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輥淬火冷卻和校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金屬熱處理的機械,特別適用于管件的淬火后冷卻和校直。
目前,生產煤礦井下支護用的單體液壓支柱,其主要零部件為油缸和活柱筒,而在加工制造過程中需要進行調質處理。原工藝是采用箱式電阻爐進行淬火、回火,為消除淬火后彎曲變形,還需油壓機進行校直,然后再進行消除應力回火。這樣不僅工序多,工人的勞動強度大,而且因工件經(jīng)熱處理后彎曲變形量大,用機械校直后,圓度超差,廢品率高,所以原熱處理工藝存在著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不易保證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專用于管件熱處理時,淬火冷卻和校直作業(yè)同時同機完成的裝置,以降低產品彎曲變形所致的廢品率和減少處理工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的一種用于金屬管件熱處理的三輥淬火冷卻和校直裝置,包括機架、電動機和減速箱。所述三輥的軸線相互平行,且所述軸線分別構成正棱柱體的三條棱邊;兩個下輥的軸線處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各輥均有一端與減速箱相連;上輥的兩端分別連有滑塊并與兩個同步動作的加壓油缸相連,從而使其可在垂直于上述水平面的方向上往復運動;三輥之間互鄰的夾角處設有外噴水管;由送水芯油缸驅動可沿上述正三棱柱體中心線往復運動的內噴水管置于所述正棱柱體的一端。
所述帶動上輥運動的加壓油缸壓力為1.8~2噸;減速箱驅動下輥的轉速為50轉/分;內、外噴水管冷卻水壓力為0.098~0.1176MPa。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在本裝置上進行管件加熱后的冷卻,由于三輥的滾壓和內、外噴冷同時進行,可使工件的淬火冷卻均勻,而彎曲變形小,其變形量完全控制在加工余量允許的范圍內,因此工件無變形廢品出現(xiàn),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由于采用本實用新型控制了工件的淬火后變形量,故不需要再經(jīng)壓力校直和消除應力回火,減少了兩道生產工序,即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又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該裝置還具有淬火質量高,操作安全,方便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
如下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械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淬火冷卻和校直的原理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是專用于金屬管件熱處理的淬火后冷卻和校直機械。見圖1,包括機架1和電動機2,由減速箱3驅動處于同一平面內的兩下輥4旋轉,上輥5的中心軸兩端與位于機架中的滑塊7相連,并由加壓油缸6同步帶動滑塊7沿滑道8上下運動,以便于工件裝卸時的抬起與放下。在三個輥外側的相鄰處各設置有外噴水管9,而內噴水芯管10的進退動作是由送水芯油缸11沿三輥軸線的共同中心線作往復運動來實現(xiàn)的。由于本實用新型中三輥的分布在其截面方向上為互成120°角,如圖2所示,兩下輥4由減速箱3以50轉/分的轉速帶動,作為主動輥旋轉;上輥5為被動輥。安裝工件12時,上輥5抬起,工件12放好后,下輥托住并帶動其旋轉,此時上輥5由機架1兩側的加壓油缸6驅動落下,并與工件12滾動接觸,同時,亦向工件施以1.8~2噸的壓力,用于限制工件淬火后的彎曲變形。在實現(xiàn)滾壓工件的同時,三輥間的三條外噴水管9和由一側沿三輥軸線的共同中心線,即工件12的中心軸線插入的內噴水芯管10對工件進行約30秒鐘的內、外噴冷,該內外噴水管冷卻水壓力為0.098~0.1176MPa,由此,既可限制淬火冷卻過程中的彎曲變形,而且還能確保工件的冷卻均勻及其淬火質量。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金屬管件熱處理的三輥淬火冷卻和校直裝置,包括機架、電動機和減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輥的軸線相互平行,且所述軸線分別構成正棱柱體的三條棱邊;兩個下輥的軸線處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各輥均有一端與減速箱相連;上輥的兩端分別連有滑塊并與兩個同步動作的加壓油缸相連,從而使其可在垂直于上述水平面的方向上往復運動;三輥之間互鄰的夾角處設有外噴水管;由送水芯油缸驅動可沿上述正三棱柱體中心線往復運動的內噴水管置于所述正棱柱體的一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動上輥運動的加壓油缸壓力為1.8~2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箱驅動下輥的轉速為50轉/分。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內、外噴水管冷卻水壓力為0.098~0.1176MPa。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管件的熱處理機械。為了實現(xiàn)管件熱處理時,淬火冷卻和校直同時同機作業(yè),該裝置使用三輥夾持并滾壓淬火后的工件,同時采用內、外噴水管噴冷。這樣可使工件冷卻均勻,彎曲變形量小,工件無廢品出現(xiàn),既保證了產品質量,且不需再經(jīng)壓力校直和消除應力回火,可減少兩道生產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淬火質量高,操作安全。
文檔編號C21D1/63GK2120113SQ9220908
公開日1992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1992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王忠信, 戰(zhàn)重慶, 謝卿鴻 申請人:佳木斯煤礦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