聚合物膜。即,能夠在基材上形成具有所要求的微細圖案的聚合物膜。
此外,按照本發(fā)明,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使光聚合性聚合前體發(fā)生光聚合,能夠在基材上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再有,通過掩模圖案在基材上照射活性能量光線,使其透過,就能夠在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部分選擇地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即,能夠在基材上形成包含具有所要求的微細圖案的突起部的聚合物。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聚合溶劑使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
所謂超臨界流體是指溫度、壓力都超過臨界點的狀態(tài),即處于等于或大于臨界溫度、等于或大于臨界壓力的狀態(tài)的流體。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是物質固有的值。例如,二氧化碳的臨界溫度是30.9℃,臨界壓力是7.38MPa。甲醇的臨界溫度是239.4℃,臨界壓力是8.09MPa。水的臨界溫度是274.1℃,臨界壓力是22.12MPa。
另外,所謂亞臨界流體是指起到和超臨界流體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流體,其溫度以開爾文為單位、通常是臨界溫度的0.65倍或大于0.65倍、而且壓力是臨界壓力的0.65倍或大于0.65倍。
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可以根據(jù)聚合前體的溶解度適當?shù)剡x擇。作為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例如可舉出二氧化碳、水、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甲醇等醇、氨、含氯氟烴、一氧化碳等。還可舉出氮氣、氦氣、氬氣等無機氣體。這些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也可以是2種或2種以上的混合物。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的流體,從在相對較低的溫度和相對較低的壓力下達到超臨界狀態(tài)或者亞臨界狀態(tài)考慮,優(yōu)先選擇超臨界二氧化碳或者亞臨界二氧化碳。
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的使用量,可以根據(jù)聚合前體或反應條件等適當決定。例如,聚合前體的投料濃度可以達到1質量%~70質量%左右。
在本發(fā)明中,雖然以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作為反應場,但也可以存在其他的液體或者氣體。
在本發(fā)明中,為了提高超臨界流體相中的或者亞臨界流體相中的聚合前體或者光聚合引發(fā)劑的濃度,也可以使用有助于作為溶質的聚合前體或光聚合引發(fā)劑溶解的助溶劑(夾帶劑)。
可以根據(jù)所用的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以及聚合前體等適宜地選擇夾帶劑。
在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或者亞臨界二氧化碳時,作為夾帶劑,例如可舉出甲醇、乙醇、丙烷、丁烷、己烷、辛烷、乙酸、乙酸乙酯、丙酮、水、乙腈、二氯甲烷等。夾帶劑可以使用1種,也可以并用2種或2種以上。
夾帶劑的使用量可以適當?shù)乇粵Q定。
聚合反應時的壓力(聚合壓力),可以根據(jù)作為聚合溶劑的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以及聚合前體、目標聚合物的特性等來適宜地決定。聚合壓力優(yōu)選為流體的臨界壓力的0.65倍或其以上,更優(yōu)選是等于或大于臨界壓力。在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或者亞臨界二氧化碳時,聚合壓力優(yōu)選是等于或大于5MPa,更優(yōu)選是等于或大于7MPa,特別優(yōu)選是其臨界壓力7.4MPa或其以上。聚合壓力如果在該范圍,就能更好地進行聚合反應,得到更高品質的聚合物。對聚合壓力的上限沒有特別的限制,但從裝置的耐壓性等方面考慮,通常設定在150MPa或其以下的范圍。
聚合壓力從聚合開始至結束可以保持在一定壓力,另外,伴隨聚合的進行,也可以在聚合中進行使壓力升高或者降低等的壓力變動。
另外,可以根據(jù)作為聚合溶劑的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以及聚合前體、目標聚合物的特性等來決定聚合反應時的溫度(聚合溫度)。聚合溫度優(yōu)選是流體的臨界溫度的0.65倍或大于0.65倍,更優(yōu)選是等于或大于臨界溫度。在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或者亞臨界二氧化碳時,聚合溫度優(yōu)選是等于或大于20℃,更優(yōu)選是等于或大于30℃,特別優(yōu)選是其臨界溫度31℃或其以上。如果聚合溫度在該范圍,就能更好地進行聚合反應,得到更高品質的聚合物。對聚合溫度的上限沒有特別的限制,但通常設定在250℃或其以下的范圍。
聚合溫度從聚合開始至結束可以保持在一定溫度,另外也可以在聚合中變動溫度。
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根據(jù)壓力和溫度可以使其密度和極性發(fā)生變化,由此能夠使溶劑(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對聚合前體的溶解度發(fā)生變化。因此,在使2種或2種以上的聚合前體聚合時,通過控制聚合壓力和聚合溫度,就能夠控制所得到的聚合物的組成。另外,在聚合中通過變動壓力和溫度的至少一方,也能夠使所得到的聚合物的組成例如在膜厚方向或者垂直于膜厚方向發(fā)生變化。
在本發(fā)明中,在像上述的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如果需要,可在光聚合引發(fā)劑存在下,通過照射活性能量光線,使1種或1種以上的聚合前體發(fā)生光聚合。
照射的活性能量光線可以由聚合前體、光聚合引發(fā)劑等適宜地決定所。作為活性能量光線,可舉出波長10~380nm的紫外線、波長380~780nm的可見光線、波長780nm(0.78μm)~2.5μm的近紅外線等。在許多場合,作為活性能量光線,使用波長500nm或其以下的紫外線或者可見光線,進而使用波長420nm或其以下的紫外線或者可見光線,特別是使用波長380nm或其以下的紫外線,尤其是使用波長330nm或其以下的紫外線。
這里,所照射的活性能量光線,可以不是具有單一波長或在光譜分布(發(fā)光分布)中其波峰為1個的活性能量光線,也可以是包含具有上述波長的光的具有任意光譜分布的光。
在活性能量光線照射中使用的燈類(光源),可以使用常用的燈類,例如可舉出超高壓汞燈、高壓汞燈、中壓汞燈、低壓汞燈、化學用燈、金屬鹵化物燈、碳弧燈、氙燈、汞氙燈、鎢燈、氫燈、重氫燈、受激準分子燈、短弧燈或在紫外線激光器(波長351nm~364nm)中具有振蕩光線的激光器、氦·鎘激光器、氬激光器、受激準分子激光器等。
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量(累計光量),可以根據(jù)所要求的聚合物的聚合度或聚合物膜的膜厚、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的突起部高度等適宜地決定?;钚阅芰抗饩€的照射量,例如可以設為0.5mJ/cm2~100J/cm2,優(yōu)選是等于或大于1mJ/cm2,另外更優(yōu)選是小于或等于10mJ/cm2。
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量的定義為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量(J/cm2)=活性能量光線的強度(W/cm2)×照射時間(s)可以通過照射時間、燈輸出等進行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量的調節(jié)。
活性能量光線的強度能夠被適宜地決定,例如可為0.01mW/cm2~1特拉W/cm2(TW/cm2)。另外,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時間可配合其強度根據(jù)得到所要求的照射量來決定。
在本發(fā)明中,可以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使聚合前體和納米粒子(平均粒徑例如是100nm或其以下的超微粒子)溶解、分散,優(yōu)選為均勻地溶解、分散后,照射活性能量光線進行光聚合。作為納米粒子,例如可舉出納米碳、CdSe等。這樣,能夠生成納米粒子均勻分散的聚合物或者聚合物膜(也包含含有突起部的聚合物)。另外,根據(jù)需要,也可以配合其他的添加劑。
能夠在本發(fā)明中使用的聚合前體,如果其是溶解于作為溶劑的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具有光聚合性的聚合前體,就沒有特別的限制。聚合前體也可以在其一部分能夠溶解于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聚合。另外,聚合前體也可以是單體、低聚物或者聚合物。
作為聚合前體,例如可舉出具有由可具有取代基的馬來酰亞胺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甲基)丙烯?;?、可具有取代基的環(huán)狀醚結構、可具有取代基的鏈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亞乙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苯乙烯基和疊氮基組成的組中選擇的1種或1種以上結構的化合物。在此,所謂(甲基)丙烯?;?,是指丙烯?;图谆;?。在具有2種或2種以上的這些基的情況下,聚合前體可以僅具有相同的基,另外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基。再者,對于取代基,只要是不阻礙聚合反應的基,就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碳原子數(shù)等于或小于12的烴基、鹵原子、氨基、羧基、羥基、氰基等。
作為聚合前體,優(yōu)先選擇在不存在光聚合引發(fā)劑下,是發(fā)生光聚合的化合物的自發(fā)光聚合性化合物。
作為自發(fā)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前體,例如可舉出在末端具有至少一個馬來酰亞胺基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具體的可舉出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
(式中,A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烴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烴基以由醚鍵、酯鍵、氨基甲酸乙酯鍵和碳酸酯鍵組成的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鍵結合的分子量為40~100,000的(聚)醚結合鏈或者(聚)醚殘基、(聚)酯結合鏈或者(聚)酯殘基、(聚)氨基甲酸乙酯結合鏈或者(聚)氨基甲酸乙酯殘基、或者(聚)碳酸酯結合鏈或者(聚)碳酸酯殘基。B表示醚鍵、酯鍵、氨基甲酸乙酯鍵或者碳酸酯鍵。R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烴基。m表示1~6的整數(shù)。
但是,在m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數(shù)時,B和R沒有必要完全相同,可以是2種或2種以上混合的B和R。
通式(1)中的m,單從形成固化膜考慮,優(yōu)選是2~6的整數(shù)。
作為通式中的R,優(yōu)選是亞烷基、亞環(huán)烷基、芳亞烷基、環(huán)烷基亞烷基。在此,亞烷基可以是直鏈狀,也可以是支鏈狀。另外,芳亞烷基或者環(huán)烷基-亞烷基在主鏈上可以具有芳基或者環(huán)烷基,另外,在支鏈上可以具有芳基或者環(huán)烷基。作為R,從固化性考慮,以碳原子數(shù)1~5的直鏈亞烷基或者碳原子數(shù)1~5的支鏈亞烷基為優(yōu)選。
作為通式(1)中的R的具體例子,例如可舉出亞甲基、亞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五亞甲基、六亞甲基、七亞甲基、八亞甲基、九亞甲基、十亞甲基、十一亞甲基、十二亞甲基等直鏈狀亞烷基;1-甲基亞乙基、1-甲基-三亞甲基、2-甲基-三亞甲基、1-甲基-四亞甲基、2-甲基-四亞甲基、1-甲基-五亞甲基、2-甲基-五亞甲基、3-甲基-五亞甲基、新戊基等支鏈亞烷基;亞環(huán)戊基、亞環(huán)己基等亞環(huán)烷基;在亞芐基、2,2-二苯基-三亞甲基、1-苯基-亞乙基、1-苯基-四亞乙基、2-苯基-四亞乙基等的主鏈或者側鏈上具有芳基的芳亞烷基;環(huán)己基亞甲基、1-環(huán)己基-亞乙基、1-環(huán)己基-四亞乙基、2-環(huán)己基-四亞乙基等的主鏈或者側鏈上具有環(huán)烷基的環(huán)烷基-亞烷基等。
通式(1)中的A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烴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烴基以由醚鍵、酯鍵、氨基甲酸乙酯鍵和碳酸酯鍵組成的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鍵結合的分子量為40~100,000的(聚)醚結合鏈或者(聚)醚殘基(A-1)、(聚)酯結合鏈或者(聚)酯殘基(A-2)、(聚)氨基甲酸乙酯結合鏈或者(聚)氨基甲酸乙酯殘基(A-3)、或者(聚)碳酸酯結合鏈或者(聚)碳酸酯殘基(A-4)。A也可以是以這些結合鏈作為重復單元重復的低聚物或者聚合物構成的結合鏈。
作為通式(1)中的A的具體例子包括作為R的具體例子中舉出的烴基。
另外,作為通式(1)中的A,可舉出由分子量為40~100,000的(聚)醚(多元)醇構成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1),該(聚)醚(多元)醇具有以醚鍵結合的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的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由分子量為40~100,000的(聚)酯(多元)醇構成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2-1),該(聚)酯(多元)醇具有以酯鍵結合的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的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由分子量為40~100,000的(聚)醚(多元)醇、以及二、三、五、六羧酸(以下,簡稱聚羧酸)酯化而得到的末端是聚羧酸殘基的(聚)羧酸{(聚)醚(多元)醇}酯構成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2-2),該(聚)醚(多元)醇具有以醚鍵結合的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的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由分子量為40~100,000的(聚)酯(多元)醇和聚羧酸酯化而得到的末端是聚羧酸殘基的(聚)羧酸{(聚)酯(多元)醇}酯構成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2-3),該(聚)酯(多元)醇具有以酯鍵結合的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的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由分子量為100~40,000的(聚)環(huán)氧化物進行開環(huán)而得到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5),該(聚)環(huán)氧化物具有以醚鍵結合的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的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由分子量為40~10,0000的(聚)醚(多元)醇和有機(聚)異氰酸酯進行氨基甲酸乙酯化的(聚)醚(聚)異氰酸酯構成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3-1),該(聚)醚(多元)醇具有以醚鍵結合的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的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由分子量為40~100,000的(聚)酯(多元)醇和有機(聚)異氰酸酯進行氨基甲酸乙酯化的(聚)酯(聚)異氰酸酯構成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3-2),該(聚)酯(多元)醇具有以酯鍵結合的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的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由分子量為40~100,000的(聚)醚(多元)醇的碳酸酯構成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4)等,該(聚)醚(多元)醇具有以醚鍵結合的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的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再者,以(A-2-1)、(A-2-2)和(A-2-3)作為在通式(1)中所說的(聚)酯結合鏈或者(聚)酯殘基(A-2)。以(A-3-1)和(A-3-2)作為在通式(1)中所說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結合鏈或者(聚)氨基甲酸乙酯殘基(A-3)。
作為構成上述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1)的(聚)醚(多元)醇,例如可舉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亞丁基二醇、聚丁二醇等的聚亞烷基二醇類;乙二醇、丙二醇、亞丙基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雙甘油、雙三羥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等烷撐二醇類的環(huán)氧乙烷改性物、氧化丙烷改性物、環(huán)氧丁烷改性物、四氫呋喃改性物等。尤其以烷撐二醇類的各種改性物為最佳。再有,作為構成上述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1)的(聚)醚(多元)醇,可舉出環(huán)氧乙烷和氧化丙烷的共聚物、丙二醇和四氫呋喃的共聚物、乙二醇和四氫呋喃的共聚物、聚異戊二烯二醇、氫化聚異戊二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氫化聚丁二烯二醇等烴系多元醇類、聚四亞甲基六甘油醚(六甘油酯)的(四氫呋喃改性物)等的多羥基化合物等。
作為構成上述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2-1)的(聚)酯(多元)醇,例如可舉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亞丁基二醇、聚丁二醇等烷撐二醇類、或者乙二醇、丙二醇、亞丙基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雙甘油、雙三羥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等烷撐二醇類的ε-己內酯改性物、γ-丁內酯改性物、δ-戊內酯改性物或者甲基戊內酯改性物;己二酸、二聚酸等脂族二羧酸與作為新戊二醇和甲基戊二醇等多元醇的酯化物的脂族聚酯多元醇;對苯二甲酸等芳族二羧酸和新戊二醇等多元醇的酯化物的芳族聚酯多元醇等的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丙烯酸多元醇、聚四亞甲基六甘油醚(六甘油酯的四氫呋喃改性物)等多羥基化合物和富馬酸、鄰苯二甲酸、異鄰苯二甲酸、衣康酸、己二酸、癸二酸、馬來酸等二羧酸的酯化物;由含甘油等多羥基的化合物和脂肪酸酯的酯交換反應得到的單甘油酯等含有多羥基的化合物等。
作為構成上述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2-2)的末端是聚羧酸的(聚)羧酸{(聚)醚(多元)醇}酯,例如可舉出琥珀酸、己二酸、鄰苯二甲酸、六氫化鄰苯二甲酸、四氫化鄰苯二甲酸、富馬酸、異富馬酸、衣康酸、己二酸、癸二酸、馬來酸、偏苯三酸、均苯四酸、苯五羧酸、苯六羧酸、檸檬酸、四氫呋喃四羧酸、環(huán)己烷三羧酸等聚羧酸和以上述(A-1)表示的(聚)醚(多元)醇的酯化而得到的、末端是聚羧酸的(聚)羧酸{(聚)醚(多元)醇}酯等。
作為構成上述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2-3)的末端是聚羧酸的(聚)羧酸{聚)醚(多元)醇}酯,例如可舉出琥珀酸、己二酸、鄰苯二甲酸、六氫化鄰苯二甲酸、四氫化鄰苯二甲酸、富馬酸、異富馬酸、衣康酸、己二酸、癸二酸、馬來酸、偏苯三酸、均苯四酸、苯五羧酸、苯六羧酸、檸檬酸、四氫呋喃四羧酸、環(huán)己烷三羧酸等聚羧酸的二、三、五、六羧酸和以上述(A-2)表示的(聚)酯(多元)醇的酯化而得到的、末端是聚羧酸的(聚)羧酸{(聚)酯(多元)醇}酯等。
作為構成上述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5)的(聚)環(huán)氧化物,例如可舉出由(甲基)環(huán)氧氯丙烷和雙酚A、雙酚F、它們的環(huán)氧乙烷改性物、氧化丙烷改性物等合成的環(huán)氧氯丙烷改性雙酚型的環(huán)氧樹脂;由(甲基)環(huán)氧氯丙烷和氫化雙酚A、氫化雙酚F、它們的環(huán)氧乙烷改性物、氧化丙烯改性物等合成的環(huán)氧氯丙烷改性氫化雙酚型的環(huán)氧樹脂、環(huán)氧線型酚醛樹脂;苯酚、聯(lián)苯酚等和(甲基)環(huán)氧氯丙烷的反應物;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或者均苯四酸的縮水甘油酯等芳族環(huán)氧樹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亞丁基二醇、(聚)丁二醇、新戊二醇等二醇類、其環(huán)氧烷烴改性物的聚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甘油、雙甘油、丁四醇、季戊四醇、山梨糖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等脂族多元醇或其環(huán)氧烷烴改性物的縮水甘油醚;己二酸、癸二酸、馬來酸、衣康酸等羧酸的縮水甘油酯;多元醇和多元羧酸的聚酯多元醇的縮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縮水甘油酯的共聚物;高級脂肪酸的縮水甘油酯、環(huán)氧化亞麻油、環(huán)氧化大豆油、環(huán)氧化蓖麻油、環(huán)氧化聚丁二烯等脂族環(huán)氧樹脂等。
作為構成上述結合鏈或者殘基(A-3)的(聚)醚(聚)異氰酸酯,例如可舉出由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賴氨酸二異氰酸亞甲酯、二聚酸二異氰酸酯等脂族二異氰酸酯化合物;2,4-甲苯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聚物、2,6-甲苯二異氰酸酯、對二甲苯二異氰酸酯、間二甲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3,3-′二甲基聯(lián)苯-4,4′-二異氰酸酯等芳族二異氰酸酯化合物;異佛爾酮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環(huán)己基異氰酸酯)、甲基環(huán)己烷-2,4-二異氰酸酯、甲基環(huán)己烷-2,6-二異氰酸酯、1,3-(亞甲基異氰酸酯)等脂環(huán)式二異氰酸酯等的聚異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反應得到的(聚)醚(聚)異氰酸酯等。
作為在與聚異氰酸酯的反應中使用的(聚)醚(多元)醇,例如可舉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亞丁基二醇、聚丁二醇等聚烷撐二醇類;乙二醇、丙二醇、亞丙基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雙甘油、雙三羥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等烷撐二醇類的環(huán)氧乙烷改性物、氧化丙烯改性物、環(huán)氧丁烷改性物、四氫呋喃改性物等。尤其,以烷撐二醇類的各種改性物為最佳。而且作為在和聚異氰酸酯反應中使用的(聚)醚(多元)醇,可舉出環(huán)氧乙烷和氧化丙烯的共聚物、丙二醇和四氫呋喃的共聚物、乙二醇和四氫呋喃的共聚物、聚異戊二烯二醇、氫化聚異戊二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氫化聚丁二烯二醇等烴系多元醇類;聚四亞甲基六甘油醚(六甘油的四氫呋喃改性物)等多羥基化合物等。
作為構成上述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3-1)的(聚)酯(聚)異氰酸酯,例如可舉出在結合鏈或者殘基(A-1)中列舉的使聚異氰酸酯和(聚)酯(多元)醇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得到的(聚)酯(聚)異氰酸酯等。
作為在和聚異氰酸酯的反應中使用的(聚)酯(多元)醇,例如可舉出乙二醇、丙二醇、亞丙基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雙甘油、雙三羥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等烷撐二醇的ε-己內酯改性物、γ-丁內酯改性物、δ-戊內酯改性物或者甲基戊內酯改性物;己二酸、二聚酸等脂族羧酸和新戊二醇、甲基戊二醇等多元醇的酯化物的脂族聚酯多元醇;對苯二甲酸等芳族二羧酸和新戊二醇等多元醇的酯化物的芳族聚酯多元醇等的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丙烯酸多元醇、聚四亞甲基六甘油醚(六甘油的四氫呋喃改性物)等多羥基化合物和富馬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衣康酸、己二酸、癸二酸、馬來酸等二羧酸的酯化物;由含甘油等多羥基化合物和脂肪酸酯的酯交換反應得到的單甘油酯等含多羥基化合物等。
作為構成上述的結合鏈或者殘基(A-4)的(聚)醚(多元)醇。例如可舉出在結合鏈或者殘基(A-1)中列舉的(聚)醚(多元)醇。
作為在(聚)醚(多元)醇和碳酸酯化中使用的化合物,可舉出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酰氯等。另外,通過環(huán)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交互聚合也能夠形成聚碳酸酯。
在這些之中,作為通式(1)中的A,優(yōu)選為從碳原子數(shù)2~24的直鏈亞烷基、碳原子數(shù)2~24的支鏈亞烷基、具有羥基的碳原子數(shù)2~24的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芳基和芳亞烷基組成的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基以選自醚鍵和酯鍵組成的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鍵結合的分子量為100~100,000的(聚)醚結合鏈或者(聚)醚殘基(A-1)或者(聚)酯結合鏈或者(聚)酯殘基(A-2),更優(yōu)選為包含碳原子數(shù)2~24的直鏈亞烷基、碳原子數(shù)2~24的支鏈亞烷基、具有羥基的碳原子數(shù)2~24的亞烷基和/或芳基的重復單位的分子量為100~100,000的(聚)醚結合鏈或者(聚)醚殘基(A-1)、或者包含碳原子數(shù)2~24的直鏈亞烷基、碳原子數(shù)2~24的支鏈亞烷基、具有羥基的碳原子數(shù)2~24的亞烷基和/或芳基的重復單位的分子量為100~100,000的(聚)酯結合鏈或者(聚)酯殘基(A-2)。
作為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從固化性這點出發(fā),優(yōu)選的是R是碳原子數(shù)1~5的亞烷基,B是以-COO-或者-OCO-表示的酯鍵,A是包含碳原子數(shù)2~6的直鏈亞烷基、碳原子數(shù)2~6的支鏈亞烷基或者具有羥基的碳原子數(shù)2~6的亞烷基的重復單位的分子量為100~1,000的(聚)醚結合鏈或者(聚)醚殘基(A-1)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
作為這樣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例如可舉出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聚醚雙馬來酰亞胺乙酸酯。
(式中,R1表示亞烷基,n是1~1,000的整數(shù)。)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例如可以從具有羧基的馬來酰亞胺化合物和能與羧基反應的化合物利用公知的方法合成。作為與羧基反應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具有由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以醚鍵和/或酯鍵結合而成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的平均分子量為100~1,000,000的2~6個官能的多元醇或者聚環(huán)氧化合物等。
另外,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例如可以從具有羧基的馬來酰亞胺化合物和能與羥基反應的化合物利用公知的方法合成。作為與羥基反應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具有由選自直鏈亞烷基、支鏈亞烷基、環(huán)亞烷基和芳基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個烴基以醚鍵和/或酯鍵結合而成的一個單元或者重復單元的平均分子量為100~1,000,000的在一個分子中具有2~6個羧基、醚鍵或者酯鍵的二、三、五、六羧酸,(聚)異氰酸酯、碳酸酯或者碳酰氯等。
作為聚合前體,除此之外,可舉出像以下的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馬來酰亞胺基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甲基馬來酰亞胺、己基馬來酰亞胺、N-苯基馬來酰亞胺、N-(2-叔丁苯基)馬來酰亞胺、N-(2-氟苯基)馬來酰亞胺、N-(2-氯苯基)馬來酰亞胺、N-(2-溴苯基)馬來酰亞胺、N-(2-碘苯基)馬來酰亞胺、N-環(huán)己基馬來酰亞胺、N-月桂基馬來酰亞胺、N,N′-亞甲基雙(N-苯基)單馬來酰亞胺、羥甲基馬來酰亞胺、羥乙基馬來酰亞胺、2-碳酸乙酯乙基馬來酰亞胺、2-異丙基氨基甲酸乙酯乙基馬來酰亞胺、2-丙烯酰乙基馬來酰亞胺、乙酰氧基乙基馬來酰亞胺、氨基苯基馬來酰亞胺、N-(2-CF3-苯基)馬來酰亞胺、N-(4-CF3-苯基)馬來酰亞胺、N-(2-CF3-苯基)甲基馬來酰亞胺、N-(2-溴-3,5-CF3-苯基)馬來酰亞胺等。
作為具有2個或2個以上的馬來酰亞胺基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N,N′-亞乙基雙馬來酰亞胺、N,N′-六亞甲基雙馬來酰亞胺、N,N′-4,4′-聯(lián)苯雙馬來酰亞胺、N,N′-3,3′-聯(lián)苯雙馬來酰亞胺、N,N′-(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酰亞胺、N,N′-3,3-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酰亞胺、N,N′-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酰亞胺、N,N′-亞甲基雙(3-氯-對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N,N′-4,4′-二環(huán)己基甲烷雙馬來酰亞胺、N,N′-(2,2′-二乙基-6,6′-二甲基-4,4′-亞甲基二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N,N′-1,2-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N,N′-1,3-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N,N′-1,4-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2,2′-雙(4-N-馬來酰亞胺苯基)丙烷、2,2′-雙[(4-(4-N-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叔丁基-5-甲基-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N-馬來酰亞胺-2-甲基-5-乙苯基)丙烷、2,2′-雙(4-N-馬來酰亞胺-2,5-二溴苯基)丙烷、雙(4-N-馬來酰亞胺苯基)甲烷、雙(3,5-二甲基-4-馬來酰亞胺苯基)甲烷、雙(3-乙基-5-甲基-4-馬來酰亞胺苯基)甲烷、雙(3,5-二乙基-4-馬來酰亞胺苯基)甲烷、雙(3-甲基-4-馬來酰亞胺苯基)甲烷、雙(3-乙基-4-馬來酰亞胺苯基)甲烷、間-二-N-馬來酰亞胺苯、2,6-雙[2-(4-馬來酰亞胺苯基)丙基]苯、N,N′-2,4-甲代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N,N′-2,6-甲代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N,N′-4,4-二苯基醚雙馬來酰亞胺、N,N′-3,3-二苯基醚雙馬來酰亞胺、N,N′-4,4-苯硫醚雙馬來酰亞胺、N,N′-3,3-苯硫醚雙馬來酰亞胺、N,N′-4,4-二苯砜雙馬來酰亞胺、N,N′-3,3-二苯砜雙馬來酰亞胺、N,N′-4,4-二苯砜雙馬來酰亞胺、N,N′-4,4-二苯酮雙馬來酰亞胺、N,N′-3,3-二苯酮雙馬來酰亞胺、N,N′-4,4-二苯基-1,1-丙烷雙馬來酰亞胺、N,N′-3,3-二苯基-1,1-丙烷雙馬來酰亞胺、3,3′-二甲基-N,N′-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酰亞胺、3,3′-二甲基-N,N′-4,4′-聯(lián)苯雙馬來酰亞胺、1,3-雙(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雙(4-馬來酰亞胺苯基)甲烷、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甲烷、2,2-雙[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甲烷、1,1-雙[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甲烷、1,1-雙[3-甲基-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甲烷、1,1-雙[3-氯-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甲烷、1,1-雙[3-溴-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甲烷、1,1-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乙烷、1,2-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乙烷、1,1-雙[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乙烷、1,1-雙[3-甲基-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乙烷、1,1-雙[3-氯-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乙烷、1,1-雙[3-溴-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乙烷、2,2-雙(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丙烷、2,2-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氯-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溴-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乙基-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丙基-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異丙基-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丁基-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仲丁基-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甲氧基-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1,1-雙[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丁烷、3,3-雙[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戊烷、4,4′-雙(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聯(lián)苯、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酮、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亞砜、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砜、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醚、N,N′-對二苯甲酮雙馬來酰亞胺、N,N′-十二亞甲基雙馬來酰亞胺、N,N′-間苯二甲撐雙馬來酰亞胺、N,N′-對苯二甲撐雙馬來酰亞胺、N,N′-1,3-二亞甲基環(huán)己烷雙馬來酰亞胺、N,N′-1,4-二亞甲基環(huán)己烷雙馬來酰亞胺、N,N′-2,4-甲代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N,N′-2,6-甲代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N,N′-二苯基乙烷雙馬來酰亞胺、N,N′-二苯醚雙馬來酰亞胺、N,N′-(亞甲基-雙四氫苯基)雙馬來酰亞胺、N,N′-(3-乙基)-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酰亞胺、N,N′-(3,3-二甲基)-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酰亞胺、N,N′-(3,3-二乙基)-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酰亞胺、N,N′-(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酰亞胺、N,N′-聯(lián)甲苯胺雙馬來酰亞胺、N,N′-異佛爾酮雙馬來酰亞胺、N,N′-對,對′二苯基二甲硅烷基雙馬來酰亞胺、N,N′-二苯甲酮雙馬來酰亞胺、N,N′-二苯基丙烷雙馬來酰亞胺、N,N′-萘雙馬來酰亞胺、N,N′-4,4-(1,1-二苯基-環(huán)己烷)雙馬來酰亞胺、N,N′-3,5-(1,2,4-三唑)雙馬來酰亞胺、N,N′-吡啶-2,6-二基雙馬來酰亞胺、N,N′-5-甲氧基-1,3-亞苯基雙馬來酰亞胺、1,2-雙(2-馬來酰亞胺乙氧基)乙烷、1,3-雙(3-馬來酰亞胺丙氧基)丙烷、N,N′-4,4-二苯基甲烷-雙二甲基馬來酰亞胺、N,N′-六亞甲基-雙二甲基馬來酰亞胺、N,N′-4,4′-(二苯醚)-雙二甲基馬來酰亞胺、N,N′-4,4′-(二苯砜)-雙二甲基馬來酰亞胺、三甘醇雙碳酸酯雙乙基馬來酰亞胺、異佛爾酮雙氨基甲酸乙酯雙乙基馬來酰亞胺、雙乙基馬來酰亞胺碳酸酯、4,9-二氧化-1,12-十二烷雙馬來酰亞胺、雙丙基馬來酰亞胺、十二烷N,N′-雙馬來酰亞胺、N-(2,4,6-異丙基-3-馬來酰亞胺苯基)馬來酰亞胺等。
另外,還可舉出3,4,4′-三氨基二苯基甲烷、三氨基苯酚等和馬來酸酐反應得到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三(4-氨苯基)磷酸酯或三(4-氨苯基)硫代磷酸酯和馬來酸酐反應得到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
另外,作為含氟雙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例如可舉出2,2′-雙(4-馬來酰亞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雙[4-(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雙[4-(4-馬來酰亞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雙[3,5-二甲基-(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雙[3,5-二溴-(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雙[3,5-二甲基-(4-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雙[3-馬來酰亞胺-5-(三氟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雙(3-氟-5-馬來酰亞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3,3′-雙馬來酰亞胺-5,5′-雙(三氟甲基)聯(lián)苯、3,3′-二氟-5,5′-雙馬來酰亞胺聯(lián)苯、3,3′-雙馬來酰亞胺-5,5′-雙(三氟甲基)二苯甲酮、3,3′-二氟-5,5′-雙馬來酰亞胺二苯甲酮、1,3-雙[3-馬來酰亞胺-5-(三氟甲基)苯氧基]苯、1,4-雙[3-馬來酰亞胺-5-(三氟甲基)苯氧基]苯、1,3-雙(3-氟-5-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1,4-雙(3-氟-5-馬來酰亞胺苯氧基)苯、1,3-雙(3-氟苯氧基)-5-氟苯、1,3-雙(3-氟-5馬來酰亞胺苯氧基)-5-氟苯、3,5-雙[3-馬來酰亞胺苯氧基]三氟甲苯、3,5-雙[3-馬來酰亞胺-5-(三氟甲基)苯氧基]三氟甲苯、雙(3-氟-5-馬來酰亞胺苯基)醚、雙[3-馬來酰亞胺-5-(三氟甲基)苯基]醚、雙(3-氟-5-馬來酰亞胺苯基)硫醚、雙[3-馬來酰亞胺-5-(三氟甲基)苯基]硫醚、雙(3-氟-5-馬來酰亞胺苯基)砜、雙[3-馬來酰亞胺-5-(三氟甲基)苯基]砜、1,3-雙(3-氟-5-馬來酰亞胺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1,3-雙[3-馬來酰亞胺-5-(三氟甲基)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等。
另外,作為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還可舉出具有1個或1個以上的馬來酰亞胺基的低聚物和聚合物。
對這些低聚物的種類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由上述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和多胺類的邁克爾加成反應得到的低聚物、使馬來酸類和/或馬來酸酐類與二胺發(fā)生反應而得到的低聚物等。另外,可舉出使具有四羧酸二酐和二胺發(fā)生反應而得到的末端酸酐基的聚酰亞胺前體與作為環(huán)氧樹脂和含馬來酰亞胺基的一羧酸的反應物的馬來酰亞胺化合物等含有羥基的馬來酰亞胺化合物發(fā)生反應而得到的低聚物,或是使四羧酸二酐和二胺發(fā)生反應而得到的末端具有酸酐基的聚酰亞胺前體與作為環(huán)氧樹脂和含馬來酰亞胺基的一羧酸的反應物的馬來酰亞胺化合物等含有羥基的馬來酰亞胺化合物以及多元醇化合物反應得到的低聚物。
進而可舉出1個或1個以上馬來酰亞胺基與氨基甲酸乙酯系樹脂、環(huán)氧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醇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氟系樹脂、硅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酚醛系樹脂、聚酰胺樹脂及它們的2種或2種以上的改性樹脂等的聚合物成分或者低聚物成分結合的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或1個以上(甲基)丙烯?;幕衔?,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硬脂酰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酰酯、(甲基)丙烯酸環(huán)己酯、(甲基)丙烯酸芐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的(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酰胺、(甲基)丙烯酸羥甲基酰胺等(甲基)丙烯酸酰胺類;(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羥丙酯、(甲基)丙烯酸羥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四氫化糠基酯等反應性丙烯酸系單體類;二(甲基)丙烯酸亞乙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四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十烷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十五烷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五十烷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亞丁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鄰苯二甲酸二甘醇酯等交聯(lián)性丙烯酸酯系單體類;二甘醇改性壬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酰酯、2-乙己基(甲基)丙烯酸2-(2-乙氧基乙基)酯等單官能(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等。
除此之外,作為具有2個或2個以上(甲基)丙烯?;幕衔?,例如可舉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丙烯改性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羥丙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羥基特戊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環(huán)氧乙烷改性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丙烯改性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丙烯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雙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異氰酸環(huán)氧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二環(huán)戊烯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huán)戊烯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二甘醇二環(huán)戊烯一醚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氧化乙烯或者低聚丙二醇二環(huán)戊烯一醚的(甲基)丙烯酸酯等,肉桂酸二環(huán)戊烯酯、肉桂酸二環(huán)戊烯氧乙酯、二環(huán)戊烯氧乙烯單富馬酸酯或者二富馬酸酯等,3,9-雙(1,1-二甲基-2-氧乙基)螺[5,5]十一烷、3,9-雙(1,1-二甲基-2-氧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3,9-雙(2-氧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等一、二(甲基)丙烯酸酯,或者它們的螺二醇的環(huán)氧乙烷或者氧化丙烯加成聚合物的一、二(甲基)丙烯酸酯或者它們的一(甲基)丙烯酸酯的甲醚、1-氮雜雙環(huán)[2,2,2]-3-辛烯基(甲基)丙烯酸酯、雙環(huán)[2,2,1]-5-庚烯-2,3-二羧基一烯丙酯等,二環(huán)戊二烯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huán)戊二烯基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氫化二環(huán)戊二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還可舉出具有1個或1個以上(甲基)丙烯?;牡途畚锖途酆衔?。
對這些低聚物的種類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低聚乙二醇、環(huán)氧樹脂低聚物、聚酯樹脂低聚物、聚酰胺樹脂低聚物、聚氨酯樹脂低聚物、低聚乙烯醇、酚醛樹脂低聚物等。
作為它們的具體例子,可舉出環(huán)氧樹脂低聚物的丙烯酸酯(例如雙酚A的二縮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環(huán)氧樹脂低聚物和丙烯酸與甲基四氫化鄰苯二甲酸酐的反應生成物、環(huán)氧樹脂低聚物與丙烯酸2-羥乙酯的反應生成物、環(huán)氧樹脂低聚物與二縮水甘油醚和二烯丙胺的反應生成物、二丙烯酸縮水甘油酯與鄰苯二甲酸酐的開環(huán)共聚酯、甲基丙烯酸二聚物和多元醇的酯、由丙烯酸和鄰苯二甲酸酐及氧化丙烯得到的聚酯、低聚乙二醇與馬來酸酐和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的反應生成物、低聚乙烯醇和N-羥甲基丙烯酰胺的反應生成物、在琥珀酸酐中使低聚乙烯醇酯化后使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加成的化合物、在均苯四酸二酐的二烯丙酯化物中使對,對′二氨基二苯基反應得到的低聚物、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和烯丙胺的反應生成物、甲基乙烯醚-馬來酸酐共聚物和丙烯酸2-羥乙酯的反應生成物、上述化合物中進一步與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反應的化合物、通過氨基甲酸乙酯鍵連接低聚氧化烯鏈段或者飽和低聚酯鏈段、在其兩末端具有丙烯?;蛘呒谆;陌被姿嵋阴ハ档途畚?、末端丙烯酸改性異戊二烯橡膠或者丁二烯橡膠等。
另外,作為具有(甲基)丙烯?;牡途畚锏木唧w例子,可舉出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壬基酚環(huán)氧乙烷改性(甲基)丙烯酸酯、低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聚(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低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可舉出在至少任一方的末端硅原子上結合1個或1個以上(甲基)丙烯?;蛘吆?甲基)丙烯酰基的基的含(甲基)丙烯?;墓璧途畚铩9璧途畚镒陨淼慕Y構,例如可舉出2個或2個以上碳原子的烷基硅氧烷結構單元、含有1個或1個以上芳基硅氧烷結構單元或者芳烷基硅氧烷結構單元。
進而還可舉出在聚氨酯系樹脂、環(huán)氧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醇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氟系樹脂、硅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酚醛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及它們的2種或2種以上的改性樹脂等的聚合物成分或者低聚物成分中結合具有1個或1個以上(甲基)丙烯?;幕衔?。
作為具有1個或1個以上環(huán)狀醚結構的化合物,可舉出含有2~12碳和1~6個氧的環(huán)狀醚結構、尤其可舉出含有1個或1個以上-O-的交聯(lián)結構的含環(huán)狀醚化合物。更具體的例子可舉出具有縮水甘油基等環(huán)氧環(huán)的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或1個以上環(huán)狀醚結構的化合物,可舉出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等。
另外,還可舉出具有1個或1個以上環(huán)狀醚結構的低聚物和聚合物。
作為具有環(huán)狀醚結構的低聚物,例如可舉出低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
進而還可舉出在聚氨酯系樹脂、環(huán)氧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醇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氟系樹脂、硅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酚醛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及它們的2種或2種以上的改性樹脂等的聚合物成分或者低聚物成分中結合具有1個或1個以上這些環(huán)狀醚結構的基的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或1個以上鏈烯基的化合物,可舉出具有1個或1個以上乙烯基和/或烯丙基的化合物。作為具有1個或1個以上乙烯基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聚乙烯桂皮酸酯類等。
進而還可舉出在聚氨酯系樹脂、環(huán)氧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醇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氟系樹脂、硅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酚醛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及它們的2種或2種以上的改性樹脂等的聚合物成分或者低聚物成分中結合具有1個或1個以上烯丙基的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或1個以上亞乙烯基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的化合物、不飽和聚酯等。另外,作為具有1個或1個以上1,2-亞乙烯基的化合物,還可舉出具有1個或1個以上肉桂基(C6H5-CH=CH-CH2-)或者亞肉桂基(C6H5-CH=CH-CH=)的化合物。這樣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聚肉桂酸乙烯酯。例如可以通過使聚乙烯醇與C6H5-CH=CH-CH2-COCl反應而得到聚肉桂酸乙烯酯。
進而還可舉出在聚氨酯系樹脂、環(huán)氧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醇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氟系樹脂、硅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酚醛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及它們的2種或2種以上的改性樹脂等的聚合物成分或者低聚物成分中結合具有1個或1個以上1,2-亞乙烯基的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或1個以上苯乙烯基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α-甲基-對甲基苯乙烯、對甲氧基苯乙烯、鄰甲氧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溴苯乙烯等。另外,可舉出聚乙烯亞芐基乙酰苯類、聚乙烯苯乙烯吡啶類等。
進而還可舉出在聚氨酯系樹脂、環(huán)氧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醇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氟系樹脂、硅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酚醛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及它們的2種或2種以上的改性樹脂等的聚合物成分或者低聚物成分中結合具有1個或1個以上苯乙烯基的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或1個以上疊氮基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2,6-雙(4-疊氮苯亞甲基)環(huán)己酮、2,6-雙(4-疊氮芐基)甲基環(huán)己酮等。
進而還可舉出在聚氨酯系樹脂、環(huán)氧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醇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氟系樹脂、硅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酚醛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及它們的2種或2種以上的改性樹脂等的聚合物成分或者低聚物成分中結合具有1個或1個以上疊氮基的化合物。
另外,作為能夠和上述的單體共聚的單體,可舉出含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等的含腈基的乙烯化合物類;含氯乙烯和偏氯乙烯等的鹵素的乙烯化合物類;含乙酸乙烯和丙酸乙烯等的有機酸基的乙烯化合物類;乙烯、馬來酸和衣康酸等反應性單體類;丙烯酸改性硅類;氯乙基乙烯醚、烯丙基縮水甘油醚、亞乙基降冰片烯、二乙烯苯、氰脲酸三烯丙酯和異氰脲酸三烯丙酯等的交聯(lián)性共聚單體類等。
以上這樣的聚合前體可以使用1種,也可以并用2種或2種以上。
另外,在聚合中,通過變化進行聚合的聚合前體的組成等,可以使得聚合物的組成在例如膜厚方向或者在垂直于基材表面的方向上進行改變。
在使自發(fā)光聚合性化合物以外的聚合前體發(fā)生聚合的情況下,光聚合引發(fā)劑是必要的。光聚合引發(fā)劑如果是溶解于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或聚合前體的,就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根據(jù)使用的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或聚合前體等適宜地決定。
作為光聚合引發(fā)劑,例如可舉出二甲基(2,2′-偶氮雙異丁酸酯)、二乙基(2,2′-偶氮雙異丁酸酯)等的二烷基(2,2′-偶氮雙異丁酸酯)、2,2′-偶氮雙(異丁腈)(AIBN)、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等偶氮系引發(fā)劑;叔丁基過氧化氫、枯烯過氧化氫、叔丁基過氧新癸酸酯、叔丁基過氧新戊酸酯、叔己基過氧-2-己酸乙酯、過氧化甲基乙基酮、過氧化乙酰環(huán)己基磺酰、過氧化月桂酰、過氧化苯甲酰等過氧化物系引發(fā)劑等。
作為其他的光聚合引發(fā)劑,例如可舉出苯偶姻、苯偶姻乙醚、苯偶姻-正丙醚、苯偶姻異丁醚等苯偶姻烷醚類;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芐基-2-二甲氨基-1-(4-嗎啉代苯基)-丁烷-1-酮、1-羥基環(huán)己基二苯酮、二乙酰、苯硫醚、曙紅、硫堇、9,10-蒽醌、2-乙基-9,10-蒽醌等。
作為光聚合引發(fā)劑,還可舉出二苯基酮、苯偶姻乙醚、苯偶姻異丙醚、苯偶酰、呫噸酮、噻噸酮、蒽醌等芳族羰基化合物;苯乙酮、苯基乙基酮、α-羥基異丁酰苯、α,α’-二氯-4-苯氧基苯乙酮、1-羥基-1-環(huán)己烷苯乙酮和苯乙酮等苯乙酮類;過氧化苯甲酰、叔丁基-過氧化苯甲酸酯、叔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叔丁基過氧化氫、二叔丁基二過氧化間苯二甲酸酯、3,3′,4,4′-四(叔丁基過氧化羰基)二苯基酮等有機過氧化物;溴化二苯碘、氯化二苯碘等鹵化二苯鹽;四氯化碳、四溴化碳、氯仿、碘仿等有機鹵化物;3-苯基-5-異噁唑酮、2,4,6-三(三氯甲基)-1,3,5-三嗪苯并蒽酮等雜環(huán)和多環(huán)化合物;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異丁腈、1,1′-偶氮雙(環(huán)己烷-1-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等偶氮化合物;在歐洲專利152377號公報中記載的鐵-芳烴絡合物;在特開昭63-221110號公報中記載的二茂鈦化合物等。
以上的光聚合引發(fā)劑可以使用1種,也可以并用2種或2種以上。
光聚合引發(fā)劑的使用量可以適當?shù)貨Q定,例如相對100質量份數(shù)的聚合前提,可以是0.1~30質量份數(shù)左右。
另外,根據(jù)需要,可以并用上述的光聚合引發(fā)劑和光聚合引發(fā)助劑(敏化劑)。作為光聚合引發(fā)助劑,例如可舉出2-二甲氨基乙基苯甲酸酯、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對二甲胺基苯甲酸異戊酯、對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等。
在本發(fā)明中,可以使用與被制造的聚合物或光聚合引發(fā)劑有相互作用性的光譜敏化劑。光譜敏化劑例如可舉出噻噸系、呫噸系、酮系、硫代吡喃鎓鹽、堿性苯乙烯系、部花青、3-取代香豆素、酞菁系、吖啶系、噻嗪系等色素類。這里所說的“相互作用”中,包含從被激發(fā)的光譜光敏化劑向制造的聚合物和/或光聚合引發(fā)劑的能量轉移或電子轉移等。
下面,邊參照附圖邊說明本發(fā)明聚合物的制造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在圖1中示出制造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1是二氧化碳氣瓶,2是二氧化碳供給用泵,3是能夠維持高溫、高壓狀態(tài)的反應容器,4是溫度控制手段,5是用于入射活性能量光線的窗(例如石英窗),5′是窗(例如石英窗),6是光源,7是減壓閥,8是透過活性能量光線的基材(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9是磁攪拌器,10是攪拌子(轉子)。再者,即使不設置窗5′也沒關系。
首先,在設置在反應器3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的窗5的內側,配置活性能量光線透過基材8?;钚阅芰抗饩€透過基材8被配置成在聚合反應時,作為活性能量光線的入射面的窗5側的面不暴露在超臨界二氧化碳或者亞臨界二氧化碳中,而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射出面暴露在超臨界二氧化碳或者亞臨界二氧化碳中?;钚阅芰抗饩€透過基材8也可以配置成不與窗5靠接,可以使活性能量光線透過膜等配置用部件介于它們之間。
對于活性能量光線透過基材8的固定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在反應器的凹部的底部設置窗、將基材壓入該底部、使其與窗靠緊的方法,使用固定工具將基材安裝在窗框上的方法等。另外,窗也可以作成能夠取出,以窗本身作為基材。
作為基材如果是透過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就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透明樹脂或者半透明樹脂、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玻璃、ITO(銦-錫氧化物)等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等。基材的材質,也考慮形成的聚合物膜的組成等來選擇。例如在形成雙馬來酰亞胺系的聚合物膜的情況下,基材如果是石英玻璃,所形成的聚合物膜的粘合力低,能夠容易剝離。另一方面,基材如果是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則形成粘合力高的聚合物膜。另外,例如也可以使用涂布聚乙烯醇(PVA)等涂層材料的基材。
可以使用任意形狀的基材。溶解于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的聚合前體,以均勻地分布在基材表面的狀態(tài)進行聚合,而形成聚合物膜。因此,即使在具有微細的凹凸結構或深的凹凸結構的基材上,也能夠均勻地形成聚合物膜。
另外,為了入射活性能量光線而配置基材8的窗5,或者設置在其上的配置用部件,可以配合形成聚合物膜的基材的形狀或所要求的聚合物膜的形狀來決定其形狀。
在反應容器3內配置活性能量光線透過基材8后,在反應容器3中放入聚合前體和根據(jù)需要的光聚合引發(fā)劑。另外,在聚合前體是液體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泵將聚合前體和根據(jù)需要的光聚合引發(fā)劑從其貯存槽向反應容器3供給。聚合前體和光聚合引發(fā)劑,也可以利用預加熱器調整至聚合溫度后,供給反應容器3。
另一方面,二氧化碳利用泵2從二氧化碳氣瓶1向反應容器3供給。二氧化碳也可以利用預加熱器調整至聚合溫度后,供給反應容器3。
反應容器3內的壓力,通過供給的二氧化碳的量調整至聚合壓力。另一方面,反應容器3內的溫度,利用加熱器等溫度控制手段4調整至聚合溫度。也可以同時進行反應容器3內的壓力調整和反應容器3內的溫度調整,并且,在調整任一個后,也可以調整另一個。
在利用預加熱器調整至聚合溫度或者聚合溫度以上的溫度的聚合前體和二氧化碳向反應容器3供給的情況下,為了能夠使聚合反應中、反應容器3內的溫度保持在聚合溫度,也可以設置加熱手段等溫度控制手段4。
在使反應容器3內達到規(guī)定的壓力和溫度后,一邊使用磁攪拌器9和攪拌子10攪拌反應容器,通過一邊從光源6使活性能量光線通過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的窗5和基材8照射到反應容器3內,進行光聚合反應,在活性能量光線透過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上形成聚合物膜。活性能量光線可以連續(xù)地照射,也可以間歇地照射。通過控制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量,就能夠控制所形成的聚合物膜的厚度。
攪拌反應容器的攪拌手段,不限于磁攪拌器9和攪拌子10。
另外,按照本發(fā)明,在基材上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部分上可以選擇地形成聚合物膜。例如,通過掩模圖案照射活性能量光線,由此能夠形成具有所要求圖案的聚合物膜。在此情況下,例如在窗5的外側貼合掩模圖案,或以窗本身的形狀作為規(guī)定的圖案形狀。
另外,由于使用激光束作為光源,與其他的光源相比,能夠使光照射范圍縮小,因此能夠形成具有微細圖案的聚合物膜。另外,由于使用激光束作為光源,與其他的光源相比,能夠照射高強度的光,能夠更容易地控制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的突起部的密度以及形狀比(aspect ratio,突起部的高度與直徑的比)。
聚合反應結束后,通過減壓閥7放出二氧化碳,使反應容器3內大致減壓至大氣壓。另外,為了去除未反應的聚合前體、得到更高純度的聚合物,在使反應容器3內達到比大氣壓低的低壓,例如小于或等于133Pa的真空后,也可以大致回到大氣壓。在使反應容器3內的溫度大致回到常溫后,從反應容器3取出已形成聚合物膜的基材8。
聚合反應結束后,通過從處于超臨界狀態(tài)或者亞臨界狀態(tài)的高壓狀態(tài)進行急減壓,或者通過從高溫、高壓狀態(tài)進行急冷、急減壓,就能夠使制成的聚合物發(fā)泡。由于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向聚合物內部的浸透力強且均勻,因此通過進行這樣的處理,就能夠形成均勻的多孔質體。
此時,可以適宜地決定聚合物的冷卻速度和聚合物的減壓速度。通過控制聚合物的冷卻速度和聚合物的減壓速度,就可能控制氣孔徑。聚合物的冷卻速度和聚合物的減壓速度越快,則有氣孔徑變大的傾向。
再者,聚合后,根據(jù)需要,聚合物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放置規(guī)定的時間,此后進行急減壓或者急冷、急減壓,也可以使聚合物發(fā)泡。
從反應容器3中取出的基材上形成的聚合物膜,通過電磁波的照射、光的照射或者加熱,或者進行上述的組合,也能夠二次固化。
在反應結束后,從反應容器3內放出的二氧化碳,可以回收再利用。
雖然以間歇式表示了以上的過程,但也可以以連續(xù)式或者半連續(xù)式進行聚合。
另外,用于實施本發(fā)明聚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反應容器形狀,不限于圖1所示的形狀。例如,也可以形成在反應容器內部插入光纖等光學體系的結構,通過該光學體系向反應容器內照射活性能量光線。
進而,通過適宜地選擇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量等聚合條件,也能夠在基材上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在此情況下,聚合物沿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方向生長,而形成聚合物的突起部。即,聚合物通常沿垂直于基材表面的方向生長,而形成聚合物的突起部。通常,如果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時間(聚合時間)變長,就存在所制造的聚合物由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形成連續(xù)膜的傾向。
按照本發(fā)明,能夠制造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直徑的0.1倍的突起部的聚合物、進而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直徑的1倍的突起部的聚合物、較好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直徑的2倍的突起部的聚合物、更好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直徑的3倍的突起部的聚合物、最好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直徑的5倍的突起部的聚合物。高度與突起部的直徑的比率的上限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例如可以將突起部的高度定為直徑的50倍。
另外,按照本發(fā)明,能夠制造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10n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進而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0.5μ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1μ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5μ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10μ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30μ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包含高度是等于或大于50μ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高度對突起部的直徑的比率的上限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例如可以將突起部的高度規(guī)定為500μm。
可以通過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量(累計光量)來調節(jié)聚合物的突起部高度。聚合物的突起部高度大致與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量成正比,但是如果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量達到一定量以上時,聚合物的突起部高度不再增大,突起部的間隔就變得狹窄,而存在發(fā)生連續(xù)膜化的傾向。
尤其,按照本發(fā)明,能夠制造包含突起部高度是等于或大于直徑的0.1倍、而且突起部高度是等于或大于10n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進一步包含突起部高度是等于或大于直徑的1倍、而且突起部高度是等于或大于1μ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包含突起部高度是等于或大于直徑的5倍、而且突起部高度是等于或大于50μm的突起部的聚合物。這樣,如此的包含高度與直徑的比例大、而且高度高的突起部的聚合物是以往通過使單體等聚合前體發(fā)生聚合不能得到的。
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的突起部的表面密度沒有特別的限制,但按照本發(fā)明,在基材上例如能夠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表面密度是等于或大于0.01個/nm2、進而是等于或大于0.1個/nm2的高表面密度的突起部的聚合物。另外,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的突起部的低密度化也是可能的,可以使突起部的表面密度例如達到0.001個/μm2。
在此,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是突起狀的聚合物時,所謂突起部的表面密度是指基材表面上的突起狀的聚合物的密度。
按照本發(fā)明,在進行聚合反應的同時,可以在基材上形成聚合物膜或者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另外,如上所述,由于通過選擇基材可使所形成的聚合物膜,或者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能夠容易地從基材剝離,因此例如能夠得到樹脂薄膜(包含具有1個或1個以上突起部的薄膜)。
而且按照本發(fā)明,即使在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或深的凹凸結構的基材上也能夠均勻地形成聚合物膜或者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例如,按照本發(fā)明,也能夠在被稱做微反應器的直徑為數(shù)十微米的微小反應器內進行涂層。
另外,也能夠形成納米粒子或其他的添加劑均勻地分散的聚合物膜或者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例如,也能夠形成著色膜或熒光膜。
另外,按照本發(fā)明,能夠在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部分上選擇地形成聚合物膜或者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因此,能夠形成具有所要求的微細圖案的聚合物膜或者具有所要求的微細圖案的突起部的聚合物。例如,本發(fā)明能夠適用于在ITO的圖案形成中使用的抗蝕劑膜的形成。
另外,通過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進行光聚合而形成的聚合物膜,例如能夠用于光學元件的被覆層、光學記錄介質的保護膜等。
馬來酰亞胺系的聚合物膜,還能夠用于半導體元件或布線基板用的絕緣膜、耐濕保護膜、柔性印刷電路板等。
在使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制造聚合物微粒子時,如果在用于入射設置在反應容器中的活性能量光線的窗上附著聚合物,會妨礙粒子形成,因此在窗內側配置氟系樹脂膜進行光聚合反應是有效的。
本發(fā)明還可適用于在S.Kawata et al.,Nature,412,697(2001)中記載的使用飛秒激光器、利用二光子吸收的光聚合產生的3維結構的形成過程,在S.Shoji and S.Kawata,Appl.Phys.Lett.,75,737(1999)中記載的使用飛秒激光器、利用一光子吸收的光聚合產生的纖維結構的形成過程,在S.Shoji and S.Kawata,Appl.Phys.Lett.,76,2668(2000)中記載的利用干涉光的光聚合產生的3維光結合晶體結構的形成過程。通過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進行上述的過程,與在液體單體中實施相比,液體波動的影響或粘度的影響得以降低,能夠形成更微細的結構。
實施例以下,列舉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在具有于反應容器內壁上的凹部的底部設有石英耐壓窗的、容積30cm3的耐壓反應容器內,裝入聚醚雙馬來酰亞胺乙酸酯(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制,MIA-200)1.5g作為聚合前體。接著,邊攪拌反應容器內,邊以瓶壓(約7MPa)向反應容器內導入二氧化碳后,升溫至35℃,再用加壓泵導入二氧化碳使反應容器內的壓力達到30MPa,以達到臨界狀態(tài)。作為聚合前體的聚醚雙馬來酰亞胺乙酸酯的裝入濃度是2質量%。
在壓力30MPa、溫度37℃攪拌1小時后,使用安裝了石英纖維的超高壓汞燈作為光源,通過石英耐壓窗從反應容器外向反應容器內以照射量5.7J/cm2照射紫外線。此時的紫外線的照射條件,以照射強度為38mW/cm2,規(guī)定照射時間為151秒。照射的紫外線的波長是254~436nm的范圍。結果在耐壓石英窗上形成了聚合物膜。
紫外線照射后,在120分鐘內使二氧化碳慢慢地向反應容器外放出,使反應容器內減壓至大氣壓。在耐壓石英窗上形成的聚合物膜,能夠容易地剝離。
實施例2將PET膜壓入設置在反應容器內壁上的凹部作為基材,密合地固定在石英耐壓窗上。然后,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光聚合,在PET膜上形成聚合物膜。在PET膜上形成的聚合物膜密合性高,不容易剝離。
實施例3除了在石英耐壓窗的外側貼合掩模圖案,通過該掩模圖案向反應容器內照射紫外線以外,和實施例相同地進行光聚合時,在石英耐壓窗的紫外線透過的部分上形成了復制掩模圖案的聚合物膜。
實施例4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了光聚合后,用10分鐘使二氧化碳急速地向反應容器外放出,使反應容器內減壓至大氣壓。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得到的聚合物膜,是多孔質的膜。
比較例1除了聚合溫度是18℃、壓力是4MPa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光聚合,但在石英耐壓窗上沒有形成聚合物膜。紫外線照射中的二氧化碳是液體狀態(tài)。
比較例2除了使用丙酮作為溶劑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光聚合時,在石英耐壓窗上沒有形成聚合物膜。
實施例5除了作為聚合前體使用4.095g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光聚合引發(fā)劑使用0.123g2-芐基-2-二甲基氨基-1-(4-嗎啉代苯基)-丁烷-1-酮、0.123g1-羥基環(huán)己基苯基酮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光聚合時,在反應容器中生成聚合物微粒子。作為聚合前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裝入濃度是15質量%。
實施例6在具有于反應容器內壁上的凹部的底部設有石英耐壓窗的、容積30cm3的耐壓反應容器內,裝入0.872g聚醚雙馬來酰亞胺乙酸酯(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制,MIA-200)作為聚合前體。接著,邊攪拌反應容器內,邊以瓶壓(約7MPa)向反應容器內導入二氧化碳后,升溫至35℃,再用加壓泵導入二氧化碳使反應容器內的壓力達到30MPa,以達到臨界狀態(tài)。作為聚合前體的聚醚雙馬來酰亞胺乙酸酯的裝入濃度是3.5質量%。
在壓力30MPa、溫度35℃攪拌1小時后,使用安裝了石英纖維的超高壓汞燈作為光源,通過石英耐壓窗從反應容器外向反應容器內以照射量1J/cm2照射紫外線。此時的紫外線的照射條件,以照射強度為33mW/cm2,規(guī)定照射時間為30.3秒。照射的紫外線的波長是254~436nm的范圍。結果在石英耐壓窗上形成了沿紫外線的照射方向,即垂直于基材薄膜的方向生長的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
紫外線照射后,在120分鐘內慢慢地使二氧化碳向反應容器外放出,使反應容器內減壓至大氣壓。
圖2示出了包含得到的突起部的聚合物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
實施例7除了將紫外線的照射條件設為,照射強度33mW/cm2,照射時間是152秒,照射量為5J/cm2以外,和實施例6同樣地進行光聚合時,在石英耐壓窗上形成了沿紫外線的照射方向,即垂直于基材薄膜的方向生長的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
在圖3中示出了包含得到的突起部的聚合物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
實施例8除了將紫外線的照射條件設為,以照射強度33mW/cm2,照射時間是303秒,照射量為10J/cm2以外,和實施例6同樣地進行光聚合時,在石英耐壓窗上形成了沿紫外線的照射方向,即垂直于基材薄膜的方向生長的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
在圖4中示出了包含得到的突起部的聚合物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
實施例9除了將紫外線的照射條件設為,以照射強度33mW/cm2,照射時間是1515秒,照射量為50J/cm2以外,和實施例6同樣地進行光聚合時,在石英耐壓窗上形成了聚合物膜。
在圖5中示出了所得到的聚合物膜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另外,在圖6中示出所得到的聚合物膜的示意斷面圖。11是基材(石英耐壓窗),12是聚合物膜。實施例9得到的聚合物膜與實施例8得到的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相比,已趨于向多孔的連續(xù)膜化發(fā)展。
實施例10除了在石英耐壓窗的外側貼合掩模圖案,通過該掩模圖案向反應容器內照射紫外線以外,和實施例8同樣地進行光聚合時,在石英耐壓窗的紫外線透過的部分上形成了復制掩模圖案的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
產業(yè)上的應用可能性按照本發(fā)明,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使聚合前體發(fā)生光聚合,例如能夠制造膜狀的聚合物或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而且,通過掩模圖案在基材上照射活性能量光線,并使活性能量光線透過,就能夠在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部分上選擇地形成聚合物膜或者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
權利要求
1.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通過活性能量光線的照射,使1種或1種以上的光聚合性聚合前體進行光聚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是超臨界二氧化碳或者亞臨界二氧化碳。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壓力等于或高于5MPa、溫度等于或高于20℃的二氧化碳中,使上述光聚合性聚合前體進行光聚合。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壓力等于或高于7MPa、溫度等于或高于30℃的二氧化碳中,使上述光聚合性聚合前體進行光聚合。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光聚合性聚合前體是自發(fā)光聚合性化合物。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光聚合性聚合前體是在末端具有至少一個馬來酰亞胺基的馬來酰亞胺系化合物。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活性能量光線是紫外線、可見光線或者近紅外線。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制造的聚合物是膜狀。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以暴露于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配置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上形成聚合物膜。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透過以活性能量光線的入射面不暴露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活性能量光線的射出面暴露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配置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照射活性能量光線,從而使1種或1種以上的光聚合性聚合前體發(fā)生光聚合,在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上形成聚合物膜的聚合物膜。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通過掩模圖案對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照射上述活性能量光線,由此在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部分上選擇地形成聚合物膜。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制造的聚合物為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制造的聚合物的突起部的高度是該突起部的直徑的0.1倍或0.1倍以上。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制造的聚合物的突起部的高度是等于或大于10nm。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2~14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以暴露于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配置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基材上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透過以活性能量光線的入射面不暴露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活性能量光線的射出面暴露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而配置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照射活性能量光線,從而使1種或1種以上的光聚合性聚合前體發(fā)生光聚合,在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上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通過掩模圖案對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性基材照射上述活性能量光線,由此在上述活性能量光線透過基材的活性能量光線射出面的活性能量光線透過的部分上選擇地形成包含突起部的聚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在超臨界流體或者亞臨界流體中,通過照射活性能量光線,使1種或1種以上的聚合性聚合前體進行光聚合。
文檔編號C08F2/48GK1578791SQ0380100
公開日2005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2月25日
發(fā)明者今井玄兒, 佐古猛 申請人:日本靜岡大學, 關西涂料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