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塞鑄造機用多功能料道。
背景技術:
現(xiàn)如今,隨著鑄造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活塞行業(yè)中,鑄造機逐漸成為鑄造生產的主流設備。鑄造機不僅生產效率比傳統(tǒng)的手工鑄造提高約1/3,而且生產過程穩(wěn)定、可靠,能夠更好的保證活塞質量,因此被越來越多的活塞生產廠家所采用,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傳統(tǒng)的料道無法適應產品的不同鑄造淬火工藝需求。
對于現(xiàn)有料道,在澆注生產時,僅能實現(xiàn)水淬、風淬、不鑄淬三種淬火工藝方式中的一種,在生產不同類型的活塞時,需要更換不同的料道,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備用料道占用生產車間空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活塞鑄造機用多功能料道,本實用新型在滑道的頂部設置吹風口,在滑道的下端設置淬火水箱,在淬火水箱上設置擋板,從而實現(xiàn)吹風淬火、水中淬火和鑄件不淬火中任意兩個淬火方式的組合,以及三種淬火方式的同時使用,使料道具備了多種淬火功能,避免料道只能進行單一淬火方式,減少了料道的數(shù)量;將支撐桿設置成高度可調,能夠對料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jié),實現(xiàn)了不同鑄件所需不同淬火時間的調節(jié)。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活塞鑄造機用多功能料道,包括支架、滑道、吹風口和淬火水箱,所述支架上設有傾斜放置的滑道,所述滑道的首端為入料端,末端為出料端,所述入料端的高度高于出料端的高度,所述滑道首端的底面上設有吹風口,所述吹風口設有均布若干小孔的蓋板,所述吹風口與氣源連接,所述滑道末端的下方設有淬火水箱,所述淬火水箱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淬火水箱與滑道的末端之間在淬火水箱的頂部設有可拆卸的擋板,所述淬火水箱依次與水源和循環(huán)泵連接。
所述滑道的末端與支架可轉動的鉸接,所述支架上支撐在滑道首端下方的支撐桿為高度可調的支撐桿,從而調節(jié)滑道的傾斜角度。
所述高度可調的支撐桿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左右旋螺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頂端可轉動的鉸接在滑道底部,底端設有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底端可轉動的鉸接在支撐架上,頂端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左右旋螺桿的兩端分別旋入到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內。
所述傾斜角度為30°~60°。
所述傾斜角度為45°。
所述淬火水箱為頂部開口的箱體,所述箱體的左右兩側壁上端設有向外折彎的折彎部,所述折彎部與水箱形成一個用于放置擋板的臺階。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在滑道的頂部設置吹風口,在滑道的下端設置淬火水箱,在淬火水箱上設置擋板,從而實現(xiàn)吹風淬火、水中淬火和鑄件不淬火中任意兩個淬火方式的組合,以及三種淬火方式的同時使用,使料道具備了多種淬火功能,避免料道只能進行單一淬火方式,減少了料道的數(shù)量;
(2)本實用新型將支撐桿設置成高度可調,能夠對料道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jié),實現(xiàn)了不同鑄件所需不同淬火時間的調節(ji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淬火水箱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淬火水箱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支撐桿結構示意圖;
其中,1、支架,2、吹風口,3、滑道,4、淬火水箱,5、擋板,11、高度可調的支撐桿,12,第一固定部,13、左右旋螺桿,14、第二固定部,41、出水口,42、進水口,43、折彎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活塞鑄造機用多功能料道,包括支架1、滑道3、吹風口2和淬火水箱4,所述支架1底部設有可調地腳,共設置四個,分別設置在支架1的四個角上,當?shù)酌娌黄秸麜r,能夠通過調節(jié)支架1底部的每個地腳使支架1處于水平狀態(tài),能夠適應各種工作環(huán)境。所述支架1上設有傾斜放置的滑道3,所述滑道3的首端為入料端,末端為出料端,所述入料端的高度高于出料端的高度,入料端下方設有支撐滑道3的支撐桿,支撐板的一端固定在支架1上,另一端固定在滑道3的底部,所述滑道3首端的底面上設有吹風口2,所述吹風口2設有均布若干小孔的蓋板,所述吹風口2與氣源連接,當鑄件被鑄造機的機械手夾至吹風口2的上方時,氣源開始為吹風口2供氣,對鑄件進行吹風淬火,本申請中的氣源可使用常規(guī)技術中的任何氣源,比如風機、壓縮機等,所述滑道3末端的下方設有淬火水箱4,所述淬火水箱4固定在支架1上,具體的,所述淬火水箱4為頂部開口的箱體,所述箱體的左右兩側壁上端設有向外折彎的折彎部43,所述折彎部43與水箱形成一個用于放置擋板5的臺階,在水箱兩側壁上分別設有進水口42和出水口41,所述進水口42的高度低于出水口41的高度,進水口42依次與循環(huán)泵和水源連通,出水口41也與水源連通,形成一個循環(huán)水結構,具體工作過程如下:淬火水箱4內的水經出水口41流出,通過管路進入到水源內,水源內的水經冷卻后,被與水源連接的循環(huán)泵將水源內的水再次抽入到淬火水箱4內,達到循環(huán)使用的目的,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所述淬火水箱4與滑道3的末端之間在淬火水箱4的頂部設有可拆卸的擋板5,當擋板5放置在淬火水箱4上時,通過滑道3落下的鑄件能夠滑到擋板5上,此時鑄件不進行淬火;當擋板5在淬火水箱4上取下時,通過滑道3落下的鑄件直接滑落到淬火水箱4內,使鑄件在水內進行淬火。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將支撐滑道3首端的支撐桿設置成高度可調的支撐桿11,具體結構如下:所述滑道3的末端與支架1可轉動的鉸接,所述支架1上支撐在滑道3首端下方的支撐桿為高度可調的支撐桿11,從而調節(jié)滑道3的傾斜角度,通過調節(jié)滑道3的傾斜角度,來控制鑄件在滑道3上的滑動速度,從而調節(jié)鑄件在吹風淬火時的時間和在滑道3內的冷卻時間。所述傾斜角度為30°~60°,即滑道3的傾斜角度能夠在30°~60°之間可調。在本申請中設定的滑道3的傾斜角度為45°。
具體的支撐桿調節(jié)高度通過如下結構實現(xiàn),所述高度可調的支撐桿11包括第一固定部12、第二固定部14和左右旋螺桿13,所述第一固定部12的頂端可轉動的鉸接在滑道3底部,底端設有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二固定部14的底端可轉動的鉸接在支撐架上,頂端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左右旋螺桿13的兩端分別旋入到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內。假設當左右旋螺桿13正向轉動時,第一固定部12和第二固定部14在螺紋的作用下向左右旋螺桿13的兩端伸出,實現(xiàn)支撐桿長度的增長;當左右旋螺桿13反向轉動時,第一固定部12和第二固定部14在螺紋的作用下向左右旋螺桿13的內側縮回,實現(xiàn)支撐桿長度的縮短,從而調節(jié)滑道3的傾斜角度。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