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長壽命的感應淬硬軸承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的范圍本發(fā)明涉及長壽命的感應淬硬軸承鋼。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過控制氧化夾雜物工序和感應淬硬工序而生產(chǎn)的鋼,這種鋼適宜于在高負載條件下使用的軸承件,例如外箍圈、內(nèi)箍圈、軋輥等等。
本發(fā)明的背景由于更大功率的汽車引擎和近幾年提出的更嚴格的環(huán)境法規(guī)要求而十分需要提高軸承件的滾動疲勞壽命。為了滿足這種要求,并由于認為軸承件的滾動(rolling)疲勞損壞起始于作為起始點的非金屬夾雜物,所以通過獲取更高潔凈度的鋼來尋找更長的使用壽命。例如,The Japan Institute of Metals(Vol 32,No.6,pp.411-443)報告,將偏心爐底出鋼技術和RH真空脫氣法等結合起來就能夠減少氧化物型夾雜的數(shù)量,從而可以提高滾動疲勞壽命。然而,通過這種方法而獲取的較長壽命并不總是足夠的,特別是在高負載條件下使用軸承時,更是如此,所以一直強烈要求開發(fā)使用壽命更長的鋼材。
例如,在該領域中作為一種類型的鋼,SUJ2(根據(jù)JIS)一直被廣泛地用作提高滾動疲勞壽命的鋼。因為在這種鋼中的C和Cr含量高,形成了大的共晶碳化物,由于這些共晶碳化物而必需長時間的退火。為了提高這種軸承鋼的可切削性,日本未經(jīng)審查的專利公報(公開)No.55-145158公開了一種含Te軸承鋼,日本未經(jīng)審查的專利公報(公開)No.1-255651公開了一種添加REM的軸承鋼。然而,仍然強烈要求這些鋼材在高負載條件下具有更長的壽命。
與此不同,本發(fā)明的發(fā)明者們在日本專利申請No.6-134535中提出了一種含有適當數(shù)量Mg與Mo的高碳鉻型軸承鋼。使用這種鋼能夠得到極好的滾動疲勞特性。為了用高碳鉻型軸承鋼生產(chǎn)軸承件,球化退次工序和硬化/回火工序是必需的,從而生產(chǎn)成本就高了。因此,包括材料成本增加在內(nèi),用含Mg與Mo的高碳鉻型軸承鋼生產(chǎn)軸承的總成本就變得非常高。為此,還存在著以低成本生產(chǎn)軸承件的強烈要求。
本發(fā)明的公開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感應淬硬軸承鋼,這種鋼能夠以低成本生產(chǎn)軸承件,并使軸承件具有極好的滾動疲勞特性。
本發(fā)明的發(fā)明者們特別注意感應淬硬化工序,該工序將代替普通高碳鉻型軸承鋼的硬化/回火工序,或者代替中碳鋼的滲碳工序。由于在感應淬硬材料的表層內(nèi)產(chǎn)生了大的壓縮殘余應力,從而能有效地獲得更長的使用壽命。為了獲得即使在高負載條件下也能具有極好滾動疲勞特性的感應淬硬軸承鋼,本發(fā)明者們進一步進行了研究和以下實驗。
(1)在高負載條件下的滾動疲勞損壞中,滾動疲勞損壞起始于在其周邊上附帶有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的非金屬夾雜物。該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涉及到硬度下降。使非金屬夾雜物細化可以抑制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的形成。
(2)如上所述,使非金屬夾雜物細化對延長鋼材壽命是有效的(使非金屬夾雜物細微化具有以下兩個優(yōu)點(I)降低壓力集中,這種壓力集中被認為是產(chǎn)生裂紋的原因,(II)抑制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的形成,這是新近才發(fā)現(xiàn)的)。從而,在滾動疲勞過程中抑制非金屬夾雜物周邊的白色組織和碳化物組織的形成并防止硬度下降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3)為了使非金屬夾雜物細微化,如同本發(fā)明者們在日本未經(jīng)審查的專利公報(公開)No.7-54103中建議的那樣,添加適量的Mg是有效的。這種方法的基本概念如下向含Al的實用碳鋼中添加Mg,該氧化物組成從Al2O3轉變成MgO.Al2O3或MgO,防止了氧化物團聚,該氧化物呈細粒形態(tài)被分散。因為MgO·Al2O3或MgO同鋼水接觸時與Al2O3相比其表面能低,非金屬夾雜物很難變成團塊,從而實現(xiàn)了細粒分散的目的。如上所述,使非金屬夾雜物細?;哂袃蓚€優(yōu)點,換句話說,即降低引起裂紋產(chǎn)生的壓力集中和抑制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形成。因此,添加Mg在延長鋼制軸承的壽命上極為有效。
(4)其次,為了抑制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形成并防止硬度下降,增加Si含量是有效的,添加Mo也是有效的。
(5)除了上述作用以外,還進一步添加Cr、Ni、V、Nb和B對抑制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形成和防止硬度下降的作用變得更大。
在上述新穎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完成了本發(fā)明,其要點在于以下幾點。
權利要求1~4各項的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長壽命的感應淬硬軸承鋼,按重量%它含有0.45~0.70%的C、0.05~1.70%的Si、0.35~2.0%的Mn、0.001~0.03%的S、0.010~0.07%的Al、0.003~0.015%的N、0.0005~0.0300%的總Mg;或者還含有0.05~1.20%的Mo;或者還含有一種或至少兩種(按以下數(shù)量)選自0.03~1.50%的Cr、0.10~2.00%的Ni、0.03~0.7%的V、0.005~0.3%的Nb、0.0005~0.005%的B的元素;還含有不大于0.025%的P、不大于0.0040%的Ti、不大于0.0020%的總O,其余是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在權利要求1~4規(guī)定的發(fā)明中,權利要求5的發(fā)明涉及長壽命的感應淬硬軸承鋼,其中在鋼中包含的各氧化物滿足以下公式,用數(shù)目比(number ratio)表示(MgO·Al2O3數(shù)目+Mgo數(shù)目)/全部氧化物型夾雜數(shù)目≥0.80本發(fā)明的最佳模式本發(fā)明特別注意感應淬硬工序,該工序將代替普通高碳鉻型軸承鋼的硬化/回火工序,或者代替中碳鋼的滲碳工序,以便于以低成本生產(chǎn)軸承件,本發(fā)明獲得了一種軸承鋼。由于在感應淬硬材料的表層內(nèi)產(chǎn)生的壓縮殘余壓力大,這對于提高壽命是有效的,此外,即使在高負載條件下也能夠獲得極好的滾動疲勞特性。
以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還對限制本發(fā)明鋼的化學組成范圍的原因進行說明。
碳對于獲得作為最終產(chǎn)品的軸承件所必需的滾動疲勞強度和耐磨損性是一種有效元素。在感應淬硬鋼的情況下,當C含量低于0.45%時,它的作用不夠;與此相反,當C含量超過0.70%時,韌性惡化,強度也發(fā)生惡化。因此,將C含量規(guī)定為0.45~0.70%。
添加硅是為了在滾動疲勞過程中通過抑制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形成和防止硬度下降而達到脫氧和延長最終產(chǎn)品壽命的目的。然而,當Si含量低于0.05%時,該作用變得不夠。另一方面,當該含量超過1.70%,這種作用趨于飽和,最終產(chǎn)品的韌性也相當惡化。因此,將Si含量規(guī)定為0.05~1.70%。
錳是一種通過改進感應淬硬性來提高最終產(chǎn)品的壽命的有效元素。然而,當其含量低于0.35%時,這種作用不夠;另一方面,如果它的含量超過2.0%時,該作用飽和,并發(fā)現(xiàn)最終產(chǎn)品的韌性惡化。因此,將Mn含量規(guī)定為0.35~2.0%。
硫以MnS存在于鋼中,這有助于提高鋼的機加工性并使組織細化。然而,當S含量低于0.001%時,該作用不夠。另一方面,當S含量超過0.03%時,該作用飽和而滾動疲勞特性相當惡化。由于上述原因,將S含量規(guī)定為0.001~0.03%。
作為一種用于脫氧和使晶粒細化的元素而添加鋁,當Al含量低于0.010%時,該作用變得不夠充分。另一方面,當Al含量超過0.070%時,該作用飽和并且韌性相當惡化。因此,將Al含量規(guī)定為0.010~0.07%。
由于AlN的沉淀行為,氮有助于奧氏體晶粒細?;H欢?,當N含量低于0.003%時,該作用不夠充分。另一方面,當N含量超過0.015%時,該作用飽和并且韌性相當惡化。因此,將N含量規(guī)定為0.003~0.015%。
鎂是一種強脫氧元素并同鋼中的Al2O3發(fā)生反應。添加Mg以便于奪取Al2O3的O并形成MgO·Al2O3或MgO。因此,除非根據(jù)Al2O3數(shù)量,也就是根據(jù)總Owt.%添加至少是預定數(shù)量的Mg,否則將會殘留下不希望有的未反應的Al2O3。通過這方面的一系列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通過將總Mg wt%限制到至少為0.0005%,就能夠避免未反應的Al2O3殘留并且各氧化物能完全轉變成MgO·Al2O3或MgO。然而,如果超過總Mg wt%的0.0300%則會生成Mg的碳化物和Mg的硫化物,從材料方面來看,這種化合物的生成是不希望的。因此,Mg含量被限定于0.0005~0.0300%。順便提一提,術語“總Mg含量”在此處表示可在鋼中溶解的Mg含量,形成氧化物的Mg含量和其它Mg化合物(不可避免地被生成)之和。
磷在鋼中引起晶界離析和中心線離析,并導致最終產(chǎn)品強度的惡化。特別當P含量超過0.025%時,強度惡化變得更明顯。因此,0.025%被規(guī)定為P的上限。
鈦形成硬沉淀物TiN,它會導致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形成。換句話說,它成為滾動疲勞損壞的起始點并導致最終產(chǎn)品滾動壽命惡化。尤其當Ti含量超過0.0040%時,壽命惡化更為顯著。因此,0.0040%被規(guī)定為Ti的上限。
在本發(fā)明中,總O含量是在鋼中溶解的O含量和鋼中形成氧化物(主要是氧化鋁)的O含量之和。然而,總O含量近似于形成氧化物的O含量。因此,當總O含量愈高,在鋼中待變換的Al2O3數(shù)量愈大。已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了能夠期待本發(fā)明在感應淬硬材料中起作用的總O含量極限。結果發(fā)現(xiàn),當總O含量超過0.0020%時,Al2O3數(shù)量變成得過大,結果不能將鋼中的全部Al2O3數(shù)量轉變成MgO·Al2O3或MgO.以致在添加Mg時鋼中連留有氧化鋁。本發(fā)明中鋼中的總O含量必須被限制在不大于0.0020%(重量)。
其次,根據(jù)權利要求2的鋼含有Mo,以防止在滾動疲勞過程中硬度下降,并抑制形成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
添加Mo通過在滾動疲勞過程中抑制白色與碳化物組織,以提高感應硬度和延長最終產(chǎn)品的壽命。然而,當Mo含量低于0.05%時,這種作用不夠充分,另一方面,當Mo含量超過1.2%時,該作用被飽和并發(fā)現(xiàn)最終產(chǎn)品的韌性相當惡化。因此,Mo含量被限制在0.05~1.20%。
其次在根據(jù)權利要求3和4的鋼中,至少添加Cr、Ni、V、Nb與B中的一種元素以提高感應淬硬性,防止在滾動疲勞過程中硬度下降和抑制形成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Cr0.03~1.50%Ni0.10~2.00%V 0.03~0.7%Nb0.005~0.30%B 0.0005~0.005%所有這些元素都能提高可淬硬性,并對在滾動過程中限制位錯密度下降和在重復過程中限制形成滲碳體以防止重復軟化是有效的。當C低于0.03%、Ni低于0.10%、V低于0.03%,Nb低于0.005%和B低于0.005%時,這種作用是不夠的。另一方面,當這些元素超過以下范圍時Cr 1.50%、Ni 2.00%、V 0.7%、Nb 0.3%和B 0.005%時,該作用被飽和并發(fā)現(xiàn)最終產(chǎn)品的韌性相當惡化。因此,它們的含量被限制在上述范圍。
其次,將對限制權利要求5鋼中氧化夾雜物的數(shù)目比(number-ratio)的原因進行說明。在鋼的精煉過程中,氧化夾雜物超出本發(fā)明的范圍,也就是,由于不可避免的混合物而存在著Mgo·Al2O3和MgO以外的氧化夾雜物。當規(guī)定這些夾雜物的數(shù)量低于總量的20%(以數(shù)目比表示)時,各氧化夾雜物的細分散能夠大大地被穩(wěn)定化,并可以認為材料得到進一步改進,因此,該數(shù)目比被限制在(MgO·Al2O3數(shù)目+MgO數(shù)目)/全部氧化物型夾雜的數(shù)目≥0.8順便提一提,為了使氧化物夾雜的數(shù)目比落在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防止外部系統(tǒng)氧化物(如來自耐火材料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本發(fā)明并不特別限制涉及這種要求的生產(chǎn)條件。
本發(fā)明鋼的生產(chǎn)方法沒有特殊的限定。換句話說,可能通過高爐—轉爐法或電爐法進行原鋼水的冶煉。也不特別限制向母鋼水中添加各成分的方法,或者向母鋼水中添加含有待添加各成分的金屬,或者也可以添加它們的合金。添加方法也可以是使用自然墜落的方法,用惰性氣體的鼓風法、將填充Mg源的鐵絲供入鋼水的方法等等。此外,用母鋼水生產(chǎn)鋼錠和軋制鋼錠的方法也沒有特別限制。
盡管本發(fā)明旨在通過感應淬硬工藝生產(chǎn)用于軸承的鋼材,但對感應淬硬條件、實現(xiàn)回火、進行回火時的條件等等并沒有特殊的限定。
在下文中,將參考各實施例更加具體地介紹本發(fā)明的各種作用。
實施例通過高爐—轉爐—連續(xù)鑄造法生產(chǎn)具有表1或2所示各化學組成的鋼坯。利用將填充金屬Mg粒子和Fe-Si合金粒子的鐵絲供入從轉爐排放到澆包內(nèi)的鋼水的方法添加Mg。
其次,通過初軋和條鋼軋制生產(chǎn)具有65mmΦ直徑的圓鋼。測量軋制方向上鋼材截面內(nèi)各氧化物的數(shù)目比和各氧化物的尺寸。結果,所有本發(fā)明的各鋼材都落在如表3和4所示的適宜范圍內(nèi)。收集由本發(fā)明的各個鋼材制備用于滾動疲勞試驗的試件,然后以100KHz頻率和2—3mm的硬化層深度進行感應淬硬處理,此后在160℃進行回火。使用圓柱形滾動疲勞試件通過Mori推力(thrusttype)型接觸滾動疲勞試驗機(Herzian最大接觸應力為540kgf/mm2)和點接觸型滾動疲勞試驗機(Herzian最大接觸應力為600kgf/mm2)來評價滾動疲勞壽命。作為疲勞壽命的尺度,“直到在Weibull曲線上劃出試驗結果得到累積破壞概率為10%疲勞損壞的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通常被用作L10壽命。在表3和4中,也出示了各鋼材的這種L10壽命的相對值(當對比例No.34的L10壽命被規(guī)定為1時)。本發(fā)明的各鋼材與各對比鋼材相比具有更加優(yōu)良的疲勞特性。此外,在滾動疲勞108次后的各試件中檢驗了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的存在情況,該結果也表示在表3和4中。
在對比例34中,MgO型氧化物的數(shù)目比為0,該氧化物的粒徑最大為20μm,是粗粒子。與此不同,對比例37代表在成分近似對比例34的材料中添加了適量Mg的材料。MgO型氧化物的數(shù)目比變?yōu)?.76,該氧化物的粒徑降到最大為7μm。結果,盡管在滾動疲勞過程中形成了白色組織和碳化物組織,但顆粒變得比對比例34中的顆粒更細小。同對比例34相比,對比例37在Mori推力型接觸滾動疲勞試驗和點接觸型滾動疲勞試驗中的滾動疲勞特性都低5倍,,這是不夠的。這是因為在對比例37中Si的添加量低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同時在滾動疲勞過程中形成了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盡管其數(shù)量輕微。
其次,對比實施35和36代表除Mg以外的元素系統(tǒng)都在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的情況,但在對比例35中Mg的添加量小于本發(fā)明的范圍,而對比例36中Mg的添加量大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在對比例35中,MgO型氧化物的數(shù)目比低到0.48,氧化物的粒徑粗到最大為14μm。在對比例36中,MgO型氧化物的數(shù)目比高,但由于添加過量的Mg而形成粗粒的MgO,該氧化物的粒徑也較粗最大為14μm。同對比例34相比較,盡管受到限制,但在滾動疲勞過程中仍形成了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結果,同對比例34相比較,這些對比例在Mori推力型接觸滾動疲勞試驗和點接觸型滾動疲勞試驗中的滾動疲勞特性都低4倍,因而該滾動疲勞特性仍是不夠充分。
與此不同,在本發(fā)明的各鋼材中,MgO型氧化物的數(shù)目比至少為0.7,該氧化物的粒徑較細最大僅為9μm。此外,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的形成也由于對Si含量與其它元素含量進行最佳化處理而受到限制。因此,同先有技術鋼材的對比例34相比較,本發(fā)明的各鋼材都具有極好的滾動疲勞特性,在推力型接觸滾動疲勞試驗中,該特性約為對比例34的6~11倍,而在點接觸型滾動疲勞試驗中,該特性約為對比例34的6~15倍,特別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5具有極好的滾動壽命,在推力型接觸滾動疲勞試驗中,該壽命約為先有技術鋼材滾動壽命的8倍,而在點接觸型滾動疲勞試驗中,該壽命至少約為先有技術鋼材滾動壽命的9倍。
表1(wt.%)
>
表2(wt.%)
表3
備注1.氧化物的大小等效于每mm2面積的球面直徑2.氧化物的數(shù)目比(MgO·Al2O3數(shù)目+MgO數(shù)目)/全部氧化物夾雜的總數(shù)目,條件是該數(shù)目以每mm2為基礎。3.L10以在對比列17中被規(guī)定為1的L10為基礎的相對值。
表4
<p>工業(yè)上的可應用性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感應淬硬軸承鋼能夠實現(xiàn)形成細粒的氧化物夾雜,抑制形成白色組織與碳化物組織和防止硬度下降。結果,可以提供一種軸承鋼,該軸承鋼在高負載下能極大地改進軸承件的滾動疲勞壽命。因此,本發(fā)明在工業(yè)中的作用是極為顯著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長壽命的感應淬硬軸承鋼,該軸承鋼包含(以重量百分率表示)C 0.45~0.70%Si0.05~1.70%Mn0.35~2.0%S 0.001~0.03%Al0.010~0.07%N 0.003~0.015%總Mg 0.0005~0.0300%P 不大于0.025%Ti不大于0.0040%總O 不大于0.0020%,以及其余是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2.一種長壽命的感應淬硬軸承鋼,該軸承鋼包含(以重百分率表示)C 0.45~0.70%Si 0.05~1.70%Mn 0.35~2.0%Mo 0.05~1.20%S 0.001~0.03%Al0.010~0.07%N 0.003~0.015%總Mg 0.0005~0.0300%P 不大于0.025%Ti不大于0.0040%總O 不大于0.0020%,以及其余是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3.一種長壽命的感應淬硬軸承鋼,該軸承鋼包含(以重量百分率表示)C 0.45~0.70%Si 0.05~1.70%Mn 0.35~2.0%S 0.001~0.03%Al 0.010~0.07%N 0.003~0.015%總Mg 0.0005~0.0300%至少一種選自以下元素中的元素Cr 0.03~1.50%Ni 0.10~2.00%V 0.03~0.7%Nb 0.005~0.3%B0.0005~0.005%;以及P不大于0.025%Ti 不大于0.0040%總O 不大于0.0020%,以及其余是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4.一種長壽命的感應淬硬軸承鋼,該軸承鋼包含(以重量百分率表示)C 0.45~0.70%Si0.05~1.70%Mn0.35~2.0%Mo0.05~1.20%S 0.001~0.03%Al0.010~0.07%N 0.003~0.015%總Mg 0.0005~0.0300%至少一種選自以下元素中的元素Cr0.03~1.50%Ni0.10~2.00%V 0.03~0.7%Nb0.005~0.3%B 0.0005~0.005%;以及P 不大于0.025%Ti不大于0.0040%總O 不大于0.0020%,以及其余是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5.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的長壽命感應淬硬軸承鋼,其中,在所述鋼中含有的各氧化物滿足以下公式(以數(shù)目比表示)(MgO·Al2O3數(shù)目+MgO數(shù)目)/全部氧化物型夾雜的數(shù)目≥0.8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感應淬硬軸承鋼,該軸承鋼能以低成本生產(chǎn)軸承件并能提供極好的滾動疲勞特性,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長壽命的高頻淬硬軸承鋼,它包含(以重量百分率表示)0.45~0.70的C、0.05~1.70%的Si、0.35~2.0%的Mn、0.001~0.03%的S、0.010~0.07%的Al、0.003~0.015%的N、0.0005~0.0300%的總Mg、0.005~1.2%的Mo、特定數(shù)量的至少一種選自Cr、Ni、V、Nb、和B的元素、不大于0.025%的P、不大于0.0040%的Ti和不大于0.0020%的總O,其中,在鋼中含有的Mg型氧化物的數(shù)目比至少為0.8。
文檔編號C22C38/54GK1139458SQ9519133
公開日1997年1月1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11月24日
發(fā)明者越智達朗, 河內(nèi)雄二 申請人: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