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拋光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拋光裝置,特別是一種大布輪集塵罩。
背景技術:
機械拋光是利用柔性拋光工具和磨料顆?;蚱渌麙伖饨橘|對工件表面進行的修飾加工。
拋光布輪一般用多層帆布、毛氈或皮革疊制而成,兩側用金屬圓板夾緊,其輪緣涂敷由微粉磨料和油脂等均勻混合而成的拋光劑。拋光時,將工件壓向高速旋轉的拋光布輪,使磨料對工件表面產生滾壓和微量磨削,從而獲得光亮的加工表面。在機械拋光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粉塵,不僅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影響生產安全,而且直接影響工人的身體健康。
由于拋光布輪直徑大且比較柔軟,拋光機停機后拋光布輪會坍塌變形,設置集塵罩可能造成集塵罩卡住和鉤住拋光布輪,影響拋光機啟停;因而傳統(tǒng)的大布輪外均不設置集塵罩。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發(fā)明人曾提出了大布輪集塵罩(授權公告號CN202278498U),該大布輪集塵罩具有適用范圍廣、吸塵效果好以及外形美觀的優(yōu)點;但該大布輪集塵罩的集塵效率仍無法滿足部分客戶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大布輪集塵罩,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大布輪集塵罩的集塵效率和保證布輪拋光機正常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本大布輪集塵罩包括呈立式扁平狀的主罩體,主罩體的前端部開有拋光操縱口;主罩體的左側壁或右側壁中具有避讓口,避讓口的邊線延伸至拋光操縱口處;主罩體的頂壁和/或后側壁上開有吸風口;本大布輪集塵罩還包括能覆蓋避讓口和能從避讓口處移除的遮蓋件。
本大布輪集塵罩在拋光機啟停階段,將移除遮蓋件,并引導大布輪向避讓口方向傾斜和坍塌,避免大布輪集塵罩與大布輪相接觸。拋光機處于轉速穩(wěn)定運行狀態(tài)時,使遮蓋件覆蓋避讓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大布輪集塵罩通過設置避讓口,有效地避免了拋光機啟停時大布輪運動不穩(wěn)定而產生集塵罩鉤住大布輪現象。本大布輪集塵罩又通過設置可移除的遮蓋件,在拋光機處于轉速穩(wěn)定運行狀態(tài)時提高大布輪被遮蓋的面積;進而使大布輪的外側除加工工件所需的拋光操縱口外均被本大布輪集塵罩遮蓋,進而顯著地提高了集塵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中大布輪集塵罩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中大布輪集塵罩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二中大布輪集塵罩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三中大布輪集塵罩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四中大布輪集塵罩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罩體;1a、拋光操縱口;1b、盛水槽;1c、吸風口;1d、凸起;2、遮蓋件;2a、金屬板件;3、鉸鏈;4、分離結構;5、大布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大布輪集塵罩包括主罩體1和遮蓋件2。主罩體1呈立式扁平狀,即主罩體1的寬度相對于長度和高度來說較小,主罩體1的寬度與大布輪5處于穩(wěn)定轉速運行狀態(tài)所需寬度相適應;主罩體1的長度和高度均大于大布輪5的直徑。
主罩體1的前側面為其中一個窄側面,主罩體1的前端部開有拋光操縱口1a,拋光操縱口1a的大小根據實際工況開設。
主罩體1的左側壁或右側壁中具有避讓口,說明書附圖給出避讓口位于主罩體1的左側壁上,那么拋光機設置在主罩體1的右側。避讓口的高度應略大于大布輪5的直徑,避讓口的長度也應與大布輪5的直徑相適應,避讓口的邊線延伸至拋光操縱口1a處;換言之在實際使用中建議用于選擇直徑小于避讓口的高度的大布輪5與本大布輪集塵罩配套使用。避讓口的面積僅略小于主罩體1的左側壁的面積,即保證避讓口的面積最大值;再通過選擇匹配的大布輪5直徑便可保證集塵罩不會鉤住大布輪5或與相擦碰。
遮蓋件2能覆蓋避讓口和能從避讓口處移除。遮蓋件2為一張金屬板件2a,避讓口的后側緣部與遮蓋件2之間通過鉸鏈3相連接,遮蓋件2與主罩體1還設有鎖止結構,即遮蓋件2上固定有插銷,主罩體1上開設有與插銷位置相對應的插孔。當遮蓋件2覆蓋避讓口時插銷插入插孔內,實現鎖止遮蓋件2。將插銷從插孔內拔出,遮蓋件2能繞著鉸鏈3轉動,實現遮蓋件2從避讓口處移除。
主罩體1的頂壁和/或后側壁上開有吸風口1c;除塵器與吸風口1c相連通。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處不再累贅描述,僅描述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主罩體1的底部為盛水槽1b,主罩體1的后側壁底緣與主罩體1的底面之間具有吸風口1c,當盛水槽1b內盛放有水時,應仍留有吸風口1c。這樣拋光產生的粉塵大部分便落在水面上,氣流通過吸風口1c時會夾帶水汽,使粉塵與水汽混合,既避免粉塵燃燒,又能提高除塵效率。
主罩體1的后側壁底部具有向主罩體1內腔凸出的凸起1d,凸起1d有效降低了主罩體1內腔后側下部區(qū)域體積,以及使吸風口1c更靠近大布輪5的底緣,進而提高集塵效率。
主罩體1的后側設有與主罩體1固連的分離結構4,分離結構4與吸風口1c相連通;說明書附圖給出的分離結構4為折板迷宮式分離結構4。分離結構4分離出的粉塵和水在水流作用下進入主罩體1的盛水槽1b內,實現水循環(huán)以及粉塵聚集。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處不再累贅描述,僅描述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遮蓋件2由多張金屬板件2a橫向依次排列且相鄰金屬板件2a之間通過鉸鏈相連接而成,這樣遮蓋件2從避讓口處移除時占用的空間更小。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處不再累贅描述,僅描述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遮蓋件2由多張金屬板件2a上下依次排列且相鄰金屬板件2a之間通過轉軸相連接而成,遮蓋件2的頂部與避讓口的頂緣部固定連接。這樣遮蓋件2可卷曲或折疊后位于主罩體1的頂部,使遮蓋件2從避讓口處移除時占用的空間更小。
實施例五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處不再累贅描述,僅描述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遮蓋件2由柔性材料制成,遮蓋件2的頂部與避讓口的頂緣部固定連接。這樣遮蓋件2可卷曲后位于主罩體1的頂部,使遮蓋件2從避讓口處移除時占用的空間更小。為了避免遮蓋件2向主罩體1的內腔凹入,可在避讓口處設置可拆卸的防護擋桿以及遮蓋件2上固定有能與防護擋桿相吸的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