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型材沖缺領域,特指一種機柜九折板型材的沖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機柜用的九折板型材由于截面復雜,在成型完后的型材上沖用于安裝固定的孔時,需要使用沖床,由人工將切下來的型材放進專用模具完成沖孔,設備成本高,占地面積大,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居高,不利于大規(guī)模流水線生產。因此,本發(fā)明人對此做進一步研究,研發(fā)出一種機柜九折板型材的沖缺裝置,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柜九折板型材的沖缺裝置,節(jié)約人工,提高生產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機柜九折板型材的沖缺裝置,包括帶動型材移動的第一輥輪組、第二輥輪組,所述第一輥輪組中設置有能插入型材底部預沖孔的導正銷,所述導正銷由下方的第一氣缸驅動升降,所述第一輥輪組、第二輥輪組之間設置有擺臂座,所述擺臂座中設置有沖頭座,所述沖頭座上設置有沖頭和凹模,所述沖頭用于對型材進行沖缺,所述凹模用于按壓在型材上。
進一步,所述擺臂座樞接在底座上,擺臂座通過第二氣缸進行驅動轉動。
進一步,所述沖頭座由油缸驅動,所述油缸與沖頭座之間設置有油缸接頭,所述油缸接頭與沖頭座之間設置有凹球墊。
進一步,所述第一輥輪組中的輥輪呈三角形分布。
進一步,所述第二輥輪組中的輥輪呈上下一列設置以及左右一列設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結構輕巧,自動化程度高,能夠滿足九折板生產線的不停歇高速生產,節(jié)約人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示意圖之一;
圖2是本發(fā)明的示意圖之二;
圖3是第一輥輪組的示意圖;
圖4是第二輥輪組的示意圖;
圖5是型材的示意圖;
標號說明
第一輥輪組1,第二輥輪組2,導正銷3,第一氣缸4,
擺臂座5,沖頭座51,沖頭52,凹模53,凹球墊54,
第二氣缸6,底座7,油缸8,油缸接頭81,型材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機柜九折板型材9的沖缺裝置,包括帶動型材9移動的第一輥輪組1、第二輥輪組2,第一輥輪組1中的輥輪呈三角形分布,第二輥輪組2中的輥輪呈上下一列設置以及左右一列設置,型材9在第一輥輪組1、第二輥輪組2共同作用下實現移動,第二輥輪組2從型材9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進行了限制和引導。
第一輥輪組1中設置有能插入型材9底部預沖孔的導正銷3,導正銷3由下方的第一氣缸4驅動升降,當型材9需要沖缺時,導正銷3上升,將型材9固定。
第一輥輪組1、第二輥輪組2之間設置有擺臂座5,擺臂座5中設置有沖頭座,沖頭座上設置有沖頭52和凹模53,沖頭52用于對型材9進行沖缺,凹模53用于按壓在型材9上,凹模53的下底面與型材9的凹凸相匹配,沖頭座由油缸8驅動,油缸8與沖頭座之間設置有油缸接頭81,油缸接頭81與沖頭座之間設置有凹球墊54,凹球墊54起到緩沖作用;而擺臂座5樞接在底座7上,擺臂座5通過第二氣缸6進行驅動轉動。
沖缺時,導正銷3升起插入到型材9的預沖孔(若干預沖孔在底部排列)中,油缸8推動沖頭座進行沖缺,沖缺后第二氣缸6帶動擺臂座5上移,導正銷3下降,型材9移動進行下一次沖缺。
對于沖缺后廢料的處理,可以通過程序的設計增加額外的動作,即在上升后通過讓沖頭座進行二次推出,將凹模53中的廢料頂出,使之落入廢料收集的斜坡中(說明書附圖中有示意,未標號),但是在結構上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因此不展開敘述。
上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同時凡本發(fā)明中所涉及的如“上、下、左、右、中間”等詞,僅作參考用,并非絕對限定,凡利用本發(fā)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