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刻字機領域,具體是一種激光刻字機用對焦裝置。
背景技術:
激光刻字機在對物體表面進行刻字時是通過激光束來進行的,但是,激光束光斑大小的調整需要通過調整焦距來實現。
目前,現有的激光束光斑焦距的調節(jié)是通過對升降工作臺進行反復多次的上下移動來實現的,這種方式是通過操作人員的主觀經驗來進行判斷的,缺少對焦的標準性,導致對焦操作難度大、精度差,而且效率低、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形成標準對焦、操作簡單、精度高效率高的激光刻字機用對焦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激光刻字機用對焦裝置,所述對焦裝置主要由對焦本體、電源、導電機構和警示器組成,所述對焦本體固定于激光刻字機上、并與激光頭的軸向同向且平行,所述電源、導電機構和警示器在對焦本體上組成警示回路,所述導電機構布置于對焦本體的底部,導電機構為接觸開關結構,所述警示回路導通狀態(tài)下的導電機構的觸動針底端所處位置為激光刻字機的理論焦距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導電機構主要由導電性能良好的圓柱彈簧、電極導體和觸動針組成;所述圓柱彈簧軸向嵌裝于對焦本體底部的導電腔內,圓柱彈簧與電源的一個電極相連;所述電極導體軸向布置于對焦本體底部的導電腔內,且與圓柱彈簧相互獨立,電極導體與電源的另一個電極相連;所述觸動針為T形或十字形結構,觸動針的觸動端延伸出導電腔的端蓋、用于接觸激光刻字機的工作臺,導電腔內的觸動針與圓柱彈簧相抵接,在圓柱彈簧的彈性作用下,導電腔內的觸動針與電極導體斷開。
再進一步的,所述對焦本體上設有電池盒,所述電池盒內嵌裝有作為電源的電池。
進一步的,所述警示器為蜂鳴器和/或發(fā)光器。
再進一步的,所述警示器布置于對焦本體上。
進一步的,所述對焦本體上設有箍緊激光刻字機鏡頭的緊固環(huán),對焦本體處在緊固環(huán)的周向下方,對焦本體通過緊固環(huán)固定于激光刻字機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激光刻字機上形成一個特定高度的對焦標準,對對焦標準的擠壓而使對焦標準內的警示電路導通發(fā)出報警信號,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的往復調整,使對焦操作簡單化、標準化,該對焦裝置不僅對焦精度高、效率高,并且對焦可靠、實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緊固環(huán)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導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代號含義:1—對焦本體;2—電池盒;3—導電機構;4—警示器;5—緊固環(huán);6—盒蓋;7—圓柱彈簧;8—電極導體;9—錐形彈簧;10—觸動針;11—端蓋;12—導電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見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為激光刻字機激光束用對焦裝置,包括焦本體1、電源、導電機構3和警示器4。
其中,對焦本體1上設有箍緊激光刻字機鏡頭的緊固環(huán)5,對焦本體1固定在緊固環(huán)5的周向下方,對焦本體1通過緊固環(huán)5固定于激光刻字機上、并與激光頭的軸向同向且平行;對焦本體1的底部設有一螺紋連接的端蓋11,對焦本體1的底部具有一導電腔12,導電腔12內布置有導電機構3;對焦本體1的中部、導電腔12的上方布置有填裝電池的電池盒2,電池盒2具有一個配套的盒蓋6,電池盒2內電池的一個電極與導電機構3的圓柱彈簧7相連;對焦本體1的頂部、電池盒12的上方布置有警示器4,警示器4為蜂鳴器(警示器4也可以為蜂鳴器和發(fā)光器);電源、導電機構3和警示器4在對焦本體1上組成警示回路,在警示回路導通狀態(tài)下的導電機構3的觸動針10底端所處位置為激光刻字機的理論焦距位置。
導電機構3為接觸開關結構,布置于對焦本體1的底部導電腔12內,主要由導電性能良好的圓柱彈簧7、電極導體8和觸動針10組成;圓柱彈簧7軸向嵌裝于對焦本體1底部的導電腔12內,與電源的一個電極相連;電極導體8軸向布置于對焦本體1底部的導電腔12內,套裝在圓柱彈簧7內、且與圓柱彈簧7相互獨立,電極導體8與電源的另一個電極相連,電極導體8的下方通過圓柱彈簧7抵接有一觸動針10;觸動針10為T形結構,布置在導電腔12內、導電機構3的下方,觸動針10的觸動端延伸出導電腔12的端蓋11、用于接觸激光刻字機的工作臺,觸動針10與導電腔12內的圓柱彈簧7相抵接,在圓柱彈簧7的彈性作用下,導電腔12內的觸動針10與電極導體8斷開,在觸動針10的觸動端與激光刻字機的工作臺接觸后,觸動針10與電極導體8連接。
實施例2
參見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為激光刻字機激光束用對焦裝置,包括焦本體1、電源、導電機構3和警示器4。
其中,對焦本體1上設有箍緊激光刻字機鏡頭的緊固環(huán)5,對焦本體1固定在緊固環(huán)5的周向下方,對焦本體1通過緊固環(huán)5固定于激光刻字機上、并與激光頭的軸向同向且平行;對焦本體1的底部設有一螺紋連接的端蓋11,對焦本體1的底部具有一導電腔12,導電腔12內布置有導電機構3;對焦本體1的中部、導電腔12的上方布置有填裝電池的電池盒2,電池盒2具有一個配套的盒蓋6,電池盒2內電池的一個電極與導電機構3的圓柱彈簧7相連;對焦本體1的頂部、電池盒12的上方布置有警示器4,警示器4為發(fā)光器(警示器4也可以為發(fā)光器和蜂鳴器);電源、導電機構3和警示器4在對焦本體1上組成警示回路,在警示回路導通狀態(tài)下的導電機構3的觸動針10底端所處位置為激光刻字機的理論焦距位置。
導電機構3為接觸開關結構,布置于對焦本體1的底部導電腔12內,主要由導電性能良好的圓柱彈簧7、電極導體8和觸動針10組成;圓柱彈簧7軸向嵌裝于對焦本體1底部的導電腔12內,與電源的一個電極相連;電極導體8軸向布置于對焦本體1底部的導電腔12內,套裝在圓柱彈簧7內、且與圓柱彈簧7相互獨立,電極導體8與電源的另一個電極相連,電極導體8的下方通過圓柱彈簧7抵接有一觸動針10;觸動針10為十字形結構,布置在導電腔12內、導電機構3的下方,觸動針10的觸動端延伸出導電腔12的端蓋11、用于接觸激光刻字機的工作臺,觸動針10與導電腔12內的圓柱彈簧7相抵接,在圓柱彈簧7的彈性作用下,導電腔12內的觸動針10與電極導體8斷開,在觸動針10的觸動端與激光刻字機的工作臺接觸后,觸動針10與電極導體8連接。
上述各技術方案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上述具體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上述具體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