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根據(jù)本發(fā)明權(quán)利要求I在前的特征從句,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使旋轉(zhuǎn)對稱エ件在空中定心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術(shù):
幾十年來,這種固定支架已經(jīng)用于在機床上支撐旋轉(zhuǎn)對稱エ件。特別是對于重的且長的旋轉(zhuǎn)對稱エ件,需要通過ー些相互間隔的固定支架將它們定心地固定在空中以補償エ件的彎曲。所述エ件,即在其自身重量下經(jīng)受彎曲,特別是當他們旋轉(zhuǎn)用于包括金屬切削的機械加工時。
此外,在多個機械加工步驟過程中,產(chǎn)生施加在エ件上的額外的機械カ且通過這些カ可以改變エ件的中心定位?,F(xiàn)有技術(shù)的固定支架因此意在阻止施加在エ件上的機械カ導致這種位置的改變。包括金屬切削的機械加工減少了エ件的重量,因此,常常會有位置的改變,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固定支架在エ件重量特定減少后必須重新打開,以便在空中定位エ件,以使夾持エ件的縱向軸線沿著直線延伸而不偏離中心軸線。具有用于エ件中心軸線的內(nèi)部調(diào)節(jié)裝置的固定支架在EP0554506B1中公開。為了實現(xiàn)此目的,需要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相對彼此不同地移動從而實現(xiàn)エ件的垂直對準。エ件的水平中心調(diào)整由所有三個固定支架臂一起實現(xiàn),這三個固定支架臂不僅同時地而且彼此不同時地與エ件有效接觸。EP0554506B1提出了用于固定支架臂的垂直以及水平對準的調(diào)節(jié)裝置,其具有極其復雜的設(shè)計。已經(jīng)證明這種調(diào)節(jié)裝置的一個缺點就是制造成本很高,且調(diào)節(jié)裝置的操作和功能模式復雜,使得需要具有相應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員來進行固定支架臂的垂直和水平校準。DE60208835 T2或E1302275 A2公開了可垂直調(diào)節(jié)的固定支架,該固定支架的固定支架臂借助于安裝在殼體半部上的搖桿和滑動元件在エ件的接觸面上具有暫時的不連續(xù)接觸點?;瑒雍蛽u桿元件,也稱為挺桿,以這樣的方式彼此同步地調(diào)節(jié)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的位置,使得從固定支架臂伸出的控制銷同時或有時間差地與接觸面有效接觸,且因此在エ件的方向上移動。使滑動元件橫向于中間件的移動方向移動,因此形成于其上的傾斜表面引起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的進給順序的前述調(diào)節(jié)發(fā)生。盡管背景技術(shù)部分中的陳述已經(jīng)證明對于調(diào)節(jié)固定支架臂的進給運動是有效的,然而需要產(chǎn)生額外的組件且在中間件或滑動和搖桿元件以滑動結(jié)構(gòu)安裝在其中的殼體中加工出洞。生產(chǎn)這樣高精度的部件是極其昂貴的,因為滑動和搖桿元件必需具有以一定角度延伸的相同接觸面。如果存在由于制造過程產(chǎn)生的容許偏差引起的容錯,則進給或調(diào)節(jié)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會導致エ件不期望的運動。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ー種前述類型的固定支架,其確保高的機械カ被可靠支撐而不會使エ件在空中的中心定位被這些カ改變,并且同時,エ件在空中的中心調(diào)整可以通過改變固定支架臂或中間件的位置從而以快速且簡單的方式進行調(diào)節(jié),無需為此進行任何復雜的調(diào)節(jié)步驟。根據(jù)本發(fā)明,這些任務通過專利權(quán)利要求I的特征部分的特性得以實現(xiàn)。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的進ー步實施例來自從屬 權(quán)利要求。兩個導軌和エ件之間的距離可通過第一半殼在一定限制范圍內(nèi)可變地調(diào)節(jié),且因此三個固定支架臂的進給距離可以調(diào)節(jié)使得エ件在空中的位置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在水平方向或水平平面中對準,即エ件縱向軸線與水平軸線成一直線延伸。第二半殼的移動以這樣的方式,即接合在固定支架臂的控制凸輪中的控制銷不同時或同時地與控制凸輪的控制表面接觸,而以相反的方向彼此同步地改變兩個導軌的位置,使得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在精確的同一時間或在不同時間與待夾持的エ件接觸,這會導致エ件的垂直位置可通過第二半殼相對于中間件的運動方向橫向的運動來調(diào)節(jié)。特別有利的是加工于中間件中的導向槽平行于中間件的縱向軸線且與其相隔一定距離,因為這意味著外部固定支架臂通過導銷以限定的方式被定位,即如果控制銷從固定支架臂的控制凸輪推出,這樣導致中間件的外部固定支架臂的位置和導軌以特定方式相互永遠對準。一旦控制銷接合在固定支架臂的控制凸輪中,他們就接管了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關(guān)于中間件的定位,這樣使得當導軌的控制銷接觸時,固定支架臂沿著控制凸輪的控制面向內(nèi)拉,因此外部固定支架臂面對エ件的自由端朝向エ件移動。兩個錸刀形的半殼通過螺釘和壓縮彈簧可相對于中間件的運動方向可變地且橫向地移動,這意味著由于三個固定支架臂的精確位置確定無需調(diào)節(jié)固定支架的人必須擁有大量專業(yè)經(jīng)驗,即使兩個半殼的輕微位置改變也足以實現(xiàn)エ件在空中的中心定位,因為簡單地夾持エ件然后測量エ件在空中的位置使得很清楚エ件是否應該在水平和/或垂直面內(nèi)移動,以及要實現(xiàn)エ件在空中的中心定位所需要的移動量。
附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配置的樣本實施例,其詳細內(nèi)容在下面解釋。在附圖中,
圖I以分解圖示出了具有兩個殼體半部的固定支架,在這兩個殼體半部之間插入了可
軸向移動的板形中間件,其由致動器活塞驅(qū)動且具有分配給中間件的三個固定支架臂,通過該三個固定支架臂,エ件可在空中定心,且兩個錸刀形的彎曲半殼插入殼體半部之一,該半殼可關(guān)于中間件的移動方向橫向移動,
圖2以分解圖示出了根據(jù)圖I的固定支架臂,處于部分組裝的狀態(tài),
圖3a示出了根據(jù)圖I的固定支架臂,處于組裝好且夾持エ件的狀態(tài)下,
圖3b示出了沿著剖面線Illb-Illb剖取的根據(jù)圖3a的固定支架臂,
圖3c示出了沿著剖面線lllc-lllc剖取的根據(jù)圖3a的固定支架臂,
圖4a以分解圖示出了根據(jù)圖I的固定支架臂,以放大視圖示出了在上外部固定支架臂區(qū)域中的各個部件,圖4b以分解圖示出了示出了根據(jù)圖I的固定支架臂,以放大視圖示出了下固定支架
臂,
圖5a到圖5e示出了根據(jù)圖3a的固定支架臂在不同的操作狀態(tài)下,即從初始位置到夾持狀態(tài),
圖6a和圖6b示出了根據(jù)圖3a的在兩個殼體半部中的第一半殼的調(diào)節(jié)可能性,用于在任意情況下水平對準固定支架臂,
圖7a和圖7b示出了根據(jù)圖3a的第二半殼在殼體半部中的相對移動,用于在任意情況下通過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將エ件垂直定心。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和圖2示出了固定支架I,利用該固定支架將旋轉(zhuǎn)對稱エ件2在空中對中并且 保持處于旋轉(zhuǎn)配置,使得エ件2的旋轉(zhuǎn)軸線不經(jīng)歷(如果可能)在其重量作用下和由于施加在エ件2上的機械カ而引起的在水平面外的任意彎曲。エ件2的旋轉(zhuǎn)軸線通過固定支架I應該相應地在空中保持在特定位置。固定支架I包括兩個殼體半部4和5,其具有縱向軸線3。中間件6安裝在兩個殼體半部4和5之間,其可以軸向移動,具有用參考標記3’標記的運動方向且平行于固定支架I的縱向軸線3延伸。中間件6通過例如螺釘/螺紋連接而連接到致動器活塞7。致動器活塞7在壓カ空間8中延伸,該壓カ空間可填充例如液壓流體或通過控制線路9被抽真空,使得壓カ空間8具有不同的壓カ條件,因此致動器活塞7可以行程運動形式移動。結(jié)果,中間件6可在移動方向3’上由致動器活塞7驅(qū)動并且可一直移動到達エ件2或被拉動遠離エ件。中間件6具有加工于其中的兩個線性引導槽10,這兩個引導槽在中間件6的兩個相對的大表面端面6’上朝著彼此以交叉形狀延伸。這兩個線性引導槽10關(guān)于固定支架I的縱向軸線3布置成一定角度,優(yōu)選為大約10°到30°的角度。固定支架I的兩個固定支架臂11和12以可移動的配置插入線性引導槽10。中間的固定支架臂13在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中間直接連接到中間件6,這樣中間件6布置在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之間。這三個固定支架臂11、12和13面向待夾持的エ件2,且因此他們均從中間件6和兩個殼體半部4和5伸出。使中間件6朝向エ件2移動,因此使三個固定支架臂11、12和13 —起前進到達エ件2。在中間件6的前進移動期間,最初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在線性引導槽10中關(guān)于中間件6沒有相對移動。此外,兩個導向槽43和44被加工于中間件6中且具有線性輪廓。導向槽43中的一個出現(xiàn)在線性引導槽10的ー個中并且另ー個導向槽44具有空隙45,其從導向槽44以大約80°的角度a向外伸出。配置給中間件6的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自由端14的每ー個都具有加エ于其中的控制凸輪41和42??刂仆馆?1和42包括兩個分部47和48。第一分部47平行于固定支架I的縱向軸線3延伸而第二分部48從第一分部47以一定角度P約85°伸出并形成控制面46,將會在下面詳細解釋。當安裝了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時,第二分部48指向內(nèi)部,即朝向彼此??刂仆馆?1和42主要對準以與中間件6的導向槽43和44平齊。
此外,兩個導軌15布置在殼體半部4上,平行于縱向軸線3且與其相距一段距離延伸。導軌15還可布置在另ー殼體半部5或4中的滑動元件中。導軌15安裝為使得允許在殼體半部4中微量滑動,這樣使得導軌15的位置可相對殼體半部4和5改變。導軌15在固定支架I的縱向軸線3方向上與殼體半部4接觸,且由殼體半部4支撐??刂其N22連接到每個導軌15且以直角從每個導軌15伸出進入殼體半部4或5內(nèi)部??刂其N22具有輥22’,其連接到控制銷22使得其可以轉(zhuǎn)動。輥22’的外徑與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中的對應的控制凸輪41和42的寬度精確對應,因為當夾持時控制銷22的輥22’應該伸進控制凸輪41和42中,從而以限定方式控制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移動。設(shè)置兩個半殼18和19,用于導軌15的相對移動且用于定位他們。這兩個半殼18和19都具有錸刀形狀,彎曲的橫截面,從而關(guān)于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具有不同尺寸的寬度。第一半殼18的彎曲外側(cè)24抵靠殼體半部5的接觸面25且在移動方向3’上由該接觸面支撐。第一半殼18可通過螺釘34相對于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成直角移動。第一半殼18關(guān)于螺釘34的相對側(cè)具有布置在其上的壓縮彈簧35,其施加抵抗螺釘34施加的力的 反作用力,這樣使得第一半殼18被支撐且固定在螺釘34和壓縮彈簧35之間。第一半殼18的內(nèi)側(cè)26具有恒定的曲線,其作為補償元件27的終止件。補償元件27面對第一半殼18的第一表面28具有適合于第一半殼18內(nèi)側(cè)輪廓的輪廓;補償元件27的第二表面29配置為平的且與縱向軸線3成直角延伸。U形補償臂20設(shè)置在補償元件27的第二表面29上。該補償臂20包括兩個互相平行延伸且通過連接板20’連接的腿20”。所述兩個腿20”支撐在殼體半部5上,與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平行。連接板20’遠離補償元件27的側(cè)面具有加工于其中的溝槽30,其具有彎曲橫截面的輪廓。第二半殼19插入溝槽30且其面向連接板20’的表面31與溝槽30的內(nèi)輪廓相適應。第二半殼19具有兩個端面32,每個端面面向兩個導軌中的ー個,與導軌15接觸,因為導軌通過螺旋壓縮彈簧33壓靠于第二半殼19的端面32。由于平行于固定支架I的縱向軸線3延伸的螺旋壓縮彈簧33施加的預加載力,導軌15被壓向第二半殼19使得第二半殼19施加接觸壓カ到補償臂20、補償元件27以及因此作用于第一半殼18上。第一和第二半殼18和19以及補償元件27和補償臂20因此關(guān)于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連續(xù)地布置,且與縱向軸線3成直角。此外,第二半殼19通過螺釘34和壓縮彈簧25關(guān)于連接板20’或補償臂20與縱向軸線3成直角移動,因此導軌15的終止位置可互相同步地改變。這將在下面詳細解釋。圖3a示出了固定支架I的組裝狀態(tài),且示出了三個固定支架臂11、12和13將エ件固定在空中。第一和第二半殼18和19每個都處于其關(guān)于縱向軸線3的中間位置。此外,圖3a、3b和3c示出了加工于兩個導軌15中的導向凸輪16,其包括兩個分部16’和16”。從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每個自由端14以直角伸出的導銷21插入導向凸輪16,并且以可移動的配置安裝在導向凸輪16中。如果并且只要控制銷22沒有推入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控制凸輪41和41,導銷21就具有通過導軌15將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可靠地保持抵靠中間件6的任務。
導向凸輪16的第二分部16”從第一分部16’以大約80°的角度向外伸出,在導銷21和導向凸輪16之間存在游隙,這樣使得當控制銷22移動進控制凸輪41和42吋,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前進運動不會受到阻礙。圖4a和4b示出了固定支架I的夾層結(jié)構(gòu),其各個元件,特別是中間件6、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導軌15以及半殼18和19,配置在互相平行延伸的不同平面。只要兩個殼體半部4和5牢固連接在一起且封閉出足夠大的空腔,以軸向可移動的配置安裝在殼體半部4和5中的部件就可朝向エ件2移動或反之亦然。首先,這樣的移動是必須的,為了準確地限定中間件相對于エ件的前進路徑,其次,需要互相同步地調(diào)整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終止位置。圖5a到5e示出了在エ件2的方向上中間件6的前進移動。圖5a中示出的起始位置通過中間件6向著工件2的驅(qū)動而轉(zhuǎn)化成圖5b中所示的中間位置。在此過程中,導銷21在導軌15中進行了軸向移動并且控制銷22伸進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控制凸輪41和 42。固定支架臂11、12和13與エ件2相距特定的、相等大小的的距離并且控制銷22與兩個控制凸輪41和42的控制面46接觸。圖5c示出了三個固定支架臂11、12和13與エ件2的第一次有效接觸。由第一半殼18定義的補償臂20的位置限制了中間件6在エ件2的方向上的前進路徑,并且因此表示了用于中間件的終止面??刂其N22因此部分地移動進相應控制凸輪41或42的向內(nèi)伸出的第二分部48,這樣導致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中的每ー個關(guān)于中間件6沿著線性引導槽10向外移動,使得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面向エ件2的自由端前進到エ件2。圖5d和5e示出了固定支架臂11、12和13的夾持移動,由于控制銷進ー步向著相應控制凸輪41和42的第二分部48移動,這會導致固定支架臂11和12在エ件2上施加限定的夾持力。由于中間件6軸向前進移動,中間固定支架臂13與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同步地壓靠在エ件2上,這樣使得所有三個固定支架臂11、12和13在エ件2上施加等量的夾持力。圖6a和圖6b示出了エ件2的水平調(diào)節(jié)或水平定位。為此,第一半殼18通過螺釘34橫向于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而移動。由于第一半殼18的錸刀形彎曲橫截面輪廓,接觸面25、殼體半部5以及第一半殼18的內(nèi)側(cè)26之間的距離改變。該距離的改變意味著中間件6的前進路徑比圖5a到圖5e中設(shè)置的中間件6的前進路徑更長或更短。作為中間件6關(guān)于待夾持エ件2的增長或縮短的結(jié)果,三個固定支架臂11、12和13更早或更晚地與エ件2進入有效接觸。然而,固定支架臂11、12和13中的每ー個的前進移動都與中間件6緊密相關(guān),這樣使得固定支架臂11、12和13的前進速度相等并且它們與エ件2的距離相同。因此,エ件2在空中的位置改變了,盡管僅僅是在水平面內(nèi)。エ件的這種水平改變在圖6a中示意地表示為A+H。圖6b示出了相反的極端位置,且因此エ件2移動了值A(chǔ)-H。圖7a和圖7b示出了エ件2通過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垂直對準。為此目的,第二半殼19可通過螺釘34關(guān)于U形補償臂20且橫向于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而改變。由于第二半殼19的錸刀形橫截面輪廓,補償臂20和兩個導軌15之間的距離可在相反方向上同步改變,這意味著導軌15可以在中間位置彼此平齊地布置或者,以圖7a和圖7b中所示的設(shè)定變量,彼此偏移地布置。這意味著他們采取了與補償臂20相距不同大小的距離。因此,裝配于導軌15的控制銷22的接觸力矩在控制凸輪41和42中改變。由于控制銷22在空中的不同對準,他們在不同的時間接合在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和12的控制凸輪41和42中,并且在不同的時間與對應的控制凸輪41或42的控制面46進入有效連接,假定中間件6的前進速度恒定,這取決于導軌15和16的選擇位置。相應地,這意味 著在各種情況下,外部固定支架臂11或12中的ー個在時間上與另ー固定支架臂12或11有偏差地朝向エ件2移動,然后與其進入強制聯(lián)鎖的有效連接。エ件2的位置變化在圖7a和7b中示出為在垂直平面的A +V或A -V。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使旋轉(zhuǎn)對稱エ件(2)在空中定心的固定支架(I),包括 兩個殼體半部(4,5),布置成彼此間隔一定距離且牢固地連接在一起, 具有布置在所述兩個殼體半部(4,5)之間的板狀中間件(6),所述中間件(6)通過致動器活塞(7)安裝在所述殼體半部(4,5)中使其可以在軸向移動方向(3)上移向エ件(2), 具有加工于所述中間件(6)的兩個相対的較大表面端面(6’)中的兩個線性引導槽(10),所述線性引導槽(10)以交叉形狀的結(jié)構(gòu)布置延伸并且相對于所述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成一定角度, 具有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12),每ー個外部固定支架臂的自由端(14)以可移動的結(jié)構(gòu)布置安裝在所述中間件(6)的每個線性引導槽(10)中,以及 在所述外部固定支架臂(11,12)之間連接到所述中間件(6)的中間固定支架臂(13), 其特征在于,兩個導軌(15)插入到所述兩個殼體半部(4,5)之間從而能夠軸向移動、與所述兩個殼體半部(4,5)的縱向軸線(3)平行且相隔一定距離地延伸;控制銷(22)配置為從每個導軌(15)成直角伸出且所述控制銷(22)面對所述中間件(6);第一和第二線性導向槽(43,44)加工于所述中間件(6)中且彼此間隔開地平行于所述縱向軸線(3)延伸,并且第一和第二線性導向槽中的每個都與所述控制銷(22)中的ー個成直線;彎曲的控制凸輪(41,42)加工于所述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12)的自由端(14)中,所述控制凸輪(41,42)中的每個部分地與所述控制銷(22)中的一個以及所述中間件(6)的所述導向槽(43,44)中的ー個成一直線地延伸;當所述中間件(6)沿所述エ件(2)的方向運動時,所述控制銷(22)接合在所述控制凸輪(41,42)中;在所述控制凸輪(41,42)內(nèi)側(cè)的所述控制銷(22)恰好在所述固定支架臂(11,12,13)之前與エ件(2)進行有效接觸;所述控制凸輪(41,42)具有向外延伸的控制面(46),所述外部固定支架臂(11,12)通過該控制面向外移動,以用于所述外部固定支架臂(11,12)朝向所述エ件(2)的進給移動;所述導軌(15)的位置可關(guān)于它們與待夾持的エ件(2)之間的距離進行調(diào)節(jié),在這種情況,該調(diào)節(jié)通過具有錸刀形橫截面的第一半殼(18)來進行,并且使得所述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11,12)與所述中間固定支架臂(13)同時或在時間上有偏差地實現(xiàn)與所述エ件(2)的有效連接;以及所述兩個導軌(15)的位置可通過具有錸刀形橫截面的第二彎曲半殼(19)從對齊的起始位置沿相反方向彼此同步地調(diào)節(jié)。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所述兩個半殼(18,19)在所述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上配置為成一直線且通過補償臂(20)互相隔開,所述補償臂以軸向移動的結(jié)構(gòu)布置支撐在所述兩個殼體半部之一(4或5)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或2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導向凸輪(16)加工于每個所述導軌(15)中,導銷(21)連接為從所述固定支架臂(11,12)的兩個自由端向著所述中間件(6)以直角伸出并且所述導銷(21)以軸向可移動的結(jié)構(gòu)布置插入所述導軌(15)的導向凸輪(16)。
4.根據(jù)前述權(quán)利要求之一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所述導向凸輪(16)由導向槽(16’)以及從該導向槽(16’)突出的凹處(16”)形成,且所述凹處(16”)以從10°到85°的角度從所述導向槽(16’)伸出,并且所述凹處(16”)主要平行于所述固定支架臂(11,12)的朝外伸出的控制凸輪(41或42)延伸。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或4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加工于所述中間件(6)的所述導向槽(44)中的ー個具有空隙(45),所述固定支架臂(11)的所述導銷(21)可在該空隙中移動。
6.根據(jù)前述權(quán)利要求之一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在組裝狀態(tài)下,第一半殼(18)面朝所述エ件(2)的外側(cè)(24)與加工于所述兩個殼體半部之一(4或5)的接觸面(25)接觸,所述接觸面(25)的輪廓和所述半殼(18)的外側(cè)(24)彼此對應并且所述半殼(18)安裝為相對于所述接觸面(25)可移動且與所述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成直角。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第一半殼(18)的與所述外側(cè)(24)相対的內(nèi)側(cè)(26)是彎曲的優(yōu)選具有恒定的半徑,并且補償元件(27)在組裝狀態(tài)下與第一半殼(18)的內(nèi)側(cè)(26)接觸,所述補償元件(27)面朝第一半殼(18)的表面(28)與第一半殼(18)的內(nèi)側(cè)(26)的內(nèi)輪廓相適應并且其相対的表面(29)配置為平的。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所述補償元件(27)的平表面(29)在組裝狀態(tài)下與所述補償臂(20)接觸,在所述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的方向上沒有游隙。
9.根據(jù)前述權(quán)利要求之一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所述補償臂(20 )具有U形的橫截面,并且具有彎曲橫截面的溝槽(30 )加工于所述補償臂(20)的連接板(20’)中,第二半殼(19)插入所述溝槽(30),并且第二半殼(18)的表面輪廓與所述補償臂(20)的溝槽(30)的內(nèi)輪廓相對應。
10.根據(jù)前述權(quán)利要求之一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第二半殼(19)的兩個端面(32)在組裝狀態(tài)下一起與所述導軌(15)中的每ー個直接接觸,并且形成用于所述導軌(15)軸向移動的ー個接觸表面(17)。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所述兩個導軌(15)通過螺旋壓縮彈簧(33 )在預加載下壓靠于第二半殼(19)的對應接觸面(17)并且該預加載使第二半殼(19)壓靠于所述補償臂(20),該補償臂隨之又壓靠于所述補償元件(27)以及第一半殼(18)。
12.根據(jù)前述權(quán)利要求之一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干, 第一和第二半殼(18,19)優(yōu)選地通過螺釘(34)和螺旋壓縮彈簧(35)可相對于所述中間件(6)的移動方向(3’ )成直角移動,作為相對于兩個殼體半部(4或5)的反作用力。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固定支架,提供了一種用于使旋轉(zhuǎn)對稱工件在空中定心的固定支架,包括兩個殼體半部布置成彼此間隔一定距離且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布置在兩個殼體半部之間可以在軸向移動方向上移向工件的中間件,兩個外部固定支架臂和中間固定支架臂。所述固定支架確保高的機械力被可靠支撐而不會使工件在空中的中心定位被這些力改變,并且同時,工件在空中的中心調(diào)整可以通過改變固定支架臂或中間件的位置從而以快速且簡單的方式進行調(diào)節(jié),無需為此進行任何復雜的調(diào)節(jié)步驟。
文檔編號B23Q1/76GK102729061SQ20121008745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E.莫雷爾, J.馬奎特 申請人:Smw-奧托布洛克緊固系統(tǒng)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