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組裝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10854閱讀:25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組裝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組裝裝置,更詳細地講,涉及一種將第一工件組裝到具 有空洞部的第二工件上的組裝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己知裝載在汽車上的自動變速器。例如,在專利文獻1 (日本特
開2002 — 161951號公報)中公開的自動變速器具備液力變矩器和帶有多個 行星齒輪的多級變速機構(gòu)。在該自動變速器中,在殼體的后端側(cè)設有第四制 動板B4,在其內(nèi)側(cè)設有軸支于中間軸上的環(huán)形齒輪R3和設置于中間軸上的 恒星齒輪S3。另外,托架C3的輸出軸插入殼體的后端側(cè),其中,該托架C3 將與環(huán)形齒輪R3和恒星齒輪S3嚙合的小齒輪可自由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地保持著。
可是,在組裝這樣的自動變速器時,通??紤]使用如下的方法,即,例 如將恒星齒輪S3、托架C3和第四制動板B4分別在不同的場所組裝成組件, 在組裝后的第四制動板B4以不發(fā)生錯位的方式固定的狀態(tài)下,將該組件朝 組裝裝置上設置并由氣鉗支承,通過伺服電機使組件從上方下降到位于下方 的殼體中,在固定位置固定并通過釋放氣鉗,將組件裝配到殼體內(nèi)部。
可是,在該方法中,由于利用了伺服電機或氣鉗等,故存在需要動力的 問題。對此,希望盡可能不使用伺服電機或氣鉗等,而通過作業(yè)者的手動作 業(yè),容易地裝配自動變速器。另外,由于必須將各部件在分別不同的場所組 裝并以將組裝后的各部件的位置不錯位地方式進行搬運,所以希望提高作業(yè) 的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在作業(yè) 者通過手動作業(yè)進行組裝時,能夠通過更容易的操作來防止第一工件錯位而 將第一工件組裝到第二工件的內(nèi)部的組裝裝置。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作 業(yè)者通過手動作業(yè)進行組裝時,能夠?qū)⒌谝还ぜM裝到第二工件的內(nèi)部的作業(yè)效率高的組裝裝置。
本發(fā)明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至少一部分,采取了以下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組裝裝置為將第一工件插入到第二工件的空洞部中來進行裝配的組裝裝置,具有
件臺,其承載所述第一工件,并在裝配該第一工件時能移動該第一工件;
工件固定部,其被向離開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加載,當向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移動而與所述第一工件接觸時,推壓該第一工件而防止錯位;
工件支承部,其能夠向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移動,與所述第一工件的至 少一部分接觸而支承第一工件,并將所述第一工件向所述第二工件的空洞部 導引;
連接部,其在所述工件固定部與承載于所述工件臺上的所述第一工件接 觸、且所述工件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工件時,能將所述工件固定部與所述工 件支承部連接成一體狀態(tài),
在所述工件臺處于能移動所述第一工件的狀態(tài)時,在所述連接部將所述 工件固定部與所述工件支承部連接起來的狀態(tài)下,所述工件支承部將所述第 一工件向所述第二工件的空洞部導引。
在該組裝裝置中,將第一工件承載于工件臺上,工件固定部用載荷件推 壓第一工件以防止錯位,在工件支承部支承第一工件的狀態(tài)下,連接部將工 件固定部與工件支承部連接起來,在能移動在工件臺上放置的第一工件時, 在該狀態(tài)下,工件支承部將第一工件向第二工件的空洞部導引。此時,工件 固定部向離開第二工件的方向被加載,但由于連接部而使工件支承部與工件 固定部成一體,故可充分地固定第一工件。另外,因工件固定部向離開第二 工件的方向被加載,故在第一工件與第二工件的裝配結(jié)束后等情況下, 一旦 解除連接部的連接,工件固定部就會自動地離開該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因 此,通過作業(yè)者的手動作業(yè)進行裝配之際,能夠以更容易的作業(yè)防止第一工 件的錯位且將第一工件裝配到第二工件的內(nèi)部。在此,"將第一工件向第二 工件的空洞部導引"意思為,可以是固定第二工件而移動第一工件,也可以 是固定第一工件而移動第二工件,也可以是移動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
在本發(fā)明的組裝裝置中,所述工件支承部將所述第一工件朝向第二工件
而向垂直下方導引。如此,可利用第一工件的自重將其容易地導入第二工件 的空洞部。另外,工件固定部可利用其自重比較容易地固定第一工件的位置。 此時,所述工件支承部可從所述第二工件的下側(cè)插入該第二工件中來支承所 述第一工件的下端部。如此,在將工件支承部向下方移動時,能夠在第一工 件被裝配到第二工件上的同時,將工件支承部從第二工件上拔出。
在本發(fā)明的組裝裝置中,所述工件臺可具有移動限制部,該移動限制部 在所述工件支承部不能支承所述承載的第一工件時限制第一工件的移動,在 所述工件支承部能支承第一工件時解除所述第一工件的移動限制。如此,能 夠在工件支承部不支承第一工件時,防止第一工件移動。在此,"工件支承 部能支承第一工件時"意思為,工件支承部與第一工件接觸時,或者,即使 不與第一工件接觸,第一工件也處于移動之際可立刻支承的規(guī)定的附近位置上,"工件支承部不能支承第一工件時"意思為,工件支承部從該規(guī)定的附 近位置離開。
在本發(fā)明的組裝裝置中,所述工件臺可具有所述第一工件能夠通過的 通過口;工件承載部,其設置于所述通過口處,且可在限制所述第一工件通 過所述通過口的限制位置和所述第一工件通過所述通過口的通過位置之間 移動;鎖定機構(gòu),其在所述工件支承部不能支承所述第一工件時,將所述工 件承載部鎖定在所述限制位置,而在所述工件支承部能支承所述第一工件 時,能將所述工件承載部轉(zhuǎn)換到所述通過位置。如此,用比較容易的構(gòu)成就 可在裝配所述第一工件時可移動地承載第一工件。此時,所述工件承載部可 包括有以設置于所述工件臺上的轉(zhuǎn)動軸為中心進行轉(zhuǎn)動的第一工件承載部 件和第二工件承載部件,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件承載部件抵接在一起的所 述限制位置、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件承載部件以各自的轉(zhuǎn)動軸為中心轉(zhuǎn)動而 向左右打開的所述通過位置之間移動。如此,可將工件承載部比較容易地移 動在限制位置和通過位置。
在本發(fā)明的組裝裝置中,所述工件臺設置于在所述第一工件的至少一部 分插入所述第二工件的空洞部的狀態(tài)下承載該第一工件的位置處。如此,與 將第一工件承載于第二工件的外側(cè)時相比,可使裝置緊湊。
在本發(fā)明的組裝裝置中,所述第一工件可至少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構(gòu) 成,所述工件臺,以在該工作臺與所述工件固定部之間形成有能安裝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空間的方式進行設置。如此,不必在另外的場所裝 配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故將第一工件裝配到第二工件內(nèi)部的作業(yè)效率高。
在本發(fā)明的組裝裝置中,所述工件固定部具有被加載部件,其向著離 開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被加載;接觸部件,其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可與所述第一 工件沿相同方向移動的狀態(tài)下與所述被加載部件連接且與所述第一工件接 觸; 一個以上的載荷件,其承載于所述接觸部件上且利用自重推壓所述第一 工件,所述連接部,在作用于所述被加載部件上的沿離開所述第二工件的方 向施加的加載力不作用于所述接觸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接觸部件與所述工 件支承部連接起來。如此,采用利用載荷件的比較容易的構(gòu)成就可防止第一 工件的錯位。另外,因離開第二工件方向的力不作用于接觸部件上,能夠充 分利用載荷件的自重來固定第一工件。在此,"規(guī)定的范圍"可以是第一工 件的移動方向的被加載部件的長度范圍。此時,所述第一工件可由第一部件 和第二部件構(gòu)成,所述工件固定部具有推壓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一部件的第 一部件用載荷件;以及推壓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二部件的第二部件用載荷件。 如此,由于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可利用各自的載荷件,因可利用適合 各自的載荷件,自由度較高。另外,第一工件可由3個以上的部件構(gòu)成,各 部件中可利用各自的載荷件。
在本發(fā)明的組裝裝置中,所述工件固定部具有工件固定用桿,該工件固 定用桿在作業(yè)者以人力使該工件固定部向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移動時使用, 所述連接部具有連接解除桿,該連接解除桿在作業(yè)者解除所述工件固定部與 所述工件支承部的連接時使用。如此,通過作業(yè)者的手動作業(yè),就能夠移動 工件固定部或者解除工件固定部與工件支承部的連接。此時,所述工件支承 部可具有作業(yè)者靠人力向支承所述第一工件的方向移動的工件支承用桿?;?者,所述工件支承部可具有向所述第一工件的可支承位置或不可支承位置移 動用的驅(qū)動器。
在本發(fā)明的組裝裝置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件為自動變速器的部件,所 述工件固定部對作為所述第一工件的一部分的制動板進行推壓以防止錯位。 在將自動變速器的制動板B4裝配到殼體等中之際,因需要防止錯位,適用
本發(fā)明的意義很大。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工件組裝裝置10的側(cè)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工件組裝裝置10的主視圖,
圖3為第一工件80的說明圖,其中圖3 (a)為分解立體圖,圖3 (b)為裝配后的立體圖,
圖4為工件承載部20的說明圖,其中圖4 (a)為關閉第一工件承載臺22時的俯視圖,圖4 (b)為主視圖,
圖5為將工件承載部20的第一工件承載臺22打幵時的俯視圖,
圖6為組裝待機時的工件組裝裝置10的說明圖,
圖7為安裝各部件且裝配第一工件80的裝配工序中的工件組裝裝置10 的說明圖,其中圖7 (a)為承載第一工件80的視圖,圖7 (b)為將制動板 B4裝配到托架組件85上的視圖,圖7 (c)為安裝內(nèi)輔助組件82的視圖,
圖8為固定第一工件80的固定工序中的工件組裝裝置10的說明圖,
圖9為承載第一工件80后開放工件承載部20時的立體圖,
圖10為將第一工件80組裝到殼體89上的組裝工序中的工件組裝裝置 IO的說明圖,
圖11為解除第一工件80的固定的解除工序中的工件組裝裝置10的說 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用實施例說明實施本發(fā)明的較佳方式。
實施例
下面,根據(jù)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工件組 裝裝置10的側(cè)視圖,圖2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工件組裝裝置10的主視圖, 圖3為第一工件80的說明圖,其中圖3 (a)為分解立體圖,圖3 (b)為裝 配后的立體圖,圖4為工件承載部20的說明圖,其中圖4 (a)為關閉第一 工件承載臺22時的俯視圖,圖4 (b)為主視圖,圖5為將工件承載部20的 第一工件承載臺開啟時的俯視圖。本實施例的工件組裝裝置10為作業(yè)者將 第一工件80裝配到殼體89中的組裝裝置,該殼體89的上部開口且在內(nèi)部 形成有空間,如圖l, 2所示,該工件組裝裝置10具有將設置于裝置的最
下段且與地板面接觸來支承工件組裝裝置10的基座部12;固定于基座部12 上且水平地設置于裝置中段的工件臺13;固定在從工件臺13的中央向上方
直立的圓柱狀的框架11 (參照圖2)以及導引件14上且設置于裝置的最上 段的起吊部16;設置于工件臺13上且承載第一工件80的工件承載部20; 由導引件14導引且在工件臺13的上方可上下動作的止回(anti-back)機構(gòu) 30;由起吊部16經(jīng)滑輪17和鏈條18吊下且固定第一工件80的位置的工件 固定部40;與第一工件80的最下端接觸且將第一工件80向殼體89內(nèi)部垂 直向下導引的工件支承部60;和在對殼體89在定位好了的狀態(tài)下承載該殼 體的第二工件承載臺70。首先說明第一工件80。
第一工件80是自動變速器的部件,如圖3所示,包含具有可轉(zhuǎn)動地 設置于轉(zhuǎn)動軸83 —端側(cè)上的、外徑比轉(zhuǎn)動軸83大的環(huán)形齒輪R3和設置于 環(huán)形齒輪R3內(nèi)側(cè)的轉(zhuǎn)動軸83上的恒星齒輪S3的內(nèi)輔助組件82;具有將與 環(huán)形齒輪R3和恒星齒輪S3嚙合的小齒輪P3可自轉(zhuǎn)且自由公轉(zhuǎn)地保持著的 托架C3和與托架C3的一端連接的外徑比托架C3細的托架軸86的托架組 件85;插入內(nèi)輔助組件82的外周的制動板B4。制動板B4盡管未圖示,但 為環(huán)形板狀的圓板,是將摩擦板與隔板重合而成,摩擦板形成有內(nèi)齒并且該 內(nèi)齒與環(huán)形齒輪R3外側(cè)的槽嵌合,在隔板的外周設有與殼體89的內(nèi)壁上的 槽嵌合的多個舌片88。該制動板B4以數(shù)塊為單位層積著在規(guī)定的位相下裝 配到殼體89內(nèi)部。在該工件組裝裝置10中,在以托架組件85的托架C3 相反側(cè)的托架軸86的端部為下側(cè)、內(nèi)輔助組件82的環(huán)形齒輪R3的另一端 側(cè)的轉(zhuǎn)動軸83的端部為上側(cè)的狀態(tài)下,將內(nèi)輔助組件82、托架組件85和制 動板B4在工件臺13上裝配在一起并固定制動板B4的位相。
工件臺13為設置于裝置中段的矩形的板狀體,在裝置里側(cè)成水平地固 定到從基座部12上立起的背面板12a上。該工件臺13在面前側(cè)的中央設有 可通過第一工件80的工件通過孔13a。另外,在工件臺13的上方、在其與 工件固定部40之間形成安裝第一工件80的各部件的充足空間。
工件承載部20如圖4和圖5所示,設置于工件臺13的中央,為在定位 好了第一工件80狀態(tài)下承載第一工件80的部件,具有轉(zhuǎn)動板21,其位于 工件臺13上,能以設置于工件臺13的里側(cè)中央附近的轉(zhuǎn)動軸21a為中心轉(zhuǎn) 動;第一工件承載臺22,其設置于轉(zhuǎn)動板21上且承載第一工件80;定位框23,其定位第一工件80的主體;定位銷24,其固定第一工件80的制動板 B4 (參照圖3)的位相;鎖定機構(gòu)25,其可切換于限制轉(zhuǎn)動板21轉(zhuǎn)動的鎖 定位置和容許轉(zhuǎn)動板21轉(zhuǎn)動的鎖定解除位置。在設置于工件臺13的中央、 可通過第一工件80的工件通過孔13a的上方設有2個轉(zhuǎn)動板21 ,為了在使 該2個轉(zhuǎn)動板抵接(接觸)時形成以該抵接的中央為中心的孔,設有未圖示 的半圓狀的缺口。該轉(zhuǎn)動板21為可在塞住工件通過孔13a的一部分的限制 位置和將轉(zhuǎn)動板21向左右打開的通過位置轉(zhuǎn)動的板狀部件。在轉(zhuǎn)動板21的 面前側(cè)的端部設有作業(yè)者抓持的旋鈕29,或者在其外側(cè)設有作業(yè)者開啟轉(zhuǎn)動 板21之際操作的抓手28。第一工件承載臺22為固定在轉(zhuǎn)動板21的半圓狀 缺口的上方的承載第一工件80的臺,形成比該缺口要大的半圓狀,分別設 置于各轉(zhuǎn)動板21上,以在2個轉(zhuǎn)動板21閉合時,這兩個半圓面相對而形成 為圓形。在該第一工件承載臺22上設有軸用貫通孔22a,該軸用貫通孔22a 設置成在轉(zhuǎn)動板21閉合時,第一工件80不通過但第一工件80的托架軸86 可通過。另外,在第一工件承載臺22的外周緣上,設有與第一工件80的外 周接觸的定位框23。定位銷24為在定位框23上直立設置的多個圓柱狀部件 (參照后述圖9),以在將第一工件80插入殼體89中之際的正規(guī)位置上固 定舌片88。如此,工件承載部20和工件臺13設置于將作為第一工件80 — 部分的托架軸86插入殼體89中的狀態(tài)下進行承載的位置上。此外,轉(zhuǎn)動板 21和第一工件承載臺22可移動于塞住工件通過孔13a的一部分以限制第一 工件80通過的限制位置和將轉(zhuǎn)動板21向左右打開以使第一工件80通過工 件通過孔13a的通過位置。鎖定機構(gòu)25設置于比工件臺13上的轉(zhuǎn)動軸21a 還里側(cè)的位置,是利用未圖示的彈簧而被向工件臺13側(cè)(下方向)加載的 鎖定銷26,限制轉(zhuǎn)動板21轉(zhuǎn)動的機構(gòu)。通過該鎖定機構(gòu)25,鎖定銷26與 工件臺13接觸時,鎖定銷26的側(cè)面與轉(zhuǎn)動板21的里側(cè)端面接觸,限制其 轉(zhuǎn)動,鎖定銷26被提起而在鎖定銷26的前端與工件臺13之間產(chǎn)生不小于 轉(zhuǎn)動板21厚度的間隙時,轉(zhuǎn)動板21則可轉(zhuǎn)動。另外,鎖定機構(gòu)25與垂直 設置于工件臺13下方的上推桿74連接。該上推桿74的一端與鎖定銷26連 接,另一端與朝向后部桿64水平延伸的解除板72連接。
止回機構(gòu)30如圖1, 2所示,為可將工件固定部40與工件支承部60連 接起來或者將工件固定部40與工件支承部60之間的連接解除的機構(gòu),設置
于止回固定板31上,止回固定板31被固定在插入有導引件14的圓筒狀的 導引座31a上。該止回機構(gòu)30具有固定到止回固定板31上的作為外框的 U字板32;以設置于U字板32的側(cè)面上的擺動軸33為中心可擺動地被軸 承支承著的卡止部件35;與卡止部件35的下部連接且擺動卡止部件35時作 業(yè)者操作的連接解除桿36;在連接解除位置以將卡止部件35固定的方式加 以限制的止動銷37;使止回固定板31上下動作時作業(yè)者操作的上下動作桿 38 (參照圖2)。止回固定板31為與后部桿64的上端連接的板狀體,與工 件固定部40同步地上下動作,其中,后部桿64從設置于裝置下部的工件支 承部60向上直立設置。卡止部件35為設置于U字板32內(nèi)側(cè)上的斷面U字 形的部件,從側(cè)面看去,形成鉤狀地向裝置里側(cè)突出的鉤部34。連接解除桿 36從卡止部件35的后側(cè)橫向延伸并形成向上直立的形狀。該止回機構(gòu)30構(gòu) 成為,在連接解除桿36處于連接解除位置時,鉤部34不從基準面突出(參 照圖l點劃線),在連接解除桿36處于連接位置時,鉤部34從基準面突出 (參照圖1實線)。
工件固定部40在起吊部16的下側(cè)沿著導引件14可上下動作地被支承 著,并具有與利用設置于起吊部16上的滑輪17移動的鏈條18連接的、 作為水平板的滑板41;從滑板41下表面的前側(cè)向下直立設置的第一軸42; 環(huán)形板狀的盤用載荷件板44,第一軸42插入并被支撐在其上,并承載盤用 載荷件45;從盤用載荷件板44的下表面向下直立設置的多個第二軸46;固 定于多個第二軸46的下端且形成可通過第一工件80的貫通孔的環(huán)形板狀的 銷固定板47;從銷固定板47的下面向下直立設置且與承載于工件承載部20 上的制動板B4接觸而按住的多個盤固定銷48。另外,工件固定部40還具 有形成多個貫通孔且將第二軸46插入該貫通孔中的圓板狀的軸固定用板 50;設置于第二軸46的中段和軸固定用板50的下方以阻止軸固定用板50 下降的第二止動件52;在將工件固定部40整體沿著導引件14向下推壓時、 由作業(yè)者操作的下壓桿56。在滑板4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可使止回機構(gòu)30的 卡止部件35通過的卡止孔41b,在將卡止部件35插入該卡止孔41b中時, 卡止部件35的鉤部34勾掛在卡止孔41b的開口緣41c處。另外,與滑板41 連接的鏈條18的另一端與配重19連接,該配重19以在裝置下部里側(cè)能上 下動作的方式配置且比工件固定部40的重量更重。如此,工件固定部40總是在離開殼體89的方向上、即被向上加載。盤用載荷件板44被卡止在與固 定到第一軸42下端的第一止動件43上并吊著,第一軸42作為導引件沿上 下方向僅能在給定范圍(不到第一軸42的長度的距離)內(nèi)移動。盤用載荷 件45具有根據(jù)經(jīng)驗求出的、可防止制動板B4位相錯位的重量。軸固定用板 50被卡止與固定到第二軸46中段的第二止動件52上并吊著,第二軸46作 為導引件沿上下方向僅能在給定范圍(從第一止動件43的下端到第二止動 件52的距離)內(nèi)移動。在該軸固定用板50下表面形成有軸支承部50a,該 軸支承部50a與承載于工件承載部20上的第一工件80的轉(zhuǎn)動軸83的上端 進行面接觸來防止第一工件80的位相錯位。軸用載荷件55具有根據(jù)經(jīng)驗求 出的、可防止第一工件80的轉(zhuǎn)動軸83的位相錯位的重量。另外,盤用載荷 件板44、銷固定板47以及軸固定用板50中的任意一個均形成為直徑比工件 通過孔13a小的形狀,并設置于工件通過孔13a的正上方,且均能通過工件 通過孔13a。
工件支承部60具有圓柱狀部件的中心桿62,其設置在托架軸86的下 方,該托架軸86為承載于工件承載部20上的第一工件80的下端;矩形的 支承用板63,其固定在中心桿62的下端且沿前后方向地形成于裝置下部中 央;作為水平板的桿固定板67,其與支承用板63連接且使后部桿64上下動 作或在缸體65內(nèi)部上下動作的活塞66等相對接地面垂直地直立設置。中心 桿62插入到位于殼體89下面的孔中,并在活塞66的導引下,經(jīng)由支承用 板63或桿固定板67,能夠在從與承載于工件承載部20上狀態(tài)下的托架軸 86的下端相接觸的位置,到從將第一工件80裝配到殼體89中狀態(tài)下的托架 軸86的下端向下離開的位置上下移動。中心桿62是由其上端面支承著作為 第一工件80下端的托架軸86且以向殼體89的空洞部導引的方式進行移動 的部件。在后部桿64設有上推部68,該上推部68位于在中心桿62處于可 支承托架軸86的附近位置時,接觸解除板72的位置。
第二工件承載臺70構(gòu)成為殼體89臺座,具有可牢牢地固定殼體89的 上表面,以可將通過中心桿62從下方支承著下降的第一工件80可靠地裝配 到殼體89上的精度而被定位。另外,該第二工件承載臺70,為了可在多個 組裝裝置進行裝配作業(yè),因而具備在多個裝置間設置的軌道上滾動的未圖示 的車輪等而成為能移動的結(jié)構(gòu)。在此,車輪在工件組裝裝置10的給定的組裝位置上從軌道上浮起,由此進行上述定位。
在該工件組裝裝置10中,在相比盤固定銷48與制動板B4抵接的滑板 41與中心桿62的距離以及軸固定用板50與轉(zhuǎn)動軸83抵接的滑板41與中心 桿62的距離、滑板41與中心桿62的距離短的位置,在工件固定部40與工 件支承部60接合的位置上設置止回機構(gòu)30。即,止回機構(gòu)30設置在如下的 位置上,該位置為,在中心桿62與承載于工件承載部20上的托架軸86碰 接、盤固定銷48與承載于工件承載部20上的制動板B4碰接的同時,軸固 定用板50與轉(zhuǎn)動軸83碰接之際,在盤用載荷件板44推壓住制動板B4的狀 態(tài)下從第一止動件43上浮起(向上側(cè)移動)的同時,軸固定用板50推壓轉(zhuǎn) 動軸83的狀態(tài)下從第二止動件52上浮起(向上側(cè)移動)的位置。如此,止 回機構(gòu)30在從作用于滑板41上的配重19來的力不作用于盤用載荷件板44 或軸固定用板50上的狀態(tài)下,將滑板41與工件支承部60連接起來。
下面,對如此構(gòu)成的本實施例的工件組裝裝置10的動作、特別是將第 一工件80組裝到殼體89中的動作進行說明。圖6為等待組裝時的工件組裝 裝置10的說明圖,圖7為處于安裝各部件來裝配第一工件80的裝配工序中 的工件組裝裝置10的說明圖,其中圖7 (a)為承載有第一工件80的視圖, 圖7 (b)為將制動板B4裝配到托架組件85上的視圖,圖7 (c)為裝有內(nèi) 輔助組件82的視圖,圖8為處于固定第一工件80的固定工序中的工件組裝 裝置10的說明圖,圖9為承載第一工件80后開放工件承載部20時的立體 圖,圖10為處于將第一工件80組裝到殼體89中的組裝工序中的工件組裝 裝置10的說明圖,圖11為處于解除第一工件80固定的解除工序中的工件 組裝裝置10的說明圖。
在上述構(gòu)成的工件組裝裝置10中,如圖6所示,工件固定部40通過配 重19而被提升到起吊部16附近,工件支承部60在其自重作用下位于最下 部。此時,作業(yè)者首先用把手28 (參照圖4)或旋鈕29將第一工件承載臺 22處于關閉的狀態(tài)(參照圖4)。如此,鎖定銷26與工件臺13碰接,受該 鎖定銷26的限制,鎖定在工件承載部20不能開放的狀態(tài)。然后,將承載于 第二工件承載臺70上的殼體89,在裝配位置上以定位的狀態(tài)下固定。
接下來,作業(yè)者如圖7所示,在殼體89的上方,通過安裝第一工件80 的各部件(內(nèi)輔助組件82、托架組件85和制動板B4),在第一工件承載臺22上,進行裝配第一工件80的裝配工序。首先,在該工序中,作業(yè)者如圖 7 (b)所示,以托架軸86貫通軸用貫通孔22a、托架C3承載于第一工件承 載臺22上的方式,將托架組件85安置于工件承載部20上。接著,將必要 的墊片等裝到托架組件85上,將檢査過層疊起來的厚度后的制動板B4配置 于托架組件85的上部。此時,只在舌片88插入定位銷24之間的位置,將 制動板B4裝到托架組件85上。之后,如圖7 (c)所示,以使恒星齒輪S3 和環(huán)形齒輪R3與小齒輪P3嚙合的方式將內(nèi)輔助組件82裝到托架組件85上。 如此,在第一工件80的一部分插入殼體89中的狀態(tài)下,第一工件80的各 部件在殼體89上被裝配好,成為在工件承載部20上承載第一工件80的狀 態(tài)(圖7 (a))。
然后,作業(yè)者如圖8所示,為了防止裝配后的第一工件80的位相錯位, 進行固定第一工件80的固定工序。在該工序中,作業(yè)者首先將上下動作桿 38 (參照圖2)向上方操作,使工件支承部60向上移動,并將下壓桿56向 下方操作,使工件固定部40向下移動。如此,轉(zhuǎn)動軸83的上端面與軸支承 部50a碰接,制動板B4與盤固定銷48碰接,并且托架軸86的下端面與插 入在殼體89的下面設置的孔中的中心桿62的上端面碰接。接著,使工件固 定部40向下移動時,滑板41向下移動,但由于第一工件80固定到工件承 載部20上而不移動,故由滑板41懸掛的盤用載荷件板44和軸固定用板50 在分別向制動板B4和轉(zhuǎn)動軸83施加載荷的狀態(tài)下不移動而成為浮起狀態(tài) (參照圖中A)。然后,使工件固定部40進一步向下移動時,卡止部件35 通過卡止孔41b,鉤部34勾掛在開口緣41c上,工件固定部40與工件支承 部60通過止回機構(gòu)30連接(參照圖中B)。另外,在此,工件固定部40 和工件支承部60設定成其合計重量與配重19的重量大致平衡的重量。此外, 使工件支承部60從初期位置向上移動時,固定到后部桿64的上推部68向 上移動,中心桿62—旦與托架軸86的下端面碰接,上推部68就通過解除 板72向上推升上推桿74。如此,與上推桿74連接的鎖定銷26向上被推升, 鎖定的工件承載部20成為可開放的狀態(tài)(參照圖中C)。
如此,以使盤用載荷件板44或軸固定用板50不產(chǎn)生位相錯位的方式固 定第一工件80,中心桿62可下降地支承第一工件80,工件承載部20—旦 處于可開放的狀態(tài),就如圖9所示,作業(yè)者操作把手28等,以轉(zhuǎn)動軸21a為中心地轉(zhuǎn)動轉(zhuǎn)動板21,將工件承載部20開放。如此,因第一工件承載臺 22而成為不能向下移動狀態(tài)的第一工件80,在盤用載荷件板45或軸用載荷 件55的重量的作用下被按壓,在由中心桿62支承的狀態(tài)下,通過工件通過 孔13a,成為可向下移動的狀態(tài)。
接著,作業(yè)者如圖10所示地,進行將成為可移動狀態(tài)的第一工件80裝 配到殼體89中的裝配工序。在該工序中,通過操作上下動作桿38 (參照圖 2),使通過止回機構(gòu)30而成為一體的工件固定部40、工件支承部60和第 一工件80向下移動。如此,第一工件80、銷固定板47、軸固定用板50和 盤用載荷件板44通過工件通過孔13a,向下方移動。然后,第一工件80與 殼體89的內(nèi)側(cè)底面碰接時,裝配工序結(jié)束。此時,由于轉(zhuǎn)動軸83或制動板 B4由工件固定部40固定,在位相不變化的狀態(tài)下下降,所以被正確地裝配 到殼體89中。另外,因上推部68與第一工件80、工件固定部40和工件支 承部60 —同下降而不上推上推桿74,因而鎖定機構(gòu)25成為可鎖定工件承載 部20的狀態(tài)。此外,鎖定機構(gòu)25即使在可鎖定工件承載部20的狀態(tài)下, 當轉(zhuǎn)動板21處于鎖定銷26的下方時也不會立刻將其鎖定,而會在關閉工件 承載部20時將其鎖定。
然后,作業(yè)者如圖11所示地,進行解除第一工件80的固定的解除工序。 在該工序中,進行將連接解除桿36倒向里側(cè)的操作。如此,卡止部件35的 鉤部34脫離開口緣41c,解除止回機構(gòu)30的連接狀態(tài),工件固定部40由配 重19拉著向上方移動。另外,工件支承部60靠其自重向下方移動,托架軸 86的下端面與中心桿62的下端面分離開。如此,因第一工件80和殼體89 與工件組裝裝置10的接觸狀態(tài)被解除,故第二工件承載臺70成為可移動的 狀態(tài)。
在此,明確本實施例的構(gòu)成要素與本發(fā)明的構(gòu)成要素的對應關系。本實 施例的第一工件80相當于第一工件,其中制動板B4相當于第一部件,轉(zhuǎn)動 軸83相當于第二部件,殼體89相當于第二工件。另外,工件臺13和工件 承載部20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工件臺,其中,第一工件承載臺22相當于移動限 制部和工件承載部,工件通過孔13a相當于通過口,止回機構(gòu)30相當于連 接部,工件固定部40相當于工件固定部,其中,滑板41相當于被加載部件, 盤固定銷48和軸固定用板50相當于接觸部件,盤用載荷件45相當于第一部件用載荷件,軸用載荷件55相當于第二部件用載荷件,下壓桿56相當于 工件固定用桿。
根據(jù)以上詳述的本實施例的工件組裝裝置10,在將第一工件80承載于 工件承載部20上、工件固定部40靠載荷件推壓第一工件80以防止錯位, 工件支承部60支承第一工件80的狀態(tài)下,止回機構(gòu)30將工件固定部40與 工件支承部60連接,承載于工件承載部20上的第一工件80可移動時,在 該狀態(tài)下,工件支承部60將第一工件80向殼體89的空洞部導引。此時, 工件固定部40朝向離開殼體89的方向被加載,但因通過止回機構(gòu)30而與 工件支承部60成一體,可充分地固定第一工件80。另外,由于工件固定部 40朝向離開殼體89的方向被加載,所以在第一工件80與殼體89的裝配結(jié) 束后,解除止回機構(gòu)30的連接時,工件固定部40自動地離開該第一工件80 和殼體89。因此,通過作業(yè)者的手動作業(yè)進行裝配之際,能夠通過更容易的 作業(yè)防止第一工件80的錯位地將第一工件80裝配到殼體89的內(nèi)部。
另外,因工件支承部60將第一工件80朝向殼體89垂直向下地導引, 能夠使第一工件80利用其自重容易地導入殼體89的空洞部中,工件固定部 40的盤用載荷件45和軸用載荷件55能夠利用其自重較容易地固定第一工件 80的位置。并且,因工件支承部60從殼體89下面的孔插入殼體89中地支 承著第一工件80的下端部,故將工件支承部60向下方移動時,第一工件80 被裝配到殼體89中,并且容易將工件支承部60從殼體89中拔出。此外, 因工件承載部20在工件支承部60不能支承所承載的第一工件80時限制第 一工件80的移動,在工件支承部60能支承第一工件80時解除第一工件80 的移動限制,所以在工件支承部60不支承第一工件80時,能夠防止第一工 件80下落,是安全的。再者,工件臺13和工件承載部20因具有能通過 第一工件80的工件通過孔13a;能限制第一工件80通過工件通過孔13a的 第一工件承載臺22;和能鎖定工件承載部20的鎖定機構(gòu)25,所以能夠用比 較容易的構(gòu)成在第一工件80裝配時,將第一工件80以可移動的方式進行安 置。另外,通過轉(zhuǎn)動第一工件承載臺22,能夠比較容易地使第一工件80移 動。并且,因工件承載部20在將托架軸86插入殼體89的空洞部的狀態(tài)下 設置于承載第一工件80的位置,所以與將第一工件80承載于殼體89外側(cè) 時相比,能夠使裝置緊湊。再有,因工件承載部20設置成在與工件固定部
40之間形成可裝配第一工件80的內(nèi)輔助組件82和制動板B4的空間,所以 不必在其他的場所裝配內(nèi)輔助組件82、托架組件85和制動板B4,就可以提 高將第一工件80裝配到殼體89內(nèi)部的作業(yè)效率。此外,工件固定部40具 有向離開殼體89的方向被加載的滑板41;處于在給定的范圍內(nèi)可上下移 動的狀態(tài)與滑板41連接且與第一工件80接觸的盤固定銷48和軸固定用板 50;承載于這些構(gòu)件上且利用自重推壓第一構(gòu)件80的盤用載荷件45和軸用 載荷件55,并且止回機構(gòu)30在作用于滑板41上的向上的力不作用于盤用載 荷件板44或軸固定用板50上的狀態(tài)下,將其與工件支承部60連接,因而 利用多個載荷件而用比較容易的結(jié)構(gòu)就能夠防止第一工件80錯位,向上的 力不作用于盤用載荷件板44和軸固定用板50上,充分利用載荷件的自重就 能夠固定第一工件80。另外,由于在內(nèi)輔助組件82和制動板B4利用了單 獨的載荷件,所以可利用適合各構(gòu)件的載荷件,從而提高了自由度。此外, 因工件固定部40具有下壓桿56,止回機構(gòu)30具有連接解除桿36和上下動 作桿38,所以通過作業(yè)者的手工作業(yè),就能夠或者移動工件固定部40或者 解除工件固定部40與工件支承部60的連接。另外,將自動變速器的制動板 B4等裝配到殼體89中之際,因需要防止錯位,所以適用本發(fā)明的意義很大。
此外,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并且在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內(nèi)能以 各種方式進行實施也是不言自明的。
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是將第一工件80朝著固定到第二工件承載 臺70上的殼體89移動和組裝的,但也可以固定第一工件80,將殼體89朝 著第一工件80移動并裝配。此時,殼體89朝向第一工件80移動時,可移 動第一工件80的工件承載部20也朝相同方向移動即可。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將殼體89的開口部朝上并將第一工件80垂直向下 移動地向殼體89裝配。但是,也可以將殼體89的開口部朝下地固定在第一 工件80的上方,將第一工件80向上移動而進行組裝。還可以將殼體89的 開口部朝向水平方向,使第一工件80沿水平方向移動地向殼體89進行組裝。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在中心桿62與托架軸86碰接后,第一工件承載臺 22成為可開放狀態(tài),但也可以是在中心桿62即使在不碰接的狀態(tài)下,在第 一工件80移動時即將處于可支承的附近位置時,工件承載部20就成為可開 放的構(gòu)成。如此,能夠防止因第一工件80下落所致的作業(yè)者受傷或第一工件80損傷的發(fā)生。
在上述實施例中,是由鎖定機構(gòu)25的鎖定銷26限制第一工件承載臺22 開放的,但對此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以利用能限制第一工件承載臺22開放 的任何方式。
在上述實施例中,工件承載部20是通過第一工件承載臺22朝左右開啟 使第一工件80通過工件通過孔13a進行移動的,但對此沒有特別的限定, 例如還可以是通過夾緊第一工件80來限制移動的構(gòu)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將具有轉(zhuǎn)動軸83和托架軸86的第一工件80作為第 一工件,將殼體89作為第二工件,但對此沒有特別的限定,只要是能夠?qū)?第一工件與具有空間的第二工件進行裝配的結(jié)構(gòu)即可。
在上述實施例中,是通過上下動作桿38的操作,作業(yè)者手動地使工件 支承部60上下移動的,但也可以為,例如,將缸體65作為適應氣壓或油壓 的流體壓的氣缸,通過該流體壓缸體的動作,使工件支承部60上下移動。 如此,可降低作業(yè)者的負載,與靠自重下降的時間等相比,能夠縮短移動時 間。另外,因作業(yè)者在氣缸的動作中可執(zhí)行其他的作業(yè)(例如檢査制動板B4 的層疊厚度等),能夠有效地進行裝配作業(yè)。此外,可省略上下動作桿38。
在上述實施例中,是用盤用載荷件45來推壓制動板B4,用軸用載荷件 55來推壓轉(zhuǎn)動軸83的、即用2個載荷件推壓2個部件的,但也可以用3個 以上的載荷件推壓3個以上的部件。另外,也可以用l個載荷件推壓2個部 件。如此也能夠推壓部件。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組裝裝置,其將第一工件插入到第二工件的空洞部中來進行裝配,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件臺,其承載所述第一工件,并在裝配該第一工件時能移動該第一工件;工件固定部,其被向離開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加載,當向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移動而與所述第一工件接觸時,推壓該第一工件而防止錯位;工件支承部,其能夠向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移動,與所述第一工件的至少一部分接觸而支承第一工件,并將所述第一工件向所述第二工件的空洞部導引;連接部,其在所述工件固定部與承載于所述工件臺上的所述第一工件接觸、且所述工件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工件時,能將所述工件固定部與所述工件支承部連接成一體狀態(tài),在所述工件臺處于能移動所述第一工件的狀態(tài)時,在所述連接部將所述工件固定部與所述工件支承部連接起來的狀態(tài)下,所述工件支承部將所述第一工件向所述第二工件的空洞部導引。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承部將 所述第一工件朝向第二工件而向垂直下方導引。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承部從 所述第二工件的下側(cè)插入該第二工件而支承所述第一工件的下端部。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 件臺具有移動限制部,該移動限制部在所述工件支承部不能支承所述承載的 第一工件時,限制第一工件的移動,而在所述工件支承部能支承第一工件時, 解除所述第一工件的移動限制。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臺具有-所述第一工件能夠通過的通過口 ;工件承載部,其設置于所述通過口處,且可在限制所述第一工件通過所 述通過口的限制位置和所述第一工件通過所述通過口的通過位置之間移動; 鎖定機構(gòu),其在所述工件支承部不能支承所述第一工件時,將所述工件承載部鎖定在所述限制位置,而在所述工件支承部能支承所述第一工件時, 能將所述工件承載部轉(zhuǎn)換到所述通過位置。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承載部包括有以設置于所述工件臺上的轉(zhuǎn)動軸為中心進行轉(zhuǎn)動的第一工件承載部件和第二工件承載部件,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件承載 部件抵接在一起的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件承載部件以各自的 轉(zhuǎn)動軸為中心轉(zhuǎn)動而向左右打開的所述通過位置之間移動。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臺設置于 在所述第一工件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二工件的空洞部的狀態(tài)下承載該 第一工件的位置處。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件至少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構(gòu)成,所述工件臺,以在該工作臺與所述工件固定部之間形成有能安裝所述第 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空間的方式進行設置。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固定部具有被加載部件,其向著離開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被加載;接觸部件,其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可與所述第一工件沿相同方向移動的狀態(tài)下與所述被加載部件連接且與所述第一工件接觸;一個以上的載荷件,其承載于所述接觸部件上且利用自重推壓所述第一工件,所述連接部,在作用于所述被加載部件上的沿離開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 施加的加載力不作用于所述接觸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接觸部件與所述工件 支承部連接起來。
10、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件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構(gòu)成,所述工件固定部具有推壓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一部件的第一部件用載荷 件;以及推壓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二部件的第二部件用載荷件。
11、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固定部具有工件固定用桿,該工件固定用桿在作業(yè)者以人力使該工件固定部向所述第二工件的方向移動時使用,所述連接部具有連接解除桿,該連接解除桿在作業(yè)者解除所述工件固定 部與所述工件支承部的連接時使用。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件為自動變速器的部件,所述工件固定部對作為所述第一工件的一部分的制動板進行推壓以防 止錯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組裝裝置,在作業(yè)者手動進行裝配時能以更容易的操作防止第一工件錯位并將其裝配到第二工件內(nèi)部。工件組裝裝置(10)的工件固定部(40)用載荷件推壓第一工件(80)以防止錯位并在工件支承部(60)支承第一工件的狀態(tài)下,止回機構(gòu)(30)將工件固定部(40)與工件支承部(60)連接,在該狀態(tài)下,工件支承部將第一工件向殼體(89)的空洞部中導引。此時工件固定部(40)被向上加載,但因通過止回機構(gòu)(30)而與工件支承部(60)成一體,可充分固定第一工件。另外,因工件固定部(40)被向上加載,在裝配結(jié)束后,一旦解除止回機構(gòu)(30)的連接,工件固定部(40)就會自動地離開該第一工件和殼體。
文檔編號B23P21/00GK101200034SQ20071019968
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富田武, 橋本邦之, 矢川義人, 谷口孝男, 近藤展充 申請人:愛信艾達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正蓝旗| 上栗县| 武义县| 武威市| 松潘县| 宁阳县| 北海市| 江油市| 睢宁县| 古交市| 池州市| 台东县| 隆安县| 丹阳市| 本溪市| 峨山| 惠州市| 前郭尔| 明光市| 三穗县| 阿坝| 抚松县| 兰溪市| 漠河县| 博野县| 莫力| 九江市| 河北省| 龙江县| 尖扎县| 丽水市| 万盛区| 洮南市| 临湘市| 澄江县| 涿鹿县| 高淳县| 介休市| 凤翔县| 辰溪县|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