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剖分軸承打磨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套剖分軸承外圈打磨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剖分軸承是將一整套完整軸承零件進行等分剖切形成的結構,便于在特殊工況下安裝使用。剖分軸承外圈內、外徑打磨一直是行業(yè)加工難點。采用現(xiàn)有外圈打磨系統(tǒng),單次只能加工剖分軸承外圈的一個半圓結構。但剖分軸承外圈孔徑較大,經過切割后形成的半圓結構在打磨過程中無法平衡砂輪產生的打磨應力而發(fā)生變形,導致成對組裝時超差而無法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套剖分軸承外圈打磨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不足。通過電磁底座與中軸滑塊和定位滑塊的配合,實現(xiàn)剖分軸承外圈整體夾裝,有利于平衡打磨應力,提高加工精確度,保證產品質量;且通過中軸滑塊和定位滑塊的交替夾裝,實現(xiàn)剖分軸承外圈內、外徑組合打磨,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通過控制機構調控的采用液壓和滑座驅動的夾裝機構、打磨機構和上料機構的協(xié)同運行,以實現(xiàn)剖分軸承外圈打磨的自動加工,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擬采用以下技術:
剖分軸承外圈打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夾裝機構、打磨機構、上料機構和控制機構,所述夾裝機構和所述上料機構對設于所述機架內兩側,所述打磨機構固定于所述機架的頂部橫臂處,所述控制機構設置于所述機架下部機臺內;
所述夾裝機構包括底座、中軸滑塊、定位滑塊、第一液壓驅動裝置和電控轉臺,所述中軸滑塊和所述定位滑塊分別由所述液壓驅動裝置帶動在所述底座內滑動,所述第一液壓驅動裝置底部與所述電控轉臺連接固定;
所述打磨機構包括依次連接的砂輪、伸縮臂、第二液壓驅動裝置和第一電控滑座,所述第一電控滑座套設于所述橫臂處,沿所述橫臂水平滑動;
所述上料機構包括臥式料腔、上料推桿、第三液壓驅動裝置和第二電控滑座,所述上料推桿在所述第三液壓驅動裝置的帶動下在所述臥式料腔內滑動,所述臥式料腔、所述上料推桿和所述第三液壓驅動裝置均固定于所述第二電控滑座上,沿設置于所述機臺上的滑軌水平滑動;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液壓控制電源、滑座控制電源、電磁控制電源、旋轉驅動電源和 PLC控制器,所述液壓控制電源分別與所述第一液壓驅動裝置、所述第二液壓驅動裝置、所述第三液壓驅動裝置相連,所述滑座控制電源分部與所述第一電控滑座和所述第二電控滑座相連,所述電磁控制電源與所述底座和所述中軸滑塊相連,所述旋轉驅動電源與所述電控轉臺相連,所述PLC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液壓控制電源、所述滑座控制電源、所述電磁控制電源和所述旋轉驅動電源相連。
進一步,所述底座前端正下方的所述機臺處設有下料斗。
進一步,所述底座前側表面和所述中軸滑塊采用電磁材料。
進一步,所述臥式料腔為中空圓柱狀結構,其內徑與剖分軸承外圈外徑相匹配。
進一步,所述臥式料腔設有裝料口。
進一步,所述中軸滑塊和所述臥式料腔的水平中軸線相互重合。
進一步,所述中軸滑塊為圓柱狀,其外徑與所述剖分軸承外圈內徑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電磁底座與中軸滑塊和定位滑塊的配合,實現(xiàn)剖分軸承外圈整體夾裝,有利于平衡打磨應力,提高加工精確度,保證產品質量。
2、本實用新型通過中軸滑塊和定位滑塊的交替夾裝,實現(xiàn)剖分軸承外圈內、外徑組合打磨,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3、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機構調控的采用液壓和滑座驅動的夾裝機構、打磨機構和上料機構的協(xié)同運行,以實現(xiàn)剖分軸承外圈打磨的自動加工,有利于提供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a)示出了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用于剖分軸承外圈外徑打磨時的夾裝結構。
圖2(b)示出了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用于剖分軸承外圈內徑打磨時的夾裝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剖分軸承外圈打磨系統(tǒng),包括機架1、夾裝機構2、打磨機構3、上料機構4和控制機構5,所述夾裝機構2和所述上料機構4對設于所述機架1內兩側,所述打磨機構3固定于所述機架1的頂部橫臂11處,所述控制機構5設置于所述機架1 下部機臺12內。所述機架1用于為其余機構提供支撐架構。所述夾裝機構2用于整體夾裝剖分軸承外圈9。所述打磨機構3用于加工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內、外徑。所述上料機構4用于將待加工的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放置于所述夾裝機構2內。所述控制機構5 用于自動化調控所述夾裝機構2、所述打磨機構3和所述上料機構4協(xié)同工作。
所述夾裝機構2包括底座21、中軸滑塊22、定位滑塊23、第一液壓驅動裝置24和電控轉臺25。所述中軸滑塊22和所述定位滑塊23分別由所述液壓驅動裝置24帶動在所述底座21內滑動,所述第一液壓驅動裝置24底部與所述電控轉臺25連接固定。所述底座21前側表面和所述中軸滑塊22采用電磁材料。通過所述中軸滑塊22自所述底座21 內出露,所述中軸滑塊22的電磁性吸附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內徑,所述底座21的電磁性吸附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側壁,打磨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外徑過程中有利于增強對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整體夾持穩(wěn)定性,以提高外徑打磨精確度。完成外徑打磨后,通過所述中軸滑塊22回撤入所述底座21后,所述定位滑塊23自所述底座21內出露,卡設于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外側,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側壁仍依靠所述底座21的電磁性吸附,以便在打磨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內徑時保證夾持穩(wěn)定性,以提高內徑打磨精確度。通過所述中軸滑塊22和所述定位滑塊23的交替出露,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只需進行單次夾裝即可完成內、外徑打磨,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所述打磨機構3包括依次連接的砂輪31、伸縮臂32、第二液壓驅動裝置33和第一電控滑座34。通過所述伸縮臂32的伸縮調控所述砂輪31相對于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垂直距離。所述第一電控滑座34套設于所述橫臂11處,沿所述橫臂11水平滑動,以便調控所述砂輪31相對于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水平距離。
所述上料機構4包括臥式料腔41、上料推桿42、第三液壓驅動裝置43和第二電控滑座44。所述上料推桿42用于將所述臥式料腔41內的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推出上料。所述上料推桿42在所述第三液壓驅動裝置43的帶動下在所述臥式料腔41內滑動,所述臥式料腔41、所述上料推桿42和所述第三液壓驅動裝置43均固定于所述第二電控滑座 44上,沿設置于所述機臺12上的滑軌13水平滑動。所述臥式料腔41為中空圓柱狀結構,其內徑與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外徑相匹配。所述臥式料腔41設有裝料口411。通過所述裝料口411在所述臥式料腔41裝入一定量的待加工的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
所述控制機構5包括液壓控制電源51、滑座控制電源52、電磁控制電源53、旋轉驅動電源54和PLC控制器55。
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分別與所述第一液壓驅動裝置24、所述第二液壓驅動裝置33、所述第三液壓驅動裝置43相連,以便分別調控所述中軸滑塊22和所述定位滑塊23的交替出露,所述伸縮臂32的伸縮和所述上料推桿42對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推送。
所述滑座控制電源52分部與所述第一電控滑座34和所述第二電控滑座44相連,以便分別調控所述砂輪31和所述臥式料腔41的水平位置。
所述電磁控制電源53與所述底座21和所述中軸滑塊22相連,以便賦予或消除所述底座21和所述中軸滑塊22的電磁性,實現(xiàn)對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整體夾持或自動下料。
所述旋轉驅動電源54與所述電控轉臺25相連,以便調控所述電控轉臺25的旋轉情況。
所述PLC控制器55分別與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所述滑座控制電源52、所述電磁控制電源53和所述旋轉驅動電源54相連。通過所述PLC控制器55的調控,使所述夾裝機構2、所述打磨機構3和所述上料機構4協(xié)同運行,實現(xiàn)對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內、外徑的自動打磨,有利于提供生產效率。
所述底座21前端正下方的所述機臺12處設有下料斗14。完成內外徑打磨后的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自所述下料斗14下料收集。
所述中軸滑塊22和所述臥式料腔41的水平中軸線相互重合。保證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順利上料和夾裝。
所述中軸滑塊22為圓柱狀,其外徑與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內徑相匹配。所述中軸滑塊22貼合于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內壁,有利于提高夾裝穩(wěn)定性,并能夠減輕打磨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外徑時的應力,避免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變形,保證加工精確度。
結合實施例闡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上料
將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自所述裝料口411裝入所述臥式料腔41內。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滑座控制電源52驅動所述第二電控滑座44沿所述滑軌 13滑向所述夾裝機構2。
外徑打磨
夾裝
圖2(a)所示,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一液壓驅動裝置24,將所述中軸滑塊22自所述底座21內推出至前側。
所述第二電控滑座44帶動所述臥式料腔41前端與所述底座21相接觸,所述臥式料腔41套設于所述中軸滑塊22外側。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三液壓驅動裝置43,帶動所述上料推桿42在所述臥式料腔41腔內向前滑動,將位于腔內最前端的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推至其外側壁貼設與所述底座21前側表面,此時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推套設于所述中軸滑塊22外側。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電磁控制電源53賦予所述底座21和所述中軸滑塊22 以磁性,使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貼合固定于所述夾裝機構2處。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三液壓驅動裝置43,帶動所述上料推桿42復位。同時,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滑座控制電源52驅動所述第二電控滑座44復位。
打磨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旋轉驅動電源54驅動所述電控轉臺25旋轉,帶動夾持的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繞所述中軸滑塊22水平中軸線旋轉。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二液壓驅動裝置33,調控所述伸縮臂32向下延伸,帶動所述砂輪31至預設外徑打磨高度位點。同時,所述PLC 控制器55調控所述滑座控制電源52驅動所述第一電控滑座34沿所述橫臂11滑向所述夾裝機構2。所述砂輪31底部接觸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外徑,進行打磨。
完成預設時間的打磨后,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二液壓驅動裝置33,調控所述伸縮臂32復位;并調控所述滑座控制電源52驅動所述第一電控滑座34復位。
內徑打磨
夾裝
圖2(b)所示,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一液壓驅動裝置24,將所述定位滑塊23自所述底座21內推出至前側,而后調控所述中軸滑塊22 復位至所述底座21內。
打磨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二液壓驅動裝置33,調控所述伸縮臂32向下延伸,帶動所述砂輪31至預設高度位點,對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外徑進行打磨。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旋轉驅動電源54驅動所述電控轉臺25旋轉,帶動夾持的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繞所述中軸滑塊22水平中軸線旋轉。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二液壓驅動裝置33,調控所述伸縮臂32向下延伸,帶動所述砂輪31至預設內徑打磨高度位點。同時,所述PLC 控制器55調控所述滑座控制電源52驅動所述第一電控滑座34沿所述橫臂11滑向所述夾裝機構2。所述砂輪31頂部接觸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的內徑,進行打磨。
完成預設時間的打磨后,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二液壓驅動裝置33,調控所述伸縮臂32復位;并調控所述滑座控制電源52驅動所述第一電控滑座34復位。
下料
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完成上述外徑、內徑打磨后,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所述液壓控制電源51驅動所述第一液壓驅動裝置24,使所述定位滑塊23復位至所述底座21內。
所述PLC控制器55調控關閉所述電磁控制電源53,所述底座21和所述中軸滑塊22 失去磁性,所述剖分軸承外圈9落入所述下料斗14內,及時成對收料。
重復上述步驟進行連續(xù)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