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蝸桿加工技術領域,有關環(huán)面蝸桿的多軸聯動數控加工,具體的說是一種加工前確定聯動軸相對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術:國內專利公開號:CN1907615A,公開了一種能虛擬中心距的環(huán)面蝸桿數控機床,該機床具有四個可聯動坐標運動。可以實現以小中心距的機床加工大中心距凹、凸環(huán)面蝸桿。造價降低,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該機床配以不同的附件,可分別用于車削、銑削、磨削加工,功能強。國內專利公開號:CN102107300A,公開了一種四聯動環(huán)面蝸桿數控車磨復合機床及其加工方法,一次裝夾即可完成兩側齒面的切削、修型及入口出口的倒坡修緣。上述兩種方法都從理論上論述了四軸聯動加工的原理,但是沒有指出加工前如何實現四聯動軸位置的匹配。四聯動軸的運動軌跡需要根據蝸桿參數、機床參數和四聯動軸的初始定位關系來確定。加工前需要對四聯動軸進行定位,使砂輪頂部與蝸桿齒根相接觸,砂輪產形面與齒面相接觸,從而避免程序運行過程中出現干涉。磨削蝸桿后砂輪不可避免的存在磨損。為保證基圓半徑正確,砂輪產形面磨損后有補償機構,但是砂輪邊緣磨損后,無砂輪半徑補償機構。所以每次磨削前需確定轉臺的回轉半徑。對于接觸面不好的蝸輪副,需要對蝸桿進行修磨。此時的蝸桿出入口進行了修緣,已不是理論齒形。若以出入口為準進行聯動軸定位,在程序執(zhí)行中就會出現磨削量過大現象,導致蝸桿過熱,砂輪磨損加劇甚至破損。本發(fā)明解決了上述問題,適用于任何型號的環(huán)面蝸桿,降低了加工前的調試準備時間,有效避免了機床干涉。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無需考慮砂輪半徑的多軸聯動磨削前的聯動軸定位方法。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多軸聯動加工裝置,環(huán)面蝸桿(2)夾持在頂尖(1)和主軸(3)之間,磨削頭(5)、回轉臺(6)、大滑臺(7)、小滑臺(8)為機床的主要部件。砂輪產形面(4)為砂輪的工作面。該方法包括下述流程,記蝸桿回轉軸線和砂輪產形面轉動中心構成的平面為中間平面。在中間平面內O’為機床坐標系原點、O0為基圓圓心、O1為蝸桿中心、O2為回轉臺回轉中心、O3為砂輪產形面轉動中心、a為蝸桿的中心距、rb為基圓半徑、Rf1為蝸桿齒根圓弧半徑,L1為軸承檔兩端軸肩距離、l為軸承檔直徑。機床坐標系原點O’到蝸桿回轉軸的距離為L,L為機床參數。記O1的坐標為(XO1,ZO1),則XO1=-L。在機床設計過程中已經實現砂輪產形面垂直于蝸桿軸向時Y向坐標為零。把砂輪產形面調至豎直位置;轉動回轉臺使Y軸回零;移動大小滑臺把砂輪轉動邊緣移至K點,使砂輪邊緣和蝸桿軸承檔相接觸,砂輪產形面與軸承檔端面接觸。砂輪上電轉動,當砂輪轉動邊緣和砂輪產形面均見火花時,記回轉臺回轉中心O2的坐標為(XO2,ZO2),則完成第一步定位:當回轉臺位于D點時,其相對于基圓圓心O0點的坐標為:插補半徑:根據砂輪產形面運動軌跡可知,存在著一位置,砂輪轉動邊緣在O0O1連線上P'點,回轉臺位于B點。根據運動原理:∠PO0P'=∠DO0B(5)則B點坐標為:調整磨削頭使砂輪產形面傾斜角β。運行程序X、Y、Z三軸運動,使回轉臺位于A點,砂輪轉動邊緣位于S點。沿X負方向移動小滑臺,使砂輪轉動邊緣靠近蝸桿,再轉動C軸,使砂輪產形面靠近左側齒面。交替調整X、C軸,最終使回轉臺位于B點,砂輪轉動邊緣位于P’點,砂輪轉動邊緣與蝸桿齒根相接觸,砂輪產形面與齒面相接觸,實現了蝸桿轉角與其它三軸的位置的匹配,完成第二步定位。記此時的C軸坐標為CB,并把其輸入到程序中。這樣就完全確定了四軸的位置關系。磨削前已經進行了齒面螺旋槽的粗切。在加工前通過定位的方法確定轉臺回轉半徑。蝸桿中心Z向坐標和和轉臺回轉半徑,同步確定。X、Z、Y三軸參數確定后再進行C軸定位。以蝸桿中間齒面為準進行對參數標定。中間平面內機床坐標系原點到蝸桿回轉軸的距離作為參數輸入程序。對出入口修緣后的蝸桿同樣適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實現四聯動軸位置的快速定位,有效避免機床干涉。減少機床調整時間,提高加工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的磨削加工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一步定位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二步定位示意圖。圖中:1、頂尖,2、環(huán)面蝸桿,3、主軸,4、砂輪產形面,5、磨削頭,6、回轉臺,7、大滑臺,8、小滑臺。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3所示,以中心距a=125mm,速比i=40、基圓半徑rb=40mm、蝸桿齒根圓弧半徑Rf1=103.87mm,軸承檔兩端軸肩距離L1=154mm,軸承檔直徑l=45mm的平面包絡環(huán)面蝸桿為例。機床參數L=130mm,則X01=-130mm。把砂輪產形面調至豎直位置,轉動回轉臺使Y軸回零,移動大小滑臺把砂輪轉動邊緣移至K點,使砂輪邊緣和蝸桿軸承檔相接觸,砂輪產形面與軸承檔端面接觸。砂輪上電轉動,當砂輪轉動邊緣和砂輪產形面均見火花時,記錄回轉臺回轉中心O2的坐標XO2=112,ZO2=340mm。則:ZO1=263mm,r=219.5mm,ro=129.95mm。于是YB=22.65°,ZB=178.47mm,XB=93.70mm。調整磨削頭使砂輪產形面傾斜角β=9°。運行程序X、Y、Z三軸聯動,使回轉臺位A點,砂輪轉動邊緣位于S點,此時坐標XB=143.70mm,YB=22.65°,ZB=178.47mm。沿X負方向移動小滑臺,使砂輪轉動邊緣靠近蝸桿,再轉動C軸,使砂輪產形面靠近左側齒面。交替調整X、C軸,最終使XB=93.70mm,砂輪轉動邊緣與蝸桿齒根相接觸,再轉動C軸砂輪產形面與齒面相接觸,則實現了蝸桿轉角與其它三軸的位置的匹配。記此時的C軸坐標為CB,并把其輸入到程序中。這樣就完全確定了四軸的位置關系,重新運行程序進行多軸聯動磨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