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導光管、激光背光源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背光源是液晶顯示設備的重要部件,由于液晶分子本身并不發(fā)光,所以需要背光源來為液晶顯示設備提供光源。
激光背光源是一種以激光作為光源的新型背光源?,F(xiàn)有一種激光背光源,其結構包括激光光源、導光板和導光空腔,激光光源發(fā)出的入射光自導光空腔的端面傾斜入射,經(jīng)導光空腔的側面來回反射并沿導光空腔長度方向傳導,該入射光入射的端面為入射面;導光空腔的側面正對導光板的部分為出光面,導光空腔內(nèi)光線從出光面溢出形成線光源;導光空腔由反射層圍成,為了保證出光面能夠使光透出,出光面為沿長度方向的離散的反射層,即多個反射層沿長度方向間隔布置;離散的反射層的分布密度隨著到入射面的距離變化,距離入射面越近反射層分布越密集。出光面出射的線狀光從導光板側面耦合至導光板中;出射光自導光板上表面射出形成用作背光的面光源。
在上述激光背光源中,導光空腔的出光面是一種離散型的反射膜結構,由多個反射層間隔布置而成,且距離入射面越近分布越密集(間隔越小),因此制作較為困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激光背光源中采用的離散型的反射膜結構制作較為困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導光管、激光背光源和顯示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導光管,所述導光管包括中空的管體且所述管體的至少一端具有開口,所述管體包括出光板和用于將入射光反射到所述出光板上的反光板,所述入射光為從所述管體的開口傾斜照射在所述出光板或所述反光板上的光;所述出光板包括透明支撐板和設置在所述透明支撐板上的多個分光膜,所述多個分光膜沿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布置,所述多個分光膜的透射率沿所述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增大,且所述多個分光膜的反射率沿所述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減小。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管體的一端具有開口,所述管體的另一端具有反射端面;所述透明支撐板上設有N塊分光膜,所述N塊分光膜沿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所述透明支撐板上,所述入射光在所述反光板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所述N塊分光膜;從所述管體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N+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所述分光膜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或者,所述透明支撐板上設有N塊第一分光膜和N塊第二分光膜,且所述第一分光膜和所述第二分光膜沿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所述入射光在所述反光板和所述反射端面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所述N塊第一分光膜和所述N塊第二分光膜;從所述管體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2N+1-i),從所述管體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第一分光膜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每塊第二分光膜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管體的兩端具有開口;所述透明支撐板上設有N塊第一分光膜和M塊第二分光膜,且所述第一分光膜和所述第二分光膜沿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從所述管體的一端射入的入射光在所述反光板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所述N塊第一分光膜;從所述管體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N+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從所述管體的另一端射入的入射光在所述反光板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所述M塊第二分光膜;從所述管體的另一端起的第h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M+1-h),M≥h≥1,且h和M為整數(shù),每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激光背光源,所述激光背光源包括激光光源、導光板和導光管;所述導光管包括中空的管體且所述管體的至少一端具有開口,所述管體包括出光板和用于將入射光反射到所述出光板上的反光板,所述入射光為從所述管體的開口傾斜照射在所述出光板或所述反光板上的光,所述出光板包括透明支撐板和設置在所述透明支撐板上的多個分光膜,所述多個分光膜沿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布置,所述多個分光膜的透射率沿所述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增大,且所述多個分光膜的反射率沿所述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減??;所述激光光源被配置為提供所述入射光,所述導光管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一側,且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導光板的側面平行,所述出光板與所述導光板相對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管體的一端具有開口,所述管體的另一端具有反射端面,所述激光光源包括對應開口的一端設置的激光器;所述透明支撐板上設有N塊分光膜,所述N塊分光膜沿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所述透明支撐板上,所述激光器射出的光在所述反光板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所述N塊分光膜;從所述管體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N+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所述分光膜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或者,所述透明支撐板上設有N塊第一分光膜和N塊第二分光膜,且所述第一分光膜和所述第二分光膜沿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所述激光器射出的光在所述反光板和所述反射端面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所述N塊第一分光膜和所述N塊第二分光膜;從所述管體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2N+1-i),從所述管體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第一分光膜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每塊第二分光膜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管體的兩端具有開口,所述激光光源包括分別對應所述管體的兩端設置的兩個激光器;所述透明支撐板上設有N塊第一分光膜和M塊第二分光膜,且所述第一分光膜和所述第二分光膜沿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所述兩個激光器中的一個激光器射出的光在所述反光板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所述N塊第一分光膜;從所述兩個激光器中的一個激光器對應的所述管體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N+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所述兩個激光器中的另一個激光器射出的光在所述反光板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所述M塊第二分光膜;從所述兩個激光器中的另一個激光器對應的所述管體的另一端起的第h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M+1-h),M≥h≥1,且h和M為整數(shù),每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激光光源為藍光激光光源,所述出光板上涂有黃色的熒光粉。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激光背光源還包括水冷裝置,所述激光光源設置在所述水冷裝置上。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激光背光源還包括光纖,所述激光光源發(fā)出的光經(jīng)過所述光纖后射入所述導光管內(nèi)。
第三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如第二方面任一項所述的激光背光源。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導光管的管體由出光板和反光板圍成,出光板包括透明支撐板和設置在透明支撐板上的多個分光膜,多個分光膜的透射率沿所述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增大,反射率則沿所述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減小,入射光由導光管的一端傾斜入射后,由于分光膜的透射作用,會導致反射的光強逐漸減弱,但由于分光膜的透射率逐漸變大,使得所述分光膜在各個位置透射出的光的強度相當;另外,多個分光膜沿所述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布置,相鄰分光膜之間的間距無需隨著與光入射的一端的距離變化而變化,制作較為容易。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導光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光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A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導光管的截面示意圖;
圖3B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導光管的截面示意圖;
圖4A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分光膜布置示意圖;
圖4B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分光膜布置示意圖;
圖4C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分光膜布置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激光背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激光背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激光背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激光背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激光背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導光管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導光管10包括中空的管體12且管體12的至少一端11具有開口11A,導光管10的管體12包括出光板121和用于將入射光1A反射到出光板121上的反光板122,入射光1A為從管體的開口傾斜照射在出光板121或反光板122上的光。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光板121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2,出光板121包括透明支撐板12A和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的多個分光膜12B,多個分光膜12B沿導光管10的長度方向均勻布置,多個分光膜12B的透射率沿入射光1A的傳導方向1B逐漸增大,且多個分光膜12B的反射率沿入射光1A的傳導方向逐漸減小。其中,出光板121的分光膜12B同時對光起到透射和反射作用,分光膜12B既可以設置在管體12的內(nèi)壁上,也可以設置在管體12的外壁上。反光板122對光起到反射作用。
在本實施例中,導光管的管體包括出光板和反光板,出光板包括透明支撐板和設置在透明支撐板上的多個分光膜,多個分光膜的透射率沿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增大,反射率則沿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減小,入射光由導光管的一端傾斜入射后,由于分光膜的透射作用,會導致反射的光強逐漸減弱,但由于分光膜的透射率逐漸變大,使得分光膜在各個位置透射出的光的強度相當;另外,多個分光膜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布置,相鄰分光膜之間的間距無需隨著與光入射的一端的距離變化而變化,制作較為容易。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透明支撐板12A可以為玻璃板或者塑料板。分光膜12B可以為介質膜(非金屬化合物的鍍膜)。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反光板122可以是一整塊,也可以由多塊(能夠反射光的板)構成。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反光板122可以包括支撐板和設置在支撐板上的反射膜,該反射膜既可以覆蓋支撐板的全部,也可以只設置在支撐板的部分區(qū)域,只要能夠實現(xiàn)將入射光1A反射到出光板121上即可。采用這種結構的反光板,一方面能夠實現(xiàn)反射作用,另一方面設計簡單,容易實現(xiàn)。其中,支撐板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反射膜可以是金屬膜,也可以是介質膜,其反射率>90%,反光板上的反射膜的作用是反射雜散光以提高光線的利用效率。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導光管10既可以是圓柱狀管,如圖3A所示,導光管10的管體12的一部分為出光板121,導光管10的管體的另一部分為反光板122(即反光板122是一整塊),出光板121和反光板122圍成導光管10的管體。
導光管10也可以是矩形柱狀管,如圖3B所示,導光管10的管體12的一個面為出光板121,管體12的另外三個面為反光板122(即反光板122由多塊構成),如圖3B所示,反光板122包括支撐板12C和反射膜12D,其中,支撐板12C既可以為透明板也可以為不透明板,反射膜12D設置在管體12的內(nèi)壁上,且覆蓋全部的支撐板12C。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管體12的兩端11中的一端開口11A,另一端具有反射端面11B,參見圖1所示。
在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如圖4A所示,透明支撐板12A上設有N塊分光膜12B,N塊分光膜12B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入射光在反光板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N塊分光膜12B;從管體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分光膜12B的透射率為1/(N+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分光膜12B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具體地,從導光管10的開口的一端至反射端面可以分別記為第1塊分光膜12B~第N塊分光膜12B,入射光通過反射依次經(jīng)過第1塊分光膜12B~第N塊分光膜12B;第i塊分光膜12B的透射率為1/(N+1-i)。在出光板設置N塊分光膜,第i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N+1-i),則第1-第N塊分光膜的透射率依次為1/N,1/(N-1)……1,光入射到導光管后照射到第1塊分光膜時,透射1/N,反射(N-1)/N;照射到第1塊分光膜時,透射[(N-1)/N]×1/(N-1)=1/N,反射(N-2)/N……照射到第N塊分光膜時,透射1/N×1=1/N,反射0;可以看出,光經(jīng)過N塊分光膜時透射的光強度相等,確保了導光管出射的光強分布均勻。
例如,N可以為4,單程入射到分光膜上的次數(shù)為4次,以反射膜的反射率為100%進行計算,則第1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4,反射率為3/4,第2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3,反射率為2/3,第3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2,反射率為1/2,第4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反射率為0。
在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如圖4B所示,透明支撐板12A上設有N塊第一分光膜12a和N塊第二分光膜12b,且第一分光膜12a和第二分光膜12b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具體地可以為,N塊第一分光膜12a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N塊第二分光膜12b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且第一分光膜12a和第二分光膜12b交替設置。入射光在反光板和反射端面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N塊分光膜12B第一分光膜12a和N塊第二分光膜12b;從管體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一分光膜12a的透射率為1/(2N+1-i),從管體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二分光膜12b的透射率為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第一分光膜12a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每塊第二分光膜12b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具體地,N塊第一分光膜12a從導光管10的開口的一端至反射端面分別記為第1塊第一分光膜~第N塊第一分光膜,N塊第二分光膜12b從導光管10的反射端面至開口的一端分別記為第1塊第二分光膜~第N塊第二分光膜,入射光通過反射依次經(jīng)過第1塊第一分光膜~第N塊第一分光膜,經(jīng)過反射端面反射后依次經(jīng)過第1塊第二分光膜~第N塊第二分光膜;第i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2N+1-i),第i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i。與第一種設計不同之處在于,光會從管體的開口的一端傳導到另一端后再傳回開口的一端,相同之處是經(jīng)過每塊分光膜透射出去的光強相等。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兩端11均為開口11A。
在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如圖4C所示,透明支撐板12A上設有N塊第一分光膜12a和M塊第二分光膜12b,且第一分光膜12a和第二分光膜12b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具體地可以為,N塊第一分光膜12a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M塊第二分光膜12b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第一分光膜12a和第二分光膜12b交替設置。從管體的一端射入的入射光在反光板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N塊第一分光膜12a;從管體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一分光膜12a的透射率為1/(N+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第一分光膜12a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從管體的另一端射入的入射光在反光板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M塊第二分光膜12b;從管體的另一端起的第h塊第二分光膜12b的透射率為1/(M+1-h),M≥h≥1,且h和M為整數(shù),每塊第二分光膜12b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具體地,N塊第一分光膜12a從導光管10的一端至另一端分別記為第1塊第一分光膜~第N塊第一分光膜,兩個激光器中的一個激光器射出的光通過反射依次經(jīng)過第1塊第一分光膜~第N塊第一分光膜;第i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N+1-i);M塊第二分光膜12b從導光管10的另一端至一端分別記為第1塊第二分光膜~第M塊第二分光膜,兩個激光器中的另一個激光器射出的光通過反射依次經(jīng)過第1塊第二分光膜~第M塊第二分光膜;第h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M+1-h)。與第一種設計不同之處在于,光會從管體的開口的兩端同時射入,相同之處是經(jīng)過每塊分光膜透射出去的光強相等。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激光背光源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5,激光背光源包括導光管10、激光光源20和導光板30。其中,導光管10如前文圖1-圖4C所示,導光管10設置在導光板30的一側,且導光管10的長度方向與導光板30的側面平行,出光板121與導光板30相對設置。激光光源20被配置為提供入射光。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導光管的管體由相互連接的出光板和反光板圍成,出光板包括透明支撐板和設置在透明支撐板上的多個分光膜,多個分光膜的透射率沿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增大,反射率則沿入射光的傳導方向逐漸減小,入射光由導光管的一端傾斜入射后,由于分光膜的透射作用,會導致反射的光強逐漸減弱,但由于分光膜的透射率逐漸變大,使得分光膜在各個位置透射出的光的強度相當;另外,多個分光膜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布置,相鄰分光膜之間的間距無需隨著與光入射的一端的距離變化而變化,制作較為容易。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如圖5和圖6所示,管體的兩端11中的一端為開口11A,另一端具有反射端面11B,激光光源20包括對應開口的一端設置的激光器21。光從導光管的一端射入,經(jīng)過出光板121和反光板122的來回反射,實現(xiàn)傳導,使得出光板121各個部分完成透射。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中,如圖7所示,兩端11均為開口11A,激光光源20包括分別對應兩端設置的兩個激光器21,如圖6所示。光從導光管的兩端射入,經(jīng)過出光板121和反光板122的來回反射,實現(xiàn)傳導,使得出光板121各個部分完成透射。
當兩端11中的一端具有開口,另一端具有反射端面時,分光膜12B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兩種布置方案:
第一種:如圖5和圖4A所示,透明支撐板12A上可以設有N塊分光膜12B,N塊分光膜12B沿導光管10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激光器21射出的光在反光板122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N塊分光膜12B;從導光管10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分光膜12B的透射率為1/(N+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分光膜12B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具體地,從導光管10的開口的一端至反射端面可以分別記為第1塊分光膜12B~第N塊分光膜12B,激光器射出的光通過反射依次經(jīng)過第1塊分光膜12B~第N塊分光膜12B;第i塊分光膜12B的透射率為1/(N+1-i)。在出光板設置N塊分光膜,第i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N+1-i),則第1-第N塊分光膜的透射率依次為1/N,1/(N-1)……1,光入射到導光管后照射到第1塊分光膜時,透射1/N,反射(N-1)/N;照射到第1塊分光膜時,透射[(N-1)/N]×1/(N-1)=1/N,反射(N-2)/N……照射到第N塊分光膜時,透射1/N×1=1/N,反射0;可以看出,光經(jīng)過N塊分光膜時透射的光強度相等,確保了導光管出射的光強分布均勻。
例如,N可以為4,單程入射到分光膜上的次數(shù)為4次,以反射膜的反射率為100%進行計算,則第1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4,反射率為3/4,第2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3,反射率為2/3,第3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2,反射率為1/2,第4塊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反射率為0。
在本實施例中,反射率為0的分光膜也可以直接不設置,光直接通過透明支撐板12A。
第二種:如圖6和圖4B所示,透明支撐板12A上設有N塊第一分光膜12a和N塊第二分光膜12b,且第一分光膜12a和第二分光膜12b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具體地可以為,N塊第一分光膜12a沿導光管10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N塊第二分光膜12b沿導光管10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且第一分光膜12a和第二分光膜12b交替設置。激光器201射出的光在反光板122和反射端面11B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N塊分光膜第一分光膜12a和N塊第二分光膜12b;從導光管10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一分光膜12a的透射率為1/(2N+1-i),從導光管10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二分光膜12b的透射率為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第一分光膜12a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每塊第二分光膜12b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具體地,N塊第一分光膜12a從導光管10的開口的一端至反射端面分別記為第1塊第一分光膜~第N塊第一分光膜,N塊第二分光膜12b從導光管10的反射端面至開口的一端分別記為第1塊第二分光膜~第N塊第二分光膜,激光器201射出的光通過反射依次經(jīng)過第1塊第一分光膜~第N塊第一分光膜,經(jīng)過反射端面反射后依次經(jīng)過第1塊第二分光膜~第N塊第二分光膜;第i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2N+1-i),第i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i。與第一種設計不同之處在于,光會從管體的開口的一端傳導到另一端后再傳回開口的一端,相同之處是經(jīng)過每塊分光膜透射出去的光強相等。
當兩端11均開口時,分光膜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布置:如圖7和圖4C所示,透明支撐板12A上設有N塊第一分光膜12a和M塊第二分光膜12b,且第一分光膜12a和第二分光膜12b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具體地可以為,N塊第一分光膜12a沿導光管10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M塊第二分光膜12b沿導光管10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在透明支撐板12A上,第一分光膜12a和第二分光膜12b交替設置;兩個激光器21中的一個激光器21射出的光在反光板122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N塊第一分光膜12a;從兩個激光器21中的一個激光器21對應的導光管10的開口的一端起的第i塊第一分光膜12a的透射率為1/(N+1-i),N≥i≥1,且i和N為整數(shù),每塊第一分光膜12a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兩個激光器21中的另一個激光器21射出的光在反光板122的反射作用下,依次經(jīng)過M塊第二分光膜12b;從兩個激光器21中的另一個激光器21對應的導光管10的開口的另一端起的第h塊第二分光膜12b的透射率為1/(M+1-h),M≥h≥1,且h和M為整數(shù),每塊第二分光膜12b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之和等于1。
具體地,N塊第一分光膜12a從導光管10的一端至另一端分別記為第1塊第一分光膜~第N塊第一分光膜,兩個激光器中的一個激光器射出的光通過反射依次經(jīng)過第1塊第一分光膜~第N塊第一分光膜;第i塊第一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N+1-i);M塊第二分光膜12b從導光管10的另一端至一端分別記為第1塊第二分光膜~第M塊第二分光膜,兩個激光器中的另一個激光器射出的光通過反射依次經(jīng)過第1塊第二分光膜~第M塊第二分光膜;第h塊第二分光膜的透射率為1/(M+1-h)。與第一種設計不同之處在于,光會從管體的開口的兩端同時射入,相同之處是經(jīng)過每塊分光膜透射出去的光強相等。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如圖8所示,激光背光源還可以包括水冷裝置40。激光光源20設置在水冷裝置40上,用水冷代替風冷,冷卻效果更加,通過設置水冷裝置進一步降低激光背光源的發(fā)熱,解決了戶外顯示時的散熱問題。
再次參見圖8,激光背光源還可以包括光纖50,激光光源發(fā)出的光經(jīng)過光纖50后射入導光管10內(nèi)。通過設置光纖保證光進入導光管的亮度,解決了戶外顯示時的亮度問題。將激光光線耦合到一根光纖50中,光纖50的另外一端還可以設有一個準直鏡51,使得從光纖中的光線以近似平行光出射,出射的光線耦合到導光管中。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激光光源20可以為藍光激光光源,如圖3B所示,出光板121上涂有黃色的熒光粉12E。其中,當出光板121涂有熒光粉12E時,分光膜12B設置在管體的內(nèi)壁上,熒光粉12E涂在管體的外壁上。藍光激光光源入射的藍色激光在導光管中來回反射,且每次反射都激發(fā)出光板上的熒光粉,發(fā)射黃光,黃光與原來的藍色光合為白光,白光從導光管出射耦合到導光板中,形成光強分布均勻的面光源。
其中,熒光粉可以是稀土熒光粉,也可以是量子點熒光粉。
進一步地,藍光激光光源的發(fā)散角很小,容易被壓縮到一個很小的尺寸中,因此可以被耦合入光纖中。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激光光源所包括的一個激光器可以為激光陣列,每個激光陣列由多個能夠獨立發(fā)光的激光單元組成。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如圖9所示,激光背光源還可以包括設置在導光板30的出光板和液晶顯示面板10之間的光學膜6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膜60包括但不限于增光膜、擴散膜等。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和圖5-圖9所示的激光背光源。
其中,顯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液晶顯示面板。
在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shù)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chǎn)品或部件。
本實用新型顯示裝置通過采用前述激光背光源,使得分光膜在各個位置透射出的光的強度相當;另外,多個分光膜沿導光管的長度方向均勻布置,相鄰分光膜之間的間距無需隨著與光入射的一端的距離變化而變化,制作較為容易。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