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的苯基哌嗪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組通式(I)所示的新的苯基哌嗪衍生物及其鹽 其中-X是通式(1)所示基團 其中-S1是氫或鹵素,-S2和S3分別是氫具有1-6個碳原子的烷基、苯基或芐基,-S4代表兩個氫原子或一個氧代基,-S5是氫或具有1-4個碳原子的烷基,且-Y是C、O或S,或通式(2)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且R是H、具有1-4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2-6個碳原子的烷氧基烷基,具有2-4個碳原子的鏈烯基或具有2-4個碳原子的炔基,或通式(3)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且Z是C、O或N,或通式(4)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或通式(5)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且A是O或N,與哌嗪環(huán)的5位或8位相連,或通式(6)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且S6和S7代表氫原子或一個氧代基,或通式(7)所示基團 其中一條虛線可代表一個雙鍵,S1具有上述含義,且P=T=Q=氮或P=T=氮且Q=C或P=Q=氮且T=C或C-CH3或P=氮。且T和Q是碳或P=氮。T是碳且Q是硫-m的值為2-6;-n的值為0-2;-R5和R6獨立的代表氫或具有1-3個碳原子的烷基;或R5+R6代表-(CH2)-p,其中p的值為3-5,且-R7是具有1-3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3個碳原子的烷氧基,鹵素或氰基;或R6+R7(R7在吲哚基的7位)代表-(CH2)q基團,其中q的值為2-4,它們對多巴胺D2受體具有高親和力,并且是良好的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SRI’s)。
本發(fā)明優(yōu)選X代表通式(1)、(2)或(3)所示基團的通式(I)化合物及其鹽,其中符號的含義如上所述。
特別優(yōu)選X代表通式(1)所示基團,其中S1=H、S2=CH3、S3=H、S4=氧代、S5=H且Y是氧。m是3,R5=R6=H,n是0或1且R7是5-氟的通式(I)化合物及其鹽。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對多巴胺D2受體和5-羥色胺重吸收位點表現(xiàn)出高親和力。這種結(jié)合可有效治療精神分裂癥和其他精神病癥,它能夠更完全的治療多種病癥(例如,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
然而,一些通式(I)化合物對多巴胺受體表現(xiàn)(部分)激動劑活性,這使它們特別適合用于治療帕金森氏病。
這些化合物表現(xiàn)出多巴胺D2受體的拮抗劑活性,因為它們潛在的拮抗小鼠的阿撲嗎啡誘導(dǎo)的爬升行為。由于它們加強了小鼠中5-HTP誘導(dǎo)的行為,因此這些化合物也顯示作為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的活性。
這些化合物在對臨床相關(guān)的抑制精神病癥(例如,條件性逃避反應(yīng);Van derHeyden和Bradford發(fā)表在Behav.Brain Res.,1988,3161-67的文章)和抗抑郁藥或抗焦慮藥(例如,抑制緊張引起的發(fā)聲;Van der Poel等人發(fā)表在《精神藥理學(xué)》(Psychopharmacology),1989,97147-148的文章)敏感的治療模型中有活性。
與臨床相關(guān)的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相對,描述的化合物對誘導(dǎo)嚙齒動物強直性昏厥的傾向較低,并因此可能比現(xiàn)有的抗精神病劑較少地誘導(dǎo)對錐體束外的副作用。
這些化合物固有的對5-羥色胺重吸收的抑制活性可產(chǎn)生對抗抑郁藥或抗焦慮藥敏感的行為模型中觀察到的治療效果。
這些化合物可用于治療由多巴胺能系統(tǒng)或5-羥色胺能系統(tǒng)紊亂引起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或疾病,例如攻擊、焦慮、孤獨癖、眩暈、抑郁、識別或記憶障礙、帕金森氏病,且特別是精神分裂癥和其它精神病癥。
藥學(xué)上可接受的酸與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形成適宜的酸加成鹽,這些酸的例子有,例如鹽酸、硫酸、磷酸、硝酸,和有機酸如枸櫞酸、富馬酸、馬來酸、酒石酸、乙酸、苯甲酸、對甲苯磺酸、甲磺酸和萘磺酸。
當化合物含有手性中心時,外消旋混合物和單個旋光異構(gòu)體都屬于本發(fā)明。
化合物和它們的酸加成鹽可用輔料如液體和固體載體材料,通過適宜的方法制成適合的給形式。
通式(I)化合物可由通式(II)化合物 在堿性條件下與通式(III)化合物反應(yīng)制備而成。 通式中的符號的含義如上所述,且L是所謂的離去基團,如鹵原子或甲磺?;?br>
通式(II)的哌嗪化合物可按照EP0138280、EP0189612和/或EP0900792中描述的方法,或類似的方法得到。
通式(II)的哌嗪化合物可按照下面流程(i)-(iv)所示的步驟制備而成。某些路線產(chǎn)生光學(xué)純的哌嗪衍生物。 流程(i) 流程(ii) 流程(iii) 通式(III)的起始化合物可根據(jù)制備類似化合物的已知方法制備,例如在Organic Process Res.and Dev.1997(1),300-310中描述的方法。
現(xiàn)在,通過下面的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1化合物a.i(見流程i)的制備步驟1(流程i)向氯硝基兒茶酚(6.45g,34mmol)的無水DMSO(50ml)溶液中加入粉狀NaOH(2.72g,68mmol)。將溶液攪拌30分鐘后,加入R-甘油縮酮甲磺酸酯(8.0g,38mmol)的DMSO(20ml)溶液,將該混合物在80℃加熱24小時。冷卻至室溫后,將反應(yīng)混合物注入水(200ml)中,用1N鹽酸酸化,并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有機部分用水洗滌,并用MgSO4干燥。在真空中除去干燥劑和溶劑,得到的油狀物經(jīng)過閃式色譜(SiO2,PE/丙酮=3/1作為洗脫劑),S-縮酮的收率為9.29g(90%)。
步驟2(流程i)向S-縮酮(31g,102mmol)的乙酸(120ml)溶液中加入35%的HBr乙酸(80ml)溶液,并且將該混合物在50℃水浴條件下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旋轉(zhuǎn)2小時。反應(yīng)混合物用乙醇(96%,250ml)稀釋,在鹽/冰混合物中冷卻,然后緩慢加入NaOH(50%水溶液,250ml),溫度始終保持在15℃以下。加入乙醇(250ml)和水(250ml)后,將反應(yīng)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然后加入濃鹽酸(大約300ml)和水,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將有機部分用5%NaHCO3(4×500ml)洗滌后,在真空中除去溶劑,得到的油狀物經(jīng)過閃式色譜(SiO2,PE/丙酮=3/1作為洗脫劑),得到黃色油狀的R-苯并二噁烷為20.5g(81%)。
步驟3(流程i)向R-苯并二噁烷(20g,81mmol)的DMF溶液(200ml)中加入KOH(4.56g,81mmol)。在冰/丙酮中冷卻紅色溶液后,加入二甲基硫酸酯(23ml),并將反應(yīng)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5小時。然后再加入KOH(4.56g,冷卻),并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加入水(700ml)之后,產(chǎn)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在真空中除去乙酸乙酯,得到的油狀物經(jīng)過閃式色譜(SiO2,PE/丙酮=4/1作為洗脫劑),得到黃油狀的R-甲氧基甲基苯并二噁烷(12.3g,58%)。[α]D25=-97°(甲醇中)。
步驟4(流程i)向R-甲氧基甲基苯并二噁烷(5g,19mmol)的乙醇(100ml)和乙酸乙酯(50ml)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為10%的Pd/C,將溶液在室溫、H2大氣壓下振蕩。計算量的H2被反應(yīng)混合物吸收后,過濾除去催化劑,并將濾液在真空中濃縮。得到對應(yīng)的苯氨基化合物3.7g(100%)。
步驟5(流程i)將苯氨基化合物(4g,2mmol)和BCEA,也就是HN(CH2CH2Cl)2HCl(3.7g,2mmol)溶解在氯苯(100ml)中。將混合物加熱到150℃,加熱16小時,在真空中濃縮,并用閃式色譜純化(SiO2,二氯甲烷/甲醇/氫氧化銨=92/7.5/0.5),得到哌嗪a.i(3.67g,68%)。
實施例2化合物no.126的制備路徑如上所述,也就是化合物(II)與化合物(III)反應(yīng)。通式(III)的甲磺酸酯按照標準步驟從相應(yīng)的醇制備得到,例如用MsCl/Et3N。
哌嗪a.i的混合物(3.6g,13.6mmol),5-氟吲哚-甲磺酸酯(4.1g,15.1mmol),三乙胺(2ml)和催化劑KI在CH3CN(100ml)中加熱回流18小時后,反應(yīng)混合物在真空中濃縮,并用閃式色譜純化(SiO2,二氯甲烷/甲醇/氫氧化銨=92/7.5/0.5),得到游離堿(油狀物)3.77g。將游離堿溶于乙醇,并在乙醇中加入1當量的富馬酸。除去溶劑后,得到化合物no.126(4.3g,57%)。[α]D25=-2°(甲醇中)。
實施例3化合物b.ii(見流程ii)的制備步驟1(流程ii)將氨基苯酚(37.3g,198mmol)、S-乳酸甲酯(20ml)和三苯基膦(58g,220mmol)的THF(2000ml)溶液在冰/鹽(溫度<10℃)中冷卻。然后將偶氮二羧酸酯(DIAD,43ml,218mmol)的THF(400ml)溶液緩慢加入。在室溫下攪拌18小時后,將反應(yīng)混合物在真空中濃縮,并向剩余物中加入乙醇(500ml)和36%的HCl(125ml)。將混合物加熱到100℃(產(chǎn)生氣體)。冷卻后,過濾分離化合物并用96%的乙醇(大約100ml)洗滌。得到42g(87%)。
步驟2(流程ii)該步驟與流程i中的步驟4相似。
步驟3(流程ii)該步驟與流程i中的步驟5相似,結(jié)果得到哌嗪b.ii。
實施例4化合物no.89的制備路徑如上所述,也就是化合物(II)與化合物(III)反應(yīng)。反應(yīng)按照實施例2中描述的步驟進行,以哌嗪b.ii為起始原料,得到58%的化合物no.89,[α]D25=-24°(甲醇中)。
實施例5化合物c.iii(見流程iii)的制備步驟1(流程iii)將苯并嗎啉酮(10g,41mmol;見流程ii,步驟1)和粉狀KOH(2.3g,41mmol)的DMF(100ml)溶液在冰(溫度<10℃)中冷卻。加入1當量的MeI(2.55ml,41mmol)后,將反應(yīng)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5小時,然后注入水中。濾出沉淀,用水洗滌并干燥。得到NCH3-化合物10g(95%),mp.191-192;[α]D25=+7.5°(THF中)。
步驟2(流程iii)該步驟與流程i中的步驟4相似。
步驟3(流程iii)該步驟與流程i中的步驟5相似,結(jié)果得到哌嗪c.iii。
實施例6化合物no.121的制備路徑如上所述,也就是化合物(II)與化合物(III)反應(yīng)。反應(yīng)按照實施例2中描述的步驟進行,以哌溱c.iii為起始原料,得到44%的化合物no.121,[α]D25=-28°(甲醇中)。
實施例7化合物d.iv(見流程iv)的制備步驟1(流程iv)將吡啶(81ml,1mol)加入2-羥基-5-氯苯胺(143.5g,1mol)的干燥CH2Cl2溶液,混合物在冰(溫度<10℃)中冷卻,然后緩慢加入2-溴-2-甲基-丙酰溴(163ml,1mol)的CH2Cl2溶液(100ml)。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8小時,然后注入CH2Cl2(5000ml)和水(2000ml)中。有機層用水洗滌,干燥并且在真空中濃縮至大約1升。濾出沉淀,用CH2Cl2洗滌并干燥。得到231g(79%)溴化合物,mp.172℃。
步驟2(流程iv)冰冷卻下,將濃硫酸(7ml)緩慢加入溴化合物(60g,205mmol)在水(95ml)中的懸浮液中,隨后加入70%HNO3(16ml),并在室溫下連續(xù)攪拌2小時。在冰水中冷卻后,濾出沉淀,用水洗滌,并用閃式色譜純化(SiO2,甲基叔丁基醚),得到硝基化合物49g(71%)。
步驟3(流程iv)向硝基化合物(49g,145mmol)的DMF(500ml)溶液中加入K2CO3,將該混合物在150℃加熱1小時,然后冷卻并倒入水/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有機部分分別用5%的碳酸氫鈉水溶液、2N的HCl和水洗滌。在真空中除去溶劑,殘留物用閃式色譜純化(SiO2,甲基叔丁基醚/PE=1/1),得到23g(62%)。
步驟4(流程iv)該步驟與流程i中的步驟4相似。
步驟5(流程iv)該步驟與流程i中的步驟5相似,得到哌嗪d.iv。
實施例8化合物no.115的制備路徑如上所述,也就是化合物(II)與化合物(III)反應(yīng)。反應(yīng)按照實施例2中描述的步驟進行,以哌嗪d.iv為起始原料,得到20%的化合物no.115。
下面表格中列出的化合物已根據(jù)上述實施例中的方法制備而成。
*7連接在吲哚的7位上
權(quán)利要求
1.本發(fā)明涉及一組通式(I)所示的新的苯基哌嗪衍生物及其鹽 其中-X是通式(1)所示基團 其中-S1是氫或鹵素,-S2和S3獨立表示氫、具有1-6個碳原子的烷基、苯基或芐基,-S4代表兩個氫原子或一個氧代基,-S5是氫或具有1-4個碳原子的烷基,且-Y是C、O或S,或通式(2)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且R是H、具有1-4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2-6個碳原子的烷氧基烷基,具有2-4個碳原子的鏈烯基或具有2-4個碳原子的炔基,或通式(3)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且Z是C、O或N,或通式(4)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或通式(5)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且A是O或N,與哌嗪環(huán)的5位或8位相連,或通式(6)所示基團 其中S1具有上述含義且S6和S7代表氫原子或一個氧代基,或通式(7)所示基團 其中一條虛線可代表一個雙鍵,S1具有上述含義,且P=T=Q=氮或p=T=氮,且Q=C或P=Q=氮且T=C或C-CH3或P=氮,且T和Q是碳或P=氮。T是碳且Q是硫-m的值為2-6;-n的值為0-2;-R5和R6獨立地代表氫或具有1-3個碳原子的烷基;或R5+R6代表-(CH2)-p,其中p的值為3-5,且-R7是具有1-3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3個碳原子的烷氧基,鹵素或氰基;或R6+R7(R7在吲哚基的7位)代表-(CH2)q基團,其中q的值為2-4。
2.權(quán)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X代表通式(1)、(2)或(3)所示基團,其中符號的含義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
3.權(quán)利要求1的化合物及其鹽,其中X代表通式(1)所示基團,其中S1=S3=S5=H、S4=氧代且S5=CH3,m是3,R5=R6=H,n是0或1,并且R7是5-氟。
4.制備權(quán)利要求1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I)化合物 在堿性條件下與通式(III)化合物反應(yīng) 通式中的符號的含義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且L是所謂的離去基團。
5.藥物組合物,其中至少含有一種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作為活性成分。
6.制備權(quán)利要求5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權(quán)利要求1的化合物制成適宜的給藥形式。
7.治療CNS病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權(quán)利要求1的化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組具有對多巴胺D2-受體高親和性且為良好的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的苯基哌嗪。本發(fā)明涉及式(I)的苯基哌嗪衍生物及其鹽,其中:X是通式(I)中的基團(1),其中S1是氫或鹵素;S2和S3分別是氫、(1-6C)烷基、苯基或芐基;S4代表兩個氫原子或一個氧代基,S5是H或(1-4C)烷基;且Y是C、O或S。
文檔編號C07D405/14GK1390214SQ00811865
公開日2003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9年8月23日
發(fā)明者R·范海斯, J·A·M·范德海登, C·G·克魯斯, J·提普克, M·T·M·圖爾普, G·M·維瑟, B·J·范福利特 申請人:索爾瓦藥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