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可實現(xiàn) 刀具10沿僮排3軸向方向的進給走刀、W及刀具10沿僮排3徑向方向的進給走刀,從而在大 型筒形部件1內(nèi)修僮出孔(即圓周面)、端平面、斜面、曲面等。如圖1所示,所述重鍵走刀系統(tǒng) 包括刀座4、底板、軸向拖板、徑向拖板、刀架和刀具10,所述刀座4安裝在可轉動地僮排3上, 僮排3的軸向與大型筒形部件1的軸向平行并重合,僮排3的徑向與大型筒形部件1的徑向平 行;所述底板固設在刀座4的外端,所述軸向拖板相對于底板可沿僮排3的軸向移動,所述徑 向拖板相對于軸向拖板可沿僮排3的徑向移動,所述刀架安裝在徑向拖板上,所述刀具10被 固定夾持在刀架中。
[0071] 進一步地,見圖1和圖2,所述底板與軸向拖板通過軸向走刀單元相連接,實現(xiàn)軸向 拖板相對于底板沿僮排3的軸向移動;所述軸向走刀單元包括第一重鍵懸臂501、固設在第 一重鍵懸臂501下端的第一重鍵502、固設在第一重鍵懸臂501上端的第一轉動體503、與第 一轉動體503相曬合的第二轉動體504、固設在第二轉動體504中且沿僮排巧由向延伸的軸向 進給絲桿505、W及固設在軸向拖板中且與軸向進給絲桿505相配合的軸向螺母套。所述軸 向拖板與徑向拖板通過徑向走刀單元相連接,實現(xiàn)徑向拖板相對于軸向拖板可沿僮排3的 徑向移動;所述徑向走刀單元包括第二重鍵懸臂601、固設在第二重鍵懸臂601下端的第二 重鍵602、固設在第二重鍵懸臂601上端的第=轉動體603、與第=轉動體603相曬合的第四 轉動體604、固設在第四轉動體604中且沿僮排3徑向延伸的徑向進給絲桿605、W及固設在 徑向拖板中且與徑向進給絲桿605相配合的徑向螺母套。
[0072] 上述重鍵走刀機構中,第一轉動體503和第二轉動體504可選用相互曬合的齒輪機 構、或相互曬合的蝸輪蝸桿機構等,第=轉動體603和第四轉動體604也可選用相互曬合的 齒輪機構、或相互曬合的蝸輪蝸桿機構。另外,所述軸向進給絲桿505和軸向螺母套、徑向進 給絲桿605和徑向螺母套都構成絲桿螺母副,用于將絲桿的回轉運動轉換成螺母套的直線 運動,其具有非常高的傳動精度。較優(yōu)地,本實施例中,為了使軸向走刀單元和徑向走刀單 元的結構最優(yōu)化,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轉動體503和第二轉動體504均為齒輪,且齒輪的軸 向與僮排3的軸向相平行,第一重鍵懸臂501的上端固定在構成第一轉動體503的齒輪的齒 輪軸上;所述第=轉動體603為蝸桿,第四轉動體604為蝸輪,所述蝸桿的軸向與僮排3的軸 向相平行,蝸輪的軸向與僮排3的徑向相平行。
[0073] 另外,如圖2所示,所述軸向走刀單元還包括第一偏屯、套506,所述第一轉動體503 安裝在第一偏屯、套506中、并與第一偏屯、套506偏屯、設置,所述第一偏屯、套506的外周面上固 設有第一手柄507;扳動第一手柄507,則第一手柄507帶動第一變屯、套和第一轉動體503同 時繞第一偏屯、套506的中屯、線轉動,進而可實現(xiàn)第一轉動體503與第二轉動體504相曬合、或 第一轉動體503脫離于第二轉動體504,從而實現(xiàn)軸向走刀單元的啟用或停用。同理,所述徑 向走刀單元還包括第二偏屯、套606,所述第=轉動體603安裝在第二偏屯、套606中、并與第二 偏屯、套606偏屯、設置,所述第二偏屯、套606的外周面上固設有第二手柄607 ;扳動第二手柄 607,則第二手柄607帶動第二偏屯、套606和第=轉動體603同時繞第二偏屯、套606的中屯、線 轉動,進而實現(xiàn)第=轉動體603與第四轉動體604相曬合、或第=轉動體603脫離于第四轉動 體604,從而實現(xiàn)徑向走刀單元的啟用或停用。
[0074] 具有上述結構的重鍵走刀單元的工作原理如下:
[0075] 修僮內(nèi)孔(即圓周面)時,扳動第一手柄507,使構成第一轉動體503的齒輪與構成 第二轉動體504的齒輪相曬合,啟用軸向走刀單元;扳動第二手柄607,使構成=轉動體的蝸 桿與構成第四轉動體604的蝸輪相脫離,停用徑向走刀單元。僮排3帶動刀座4同步地轉動, 則刀座4帶動底板和構成第二轉動體504的齒輪同步地轉動,第一重鍵懸臂501和第一重鍵 502是不轉動的,故限制了構成第一轉動體503的齒輪隨刀座4同步地轉動,故在僮排3帶動 刀座4轉動一圈,第一轉動體503就反轉一圈,進而實現(xiàn)第一轉動體503帶動第二轉動體504 轉動,固定在第二轉動體504中的軸向進給絲桿505隨第二轉動體504-起轉動,從而驅動軸 向螺母套沿軸向進給絲桿505的軸向移動,最終使軸向拖板沿僮排3的軸向做進給運動,實 現(xiàn)刀具10的軸向走刀。
[0076] 修僮端平面時,扳動第一手柄507,使構成第一轉動體503的齒輪與構成第二轉動 體504的齒輪相脫離,停用軸向走刀單元;扳動第二手柄607,使構成=轉動體的蝸桿與構成 第四轉動體604的蝸輪相曬合,啟用徑向走刀單元。僮排3帶動刀座4同步地轉動,則刀座4帶 動底板和構成第四轉動體604的蝸輪同步地轉動,但第二重鍵懸臂601和第二重鍵602是不 轉動的,故限制了構成第=轉動體603的蝸桿隨刀座4同步地轉動,故在僮排3帶動刀座4轉 動一圈,第=轉動體603不就反轉一圈,進而實現(xiàn)第=轉動體603帶動第四轉動體604轉動, 也就是蝸桿帶動蝸輪轉動,固定在蝸輪中的徑向進給絲桿605隨蝸輪一起轉動,從而驅動徑 向螺母套沿徑向進給絲桿605的徑向移動,最終使徑向拖板沿僮排3的徑向做進給運動,實 現(xiàn)刀具10的徑向走刀。
[0077]修僮斜面時,同時啟動軸向走刀單元和徑向走刀單元即可。
[0078] 為了在走刀過程中,提高軸向拖板軸向移動的穩(wěn)定性W及徑向拖板徑向移動的穩(wěn) 定性,可在底板上設置沿刀排軸向延伸的軸向導軌、在軸向拖板上設置與軸向導軌相配合 的軸向導槽;在軸向拖板上設置沿刀排徑向延伸的徑向導軌、在徑向拖板上設置與徑向導 軌相配合的徑向導槽。
[0079] 由上述內(nèi)容可知:本申請中采用重鍵走刀機構實現(xiàn)了刀具10沿僮排3軸向移動W 及沿僮排3徑向移動,故分別實現(xiàn)了軸向走刀和徑向走刀,其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伺服走刀系統(tǒng) 相比,不需要設置伺服電機、集電滑環(huán)、電刷、電線等設備,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修僮作業(yè)的安 全性,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還大大降低設備成本。
[0080]上述實施例中,僮排3帶動刀座4轉一圈,刀具10徑向走刀0.1mm,其傳動比比較好, 通過人工計數(shù)或計數(shù)器來控制僮排3的轉動圈數(shù)、進而控制刀具10的徑向走刀量,其非???靠,不會出現(xiàn)較大誤差。如圖1所示,所述僮排3的端部通過傳動機構與主電機2相連接,還包 括有遙控器17,所述主電機2具有電機驅動器,所述遙控器17與電機驅動器無線通訊連接, W便于在大型筒形部件1內(nèi)部的工作人員通過遙控器17控制主電機2的轉數(shù),進而控制刀具 10的徑向走刀量。另外,如圖1所示,所述重鍵走刀機構有兩個,前后對稱設置且W僮排3的 軸線鏡像設置,當其中一個重鍵走刀機構用于精僮時,另一個起到平衡的作用。另外,可在 大型筒形部件1內(nèi)部放置墊高用的踏板18,踏板18由塑料、木材等絕緣材料制成,便于將工 作人員踩踏、墊高,便于操作。
[0081 ]另外,刀座4在僮排3上的前后位置可進行現(xiàn)場調(diào)整,具體結構為:所述僮排3上開 設有多個軸向間隔分布的固定孔,所述刀座4和僮排3通過多個螺栓可拆卸連接,所述螺栓 穿設在僮排3的固定孔中;因此,將螺栓拆除后,可調(diào)整刀座4在僮排3上的前后位置,刀座4 位置調(diào)整并確定后、再梓上螺栓,將刀座4和僮排3固定即可。優(yōu)選地,為了便于工作人員輕 松地沿僮排3的軸向前后移動刀排,如圖1所示,所述刀座4的內(nèi)端面上安裝有沿僮排3外周 面滾動的滾輪7,從而可減少人力資源。
[0082] 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所述僮排3包括僮排本體部31、設在僮排本體部31前端的前 僮排頭部32、W及設在僮排本體部31后端的后僮排頭部33,所述前僮排頭部32和后僮排頭 部33分別可轉動地支承在位于大型筒形部件1前后兩側的支承孔11中。所述傳動機構設在 大型筒形部件1的前端部處的支承孔11中、并與僮排3的前僮排頭部32相連接,具體連接結 構為:如圖4所示,傳動機構包括減速箱801、第一齒輪802、沿第一齒輪802的軸向對稱設置 的第二齒輪803和第=齒輪804、固設在第二齒輪803和第=齒輪804中的傳動軸805、W及與 設在僮排3前端的前僮排頭部32固定連接的內(nèi)齒輪806,所述主電機2的輸出端與減速箱801 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一齒輪802固設在減速箱801的輸出端上,第一齒輪802與第二齒輪 803、第一齒輪802與第=齒輪804均曬合,所述傳動軸805的外周面上設有外齒面,所述內(nèi)齒 輪806的內(nèi)周面上設有內(nèi)齒面,所述外齒面與內(nèi)齒面相曬合。減速箱801的輸出端帶動第一 齒輪802轉動,故驅動第二齒輪803和第=齒輪804同步地轉動,固定在第二齒輪803中的傳 動軸805和固定在第=齒輪804中的傳動軸805也同步地轉動,再通過傳動軸805上外齒面與 內(nèi)齒輪806上內(nèi)齒面的相互曬合驅動內(nèi)齒輪806轉動,最終驅動前僮排頭部32轉動,實現(xiàn)了 主電機2至僮排3較大扭矩的傳遞。較優(yōu)地,所述第一齒輪802、第二齒輪803和第=齒輪804 均為行星齒輪,在提高扭矩傳遞可靠性的同時、還能減少體積,從而便于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