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多工位頂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屬于鍛造模具,其結構包括上模、下模、上模座和下模座,下模的型腔下部和下模座內(nèi)設置頂料機構,頂料機構包括中頂桿、側頂桿、中擺臂、側擺臂、擺臂軸和設備頂桿,下模座的下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擺臂腔,擺臂軸包括兩根,分別設置在下模座的擺臂腔的前后兩端,每根擺臂軸上分別設置有中擺臂和側擺臂,每個中擺臂上分別設置有中頂桿,每個側擺臂上分別設置有側頂桿,兩根中擺臂的下部設置有設備頂桿;中頂桿和側頂桿分別采用二級分段結構。本實用新型具有既可滿足中心部位頂料,也可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多工位頂料,適合不同類型產(chǎn)品的工藝頂出要求,適應范圍廣等特點。
【專利說明】
可多工位頂料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鍛造模具,尤其是一種應用于摩擦壓力機上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
【背景技術】
[0002]摩擦壓力機的頂料機構設置在工作臺中心位置,只有一個頂料工位,只能在中心部位頂料,因此,通常只能滿足回轉(zhuǎn)體或?qū)ΨQ類產(chǎn)品的終鍛頂料使用,但是在實際生產(chǎn)的過程中,產(chǎn)品種類繁多,工藝要求各不相同,往往會遇到需要預鍛或者因為產(chǎn)品結構方面原因無法從芯部頂料的情況,因此摩擦壓力機的這種頂料方式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無法滿足一部分產(chǎn)品的工藝要求。
[0003]目前,還未有好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多工位頂料模具,該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具有既可滿足中心部位頂料,也可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多工位頂料,適合不同類型產(chǎn)品的工藝頂出要求,適應范圍廣的特點。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上模、下模、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的上模設置在上模座的下部,并與之相連,所述的下模設置在下模座的上部,并與之相連,所述的上模設置在下模的上部,下模的型腔下部和下模座內(nèi)設置頂料機構,所述的頂料機構包括中頂桿、側頂桿、中擺臂、側擺臂、擺臂軸和設備頂桿,所述的下模座的下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擺臂腔,所述的擺臂軸包括兩根,分別設置在下模座的擺臂腔的前后兩端,所述的每根擺臂軸分別通過支承座設置在下模座內(nèi),所述的擺臂軸穿過支承座的孔內(nèi),所述的每根擺臂軸上分別設置有中擺臂和側擺臂,兩根擺臂軸上的中擺臂沿下模座中心對稱設置,每個中擺臂上分別設置有中頂桿,每個側擺臂上分別設置有側頂桿,兩根中擺臂的下部設置有設備頂桿;所述的中頂桿和側頂桿分別采用二級分段結構,中頂桿包括中一級頂桿和中二級頂桿,側頂桿包括側一級頂桿和側二級頂桿,所述的中一級頂桿和側一級頂桿分別設置在下模座內(nèi),并可沿下模座上下移動,所述的中二級頂桿和側二級頂桿分別設置在下模內(nèi),并可沿下模上下移動;所述的中二級頂桿和側二級頂桿的下部分別設置有中二級頂桿托板和側二級頂桿托板,所述的中二級頂桿托板和側二級頂桿托板與下模之間分別設置有使中二級頂桿復位的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和使側二級頂桿復位的側二級頂桿復位彈費。
[0006]所述的每根擺臂軸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側擺臂,兩個側擺臂分別設置在擺臂軸的兩端。
[0007]所述的每根擺臂軸上的中二級頂桿分別包括兩根,沿中二級頂桿托板縱向方向均勻設置。
[0008]所述的側二級頂桿采用臺階型式,側二級頂桿復位彈簧套于側二級頂桿的下部;所述的中二級頂桿為光桿,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設置在與中二級頂桿托板相連的螺栓上,中二級頂桿托板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螺栓,每個螺栓上分別套有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
[0009]所述的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設置有導向機構,所述的導向機構包括三個,分別設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前部左右兩個角上和后部右角上,所述的每個導向機構分別包括導柱和導套,所述的導柱通過導柱壓板設置在下模座內(nèi),導套通過導套壓板設置在上模座內(nèi),所述的導柱與導套相配合。
[0010]所述的上模和下模分別通過定位壓緊機構設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內(nèi),所述的定位壓緊機構分別包括前定位板、左定位板、后壓塊和右壓塊,所述的前定位板分別設置在上模的前側與上模座之間、下模的前側與下模座之間,所述的左定位板分別設置在上模的左側與上模座之間、下模的左側與下模座之間,所述的后壓塊分別設置在上模的后側與上模座之間、下模的后側與下模座之間,所述的右壓塊分別設置在上模的右側與上模座之間、下模的右側與下模座之間;所述的后壓塊和右壓塊與上下模及上下模座接觸面均有斜度,所述的左定位板與上下模接觸面也有斜度。
[0011]所述的上模與上模座之間、下模與下模座之間的后壓塊分別為3個,且均勻設置;所述的上模與上模座之間、下模與下模座之間的后壓塊分別為4個,且均勻設置。
[0012]本實用新型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既可滿足中心部位頂料,也可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多工位頂料,適合不同類型產(chǎn)品的工藝頂出要求,適應范圍廣;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采用3個導向機構,導向精度高,抗偏載能力好,對適用于摩擦壓力機設備適用性強;頂料機構采用分級頂料形式,頂料動作同步性好,頂桿頂出、復位動作可靠;頂料機構分級組裝,安裝、維修,更換方便;通過變換不同位置的擺臂,可實現(xiàn)不同位置的頂料需求,也可實現(xiàn)鍛件本體部位直接頂料;上模和下模分別通過定位壓緊機構設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內(nèi),上模、下模緊固方便、安全可靠等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附圖1是可多工位頂料模具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附圖2是圖1中所示的A-A剖視圖;
[0015]附圖3是圖1中所示的C-C剖視圖;
[0016]附圖4是圖1中所示的D-D剖視圖;
[0017]附圖5是圖2中所示的B向視圖;
[0018]附圖6是中擺臂放大主視圖;
[0019]附圖7是中擺臂放大俯視圖;
[0020]附圖8是側擺臂放大俯視圖;
[0021]附圖9是中二級頂桿托板主視放大剖視圖;
[0022]附圖10是中二級頂桿托板放大俯視圖;
[0023]附圖11是側二級頂桿托板主視放大剖視圖;
[0024]附圖12是側二級頂桿托板放大俯視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1、上模座,2、上模,3、前定位板,4、后壓塊,5、左定位板,6、右壓塊,7、下模座,8、下模,9、導套,10、導套壓板,11、導柱,12、導柱壓板,13、設備頂桿,14、中擺臂,15、側擺臂,16、擺臂軸,17、定位鍵,18、中二級頂桿托板,19、中一級頂桿,20、側二級頂桿托板,21、側二級頂桿,22、側一級頂桿,23、側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4、支承座25、中二級頂桿,26、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7、擺臂腔,28、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參照說明書附圖1至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0027]本實用新型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其結構包括上模2、下模8、上模座I和下模座7,所述的上模2設置在上模座I的下部,并與之相連,所述的下模2設置在下模座7的上部,并與之相連,所述的上模2設置在下模8的上部,下模8的型腔下部和下模座7內(nèi)設置頂料機構,所述的頂料機構包括中頂桿、側頂桿、中擺臂14、側擺臂15、擺臂軸16和設備頂桿13,所述的下模座7的下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擺臂腔27,所述的擺臂軸16包括兩根,分別設置在下模座7的擺臂腔的前后兩端,所述的每根擺臂軸16分別通過支承座24設置在下模座7內(nèi),所述的擺臂軸16穿過支承座24的孔內(nèi),所述的每根擺臂軸16上分別設置有中擺臂14和側擺臂15,兩根擺臂軸16上的中擺臂14沿下模座7中心對稱設置,每個中擺臂14上分別設置有中頂桿,每個側擺臂15上分別設置有側頂桿,兩根中擺臂14的下部設置有設備頂桿13 ;所述的中頂桿和側頂桿分別采用二級分段結構,中頂桿包括中一級頂桿19和中二級頂桿25,側頂桿包括側一級頂桿22和側二級頂桿21,所述的中一級頂桿19和側一級頂桿22分別設置在下模座7內(nèi),并可沿下模座7上下移動,所述的中二級頂桿25和側二級頂桿21分別設置在下模8內(nèi),并可沿下模8上下移動;所述的中二級頂桿25和側二級頂桿21的下部分別設置有中二級頂桿托板18和側二級頂桿托板20,所述的中二級頂桿托板18和側二級頂桿托板20與下模8之間分別設置有使中二級頂桿25復位的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6和使側二級頂桿21復位的側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3。
[0028]所述的每根擺臂軸16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側擺臂15,兩個側擺臂15分別設置在擺臂軸16的兩端。
[0029]所述的每根擺臂軸16上的中二級頂桿25分別包括兩根,沿中二級頂桿托板18縱向方向均勻設置。
[0030]中一級頂桿19共2件及側一級頂桿22共4件分別安裝在下模座7內(nèi),中二級頂桿25共4件及側二級頂桿21共4件分別安裝在下模8內(nèi),其中,中二級頂桿25利用中二級頂桿托板18固定在下模8內(nèi),側二級頂桿21利用側二級頂桿托板20固定在下模8內(nèi);這樣可以分別組裝完成,相互不受影響,也可以各自維修和更換。
[0031]所述的側二級頂桿21采用臺階型式,側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3套于側二級頂桿21的下部;所述的中二級頂桿25為光桿,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6設置在與中二級頂桿托板18相連的螺栓28上,中二級頂桿托板18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螺栓28,每個螺栓28上分別套有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6。
[0032]所述的上模座I與下模座7之間設置有導向機構,所述的導向機構包括三個,分別設置在上模座I和下模座7的前部左右兩個角上和后部右角上,所述的每個導向機構分別包括導柱11和導套9,所述的導柱11通過導柱壓板12設置在下模座7內(nèi),導套9通過導套壓板10設置在上模座I內(nèi),所述的導柱11與導套9相配合。上模2和下模8采用三個導向機構,導向精度高,抗偏載強度高。導套9利用導套壓板10安裝在上模座I內(nèi);導柱11利用導柱壓板12安裝在下模座7內(nèi),裝卸、維修方便。
[0033]所述的上模2和下模8分別通過定位壓緊機構設置在上模座I和下模座7內(nèi),所述的定位壓緊機構分別包括前定位板3、左定位板5、后壓塊4和右壓塊6,所述的前定位板3分別設置在上模2的前側與上模座I之間、下模8的前側與下模座7之間,所述的左定位板5分別設置在上模2的左側與上模座I之間、下模8的左側與下模座7之間,所述的后壓塊4分別設置在上模2的后側與上模座I之間、下模8的后側與下模座7之間,所述的右壓塊6分別設置在上模2的右側與上模座I之間、下模8的右側與下模座7之間;所述的后壓塊4和右壓塊6與上下模及上下模座接觸面均有斜度,所述的左定位板5與上下模接觸面也有斜度。上模2和下模8利用后壓塊4和右壓塊6分別固定在上模座I和下模座7內(nèi),前定位板3和左定位板5起到上模2、下模8定位的作用;后壓塊4和右壓塊6與上下模及上下模座接觸面均有斜度,壓緊效果好;左定位板5與上下模接觸面也有斜度,對上模2和下模8也具有一定的壓緊作用,這樣上模2、下模8緊固方便,安全可靠。
[0034]所述的上模2與上模座I之間、下模8與下模座7之間的后壓塊4分別為3個,且均勻設置;所述的上模2與上模座I之間、下模8與下模座7之間的后壓塊4分別為4個,且均勻設置。
[0035]中二級頂桿25和側二級頂桿21共有8個頂位點,頂料位置為下模型腔的飛邊位置。
[0036]中擺臂14和側擺臂15利用定位鍵17連接在擺臂軸16上,擺臂軸16利用支承座24固定在下模座7內(nèi),所有部件設置在下模座7內(nèi),安裝、維修、更換方便。
[0037]工作時,分別將上模座I和下模座7通過連接螺栓連接在摩擦壓力機上,然后設備頂桿13向上運動,前后兩端的2個中擺臂14分別以前后兩端的擺臂軸16為中心向上旋轉(zhuǎn),同時推動中擺臂14上部的中一級頂桿19向上運動,中一級頂桿19推動中二級頂桿托板18向上運動,中二級頂桿25在中二級頂桿托板18的推動下向上運動,此時,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6被中二級頂桿托板18壓縮;與此同時,在中擺臂14的推動下,2個擺臂軸16產(chǎn)生旋轉(zhuǎn)運動,帶動擺臂軸16上的側擺臂15產(chǎn)生與中擺臂14同步運動,側擺臂15推動側一級頂桿22,側一級頂桿22直接推動側二級頂桿21,此時,側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3被側二級頂桿托板20壓縮,這樣,所有的中二級頂桿25和側二級頂桿21共8點產(chǎn)生相同的向上運動,且位移相同作用在預鍛件或鍛件的飛邊上,產(chǎn)生一個向上的作用力,產(chǎn)生頂料動作,使預鍛件或終鍛件脫模;鍛件取出后,設備頂桿13向下復位,所有中二級頂桿25和側二級頂桿21在各自的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6和側二級頂桿復位彈簧23的反作用力作用下向下復位,并推動中一級頂桿19和側一級頂桿22,中一級頂桿19和側一級頂桿22推動中擺臂14和側擺臂15復位,這樣就完成一次頂料動作。
[0038]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
1.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的上模設置在上模座的下部,并與之相連,所述的下模設置在下模座的上部,并與之相連,所述的上模設置在下模的上部,其特征是:下模的型腔下部和下模座內(nèi)設置頂料機構,所述的頂料機構包括中頂桿、側頂桿、中擺臂、側擺臂、擺臂軸和設備頂桿,所述的下模座的下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擺臂腔,所述的擺臂軸包括兩根,分別設置在下模座的擺臂腔的前后兩端,所述的每根擺臂軸分別通過支承座設置在下模座內(nèi),所述的擺臂軸穿過支承座的孔內(nèi),所述的每根擺臂軸上分別設置有中擺臂和側擺臂,兩根擺臂軸上的中擺臂沿下模座中心對稱設置,每個中擺臂上分別設置有中頂桿,每個側擺臂上分別設置有側頂桿,兩根中擺臂的下部設置有設備頂桿;所述的中頂桿和側頂桿分別采用二級分段結構,中頂桿包括中一級頂桿和中二級頂桿,側頂桿包括側一級頂桿和側二級頂桿,所述的中一級頂桿和側一級頂桿分別設置在下模座內(nèi),并可沿下模座上下移動,所述的中二級頂桿和側二級頂桿分別設置在下模內(nèi),并可沿下模上下移動;所述的中二級頂桿和側二級頂桿的下部分別設置有中二級頂桿托板和側二級頂桿托板,所述的中二級頂桿托板和側二級頂桿托板與下模之間分別設置有使中二級頂桿復位的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和使側二級頂桿復位的側二級頂桿復位彈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每根擺臂軸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側擺臂,兩個側擺臂分別設置在擺臂軸的兩端。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每根擺臂軸上的中二級頂桿分別包括兩根,沿中二級頂桿托板縱向方向均勻設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側二級頂桿采用臺階型式,側二級頂桿復位彈簧套于側二級頂桿的下部;所述的中二級頂桿為光桿,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設置在與中二級頂桿托板相連的螺栓上,中二級頂桿托板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螺栓,每個螺栓上分別套有中二級頂桿復位彈簧。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設置有導向機構,所述的導向機構包括三個,分別設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前部左右兩個角上和后部右角上,所述的每個導向機構分別包括導柱和導套,所述的導柱通過導柱壓板設置在下模座內(nèi),導套通過導套壓板設置在上模座內(nèi),所述的導柱與導套相配合。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和下模分別通過定位壓緊機構設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內(nèi),所述的定位壓緊機構分別包括前定位板、左定位板、后壓塊和右壓塊,所述的前定位板分別設置在上模的前側與上模座之間、下模的前側與下模座之間,所述的左定位板分別設置在上模的左側與上模座之間、下模的左側與下模座之間,所述的后壓塊分別設置在上模的后側與上模座之間、下模的后側與下模座之間,所述的右壓塊分別設置在上模的右側與上模座之間、下模的右側與下模座之間;所述的后壓塊和右壓塊與上下模及上下模座接觸面均有斜度,所述的左定位板與上下模接觸面也有斜度。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多工位頂料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與上模座之間、下模與下模座之間的后壓塊分別為3個,且均勻設置;所述的上模與上模座之間、下模與下模座之間的后壓塊分別為4個,且均勻設置。
【文檔編號】B21J13/14GK204234649SQ201420726577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27日
【發(fā)明者】孫建華, 劉建軍 申請人:山東礦機集團萊蕪煤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