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發(fā)明屬于工件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床定量和造型裝置及其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車床是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在車床上還可用鉆頭、擴孔鉆、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
傳統(tǒng)的加工手段通常為手工測量或依靠模具來造型。手工測量費時費力,加工效率低且精度不足;依靠模具造型則需耗費大量材料制造模具,而模具較窄的應用范圍將導致其大規(guī)模的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功能性強、成本低且大幅提高車床加工效率的車床定量和造型裝置及其加工工藝。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車床定量和造型裝置,其特征在于:由燈具、橫桿、吊桿、燈罩和燈罩上的圖案構成,裝置整體通過吊桿與車床固定。
所述燈具與所述橫桿沿橫桿方向定向連接,燈具可沿橫桿軸向平移。
所述橫桿與所述吊桿沿吊桿方向定向連接,橫桿可沿吊桿上下移動來控制燈具的高低。
所述燈罩與所述吊桿沿燈罩切向定向連接,燈罩可沿橫桿轉動。
所述燈罩上的圖案應根據待加工工件的設計形狀來選擇。
一種車床定量和造型裝置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工件就位:將待加工工件固定于車床;
b.燈罩選擇:根據工件的設計形狀選擇刻有不同圖案的燈罩;
c.裝置固定:根據待加工工件的尺寸和位置選擇本發(fā)明所述裝置的位置并固定;
d.裝置調整:沿橫桿平移燈具至待加工工件的待加工部位上方,根據工件的設計形狀沿橫桿平移并轉動燈罩,使光影打到待加工工件,調整吊桿帶動燈具上下移動使光影的大小滿足加工;
e.加工:依據光影進行加工;
f.成型:加工完成。
由于采用如上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功能性強,成本低;
2.本發(fā)明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手工測量,可部分或完全替代模具,節(jié)省了制造模具的材料且加工精度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剖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橫截面圖;
圖4為定量工件和造型工件原始圖;
圖5為辦發(fā)明加工定量工件的工作狀態(tài)圖;
圖6為辦發(fā)明加工造型工件的工作狀態(tài)圖;
圖7為定量工件成型圖;
圖8為造型工件成型圖;
圖中:1.燈罩,2.圖案,3.燈具,4.橫桿,5.吊桿,6.定量工件,7.造型工件,8.光線,9.光影,10.車刀,11.卡盤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本發(fā)明實施例為:
參見附圖,一種車床定量和造型裝置,其特征在于:由燈具、橫桿、吊桿、燈罩和燈罩上的圖案構成,裝置整體通過吊桿與車床固定。
所述燈具與所述橫桿沿橫桿方向定向連接,燈具可沿橫桿軸向平移。
所述橫桿與所述吊桿沿吊桿方向定向連接,橫桿可沿吊桿上下移動來控制燈具的高低。
所述燈罩與所述吊桿沿燈罩切向定向連接,燈罩可沿橫桿轉動。
所述燈罩上的圖案應根據待加工工件的設計形狀來選擇。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a.工件就位:將待加工工件固定于車床;
b.燈罩選擇:根據工件的設計形狀選擇刻有不同圖案的燈罩;
c.裝置固定:根據待加工工件的尺寸和位置選擇本發(fā)明所述裝置的位置并固定;
d.裝置調整:沿橫桿平移燈具至待加工工件的待加工部位上方,根據工件的設計形狀沿橫桿平移并轉動燈罩,使光影打到待加工工件,調整吊桿帶動燈具上下移動使光影的大小滿足加工;
e.加工:依據光影進行加工;
f.成型:加工完成。
以上所訴實施例只為本發(fā)明之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和結構特征,目的在于讓相關技術人員能夠據以實施,但以上所述內容并不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發(fā)明之形狀、原理所做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