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焊接領域,具體地指一種雙面開孔管加強管的焊接裝置。
技術背景
在容器類結構制造過程中,常有異種結構形式的焊接,比如普遍應用在管壁孔補強結構中的插入式加強管。此類結構尤其是管道雙面開孔加強管的焊接難度很大,這是由于插入式加強管與管道開孔之間為較大的間隙配合,而操作者不能深入密閉的管道的內部,使加強管在組對時固定牢靠,而且由于加強管深入管道內部,只有外邊緣與管道開口處相切,使加強管基本無法固定。一般組焊時,往往造成加強管掉入管道內部而難以取出,從而使整個主管道切割報廢,在未取出的情況下安裝完畢,參與工作時甚至可能造成整個容器設備的損壞;也會出現(xiàn)加強管歪斜、錯口等現(xiàn)象,使設備整體不美觀,焊接部位應力集中而容易開裂。而雙面管孔結構由于雙面孔的焊接位置相對,需要同時完成兩面加強管的組焊時,則更加大了加強管的組焊固定和找正難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就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組焊精度高、效率高、質量優(yōu)和操作簡單的雙面開孔管加強管的焊接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設計的雙面開孔管加強管的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行走的基礎平臺,所述基礎平臺上設置有水平角度可調節(jié)的工作平臺,所述工作平臺上設置有管道夾持機構和一對加強管夾持機構,所述兩加強管夾持機構相對布置,且相互對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可繞固定端轉動一定角度,所述管道夾持機構位于兩加強管夾持機構固定端連線的中垂線上。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管夾持機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端固定,另一端可繞固定端轉動一定角度,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水平放置的套管,所述套管內穿套有用于夾持加強管的夾持臂,所述套管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夾持臂的套管螺栓。待主管道到位,可通過兩夾持臂在套管內的伸縮來調節(jié)加強管與主管道孔的焊接大致相對位置,調節(jié)完畢緊固套管螺栓。
更進一步地,所述底座另一端設置有調節(jié)螺栓,所述工作平臺上設置配合調節(jié)螺栓滑動的弧形槽,所述調節(jié)螺栓與弧形槽之間通過螺母固定。
再進一步地,所述套管通過套管支座固定在底座上,使加強管夾持裝置可拆卸,以通過套管支座在弧形槽內的調節(jié),進一步調整兩夾持裝置的相對位置,以便適用開孔主管道或者加強管加工尺寸精度不良的情況,起到微調作用。
再進一步地,所述夾持臂一端設置有自定心卡盤,另一端設置有手柄。使用卡盤固定夾持,防止加強管的脫落;手柄的設置方便調節(jié)。
再進一步地,所述管道夾持機構包括V形槽,所述V型槽一側設置有水平式快速夾具??赏ㄟ^主管道在V形槽上的伸縮和轉動調節(jié),結合夾持臂的調節(jié)調整加強管與主管道孔的焊接位置,位置調節(jié)好后,用水平式快速夾具固定主主管道,V形槽起到固定主管道并防止?jié)L動的作用。
再進一步地,所述基礎平臺由同一平面的圓盤形主體和細長的矩形支腿構成,所述矩形支腿一端與圓盤形主體邊緣連接。在主管道較長時,可將V行槽旋轉到細長矩形支腿上與其平行,可以保持整個裝置的平衡而不傾倒,而不用擴大平臺尺寸,長柄的安裝方便調整裝置方向和移動,可有效節(jié)約占地空間。
再進一步地,所述基礎平臺底部設置有萬向輪。便于整個裝置的移動。
再進一步地,所述萬向輪設置有3個,其中兩個布置在圓盤形主體底部,另一個布置在矩形支腿端部,使整個裝置能夠穩(wěn)定水平放置。
再進一步地,所述工作平臺安裝在圓盤形主體頂面,由中部鉸接螺栓和底部定位螺栓固定。中部鉸接螺栓起到轉軸的作用,便于工作平臺在基礎平臺上的轉動調節(jié),邊緣螺栓則在轉動調節(jié)完畢,起到固定工作平臺與基礎平臺,防止工作中的兩平臺位置的偏移。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所述裝置根據(jù)主管道雙面開孔和插入式加強管的結構特點,將工作平臺固定于基礎平臺上,可調整工作平臺朝向角度適應場地要求;為便于適用長、短型主管道,基礎平臺由同一平面的圓盤形主體和細長的矩形支腿構成,在主管道較長時,可將V行槽旋轉到細長矩形支腿上并與其平行,可以保持整個裝置的平衡而不傾倒,而不用擴大平臺尺寸,長柄的安裝方便調整裝置方向和移動,可有效節(jié)約占地空間。在主管道較短時,則可根據(jù)整體裝置在場地中的位置任意調節(jié)兩平臺間的位置方向。使用管道夾持機構、可調節(jié)角度的加強管夾持機構組合的方式,滿足定位精度要求;加強管夾持機構周向調節(jié)可根據(jù)雙開孔位置細微調節(jié)加強管的位置;管道夾持機構與加強管夾持機構能保證所要組隊焊接的主管道與加強管在一個平面上。整個設計能夠有效保證兩面開孔不對稱、不平行、側面不平滑等情況的組對焊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雙面開孔管加強管的焊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詳細標注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主管道和加強管道組焊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
圖中:基礎平臺1,圓盤形主體1.1,矩形支腿1.2,萬向輪1.3,中部鉸接螺栓1.4,工作平臺2,弧形槽2.1,管道夾持機構3,V形槽3.1,水平式快速夾具3.2,加強管夾持機構4,底座4.1,套管4.2,夾持臂4.3,套管螺栓4.4,調節(jié)螺栓4.5,手柄4.6,套管支座4.7,自定心卡盤4.8,主管道5,加強管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中所示的雙面開孔管加強管的焊接裝置,包括能行走的基礎平臺1,所述基礎平臺1上設置有水平角度可調節(jié)的工作平臺2,所述工作平臺2上設置有管道夾持機構3和一對加強管夾持機構4,所述兩加強管夾持機構4相對布置,且所述加強管夾持機構4相互對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可繞其固定端轉動一定角度,所述管道夾持機構3位于兩加強管夾持機構4固定端連線的中垂線上。
其中,加強管夾持機構4包括底座4.1,底座4.1一端固定,另一端可繞其固定端轉動一定角度,具體為,底座4.1另一端設置有調節(jié)螺栓4.5,所述工作平臺2上設置配合調節(jié)螺栓4.5滑動的弧形槽2.1,所述調節(jié)螺栓4.5與弧形槽2.1之間通過螺母固定。底座4.1上通過套管支座4.7設置有水平放置的套管4.2,套管4.2內穿套有用于夾持加強管6的夾持臂4.3,套管4.2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夾持臂的套管螺栓4.4。待主主管道5到位,可通過兩夾持臂4.3在套管4.2內的伸縮來調節(jié)加強管6與主管道5孔的焊接大致相對位置,調節(jié)完畢緊固套管螺栓4.4。套管支座4.7使加強管夾持機構4可拆卸,以通過套管支座4.7在弧形槽2.1內的調節(jié),進一步調整兩夾持裝置的相對位置,以便適用開孔主管道5或者加強管6加工尺寸精度不良的情況,起到微調作用。夾持臂4.3一端設置有自定心卡盤4.8,另一端設置有手柄4.6。使用定心卡盤4.8固定夾持,防止加強管的脫落;手柄4.6的設置方便調節(jié)。
管道夾持機構3包括防止主管道5滾動的V形槽3.1,所述V型槽3.1一側設置有水平式快速夾具3.2。
基礎平臺1由同一平面的圓盤形主體1.1和細長的矩形支腿1.2構成,所述矩形支腿1.2一端與圓盤形主體1.1邊緣連接。此結構一方面能滿足過長管道5焊接時的支撐問題,防止整個裝置的側翻;另一方便也能適應復雜的工作現(xiàn)場,有效節(jié)約占地空間?;A平臺1底部設置有萬向輪1.3,萬向輪1.3一般設置3個,可使裝置能夠靈活移動,其中兩個布置在圓盤形主體1.1底部,另一個布置在矩形支腿1.2端部。工作平臺2安裝在圓盤形主體1.1頂面,由中部鉸接螺栓1.4和底部定位螺栓固定,中部鉸接螺栓1.4可使工作平臺2能夠在基礎平臺1上沿圓盤形主體1.1中心軸向旋轉,定位螺栓在工作平臺2旋轉后起到輔助固定的作用,此設計方便不同長度的待組焊管道,若主管道5過長,則調節(jié)工作平臺2,使主管道5與基礎平臺1的矩形支腿1.2同向,方便在主管道5下方墊支撐物體。其中加強管夾持機構4對稱于圓盤形主體1.1中軸線,且兩加強管夾持機構4中心線與圓盤形主體1.1中軸線重合,在遠離中心的工作平臺2兩端分別開設的弧形槽2.1與圓盤形主體1.1同心但直徑稍大于圓盤形主體1.1直徑,以便加強管夾持機構4能夠左右進行一定角度的調整。
本發(fā)明所設計的雙面開孔管加強管的焊接裝置工作流程如下:
1)主管道5雙面開孔和加強管6加工完畢,將主管道8水平放置在V形槽上,使開孔一端朝向圓盤形主體1.1中心,雙面開孔位置對應于兩夾持臂上的定心卡盤4.8的位置,如管5過長,則需調節(jié)工作平臺2,使主管道5端部位于矩形支腿1.2上方,并在矩形支腿1.2上方墊對應高度的物體;
2)將兩加強管6裝在定心卡盤4.8上并夾緊,調節(jié)夾持臂4.3端部手柄4.6軸向移動夾持臂4.3,將加強管6推入主管道5開孔處,調節(jié)手柄4.6徑向旋轉夾持臂4.3,使加強管6的外端面與主管道5臂相切,必要時可旋轉調整主管道5,以調整其開孔部位與加強管6的相對位置;
3)在主管道5雙面開孔加工不規(guī)則,即兩面開孔不對稱、不平行、側面不平滑等情況,底座4.1端部的調節(jié)螺栓4.5可做適當微調,以保證加強管6的順利組裝;
4)加強管6組裝到位后,按下水平式快速夾具3.2的手柄,夾緊主管道5,使管壁與V形槽3.1的兩側緊密貼合;
5)完成兩側加強管6在主管道5開孔處的點焊定位,松開水平式快速夾具3.2手柄,旋轉調節(jié)主管道5的開孔定位焊部位至平焊位置,分別完成兩側加強管6的滿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