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光學器件、顯示裝置、電子設備、制造裝置和制造方法。更具體地,本公開涉及能減小液晶透鏡等的密封部的寬度的光學器件、顯示裝置、電子設備、制造裝置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液晶顯示裝置由于其厚度薄而用于各種應用領域。在液晶顯示裝置中,像素電極和薄膜晶體管(TFT)等以矩陣狀態(tài)形成在TFT基板上,濾色器等在對應于像素電極的位置形成在濾色器基板上,TFT基板和濾色器基板彼此面對,并且液晶夾設在TFT基板和濾色器基板之間。對應于液晶材料的光透射率以像素為單位控制以形成圖像。在TFT基板中,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布置的數(shù)據(jù)線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在垂直方向上布置的掃描線,并且像素布置在由數(shù)據(jù)線和掃描線圍繞的區(qū)域中。每個像素主要包括像素電極和作為開關器件的薄膜晶體管(TFT)。顯示區(qū)域以上面的方式通過形成矩陣狀態(tài)的很多像素形成。TFT基板和相對基板通過密封材料接合在一起。在此情況下,TFT基板和相對基板之間的間隙通過顯示區(qū)域中的相對基板中形成的柱狀隔墊物限定,因此允許液晶層為給定厚度。在密封部中,玻璃纖維混合在密封材料中,并且密封部的厚度由玻璃纖維的直徑限定。然而,當決定TFT基板和相對基板之間的間隙的方式在顯示區(qū)域和密封部中不同時,可能降低密封部的可靠性,并且由于間隙的不均勻性而可能發(fā)生顯示的不均勻。從而,在JP-A-2010-139953(專利文件1)中提出,顯示區(qū)域和密封部中TFT基板和相對基板之間的間隙制作為恒定的,并提高密封部的可靠性。JP-A-2010-224491(專利文件2)還提出了提供突起,以因此防止密封層的擴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在液晶顯示裝置中單元間隙大約為2至4μm。例如,在要應用于諸如移動電話裝置的顯示器的液晶單元中,單元間隙的量級約為3μm。然而,在諸如液晶透鏡和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應用的情況下,10μm或更大的大單元間隙是必要的。在這樣大單元間隙為必要的情況下,圍繞液晶的密封層必須厚以保持等于單元間隙的尺寸(高度)。從而,難于使其中提供密封層的框架部分的寬度變窄。在移動裝置等中也要求在顯示區(qū)域中的大畫面,然而,所希望的是提供在顯示區(qū)域周圍的框架部分的寬度按照設計等變窄。當框架部分的寬度變窄時,能夠增加從母基板獲得的器件數(shù)量并降低成本。從上面的觀點所希望的也是使框架部分的寬度變窄,然而,隨著密封層厚度的增加,難于使框架部分的寬度變窄。在專利文件1中,提出了這樣的技術,其中柱狀隔墊物提供在密封層中以固定顯示區(qū)域中的TFT基板和相對基板之間的間隙以及使密封部不變。然而,使隔墊物的高度均一是必要的,因此,必須以高精度制造該裝置以實現(xiàn)上述目標,這可能增加成本。在專利文件2中,提出了這樣的技術,其中提供突起以因此防止密封層的擴散。根據(jù)該結構,由于密封層的高度取決于線寬,所以可能增加密封層的厚度??紤]到上述情況,所希望的是響應于大單元間隙的需求而不增加密封層的寬度。本公開的實施例針對于光學器件,其包括在第一基板上的至少兩個突起、填充在兩個突起之間的密封材料、裝配為隔著密封材料面對且接觸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注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材料。突起可提供為控制密封材料的界面,并且提供為使密封材料確保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高度。光學器件還可包括形成于兩個突起的任何一個的外側、用于阻擋從該突起流出的密封材料的突起。用于阻擋密封材料的突起可提供為高度低于兩個突起。兩個突起可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間隙所需的高度。光學器件還可包括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間隙所需的高度的突起。分散的隔墊物可包括在液晶材料中。二氧化硅珠可包括在密封材料中,并且二氧化硅珠或分散的隔墊物可包括在液晶材料中。在注入液晶材料的部分中提供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隔墊物和突起可由相同的材料制造。在根據(jù)本公開另一個實施例的光學器件中,至少兩個突起提供在第一基板上,密封材料填充在兩個突起之間,第二基板裝配為隔著密封材料面對且接觸第一基板,并且液晶材料注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本公開的再一個實施例針對于顯示裝置,其包括進行圖像顯示的顯示部分和布置為面對顯示部分的顯示表面、選擇性改變來自顯示部分的光線的透射狀態(tài)的透鏡部分,其中透鏡部分具有在第一基板上的至少兩個突起、填充在兩個突起之間的密封材料、裝配為隔著密封材料面對且接觸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注入的液晶材料。本公開的又一個實施例針對于電子設備,其包括進行圖像顯示的顯示部分和布置為面對顯示部分的顯示表面、選擇性改變來自顯示部分的光線的透射狀態(tài)的透鏡部分,其中透鏡部分具有在第一基板上的至少兩個突起、填充在兩個突起之間的密封材料、裝配為隔著密封材料面對且接觸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注入的液晶材料。在根據(jù)本公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和電子設備中,包括進行圖像顯示的顯示部分和布置為面對顯示部分的顯示表面、選擇性改變來自顯示部分的光線的透射狀態(tài)的透鏡部分。透鏡部分包括在第一基板上的至少兩個突起、填充在兩個突起之間的密封材料、裝配為隔著密封材料面對且接觸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以及注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材料。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例針對于通過如下工藝的具有液晶材料的液晶透鏡板的制造裝置,該工藝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兩個突起、在兩個突起之間填充密封材料、堆疊第二基板以隔著密封材料面對且接觸第一基板以及在堆疊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注入液晶材料。突起可形成為控制密封材料的界面且使密封材料確保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高度。該工藝還可包括在兩個突起的任何一個的外側形成用于阻擋從該突起流出的密封材料的突起。該工藝還可包括在第一基板上散布分散的隔墊物。在注入液晶材料的部分中提供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隔墊物和該突起可由相同的材料制造,而且隔墊物和突起可在相同的工藝中形成在第一基板上。本公開的又一個實施例針對于具有液晶材料的液晶透鏡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兩個突起、在兩個突起之間填充密封材料、連接第二基板以隔著密封材料面對且接觸第一基板以及在堆疊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注入液晶材料。在根據(jù)本公開實施例的制造裝置和制造方法中,包括液晶材料的液晶透鏡板通過包括這樣的工藝制造,該工藝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至少兩個突起,在兩個突起之間填充密封材料,連接第二基板以隔著密封材料面對且接觸第一基板,并且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注入液晶材料。根據(jù)本公開的實施例,能夠形成液晶透鏡等,甚至在必須大的單元間隙時,也不增加密封層的寬度。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包括液晶透鏡板的顯示裝置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液晶透鏡板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公開實施例的液晶透鏡板結構的示意圖;圖4A和4B是用于說明表面張力的示意圖;圖5A和5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6A和6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7A和7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8A和8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9A和9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0A至10C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1A和11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2A和12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3A至13D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4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5A和15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6A和16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7A至17C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8A和18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圖19A和19B是用于說明突起的示意圖;以及圖20是用于說明突起的形成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將參考附圖說明本公開的實施例。[液晶透鏡的結構]由于以下說明的本公開可應用于液晶透鏡,本公開通過引用液晶透鏡作為示例進行說明。首先,將說明液晶透鏡。例如,使用液晶透鏡,在實現(xiàn)立體視覺時允許觀看者以觀看者的左眼和右眼看到具有視差的視差圖像,而不必使用專用眼鏡。不必使用專用眼鏡的方法應該不僅可應用于電視接收機,而且例如可用于便攜式電子設備,例如,智能電話、移動電話裝置、便攜式游戲機和筆記本電腦。作為實現(xiàn)其中不必用專用眼鏡的方法的特定方法,該方法中使在多個視角方向上從2D顯示裝置發(fā)射的顯示圖像光偏振的用于3D顯示的光學器件結合在諸如液晶顯示器的2D顯示裝置的屏幕上。已經知曉包括液晶透鏡的轉換式透鏡陣列裝置。液晶透鏡陣列裝置可在具有或沒有透鏡效應之間電轉換。因此,能夠通過在2D顯示裝置的屏幕上提供液晶透鏡陣列裝置而在沒有透鏡效應狀態(tài)下的2D顯示模式和具有透鏡效應狀態(tài)下的3D顯示模式兩個模式之間轉換。圖1示出了液晶顯示器上布置的液晶透鏡的示意圖。圖1所示的液晶透鏡板11隔著光學彈性體12堆疊在LCD(液晶顯示器)13之上。這里,通過引用LCD作為顯示裝置的示例繼續(xù)進行說明,然而,可采用諸如有機EL(電致發(fā)光)面板的顯示裝置。LCD13具有這樣的結構,其中油狀透明液晶成分(液晶材料)由兩個透明基板夾著,并且基板的周邊由密封材料密封,以因此防止液晶材料泄漏,盡管沒有示出詳細的結構。作為兩個基板,濾色器基板(相對基板14)布置在前側,并且陣列基板15布置在相反側。在陣列基板15中,要成為子像素的諸如TFT的有源器件和電極以陣列狀態(tài)制作在面對液晶的一側。在LCD13中,一對偏光片(偏振濾波器)16還提供在其間密封液晶的透明基板外面的前側和后側。在透射式LCD13的情況下,從后側沒有示出的光源(背光)發(fā)射的光以下面的順序透射通過各部件。光源→偏光片16→陣列基板15→子像素的透明電極→取向膜→液晶→取向層→公用透明電極→相對基板14(濾色器基板)→偏光片16由于液晶透鏡板11進一步隔著光學彈性體12堆疊在具有上述結構的LCD13之上,所以光從偏光片16通過光學彈性體12到達液晶面板11。然后,透射通過液晶透鏡板11的光到達觀看者的眼睛。包括具有上面結構的液晶透鏡板11的顯示裝置用于裸眼3D顯示器。盡管液晶透鏡板11布置在圖1中的LCD13的上側(觀看者側),但是液晶透鏡板11可布置在LCD13的下側(觀看者側的相反側)。當液晶透鏡板11布置在LCD13的下側時,通過控制顯示裝置的視角且在諸如配線的遮光部分處收集光而能形成例如高亮度面板。在上述的液晶透鏡板11中,由于接合公差以及對光學彈性體的控制要求外部尺寸小于要堆疊的面板,并且因此要求窄的框架。因此,需要減小液晶透鏡板11的密封部的寬度。[液晶透鏡板11的結構示例]圖2示出了液晶透鏡板11的截面圖。液晶透鏡板11根據(jù)顯示模式通過控制屏幕上各區(qū)域的透鏡效應而選擇性地改變來自LCD13的光線的透射狀態(tài)。由于圖2所示的液晶透鏡板11的結構為示例,因此可適當改變結構和材料等。將參考圖2之外的附圖適當說明不同的結構和材料。首先,將參考圖2說明液晶透鏡板11的一個示例的結構。液晶透鏡板11包括以間隙"d"布置為彼此面對的第一基板24和第二基板27以及布置在這些基板之間的液晶層21。在取向膜25和28上,由玻璃材料或樹脂材料制造的隔墊物22布置為用于保持第一基板24和第二基板27之間的間隙"d"均一。第一基板24和第二基板27為透明基板,例如,也由玻璃材料和樹脂材料等制造。盡管其中提供圖2所示的隔墊物22的結構引作示例,但是可應用沒有隔墊物22的結構。如稍后所述,由于高度方向(間隙"d")可由液晶透鏡板11的密封部中提供的突起51控制,所以能夠應用其中由突起51確保液晶透鏡板11的間隙"d"并且隔墊物22不提供在液晶層21內的結構。在隔墊物22提供在液晶層21內的情況下,可散布如上所述由玻璃材料或樹脂材料制造的隔墊物22(散布的隔墊物)。也可以壁的狀態(tài)或柱狀態(tài)以與要形成為光學隔墊物的突起51相同的方式形成隔墊物。第一電極組26形成在第一基板24的面對于第二基板27的一側,其中在第一方向(圖中的X軸方向)上延伸的多個透明電極間隔且平行地布置在寬度方向(圖中的Y軸方向)上。另外,在第一基板24上,隔著第一電極組26形成取向膜25。類似地,第二電極組29形成在第二基板27的面對第一基板24的一側,其中在與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圖中的Y軸方向)上延伸的多個透明電極間隔且平行地布置在寬度方向(圖中的X軸方向)上。另外,在第二基板27上,隔著第二電極組29形成取向膜28。液晶層21包括液晶材料23,并且液晶材料23的取向方向根據(jù)施加給第一電極組26和第二電極組29的電壓改變,以控制透鏡效應。液晶材料23具有折射率各向異性,例如,相對于縱向方向和橫向方向上的透射光線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折射率橢球結構。盡管這里引用第一電極組26和第二電極組29二者被圖案化的示例,但是也可應用其中圖案化第一電極組26和第二電極組29的任何一個的結構。例如,可采用諸如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間的透鏡轉換的方法,或者在其它的應用中,可應用其中電極之一構造為沒有被圖案化(有效像素部分)的諸如ITO(銦錫氧化物)的透明電極的面狀電極。在應用上面的結構時,考慮到靜電等面狀電極側布置為面對觀看者側。在另一個電極組上,圖案化諸如ITO的透明電極。例如,圖案化執(zhí)行為形成這樣的結構,其中線和間隔在給定的固定方向上重復。在這樣的條形結構中,折射率分布產生在電極之間的電場中,這允許電極用作透鏡,其中電極相對于透鏡截面的方向"X"在垂直方向"y"上延伸。本公開可應用于具有這樣結構的液晶透鏡板11。[密封層的高度]液晶透鏡板11和LCD13具有的共同點在于,二者的結構中液晶夾設在一對基板之間。該一對基板通過形成液晶部分周圍的密封材料接合。例如,從如圖3所示的上面(觀看者側)看液晶透鏡板11時,包括液晶透鏡的液晶層21布置在中心部分中,并且其周邊由密封材料密封,以因此防止液晶材料泄漏。密封層形成在液晶透鏡板11中的對應位置以圍繞LCD13的有效像素。在該實施例中,密封材料填充在第一基板24或第二基板27上提供的突起51-1和突起51-2之間,以將第一基板24和第二基板27接合在一起。盡管這里采用了其中密封材料填充在突起51-1和突起51-2的表達方式,但是這樣的陳述意味著密封材料存在于包括突起51-1和突起51-2的空間內而沒有任何間隙。密封材料如稍后描述由分配器等印刷或涂覆。圖3所示的突起51-3提供為防止密封材料流出至液晶層21。在不必分別區(qū)分突起51-1至51-3的情況下,突起僅表示為突起51。突起51的詳細說明將稍后描述。與液晶透鏡板11的方式相同,LCD13也具有液晶材料,液晶材料在中心部分中形成有效像素,并且其周邊由密封材料密封,以因此防止液晶材料泄漏,盡管沒有示出。在液晶透鏡板11和LCD13二者中,密封材料布置在液晶材料周圍以防止液晶材料泄漏,并且將上基板和下基板接合在一起。上基板和下基板采用密封材料的表面張力接合在一起。密封材料的表面張力產生的高度覆蓋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間的間隙(單元間隙)。密封材料的表面張力將參考圖4A和4B說明。圖4A示出了其中密封材料的高度不總是必要的狀態(tài),而圖4B示出了其中密封材料的高度是必要的狀態(tài)。圖4A所示的密封材料的高度是高度H1,并且線寬為寬度W1。圖4B所示的密封材料的高度是高度H2,并且線寬為寬度W2。高度H2高于高度H1,并且寬度W2寬于寬度W1。由上述可發(fā)現(xiàn),寬度對確保密封材料的高度是必要的。就是說,清楚可見高度取決于表面張力,并且線寬對于增加高度是必要的。LCD13中的單元間隙約為2至4μm,并且在應用于移動電話裝置等的顯示器的液晶單元中約為3μm。另一方面,對于液晶透鏡板11中的單元間隙來說10μm或更大是必要的。當圖4A所示的狀態(tài)為LCD13時,高度H1約為3μm。當圖4B所示的狀態(tài)為液晶透鏡板11時,高度H2約為...